[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歷代中醫醫家醫著對中醫理論的貢獻
    該商品所屬分類:醫學 -> 中醫
    【市場價】
    464-672
    【優惠價】
    290-420
    【作者】 胡建鵬 
    【所屬類別】 圖書  醫學  中醫  基礎理論 
    【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1204369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312043697
    作者:胡建鵬

    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03月 

        
        
    "

    產品特色
    內容簡介
           中醫學理論體繫是具有原始創新性與內在邏輯性的知識體繫。
    《歷代中醫醫家醫著對中醫理論的貢獻》為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中醫理論起源、形成與發展的內在規律研究”(2013cB532001)的成果之一,是對歷代中醫醫家醫著及其對中醫理論的貢獻的總結,是中醫理論體繫框架結構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全書分為緒論、中醫理論體繫框架專論、四大中醫經典著作理論體繫框架、主要醫家醫著對中醫理論體繫的貢獻和主要學術地域流派對中醫理論體繫的貢獻五個部分。
    《歷代中醫醫家醫著對中醫理論的貢獻》參閱了大量文獻資料,具有實用性強、知識點新、內容較全面等特點,但《歷代中醫醫家醫著對中醫理論的貢獻》收錄仍有缺漏,書中有些觀點尚需商榷。
    《歷代中醫醫家醫著對中醫理論的貢獻》可供醫學生,特別是中醫類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學習使用,也可供中醫理論研究者參考。
    作者簡介
    胡建鵬,男,1969年出生,安徽肥西人,醫學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現任安徽中醫藥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新安醫學*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安徽省中醫藥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副所長。中國中西醫結合基礎理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安徽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第四批全國中醫優秀人纔,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基礎理論分會常務委員。從事中醫基礎理論體繫、新安醫學和中醫治則治法理論和實驗研究,獲得安徽省科學技術一、二等獎各一項,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一、三等獎共三項,安徽省中醫藥科技一等獎一項,安徽省高校優秀科技成果一等獎一項,主編學術專著兩部。
    目錄
    前言
    緒論——中醫學理論體繫的形成與發展

    章 中醫理論體繫框架專論
    節 中醫病因病機理論體繫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 中醫診斷理論體繫的形成與發展
    第三節 中醫治則治法理論體繫的形成與發展
    第四節 中醫養生理論體繫的形成與發展
    第五節 中藥學理論體繫的形成與發展
    第六節 方劑學理論體繫的形成與發展
    第七節 針灸學理論體繫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章 四大中醫經典著作理論體繫框架
    節 《黃帝內經》前言
    緒論——中醫學理論體繫的形成與發展

    章 中醫理論體繫框架專論
    節 中醫病因病機理論體繫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 中醫診斷理論體繫的形成與發展
    第三節 中醫治則治法理論體繫的形成與發展
    第四節 中醫養生理論體繫的形成與發展
    第五節 中藥學理論體繫的形成與發展
    第六節 方劑學理論體繫的形成與發展
    第七節 針灸學理論體繫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章 四大中醫經典著作理論體繫框架
    節 《黃帝內經》
    第二節 《難經》
    第三節 《神農本草經》
    第四節 《傷寒雜病論》

    第三章 主要醫家醫著對中醫理論體繫的貢獻
    節 醫和
    第二節 葛洪及其醫著
    第三節 陶弘景及其醫著
    第四節 孫思邈及其醫著
    第五方及其醫著
    第六節 錢乙及其醫著
    第七節 陳自明及其醫著
    第八節 繆希雍及其醫著
    第九節 李時珍及其醫著
    第十節 王肯堂及其醫著
    第十一節 綺石及其醫著
    第十二節 張志聰及其醫著
    第十三節 王清任及其醫著
    第十四節 王泰林及其醫著
    第十五節 吳師機及其醫著
    第十六節 唐宗海及其醫著
    第十七節 張山雷及其醫著

    第四章 主要學術地域流派對中醫理論體繫的貢獻
    節 丹溪學派
    第二節 攻邪學派
    第三節 河間學派
    第四節 溫補學派
    第五節 傷寒學派
    第六節 溫病學派
    第七節 易水學派
    第八節 新安醫學地域流派
    第九節 孟河醫學地域流派
    前言
    《國家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明確要求,實施中醫藥傳承工程,全面繫統繼承歷代各家學術理論、流派及學說,全面繫統繼承當代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思想和臨床診療經驗。中醫學理論體繫,是具有原始創新性與內在邏輯性的知識體繫,其形成不僅需要醫療實踐經驗的不斷積累、總結和提高,而且與社會歷史、科學文化和傳統思想等密切相關。中醫學理論體繫是由中醫學基本概念與原理,以及按照中醫學邏輯演繹程序從基本原理推導出來的科學結論構成的,歷代醫家醫著的學術觀點和學術經驗是中醫理論體繫發展的源泉。《國家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明確要求,實施中醫藥傳承工程,全面繫統繼承歷代各家學術理論、流派及學說,全面繫統繼承當代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思想和臨床診療經驗。中醫學理論體繫,是具有原始創新性與內在邏輯性的知識體繫,其形成不僅需要醫療實踐經驗的不斷積累、總結和提高,而且與社會歷史、科學文化和傳統思想等密切相關。中醫學理論體繫是由中醫學基本概念與原理,以及按照中醫學邏輯演繹程序從基本原理推導出來的科學結論構成的,歷代醫家醫著的學術觀點和學術經驗是中醫理論體繫發展的源泉。
    本專著研究內容為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課題——中醫理論起源、形成與發展的內在規律研究(2013CB532001)成果之一,並受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百千萬”人纔工程——第四批全國中醫優秀人纔項目資助。本專著主要闡述歷代醫家醫著對中醫學理論的貢獻,主體內容分為緒論、中醫理論體繫框架專論、四大中醫經典著作理論體繫框架、主要醫家醫著對中醫理論體繫的貢獻和主要學術地域流派對中醫理論體繫的貢獻五個部分,除四大中醫經典著作,本書還收集整理48位醫家、57部醫著,其中大部分醫家醫著包含在7個學術流派和2個有影響的地域流派中。中醫學理論體繫形成受古代哲學思想的影響,中醫學借用氣、陰陽五行、形神合一、天人合一等重要的哲學概念和思想,來闡釋醫學理論與臨床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確立了中醫學注重整體和辨證的研究方法。同時中醫學廣泛地吸收和交融了當時自然科學和社會文化領域的學術觀點、學術思想與學術成就。再者長期醫療實踐經驗的積累,使人們對疾病的認識也在逐步提高,經過長期反復的醫療實踐,再從反復的醫學認識中得出正確的理論,用於指導臨床實踐,從而把散在的醫療經驗、零碎的醫學理論,通過總結歸納和分析研究,使其逐步繫統化和完整化,並上升為理性認識,進而形成以髒腑經絡生理和病因病機為其理論體繫的基礎,以辨證論治為其診療特點的獨特醫學理論體繫。現存的四大經典中《黃帝內經》《難經》奠定了中醫學理論體繫的基礎;《傷寒雜病論》奠定了中醫學辨證論治理論體繫的基礎;《神農本草經》為中醫學理論體繫提供了較繫統的藥物學知識體繫。其後中醫學理論體繫在理論與臨床、分化與綜合、傳統與創新中,不斷地得以發展。上自晉、唐,下迄明清的許多醫家醫著,基於四大經典等經典著作,在中醫藥理論與臨床經驗方面,提出諸多創新性觀點與學說,總結許多有價值的臨證經驗,從不同角度發展了中醫學理論體繫。
    本專著參閱大量的古今文獻資料,由於時間和精力有限,有些醫家醫著未能收集整理或收集整理不甚全面,有些觀點尚有商榷之處,也懇請讀者和學者提出批評和建議,以便進一步提高完善。本專著在編寫過程中得到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中醫科學院潘桂娟研究員、項目責任專家安徽中醫藥大學王鍵教授的指導與幫助,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對本書的出版做了大量工作,在此深表誠摯的謝意。
    在線試讀
    《歷代中醫醫家醫著對中醫理論的貢獻》:
    中藥在我國醫療衛生保健活動中,已經有五千多年的歷史,直到現在仍被廣泛使用,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基本醫療藥物。中藥的應用是以中醫學理論為基礎,有著獨特的理論體繫和應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國自然資源及歷史、文化等方面的若干特點,所以人們把它稱為“中藥”。僅典籍所載藥物已達3000種以上,這些藥物中,植物性藥材占大多數,使用也更普遍,所以中華傳統中藥學古稱“本草”。
    本草學典籍和文獻資料十分豐富,記錄著我國人民發明和發展醫藥學的智慧創造和卓越貢獻。中藥學理論體繫的形成與發展,是人們在長期生產生活和醫療實踐中逐步總結而發展形成的,它同樣受中國傳統文化、哲學思想、自然科學和思維方式等影響。
    一、中藥的起源和中藥學理論體繫發展
    (一)秦漢時期中藥學理論體繫初步形成
    中藥的發現與應用以及中藥學的發展,經歷了長期實踐過程。我國藥物學發展很早,西周前106前771年)已有專業的“醫師”和“聚毒藥以供醫事”。先前221年前)諸子書中有關藥物的資料為數不少。《詩經》裡有不少被詩人借以比喻吟詠的藥物。《山海經》載有100餘種動物和植物藥,其中不少沿用至今;20世紀70年代初出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載方約300個,涉及藥物已達240餘種。說明在秦漢之際,藥物學已略具規模。到西漢前2028年)本草學已成為醫生必修的學科,但專門著作未能保留下來。《歷代中醫醫家醫著對中醫理論的貢獻》:
    中藥在我國醫療衛生保健活動中,已經有五千多年的歷史,直到現在仍被廣泛使用,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基本醫療藥物。中藥的應用是以中醫學理論為基礎,有著獨特的理論體繫和應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國自然資源及歷史、文化等方面的若干特點,所以人們把它稱為“中藥”。僅典籍所載藥物已達3000種以上,這些藥物中,植物性藥材占大多數,使用也更普遍,所以中華傳統中藥學古稱“本草”。
    本草學典籍和文獻資料十分豐富,記錄著我國人民發明和發展醫藥學的智慧創造和卓越貢獻。中藥學理論體繫的形成與發展,是人們在長期生產生活和醫療實踐中逐步總結而發展形成的,它同樣受中國傳統文化、哲學思想、自然科學和思維方式等影響。
    一、中藥的起源和中藥學理論體繫發展
    (一)秦漢時期中藥學理論體繫初步形成
    中藥的發現與應用以及中藥學的發展,經歷了長期實踐過程。我國藥物學發展很早,西周前106前771年)已有專業的“醫師”和“聚毒藥以供醫事”。先前221年前)諸子書中有關藥物的資料為數不少。《詩經》裡有不少被詩人借以比喻吟詠的藥物。《山海經》載有100餘種動物和植物藥,其中不少沿用至今;20世紀70年代初出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載方約300個,涉及藥物已達240餘種。說明在秦漢之際,藥物學已略具規模。到西漢前2028年)本草學已成為醫生必修的學科,但專門著作未能保留下來。
    《神農本草經》是我國現存早的一部藥學專著,成書於東漢末2世紀),原書已佚,現存的各種版本是經明清以來學者考訂、輯佚、整理而成。《歷代中醫醫家醫著對中醫理論的貢獻》共三卷,是漢以前藥物學知識和經驗的總結,全書載藥365種,其中有植物藥252種,動物藥67種,礦物藥46種,根據藥物的性能和使用目的,分為上、中、下三品,是中藥學按功用分類之始。上品120種,無毒,可以久服;中品120種,無毒或有毒;下品125種,有毒者多,不可久服。《神農本草經》對每味藥所記載的內容分為性味、主治、異名及生長環境。書中還簡要而賅備地記述了中藥學的基本理論,如四氣五味、有毒無毒、配伍法度、服藥方法及丸、散、膏、酒等多種劑型,為中藥學的發展奠定了初步基礎。如《序錄》中簡要地提出:“藥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熱溫涼四氣及有毒無毒”,“療寒以熱藥,療熱以寒藥,飲食不消以吐下藥……各隨其所宜”等基本理論及用藥原則。總結了“藥有君臣佐使”,“有單行者,有相須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惡者,有相反者,有相殺者”等藥物配伍方法。為了保證藥物質量,還指出要注意藥物的產地,采集藥物的時間、方法、真偽。所記藥物的療效,有一定的科學價值,大多樸實有驗,今尚習用,如常山抗瘧,黃連治痢,苦楝子驅蟲,麻黃定喘,當歸調經,阿膠止血,烏頭止痛、海藻治癭瘤等。《神農本草經》的問世對我國藥學的發展影響很大。歷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本草經集注》《新修本草》《證類本草》《本草綱目》等,都是淵源於《神農本草經》而發展起來的。
    (二)魏晉隋唐時期中藥學理論體繫不斷完善
    南北朝時期,醫家應用的藥物種類較《神農本草經》有成倍增長,並對各種生藥的形態、生態條件以及與之相關的物候知識等均予以重視。同時開創了新興的分支學科——炮炙學。隨著中外文化交流的增多,西域和南海諸國藥物如檀香、沉香、龍腦、蘇合香、乳香等“香藥”開始輸入中原,發現其藥用價值後,均按我國醫藥學的理論和方法予以論證,並納入自己的藥學寶庫,沿用至今。南北朝時期保存下來的重要本草學著作雖然不多,但已能反映出漢以來的若干重大發展,如《炮炙論》全面總結了南北朝劉宋時期以前的中藥炮制技術和經驗,是中國歷史上對中藥炮制技術的次大總結,是一部制藥專著。該書初部奠定了炮制學基礎,使中藥炮制成為一門學科,書中提出藥物通過適宜的炮炙,可以提高藥效,減輕毒性或烈性,從而發展了藥物加工技術。梁·陶弘景搜集和整理了歷代使用藥物的經驗,寫成《神農本草經集注》7卷,對魏晉以來300餘年間藥學的發展作了總結,載藥達730種。又創用按藥物自然屬性分類的方法,分玉石、草木、蟲獸、果、菜、米食、有名未用7類,這是藥物分類的一個進步,但每類之中仍分三品,又創“諸病通用藥”,如治風通用藥有防風、防己、秦艽、芎勞等。此外,對藥物產地、采集時間、炮制、用量、服法、藥品真偽等與療效的關繫,均有較詳的論述。《歷代中醫醫家醫著對中醫理論的貢獻》問世後產生很大的影響,唐代的《新修本草》就是在此書基礎上補充修訂而成的。
    唐代的文化,在當時居於世界文化的前列,唐代醫藥學有較大發展,各地使用的藥物種數已達千種。由於政權統一,版圖遼闊,經濟發達,同海外的經濟、文化交流的發展,相繼自海外輸入的藥材品種亦有所增加,這進一步豐富了我國藥學寶庫。唐顯慶四年頒行了由李、蘇敬等主持編纂的《新修本草》(又稱《唐本草》)。全書卷帙浩博,有本草20卷,目錄一卷,又有藥圖25卷,圖經7卷,計53卷。書中載藥844種,比《本草經集注》增加114種。所增加的藥物中,有一部分是外來藥品,如安息香、龍腦香、胡椒、訶黎勒、底野迦(鴉片制品)等。分玉石、草、木、人、獸禽、蟲、魚、果、菜、米谷、有名未用11類。書中還增加了藥物圖譜,並附以文字說明,這種圖文對照的方法,開創了世界藥學著作的先例,無論形式和內容,都有嶄新的特色。這不僅反映了唐代藥學的成就,對後世藥學的發展也有深遠影響。它對我國藥學的發展起推動作用,流傳達300年之久,直到宋代的《開寶本草》問世後纔代替了它在醫藥界的位置。該書很快傳到國外713年日本就有此書的傳抄本。日本古書《延喜式》還有“凡醫生皆讀蘇敬新修本草”的記載。《唐本草》是早的一部藥典學著作,1542年歐洲紐倫堡藥典,《唐本草》要早出800餘年,它對世界醫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歷代中醫醫家醫著對中醫理論的貢獻》原著已不全,現僅有本草部分殘卷的影印本,但原書的主要內容還可從《證類本草》《本草綱目》中見到。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