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三千年中醫妙談
    該商品所屬分類:醫學 -> 中醫
    【市場價】
    297-432
    【優惠價】
    186-270
    【作者】 洪丕謨 
    【所屬類別】 圖書  醫學  中醫  基礎理論 
    【出版社】陝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408466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24084665
    作者:洪丕謨

    出版社:陝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年06月 

        
        
    "

    編輯推薦
    苦學年來未有涯,青燈黃卷月籠紗。詩文書畫兼醫學,千載學林一奇葩。
    ——趙樸初詩贊洪丕謨
     
    內容簡介
    《洪丕謨精品集》首先推出的6本著作,雖說不能涵蓋丕謨涉及的所有領域,卻也盡可能地從書法、佛道、中醫、養生、風水等多個方面體現他的文化貢獻。在這些著作中,丕謨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深入淺出、靈動自如的文筆,或高屋建瓴,或縱橫捭闔,充滿智慧地從不同的角度,把讀者帶入到一個個別具姿彩的洞天福地。盡管這些著作成書於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可至今卻依然熠熠生輝,散發出無窮魅力。
    作者簡介
    洪丕謨(1940-2005),浙江寧波人,被學術界譽為“奇人”、“江南纔子”、“上海灘上一枝筆”,曾任華東政法學院文學院文學與法研究所所長、華東政法學院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屆學術委員、上海市大學書法教育協會會長、香港中醫專業學院客座教授、屆
    目錄
    引言
    中醫總論
    中國醫藥源遠流長
    中醫理論獨樹一幟 中醫屬性幾多般
    中國人體解剖的歷史進程
    中醫教育和世界上所醫學學校
    上工治未病
    方藥漫話
    中藥炮制法
    中藥常用劑型
    中藥“歸經”及其臨床應用
    “七方”和“十劑”
    漫話“溫裡劑”和“回陽劑”
    常用補藥分類和應用補藥的注意點引言
    中醫總論
    中國醫藥源遠流長
    中醫理論獨樹一幟 中醫屬性幾多般
    中國人體解剖的歷史進程
    中醫教育和世界上所醫學學校
    上工治未病
    方藥漫話
    中藥炮制法
    中藥常用劑型
    中藥“歸經”及其臨床應用
    “七方”和“十劑”
    漫話“溫裡劑”和“回陽劑”
    常用補藥分類和應用補藥的注意點
    中藥幫你抗衰老
    用藥不當反遭災
    疾病的治療、康復和預防
    人痘接種
    中醫對梅毒的認識
    古人對麻風病的認識和麻風隔離區的建立
    疑難怪癥
    “走方醫”的起源和治療特點
    神奇的“祝由”治病
    古代衛生防疫和消毒隔離
    中醫護理富有特色
    養病箴言
    按摩——簡便廉驗的康復健身術
    體育療法源流談
    撩開氣功的神秘面紗
    胎養胎教——優生之道
    東方養生術
    天人合一的養生長生觀
    生活起居與養生
    古今風靡的鼕令進補
    安身之本必資於食
    清宮食補妙談
    飲水清腸保健康
    儒家養生術
    佛家修性術
    道家長生術
    注意你的情緒調攝
    歷朝醫事制度
    周秦醫事制度摭拾
    兩漢魏晉南北朝醫事制度
    隋唐醫事制度和唐朝“太醫署”的建立
    宋朝醫事和職官制度
    北宋校正醫書局
    別有姿醫事制度
    明朝太醫院的職官和職能
    明清皇家藥政機構和規章制度
    高度完備的清朝太醫院制度
    太平天國的醫療衛生保健
    醫療差錯依法處置
    中醫雜談
    古代醫療器具的產生和發展 “絲綢之路”和中西方醫學交流
    歷史上的中外醫學交流
    瑰麗多彩的少數民族醫學
    藏醫漫筆
    古印度醫藥對我國醫學的影響
    道教煉丹術對中醫發展的貢獻
    史籍記載中的人體特異功能
    醫林人物
    張仲景和李時珍
    溫病學家王士雄
    附:洪丕謨創作年譜
    在線試讀
    中國醫藥源遠流長
    中醫藥學,源遠流長,寶藏豐富,像征著幾千年來我國人民和疾病鬥爭的睿智。
    《史記•補三皇本紀》說:“神農氏以赭鞭(一種紅色的竹根)鞭(意為采掘)草木,始嘗百草,始有醫藥。”可見早在原始社會,我國先民們就已經有了醫藥活動。隨著生產的不斷發展和生產工具的逐步改進,原始人類逐漸認識到了可以治病的藥物,摸索出了一些原始的治病方法,並學會制作骨針之類可供醫療的原始工具,構成了我國醫藥史上的起源階段。
    醫藥活動離不開人,原始時期,史載神農之外,有史可稽的傳說中的醫藥人物,大致有伏羲、黃帝、僦季貸、岐伯、雷公、桐君、鬼臾區、俞跗、少俞、伯高等人。這些人肇開洪基,為在黑暗中摸索的原始醫學開出了一線光明。
    春秋時期,巫術盛行。醫巫原自不分,《尚書》有雲:“周公禱武王之疾而瘳。”其時以殷王朝的賢大夫巫彭和巫咸為有名,以至《說文解字》有“古者,巫彭初作醫”的說法。然而巫醫治病,也並非全然不用藥物,如《山海經•海內西經》就說:“開明者,有巫彭、巫抵、巫陽、巫履、巫凡、巫相……操不死之藥以距之。”
    周王朝時,隨著社會發展和醫藥知識的積累,以及巫師隊伍本身的分化,巫、醫開始分道揚鑣,其顯著標志是出現了專職醫生和醫療分科,以及設立了醫事制度。《周禮•天官塚宰》記載,當時有食醫中士二人,疾醫中士八人,瘍醫下士八人,獸醫下士四人,到年尾則考查他們的醫事,以核定他們的級別和俸祿。
    在藥物劑型上,早在商朝就已經出現了治病用的藥酒,並有所謂伊尹創制湯藥的說法。伊尹為商湯大臣,他所發明的湯藥,為藥物相互配合後降低毒性、提高藥效,並由生藥向熟藥過渡,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這一時期,還為後世留下了一個“病人膏肓”的醫學典故。當年秦國名醫醫緩為晉景公治病,診斷結果,醫緩認為:“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
    值得重視的是,中醫臨床六氣致病的學說,這時也已漸露端倪。當秦國良醫醫和為晉平公診療後,曾經這樣議論說:“天有六氣,降生五味,發為五色,徵為五聲,淫生六疾。六氣日:陰、陽、風、雨、晦、明也。分為四時,序為五節,過則為災。陰淫寒疾,陽淫熱疾,風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同時指出晉平公的病是貪欲女色過度,而導致神志惑亂。醫和提出的“六氣致病說”和情欲不節致病的見解,表明當時醫家已開始擺脫“鬼神致病說”的羈絆,這對醫學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和中醫病因學說的形成,產生了不小的影響。此外,議論中陰陽、五味、五色、五聲等概念的形成,說明早在春秋時期,陰陽五行學說已經向醫學領域滲透。中國醫藥源遠流長
    中醫藥學,源遠流長,寶藏豐富,像征著幾千年來我國人民和疾病鬥爭的睿智。
    《史記•補三皇本紀》說:“神農氏以赭鞭(一種紅色的竹根)鞭(意為采掘)草木,始嘗百草,始有醫藥。”可見早在原始社會,我國先民們就已經有了醫藥活動。隨著生產的不斷發展和生產工具的逐步改進,原始人類逐漸認識到了可以治病的藥物,摸索出了一些原始的治病方法,並學會制作骨針之類可供醫療的原始工具,構成了我國醫藥史上的起源階段。
    醫藥活動離不開人,原始時期,史載神農之外,有史可稽的傳說中的醫藥人物,大致有伏羲、黃帝、僦季貸、岐伯、雷公、桐君、鬼臾區、俞跗、少俞、伯高等人。這些人肇開洪基,為在黑暗中摸索的原始醫學開出了一線光明。
    春秋時期,巫術盛行。醫巫原自不分,《尚書》有雲:“周公禱武王之疾而瘳。”其時以殷王朝的賢大夫巫彭和巫咸為有名,以至《說文解字》有“古者,巫彭初作醫”的說法。然而巫醫治病,也並非全然不用藥物,如《山海經•海內西經》就說:“開明者,有巫彭、巫抵、巫陽、巫履、巫凡、巫相……操不死之藥以距之。”
    周王朝時,隨著社會發展和醫藥知識的積累,以及巫師隊伍本身的分化,巫、醫開始分道揚鑣,其顯著標志是出現了專職醫生和醫療分科,以及設立了醫事制度。《周禮•天官塚宰》記載,當時有食醫中士二人,疾醫中士八人,瘍醫下士八人,獸醫下士四人,到年尾則考查他們的醫事,以核定他們的級別和俸祿。
    在藥物劑型上,早在商朝就已經出現了治病用的藥酒,並有所謂伊尹創制湯藥的說法。伊尹為商湯大臣,他所發明的湯藥,為藥物相互配合後降低毒性、提高藥效,並由生藥向熟藥過渡,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這一時期,還為後世留下了一個“病人膏肓”的醫學典故。當年秦國名醫醫緩為晉景公治病,診斷結果,醫緩認為:“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
    值得重視的是,中醫臨床六氣致病的學說,這時也已漸露端倪。當秦國良醫醫和為晉平公診療後,曾經這樣議論說:“天有六氣,降生五味,發為五色,徵為五聲,淫生六疾。六氣日:陰、陽、風、雨、晦、明也。分為四時,序為五節,過則為災。陰淫寒疾,陽淫熱疾,風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同時指出晉平公的病是貪欲女色過度,而導致神志惑亂。醫和提出的“六氣致病說”和情欲不節致病的見解,表明當時醫家已開始擺脫“鬼神致病說”的羈絆,這對醫學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和中醫病因學說的形成,產生了不小的影響。此外,議論中陰陽、五味、五色、五聲等概念的形成,說明早在春秋時期,陰陽五行學說已經向醫學領域滲透。
    從戰國到東漢將近700年間,中醫學從實踐經驗的積累,進而到繫統的理論總結,其標志是《黃帝內經》、《難經》、《神農本草經》和《傷寒雜病論》四部劃時代著作的問世。醫聖張仲景確立的理、法、方、藥的辯證施治原則,為中醫臨床學奠定了基礎。此外,名醫扁鵲神奇的診法,華佗在外科和針灸領域的高超醫術,淳於意開病案記載的先聲等等,都是這一時期醫學成就的體現。
    魏晉南北朝時,繫統整理醫學理論又上了一個臺階。王叔和整理編次《傷寒論》和撰寫《脈經》,皇甫謐編著《針灸甲乙經》,以及陶弘景的《本草經集注》、雷(學攴)的《炮炙論》等,都在中國醫藥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筆。這一時期,由於戰亂頻繁,疫癘及外傷等疾患盛行,因此,著眼於簡便廉驗的實用急救方書和外傷科醫書便應運而生。比較著名的有葛洪《肘後備急方》,陳延之《小品方》、《範汪方》,姚僧垣《直驗方》和無名氏《劉涓子鬼遺方》等。其中《劉涓子鬼遺方》還是我國現存的部外科學專書。
    由隋迄唐大約400年間,在醫學理論、方劑藥物、臨床各科和醫學教育等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隋唐間出現了一些名醫和名著方等編著的《諸病源候論》,分述了各種疾病的病因、病理、癥狀等,是我國早的病因癥候學專著。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從基礎理論、臨床各科,到養生保健,均作了較為繫統且又精闢的論述,在醫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此外,楊上善、王冰對《內經》的闡發,王燾《外臺秘要》集唐以前方書之大成,都對後世醫學產生了較大影響。藥物學方面,唐政府組織編寫的《新修本草》,不但是我國部由政府頒定的藥典性本草,而且也是世界上早的一部藥典。
    其時,外科、婦科、兒科、傷科等都已形成獨立專科,並出現了較大規模、由政府開辦的醫藥院校——太醫署。
    時期,在解剖學、診斷學、病因學、法醫學,以及臨床各科和對《傷寒論》的研究諸方面,又有了突破性的發展。由於政府重視,宋王朝創立了校正醫書局,對歷代傳世的重要醫籍,進行了大規模的收集校正,刊行出版,為保存和傳播中醫典籍,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一時期,官方還出面組織力量,編寫了《開寶本草》、《嘉祐本草》、《本草圖經》、《太平聖惠方》、《聖濟總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等本草方劑專書。
    ,醫學上的成就,就是學術流派的空前繁榮。當時,劉完素提出火熱論,著述有《素問玄機原病式》等;張從正提出攻邪論,著述有《儒門事親》行於世;李杲提出脾胃論,著述有《脾胃論》、《蘭室秘藏》等;朱震亨提出相火論,著述有《格致餘論》、《局方發揮》等。劉、張、李、朱,醫史上稱之四大家”,由此可見其時學術爭鳴的一斑。
    明一代,李時珍著《本草綱目》,這是我國藥學為輝煌的一部巨著,後來被譯成日、朝、拉丁、英、法、德等多種文字,廣泛傳播於世界各地。
    《本草綱目》之外,明王朝對於中醫學有較大貢獻的,還有吳有性著《溫疫論》,創“戾氣”致病學說。這是17世紀在傳染病病因學上的卓越創見。它為清朝祖國醫學在溫病領域裡的開拓崛起,起到了先導作用。
    這一時期,還出現了一些高水平的醫學全書,其中享有盛名而至今仍為醫家推崇的,要數張介賓《景嶽全書》為。
    清朝是我國封建社會後一個王朝。這一時期,祖國醫學的成就,是形成了與傷寒學說羽翼而又有相對獨立性的新理論——溫病學說,從而豐富了祖國醫學對於外感熱病治療的手段和經驗。其時葉天士著《溫熱論》,薛生白著《溫熱條辨》,吳鞠通著《溫病條辨》,王孟英著《溫熱經緯》,洋洋灑灑,蔚為一時大觀。
    溫病學說之外,王清任《醫林改錯》和吳尚先《理瀹駢文》,也在中醫學發展中各樹一幟。王清任注重實踐,不僅在解剖學說及研究醫學的方法論方面作出了可貴的貢獻,而且還創造了許多活血化淤和益氣活血的方劑,擴大並深化了祖國醫學對於淤血病癥的認識和治療。吳尚先的創新精神在於從理論和實踐上對古代外治法進行了繫統的繼承和發揚,使這一簡便廉驗的治療方法,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和應用。
    民國以來,隨著西洋醫學的源源輸入,自清朝起形成的中西醫彙通思潮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其時出現的衷中參西學派,為中西醫互相取長補短,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並使中西醫彙通思想和學術內容,作為中醫事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逐漸滲透到中醫各科臨床、教學和書刊中。但由於這個時期反動政府對中醫采取了排斥、限制和消滅的政策,使中醫事業受到了嚴重的摧殘。
    1949年,新中國成立了。祖國的寶貴遺產——中醫藥學也在瀕臨滅亡的境地中被拯救出來,獲得新生。隨著黨和國家一繫列保護、發展中醫政策的貫徹落實,古老的中醫藥學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並正在不斷地創造奇跡,走向世界。
    (與陶御風合作)
    中醫理論獨樹一幟
    在幾千年的臨床實踐中,中醫學逐漸形成了一整套獨特的理論體繫。說它獨特,是因為這種理論和現代醫學以及其他傳統醫學的理論都不相同,是中醫所獨有的、特殊的理論。
    中醫藥學的理論體繫,是在先秦到東漢年間,隨著四大經典——《內經》、《難經》、《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的相繼問世,全面總結古代醫藥學知識的基礎上逐步確立的。之後,歷代醫藥學家又在實踐中不斷補充、創新,使中醫藥的理論體繫逐漸完善起來。
    這一理論體繫,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陰陽五行學說:作為中醫學的指導思想,主要用以闡明人體的生理、病理現像,疾病的性質,以及診斷和治療的一般規律。
    五運六氣學說:這是以陰陽五行為核心,以天人相應整體觀念為基礎,藉以探討天時氣像變化規律,及其對人體生理病理所產生影響的一門學說。可以認為是古代的醫學氣像學。
    髒腑學說:研究人體各個髒腑、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以及它與外界環境相互聯繫的學說,是指導中醫臨床各科辯證論治的理論基礎。
    經絡學說:研究人體經絡繫統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與髒腑關繫的學說。它對闡明人體生理、病理現像,及在診斷、治療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病因病機學說:闡明疾病發生、發展機理的一門學說,可稱之為中醫病理學。
    診法與辯證:診斷疾病的基本方法。中醫在診斷上,以“四診”(望、聞、問、切)作為基本的診察方法,以“八綱”(陰、陽、表、裡、虛、實、寒、熱)作為辯證的綱領,並結合“髒腑辯證”、“病因辯證”、“氣血辯證”等作為判定疾病原因、部位和性質的主要方法,從而為治療提供依據。
    治則與治法:中醫治病原則主要有治病求本、調整陰陽、標本緩急、扶正祛邪等。治法包括內治、外治、正治、反治。在內治法中,臨床常用的有“八法”(汗、吐、下、和、溫、清、消、補),以及祛濕、化痰、活血化淤諸法。
    方藥學說:“四氣五味”為代表的藥性理論和“君臣佐使”的組方原則,是中醫方藥學說的基本內容。
    預防與養生:中醫在預防疾病、延緩衰老方面也有較為豐富和繫統的論述,是中醫理論體繫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醫理論體繫的獨樹一幟,集中體現在整體觀念、恆動觀念和辯證論治等方面。
    整體觀念主要有兩層含義:即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與自然相統一。
    “人身一小天地”,人的整個形體結構,從內到外,從上到下,從髒腑經絡到四肢百骸,從精神、到氣、血、津、液,無不彼此相關,互相協調。由此及彼,推及人體心理、生理等基本機能活動,也無不彼此維繫,互為影響。
    比如就五髒六腑的生理功能而言,雖說心、肝、脾、肺、腎、膽、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各司其職,可是卻又在心“主”的統一指揮、統一調控下,彼此協調平衡,互為依存地工作著。所以《素問•靈蘭秘典論》說:“故主(心)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主不明則十二宮(十二藏器)危,……以此養生則殃。”
    中醫整體觀體現到病理上,一是可以通過髒腑間的生克互為影響,如心病能夠傳肺(火克金),肺病能夠傳肝(金克木),肝病能夠傳脾(木克土),脾病能夠傳腎(土克水),腎病能夠傳心(水克火)。二是可以通過髒與腑的表裡關繫彼此波及,如心病可以移熱於小腸,肺病可以波及大腸,肝病可以波及膽,脾病可以波及胃,腎病可以波及膀胱。三是髒腑病變可以通過體表苗竅得到一定程度的反映,如心開竅於舌,心熱可以導致舌糜;肺開竅於鼻,肺寒可以導致鼻塞;肝開竅於目,肝熱可以導致目赤等等。四是髒腑疾病可以通過彼此維繫的經絡,反映到體表上來……當然還有其他一些情況,這裡僅是舉例說明。
    體現在治療上,中醫整體觀的妙處,不僅可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並且還可以頭痛醫肝(如平肝潛陽治療肝陽上亢頭痛),腳痛醫腎(如補腎壯骨治療腰酸腳痛)。由此引申擴展,上病可以治下,左病可以治右,外病可以治內,等等。對此,《素問•陰陽應像大論》妙語如珠說:“從陰引陽,從陽引陰;以右治左,以左治右。”《靈樞•終始篇》的說法也石破天驚,令人刮目相看:“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舉例來說,小中風口眼歪斜,嘴朝左歪的,在扎針時偏要扎右半臉;嘴朝右歪的,又反其道而行之,偏要針他的左半臉。又如氣虛下陷的脫肛、久瀉,用艾灸頭部百會穴,加強陽氣的升舉主力,常可取得明顯效果,這叫做下病上取。
    在中醫整體觀念中,還包括“人與天地相應”這樣的內容。祖國醫學認為,人體是宇宙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自然界的運動變化。常常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人體,而人體受自然界的影響,也必然相應地產生生理和病理上的反應。因此,“人與天地相應”,實際是說人與自然界有著不可分割的整體聯繫。比如就生理調節來說,夏天酷熱,機體自然就毛孔開洩,汗出溱溱,進行散發;鼕天嚴寒,機體腠理自然密閉,出汗減少,必須排出的水液則由小便排出,從而減少熱量的消耗。人體的這種適應性調節反應,一旦因致病因素如氣候劇變而遭到破壞,就會產生種種病理現像。這時做醫生的在下藥時就不得不考慮到投藥的季節性效應。
    有關季節更迭對人體病理的影響,《內經》上說:“春善病鼽衄(鼻塞、鼻出血),仲夏善病胸(胸脅痛),長夏善病洞洩寒中(洩瀉),秋善病風瘧(瘧疾),鼕善病痺厥(腰腿關節痛)。”指出了季節氣候不同,發病也常不相同這一特點。現代科學已經證明,太陽黑子活動周期為11年左右,它與地球上流感大流行的規律有密切的聯繫,這就是一個生物體受天文和氣候變化影響的很好的例子。
    除了四季,一日之中的晝夜晨昏變化,對疾病的輕重變化也往往有明顯的影響。《靈樞》說:“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晝安、夕加、夜甚。……朝則人氣始生,病氣衰,故旦慧;日中人氣長,長則勝邪,故安;夕則人氣始衰,邪氣始生,故加;夜半人氣入髒,邪氣獨居於身,故甚。”這種規律,為醫生預測疾病的轉歸提供了參考依據。
    再說恆動觀念。中醫學認為,宇宙間包括人在內的萬事萬物,都處於永恆的運動變化之中,是為中醫理論的一大特征。
    ……
    書摘插畫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