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繆希雍研究文集(吳門醫派代表醫家研究文集)
    該商品所屬分類:醫學 -> 中醫
    【市場價】
    470-681
    【優惠價】
    294-426
    【作者】 歐陽怡然 
    【所屬類別】 圖書  醫學  中醫  中醫臨床 
    【出版社】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ISBN】978754786119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輕型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47861196
    作者:歐陽怡然

    出版社: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04月 

        
        
    "

    編輯推薦

    吳門醫派是中醫學一個重要學術流派,末明初,發展於明代,鼎盛於清代,是吳中醫學的精華所在,在國內久負盛名,世稱“吳中醫學甲天下”。吳門醫派借以“吳中多名醫,吳醫多著述,溫病學說倡自吳醫”特征,在我國醫學史上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影響廣泛。吳門醫派學術薪火相傳,至今未衰,其豐富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是先輩們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值得我們深入挖掘利用。吳門醫學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和人文精神,其傳承與發展推動著我國中醫學的進步,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更是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吳門醫派代表性醫家的學術與人文思想的整理與總結,用以指導當今的中醫臨床實踐,是“傳承精華、守正創新”之重要舉措。吳中名醫輩出,著述洋洋,成就了吳中醫學的輝煌。其中醫名顯著者有薛己、倪維德、王安道、繆希雍、吳有性、李中梓、喻昌、張璐、葉桂、薛雪、柯琴、周揚俊、徐大椿、尤怡、王洪緒、陸九芝、曹滄洲等,吳門醫派代表性醫家大多出自明清兩代。為了傳承吳門醫家的臨床診療特色,彰顯吳中醫學的學術內涵,學以致用,提升當下臨證能力,我們選擇薛己、吳有性、喻昌、張璐、葉桂、繆希雍、李中梓、尤怡、薛雪、徐大椿、柯琴共11位吳門醫派代表醫家,彙聚當代學者對這些醫家的研究成果,編著《吳門醫派代表醫家研究文集》叢書,分上、下集出版,以冀對當今中醫藥事業發展起到重要的貢獻。

     
    內容簡介

    繆希雍,字仲醇(一作仲淳),號慕臺,別號覺休居士、海虞遺民、江左遺民,明常熟人。繆氏治學方法,注重實際,不盲從古人,或教條式的斷章取義,極力推崇《傷寒雜病論》,大呼:“熟讀仲景書,即秘法也。”認為傷寒、溫病之邪,皆從口鼻而入,此說早於吳有性提出此說數十年。對氣病立治氣三法;對血證立治血三法;對中風病提出內虛暗風說;對脾胃病證治,強調脾胃分治,以養脾陰為其學術主張等等,獨樹標杆於醫林。所著《神農本草經疏》,在本草學的研究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本書輯錄了當代學者關於吳門醫派代表醫家繆希雍的研究文獻,以生平著述輯要、醫學思想研究、臨床證治探討、疾病診治應用等為綱要,共收集相關研究文獻79篇,評述繆希雍生平及其遺存著作,闡述其傷寒熱化論、脾胃分治理論、中風內虛暗風論、治氣治血要法等繆氏創新性醫學思想,以及闡述其在藥學上的傑出貢獻,探討其臨床診治及處方遣藥特點,以冀全面反映當代學者對繆希雍學術思想的研究全貌。本書可供中醫臨床工作者、中醫文獻研究人員、中醫院校師生及中醫愛好者參考閱讀。

    作者簡介

    徐俊華,蘇州市中醫醫院黨委書記、院長。葛惠男,曾任蘇州市中醫醫院院長、蘇州市中醫藥研究所所長、中華中醫藥學會理事、江蘇省中醫藥學會副會長、蘇州市中醫藥學會理事長、江蘇省政協委員、蘇州市勞模。主任中醫師,南京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師從蘇州著名中醫黃一峰,在中醫內科特別是消化繫統疾病方面,有很深造詣,有吳門醫派用藥精當、擬方嚴謹的特點。歐陽八四,蘇州市中醫醫院主任醫師、蘇州市吳門醫派研究院主任、蘇州中醫藥博物館副館長、蘇州市中醫學會副秘書長、南京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中國針灸學會臨床分會科普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小兒腦病專委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針灸學會理事、耳針分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康復醫學會兒童康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中醫研究促進會醫學流派分會常務委員、世界中醫聯合會文獻與流派研究分會常務委員。

    目錄
    1 生平著述輯要
    3 明代名醫繆希雍傳/張志遠
    7 對《明代名醫繆希雍傳》中幾點史料辨正/王天如 褚玄仁
    10 明代名醫繆仲醇先生年表/褚玄仁
    17 上醫醫國:一位晚明醫家日常生活中的醫療與政治/馮玉榮
    35 繆仲淳與王肯堂的學術交流紀事一二/朱偉常
    37 繆希雍關門弟子馬兆聖考/武亮周 黃作陣
    42 明代醫家繆仲淳及其《本草經疏》/繆廷傑
    46 毛晉與繆仲醇《神農本草經疏》/李 燁 江一平
    51 醫學思想研究
    53 總論
    53 明代名醫繆希雍的學說與經驗簡介/黃 煌
    58 淺論繆希雍的學術特點/劉月明
    64 繆希雍學術特色瑣談/彭慕斌 彭應濤 彭景星

    1 生平著述輯要
    3 明代名醫繆希雍傳/張志遠
    7 對《明代名醫繆希雍傳》中幾點史料辨正/王天如 褚玄仁
    10 明代名醫繆仲醇先生年表/褚玄仁
    17 上醫醫國:一位晚明醫家日常生活中的醫療與政治/馮玉榮
    35 繆仲淳與王肯堂的學術交流紀事一二/朱偉常
    37 繆希雍關門弟子馬兆聖考/武亮周 黃作陣
    42 明代醫家繆仲淳及其《本草經疏》/繆廷傑
    46 毛晉與繆仲醇《神農本草經疏》/李 燁 江一平
    51 醫學思想研究
    53 總論
    53 明代名醫繆希雍的學說與經驗簡介/黃 煌
    58 淺論繆希雍的學術特點/劉月明
    64 繆希雍學術特色瑣談/彭慕斌 彭應濤 彭景星
    68 《先醒齋醫學廣筆記》探微/簡志謀 嚴世芸
    73 繆仲淳《醫學廣筆記》學術經驗述要/陸文彬
    77 明代醫家繆希雍“時地議”思想探析/趙瑞占 孫 潔 張星平
    82 明代醫家繆希雍診法淺析/趙瑞占 安國輝 董淑蘭
    85 繆希雍診治咳嗽學術思想探析/彭 波 李澤庚 童佳兵
    楊 程 徐 彬 王 浩
    89 簡論繆希雍學術思想對葉桂學術的影響/俞欣瑋
    93 繆希雍與唐容川治療急癥吐血思想探析/王 新
    97 外感熱病
    97 論《先醒齋醫學廣筆記》對溫病學發展的影響/劉臻華
    100 繆希雍、喻昌、吳有性論邪從口鼻而入/袁惠芳 李成文
    103 繆仲淳對傷寒學說的貢獻/褚玄仁 黃永昌
    106 王履與繆希雍外感熱病學術特色辨析/李董男
    111 脾胃論治
    111 繆希雍脾胃論治思想探析/王新智
    113 繆希雍脾胃觀及其臨床應用探討/虞勝清
    116 繆仲淳脾陰學說研討/褚玄仁 王天如
    120 明代繆希雍脾陰學說內涵探析/馮亞慧 谷建軍
    125 淺探繆希雍論治脾陰特色/鄭廷彰
    128 養陰護液之圭臬———繆希雍/何裕民
    133 繆希雍對丹溪滋陰學說的繼承與發展/王芝蘭
    138 繆希雍養脾陰思想對燥濕相兼證治的啟示/鄭 齊
    141 “脾無滋法”辨———兼析繆仲淳滋養脾陰法/謝 光
    145 繆希雍從脾陰論治“內虛暗風”探微/馬靜毅 徐 征 劉紅權
    151 藥學成就
    151 淺談繆希雍升降理論及現代運用/陳潮銘 褚玄仁 熊秀萍
    張滢丹
    154 《炮炙大法》評述/張清華 劉成基
    157 《神農本草經疏》及其學術成就簡介/壯 健 江一平
    161 《神農本草經疏》學術成就述要/董利利 宋詠梅
    164 《先醒齋醫學廣筆記》臨床用量策略及服藥時機探討/宋 佳
    張 林 趙思佳 楊 琳
    173 臨床證治探討
    175 明代醫家繆希雍診療特色探析/鄭小偉
    179 繆希雍順勢治則初探/闫兆君 嶽彩雷 朱 莉
    182 “吐血三要法”淺識/錢天雷
    185 繆希雍治血三法初探/肖海燕 周慶兵
    189 繆仲淳治療吐血三要法疑義析/李則藩
    193 繆仲淳治血三法評析/陳濟中 劉燦康
    197 繆仲淳治氣經驗簡介/黃永昌
    200 繆希雍降氣思想簡介/徐年年 熊秀萍
    204 論降氣法及其應用/李孝剛
    209 繆希雍升降論探析與體悟/邢 斌
    212 略論繆希雍“補血須用酸棗仁”/谷建軍
    214 繆希雍《先醒齋醫學廣筆記》治療痢疾七法/丁 亮 肖 燕
    李文林 陳滌平
    218 《先醒齋醫學廣筆記》內傷三證治療特色淺探/宋 佳 史 瑞
    223 繆仲淳外科學術經驗瑣談/陸文彬 江一平
    228 讀《先醒齋醫學廣筆記》析婦科出血證/陳 鐸
    230 葉天士用仲淳法刍議/簡志謀
    235 疾病診治應用
    237 疾病診治
    237 繆仲淳醫療經驗偶拾/江一平 姜達歧 蔡麗喬
    240 繆希雍論中風/朱介賓 顧鳴佳 楊 進
    244 繆希雍吐血證治特點探討/符 坤 胡素敏
    247 繆希雍治血三法在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治療中的應用/
    蘇伊拉 高 大
    250 從“治血三法”淺談腎性血尿的治療/顧鳴佳 高磊平
    256 《先醒齋廣筆記》痢疾病案方藥探析/杜耀光 秦玉龍
    259 繆希雍治療洩瀉經驗/陳 承 熊秀萍
    264 繆希雍治療瘧疾特色/王利芬 許文忠
    268 繆仲醇婦科經驗述要/楊玉岫
    273 繆希雍性病治療發微/閻昭君
    277 拯危定傾顯功力———繆希雍急癥驗案偶談/壯 健 江一平
    280 論《繆仲淳醫案》之可法處/賀志炎 江一平 胡明燦
    283 繆希雍用石膏醫案選議
    288 方藥應用
    288 從五髒苦欲補瀉理論淺議繆希雍滋補脾陰用藥特點/馮玉娥
    熊秀萍
    291 繆希雍臨證用藥組方規律淺析/趙瑞站 葉素川
    296 繆仲淳用藥經驗瑣談/黃永昌
    298 繆希雍《先醒齋醫學廣筆記》用藥特色探討/宋 佳 闫曉凡
    305 資生丸的源流、特點及比較研究/周小平 陳學智
    308 從資生丸組方解析老年病脾胃調治/李晨龍
    312 繆希雍資生丸化裁臨床應用驗案五則/張建忠 熊秀萍
    317 對繆希雍、吳鞠通有關麻疹用藥的體會/盧浩然
    322 繆希雍治療洩瀉臨床用藥特色探析/丁 亮 陳滌平 肖 燕
    李文林
    324 繆希雍治療中風用藥特色/陳 飛
    326 繆希雍白芍平肝法淺析/李曉寅 陸海峰 俞欣瑋
    329 繆希雍臨證運用石膏劑規律淺析/王 軍
    333 繆仲淳運用石膏、黃連的經驗/姜達歧 蔡麗喬 江一平
    335 試論繆希雍用童便的特色/邱立新
    340 後記

    前言
    蘇州是吳門醫派的發祥地,歷史上人文荟萃,名醫輩出。從周代至今,有記錄的名醫千餘家,其學術成就獨樹一幟,形成了頗具特色的吳門醫派。吳中醫家以儒醫、御醫、世醫居多,有較深的文字功底和編撰能力,善於著述,善於總結前人經驗及個人行醫心得。特別是那些知識廣博的儒醫,他們的天文、地理、博物、哲學等其他學科的知識豐富,完善了醫學理論,有利於中醫學的進一步發展。20世紀80年代,衛生部下達全國中醫古籍整理計劃,吳醫古籍就占全部古籍的十分之一。
    蘇州是溫病學派的發源地,清中葉葉桂《溫熱論》的問世,更確立了以蘇州為中心的溫病學派的學術地位,從而形成了“吳中多名醫,吳醫多著述,溫病學說倡自吳醫”的三大特點。這是吳醫的精華所在,也是“吳中醫學甲天下”的由來。吳門醫派作為吳地文化中的一枝奇葩,中醫藥文化優勢明顯,歷史遺存豐富,文化積澱厚實,在中國醫學史上有重要地位。
    明清兩代,吳中名醫輩出,著述洋洋,成就了吳中醫學的輝煌。其中醫名顯著者有薛己、倪維德、王安道、繆希雍、吳有性、李中梓、喻昌、張璐、葉桂、薛雪、柯琴、周揚俊、徐大椿、尤怡、王洪緒、陸九芝、曹滄洲等,吳門醫派代表性醫家大多出自明清兩代。

    蘇州是吳門醫派的發祥地,歷史上人文荟萃,名醫輩出。從周代至今,有記錄的名醫千餘家,其學術成就獨樹一幟,形成了頗具特色的吳門醫派。吳中醫家以儒醫、御醫、世醫居多,有較深的文字功底和編撰能力,善於著述,善於總結前人經驗及個人行醫心得。特別是那些知識廣博的儒醫,他們的天文、地理、博物、哲學等其他學科的知識豐富,完善了醫學理論,有利於中醫學的進一步發展。20世紀80年代,衛生部下達全國中醫古籍整理計劃,吳醫古籍就占全部古籍的十分之一。
    蘇州是溫病學派的發源地,清中葉葉桂《溫熱論》的問世,更確立了以蘇州為中心的溫病學派的學術地位,從而形成了“吳中多名醫,吳醫多著述,溫病學說倡自吳醫”的三大特點。這是吳醫的精華所在,也是“吳中醫學甲天下”的由來。吳門醫派作為吳地文化中的一枝奇葩,中醫藥文化優勢明顯,歷史遺存豐富,文化積澱厚實,在中國醫學史上有重要地位。
    明清兩代,吳中名醫輩出,著述洋洋,成就了吳中醫學的輝煌。其中醫名顯著者有薛己、倪維德、王安道、繆希雍、吳有性、李中梓、喻昌、張璐、葉桂、薛雪、柯琴、周揚俊、徐大椿、尤怡、王洪緒、陸九芝、曹滄洲等,吳門醫派代表性醫家大多出自明清兩代。
    為了傳承吳門醫家的臨床診療特色,彰顯吳中醫學的學術內涵,學以致用,提升當下臨證能力,我們選擇薛己、吳有性、葉桂、繆希雍等十一位吳門醫派代表醫家,彙聚當代學者對這些醫家的研究成果,編著"吳門醫派代表醫家研究文集"叢書,分上、下集出版。以下列出這些代表醫家的簡要生平及學術主張。
    叢書上集醫家:
    薛己(1487——1559),字新甫,號立齋,明代吳郡(今江蘇蘇州)人,名醫薛鎧子。薛己性敏穎異,讀書過目成誦,尤殫精方書,內、外、婦、幼、本草之學,無所不通。精十三科要旨,皆一理。先精瘍科,後以內科得名。宗王冰“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益火之源,以消陰翳”之說,喜用八味、六味,直補真陰真陽。薛己一生所著頗豐,醫著類有:《內科摘要》《外科發揮》《外科樞要》《外科心法》《外科經驗方》《癘瘍機要》《女科撮要》《保嬰撮要》《口齒類要》《正體類要》《本草約言》等。校注類著作有:陳自明的《婦人大全良方》和《外科精要》、王綸的《明醫雜著》、錢乙的《小兒藥證直訣》、陳文中的《小兒痘疹方論》、倪維德的《原機啟微慶的《癰疽神妙灸經》、佚名氏的《保嬰金鏡錄》等。
    吳有性(1582——約1652),字又可,明末清初年間姑蘇洞庭東山(今江蘇蘇州吳中區東山鎮)人。吳有性是吳門醫派溫病學說形成時期的代表醫家,所著《溫疫論》對瘟疫的病因、證候、傳變、診斷及治療等均有獨到的創見,堪稱我國醫學史上部瘟疫學專著,基本形成了中醫學瘟疫辨證論治框架,對後世溫病學家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喻昌(1585——約1664),字嘉言,號西昌老人,喻氏卒年又一說為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待考。喻氏為江西南昌府新建人,後應吳中友人錢謙益的邀請,懸壺江蘇常熟,醫名卓著,冠絕一時,與張璐、吳謙齊名,並稱清初醫學三大家。吳中名醫薛雪說他“纔宏筆肆”,動輒千言萬字,好以文采相尚。“每與接談,如見劉潁川兄弟,使人神思清發。”閻若臻將喻氏列為十四聖人之一。喻氏主要著作《喻氏醫書三種》,乃輯喻昌所著《醫門法律》《尚論篇》和《寓意草》而成。主要醫學觀點:立“三綱鼎立”論、三焦論治溫病、秋燥論、大氣論等。
    張璐(1617——約1699),字路玉,自號石頑老人,清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張璐自幼聰穎好學,博貫儒學,尤究心於醫藥之書,自《靈樞》《素問》及先哲之書,無不搜覽。明末戰亂之際,隱居洞庭山中(今江蘇蘇州洞庭西山)10餘年,著書自娛。後50餘年,邊行醫,邊著述,有豐富臨證經驗。張璐一生著述頗多,以博通為主,不局限於一家之學,持論平實,不立新異,較切實用,故流傳較廣。著有《張氏醫通》十六卷、《傷寒纘論》二卷、《傷寒緒論》二卷、《千金方衍義》三十卷、《本經逢原》四卷、《診宗三昧》一卷等。
    葉桂(1667—1746),字天士,號香岩,別號南陽先生,晚號上津老人,以字行,清吳縣(今江蘇蘇州)人。葉氏先世自安徽歙縣遷吳,居蘇城閶門外下塘上津橋畔。家繫世醫,祖葉時,父葉朝采,皆以醫術聞名。葉桂幼受家學熏陶,兼通經史子集,聰明穎絕。年十四父喪,從學於父之門人朱某,聞人善治某證,即往師之,凡更十七師,博采眾長。葉氏治病不執成見,立論亦不流俗見。“病之極難摸索者,一經診視,指示灼然”“察脈望色,聽聲寫形,言病之所在,如見五髒瘤結",當時人以"吳中中興之大名家"相評。葉氏長於治療時疫和痧痘,倡衛氣營血辨證綱領,對溫病傳染途徑、致病部位及辨證論治,均有獨到之處。葉氏貫徹古今醫術,一生診治不輟,著述甚少,世傳之書,均由其門人或後人編輯整理而成。主要有:《溫熱論》、《臨證指南醫案》十卷、《葉案存真》二卷、《未刻本葉氏醫案》、《醫效秘傳》三卷、《幼科要略》二卷、《本草經解》四卷、《本草再新》十二卷、《種福堂公選良方》等。
    叢書下集醫家:
    繆希雍(約1546——1627),字仲醇(一作仲淳),號慕臺,別號覺休居士,明常熟人。繆氏幼年體弱多病,年長嗜好方術,篤志醫學,本草、醫經、經方靡不討論,技術精進,經驗日豐,聲名漸著,聞名於世。其友錢謙益曾記載他診病時的情況說:“餘見其理積痾,起沉疚,沉思熟慮,如入禪定。忽然而睡,煥然而興,掀髯奮袖,處方撮藥,指麾顧視,拂拂然在十指間湧出。”繆希雍以醫聞名於世40年,著述甚富,流傳至今的有《神農本草經疏》三十卷、《先醒齋醫學廣筆記》四卷、《炮炙大法》一卷、《本草單方》十九卷、《方藥宜忌考》十二卷等。
    李中梓(1588——1655),字士材,號念莪,又號盡凡居士(一作蒽凡居士),明末清初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又有稱雲間、南彙人者)。李氏早年習儒,為諸生,有文名。後因身體多病而自學醫術,博覽群書,考證諸家學術思想,受張仲素、李東垣、薛立齋、張介賓等人影響較大。李氏究心醫學50 年,治病無不中,常有奇效,與當世名醫王肯堂、施笠澤、秦昌遇、喻昌等交善。李氏治學主張博采眾家之長而不偏不倚,臨證診治主張求其根本,注重先後二天。生平著作較多,計有《內經知要》二卷、《醫宗》十卷、《傷寒括要》二卷、《病機沙篆》二卷、《診家正眼》二卷、《刪補頤生微論》四卷、《本草通玄》二卷、《藥性解》六卷,以及《李中梓醫案》等,影響甚廣。李氏門人以吳中醫家為大多數,其中以瀋朗儀、蔣示吉尤為卓儀門人又有葉桂、尤怡,一則創立溫熱論治有功,一則闡發仲景《經》旨得力,更使吳中醫學得以進一步地發展盛行。
    尤怡(約1650——1749),字在涇(一作在京),號拙吾、北田,晚號侗鶴山人,清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尤怡自弱冠即喜醫道,博涉群書,自軒岐以迄清代諸書無不搜覽,又從學於儀,盡得其傳。徐大椿評價尤怡說:“凡有施治,悉本仲景,輒得奇中。”徐錦譽之為“仲聖功臣”,他的知交柏雪峰贊他為“通儒”,他的族叔尤世輔認為尤怡“不專以醫名,其所為詩,必宗老杜,一如其醫之聖宗仲景"。尤怡所著醫書有《傷寒貫珠集》八卷、《金匱要略心典》八卷、《醫學讀書記》三卷、《金匱翼》八卷、《靜香樓醫案》一卷等,均有刊本。
    薛雪(1681——1770),字生白,自號一瓢、掃葉山人、槐雲道人、磨劍道人,晚年又自署牧牛老叟,以字行,清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家居南園俞家橋。薛雪“少時嗜音韻,鍵戶讀書”,妻“以女紅佐薪”,居小樓上,臥起其中,“不下者十年"。多年的苦讀使薛氏通古博今,以儒自居,既擅詩詞,又工八法。薛雪兩征鴻博不就,母多病,遂究心醫學,博覽群書,見出人上,治療每奏奇效。與葉桂齊名,尤擅長於濕熱病診治,雖自言“不屑以醫自見”,但醫名日隆,終成一代名醫。《清史稿》稱其“於醫時有獨見,斷人生死不爽,療治多異跡”。薛雪著作眾多,醫學著作主要有《濕熱論》一卷、《醫經原旨》六卷、《日講雜記》八則、《薛生白醫案》一卷、《掃葉莊醫案》四卷,以及《校刊內經知要》二卷等。徐大椿(1693——1771),一名大業,字靈胎,晚號洄溪老人,清代吳江松陵(今江蘇蘇州)人。大椿生有異稟,聰強過人,先攻儒學,博通經史,他如星經地志、九宮音律,亦皆精通。徐大椿研究醫學完全出於偶然,他在其著作《蘭臺軌範》中對此有著詳盡的記述。大意是因家人連遭病患,相繼病卒數人,遂棄儒習醫,矢志濟民。自《內明諸書,朝夕披覽,幾萬餘卷,通讀一過,胸有實獲。徐氏博通醫學,難易生死,無不立辨,怪癥痼疾,皆獲效驗,遠近求治者無虛日,曾兩次被征召進京效力。他的好友、著名的文學家袁枚記其傳略言:“每視人疾,穿穴膏肓,能呼肺腑與之作語。其用藥也,神施鬼設,斬關奪隘,如周亞夫之軍從天而下。諸岐黃家目惶心駭,帖帖折服,而卒莫測其所以然。”徐氏一生著述甚多,醫學類計有《難經經解》《神農本草經百種錄》《醫貫砭》《醫學源流論》《傷寒論類方》《蘭臺軌範》《慎疾刍言》《洄溪醫案》等,評注陳實功《外科正宗》及葉桂《臨證指南醫案》。後人輯刊徐氏著作或偽托徐氏之名的著作更多,如《內經要略》《內經詮釋》《傷寒約編》《傷寒論類方增注》等。
    柯琴(生卒年不詳),字韻伯,號似峰,清代傷寒學家。柯氏原籍浙江慈溪,後遷居虞山(江蘇常熟)。柯琴博學多聞,能詩善文,一生潛心研究岐黃之術,平實低調,清貧度日。著醫書及整理注釋之典籍頗豐,《傷寒論注》四卷、《傷寒論翼》二卷、《傷寒附翼》二卷,合稱《傷寒來蘇集》,為學習和研究《傷寒論》的範本之一。嘗謂:“仲景之六經為百病立法,不專為傷寒一科:傷寒雜病,治無二理,咸歸六經之節制,六經各有傷寒,非傷寒中獨有六經。”因而采用六經分篇,以證分類,以類分法,對傷寒及雜癥據六經加以分類注釋,使辨證論治之法更切實用,且說理明晰,條理清楚,對後世有較大影響。
    吳門醫派尚有諸多代表醫家,如王珪、曹仁伯、王子接等,因當代學者對他們研究不多,無法將研究成果集集出版,深以為憾事。在入選的醫家中,也因編著者學識有限、所及文獻不全,錯漏及不當之處在所難免,懇請讀者指正。


    蘇州市中醫醫院蘇州市吳門醫派研究院
    歐陽八四2020年12月

    在線試讀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