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名老中醫談看中藥處方的經驗
    該商品所屬分類:醫學 -> 中醫
    【市場價】
    651-944
    【優惠價】
    407-590
    【作者】 謝英彪 
    【所屬類別】 圖書  醫學  中醫  中醫臨床 
    【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ISBN】978750468010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輕型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4680105
    作者:謝英彪

    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10月 

        
        
    "

    編輯推薦

        本書既可以引導中醫藥大學實習生、國際國內中醫進修生、學習中醫的西醫及剛走上中醫臨床的中醫迅速入門,學會開好中藥處方,也可幫助臨床醫生提高處方水平。


     
    內容簡介

        本書由從醫53年,文史哲與中醫理論基礎扎實的zm中醫專家謝英彪教授執筆撰寫。本書從中醫處方的解讀、處方劑型與經驗方揭秘、中醫處方的剖析、臨床常用中藥與方劑、運用藥對的經驗、中醫處方水平的提高、名醫名著對開好中醫處方的名言、開好處方的名著、臨床論文拾萃等章節,有針對性地總結了作者帶教研究生、本科實習生開好中醫處方的經驗和獨特見解。是一部貼近臨床、突出實用、說理清楚的學術專著。適合中醫藥院校師生、青年中醫師、實習醫師、進修醫師、規培中醫師、學習中醫的西醫參考閱讀。

    作者簡介

        謝英彪,男,南京市人,生於1942年3月20日,東晉宰相謝安第61代嫡孫,1963年畢業於南京中醫專科學校中醫專業(五年制)。現為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暨南京市中醫院名醫館主任中醫師、教授,南京中醫藥大學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中醫養生學》學術帶頭人,全國zm中醫藥專家,南京市繼承名老中醫學術經驗指導老師。

    目錄
    目錄
    章、中醫處方的解讀
    節處方的組成意義
    一、增強療效
    二、減低烈性和毒性
    三、減少弊病和副作用
    四、適應復雜多變的病情
    五、改變和影響療效
    第二節處方的組成結構
    一、君藥
    二、臣藥
    三、佐藥
    四、使藥
    第三節處方的組成變化

    目錄


    章、中醫處方的解讀


    節處方的組成意義


    一、增強療效


    二、減低烈性和毒性


    三、減少弊病和副作用


    四、適應復雜多變的病情


    五、改變和影響療效


    第二節處方的組成結構


    一、君藥


    二、臣藥


    三、佐藥


    四、使藥


    第三節處方的組成變化


    一、藥味加減的變化


    二、藥量增減的變化


    三、劑型更換的變化


    第四節處方的新老劑型


    一、湯劑


    附:臨床湯劑經驗方揭秘


    半夏止吐方治療消化道嘔吐


    理氣消痞湯治療胃脹


    醒脾開胃方治療食欲不振


    下氣止噫湯治療噯氣頻作


    蒲公英除嘈雜方治療胃脕嘈雜


    香蒲飲治療胃熱型慢性胃炎


    建中理氣湯治療消化性潰瘍


    復方蛇舌草煎劑治療胃癌前病變


    柴芍二皮二花湯治療肝郁氣滯證


    清肝降酶湯治療黃疸轉氨酶增高


    疏肝利膽湯治療慢性膽囊炎


    利膽排石湯治療期膽石癥(緩解期)


    羌薄銀藍湯治療上呼吸道感染


    加味玉屏風方治療反復感冒


    葛根槐花飲治療高血壓病


    二參復脈湯治療心律失常


    川芎白芷湯治療頭痛


    二、散劑


    附:臨床散劑經驗方揭秘


    人參蛤蚧粉治療虛喘


    三、丸劑


    附:臨床丸劑經驗方揭秘


    三海消癭丸治療單純性甲狀腺腫


    四、膏劑


    附1:臨床定開內服膏方的方法


    附2:臨床內服膏滋經驗方揭秘


    固本咳喘膏治療哮喘緩解期


    四季養生膏


    五、丹劑


    六、酒劑


    附:臨床酒劑經驗方揭秘


    強身益腎酒


    養生美容酒


    七、茶劑


    附:臨床茶劑治療心血管疾病經驗方揭秘


    刺五加肉桂茶


    紅花檀香茶


    菖蒲茶


    參葉玉竹茶


    龍眼寧心茶


    槐花茶


    絞股藍綠茶


    杞菊決明子茶


    柿葉山楂茶


    黃芪枳實紅棗茶


    八、露劑


    九、錠劑


    十、顆粒劑


    附:臨床顆粒劑經驗方揭秘


    金藻調脂顆粒


    升血壓顆粒


    十一、糖漿劑


    附:臨床糖漿劑經驗方揭秘


    雙百杏桔糖漿


    十二、合劑


    附:臨床合劑經驗方揭秘


    潤腸通便合劑


    十三、片劑


    十四、膠囊劑


    附:臨床膠囊劑經驗方揭秘


    抗脂肪肝膠囊


    十五、針劑


    十六、酊劑


    附:臨床酊劑經驗方揭秘


    芎紅酊


    十七、其他


    第五節處方的正確用法


    一、選好煎藥用具


    二、煎藥用水要適宜


    三、浸泡藥物勿忽視


    四、煎藥火候要得當


    五、兩煎與三煎


    六、煎藥時間與溫度


    七、煎藥方法


    八、特殊藥物的煎煮方法


    九、湯劑內服方法


    十、中成藥內服法


    十一、中成藥外用法


    第二章、中醫處方的剖析


    節中醫處方的知識


    一、四氣五味


    二、升降浮沉


    三、藥物歸經


    四、道地藥材


    五、如法炮制


    六、掌握用量


    七、熟悉禁忌


    第二節中醫處方的選藥


    一、按髒腑辨證選藥


    二、按現代中藥藥理研究選藥


    第三章中醫處方水平的提高


    節打好理論基礎


    一、陰陽學說


    二、髒腑學說


    三、氣血津液學說


    四、經絡學說


    五、病因學說


    六、體質學說


    七、四診八綱


    第二節用活治病原則


    一、辨證論治


    二、辨病施治


    三、辨證論治與辨病施治相結合


    四、整體觀念


    五、治病必求其本


    六、扶正與祛邪


    七、急則治標,緩則治本


    第三節學好經方時方


    一、經方


    二、時方


    三、單方秘方


    四、自擬新方


    第四節正確書寫處方


    一、書寫認真


    二、勿寫錯別字


    三、藥名規範


    四、不含糊其詞


    五、藥物用法要注明


    六、書寫格式


    第四章、中醫處方的選藥


    節按髒腑辨證選藥


    第二節按現代中藥藥理研究選藥


    第五章、必須掌握的重點藥物


    節解表藥


    第二節清熱藥


    第三節瀉下藥


    第四節祛風濕藥


    第五節化濕藥


    第六節利水滲濕藥


    第七節溫裡藥


    第八節理氣藥


    第九節消食藥


    第十節驅蟲藥


    第十一節止血藥


    第十二節活血化瘀藥


    第十三節化痰止咳平喘藥


    第十四節安神藥


    第十五節平肝熄風藥


    第十六節開竅藥


    第十七節補虛藥


    第十八節收澀藥


    第十九節攻毒殺蟲止癢藥


    第六章、必須掌握的重點方劑


    節解表劑


    第二節瀉下劑


    第三節和解劑


    第四節清熱劑


    第五節祛暑劑


    第六節溫裡劑


    第七節表裡雙解劑


    第八節補益劑


    第九節固澀劑


    第十節安神劑


    第十一節開竅劑


    第十二節理氣劑


    第十三節理血劑


    第十四節治風劑


    第十五節治燥劑


    第十七節祛濕劑


    第十八節祛痰劑


    第十九節消導化積劑


    第二十節驅蟲劑


    第二十一節湧吐劑


    第二十二節治瘍劑


    第七章、藥對的應用經驗


    節、解表藥對


    第二節、清熱藥對


    第三節、瀉下藥對


    第四節、祛風濕藥對


    第五節、祛濕藥對


    第六節、溫裡藥對


    第七節、理氣藥對


    第八節、理血藥對


    第九節、止咳化痰平喘藥對


    第十節、平肝熄風藥對


    第十一節、補益藥對


    第十二節、其他藥對


    第八章、名醫名著關於開中醫處方的名言


    第九章、中醫臨床的十六部名著


    節四大經典著作


    一、《黃帝內經》


    二、《黃帝八十一難經》


    三、《神農本草經》


    四、《傷寒雜病論》


    第二節內科名著


    一、《脾胃論》


    二、《丹溪心法》


    三、《溫病條辯》


    第三節外科名著


    《外科正宗》


    第四節骨傷科名著


    《仙授理傷續斷秘方》


    第五節婦產科名著


    一、《婦人大全良方》


    二、《傅青主女科》


    第六節兒科名著


    《小兒藥證直訣》


    第七節針灸名著


    一、《針灸甲乙經》


    二、《針灸大成》


    第八節醫案名著


    一、《臨證指南醫案》


    二、《丁甘仁醫案》


    第十章、謝英彪教授臨床論文拾萃


    一、張仲梁臨床經驗瑣談


    二、傅宗翰學術經驗簡介


    三、運用濮青宇加味連蘇飲的臨床體會


    四、謝昌仁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簡介


    五、曹光普醫療經驗瑣談


    六、保持中醫特色,參合現代科學是中醫發展的必由之路


    七、試論中醫醫療人纔的知識結構


    八、辨證初探


    九、對血瘀證的認識與辨治經驗


    十、痰病的辨證施治


    十一、行氣撚痛湯治療急性脕腹痛的經驗


    十二、脂肪肝辨證施治規律初探


    十三、運用東垣"升陽除濕法"治療慢性腸道的經驗


    十四、對"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的認識及治驗介紹


    十五、"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之我見和臨床運用


    十六、幽門螺杆菌感染相干胃病的辨證施治經驗


    十七、謝英彪教授辨治慢性低血壓病的臨床經驗


    十八、謝英彪教授辨治慢性腹瀉的臨床經驗


    十九、謝英彪教授運用膏方治療經前期綜合征的臨床經驗


    二十、二草湯治療急性尿路感染64例療效觀察


    二十一、中醫不同體質的膏方調理


    二十二、溫膽湯及加味方的臨床運用經驗


    二十三、中國補品計算機專家繫統的思路與醫理設計


    二十四、膏方調制亞健康狀體病案選介


    二十五、膏滋方調治慢性病案便選介


    二十六、膏滋方強身健體案例選介


    二十七、凍干活性人參脆片的研制與臨床應用報告--附55例資料分析


    二十八、三金三子二石湯治療尿路結石二二十九、金陵醫派的學術思想與特色

    前言

    自伊尹創湯液開始,中醫名方輩出,浩如煙海,風格各異,博大精深,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怎樣開好一張中藥處方?這是每一位初涉杏林者必須面臨的一個問題。綜觀歷代名醫的中藥處方,不僅講究書法美觀,用藥合理,配伍嚴謹,劑量得當,加減有度,而且寓醫於方,寓理於藥,反映出醫者扎實的中醫理論功底、深厚的辨證施治水平、巧妙的臨床構思,靈活的選方遣藥技巧,為我們後人留下了一份寶貴的遺產,值得我們傳承和發揚。
    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暨南京市中醫院名醫館主任中醫師謝英彪教授,為了揭示中藥處方的實質,探索中藥處方的真締,結合自己53年從事中醫臨床和帶教的經驗,選擇了一個看似普通卻又容易使醫者茫然的選題,撰寫了這本《名老中醫談開中醫處方的經驗》。可以說這是一本專門為青年中醫和中醫藥院校實習醫生早日學會開好中藥處方而撰寫的專著。本書內容有傳承也有創新發展,書中揭示的50多張謝教授潛心研制的經驗處方更是本書的精華所在,為傳承名老中醫臨床經驗帶了個好頭,值得稱贊。
    中醫藥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古代人尚有犧牲精神,我們這一代人有著古人無法比擬的環境和條件,我們更應該學習中醫,熱愛中醫,傳承古人的精髓,發揚中醫中藥的精華。中醫藥需要我們老中青幾代人共同堅守住陣地,一同去傳承和創新,這樣纔能無愧於先人,無愧於國家對中醫藥事業的支持。


        自伊尹創湯液開始,中醫名方輩出,浩如煙海,風格各異,博大精深,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怎樣開好一張中藥處方?這是每一位初涉杏林者必須面臨的一個問題。綜觀歷代名醫的中藥處方,不僅講究書法美觀,用藥合理,配伍嚴謹,劑量得當,加減有度,而且寓醫於方,寓理於藥,反映出醫者扎實的中醫理論功底、深厚的辨證施治水平、巧妙的臨床構思,靈活的選方遣藥技巧,為我們後人留下了一份寶貴的遺產,值得我們傳承和發揚。
        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暨南京市中醫院名醫館主任中醫師謝英彪教授,為了揭示中藥處方的實質,探索中藥處方的真締,結合自己53年從事中醫臨床和帶教的經驗,選擇了一個看似普通卻又容易使醫者茫然的選題,撰寫了這本《名老中醫談開中醫處方的經驗》。可以說這是一本專門為青年中醫和中醫藥院校實習醫生早日學會開好中藥處方而撰寫的專著。本書內容有傳承也有創新發展,書中揭示的50多張謝教授潛心研制的經驗處方更是本書的精華所在,為傳承名老中醫臨床經驗帶了個好頭,值得稱贊。
        中醫藥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古代人尚有犧牲精神,我們這一代人有著古人無法比擬的環境和條件,我們更應該學習中醫,熱愛中醫,傳承古人的精髓,發揚中醫中藥的精華。中醫藥需要我們老中青幾代人共同堅守住陣地,一同去傳承和創新,這樣纔能無愧於先人,無愧於國家對中醫藥事業的支持。
    希望謝英彪教授的《名老中醫談開中醫處方的經驗》一書成為初涉杏林者的良師益友。
    全國首批國醫大師、南京中醫藥大學原校長
                                                                                                     周仲瑛教授

    媒體評論

        謝英彪教授是“三能”中醫,一是“能治”,在自己的專科病領域能熟練的運用辨證施治,結合現代診斷技術,創新具有中國特色的治療方法和方藥;二是“能講”,在課堂上,學術講壇上能講出有獨到水平的新見解、新經驗;三是“能寫”,能寫出高質量的專著,總結出自己的臨床經驗。 全國首批已故國醫大師 朱良春

    在線試讀
    第三節 處方的組成變化
    處方分為自擬處方和成方處方兩種。自擬處方是指醫生根據具體病人的病情,按照處方規律自己的擬定的處方,針對性強,應用靈活。成方處方是指由古今醫家所創制,而又載入方書的處方,如經方、時方和經驗方。其中成方處方由於有固定的主治、功用和組成,所以應用時,必須依據患者的不同病情、體質差異、以及自然環境的變化,進行相應靈活的加減化裁,纔能保證方與證相符,從而提高療效。成方加減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一般有藥味加減、藥量加減、劑型更換三種形式。
    一、藥味加減的變化
    是指所選成方,其主癥與所治病情基本相同,而兼癥或次要癥狀不相同,那麼,該成方的君藥不變,而在臣、佐藥中,相應地去掉某些不適合的藥物,加入適合的藥物,使之絲絲入扣,更加切合病情的需要。這種變化,又有加味、減味與既增又減的區別,例如,六君子湯,具有益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主治脾胃氣虛兼有痰濕者,癥見面色蒼白,語言低微,四肢無力,食少便溏,胸脕痞悶,咳嗽痰多色白,舌質淡,脈細緩等癥。方以黨參為君藥,白術為臣藥,茯苓、陳皮、半夏為佐藥,甘草為使藥。若六君子湯主證未變,而又兼見胸脕脹滿或疼痛者,則可加木香、砂仁理氣止痛,即“香砂六君子湯”。若六君子湯主證仍在,但痰濕之像不明顯者,去理氣燥濕化痰的陳皮、半夏,則成“四君子湯”。
    若因藥味的加減而改變了原方的君藥時,則屬另行組方,而不能說成仿照某方加減。
    二、藥量增減的變化
    是指在應用成方時,不改變原方組成的藥味,而隻增強或減少其中某些藥物的用量,從而改變了該方的功效與配伍關繫,其主治範圍也隨之擴大或縮小,甚至改變了原主治範圍。例如,《傷寒論》的四逆湯和通脈四逆湯,其組成都是以附子為君,干姜為臣,炙甘草為佐便。但四逆湯附、姜用量相對較小,功能回陽救逆,主治陰盛陽微而致的四肢厥逆,惡寒卷臥,下利清谷,脈沉細微的證候;通脈四逆湯附、姜用量較前方俱有增加,功能回陽通脈,主治陰盛格陽於外而致四肢厥逆,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色赤,下利清谷,脈微欲絕的證候。又如《傷寒論》的小承氣湯和《金匱要略》的厚樸三物湯,都由大黃、枳實、厚樸三味藥物組成,但小承氣湯中大黃用量較大,作為君藥,枳實為臣藥,厚樸用量較小,是大黃的二分之一,為佐使藥,功能瀉熱通便,主治陽明腑實輕證;厚樸三物湯中厚樸用量獨重,為君藥,枳實為臣藥,用量亦較小承氣湯中枳實為大,大黃為佐使藥,用量是厚樸的二分之一,全方功能行氣通便,主治氣滯便秘證。
    古人遺留的多數有效處方的劑量不適合當今人群的情況,故大多需要增減。此外,還需因人、因地、因時、因病情而靈活增減藥量,纔能絲絲入扣,提高療效。

    第三節 處方的組成變化
        處方分為自擬處方和成方處方兩種。自擬處方是指醫生根據具體病人的病情,按照處方規律自己的擬定的處方,針對性強,應用靈活。成方處方是指由古今醫家所創制,而又載入方書的處方,如經方、時方和經驗方。其中成方處方由於有固定的主治、功用和組成,所以應用時,必須依據患者的不同病情、體質差異、以及自然環境的變化,進行相應靈活的加減化裁,纔能保證方與證相符,從而提高療效。成方加減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一般有藥味加減、藥量加減、劑型更換三種形式。
        一、藥味加減的變化
        是指所選成方,其主癥與所治病情基本相同,而兼癥或次要癥狀不相同,那麼,該成方的君藥不變,而在臣、佐藥中,相應地去掉某些不適合的藥物,加入適合的藥物,使之絲絲入扣,更加切合病情的需要。這種變化,又有加味、減味與既增又減的區別,例如,六君子湯,具有益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主治脾胃氣虛兼有痰濕者,癥見面色蒼白,語言低微,四肢無力,食少便溏,胸脕痞悶,咳嗽痰多色白,舌質淡,脈細緩等癥。方以黨參為君藥,白術為臣藥,茯苓、陳皮、半夏為佐藥,甘草為使藥。若六君子湯主證未變,而又兼見胸脕脹滿或疼痛者,則可加木香、砂仁理氣止痛,即“香砂六君子湯”。若六君子湯主證仍在,但痰濕之像不明顯者,去理氣燥濕化痰的陳皮、半夏,則成“四君子湯”。
        若因藥味的加減而改變了原方的君藥時,則屬另行組方,而不能說成仿照某方加減。
        二、藥量增減的變化
        是指在應用成方時,不改變原方組成的藥味,而隻增強或減少其中某些藥物的用量,從而改變了該方的功效與配伍關繫,其主治範圍也隨之擴大或縮小,甚至改變了原主治範圍。例如,《傷寒論》的四逆湯和通脈四逆湯,其組成都是以附子為君,干姜為臣,炙甘草為佐便。但四逆湯附、姜用量相對較小,功能回陽救逆,主治陰盛陽微而致的四肢厥逆,惡寒卷臥,下利清谷,脈沉細微的證候;通脈四逆湯附、姜用量較前方俱有增加,功能回陽通脈,主治陰盛格陽於外而致四肢厥逆,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色赤,下利清谷,脈微欲絕的證候。又如《傷寒論》的小承氣湯和《金匱要略》的厚樸三物湯,都由大黃、枳實、厚樸三味藥物組成,但小承氣湯中大黃用量較大,作為君藥,枳實為臣藥,厚樸用量較小,是大黃的二分之一,為佐使藥,功能瀉熱通便,主治陽明腑實輕證;厚樸三物湯中厚樸用量獨重,為君藥,枳實為臣藥,用量亦較小承氣湯中枳實為大,大黃為佐使藥,用量是厚樸的二分之一,全方功能行氣通便,主治氣滯便秘證。
        古人遺留的多數有效處方的劑量不適合當今人群的情況,故大多需要增減。此外,還需因人、因地、因時、因病情而靈活增減藥量,纔能絲絲入扣,提高療效。
        若由於藥量的增減,而改變了原方主藥和主證的,也屬重新組方。
        三、劑型更換的變化
        是指同一處方,由於選用不同劑型,而使治療作用發生相應的變化。處方的劑型有湯、丸、散、膏、丹、酒……等多種,由於制作方法和工藝不同,對藥物作用的發揮也有一定影響。比如,湯劑比較便於吸收,易於發揮,作用迅速,多用於急性病。丸劑則較為吸收緩慢,而藥力持久,多用於慢性病癥等等。例如《傷寒論》的理中丸,本方由干姜、人參、白術、甘草四味藥組成,主治中焦虛寒,自利不止,嘔吐腹痛,舌淡苔白,脈沉遲少力等癥。若見上焦陽虛而致的胸痺,病證較為急重時,則可將本方更換為煎湯服用,以取其速效。
        古代名醫徐靈胎認為“用方之妙,莫如加減;用方之難,亦莫如加減。”正是提醒臨床醫生,要在成方的“加減”方面下些功夫。

    第四節 處方的新老劑型
        藥物配伍組成處方之後,還必須根據病情需要或藥物特點選擇適宜的劑型,纔能更好地發揮治療作用。劑型,是按照一定工藝,加工制成一定形狀的藥物。
        歷代醫藥學家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創制了多種劑型。如《內經》記載的十三首處方中,就有湯、膏、丸、散、酒等劑型。以後各個朝代均有所發展。如錠、條、線、餅、露,以及熏煙、熏洗、灌腸、坐藥等劑型。現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制劑技術也不斷提高。目前,在傳統劑型的基礎上引進現代制劑新技術、新方法,研制和生產了許多新的劑型,如針劑、片劑、衝劑、塗膜劑、氣霧劑、滴丸、糖漿、浸膏、微型膠囊等。各種不同的劑型有各自不同的特點與用處,現將常用的處方劑型介紹如下:
    一、湯劑:湯劑又稱煎制。是指將處方中的每劑藥物混合均勻,加水泡浸後,再煎煮一定時間,然後去渣取汁,所得的藥液,稱為湯劑。湯劑主要供內服。但煎湯外洗或熏浸的浸浴劑,也屬本劑型。湯劑是中醫臨床上應用早,使用廣泛的劑型,它適用於一般疾病或急性病。其優點是:制作簡單,易於服用,吸收快,見效迅速,而且便於靈活加減,能夠較全面而靈活地照顧到各種病情不斷變化中治療的需要。其缺點是:煎煮需花費一定時間,服用量大,久服易產生厭煩心理,不便於貯存及攜帶,一般需當天煎煮當天服完,不宜大量生產。
        (一)選好煎藥用具
        煎煮中藥宜選用沙鍋,因其性質穩定,不易與中藥中之化學成分起反應,煎出湯劑質量可靠,加之沙鍋傳熱性能好,受熱均勻,價格低廉,故深受群眾的喜愛。其他如玻璃、搪瓷等器皿也可選用。但切忌使用鐵鍋,雖然鐵鍋傳熱性能好,但化學性質不穩定,易氧化。如中藥內的鞣質可與鐵化合形成難溶的絡合物,鐵與有機酸發生化學反應,產生鹽,均影響中藥的效果。此外,鐵鍋煎煮中藥還會使湯液顏色改變。如訶子、地榆、蘇木等含酚羥基類化合物,與鐵結合後變成深紫色或黑綠色、紫黑色等。由鐵鍋煎出的中藥有鐵鏽味,易使患者產生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也不宜選用鋁鍋煎藥。
        (二)煎藥用水要適宜
        古人常用泉水、井水、河水、露水、雨水、雪水等做為煎煮中藥的溶媒,現今主要用自來水,但應避免使用含農藥或重金屬含量過高的自來水煎藥。
        煎煮中藥應加多少水為標準,目前尚無統一規定。由於藥材的組織各異,吸水性能不同,加之水分的不斷蒸發失散,若加水量不當,會直接影響煎藥的質量。因此,加水量之多少應根據藥物的吸水量、煎煮時間、溫度及患者所需藥量等具體情況而決定。
        根據實驗研究認為,同一方劑的藥量,在一定條件下,加水愈多,浸出物含藥量愈高。一般平均每克藥內需加水10毫升,對於吸水性較強的中藥,還可適當多加些水,反之可少加些水。總之,應根據藥物性質和適量適當增減。一般以水面高出藥物約3釐米為宜,大約相當於每50克藥加水250毫升,頭煎放總量的70%,二煎放30%。
        (三)浸泡藥物勿忽視
        中藥絕大部分為干品,有一定的體積和厚度,若煎煮前不予以浸泡,即以武火煎煮,會使藥物表面蛋白凝固,澱粉糊化,影響有效成分的滲出。
        煎藥前浸泡,可使藥物濕潤變軟,細胞膨脹,或脹破使其有效成分溶解到藥材組織水分中,再擴散到中藥外部水中。實驗研究證明,未經浸泡的茵陳蒿湯,次煎出的有效成分僅占總量的16.05%,第二次占總量的7.69%,總計為23.74%。若同樣條件下,預先浸泡1小時,則次煎出的有效成分占總量的21.31%,第二煎占總量的9.69%,總計為30.98%,較前者高7.24%。又如白頭翁湯,浸泡20分鐘後煎得的藥液較未經浸泡者抑菌作用明顯增強。浸泡生藥的時間,一般花、莖、根莖、種子、果實等宜浸泡60分鐘左右,用涼水,不宜用溫水或加溫,以防藥物酶解。
     (四)煎藥火候要得當
        煎藥火候,前人有“文火”、“武火”之分。慢火煎煮,使鍋內藥汁溫度緩慢上升的火候,稱為文火。急火煎煮,使鍋內藥汁溫度急驟上升的火,稱為武火。除特殊需要外,一般藥物常采用先武後文煎法,即開始時用武火,煎沸後改用文火。
        (五) 兩煎與三煎
        一般藥物經一、二煎後僅能煎出餘下的20~30%。除特殊情況,一劑藥煎1次外,多采用一劑藥兩煎為宜,個別情況,如補益藥、或不易煎出的藥劑可行三煎,使藥物中的有效成分盡量浸出,充分發揮藥效。
        中藥含可溶性和難溶性成分,易煎出的成分有苷類、多糖類、揮發油等,這些成分在煎中出量較多,而難、樹脂、樹膠、脂肪油等,隻能在第二煎中浸出較多,為使兩煎的有效成分均勻一致,故常將一、二煎藥液混合均勻,分2~3次服用。
        (六) 煎藥時間與溫度
        根據藥物有效成分浸出規律,一般認為溫度愈高,煎煮時間愈長,則有效成分的浸出率愈高。但實踐證明,溫度不宜過高,否則會引起藥物的分解與破壞。煎煮的時間也不宜過長,因為當溶液濃度達到溶質平衡時,延長時間並不能增加溶出物,故傳統的煎藥經驗“武火急煎,文火緩煎”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一般情況下,先用高溫使藥液煮沸,煎從煮沸開始計算時間,約煎煮20~30分鐘左右,均用小火使之微沸;第二煎時間一般在15~20分鐘左右。解表藥、理氣藥時間宜短,煎約10~15分鐘,第二煎約15~20分鐘;滋補藥時間宜長,煎需30~40分鐘,第二煎需25~30分鐘左右。
        (七) 煎藥方法
        先用武火(指大火,溫度高)快煮,沸後再改文火(即小火,指溫度低)慢煮,這樣既能防止藥液溢出,又可減少水分蒸發,避免揮發成分的過多損耗和高溫導致的有效成分的破壞。據研究發現,藥物表面有一厚層氣膜包圍著,浸出溶媒表面的張力愈大愈不易破壞氣膜,使溶媒不易附著於藥粒滲入內部,也就影響藥物有效成分的滲出。因此,煎藥過程應每隔7~8分鐘攪拌1次,以克服氣膜造成的影響,使底部浸出液逐漸增濃,迅速達到平衡,經攪拌使上下溶媒置換,造成濃度差,使煎出的藥汁均勻一致。但不宜頻頻攪拌,以防揮發油耗損過多。若煎煮解表藥時,宜在鍋上冷敷多層濕布,使隨蒸氣揮發的有效成分冷凝在上,再隨水珠滴落,重新回到收藥液中,這樣可以提高煎藥質量與效果。煎好後應立即去渣濾汁,不宜久置,一是防止時間過久水分丟失,二是防止藥汁酸敗。過濾藥液時,好加壓過濾,防止藥渣中殘留藥液,可以提高煎出率。
        (八) 特殊藥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 貝殼類、礦石類藥物,如龜板、鱉甲、代赭石、石決明、珍珠母、生牡蠣、生龍骨、磁石、生石膏等,因質地堅硬,難以煎出藥味,應打碎先煎,煮沸後約10~20分鐘,再下其它藥物,以使藥物有效成分充分煎出。泥沙多的藥物,如灶心土(伏龍肝)、糯稻根等,以及質輕量大的植物藥,如蘆根、白茅根、荔枝草、夏枯草,宜先煎取汁澄清,然後取其藥汁代水煎其它藥物。
    2、後下  氣味芳香,借其揮發油取效的藥物,如薄荷、砂仁、沉香等,宜在一般藥物即將煎好時放入,煎2分鐘後即可,以防有效成分散失。有些中藥有其特殊性。如鉤籐不耐久煎,所含鉤籐堿等有效成分在煎煮20分鐘後即大部分破壞,應後下煎5分鐘。又如生大黃所含蒽醌衍生物能刺激大腸,增加其推進性蠕動而促進排便,但久煎後有效成分大部分破壞,瀉下力大為減弱,應後下煎煮2分鐘即可。
    3、包煎  某些對咽喉有不良刺激與易浮水面的藥物,如旋覆花、蒲黃、車前子、蘇子等,以及煎後藥液混濁,如赤石脂、滑石等,要用紗布袋將藥包好,再放入鍋內煎煮。
    4、 另燉或另煎  某些貴重藥,為了盡量保存其有效成分,避免同煎時被其它藥物所吸收,可將藥物切成小薄片,放入加蓋盅內,隔水燉1~2小時,或取鍋加水另煎取汁服用,如人參、鼕蟲夏草等。對於貴重而有效成分又難以煎出的藥物,如犀角、鹿茸等,還可用磨汁或銼粉調服。
    5、溶化(烊化)  膠性、粘性大而且容易溶解的藥物,用時應另行加溫溶化,再加入去渣的藥汁趁熱和勻,或微煮溶解後服,以免同煎時在鍋底煮焦,且粘附它藥,而影響其有效成分的煎出,如阿膠、鹿角膠、龜板膠、飴糖等等。
    6、衝服  散劑、丹劑、小丸、鮮汁,以及某些芳香或貴重藥物,應放入碗內,然後將煎好的藥汁衝入碗中,和勻後服。如沉香末、肉桂末、田七粉、紫雪丹、六神丸、生藕汁、生蘿卜汁等。
        (九)湯劑內服方法
        服藥方法是否得當,對療效密切相關。古代名醫徐靈胎雲:“病人之愈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方雖中病,而服之不得法,則非特無功,反而有害,此不可不知也。”所以,應加以重視。服藥法包括服藥時間與服藥方法。
    1、服藥時間:一般來說,服藥宜在飯前一小時左右為宜;對胃腸有刺激的藥物宜在飯後服;滋補藥宜空腹服;治瘧藥物宜在發作前2小時服;安神藥宜睡前服;急病則不拘時間;慢性病服丸、散、膏、酒者應定時服。另外,根據病情有的可一日數服;亦有的可以煎湯代茶不拘時服。個別方劑有特殊服法者,如雞鳴散,在天明前空服冷服,效果為佳。
    2、服藥方法:湯劑一般是一劑分為二服,或分三服;病情緊急的可一次頓服;同時還有根據需要采取持續服藥,以維持療效的。目前臨床服藥多為一日一劑,分頭煎、二煎服用,如遇特殊情況也可一日連服兩劑,以增強藥力。對於一些感染性疾病、發熱性疾病,餘常常囑患者每6小時服用1次,目的是維持藥物在血液中的有效濃度,提高臨床療效。湯劑一般多用溫服。服發汗解表藥時,除溫服外,藥後還宜溫覆避風,使遍身持續微微汗出。熱證用寒藥,宜冷服;寒證用熱藥,宜溫服。但有時病證寒熱錯雜,相互格拒,可出現服藥後嘔吐難下,如繫真寒假熱,則宜熱藥冷服;如繫真熱假寒,則宜寒藥熱服,屬於一種反佐服法。一般服藥嘔吐者,宜在湯劑煎汁中加入少許姜汁,或用鮮姜擦舌,舌嚼少許陳皮,然後服藥,或用冷服,或少量頻服等服法。如遇昏迷病人,吞咽困難者,可用鼻飼給藥。
         全國國醫大師、江蘇省中醫院徐景藩教授創立了“糊劑臥位服藥法”,筆者學習後,於20年前即仿照此服藥法,用於食管有炎癥(包括食管憩室)、潰瘍病人,以使治療性藥物力求能在食管稍稍停留,使藥物對食管黏膜直接起作用,發現確實有效。具體方法是根據病證而處方,湯藥要求濃煎,頭煎和第二煎各濃煎成150ml左右。每次藥液中加入藕粉1~2匙。如無藕粉,可用山藥粉、首烏粉或熟米粉代替。充分調勻後,文火加熱,邊煮邊攪,煮沸而呈薄糊狀半流質藥,盛於碗中,置於床邊。病人解衣臥床,左側臥、平臥、右側臥、俯臥各咽藥1~2匙,餘下的藥可以仰臥時吞咽。服藥畢,溫水漱口吐出,臥於床上,稍稍翻身,半小時內不飲水,不進任何食品,若有晚間服藥,按上法服完後即睡,作用尤佳。徐老認為,人在直立或坐位時服藥,迅即經食管而入於胃中,所以改進為臥位服,加上粉糊的粘性,可有利於直接作用於“病所”。藕有清熱涼血之功,藕粉性粘,兼能“護膜”。若患者胸骨後隱痛、刺痛,痛位固定,辨證兼瘀滯者,還可在藥糊中調入參三七粉,每次1~1.5g,或雲南白藥,每次0.5g。如診斷為食管憩室炎癥,可按X線片上所示,臥位服藥後向憩室突向的一側睡,腰臀部稍墊高。10~20分鐘後轉向對側臥20分鐘。此時抽出枕頭,使頭部位置低20分鐘後再用枕頭。這樣,可使藥物先作用於憩室部位,再使之流出。吾遵照徐老以上服藥法治療食管炎癥、食管潰瘍的病人,確可提高臨床療效,可見老中國醫大師經驗寶貴之處。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