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人體穴位使用手冊(第三版)
    該商品所屬分類:醫學 -> 醫學
    【市場價】
    148-216
    【優惠價】
    93-135
    【作者】 張永臣,賈紅玲 
    【所屬類別】 圖書  醫學  中醫  基礎理論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ISBN】978703041371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030413710
    作者:張永臣,賈紅玲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年12月 

        
        
    "

    內容簡介
    《人體特效穴位使用手冊》介紹了穴位的基本知識、常用針灸和推拿操作方法、190個常用特效穴位和 110種常見疾病的治療處方。對於 190個穴位,介紹了這些穴位的經脈歸屬、取法、主治、臨床配穴、操作使用方法。另外,《人體特效穴位使用手冊》附錄中介紹了耳針療法和手足部反射區療法。《人體特效穴位使用手冊》之特點是語言簡潔、層次分明、編排形式新穎、圖文並茂、真人照片展示,《人體特效穴位使用手冊》之目的是切合實用,使讀者能夠準確找到穴位,並使用好操作方法,既能防病、治病,又能在生活中做好預防、保健。
    目錄
    序第二版前言
    章穴位
    你知道穴位嗎/2
    什麼是穴位/2
    穴位有什麼作用/3
    人體穴位究竟有多少/2
    穴位的治療作用/4
    從經絡走向(分經主治)論/4
    從身體結構(分部主治)論/12
    如何取穴定位/13
    體表標志法/13
    手指比量法(手指同身寸取穴法)/19
    骨度分寸定位法/15
    簡便取穴法/19序第二版前言

    章穴位

    你知道穴位嗎/2

    什麼是穴位/2

    穴位有什麼作用/3

    人體穴位究竟有多少/2

    穴位的治療作用/4

    從經絡走向(分經主治)論/4

    從身體結構(分部主治)論/12

    如何取穴定位/13

    體表標志法/13

    手指比量法(手指同身寸取穴法)/19

    骨度分寸定位法/15

    簡便取穴法/19

    第二章常用的治療手法

    毫針刺法/22

    進針法/22

    常用的單式針刺補瀉手法/27

    針刺角度?方向及深度/24

    留針與出針/28

    行針與得氣/25

    (附:三稜針刺法)灸法/30

    艾炷灸/30

    燈火灸/34

    艾條(卷)灸/33

    溫灸器灸/35

    溫針灸/34

    撥罐法/35

    操作方法/37

    起罐法/39

    實際應用/37

    常用推拿按摩手法/39

    一指禪推法/40

    抹法/45

    推法/40

    摩法/45

    拿法/41

    抖法/45

    按法/41

    點法/46

    揉法/41

    捻法/46

    擦法/42

    拍法/46

    法/43

    搖法/47

    彈撥法/43

    撥伸法/48

    捏法/44

    分筋?理筋手法/49

    搓法/44

    藥物貼敷法(穴位貼敷療法)/49

    貼敷選穴/50

    常用的單味中藥貼敷/51

    調和劑的選擇/50

    貼敷後的固定與貼敷時間/52

    方藥的選擇/50

    適應範圍/52

    注意事項和操作禁忌/53

    第三章常用的特效穴位

    頭面頸項部/56

    百會/56

    頭維/56

    角孫/57

    瞳子髎/57

    魚腰/58

    絲竹空/58

    印堂/58

    太陽/59

    上肢部/66

    肩髃/66

    臂臑/66

    曲池/67

    陽白/59

    攢竹/59

    素髎/60

    四白/60

    迎香/61

    水溝/61

    地倉/62

    承漿/62

    手三裡/67

    溫溜/68

    偏歷/68

    夾承漿/62

    顴髎/62

    翳風/63

    頰車/63

    風池/63

    天柱/64

    人迎/65

    扶突/65

    陽溪/68

    合谷/69

    商陽/69

    肩髎/70

    天井/70

    支溝/70

    外關/71

    陽池/71

    中渚/72

    關衝/72

    肩前/72

    肩貞/73

    小海/73

    養老/73

    後溪/74

    胸腹部/85

    天突/85

    羶中/86

    中府/86

    乳根/86

    中脕/87

    神闕/87

    氣海/88

    中極/89

    背腰骶部/95

    大椎/95

    陶道/96

    定喘/96

    肩井/97

    天宗/97

    秉風/97

    曲垣/98

    風門/98

    肺俞/98

    厥陰俞/99

    心俞/99

    少澤/75

    尺澤/75

    孔/76

    列缺/76

    太淵/77

    魚際/77

    少商/77

    曲澤/78

    郄門/79

    間使/79

    內關/79

    大陵/80

    肓俞/90

    大赫/90

    梁門/90

    天樞/91

    水道/91

    歸來/92

    大橫/92

    期門/93

    日月/93

    膈俞/100

    胃脕下俞(胰俞)/100

    肝俞/100

    膽俞/101

    脾俞/101

    胃俞/102

    三焦俞/103

    腎俞/103

    大腸俞/104

    小腸俞/104

    膀胱俞/105

    勞宮/80

    中衝/81

    少海/81

    通裡/81

    神門/82

    少衝/82

    二白/83

    腰痛點(威靈?精靈)/83

    外勞宮(落枕穴)/84

    八邪/84

    四縫/84

    十宣/85

    章門/93

    京門/94

    胃上/94

    三角灸/94

    利尿穴/94

    提托穴/95

    子宮穴/95

    次髎/105

    膏肓俞/106

    志室/106

    秩邊/107

    夾脊穴/107

    命門/108

    長強/108

    痞根/109

    精宮/109

    腰眼/109

    督骶/109

    下肢部/110

    髀關/110

    伏兔/110

    陰市/111

    梁丘/111

    犢鼻/111

    足三裡/112

    闌尾/113

    上巨虛/113

    條口/113

    豐隆/114

    下巨虛/114

    解溪/115

    內庭/115

    厲兌/115

    環跳/116

    風市/116

    陽陵泉/117

    膽囊/118

    光明/118

    懸鐘/118

    丘墟/119

    足臨泣/119

    俠溪/120

    足竅陰/120

    承扶/120

    殷門/121

    委陽/121

    委中/122

    承山/122

    飛揚/123

    跗陽/123

    昆侖/124

    僕參/124

    申脈/125

    束骨/125

    至陰/125

    血海/126

    百蟲窩/126

    鶴頂/127

    內膝眼/127

    陰陵泉/127

    地機/128

    三陰交/128

    商丘/129

    公孫/130

    太白/130

    隱白/131

    曲泉/131

    中都/132

    蠡溝/132

    中封/132

    太衝/133

    行間/134

    大敦/134

    陰谷/134

    復溜/135

    照海/136

    太溪/136

    然谷/137

    湧泉/137

    八風/138

    獨陰/138

    氣端/138

    第四章常見病的治療取穴

    內科病證/142

    感冒/142

    咳嗽/143

    哮喘/144

    胃痛/146

    胃下垂/148

    嘔吐/149

    呃逆/150

    洩瀉/152

    便秘/154

    脫肛/156

    脅痛/157

    中風/159

    頭痛/163

    眩暈/165

    高血壓病/167

    貧血/169

    心悸/170

    嗜睡/171

    失眠/172

    自汗?盜汗/173

    痴獃癥/175

    癔病/177

    痫證/178

    顫證/180

    痺證/180

    痿證/184

    水腫/186

    尿瀦留/187

    淋證/189

    尿失禁/190

    陽痿/191

    陰莖異常勃起/193

    骨傷外科?皮膚科病證/206

    頸椎病/206

    落枕/208

    肩周炎/209

    網球肘/210

    腱鞘囊腫/211

    腱鞘炎/212

    腰痛/213

    急性腰扭傷/214

    急性踝關節扭傷/215

    婦科病證/236

    更年期綜合征/236

    經前期緊張綜合征/237

    月經不調/238

    閉經/240

    眼耳鼻喉科病證/249

    耳聾?耳鳴/249

    麥粒腫/251

    近視/252

    斜視/253

    兒科病證/260

    小兒驚風/260

    小兒洩瀉/261

    小兒遺尿/263

    其他病證/271

    戒煙綜合征/271

    戒酒綜合征/272

    急癥/278

    昏厥/278

    陽縮/194

    遺精/195

    男性不育/196

    糖尿病/197

    單純性肥胖癥/199

    外傷性截癱/216

    足跟痛/217

    顳頜關節紊亂綜合征/218

    乳腺炎/219

    乳腺增生病/221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221

    痔瘡/224

    蕁麻疹/225

    帶狀皰疹/227

    痛經/241

    帶下病/243

    胎位不正/244

    產後惡露不止/245

    青光眼/254

    眼瞼下垂/255

    眼瞼瞤動/256

    鼻淵/257

    小兒疳積/264

    小兒厭食/266

    小兒腦癱/267

    戒毒綜合征/273

    慢性疲勞綜合征/273

    虛脫/279

    癭病/200

    面癱/202

    面肌痙攣(面風)/204面痛(三叉神經痛)/205

    痤瘡/228

    雀斑/229

    黃褐斑/230

    皮膚瘙癢癥/231

    牛皮癬/232

    斑禿/234

    扁平疣/235

    產後乳汁不足/246

    子宮脫垂/247

    不孕癥/248

    牙痛/258

    咽喉腫痛/258

    小兒多動癥/269

    小兒斜頸/270

    競技緊張綜合征/275

    抗衰老/277

    高熱/280

    中暑/282

    心絞痛/285

    膽絞痛/286

    抽搐/284

    胃腸痙攣/286

    腎絞痛/288

    附錄1人體基本體表標志/290

    附錄2耳針療法/295

    附錄3手?足部反射區療法/318

    穴位索引/339
    媒體評論
    ??
    在線試讀
    章 穴位
    你知道穴位嗎
    什麼是穴位
    穴位,俗稱“穴道”,又稱“腧穴”、“孔穴”、“氣穴”等,是人體髒腑經絡氣血輸注於體表的部位,也是脈氣所發的孔道;是疾病的反應點,也是針灸推拿等治療方法的刺激點。人體的穴位很多,大體可分為經穴(又稱十四經穴)、奇穴(又稱經外奇穴)、阿是穴(又稱“不定穴”、“天應穴”)、耳穴四大類。
    經穴凡是歸屬於十二經脈與任脈、督脈的穴位,稱為“經穴”。奇穴凡是十四經穴以外,名稱、位置固定,有奇特療效的一類穴位,稱為“奇穴”。阿是穴凡是以病變局部或與病變相關的壓痛點、敏感點、陽性反應點
    (如結節、條索狀等)作為針灸推拿手法施治部位的一類穴位,因按壓患者這類部位,患者會不自主發出“啊”的聲音,故名“阿是穴”。三類穴位比較見表 1—1—1。
    表 1—1—1 三類穴位比較
    穴位特點 確定的名稱 固定的位置 明確的歸屬經脈 主治範圍
    經穴奇穴阿是穴 有有無 有有無 有無無 廣泛有奇效局部
    耳穴凡是分布在耳郭上的穴位,稱為耳穴。“耳者,宗脈之所聚也”,耳與髒腑、經絡有著密切的關繫,人體各部分的生理病理變化都能在耳郭上有所反應,故而耳穴可以協助診斷疾病和治療疾病。耳穴是在傳統穴位的基礎理論指導下發展起來的。 1957年法國醫學博士發表了形如胚胎倒影的比較完整的耳穴圖,其上記載耳穴 40多個, 1992年我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耳穴名稱與部位》[GB/T13734—92],規定了 92個耳穴的名稱和部位。
    人體穴位究竟有多少
    歷代醫籍文獻對於穴位的記載很多,且說法各異。戰國時期的《黃帝內經》記載的經穴約 160個;唐代孫思邈的《千金翼方》記載經穴 349個,《千金方》
    記載奇穴 187個;明代楊繼洲的《針灸大成》記載經穴 359個,奇穴 35個;清
    代李學川的《針灸逢源》記載經穴 361個,廖鴻運的《針灸集成》記載奇穴 144
    個。1989年,世界衛生組織( WHO)經過全球性的國際標準針灸穴名科學組會章 穴位

    你知道穴位嗎

    什麼是穴位

    穴位,俗稱“穴道”,又稱“腧穴”、“孔穴”、“氣穴”等,是人體髒腑經絡氣血輸注於體表的部位,也是脈氣所發的孔道;是疾病的反應點,也是針灸推拿等治療方法的刺激點。人體的穴位很多,大體可分為經穴(又稱十四經穴)、奇穴(又稱經外奇穴)、阿是穴(又稱“不定穴”、“天應穴”)、耳穴四大類。

    經穴凡是歸屬於十二經脈與任脈、督脈的穴位,稱為“經穴”。奇穴凡是十四經穴以外,名稱、位置固定,有奇特療效的一類穴位,稱為“奇穴”。阿是穴凡是以病變局部或與病變相關的壓痛點、敏感點、陽性反應點

    (如結節、條索狀等)作為針灸推拿手法施治部位的一類穴位,因按壓患者這類部位,患者會不自主發出“啊”的聲音,故名“阿是穴”。三類穴位比較見表 1—1—1。

    表 1—1—1 三類穴位比較

    穴位特點 確定的名稱 固定的位置 明確的歸屬經脈 主治範圍

    經穴奇穴阿是穴 有有無 有有無 有無無 廣泛有奇效局部

    耳穴凡是分布在耳郭上的穴位,稱為耳穴。“耳者,宗脈之所聚也”,耳與髒腑、經絡有著密切的關繫,人體各部分的生理病理變化都能在耳郭上有所反應,故而耳穴可以協助診斷疾病和治療疾病。耳穴是在傳統穴位的基礎理論指導下發展起來的。 1957年法國醫學博士發表了形如胚胎倒影的比較完整的耳穴圖,其上記載耳穴 40多個, 1992年我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耳穴名稱與部位》[GB/T13734—92],規定了 92個耳穴的名稱和部位。

    人體穴位究竟有多少

    歷代醫籍文獻對於穴位的記載很多,且說法各異。戰國時期的《黃帝內經》記載的經穴約 160個;唐代孫思邈的《千金翼方》記載經穴 349個,《千金方》

    記載奇穴 187個;明代楊繼洲的《針灸大成》記載經穴 359個,奇穴 35個;清

    代李學川的《針灸逢源》記載經穴 361個,廖鴻運的《針灸集成》記載奇穴 144

    個。1989年,世界衛生組織( WHO)經過全球性的國際標準針灸穴名科學組會

    議,確定經穴有 361個,奇穴有 48個;1990年 6月,我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家標準 ?經穴部位》[GB12346—90],確定經穴為 361個,奇穴為 48個。王

    華主編的《針灸學》確定經穴為 362個,奇穴為 40個。

    本書主要介紹常見實用的、特效的 160個經穴,30個奇穴。

    穴位有什麼作用

    通調營衛輸注氣血

    穴位的基本生理功能是通調營衛、輸注氣血。人體髒腑以及皮肉筋骨等之所以能維持正常功能,全賴氣血滋養濡潤;而氣血的營養功能又是依賴經絡、穴位得以實現的。經絡運行氣血而分布於全身,營衛是經脈內外的精微物質,營行脈內,衛行脈外。《靈樞 ?九針十二原》雲:“節之交,三百六十五會,所言節者,神氣之所遊行出入也。 ”《靈樞 ?平人絕谷篇》雲:“神者,水谷之精氣”,神氣自然包括營氣和衛氣,古人從氣的角度闡述穴位的特性,將穴位稱為氣穴,這也說明穴位是營衛之氣出入聚集的地方。

    反應病證協助診斷

    由於經絡內屬髒腑、外絡四肢關節,穴位通過經絡內連髒腑,髒腑有病亦通過經絡反應於穴位。所以,在病理狀態下,穴位可以起到反應病候的作用。這種聯繫可以表述為以下的公式:髒腑病變→經絡→穴位(或反應點)。如胃腸病變時常在足三裡、闌尾、上巨虛、下巨虛等穴位出現壓痛點;心髒病變時常在厥陰俞、心俞等穴位出現明顯壓痛點。故臨床上常通過按壓穴位的方法,感覺穴位的變化(如壓痛、過敏、腫脹、硬結、松軟、寒熱等),察看穴位皮膚的變化(色澤、甀點、丘疹、脫屑、肌肉的突起或凹陷等),或者借助儀器檢測耳穴導電量等,來協助疾病的診斷。

    平衡陰陽防治疾病

    《素問 ?生氣通天論》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

    我們通過針刺、灸法、推拿、按摩等方法來刺激穴位,起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

    的作用,以使得人體陰陽趨於平衡,髒腑趨於調和,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可以用如下的公式表述:施治穴位→調整經絡→調理髒腑功能。

    穴位防治疾病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 近治作用穴位可治療該穴所在部位局部或鄰近組織、器官的病證。亦即“腧穴所在,主治所在”。如印堂、瞳子髎在眼周,可治療眼病;天樞、大橫位

    於腹部,可治洩瀉、便秘;太衝、衝陽在足部,可用來治療足背腫痛等。

    每個穴位都具有這一特點,應用經穴治療局部或鄰近部位的疾病,往往可以不受經脈循行線路的限制,而體現出穴位治療人體橫向性、節段性的治療規律。關於腧穴的近治作用,其理論基礎為經絡的氣街、四海理論。氣街、四海理論就是把人體分為上下四個階段或四個不同的功能區,分而治之,在這些部位的腧穴均可治療局部及與這四者有關的疾病。

    2. 遠治作用穴位還能治療遠離穴位的髒腑、組織、器官的病證,亦即“經絡所通,主治所及”。《靈樞 ?終始》雲:“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頭者取之足,病在足者取之頭。”一般認為,十四經穴位中尤其是肘、膝關節以下的腧穴可以治療本經所過的遠端部位的疾病。如手部的列缺治療落枕,足部的至陰、太衝治療巔頂頭痛,足部足三裡治療胃痛等。

    由於經絡在循行過程中往往幾條經脈相互交會,故遠端治療作用除治療本經所過部位的疾病外,還可以治療與之相交會經脈所過部位的疾病。如手部厥陰經內關可治胃病,足部少陰經照海可治胸肺疾病。

    3. 特殊作用某些穴位具有的雙向良性調節作用及治療作用的相對特異性。

    A. 雙向良性調節作用:一是同一個穴位可以對不同的病證有不同的治療作用。如內關既能降低心率又能提高心率,天樞既能止洩又能通便。二是同一腧穴,通過施用不同的針刺手法,可以起到治療不同病證的作用。如合谷和復溜,合谷施瀉法、復溜施補法可以發汗,合谷施補法、復溜施瀉法可以止汗。

    B. 治療作用的相對特異性:是指穴位對某些疾病具有特異的治療作用。如合谷治療下牙痛,內庭治療上牙痛,大椎退熱,至陰矯正胎位,膽囊穴治療膽絞痛,四縫治療疳積,十宣、十二井穴開竅醒等。

    穴位的治療作用

    從經絡走向(分經主治)論

    十四經脈為十二經脈與任脈、督脈的總稱,簡稱“十四經”。任、督二脈縱向走行,而十二經脈按照經氣流注方向循行如下:

    由肺經→大腸經→胃經→脾經→心經→小腸經→膀胱經→腎經→心包經→三焦經→膽經→肝經→回到肺經後開始下一個循環。

    手太陰肺經(見圖 1—2—1)。起始於中焦,向下聯絡大腸,回繞過來沿著胃上口,向上穿過膈肌,屬於肺髒;從肺繫(肺與氣管、喉嚨相聯繫的部位)橫行出來,向下循行於上臂內側,行走在手少陰經和手厥陰經之前;向下到肘中,沿前臂內側前緣,進入寸口(橈動脈搏動處),向上沿著魚際的邊際循行,到大指的內側端(少商穴)。

    它的支脈:從腕後(列缺穴)一直走向食指內側端,交接於手陽明大腸經。

    圖 1—2—1 手太陰肺經循行圖圖 1—2—2手陽明大腸經循行圖

    手陽明大腸經(見圖 1—2—2)。

    起始於食指末端(商陽穴),沿食指外(橈)側緣,循行於、二掌骨之間,進入兩筋(拇長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間,沿前臂外側前緣,進入肘外側,經上臂外側前緣,上走到肩部的肩髃穴,到肩峰部前邊,向上交會於大椎穴;向下入鎖骨上窩中,聯絡肺髒,通過橫膈,屬於大腸。

    它的支脈:從鎖骨上窩向上行於頸旁,通過面頰,進入下牙齒中,出來挾口角兩旁,交會於人中部,左邊經脈向右循行,右邊的經脈向左循行,向上挾鼻孔兩旁(迎香穴),交接於足陽明胃經。

    足陽明胃經(見圖 1—2—3)。

    起始於鼻翼兩側的迎香穴,上行交會到鼻根部,與旁側的足太陽經交會;向下沿著鼻的外側進入上齒內,出來後環繞口唇,向下交會於承漿穴處;再向後沿著口腮後下方,出於下頜處,沿著下頜角,向上行於耳前,經過足少陽經的上關穴,沿著發際,到達前額。

    圖 1—2—3足陽明胃經循行圖

    圖 1—2—4足太陰脾經循行圖

    頸部的支脈:從大迎前下走喉結旁的人迎穴,沿著喉嚨,進入鎖骨上窩中;向下通過橫膈,屬於胃,聯絡脾髒。

    鎖骨上窩部的直行經脈:從鎖骨上窩向下,經過乳房,向下挾臍而行,進入少腹兩側的腹股溝中。

    胃口部的支脈:沿著腹的裡面,向下到腹股溝中與前支會合;再由此下行至大腿上端的髀關穴,直抵髕骨上緣外側,下至膝蓋中,向下沿著小腿外側前緣,下行足背部,進入第二足趾外側端的厲兌穴。

    小腿部的支脈:從膝下 3寸的足三裡處分出,向下進入足中趾外側。

    足背部的支脈:從足背處分出,進入足大趾內側端的隱白穴,交接於足太陰脾經。

    足太陰脾經(見圖 1—2—4)。

    起始於足大趾內側端的隱白穴,沿著大趾內側赤白肉際循行,經過大趾後的跖趾關節後面,上行到內踝的前面,再上小腿內側,沿著小

    腿脛骨的後面,交會並走行到足厥陰經的前面;經膝關節、大腿內側的前緣,進入腹部,屬於脾髒,聯絡胃;通過橫膈上行,循行於咽部兩旁,

    連接舌根,分散到舌下。

    胃部的支脈:向上通過橫膈,循行到心中,交接於手少陰心經。

    手少陰心經(見圖 1—2—5)。

    起始於心中,出屬“心繫”(心繫又稱心髒的繫帶,即心與其他髒器相連接的部位),通過橫膈,向下聯絡小腸。

    從心繫向上的支脈:挾著咽喉向上循行,連接於“目繫”(目繫即眼球與腦連接的部位)。

    心繫直行的經脈:向上行於肺部,再向下出於腋窩部,沿著上臂內側後緣,循行於手太陰經和手厥陰經的後面,到達肘窩,再沿前臂內側後緣,到掌部後緣,進入掌內的後緣,沿小指內側至小指末端的少衝穴,交接於手太陽小腸經。

    圖 1—2—5手少陰心經循行圖圖 1—2—6手太陽小腸經循行圖

    手太陽小腸經(見圖 1—2—6)。起始於手小指外側端的少澤穴,沿著手背內側至腕部,出於尺骨莖突的養老穴,向上沿著前臂內側後緣,經肘尖與肱骨內上髁之間,循行於上臂內側後緣,出於肩關節,繞行於肩胛部,交會於大椎穴;向下進入鎖骨上窩部,聯絡心髒;

    沿著食管,通過橫膈,到達胃部,屬於小腸。鎖骨上窩部的支脈:沿著頸部上達面頰,至外眼角,轉入耳中。額部的支脈:向上行於目眶下,抵於鼻旁,至內眼角的睛明穴,交接於足太

    陽膀胱經,而又向下斜行,絡於顴骨部。

    足太陽膀胱經(見圖 1—2—7)。

    起始於內眼角的睛明穴,向上行於額部,交會於頭頂的百會穴。頭頂部的支脈:從頭頂循行到兩耳朵上方的部位。頭頂部直行的經脈:從頭頂進入腦裡,聯絡腦;從腦出來後,分開下行到項

    後,沿著肩胛部內側,挾著脊柱循行,到達腰部,沿循脊椎兩旁的肌肉,進入體腔,聯絡腎髒,屬於膀胱;從腰中分出,向下沿著脊柱兩側循行,貫穿臀部,進入腘窩。

    腦後的支脈:通過肩胛骨內緣直行向下,經過臀部的環跳穴下行,沿著大腿後側,與腰部循行下來的支脈會合於腘窩中,從此處向下,通過小腿後

    圖 1—2—7足太陽膀胱經循行圖

    圖 1—2—8足少陰腎經循行圖

    面的腓腸肌,循行於外踝的後面,沿著足背的外側邊緣,至小趾外側端的至陰穴,交接於足少陰腎經。

    足少陰腎經(見圖 1—2—8)。

    起始於足小趾之下,斜向行於足心的湧泉穴,出於足內側的舟骨粗隆下,沿內踝的後緣,進入足跟中,再向上行於小腿的內側,出於腘窩

    的內側,向上行於大腿內側的後緣,通向脊柱的長強穴,屬於腎髒。穴位通路為:經脈出來後在前面循行,向上循行於腹部前正中線旁開 0.5寸,

    胸部前正中線旁開 2寸,終止於鎖骨下緣,聯絡膀胱。

    腎髒部直行的經脈:從腎向上,通過肝髒和橫膈,進入肺中,並沿著喉嚨兩側,循行到舌根部。

    肺部的支脈:從肺部出來,聯絡心髒,流注於胸中,交接於手厥陰心包經。

    手厥陰心包經(見圖 1—2—9)。

    起始於胸中,出來後屬於心包,向下通過橫膈,從胸至腹依次聯絡上、中、下三焦。

    胸部的支脈:沿著胸,出於脅部,至腋窩下 3寸處,再向上循行到腋窩中;沿上臂的內側,循行於手太陰和手少陰經之間,進入肘窩中;向下行於前臂兩筋(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的中間,進入手掌中,沿著中指到指端的中衝穴。

    掌中的支脈:從勞宮穴分出,沿著無名指到指端的關衝穴,交接於手少陽三焦經。

    手少陽三焦經(見圖 1—2—10)。

    起始於無名指末端的關衝穴,向上出於第四、五掌骨之間,沿著手腕的背部,循行於前臂外側的兩骨(尺骨、橈骨)之間,向上通過肘尖,沿

    圖 1—2—9手厥陰心包經循行圖圖 1—2—10手少陽三焦經循行圖

    上臂外側,到達肩部,交出足少陽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