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畫境文心:中國古典園林之美
    該商品所屬分類:建築 -> ԰
    【市場價】
    108-158
    【優惠價】
    68-99
    【作者】 劉天華 著 
    【所屬類別】 圖書  建築  園林景觀/環境藝術  園林史/古典園林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ISBN】978710802953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108029539
    作者:劉天華著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2008年08月 

        
        
    "

    內容簡介
    北宋著名學者瀋括在《夢溪筆談》中很入神地描繪了自已園林生活的豐富:
    漁於泉,舫於淵,俯仰於茂木美蔭之間……與之酬酢於心目之所寓者:琴、棋、禪、墨、丹、茶、吟、談、酒,謂之“九客”。
    ——劉天華
    本書作者巧妙借助中國古典文學理論,選取十二個重要的角度,解讀中國古典園林之美,勾勒出中國傳統文人的精神世界和安身之道。本書第四章到第八章,是關於古代造園藝術的法、韻、情、趣,談的都是園林藝術文化含意上的妙處。
    作者簡介
    劉天華,甲申歲尾生,1966年畢業於同濟大學建築繫,後又師從著名園林家陳從周教授研讀古典園林,1981年研究生畢業後入上海社會科學院工作,退休前為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美學室主任。主要從事園林美學、建築美學、中西建築文化的研究,著作有《園林美學》、《旅遊美學》
    目錄
    再版序
    作者序
    章 滿眼風波自古今——古園談往
    悠久而輝煌的歷史
    從絳守居園池談起
    源頭的二股活水
    陶淵明的影響
    碩果累累的時代
    全民的造園風氣
    理論和技術之花
    燦爛的皇家園林
    第二章 遠近高低各不同——古園談體
    苑囿花園
    獨特的宮區再版序
    作者序
    章 滿眼風波自古今——古園談往
    悠久而輝煌的歷史
    從絳守居園池談起
    源頭的二股活水
    陶淵明的影響
    碩果累累的時代
    全民的造園風氣
    理論和技術之花
    燦爛的皇家園林
    第二章 遠近高低各不同——古園談體
    苑囿花園
    獨特的宮區
    山水林泉之美
    多樣的遊賞情趣
    文人園林
    文心與詩意
    可遊可居的妙品
    寺廟園林
    青山流水古剎
    城市寺園
    崇敬與遊憩的結合
    邑郊風景園林
    詩意的熔鑄
    融於山水之間
    第三章 淡妝濃抹總相宜——古園談景
    山容水態之美
    山林趣味此中來
    湖石假山之瑰寶
    清池涵虛活止水
    活潑的動水景
    充滿生機的植物景
    色彩和形姿的統一
    花木的香景和聲景
    多姿多彩的建築
    建築的顯和隱
    亭、榭、廊的魅力
    雙橋落彩虹
    第四章 樓臺累累向青紅——古園談法
    自然與生氣
    山水脈理之法
    滄浪亭的野趣
    花木建築之理
    建築與自然的調和
    虛實與空靈
    “有”、“無”的協調與統一
    石林小院的空間意義
    虛景的點睛作用
    巧於因借
    遠山近水皆有情
    近借和鄰借
    花窗門洞和對景
    第五章 回首煙波十四橋——古園談韻
    風景結構的韻律
    山光潭影涉趣橋
    園林佳景協奏曲
    對比和布局章法
    動靜之韻
    虛實之韻
    曠奧之韻
    曲直之韻
    大小之韻
    開合之韻
    形、影、聲、色
    形與影的韻味
    聲色的節奏與變幻
    第六章 卷幔山泉入鏡中——古園談境
    園林真境
    四照閣之境美
    真境與移情
    園林靜境
    輞川之靜美
    釋、道園的靜意
    多樣的靜趣
    園林月境
    湖月之美
    化實為虛的月華
    月來滿地水
    第七章 山光水色與人親——古園談情
    園林山水情
    可人的石峰
    石到病除
    石峰的品評標準
    松竹梅的友情
    竹的意蘊
    松柏的風格
    梅的情趣
    田園情和人倫情
    歸田園的情思
    愛和孝悌的寄寓
    第八章 還將吾樂同魚樂——古園談趣
    園林理趣
    魚樂我樂
    滄浪之水
    舟船景之趣
    園林酒趣
    意不在酒
    曲水流觴
    園林奇趣
    浮水花園
    建築奇趣
    第九章 相似曾賦賞花詩——古園談文
    詩意與景名
    引玉與鬧紅一舸
    題名的三種境界
    文學景的魅力 _
    名聯、名樓與名園
    多樣的文學景觀
    園借文傳
    瀋園與陸遊的愛情悲劇
    桂湖與楊慎、黃娥
    詩人的功績 _
    第十章 湖上春來似圖畫——古園談畫
    天然圖畫
    美在圖畫中
    青籐和石濤
    歷史的淵源
    山水畫與文人園
    畫論與造園
    艮嶽與清悶閣
    艮嶽絕觀
    日日成清悶蜀
    第十一章 梨花院落溶溶月——古園談曲
    琴韻和曲趣
    形聲合一
    古園琴景
    昆曲與園林
    曲中表現的園林
    園林顧曲種種
    園曲雙絕的大家
    以園、曲伴終身
    園、曲理論的相通
    第十二章細雨垂楊繫畫船——古園談遊
    顯遊與隱遊
    文化與聯想
    園林中的歷史文化意味
    瀋括與夢溪園
    賞景的聯想
    遊賞之術
    遠望近觀
    動靜結合
    情景交融
    主要參考文獻
    在線試讀
    章 滿眼風波自古今——古園談往
    歷史是一條永恆的、滾滾不盡的長河。任何一種傳統的文化,都在它的胸懷裡萌生、發展。古典園林的過去,同上下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史息息相關,它也是由源頭的涓涓細流,一點點生長著,拓展著,有時緩慢,有時飛馳。隨著時間的流逝,積沉下來一條豐富而美麗的軌跡。
    悠久而輝煌的歷史
    山西,人稱中國的文物博物館。或許是因為地理和氣候的關繫吧,我國歷史上燦爛輝煌的文化和藝術,在那裡留下了相當多清晰的足跡。古典園林歷史長河中留下的早實物遺跡——隋朝的絳守居園池,還部分地保留在山西西南的新絳城中。
    從絳守居園池談起
    新絳原是古絳州的州府,花園原為絳州太守府衙署的附園,故稱絳守居園池。據記載,園池創建於隋開皇十六年(五九六年)。當時任臨汾縣令的內將軍梁軌,引距州城三十裡的鼓堆泉水,開十二條渠道灌溉農田,並將一小股泉水引入衙署後院蓄為池沼,建亭臺,植花木,修建園林。自此,從唐至清代光緒年間,知絳州的官員一直對花園有所增修。據專家考證,現存的園池遺址,當是隋代創建經歷代修葺,但規制變動不大。
    遺址在今新絳中學校內,池平面近長方形,東西寬而南北窄,西北高而東南低。園西部存有洄漣亭和半亭,北邊有嘉禾樓殘址,其餘隻剩下半段殘垣,幾枚山石。盡管如此,這座花園仍是我國留存的古老的名園遺址,並可與較豐富的資料相參證。
    早詳細記載花園的,是唐穆宗長慶三年(八二三年)任絳州刺史的樊宗師。這位刺史好作奇文,用字用句均要獨創,在當時號稱“澀體”,其所寫《絳守居園池記》全文共七百七十七個字,但晦澀難懂,曾引起後代許多好奇文人的研究。但也正因此文的名聲,歷代修葺者不敢擅自改動其布局,俾使此園基本保留了當時的面貌。從記載和遺址對照來看,此園以動水景取勝。園池西北有塊高地叫“鼇蛩(音離)原”,因其形無峰,高而平圓而得名。園外一股泉水便是經由此原架渠輸入花園,渠到園池時先流人木槽,以抬高水位,然後直瀉而下,形成人工瀑布,再流入方池中。這一動水景致,長年不息,給園池增添了無限生氣。
    從現存遺址看,此園還精於借景:向西北看能遠眺姑射山的雄姿;西南可近借阡陌縱橫的平疇沃野;而東南則是城中的萬家燈火……。所以,園林範圍雖小,但景觀開朗豐富。凡此種種,均可看出唐代造園藝術已達相當的水平。章 滿眼風波自古今——古園談往
    歷史是一條永恆的、滾滾不盡的長河。任何一種傳統的文化,都在它的胸懷裡萌生、發展。古典園林的過去,同上下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史息息相關,它也是由源頭的涓涓細流,一點點生長著,拓展著,有時緩慢,有時飛馳。隨著時間的流逝,積沉下來一條豐富而美麗的軌跡。
    悠久而輝煌的歷史
    山西,人稱中國的文物博物館。或許是因為地理和氣候的關繫吧,我國歷史上燦爛輝煌的文化和藝術,在那裡留下了相當多清晰的足跡。古典園林歷史長河中留下的早實物遺跡——隋朝的絳守居園池,還部分地保留在山西西南的新絳城中。
    從絳守居園池談起
    新絳原是古絳州的州府,花園原為絳州太守府衙署的附園,故稱絳守居園池。據記載,園池創建於隋開皇十六年(五九六年)。當時任臨汾縣令的內將軍梁軌,引距州城三十裡的鼓堆泉水,開十二條渠道灌溉農田,並將一小股泉水引入衙署後院蓄為池沼,建亭臺,植花木,修建園林。自此,從唐至清代光緒年間,知絳州的官員一直對花園有所增修。據專家考證,現存的園池遺址,當是隋代創建經歷代修葺,但規制變動不大。
    遺址在今新絳中學校內,池平面近長方形,東西寬而南北窄,西北高而東南低。園西部存有洄漣亭和半亭,北邊有嘉禾樓殘址,其餘隻剩下半段殘垣,幾枚山石。盡管如此,這座花園仍是我國留存的古老的名園遺址,並可與較豐富的資料相參證。
    早詳細記載花園的,是唐穆宗長慶三年(八二三年)任絳州刺史的樊宗師。這位刺史好作奇文,用字用句均要獨創,在當時號稱“澀體”,其所寫《絳守居園池記》全文共七百七十七個字,但晦澀難懂,曾引起後代許多好奇文人的研究。但也正因此文的名聲,歷代修葺者不敢擅自改動其布局,俾使此園基本保留了當時的面貌。從記載和遺址對照來看,此園以動水景取勝。園池西北有塊高地叫“鼇蛩(音離)原”,因其形無峰,高而平圓而得名。園外一股泉水便是經由此原架渠輸入花園,渠到園池時先流人木槽,以抬高水位,然後直瀉而下,形成人工瀑布,再流入方池中。這一動水景致,長年不息,給園池增添了無限生氣。
    從現存遺址看,此園還精於借景:向西北看能遠眺姑射山的雄姿;西南可近借阡陌縱橫的平疇沃野;而東南則是城中的萬家燈火……。所以,園林範圍雖小,但景觀開朗豐富。凡此種種,均可看出唐代造園藝術已達相當的水平。
    隋唐是我國園林藝術的成熟時期,當時西安、洛陽等大都市,造園之風十分興盛,整個藝術呈現一派繁榮景像。然而,它又十分脆弱,常常遭受兵燹戰火的毀壞,繁榮快,衰敗也快。據北宋文學家李格非記述,唐時園林到宋已損壞殆盡,在(《洛陽名園記》中,作者將園林之興廢同社會的治亂聯繫了起來:
    方唐貞之間,公卿貴戚開館列第於東都者,號千有餘邸,及其亂離,繼以五季之酷,其池塘竹樹,兵車蹂踐,廢而為丘墟;高亭大榭,煙火焚燎,化而為灰燼,與唐共滅俱亡者,無餘處矣。於是,唐園至宋難尋,宋園到明亦無。綜觀大江南北所留存的古園,大多為清代所建,少數還保持了明代的格局和特色,像絳守居園池那樣的前朝古物真可謂是魯殿靈光,碩果僅存了。
    因此,要較完整地了解我國的園林藝術,僅憑遊賞現有的古園是不夠的,而是要追溯歷史,弄清楚它的萌生和發展,它形式的變遷,以及它的繁榮和衰敗。
    源頭的二股活水
    我國園林到底從何時、何處發展而來的?以往人們都認為是從商周王室的苑囿演變發展來的。近來有人研究了古代詩歌,並參照考古發現,提出了早的園林應該是原始村落住宅邊的林木綠化和園圃等實用性小塊土地。其實,藝術的起源本來就很復雜,往往由多種原因交織而成。因此,這兩種說法都有理,我國古代園林初的源頭,應該說是從村宅綠化與畋獵苑囿兩個泉眼流出的。
    根據考古的推測,古代的制陶、紡織及磨制工具等活動多半在戶外舉行,再加上集會、祭祀、玩耍等需要,人們都會在村落中或四周的空地上植樹,既可以遮陰防塵,又可遊戲其中。《詩經》是我國部詩歌總集,其中有不少上古村落綠地的記載。晉人陸機曾做過一篇《詩經草木魚蟲疏》,共列出詩中出現的植物八十多種,鳥獸魚蟲三十多種。可見商周村落園林風景的多樣豐富。如《周南•葛覃》開頭幾句描寫的景色就非常美:
    葛之覃兮,施於中谷,維葉萋萋。黃鳥於飛,集於灌木,其鳴喈喈。
    寫出了村郊綠地很恬靜的園林植物風貌。還有人們很熟悉的“蒹葮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以及“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等,也都描繪出了村落近旁那種以植物為主,依靠天然地形的簡樸的早期民間園林。在蘆葦、楊柳等樹木之外,人們還注意到了雨雪露霜等天氣變化對風景的襯托。
    當然,上古這些簡單的園林活動並沒有留下很多資料,但前後聯繫起來看,似乎對後來發展起來的恬淡素靜的文人村居園林,有過不小的影響。像東晉詩人陶淵明歸隱的田園居,也隻不過是“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前檐,桃李羅堂前”。可以說接續了上古村宅園林的餘韻。就是明清之際的文人花園,也不斷地從村宅綠化中吸取營養,正如園林家陳從周先生在《園林談叢》中指出的:
    如“柳蔭曲路”、“梧竹逝居”、“荷風四面”等命題的風景畫,未始不從農村綠化中得到啟發,不過再經過概括提煉,以少勝多,具體而微而已。……這在小橋流水,竹影粉牆的江南更顯得突出。
    古代園林的另一個源頭是帝王的苑囿花園,苑囿的出現和上古貴族的畋獵直接相關。根據藝術史的研究,人們對於已成為過去的生活方式,總有一種懷戀之情,常常會通過遊戲去再現,獲得體力上和心理上的滿足。據甲骨卜辭記載,商代帝王對打獵極為喜愛,有時一次出獵就要“天天貞卜,連跨兩月”。後來,為了滿足帝王經常打獵的需要,就圈起一塊地,略加修整,放養一些野獸,這樣,初的苑囿就誕生了。《史記》這樣記述了商紂王的“沙丘苑”:
    帝紂……益收狗馬奇物.充仞宮室;益廣“沙丘”苑臺,多取野獸蜚鳥置其中……大聚樂戲於“沙丘”,……。《詩經•大雅•靈臺》中,人們也贊揚了周文王“靈苑”的景色:那裡有高臺,有池沼,麋鹿等野獸四處出沒,水鳥遊魚在水中遊嬉。在這樣的環境中打獵,當然比跟蹤野獸出沒山林要省力、有趣得多。以後,帝王也將苑囿作為戲耍燕樂之地,使之具有狩獵宴飲雙重功能。
    六十年代初,河南輝縣趙固村的一座戰國墓中,曾出土一面銅鏡,上面刻有當時王公貴族燕樂射獵圖景,很形像地描繪了先秦苑囿的風貌。
    圖中正面臨水是一座二層的主要建築,主人賓客正在上層鼓瑟投壺,姬妾侍女環列樓下。主樓兩側右座編磬.左掛編鐘,女樂們正在磬邊鐘旁和拍歌舞。左側鼎鑊羅列.溫酒烹肉。不遠處有洗馬池,兩武士正牽馬向主樓走來,準備侍候王公們去射獵。
    左側有池水一泓,泛舟勇士箭壺中插滿羽箭。中心遊樂區圍牆之外是狩獵區,一片林木蒼茫,左邊三人正引弓射獵。右側盡頭,則是一張大網,許多戰士揮刀舞劍,正驅趕野獸進網……。盡管人們還看不到今天園林中常見的山水造景,但在燕樂中心區,建樓挖池,已開始按需要分區組景,與殷商時期僅放養飛禽走獸的苑囿大不一樣了。
    “六王畢,四海一”,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便集全國之力在京城成陽大興宮苑之役,築土為蓬萊山,並作長池,引渭水。自此以後,每朝每代的帝王登基之後,隻要條件許可,總要建離宮修花園,以滿足享樂之需。在中國園林史上,苑囿便成了一根持續不斷的主線。
    另外,帝王們享盡了人間的榮華富貴,總想長生不老永遠過好日子。戰國時期,齊燕方士們為了迎合這一願望,杜撰出東海有神仙,住在蓬萊仙境中。秦始皇深信不疑,曾派徐福領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桴東海,去仙山覓尋長生不老藥。這種心理上的向往慢慢地成為園林中的一種追求,他們將現實生活中得不到的東西作為風景在花園中創造出來。於是蓬萊三山成為苑囿中不可缺少的寓意性風景。
    陶淵明的影響
    喜愛遊園賞景的人都知道:古園的題名常常含意深雋,反映了園主人的情趣和追求。從晚清至今的一些江南私家園林來看,人們喜愛的園名每每與我國東晉大詩人、大隱士,人稱五柳先生的陶淵明有關。例如,蘇州的“歸田園居”、“三徑小隱”、“五柳園”、“耕學齋”,揚州的“寄嘯山莊”、“耕隱草堂”、“容膝園”,上海和泰州的“日涉園”,海鹽的“涉園”,杭州的“皋園”,常熟的“東皋草堂”等均來自陶淵明的詩文。至於“涉趣橋”、“桃花潭”等小景點,更是舉不勝舉了。
    陶淵明被人尊稱作我國田園山水詩的鼻祖,也是園林藝術中文人園林的創始人。他在“真風告逝,大偽斯興”的黑暗年代裡,不願為五鬥米折腰,回歸故裡,隱居於廬山腳下,以躬耕治園自娛,看看菊花,望望南山,十分悠閑清靜。這種追求,完全不同於帝王苑囿那種景多景全,窮奢極樂的享受,深為後世士大夫所仰慕,他的田園村居式花園,也成為他們效法的榜樣。
    古典園林在兩晉南北朝的這一突變,是和當時的社會政治背景以及對園林風景美的深入認識分不開的。從漢末大亂到隋文帝統一全國的三四百年間,戰禍連綿,動亂不斷,是歷史上政治混亂、社會痛苦的時代。士大夫階層也同樣難以幸免,處於朝不保夕的境況中,在社會現實的無情打擊下,主張與現實保持一段距離,返回自然的道家思想重又受到重視。特別是莊子無為浪漫、整日逍遙優遊的隱士生活方式,成為許多士人仿效的對像。他們熱衷於在山水問靜思默想,清談玄理,以無為隱逸為清高,著名的“竹林七賢”就是此時士人的代表。這種尋求美麗的風景環境,靜觀世界的認識方法,對於自然風景美的欣賞和理解,幫助是很大的。
    觀念的轉化固然重要,但要成為園林藝術活動的動力,還必須輔以其他條件,其中主要的一條便是這時期出現了以退為進的朝隱思潮。
    在我國文化史上,隱士自古有之,而且名聲很大。一些滿腹經綸、修養很高的士人不願為官,逃遁山林,成為人人仰慕的高人賢士,千古傳頌。堯舜時的巢父、許由,便是一個例證。然而出隱與世俗生活是對立的,傳統的隱逸方式要求在幽寂的山林中深居簡出,過禁欲清苦生活。對於大多數士人來說,實很難做到。
    魏晉南北朝,老莊哲學成了時代的主要精神,上位者帶頭恣情山水,他們既要坐享山林之美,又不願脫離塵世,於是便出現了“朝隱”的新觀念。朝隱不要求遁跡深山,隻要在城郊山水地,甚至在城中僻地上建起園林,便可在藝術創造的山水中做“隱士”。
    在朝隱思想的推動下,園林活動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時期。首先是城中掀起了造園熱潮。據《宋書•隱逸傳》載,當時“雖重門八襲,高城萬雉,莫不蓄壤開泉,仿佛林澤”。另一方面,人們又紛紛尋找近城靠鎮,交通便捷的山水之地建園林。像當時建康(今南京)城外的鐘山、棲霞山,鎮江南郊諸山,以及浙東會稽山都是園林荟萃之地。自兩晉以後,朝隱思想對士大夫一直有著較大影響。北城黃米胡同,清初建了一座很小的半畝園。主廳雲蔭堂曾掛有楹聯一副:文酒聚三楹,晤對間,今今古古。煙霞藏十笏,臥遊邊,山山水水。
    既要聚文會友,吟詩誦文,話古今大事,又要在十笏之地造出煙霞山水,供人臥遊其間,實在非園林莫屬。
    如果說,儒道互補是我國古代藝術的主要思想線索,那麼園林藝術所創造的既可出世——隱居於城市山林,嘯傲泉石;又可入世——闔家歡聚、進行社交往來的生活環境,便是這一思想在傳統藝術上體的表現。
    碩果累累的時代
    陶淵明之後,文人園林便在我國園林史上占據了重要地位,它的一些藝術原則和造景手法,還常常被借鋻到帝王苑囿中去。在以後的千餘年中,這兩類花園始終在園林藝術舞臺上唱主角。當然,這臺戲有時較盛,唱得響些,有時衰落,便唱得輕些。直到明中葉以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市民文藝的普及,整個舞臺鑼鼓齊鳴,花團錦簇,達到了它輝煌的頂點。全民的造園風氣
    明中葉以後,北京及江淮一帶,工商業極為繁榮,城市人口成倍增長,市民文藝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在小說、戲曲、版畫等藝術繁榮的同時,園林也成為市民文藝中不可缺少的一員,它從文人雅士抒發性情、追求精神享受的上層文藝形式,逐漸變成了較普及的、全民喜愛的藝術活動。這在當時文人的筆下,說得甚為清楚:
    蘇州好,城裡半園亭。
    幾片太湖堆嶂嵂,一篙新漲接沙汀,山水自清靈。
    (瀋朝初《憶江南•春遊名勝》)
    增假山而作隴,家家住青翠城闉;開止水以為渠,處處是煙波樓閣……,平山堂前,新富林塘。花潭竹屋,皆為泊宅之鄉;月嶼煙燈,盡是浮家之地。
    (謝溶生《<揚州畫舫錄>序》)
    城裡半園亭,家家住青翠,可見當時市民中已有普遍綠化的風氣。江浙一帶,氣候溫和,宜於植物生長,又有太湖及附近丘陵,取石方便,如此條件為百姓的園林活動打下了基礎。據《吳風錄》載,當時的貧窮人家,也會在住宅天井中擺些小景致,以改善居住環境:“雖閭閻下戶,亦飾小山盆島為玩。”而稍富人家,則幾乎處處有園林。
    小說《金瓶梅》寫的是地方富戶西門慶一家的生活風情,這並不是學識修養很高的文士之家,但書中所寫家宅園林卻極有特色:
    ……湖山側半綻金線,寶檻初生石筍,翩翩紫燕穿簾襆,嚦嚦黃鶯渡翠陰。也有那月窗雪洞,也有那水閣風亭,木香棚與荼蘼架相連,千葉桃與三春柳作對。松牆竹徑,曲水方池,映階蕉棕.向日葵榴,遊魚藻內驚人,粉蝶花間對舞。正是:“芍藥展開菩薩面,荔枝擎出鬼王頭。”除了日常起居的花園之外,連供奉祖宗的墳場也有美麗的園林環境:“門首栽的柳,周圍種松柏,兩邊壘的坡峰”,遠遠望去,但見“青松郁郁,翠柏森森”……。墓園主體部分造得很是莊重,甬道、神臺和石牆都是白玉鑿就,在濃綠掩映中,格外好看。陵園邊上還有獨立的遊憩花園:“由花園進去,兩邊松牆普築,竹徑欄杆,周圍花草,一望無際。”
    另外,作為市民節假日遊樂玩耍的主要去處,也作為家庭住宅小庭院的補充,帶有公共遊覽性質的邑郊山水園林,也在此時達到了鼎盛。城郊風景地的山水園林,在兩宋時已有發展,如滁州的瑯砑山、蕪湖的神山、鎮江南山以及浙江的富春和會稽山水,已經名噪一時。但到了明清,這類園林風景地大大增多,幾乎普及全國。當時有人統計,全國光是以“西湖”為名的邑郊風景園林,就有三十六處。
    理論和技術之花
    園林藝術理論的提高和技術的進步,是明清園林發展的又一個特點。園林活動的普及和持久,逐漸培養出專業的造園人纔。以往造園常與建築工程混雜,分工不明,到明代正式出現了專門疊山或種花樹的匠人,稱作“山子”和“花園子”。特別是假山的堆疊,是藝術性很強的工作,它要求匠人既懂得傳統山水畫的基本理論和山石表現的皴(音村)法,又要掌握打樁、平衡、懸挑等工程問題。從留至今日的明清假山來看,當時堆疊峰巒洞壑的技藝是很高的,具有渾厚自然的氣勢。特別是像張南陽、周秉忠和張南垣父子等名家的作品,更是巧奪天工,成為今日疊山造景的典範。
    當時一些著名文人,亦摒除了看不起造園匠師的陋習,對他們的藝術精品大加贊賞。如清初吳梅村就撰寫過《張南垣傳》,而張南垣也以造園師的身份次被收入正史《清史稿》中。
    除了傳統的山水遊記之外,明清還出現了不少帶有理論色彩的園記文集。如田汝成的《西湖遊覽志》,王世貞的《遊金陵諸園記》、《婁東園林志》,張岱的(《西湖尋夢》、《陶庵夢憶》,劉侗的《帝京景物略》等。到清代,園記文字更為繁多,出現了李鬥的《揚州畫舫錄》、錢詠的《履園叢話》這樣的巨篇,有的甚至還輔以圖畫,如麟慶的《洪雪姻緣圖記》。這些園林遊記,大都以清新白描的手法記述了園林景色,是今天研究明、清園林結構布局和藝術處理的重要資料。
    對園林藝術理論貢獻的是明末的計成。計成從小喜愛繪畫,並有很廣的遊歷經驗,中年以後開始從事造園。他以畢生的精力撰寫了《園冶》一書,成為我國園林藝術的不朽經典。書中,作者明確提出了“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藝術目的論,並指出造園林必須“巧於因借,精在體宜”。以這兩點作為主要線索,全書分章論述了古典園林的總體規劃、園址選擇,掇山和借景等設計原則。這是我國藝術史上次對園林進行全面、繫統的理論總結。
    清代文人醉心於園林的更多。清初李漁是著名的戲劇家和園林家。他的(《閑情偶寄•居室器玩部》是繼計成(《園冶》之後的園林理論力作。書中,主張造園要自出手眼,不落窠臼,並對借景框景、品石疊山等闡述了獨到的見解,影響甚廣。《紅樓夢》作者曹雪芹,亦是一位園林大家,他筆下的大觀園,是一個創造得極為成功的園林藝術典型,凝聚了我國古園數千年發展的精華,也是盛清園林綜合的藝術概括。
    還要提及的是清代的乾隆皇帝。他不僅是一位性愛遊山玩水的旅遊家,也是園林迷和造園家。他主持修建的許多皇家園林,幾乎吸收了所有江南名園的特色。除了不少記述造園經過的文字,他還寫了許多園林的題詠詩和詩序,其中也不乏頗有見地的園林評論,可以說,乾隆完全有資格躋身於古代造園理論家之列。
    ……
    書摘插畫
    插圖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