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普適計算及其商務應用(深刻詮釋普適計算的巨大商業潛能)
    該商品所屬分類:計算機/網絡 -> 計算機/網絡
    【市場價】
    222-323
    【優惠價】
    139-202
    【作者】 BO 
    【所屬類別】 圖書  計算機/網絡  計算機理論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ISBN】978711137575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111375753
    叢書名:計算機科學叢書

    作者:BO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年04月 


        
        
    "

    內容簡介

    普適計算是一種顛覆性技術。在本書中,施樂PARC研究中心的普適計算開拓者伯·貝戈勒介紹如何成功地將普適計算結合到產品、服務、工藝過程、商業策劃之中。本書介紹了普適計算的技術構成,全面挖掘它的潛能,並論證如何利用普適計算獲得實質性的競爭優勢。本書將理論與應用案例相結合,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很好的現實意義。
    本書面向商業戰略家、技術總監、改革家和企業家,可幫助理解構成普適計算領域的技術集合,理解這些技術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作者簡介
    伯·貝戈勒(BoBegole)擔任施樂PARC研究中心的首席科學家。PARC研究中心是著名的信息技術發祥地之一,發明並商業化了多種核心的信息技術,包括激光印刷(Laserprinting)、以太網(Ethernet)、圖形用戶界面(Graphical UserInterface,GUI)、便攜式計算機(laptop)等。貝戈勒負責該中心普適計算領域的研發工作,率領計算機科學技術致力於本書中提到的多種新型技術的發明創造和商業化。在2004年加入施樂PARC研究中心之前,貝戈勒是Sun微繫統公司的研發科學家,致力於分布式協同繫統和傳感器網絡的研發工作。他善於與社會學家和其他領域的科學家合作來開展創新性的研究工作,以期實現新的信息繫統來幫助人們:遠程協同工作,快速便捷地查找信息,高效通信交流,並努力提高信息技術的使用效能。
    貝戈勒擔任多個國際會議的主席,跨越的領域包括計算機支持的協同工作(CSCW)、人機交互;擔任多個*會議的組織委員會和程序委員會的委員,包括ACM普適計算國際會議(Ubicomp)、智能用戶接口、用戶界面軟件和技術、IEEE普適計算國際會議(PerCom)等。他與同事合作發表了數十篇由同行專家評審的學術論文,擁有若干項發明專利。他主持或參與了硅谷的多個商業技術興趣組,在多個商業和技術的會議上發表了精彩演講。

    伯·貝戈勒(BoBegole)擔任施樂PARC研究中心的首席科學家。PARC研究中心是著名的信息技術發祥地之一,發明並商業化了多種核心的信息技術,包括激光印刷(Laserprinting)、以太網(Ethernet)、圖形用戶界面(Graphical UserInterface,GUI)、便攜式計算機(laptop)等。貝戈勒負責該中心普適計算領域的研發工作,率領計算機科學技術致力於本書中提到的多種新型技術的發明創造和商業化。在2004年加入施樂PARC研究中心之前,貝戈勒是Sun微繫統公司的研發科學家,致力於分布式協同繫統和傳感器網絡的研發工作。他善於與社會學家和其他領域的科學家合作來開展創新性的研究工作,以期實現新的信息繫統來幫助人們:遠程協同工作,快速便捷地查找信息,高效通信交流,並努力提高信息技術的使用效能。
    貝戈勒擔任多個國際會議的主席,跨越的領域包括計算機支持的協同工作(CSCW)、人機交互;擔任多個*會議的組織委員會和程序委員會的委員,包括ACM普適計算國際會議(Ubicomp)、智能用戶接口、用戶界面軟件和技術、IEEE普適計算國際會議(PerCom)等。他與同事合作發表了數十篇由同行專家評審的學術論文,擁有若干項發明專利。他主持或參與了硅谷的多個商業技術興趣組,在多個商業和技術的會議上發表了精彩演講。
    貝戈勒於1992年獲得弗吉尼亞聯邦(州立)大學數學專業的學士學位,分別於1994年和1998年獲得弗吉尼亞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專業的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1981—1989年在美國陸軍部隊服兵役,1991年作為阿拉伯語翻譯參加海灣戰爭。現在與他的妻子(弗洛倫斯)及3個孩子(布賴頓、艾登、安娜西)居住在加利福尼亞州洛斯拉圖斯。

    目錄
    出版者的話
    名家書評
    譯者序
    作者簡介
    致謝

    第1章 緒論:閱讀浪潮
    1.1 本書讀者
    1.2 本書內容
    1.3 本書所回答的問題
    1.4 本書組織結構
    尾注
    第一部分普適計算的背景與潛能

    出版者的話
    名家書評
    譯者序
    作者簡介
    致謝

    第1章 緒論:閱讀浪潮
    1.1 本書讀者
    1.2 本書內容
    1.3 本書所回答的問題
    1.4 本書組織結構
    尾注
    第一部分普適計算的背景與潛能

    第2章 深奧的技術
    2.1 借鋻歷史,獲益匪淺
    2.1.1 放眼未來,浪潮洶湧
    2.1.2 日本的普適計算
    2.1.3 英國的普適計算
    2.2 普適計算在WWW中的地位
    2.3 後Web時代的普適計算
    2.3.1 過度普適化的現實
    2.3.2 設備過多
    2.3.3 信息過多
    2.3.4 社會關聯太多
    2.3.5 網絡太多
    2.4 總結
    尾注

    第3章 但用無妨
    3.1 汽車該對家庭供暖繫統說什麼
    3.2 保持可控
    3.3 主動交互
    3.3.1 自然交互
    3.3.2 計算機感知
    3.3.3 觸摸、移動、捕獲
    3.3.4 主動繫統
    3.4 幫助和知識
    3.5 用戶想要做什麼
    3.6 總結
    尾注

    第4章 笨性不移
    4.1 船長,發動機負荷過載--快不行了
    4.2 創造感知
    4.2.1 樂意效勞
    4.2.2 情境交融
    4.2.3 個人語義網絡
    4.2.4 情境智能
    4.3 可操作信息
    4.3.1 個體可操作性
    4.3.2 確定”可操作性“
    4.4 大腦:用戶模型
    4.5 總結
    尾注

    第5章 遺失的配方
    5.1 不精確性:馬蹄鐵與手榴彈會”差不多“
    5.2 不可救藥的計算機:“我要教你多少遍纔會?”
    5.3 隱私:漸漸認識你,漸漸對你知根知底
    5.3.1 經濟風險
    5.3.2 犯罪風險
    5.3.3 公共利害關繫
    5.3.4 降低隱私擔憂的最佳實踐
    5.4 總結
    尾注
    第二部分普適計算的商機

    第6章 商務抉擇
    6.1 誰輸誰贏
    6.2 深思熟慮的轉型
    6.3 總結
    尾注

    第7章 柔性營銷:個性化市場
    7.1 為什麼廣告還在糾纏我們
    7.2 實現雙贏
    7.2.1 基於特征的過濾
    7.2.2 協同過濾
    7.2.3 利用傳感器做出判斷
    7.2.4 普適廣告
    7.2.5 目前的普適廣告
    7.2.6 未來的普適廣告
    7.2.7 難度是什麼?有什麼真正的發明
    7.2.8 針對活動的廣告
    7.2.9 “有效廣告”:矛盾修辭法
    7.2.1 0基於活動的廣告在理論上的有效性
    7.2.1 1技術應用前的測試
    7.3 總結
    尾注

    第8章 打破供應鏈
    8.1 跳過供應鏈
    8.2 傳媒產業的商業鏈合並
    8.3 剪鏈的方法
    8.3.1 自我反思
    8.3.2 尋求潛在的顧客
    8.4 案例研究:DNP?Magitti
    8.5 識別機遇
    8.6 個性化的休閑活動指南
    8.6.1 Magitti的神奇之處
    8.6.2 你想干什麼
    8.6.3 引導繫統:如何花費時間
    8.6.4 你的愛好是什麼
    8.6.5 這樣值得嗎
    8.6.6 比猜想好多少
    8.6.7 可以幫多大忙
    8.7 商業影響
    8.8 總結
    尾注

    第9章 間斷性連接
    9.1 不需要更多的導線
    9.2 有形的無線
    9.3 不可預測的數據信道
    9.4 案例學習:施樂PrintTicket服務
    9.4.1 安全光學配對
    9.4.2 從打印機上能看到什麼
    9.4.3 商業影響
    9.5 總結
    尾注

    第10章 協同
    10.1 被打擾的代價
    10.2 案例分析:Sun微繫統公司“在線”和“有空”預測
    10.3 分布式團隊的規律感知
    10.4 如果電話像一個4歲小孩會怎樣
    10.5 令人緊張的監管
    10.6 商業影響
    10.7 總結
    尾注

    第11章 揚帆起航
    11.1 互動公共信息展示
    11.2 零售決策支持
    11.2.1 購物的信息技術
    11.2.2 社會時尚因素的決定性
    11.3 案例:魔鏡
    11.3.1 數字試衣間
    11.3.2 魔鏡
    11.3.3 公共試驗
    11.3.4 商業影響
    11.4 總結
    尾注

    第12章 普適商務
    12.1 未來的普適商務
    12.2 把握潮流
    12.3 評估機會
    12.4 總結
    尾注
    附錄擴展讀物

    前言
    譯者序
    Ubiquitous Computing for Business
    普適計算概念已經提出20多年了,隨著嵌入式技術、傳感器技術、網絡技術的發展,普適計算的基礎設施基本具備,湧現出了大量的普適計算原型繫統,而且部分繫統已經可以實用(如魔鏡)。但全面了解普適計算的人還很少,對於“什麼是普適計算”、“普適計算能干什麼”、“如何實現普適計算”等問題仍然存在諸多疑惑。其實這也是所有新概念必須回答的3個問題。
    我所理解的普適計算

    譯者序
    Ubiquitous Computing for Business
       普適計算概念已經提出20多年了,隨著嵌入式技術、傳感器技術、網絡技術的發展,普適計算的基礎設施基本具備,湧現出了大量的普適計算原型繫統,而且部分繫統已經可以實用(如魔鏡)。但全面了解普適計算的人還很少,對於“什麼是普適計算”、“普適計算能干什麼”、“如何實現普適計算”等問題仍然存在諸多疑惑。其實這也是所有新概念必須回答的3個問題。
    我所理解的普適計算
       首先,普適計算是一種理念和願景。當計算模式從主機計算進化到個人計算,再到分布式計算後,信息技術的進展已經達到了相當的高度,信息技術的應用也滲透到了各個行業。但同時也出現了“信息過載”,信息設備的使用方式越來越復雜,信息應用太被動等許多讓人們困惑的現像,那麼有什麼新的計算模式可以改變這些現像呢?在這種背景下,普適計算模式應運而生。它一方面為人們建立起對計算技術更美好的願景,另一方面又為普適計算的研究者和實踐者施加了更大的壓力,促使計算技術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得到進一步深化。
       那麼究竟“什麼是普適計算?”經常有人向我問起這個問題,多個行業的人士也非常關注這個問題。無論是馬克·威瑟爾的“ubiquitouscomputing”,還是IBM的“pervasivecomputing”,從字面上理解很簡單,那就是“無處不在的計算”。與“個人計算”和“主機計算”的模式不一樣,普適計算是一種全新的計算模式,它並非強調計算設備無處不在,而是描繪“計算”如何“無處不在”地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威瑟爾先生在多種場合闡述這一概念。詳細的介紹可以參見威瑟爾先生的文章“21世紀的計算機”和網站http://www?ubiq?com/hypertext/weiser/UbiHome?html;也可以參見本書擴展閱讀中列出的參考文獻。
       普適計算強調計算與環境融為一體,而計算機本身則從人們的視線裡消失。普適計算的願景就是希望“在普適計算的模式下,人們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方式進行信息的獲取與處理。”
       普適計算的最高目標就是使計算機更嵌入、更適合、更自然,致使人們可以不加思考地使用它們,讓人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享受計算帶給我們的便利和個性化服務。雖然普適計算概念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但基本含義已經非常清晰。
       第二,普適計算是一種新的實踐。可以用“不可見性、主動交互性(自然和寧靜交互)、個性化”做簡單概括。不可見性讓計算與日常生活和工作融為一體;主動交互性讓感知與交互在不知不覺中自然主動進行;個性化根據個人的特點和需求提供最適合個人的服務,即以人為中心的服務。
       關於第二個問題“普適計算能干什麼?”威瑟爾先生首先在“21世紀的計算機”一文中指出:“最深奧的技術恰恰是那些看不見的技術。這些技術交織於日常生活之中,與生活融為一體直至無法區分。”其次,本書作者貝戈勒也從商業應用層面進行了全面解析。
       第三,普適計算是一種顛覆性技術。所謂顛覆性技術就是看似空穴來風,但衝擊了公眾普遍認可的主導技術。信息技術領域經常發生這種現像,如網絡、個人計算機、數字媒體、3D圖像、虛擬世界、智能手機等。
       當然,實現普適計算這一宏偉願景並非易事。那麼,我們“如何實現普適計算?”其實,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已經實現的一些普適計算原型繫統都具有顛覆性特性,如本書中提到的試衣魔鏡,就完全改變了人們傳統的實體試衣方式;還有就是具有情境感知能力的“iBOX”3D遊戲,把虛擬遊戲世界和現實可感知場景進行了完美融合。還有許多以前出現在科幻小說(如《Ubik》)內的情境也已經利用普適計算技術變成了現實。
       第四,普適計算模式有別於無處不在的信息技術。後者仍然是處於信息世界範疇之內;而普適計算繫統則是常用於物理世界(包括人)和信息世界的信息交互。在普適計算繫統中,信息流的一端可能包括計算機、手機、網絡以及嵌入式計算設備等信息繫統的實例,而信息流的另一端則包含了許多物理要素:位置、紙張、圖片、音頻或視頻、觸覺信息、生理特征信息甚至情感信息。
       普適計算繫統具有3個關鍵要素:設備、信息和網絡之間無處不在的互操作;創建的交互式和主動性服務;以及由此實現的個性化服務。一個成功的普適計算繫統會結合這三方面要素,以滿足用戶的需求,特別是個性化的需求。
    作者與普適計算
       伯·貝戈勒先生長期從事普適計算的技術研究和商業化應用開發。首先是在Sun微繫統公司擔任研發科學家,從事分布式協同軟件的研發工作,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全局分布式處理、中斷管理、設備交互、移動情境感知計算等。2004年加入施樂的PARC研究中心,擔任施樂PARC研究中心的首席科學家,負責該中心普適計算領域的研發工作,致力於創造新型交互繫統。他的抱負就是要消除人與信息空間的技術障礙——通過研制更加智能的繫統實現用戶期望的交互意圖。在普適計算相關方面,他擁有多項技術專利,發表了幾十篇高水平的論文。
        貝戈勒在學術上非常活躍,是ACM的高級會員。他曾擔任多個國際會議的主席:2011ACM會議計算機繫統人機工程分會技術委員會副主席(2011年5月),CSCW 2008大會主席,CHI2007論文主席。他曾擔任多個頂級會議的組織委員會和程序委員會的委員,包括Ubicomp、PerCom、智能用戶接口(IUI)、用戶界面軟件和技術(UIST)等。他還積極投入普適計算的商業應用活動,主持和參與了硅谷的多個商業技術興趣組,在多個商業與技術的會議上發表演講。
    普適計算的發展歷程
       普適計算源於1988年PARC研究中心的一繫列研究計劃,在該計劃中,馬克·威瑟爾首先提出了普適計算(ubiquitouscomputing)的概念,於1991年發表在《科學美國人》的文章“21世紀的計算機”一文,與此同時“普適計算”概念算是正式亮相。在文中,威瑟爾指出:“最深奧的技術恰恰是那些看不見的技術。這些技術交織於日常生活之中,與生活融為一體直至無法區分。”威瑟爾主張計算機的使用應迎合人的習性,融入人的日常環境及工具中,並自主地與使用者產生互動。他認為普適計算的發展將帶領人們進入“寧靜技術”時代——讓技術無縫地融入日常生活,使人們擺脫技術帶來的壓迫感,使技術處於非妨礙狀態,無須用戶分散精力。威瑟爾為人們描繪了一個美好的未來信息世界。在這個世界中,通過在日常生活用品和場景中嵌入具有通信和感知能力的計算設備,人們可以方便地穿行於物理世界和信息空間。
        1999年,IBM也提出普適計算(pervasivecomputing)的概念,即為無所不在、隨時隨地可以進行計算的一種方式。與威瑟爾一樣,IBM也特別強調計算資源普存於環境當中,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獲得需要的信息和服務。
        1999年,歐洲研究團體ISTAG提出了環境智能(ambientintelligence)的概念。其實,這是一個與普適計算類似的概念,隻不過在美國等國家叫普適計算,而歐洲的有些組織團體則叫環境智能。2003年舉行的首屆EUSAI(EuropeanSymposium on AmbientIntelligence)論壇上,主辦者飛利浦公司在技術概念會議集中探討了智慧環境感知技術的三大關鍵領域包括:普適計算(ubiquitouscomputing)、情境感知(contextawareness)、智慧及自然互動作用。其中智慧環境感知技術的目標是,在人體的周圍環境中布置智慧化的技術,而且能夠不為人所察覺。
    此後,各國政府部門對普適計算研究提供了廣泛支持。
       美國的DARPA、NSF、NIST都對普適計算研究提供了資助,DARPA專門設立了UbiquitousComputing科目並資助了5個相關研究計劃,分別是:MIT的Oxygen、CMU的Aura、OGI和GIT的InfoSphere、伯克利大學的Endeavor和華盛頓大學的Portolano。
        2004年,日本啟動“U?Japan”計劃,實現無所不在的網絡社會(ubiquitousnetwork society),希望在2010年將日本建設成一個“anytime, anywhere, anything,anyone”都可以上網的環境。
        2006年,韓國推出“u?Korea”政策,此前2004年推出的“IT839策略”為其前導型計劃,u?Korea旨在建立無所不在的社會(ubiquitous society)。
        在歐洲,由政府部門資助的項目有歐盟下IPTS資助的Ubiquitous Computing inEurope計劃。英國EPSRC資助的Equator計劃。
        在中國,2006年起分別有863計劃、自科基金、973計劃進行資助。
    譯者的致謝
       首先感謝機械工業出版社。感謝他們對我們在普適計算領域研究工作的肯定,同時也感謝他們對我們擔綱本書翻譯工作的充分信任,因為本書是集科普性、商用性和技術性為一體。
       其次,參加本書翻譯的其他人:劉曉明、張筱璇、劉書靜、王冠蘭、楊鑫、李艷兵、蔣晶晶,還有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外語繫的崔麗老師。
        由於時間倉促,譯者水平有限,書中缺點甚至錯誤在所難免,敬請專家、學者及讀者不吝指教。

    媒體評論
    “伯·貝戈勒沉浸普適計算二十餘載,他用本書向我們詮釋了普適計算的巨大商業潛能。”
    ——戈登·貝爾《Total Recall:How the E?Memory Revolution Will ChangeEverything》一書的作者
    DEC前研發部副總裁(DEC的技術靈魂,傑出的計算機科學家)
    “在普適計算領域,權威性著作極其匱乏,伯·貝戈勒在本書中對普適計算進行了全面而詳盡的論述。庫涅夫斯基所著的《SmartThings》對用戶體驗設計課題進行了綜合性的介紹,這兩本書可謂擔綱了普適計算領域的核心基礎,並將挑戰長期以來所形成的對普適計算技術商用化的偏見。”
    ——亞當·格林菲爾德《Everyware:The Dawning Age of Ubiquitous Computing》一書的作者Urbanscale總經理(諾基亞前用戶界面及服務設計總監)
    “貝戈勒對普適計算全面而精彩的論述,傳承了馬克·威瑟爾原始構想的精髓並剖析了這種構想在過去和將來所具有的非凡作用力。確切地講,這一構想是對當今的許多問題進行追根溯源:為什麼我們仍會對現在的技術感到如此之沮喪?而且為什麼普適計算遠景將會減緩我們的壓力並產生更多的益處。”
    ——約翰·西利·布朗《A New Culture of Learning:Cultivating the Imaginationfor a World of Constant Change》一書的聯合作者 Xerox公司前首席科學家、PARC中心總監

    “伯·貝戈勒沉浸普適計算二十餘載,他用本書向我們詮釋了普適計算的巨大商業潛能。”
     ——戈登·貝爾《Total Recall:How the E?Memory Revolution Will ChangeEverything》一書的作者
    DEC前研發部副總裁(DEC的技術靈魂,傑出的計算機科學家)
       “在普適計算領域,權威性著作極其匱乏,伯·貝戈勒在本書中對普適計算進行了全面而詳盡的論述。庫涅夫斯基所著的《SmartThings》對用戶體驗設計課題進行了綜合性的介紹,這兩本書可謂擔綱了普適計算領域的核心基礎,並將挑戰長期以來所形成的對普適計算技術商用化的偏見。”
    ——亞當·格林菲爾德《Everyware:The Dawning Age of Ubiquitous Computing》一書的作者Urbanscale總經理(諾基亞前用戶界面及服務設計總監)
       “貝戈勒對普適計算全面而精彩的論述,傳承了馬克·威瑟爾原始構想的精髓並剖析了這種構想在過去和將來所具有的非凡作用力。確切地講,這一構想是對當今的許多問題進行追根溯源:為什麼我們仍會對現在的技術感到如此之沮喪?而且為什麼普適計算遠景將會減緩我們的壓力並產生更多的益處。”
    ——約翰·西利·布朗《A New Culture of Learning:Cultivating the Imaginationfor a World of Constant Change》一書的聯合作者 Xerox公司前首席科學家、PARC中心總監
         “本書為商業人士描繪出職業藍圖,據此謀求更好的市場智慧,不再是不合適的信息而是更能付諸行動的信息,快速決策的即時數據。為了把握高度不確定世界裡的創造性思維,伯·貝戈勒向我們展示了無處不在的計算能力就像基礎設施一樣出現在我們面前。”
    ——克爾·尤西姆《The Go Point:When It?s Time toDecide》一書的作者賓州大學沃頓商學院領導力與變革管理中心的主任
       “在這個星球上,幾乎沒有人會比貝戈勒更理解普適計算和情境感知技術了。將這兩種技術用於改進商務交互方式肯定具有革命性作用。”
    ——賈斯汀·拉特納 Intel公司首席技術官、Intel實驗室主任
       “20多年前,PARC中心提出了普適計算,其構想在不斷進化。貝戈勒作為PARC中心現任的首席技術執行官來編著此書,那是再好不過了。此書可以幫助多個方面的戰略家:從CTO到發明家,讓他們領悟並開拓支離破碎的商務可能性。本書不僅幫助讀者制定應對發展趨勢的各類技術方案,而且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們吸取精華去其糟粕。畢竟,最有價值的是:它並非停留在對未來會擁有什麼的想法上,而是可付諸實現的計劃——將機會變成產品並服務於大眾。”
     ——特麗薩·倫特 PARC研究中心計算機科學實驗室總監
       “來自普適計算發祥地的貝戈勒,對這種新興技術的精彩陳述,深入淺出、趣味性強、見多識廣、詼諧幽默。他對普適計算與商務關聯關繫的敘述很有見地、難得一見。這樣的敘述深入到了人們期待已久的東西,並將對商務產生深遠的影響。”
    ——約翰·克魯姆 微軟研究院《Ubiquitous Computing Fundamentals》一書的編輯
       “本書描繪了普適計算技術潛在的商業價值及其產生實際價值的方法。其*捷徑就是汲取二十多年研究與創新的經驗,幫助企業總裁和經理理解普適計算技術的商務影響力,還沒有其他的商務與技術書籍做過這種嘗試。貫穿全書,每一章都充滿偉大的思想和實踐建議,這些思想和建議來自於該領域的思想領袖。”
    ——邁克·庫涅夫斯基《Smart Things:Ubiquitous Computing User ExperienceDesign》一書的作者
       “普適計算與激光打印機、以太網、個人計算具有同等的商業影響力,這種新的計算模式正在改變商業信息交換和消費者交互的方式。本書提供了借助普適計算能力創造出來的商業機會的實際展望。”
    ——索菲·範得布洛克 Xerox公司首席技術官 Xerox創新中心總裁

    在線試讀
    第1章
    Ubiquitous Computing for Business
    緒論:閱讀浪潮
    變化是永恆的。變化往往發生在不知不覺之中,正如你在海邊很難察覺到海潮的變化,除非海水衝擊到你的腳。其實在很多的時候,你明明知道某件事將要與往常一樣的來臨,但往往因為其發展緩慢微小而不予留意。在信息技術領域我們經常踫到這種“顛覆性”的技術,如網絡、個人計算機、3D圖像、數字媒體、虛擬世界、智能手機、社會計算等。它們看似空穴來風,但衝擊了公眾普遍認可的主導技術。
    盡管如此,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還是可以預見一些即將發生的事情。每個事情發生都有前兆:超文本、工作站、動畫精靈、收錄機、基於文本的多用戶域、民用(Citizens?Band,CB)無線電、電子公告牌服務以及其他被大家遺忘的先驅技術(如今天的眾多電子媒體環境的技術前身)。在當時看來,這些功能僅僅是新奇和出眾,能夠引起人們的注意力,而積極使用它們的隻有其演示者和愛好者。事實上,媒體上“曇花一現”效應,使我們有時不再考慮後續的更高版本的技術,而往往就是這些後續技術能引起決定性的變化,隻是對市場的預期過早、技術太超前罷了。回想你第一次聽到超文本的時候;我們已經對全球性互聯信息有了一個廣泛的認識,而把超文本這種提供邊際價值的“世外桃源”(Xanadu)放棄了[1],因為當時未能預見到WWW的巨大價值。類似地,工作站先於個人計算,電子公告繫統演示社會產生的內容比維基百科早,多用戶域(Multi?UserDomain,MUD)先於網絡虛擬遊戲“第二人生”(SecondLife)和其他的虛擬現實繫統,CB無線電比手機早出現等。對這些技術而言,早期版本的基本功能很容易被我們所忽視,因此我們很難想像它們最終會成功。
    大海的變化是很難預測的——如此多的潮起潮落、浪湧浪融。科學技術也是如此。全球最具權威的IT研究與顧問咨詢公司Gartner(高德納)使用“發展曲線”(hypecurve)概念
    ? 發展曲線是由Gartner公司提出的新興技術成熟度曲線模型,包括5個階段:技術萌芽期、過熱期、幻覺破滅谷底期、復蘇期和生產力成熟期。——譯者注描述了一個新興技術成熟度曲線模型,即新想法提出後引發期望不斷膨脹,使曲線達到峰尖;然而因技術沒有達到人們的預期,公眾興趣下降,又使曲線跌入谷底,甚至放棄新想法;最終還須針對市場情況來評估當初的想法並做出權衡。Gartner對每個想法進行上升下降周期的位置估計,並在“發展曲線”上標注出來。但隻憑一個“發展曲線”畫出所有的技術上升和下降趨勢,也許會引起誤導。事實上,每一個想法都有各自的上升和下降曲線,它們都混在一起,應該像波浪一樣,相互之間有的被抵消、有的被加強。相互加強的想法彙集,實際上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形成壓倒性的市場優勢。

    第1章
    Ubiquitous Computing for Business
    緒論:閱讀浪潮
       變化是永恆的。變化往往發生在不知不覺之中,正如你在海邊很難察覺到海潮的變化,除非海水衝擊到你的腳。其實在很多的時候,你明明知道某件事將要與往常一樣的來臨,但往往因為其發展緩慢微小而不予留意。在信息技術領域我們經常踫到這種“顛覆性”的技術,如網絡、個人計算機、3D圖像、數字媒體、虛擬世界、智能手機、社會計算等。它們看似空穴來風,但衝擊了公眾普遍認可的主導技術。
       盡管如此,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還是可以預見一些即將發生的事情。每個事情發生都有前兆:超文本、工作站、動畫精靈、收錄機、基於文本的多用戶域、民用(Citizens?Band,CB)無線電、電子公告牌服務以及其他被大家遺忘的先驅技術(如今天的眾多電子媒體環境的技術前身)。在當時看來,這些功能僅僅是新奇和出眾,能夠引起人們的注意力,而積極使用它們的隻有其演示者和愛好者。事實上,媒體上“曇花一現”效應,使我們有時不再考慮後續的更高版本的技術,而往往就是這些後續技術能引起決定性的變化,隻是對市場的預期過早、技術太超前罷了。回想你第一次聽到超文本的時候;我們已經對全球性互聯信息有了一個廣泛的認識,而把超文本這種提供邊際價值的“世外桃源”(Xanadu)放棄了[1],因為當時未能預見到WWW的巨大價值。類似地,工作站先於個人計算,電子公告繫統演示社會產生的內容比維基百科早,多用戶域(Multi?UserDomain,MUD)先於網絡虛擬遊戲“第二人生”(SecondLife)和其他的虛擬現實繫統,CB無線電比手機早出現等。對這些技術而言,早期版本的基本功能很容易被我們所忽視,因此我們很難想像它們最終會成功。
       大海的變化是很難預測的——如此多的潮起潮落、浪湧浪融。科學技術也是如此。全球最具權威的IT研究與顧問咨詢公司Gartner(高德納)使用“發展曲線”(hypecurve)概念
    ? 發展曲線是由Gartner公司提出的新興技術成熟度曲線模型,包括5個階段:技術萌芽期、過熱期、幻覺破滅谷底期、復蘇期和生產力成熟期。——譯者注描述了一個新興技術成熟度曲線模型,即新想法提出後引發期望不斷膨脹,使曲線達到峰尖;然而因技術沒有達到人們的預期,公眾興趣下降,又使曲線跌入谷底,甚至放棄新想法;最終還須針對市場情況來評估當初的想法並做出權衡。Gartner對每個想法進行上升下降周期的位置估計,並在“發展曲線”上標注出來。但隻憑一個“發展曲線”畫出所有的技術上升和下降趨勢,也許會引起誤導。事實上,每一個想法都有各自的上升和下降曲線,它們都混在一起,應該像波浪一樣,相互之間有的被抵消、有的被加強。相互加強的想法彙集,實際上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形成壓倒性的市場優勢。
       衝浪冠軍可以“讀懂波浪”,以此來預測哪種海浪節奏將創建每天一次的“大潮”。但即使是衝浪冠軍也明白,波浪不是完全可預測的,很難看到比較大的浪。歷史上,失敗的商業案例和顛覆性技術的預測,使企業戰略家的工作看上去難上加難。我們不能指望明確地看到變化將是什麼,但至少可以看到一般性趨勢,並且估計出一些產業板塊潛在的橫向和縱向影響。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