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文明的融合——近代科技簡史
    該商品所屬分類:科普讀物 -> 科普讀物
    【市場價】
    489-710
    【優惠價】
    306-444
    【作者】 王元慶 
    【所屬類別】 圖書  科普讀物  科學世界  科學史話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261060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302610601
    作慶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09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1. 世紀的迷思
    近代科學為什麼誕生在歐洲而不是中國?百年來,這個問題在無數人腦海裡盤旋,也有無數的答案。中國的科技發展歷史悠久,無論數學、物理、天文、地理等都比歐洲早很多年。但是,近代科學卻誕生於歐洲而不是近代中國,這是為什麼呢?
    2. 探索問題的新視角:非社會學角度
    這個問題的答案不是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源自每個人不同的觀察視角:例如社會制度、經濟制度、文化教育、認知方式、思維方式、科研機制、地理環境、宗教信仰等。有人認為是實用技術的推動,也有人說是中國強勢的封建制度遏制了科學發展,甚至有人認為中國的傳統文化拖累著科技的進步。總之,大多是從社會學的角度尋找答案。
    我們與其思考“近代科學為什麼沒有誕生在中國”,不如反過來思考:“近代科學為什麼誕生在歐洲”。
    近代歐洲的科學實現了飛躍式發展,它的基礎在哪裡?
    歐洲迅速崛起的工業,它的原始積累從哪裡來?
    3. 水滴石穿
    讓我們先從一個新的歷史視角來觀察。
    科技的發展有其外部因素和內在因素兩方面。作為內在因素,科學發展的內在規律決定了科技發展的趨勢和程度,例如數學的作用、科學的方法等,它們是決定性的因素;作為外部因素,社會學因素決定了科學發展的時間與速度,例如傳統文化、教育制度、產業需求等,它們是促進性的因素。
    數學是科技發展的決定性素,符號表達與符號邏輯是數學發展的轉折點,數學化描述自然規律是近代科學誕生的原始觸發點。符號化帶來數學的簡約表述和演繹推理,推動了數學的快速發展。
    歐洲人不經意之間打開了符號化數學的大門,由此撞進了近代科學百花盛開的森林。用數學描述自然現像開闢了近代的科學方法,以符號描述自然現像的各種參量,用符號歸納它們之間的關繫(即公式)。物理與數學相結合,推動物理學科的高速發展。物理學科的發展帶動相關學科(如醫學、生物學、化學等)的連鎖反應式發展。
    四大文明古國的數學、自然哲學、實踐經驗的積累,為歐洲的新生文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特別是中國、印度、阿拉伯的數學成就成為中世紀後期的歐洲文明發展的原動力,歐洲人站在歷史巨人的肩膀上,快速完成了科技文明大廈的基礎建設。

    1. 世紀的迷思
    近代科學為什麼誕生在歐洲而不是中國?百年來,這個問題在無數人腦海裡盤旋,也有無數的答案。中國的科技發展歷史悠久,無論數學、物理、天文、地理等都比歐洲早很多年。但是,近代科學卻誕生於歐洲而不是近代中國,這是為什麼呢?
    2. 探索問題的新視角:非社會學角度
    這個問題的答案不是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源自每個人不同的觀察視角:例如社會制度、經濟制度、文化教育、認知方式、思維方式、科研機制、地理環境、宗教信仰等。有人認為是實用技術的推動,也有人說是中國強勢的封建制度遏制了科學發展,甚至有人認為中國的傳統文化拖累著科技的進步。總之,大多是從社會學的角度尋找答案。
    我們與其思考“近代科學為什麼沒有誕生在中國”,不如反過來思考:“近代科學為什麼誕生在歐洲”。
    近代歐洲的科學實現了飛躍式發展,它的基礎在哪裡?
    歐洲迅速崛起的工業,它的原始積累從哪裡來?
    3. 水滴石穿
    讓我們先從一個新的歷史視角來觀察。
    科技的發展有其外部因素和內在因素兩方面。作為內在因素,科學發展的內在規律決定了科技發展的趨勢和程度,例如數學的作用、科學的方法等,它們是決定性的因素;作為外部因素,社會學因素決定了科學發展的時間與速度,例如傳統文化、教育制度、產業需求等,它們是促進性的因素。
    數學是科技發展的決定性素,符號表達與符號邏輯是數學發展的轉折點,數學化描述自然規律是近代科學誕生的原始觸發點。符號化帶來數學的簡約表述和演繹推理,推動了數學的快速發展。
    歐洲人不經意之間打開了符號化數學的大門,由此撞進了近代科學百花盛開的森林。用數學描述自然現像開闢了近代的科學方法,以符號描述自然現像的各種參量,用符號歸納它們之間的關繫(即公式)。物理與數學相結合,推動物理學科的高速發展。物理學科的發展帶動相關學科(如醫學、生物學、化學等)的連鎖反應式發展。
    四大文明古國的數學、自然哲學、實踐經驗的積累,為歐洲的新生文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特別是中國、印度、阿拉伯的數學成就成為中世紀後期的歐洲文明發展的原動力,歐洲人站在歷史巨人的肩膀上,快速完成了科技文明大廈的基礎建設。
    在中華文明等原生文明成就和哲學思想的推動之下,歐洲實現了思想的巨大解放,喚醒人們衝破黑暗世紀的思想禁錮、追求全新的文明發展。歐洲由此歷經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的開化,邁步走進轟然打開的近代科技大門。

     
    內容簡介

    本書基於科技發展的內在因素,從數學的進步、科學的方法、文明的交融、思想的解放,多維度追溯西方科技文明的發展歷程,梳理近代科技發展的脈絡,展示文明融合對於西方近代科學發展的作用,呈現中華文明燦爛光輝照耀下的西方近代科技發展的輝煌畫卷。 本書通過大量歷史史料,明確地揭示了中華文明在西方近代科學發展中的作用。包括中華文明在內的歐亞古文明的成果,填補了歐洲數學發展的斷崖、促進了歐洲思想解放、直接和間接地推動著近代科技的發展。通過對西方近代科學發展的再認識,對於正確認識近代中國科技落後的根本原因、了解中華文明的偉大貢獻、理性思考中國未來的科技發展,具有重要的正面意義。

    作者簡介

          &nbs慶,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圖像圖形學學會(CSIG)理事,CSIG“三維成像與顯示”專業委員會主任,教育bu某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ISO/IEC國際標準工作組專家,全國平板顯示器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專家。
          長期從事新型圖像顯示、激光三維成像雷達的研究,主持30餘項科研項目,多項科研成果通過鋻定或定型驗收,實現量產和應用。獲“**研究先進個人”、省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等榮譽3次,獲科技進步獎、創新挑戰賽優勝獎、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等科教類獎7項。出版著作3部,主持或參與制定國家標準若干項,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包括Nature、SCI期刊等),授權中國、國際專利數十項。

    目錄

    篇 數學與物理


    章 符號語言誕生數學漸入佳境


    平行時空: 跨越千年的回蕩


    中西方數學的要素比較


    邏輯演繹: 數學的驚世絕技 


    第二章 數學鋪就坦途物理高速奔騰


    跨越千年的對話: 物理


    近代科學的早期啟蒙


    馴致其道,傳承弘揚


    第二篇 如 虎 添 翼


    第三章 神奇數學魔術精彩傅氏變換


    一首數學的詩: 傅裡葉變換


    同一首詩: 可以抒發不同的情懷


    傅裡葉: 荒野中孤獨斬棘的俠客


    第四章 爭論千年不息立體視覺之謎


    對立體視覺的初步認知


    突破直觀信念


    一場集體穿越的聚會: 逼近真理


    數學帶來新的突破


    立體視覺: 默默地創造著美好生活


    第三篇 毀滅與重生


    第五章 山川如如不動英雄沓沓而往


    滋養人類繁衍,激發人類探索: 土地



    山川錦秀,造就代代風流


    東西方文明交融大舞臺: 西域


    第六章 古國灰飛煙滅文明多維融合


    東西方文明交流的首個驛站


    西方文明的大交融: 亞歷山大帝國


    西方文明的大交融: 羅馬帝國


    殘雪聲中夜,省識東風面: 秋稔盡囊


    第七章 碩果博采廣納數學進化新生


    遙遠東方的熠熠星輝


    獨領風騷數千年


    百年向東: 數學開啟東學西漸步


    數學的進化


    大道至簡: 符號化數學閃亮登場


    變量數學,近代科技史的強音


    微積分,吹響近代科技的號角


    萊布尼茨: 二進制應用的推進者


     


     
     
    第八章 百年向東學習幾度維新變革


    大學: 世俗教育開啟歐洲的心智


    次思想解放——文藝復興


    思想大發現: 激蕩黑暗世紀的歷史篇 章 


    第二次思想解放——啟蒙運動


    東方經濟學思想沁潤著歐洲


    中國古代邏輯推理思想


    第九章 填補文明斷層穿越科學蒙昧


    平行世界: 科技文明的斷代劃分


    涇渭分明: 一廂春色一廂鼕


    智慧啟迪: “東學西漸”的自然科學


    鏗鏘綿綿: 三千年的鋼鐵音符


    帆檣映遠: 非行久不能知也


    大地坤厚: 深究方知其載萬物仁心


    莫忘先祖,泱泱大國的科技貢獻


    第十章 生態斐然成章 科技卓然可觀


    專利制度: 為科技創新保駕護航


    蒸汽機推動次工業革命


    華麗轉身: 邁向現代大學


    發電機點亮第二次工業革命


    第四篇 大 國 興 衰


    第十一章 海外殖民掠奪列國潮起潮落


    引發商業化變革,開創殖民化示範


    懷揣“東方夢想”,面對紛爭現實


    從路西法到撒旦


    從“一窮二白”到“富甲天下”


    從“中國夢想”到“歐洲中心論”


    “天命理論”引導歐洲文明形像的塑造


    第十二章 大國興衰治忽迎接民族復興


    金三稜錐: 近代科學體繫的核心構架 


    “賽先生”並不神奇


    邏輯與公理: 歐洲人的另一把鑰匙


    甲子定律: 國家興衰國力消長的魔咒



    參考文獻


    附錄東西方科技發展年表

    前言
    引言
    近代科學是指16—19世紀的自然科學(又稱“近代實驗科學”),現代科學是指19世紀末—20世紀的自然科學。中國從20世紀開始參與世界現代科學的發展,並且貢獻度也越來越高。但是,中國對於近代科學的直接貢獻,卻似乎為“零”。
    1954年,英國學者李約瑟(Joseph Needham)在他的《中國科學技術史》和《東西方的科學與社會》中問道: “盡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這就是著名的“李約瑟之問”。這類問題猶如一道道咒符,纏繞了中國人許多年,平添了諸多煩惱。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不是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源自每個人不同的觀察視角: 例如社會制度、經濟制度、文化教育、認知方式、思維方式、科研機制、地理環境、宗教信仰等。有人認為是實用技術的推動,也有人說是中國強勢的封建制度遏制了科學發展,甚至有人認為中國的傳統文化拖累了科技的進步。總之,幾乎全部是從社會學的角度尋找答案。

    引言


    世紀的迷思
    近代科學是指16—19世紀的自然科學(又稱“近代實驗科學”),現代科學是指19世紀末—20世紀的自然科學。中國從20世紀開始參與世界現代科學的發展,並且貢獻度也越來越高。但是,中國對於近代科學的直接貢獻,卻似乎為“零”。


    近代科學為什麼誕生在歐洲而不是中國?百年來,這個問題,在無數人腦海裡盤旋,也有無數的答案。中國的科技發展歷史悠久,數學、物理、天文、地理等都比歐洲早很多年。但是,近代科學卻誕生於歐洲而不是近代中國,這是為什麼呢?


    1915年,中國近代科學的先驅、中國科學社的創始人任鴻雋,在《科學》雜志的創刊號上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為《說中國之無科學的原因》,“東方學者馳於空想,淵然而思,冥然而悟,其所習為哲理。”“吾國則周秦之間,尚有曙光。繼世以後,乃入長夜。沉沉千年,無復平旦之望何。”


    1921年,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馮友蘭,在繫會上宣讀了一篇文章,題為《為什麼中國沒有科學——對中國哲學的歷史及其後果的一種解釋》,此文於次年正式發表於美國的《國際倫理學雜志》。
    1954年,英國學者李約瑟(Joseph Needham)在他的《中國科學技術史》和《東西方的科學與社會》中問道: “盡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這就是著名的“李約瑟之問”。這類問題猶如一道道咒符,纏繞了中國人許多年,平添了諸多煩惱。


    托比·胡弗(Toby E.Huff)在《近代科學為什麼誕生在西方》中認為: 近代中國缺乏法律制度、教育制度這兩個形成科學精神氣質的要素,是法律、文化、宗教革命促使西方萌生了科學的精神氣質,正是這種精神氣質使西方產生了獨一無二的近代科學。


    理查德·尼斯貝特(Richard E.Nisbett)在《思維版圖》中認為: 中國人沒有發明科學,其部分原因是中國人缺乏好奇心,但不管怎麼說,對自然沒有概念就阻礙了科學的發展。該書中文譯本的再版封面,由中國人設計的圖畫似乎在傳達著某種暗示。


    《思維版圖》封面


    1953年,愛因斯坦在給斯威策的書信中說: “西方科學的發展以兩個偉大的成就為基礎: 希臘哲學家發明的形式邏輯體繫(可見於歐氏幾何學),以及(在文藝復興時期發現的)通過繫統實驗尋找因果關繫的方法。我的觀點是,中國的賢哲沒有走上這兩步,不足為奇; 要是有了這些發現,反倒是令人驚奇的事。”顯然,他認為形式邏輯理論和繫統實驗方法是近代科學得以在西方產生的兩個重要基礎,而中國傳統科學文化中缺乏形成這兩個基礎的社會條件,因而根本不可能產生近代科學。這封信在西方世界影響很大,被人們不恰當地用於宣傳歐洲中心論。對此,李約瑟曾提出過嚴厲批評,指出: “愛因斯坦對於包括中國在內的東方古代科學文化知之甚少,因此在裁決歐洲文明與亞洲文明孰優孰劣的法庭上,愛因斯坦僅僅以其崇高名聲,不應當被提作證人。”


    探索問題的新視角: 非社會學角度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不是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源自每個人不同的觀察視角: 例如社會制度、經濟制度、文化教育、認知方式、思維方式、科研機制、地理環境、宗教信仰等。有人認為是實用技術的推動,也有人說是中國強勢的封建制度遏制了科學發展,甚至有人認為中國的傳統文化拖累了科技的進步。總之,幾乎全部是從社會學的角度尋找答案。


    社會學的因素是科技發展的外部因素,它可以加速或者延緩科技的發展,但無論如何,不可能拖延幾百年甚至上千年; 科技發展的內部因素,終究是決定科技進步的根本原因。我們不妨從科技發展的自身規律、科技發展的相互關繫的角度出發,探究近代科技到底是如何突飛猛進的。


    我們與其思考“近代科學為什麼沒有誕生在中國”,不如反過來思考: “近代科學為什麼誕生在歐洲”。


    古代,西方特別是歐洲,其數學、哲學、自然哲學的發展遠落後於中國。中世紀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經歷了
    近千年的“黑暗世紀”,思想禁錮、政教紛爭,數學、哲學、自然哲學停滯不前; 而此時的東方,中國自南北朝至明朝,數學快速發展、哲學從未停歇、自然哲學穩步前進。但是,黑暗的中世紀末期,猛然覺醒的近代歐洲,突然像開掛了一樣,無論哲學思想、還是數學與自然哲學(科學)都突飛猛進,像乘坐運載火箭一樣直線上升,迅速趕超中國,一躍成為近代科技的誕生地、產業革命的發源地,創造了富有生命活力的近代歐洲文明。


    西方的科技史家在論述西方科技起源方面,總是以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古希臘、古羅馬的環地中海地區的歷史為考察對像。甚至有人更為直接地判斷: “為了不使資料漫無邊際,我忽略了幾種文化,例如中國的、日本的和瑪雅的文化,因為他們的工作對於數學思想的主流沒有重大的影響”。


    在人類的發展歷史中,文明的發展總是漸進式的,科技文明也不例外。近代科技誕生的歐洲地區,包括環地中海地區,大大小小的戰爭肆虐、宗教勢力橫行。當那裡的人們漸漸蘇醒時,看到的是思想、文化、科技的一片荒蕪; 當歐洲人希望在惡劣的周邊環境和激烈的競爭中站起來時,僅僅依靠他們自身的科技文明積累,並不足以支撐起科技騰飛的夢想; 至少,既往的積累與近代科技的飛速發展速度極不相稱。
    而事實上,近代歐洲的科學實現了飛躍式發展,它的基礎在哪裡?
    歐洲迅速崛起的工業,它的原始積累從哪裡來?
    水滴石穿 
    讓我們先從一個新的歷史視角來觀察。
    法國植物學家、作家布封在《自然史》中寫道: “必須承認我們隻能片面地判斷自然的變化,必須承認我們無法判斷那些偶然性的變化。”但是,我們有義務在既往的歷史長河中,尋找歷史轉折的因素,哪怕那是一種偶然。我們更希望借鋻歷史以開闢我們的未來。科技的發展有其外部因素和內在因素兩方面。作為內在因素,科學發展的內在規律決定了科技發展的趨勢和程度,例如數學的作用、科學的方法等,它們是決定性的因素; 作為外部因素,社會學因素決定了科學發展的時間與速度,例如傳統文化、教育制度、產業需求等,它們是促進性的因素。
    數學是科技發展的決定性素,符號表達與符號邏輯是數學發展的轉折點,數學化描述自然規律是近代科學誕生的原始觸發點。符號化帶來數學的簡約表述和演繹推理,推動了數學的快速發展。
    歐洲人不經意之間打開了符號化數學的大門,由此撞進了近代科學百花盛開的森林。用數學描述自然現像開闢了近代的科學方法,以符號描述自然現像的各種參量,用符號歸納它們之間的關繫(即公式)。物理與數學相結合,推動物理學科的高速發展。物理學科的發展帶動相關學科(如醫學、生物學、化學等)的連鎖反應式發展。
    四大文明古國的數學、自然哲學、實踐經驗的積累,為歐洲新生文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特別是中國、印度、阿拉伯的數學成就成為中世紀後期的歐洲文明發展的強大的推動力,歐洲人站在歷史巨人的肩膀上,快速完成了科技文明大廈的基礎建設。
    在中華文明等原生文明成就和哲學思想的推動之下,歐洲從“百年向東”“中國典籍翻譯”等運動中實現了思想的巨大解放,喚醒人們衝破黑暗世紀的思想禁錮、追求全新的文明發展。歐洲由此歷經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的開化,邁步走進轟然打開的近代科技大門。
    數學的進步、科學的方法、文明的交融、思想的解放,這是科技發展的內在因素。從這四個維度追溯西方科技文明的發展歷程,梳理近代科技發展的脈絡,我們不難發現文明融合對於近代科技發展的作用,不難發現這一段輝煌的歷史畫卷背後中華文明燦爛光輝的照耀。
    水滴石穿,功勞不僅僅屬於後一滴水。
    拉開歷史舞臺的帷幕,且看那科技文明融合的笛色七調、文武四功。


    本書有一部分數學知識、數學推導或者細節描述的內容,以楷體字與正文區分。為了保持正常的閱讀速度,你不必關注這部分的細節; 它隻是輔助正文的結論,不影響對正文的理解。
    本書結構與邏輯關繫: 


    本書以喜馬拉雅山脈為界,從地理和歷史的概念劃分“東方”和“西方”,講述東西方文明融合的歷程。為了不妨礙理解,依然采納一些傳統的表述,例如“西方近代科技”“西方科技”“西方物理”“西方數學”“西方民主制度”等,其“西方”的範圍更多地狹義指向歐洲。
    本書配有電子影像資料,可輔助課堂教學,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下載使用。


    課件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