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白頭葉猴自然史
    該商品所屬分類:科普讀物 -> 科普讀物
    【市場價】
    892-1292
    【優惠價】
    558-808
    【作者】 潘文石 
    【所屬類別】 圖書  科普讀物  生物世界  動物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127779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301277799
    作者:潘文石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12月 

        
        
    "

    編輯推薦

    《白頭葉猴自然史》:一本由科考日記和科研實錄演繹出來的生動、有趣的科學著作。

     
    內容簡介

    《白頭葉猴自然史》是潘文石老師幾十年研究的傾力之作,是一本可以與《秦嶺長青:野生生命的庇護所》《繼續生存的機會》相媲美的圖書。圖書介紹了崇左白頭葉猴的發現、白頭葉猴的演化歷史,白頭葉猴的生存危機以及它的生存環境、生存力分析,並介紹了弄官山區人民的生態足跡、人與白頭葉猴的關繫以及人類與生物的關繫等。

    作者簡介

    潘文石,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大熊貓及野生動物保護中心主任,北京大學崇左生物多樣性研究基地主任。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全國“師德標兵”。

    目錄
    目錄.CONTENTS

    鳴謝06
    序一11
    序二 15

    **部 白頭葉猴——崇左的獨有種
    **章 崇左三合大洞——巨猿動物群的博物館21
    第二章 古爪哇葉猴的根扎在崇左的土地上43
    第三章 白頭葉猴——廣西崇左的固有種與獨有種63
    第四章 世紀之交的劫難87
    第二部 幸存者的求生策略
    第五章 幸存者知多少——弄官山日記115
    第六章 研究簡史143

    目錄.CONTENTS

    鳴謝06
    序一11
    序二 15

    **部 白頭葉猴——崇左的獨有種
    **章 崇左三合大洞——巨猿動物群的博物館21
    第二章 古爪哇葉猴的根扎在崇左的土地上43
    第三章 白頭葉猴——廣西崇左的固有種與獨有種63
    第四章 世紀之交的劫難87
    第二部 幸存者的求生策略
    第五章 幸存者知多少——弄官山日記115
    第六章 研究簡史143
    第七章*後的防線 ——白頭葉猴的“自然庇護所”和維持其生存的生態繫統171
    第八章弄官山區白頭葉猴種群的重建與社會結構197
    第九章弄官山區白頭葉猴的家園229
    第十章“印堂小凸”一家的活動方式263
    第十一章弄官山區白頭葉猴的繁殖和種群生態學313
    第十二章白頭葉猴的食物353
    第三部.弄官山的未來,生命的未來
    第十三章白頭葉猴的遺傳多樣性393
    第十四章弄官山區白頭葉猴的未來 ——關於這個地理種群的生存力分析419
    第十五章弄官山區人民的生態足跡449
    第十六章弄官山區和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471
    第十七章弄官山的繽紛生命485
    結語532

    前言
    序一
    我在弄官山下有個研究基地,但故事是在此之前很久就發生了。

    序一
    我在弄官山下有個研究基地,但故事是在此之前很久就發生了。
    28年前的鼕天,我在秦嶺的高山上接到了一封邀請信,要我盡快趕赴廣西南寧會同幾位知名的學者前往寧明的花山考察。在距19旦還有3天的時間,我生平次走進巨石嶙峋、彩蝶紛飛的花山弄瑞自然保護區,雖然僅僅隻逗留了15天,但這片保存完好的北熱帶叢林的自然風光卻給我留下十分美好的印像;而令我終生難忘的是一種秉性溫良的猴子,它們在陡峭的岩壁上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它們為什麼要群居?社群是否存在分工合作的模式?我多麼想長期留下來,期望能找出其中的原因。但是,當時我的主要任務是研究秦嶺的大熊貓,那裡的工作不能中斷,有重大而緊迫的問題等待著我去解決,因此我不得不告別位於明江拐角處的花山重返秦嶺,決心在白雪覆蓋的群山中為大熊貓尋找後生存的機會。8年之後,1996年10月31日,是我盤桓在秦嶺的後一天。這天夜裡,我蜷縮在鴨絨睡袋中久久未能入睡。回顧我在秦嶺冰封的竹林中跋涉13年,我手舉無線電跟蹤裝置,測定大熊貓所在的地理位置,記錄它們的狀態——是活動或是休息;我把從無線電接收機上收聽到的信號畫成地圖上的點和線,準確地計算它們的活動概率和活動面積,後撰寫成學術論文和考察報告,但是我還是不無惋惜地感到,我無法目睹大熊貓全部的生活方式。我深知,大熊貓也是有血有肉的生靈,它們與人一樣也有欲望與煩惱、有快樂與痛苦,它們生活在親戚朋友之中,互相關懷與照顧……不知不覺中睡袋漸漸地暖和過來,身體也舒展開來了。一想到明日就要離開秦嶺,我的心便立刻奔向南方,閉上雙眼,似乎可以瞥見8年前左江兩岸繽紛的色彩:鳥兒競相鳴唱,蝴蝶在水蓼花間飛舞;我站在寧明花山一棵高大的人面果跟前,看見那一群金黃色的、棕褐的年幼葉猴,跟著它們黑白分明的媽媽、姨媽或哥哥姐姐蹦到樹後的懸崖上,背向我攀登直達岩頂,而它們強壯的、經驗老到的爸爸則守住後的防線,阻擋在我和幼猴之間。它們爬上崖頂,回眸對我微微一笑之後,把長尾一甩,便在晨霧之中隱進石山背後。從那時開始,白頭葉猴的形像和它們溫善的舉動,便一直衝擊著我的心靈和操控了我對科學研究的選擇。兩天之後(11月2日)我從飛雪的秦嶺回到北京大學,脫掉笨重的防寒服,換上單衣,背上一個背包,裝進一本社會生物學的書、一個筆記本、一個望遠鏡、一個指南針、一個睡袋、一條登山繩、一包蠟燭、十包方便面和四瓶礦泉水,當作一周的給養,於11月5日夜間便登上南下的火車。夾坐在一群農民工中間,行駛56小時之後抵達南寧;再轉乘開往越南同登的列車,穿越美麗的左江盆地。

    媒體評論

    由潘文石教授等著、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白頭葉猴自然史》一書,是我國近年以來在自然保護類作品中難得一見的優秀圖書,作者以自身長期親臨一線觀察研究瀕危動物白頭葉猴的生活習性,並不懈努力探索建立適宜其生存和繁衍的野生環境,其成果得到國內外的廣泛認同。該書是潘文石教授數十年研究的傾力之作,繫統介紹了白頭葉猴的演化歷史以及它的生存環境與危機,展現了人與白頭葉猴的關繫以及人類與生物的密切關繫,具有向世界展示中國生態保護及研究成果的潛力,是一本有溫度、有情懷、有極高學術水準的代表作品,也是一本適合廣大公眾閱讀的優秀科普讀物。

    在線試讀
    第五章 幸存者知多少——弄官山日記
    1996年11月下旬,是我喜歡的廣西西南部的季節。一個可愛的暖鼕天氣,吳名川先生帶著我和一位研究生離開南寧,跨越邕江。南行的公路兩側偶爾可見到一些殘存的常綠闊葉林,但整個平坦寬闊的南寧盆地幾乎都成了耕地。這裡地處北回歸線以南,海撥500m左右,氣候炎熱,作物每年三熟。歷史上廣西曾被稱為“樹海”,但如今已被水稻田、龍眼林和蔬菜地替代了。離開南寧向南約40km之後便可見到峰叢林立的喀斯特石山撥地而起,宣告了南寧盆地的結束和崇左盆地的開始。公路沿左江東岸連綿不斷的石山和坡地之間繼續南行約50km,便到達距崇左縣城東南方向約30km的板利鄉和羅白鄉交界處的弄官山區。此地石峰聳立,白頭葉猴就飛躍在陡峭的懸崖絕壁之間。11月17日,日已向晚,吳名川先生幫助我們找到了位於崇左縣羅白鄉三合屯對面一個廢置軍營之後,便匆匆離開趕回南寧。我和研究生各自找到了一間勉強可以遮風避雨的營房,但都已破爛不堪。我好不容易纔找到4塊水泥磚和幾塊爛木板,把簡陋的床搭在這沒有門、沒有窗、四面透風的屋子裡(圖5-1)。在飄拂不定的燭光中,打開行囊,把自己蜷縮在睡袋裡。我望著夜空中冷寂的月兒和時,而飄過的雲,心中盤算著明天要做的事。時間一秒一秒地過去,從黑暗中傳來了一隻果子狸甜美的“呦,呦”聲……在這個完全陌生的空間中,我終於睡著了。
    Ⅰ 初訪弄官山區

    第五章  幸存者知多少——弄官山日記
    1996年11月下旬,是我喜歡的廣西西南部的季節。一個可愛的暖鼕天氣,吳名川先生帶著我和一位研究生離開南寧,跨越邕江。南行的公路兩側偶爾可見到一些殘存的常綠闊葉林,但整個平坦寬闊的南寧盆地幾乎都成了耕地。這裡地處北回歸線以南,海撥500m左右,氣候炎熱,作物每年三熟。歷史上廣西曾被稱為“樹海”,但如今已被水稻田、龍眼林和蔬菜地替代了。離開南寧向南約40km之後便可見到峰叢林立的喀斯特石山撥地而起,宣告了南寧盆地的結束和崇左盆地的開始。公路沿左江東岸連綿不斷的石山和坡地之間繼續南行約50km,便到達距崇左縣城東南方向約30km的板利鄉和羅白鄉交界處的弄官山區。此地石峰聳立,白頭葉猴就飛躍在陡峭的懸崖絕壁之間。11月17日,日已向晚,吳名川先生幫助我們找到了位於崇左縣羅白鄉三合屯對面一個廢置軍營之後,便匆匆離開趕回南寧。我和研究生各自找到了一間勉強可以遮風避雨的營房,但都已破爛不堪。我好不容易纔找到4塊水泥磚和幾塊爛木板,把簡陋的床搭在這沒有門、沒有窗、四面透風的屋子裡(圖5-1)。在飄拂不定的燭光中,打開行囊,把自己蜷縮在睡袋裡。我望著夜空中冷寂的月兒和時,而飄過的雲,心中盤算著明天要做的事。時間一秒一秒地過去,從黑暗中傳來了一隻果子狸甜美的“呦,呦”聲……在這個完全陌生的空間中,我終於睡著了。
    Ⅰ 初訪弄官山區
    第二天清早,我便興奮地沿著營地南邊的一條山邊小徑步行了大約一刻鐘,翻過一個山坳,走進一處距離駐地不遠的山弄探查了一番。從野外回來喫了點早點後,我和研究生出軍營,向南去5km以外的板利鎮。在一條坑凹不平的鄉間土公路,看不到公交車,也看不見拖拉機,隻有2個騎自行車的人匆匆從我們身旁駛過,其中一人把捆住了雙腳的2隻鴨子倒弔在車龍頭上;另一人的車後架上綁住了一頭四腳朝天的黑豬。我們快步趕上了一輛水牛車,牛十分肥壯,但趕牛車的中年男子卻很消瘦,顯示出營養不良的狀態。本想搭個順路車,但因牛車主人聽不懂普通話而未能如願。板利是個鄉鎮的中心,但也隻散落居住著20~30戶人家,行人很少,街道冷清;此地,沒有郵局,沒有飯館,也沒有客棧,一間小商店還沿用著早年的稱謂,叫作“合作社”。我走進去想買些蠟燭、方便面、衛生紙之類,但都沒有貨。“什麼時候能有?”我問售貨員。“你是外地來的吧?隻有你們纔需要買這些東西。”售貨員驚奇地問道。“當地百姓不買嗎?”我問。“這裡的農民很窮,喫不起方便面,食粥就行了;晚上也不需要點蠟燭讀書,更買不起衛生紙。”售貨員說。我突然覺得自己就像一個被從京城流放來的人,完全迷失在一片陌生的土地上:陌生的語言、陌生的人和陌生的文化。我找到了板利動物保護站(後簡稱“動保站”),一間小平房,雖十分簡陋但整潔干淨。屋子中間擺著一張長方桌和兩張條凳,牆上貼著一張“板利自然保護區地形圖”,上面標有一些白頭葉猴分布的地點。我先說明了自己的身份和來意,並請求動保站的幫助與指導。黃志華是板利動保站的站長,一副轉業軍人的模樣,態度親切和藹有禮貌。他介紹了站一旁的黃友壽指導員,同時一位年輕人叫“小趙”已經從竹殼暖壺裡倒了兩杯熱水遞給我們,他們態度誠懇,使會面十分融洽。“要我們怎樣幫助?”黃志華問道。“幫助我們熟悉弄官山區的田間小路和地形。”我說。“什麼時候開始?”黃志華又問。“我希望明天就開始,去哪裡由你決定。還有,能借給我一張板利保護區的地圖嗎?”我問。“就隻有貼在牆上的這張,行嗎?” 黃志華問。看到我點頭,他二話沒說就從牆上把那張地圖取下來。“保護區面積多大?”我問。“大約24平方公裡。”黃志華答道。離開動保站之後我們順原路返回“軍營駐地”。本打算能在板利鎮上喫一頓中飯,但現在隻采購到兩盒火柴,其餘的給養一概都沒有,不免有些擔心焦慮。傍晚纔回到駐地,急切地撿來的幾根枯枝和干草,燒開一瓶從南寧帶來的礦泉水泡速食面。我和研究生沒有交流,各喫各的泡面之後就分開休息了。我鑽進蚊帳躺在睡袋中思索:一個研究野生動物的科學家,必然像苦行僧那樣,注定要過自甘寂寞的生活,缺乏生活上的種種便利與情感的慰藉。這種生活方式對我來說已經很習慣了,但對一位年輕的研究生行嗎?我打開頭燈,注視著板利保護區地圖,想著明天的工作。在動保站黃志華站長等人的幫助下,我們用4天時間(11.19~11.23,其中有一天下雨沒有出去)普查了弄官山區喀斯特峰叢窪地-峰林谷地。所經過的地方都是無路和無人居住的荒野。放眼望去,連綿不絕的石山景色十分秀美;高聳突兀的石灰岩峭壁奇形怪狀,大多數像城牆一樣直上直下無法攀登。有的遠遠望去像一個城堡、尖塔、一尊大佛或一隻駱駝……但這是一片喀斯特地貌,因地面存不住水而十分干涸、貧瘠,無法生長糧食。這就是此地人很難生存的原因,卻給野生動物留下後的機會。回顧我的過去和現在,每當我置身於荒無人煙的曠野,哪怕僅僅過上幾天無拘無束的“野蠻生活”,我都會心潮澎湃,激動不已。但是現在不同,我不能隻顧自己愛好。這次帶著研究生到荒無人煙的叢林野地裡需要負很大的責任;研究生終將都要成為獨立的科學家,我必須對他們加以關心和幫助,需要給他們自主的時間和空間去獨立完成他們的學位論文。這次與我一起進入弄官山區的是一位年輕的女研究生,受過良好的教育,從北京大學醫學部畢業之後,再考取生命科學學院,加入到我的研究隊伍攻讀碩士學位。她一心一意想過荒野的生活,曾經跟我的整個研究小組在秦嶺做過半年研究野生大熊貓的工作,不畏艱難險阻,具有良好的表現。我曾經規定——在野外考察必須至少兩人同行,但這次在弄官山區工作卻因為人手太少,我們不得不總是獨立外出,各自完成自己的工作。研究生也專門向我表示,在對白頭葉猴生態學和行為學的研究上,不需要我向她提出科學問題,她不喜歡“先入為主”。我當然十分贊成,但同時又擔心讓她單獨一人外出調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安全感,毒蛇、毒蟲、壞人……因為在弄官山區的叢林裡,你永遠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盡管食物缺乏,飲用水幾乎沒有了,每日在勞累之後也無法洗澡,生活十分不便,但是野外的調查工作沒有中斷。大約三周之後,出現一件事先未能預料到的情況,研究生突然提出,她要回家一段時間,過了春節之後纔返回。起先我感到有些意外,但立刻就覺得這是很自然的事,因為剛剛大學畢業的學生還十分年輕,他們習慣於過年的時候要同父母兄弟姐妹團圓,不像我已經習慣了獨行俠的生活,這是我的習慣和愛好,從小就是這樣。
    Ⅱ 弄官山區殘留的白頭葉猴的分布與數量(1996.11~1997.02)
    我按弄官山區自然棲息地中可能分布著白頭葉猴的狀況,將其劃分為4個調查的區域,制定調查的路線,使調查所及之處盡可能涵蓋到弄官山區的各個角落。區域Ⅰ:“軍營-雷寨”區域;區域Ⅱ:“放牛山-弄安”區域;區域Ⅲ:“弄桶-弄巴嘎”區域;區域Ⅳ:“弄澇-那弄”區域。
    Ⅱ-1 “軍營-雷寨”區域殘存的白頭葉猴
    1996 年11 月24 日 星期日06:40,破曉,天色朦矓。葉猴們從“飛機場”(我給軍營範圍內一個山弄起的地名)大洞出來之後,攀上洞頂並安靜地坐在幾叢灌木的枝椏上,我隻能看到它們相擁的身影。08:30,明亮的光照進了“飛機場”,晨霧開始消散,葉猴們向西北邊移動。我出軍營大門,繞到弄官山區北部用望遠鏡朝山上細細地尋找,發現它們分散在半山峭壁上的籐蔓和樹枝上采食,此時是09:50。11:20,遠遠地我看見它們向南轉移進一個山谷。我順著一條長滿雜草的小徑蜿蜒向前跟蹤至一處僻靜的山弄,發現有人把18 隻黑色的山羊圈養在其中,我在地圖上增添了一個“羊圈”的地名。17:30,從下午開始我就守候在“飛機場”大洞下面,直到20:00,山谷已完全在一片黑暗之中,葉猴們還沒有返回。我猜想,它們肯定還有另外的夜宿地。
    1996 年11 月25 日 星期一黃昏時分,“飛機場大洞群”葉猴從西邊回來,約有10 隻葉猴住進“飛機場”西側巨大峭壁上的夜宿地(後被起名為“西山夜宿地”,簡稱“西山”)(圖5-2)。從遠處看,峭壁上夜宿地的凹坑都十分狹小,但足以容身。
    1996 年11 月26 日 星期二清晨,“飛機場大洞群”葉猴從“西山”峭壁出來。08:30,它們下移到“西山”山腳的籐蔓中覓食。09:00,它們順著“飛機場”的舊圍牆自西向東跳躍到“飛機場”東側崖壁上的洞穴下面。由於此處洞穴比大洞的規模小,為了與大洞區別,我取其名為“飛機場小洞”。09:20,它們攀升到小洞背後的山梁,再轉悠進“桃花谷”(我想像這個山谷如果有成片的桃花盛開一定會特別好看,因此在地圖上起了“桃花谷”這個地名)。11:30,它們在“桃花谷”深處一個洞穴附近枝葉茂密的蘋婆樹及籐蔓中睡覺。15:30,它們醒來開始覓食並移動。17:50,葉猴群回到小洞夜宿地夜宿。
    1996 年11 月29 日 星期五連續三天,“飛機場大洞群”葉猴都在“飛機場”與“桃花谷”和房後山(軍營駐地旁邊的山)一帶覓食、移動,夜間都住在“飛機場”的大洞上。
    1996 年11 月30 日 星期六“飛機場大洞群”葉猴今天進入果園。我發現它們在果園對面的絕壁上有一個夜宿洞,位置比“飛機場”大洞還要高出60m 左右。至此,我將“飛機場大洞群”葉猴的分布和數量都弄清楚了,並把它們命名為“飛機場家庭群”,大大小小共14 隻個體。
    1996 年12 月3 日 星期二08:08,我翻過橫亙在“飛機場”東西兩座山石之間的圍牆,進入到通往雷寨屯的寬闊干旱河谷。“飛機場”這條干旱河谷的盡頭,是自東向西兩列喀斯特石山地貌的交彙點。北側這列石山的走向正東正西,而南側的走向則向西南傾斜,因此河谷越向西邊越開闊。我沿著北邊喀斯特石山的邊緣向正西方向搜索,在距“飛機場”1km 處,看到3 隻葉猴趴在“羊圈”西側高聳而巨大的石峰上,但它們很快就向“羊圈”的方向跳下來進入叢林。我在地圖上就先把它們注明為“羊圈群”,關於它們的詳細情況有待日後再補充。10:30,走出河谷的西邊出口,河床的衝積地上已經不再生長樹木,到處長滿荊棘與雜草,僅在小片土地上看到曾經種過花生、玉米的痕跡。也許因為鼕季不長莊稼,土地一片荒蕪。繼續前行約1km,就到達弄官山區西北部的邊緣,石山之下土地十分貧瘠。我再向西北兜個大彎纔來到雷寨屯。令我異常驚訝,幾乎屯裡所有的男性,約20 多人,一部分是50~60 歲的老人,另一部分是14、15 歲的後生,都懶散地坐在村口的大榕樹下抽著劣質的香煙,10 歲以下的少年們在旁邊玩耍。我走過去問:“你們好!為何看不到年輕力壯的人呢?”“都去廣東打工了。”他們答道。 “地裡有活干嗎?”我問。“很少,有幾個婦女干就行了。”他們答道。我心裡一怔,我又掉進一個陌生的社會了?為什麼男人不干活?而活路都由女人去干呢?不遠處的水田裡有一位中年婦女手執鞭子站在犁耙上,由一頭水牛拖著,她辛苦地在耕耘。我又問:“為什麼這麼重的活都由婦女來做?”“自古就這樣的。”一位老人說道。“那男人們干什麼?”我問。“砍樹,打獵。”他們答道。“現在還有什麼獵物可打?”我問。“果子狸、野貓、豪豬、兔子、蛇這些幾乎都打光了,現在放個‘鐵貓’也就隻能打個大老鼠。”他們有氣無力且無可奈何答道。“你們喫老鼠嗎?”我問。“喫!但自己舍不得喫,都賣給餐館了。”他們說。“為什麼我一路上看不到一棵像樣的大樹?”我接著問。“統統砍光了,早先在村邊就可以砍到,現在需要到很遠的地方去砍。每年這個季節正是砍樹的時間,全家人趕上牛車到遠處去砍,要把一年的柴都砍夠了纔放心。”他們答道。我感觸到,人們幾乎就要毀滅自己生存的自然環境了,同時有一種普遍失敗的情緒在鄉間蔓延。我鼓起勇氣問到:“還能看到白頭葉猴嗎?”“能,還剩下後一群住在高高的石壁上。”一個叫黃國斌的老人答道。“為什麼它們還能活下來?”我問。“想要打這群猴的人很多,經常有外地人來打聽,但我們村的人不告訴他們,也不讓他們來獵殺。”黃國斌說。“為什麼?”我問道。“雷寨人一直認為,這群白頭葉猴居住的那座石山是雷寨的風水寶地,石山上的白頭葉猴是我們祖先的孩子,不能被破壞和殺死。”黃國斌答道。臨別前,我請求黃國斌在近一周內幫助我去詳細計數雷寨這群葉猴的數量。13:00,我需要返回駐地了。沿石山北部邊緣自西向東尋找,一路經過“羊圈”“果園”直到軍營大門都未能見到葉猴。
    1996 年12 月4 日 星期三我早早就到達“飛機場”。在峭壁下用望遠鏡觀察到1 隻母猴的懷裡多出了一隻新生的小黃仔,它烏黑的大眼睛綴在粉白色的臉蛋上,一身金黃色的毛發十分可愛,公平地講,比人類新生的嬰兒好看多了。07:15,我翻過“飛機場”的南邊圍牆,向西走了半小時,坐在靠近巨大石峰下面的一塊巨石上等待太陽升得更高些。08:10,1 隻雄性葉猴的單一的“呷”聲從石峰的叢林深處傳來,緊接著又是“啊兒!啊兒!”的連續呼叫。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動我爬上峭壁的路去尋找。不多久,真有一條年代很久遠的小徑引領我向山上攀登,似乎不很費力就穿過叢林——我不知此處的林木為何沒被砍伐。一直攀爬到峭壁的面前纔恍然大悟,在一塊略為平坦的地方有一座新修不久的“墳茔”,此地被人用來供奉神靈。站在墳茔旁邊,我用望遠鏡可以看清巨大石壁上的葉猴群。08:24,1 隻強壯的成年公猴攀上巨大尖塔一樣的峰頂,隨後就是6 隻成年雌性和1 隻大黃仔、1 隻小黃仔及1 隻青年雌性也都先後相隨躍上石壁,這就是“羊圈家庭群”,共10 隻個體。
    1996 年12 月10 日 星期二從11 月24 日開始,我從軍營大門出發繞行到弄官山區北邊,從田間小路向西經果園、“羊圈”到達雷寨;然後轉向南再回頭,沿雷寨河谷的北側石山的坡基裙向東行進回到“飛機場”圍牆,整個一圈的路程大約20km。連續17 天的調查路線覆蓋了這片區域的每個角落。
    1996 年12 月11 日 星期三今天我終於在黃國斌的幫助下看清了“雷寨群”(LZ)的葉猴,這是一個家庭群,其組成為1 隻成年公猴,6 隻成年母猴,3 隻青年雌性,2隻大黃仔和2 隻小黃仔,總共14 隻個體。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