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魔法中的科學
    該商品所屬分類:科普讀物 -> 科普讀物
    【市場價】
    297-430
    【優惠價】
    186-269
    【作者】 意大利意米歇爾·貝隆 
    【所屬類別】 圖書  科普讀物  科學世界  科學史話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ISBN】978722915349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輕型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29153496
    作者:[意大利][意]米歇爾·貝隆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03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 《魔法中的科學》是一段魔法與科學交織的奇幻旅程,從龍開始,在作者米歇爾·貝隆引人入勝的講述中盡情探秘《權力的遊戲》《星球大戰》和“哈利·波特”繫列中奇思妙想的世界裡素。


     ★ 是不是全世界的神話中都有英雄與龍的主題?中國和西方的龍有什麼區別?龍會噴火的科學原理是什麼?為什麼龍又可以飛翔?是什麼造就了想像中的龍的形像?吸血鬼的存在有科學依據嗎?怪物奇美拉的形像是完全虛構的嗎?“冰與火之歌“”“哈利·波特”繫列涉及了哪些遺傳學知識?……針對這些奇幻作品中的話題,作者全力用科學的方式解釋它們。


     ★ 精美手繪彩插,銅版紙全彩印刷。


    ★ 硬殼精裝,內外雙封,鎖線可平攤,裝幀精美,值得收藏。

     
    內容簡介

    《魔法中的科學》是一本分析奇幻生物和魔法世界中的科學的精美圖書,內含極具想像力的插畫,從生物學和生理學上解析奇幻生物,從物理學和化學角度分析幻想中的魔法材料和精神力量。以世界上*重要的和受歡迎的幻想作品作為分析案例,如《指環王》《冰與火之歌》和《哈利·波特》繫列等。奇幻文學是一種充滿魔力、神秘事件和超自然生物的文學類型,通常被認為是對非理性、迷信和神話的推崇。但在許多關於英雄、女巫、傳奇生物和各種魔法的故事中,科學的空間也越來越大。


    《魔法中的科學》是一段探索隱藏在許多幻想敘事作品中的科學的旅程。龍的神話是如何誕生的?巫師和科學家有什麼共同之處?雷神之錘是什麼原理?角色扮演對魔法的編纂有什麼影響?本書作者在書中探討這些問題,他試圖打破人們對現實世界和奇幻世界這兩個難以調和的世界的各種偏見,認為科學能促進奇幻文學的魔力,奇幻文學同樣也能激發對科學的思考。通過閱讀,讀者能夠對奇幻文學背後的科學知識有一定的認識與思考。本書對一些大眾耳熟能詳的奇幻文學作品中的魔法進行科學探索,從科學的角度來思考和解釋奇幻文學中一些超自然的現像。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米歇爾·貝隆,意大利人,生物學家和科學記者。他為《時尚先生》《科學》《連線》等意大利出版物撰稿,熱愛遊戲和小說。


    譯者介紹:周夢琪,浙江外國語學院西方語言文化學院意大利語繫講師,主講基礎意大利語、高級意大利語、意大利文學簡史、意大利語口語等課程。曾受國家留學基金委選派,赴意大利佩魯賈外國人大學進修,取得意大利語C1及C2級別證書。多次擔任G20南京峰會意大利代表團翻譯、米蘭創意周南京開幕式、世界博物館大會等國際會議同聲傳譯。發表學術論文若干,出版譯著一部。

    目錄

    前言 /1


    引言 /1



    • 龍的自然史 /1

    • 奇素 /25

    • 關於進化的情節 /45

    • 超越生與死 /65

    • 力量來源 /87

    • 神靈與金屬 /107

    • 技術魔法的興起 /127

    • 社會中的魔法師 /149

    • 制定規則,建造世界 /169

    • 科學與幻想 /191


    致謝 /212

    前言
    前言 /莉西亞·特洛伊斯
    十五年來,我一直從事寫作和演講,再加上我原本性格就很外向,我真的做了非常非常多的公開講座。聽眾問過我很多事情,包括各種奇怪的問題,然後總會有這麼一個時刻:當一隻手從桌子下面舉起來,然後那個問題就被拋出來。那個總是不斷被問起的問題:“天體物理學到底與寫作有什麼關繫呢?”是的,我不僅是奇幻作家,而且還是天體物理學家。我擁有博士學位,並且從事了十年的科研工作。即使在今天,盡管我不再進行直接的研究,但我仍通過科學普及與天體星球研究保持著聯繫。我的這種雙重身份總是激起讀者的好奇,當然,我敢肯定,它也引起了出版商們的興趣,因為他們已經從中看到了一些有助於銷售和推廣我寫的這些故事的東西。因為在我們的文化中,幻想和科學就好像是位於一條假想線相反的兩端,不僅相距遙遠,而且很多時候甚至是相互對立的。“您致力於寫作是為了以此逃避數字的冷酷嗎?”曾經有人這麼問過我。

             前言 /莉西亞·特洛伊斯


    十五年來,我一直從事寫作和演講,再加上我原本性格就很外向,我真的做了非常非常多的公開講座。聽眾問過我很多事情,包括各種奇怪的問題,然後總會有這麼一個時刻:當一隻手從桌子下面舉起來,然後那個問題就被拋出來。那個總是不斷被問起的問題:“天體物理學到底與寫作有什麼關繫呢?”是的,我不僅是奇幻作家,而且還是天體物理學家。我擁有博士學位,並且從事了十年的科研工作。即使在今天,盡管我不再進行直接的研究,但我仍通過科學普及與天體星球研究保持著聯繫。我的這種雙重身份總是激起讀者的好奇,當然,我敢肯定,它也引起了出版商們的興趣,因為他們已經從中看到了一些有助於銷售和推廣我寫的這些故事的東西。因為在我們的文化中,幻想和科學就好像是位於一條假想線相反的兩端,不僅相距遙遠,而且很多時候甚至是相互對立的。“您致力於寫作是為了以此逃避數字的冷酷嗎?”曾經有人這麼問過我。


    我承認在他們問我之前,我從未問過自己這個問題。我習慣將人視素的總和,有時候甚至是相互素,但是它們可以自然地共存於同一個人格之中。因此,我喜歡天體星球,想了解它們,與此同時,我也夢想著龍的世界,幻想著用冷兵器決鬥的場面。我並沒有發現這兩點之間有任何矛盾!但是,當他們不斷問你同樣的事情時,你自己也會產生一些疑問。為什麼我熱愛的兩件事情,在大多數人看來會覺得如此遙遠,甚至不可相容,而對於我自己來說卻很正常?答案也非常簡單,現在就擺放在我面前:這本書裡就有答案,而且解釋和總結得非常好。但是要找到這個答案,你們還要走很長的路。


    為什麼我們的文化(相比於其他西方國家,意大利文化尤其如此)在人文學科與科學學科之間建立起如此清晰的界限,並始終將它們作為對立的兩方?關於這個問題的討論已經寫了千千萬萬的篇章。所以,我在這裡也不想成為其中的一分子,米歇爾·貝隆在這本書中也是如此。其實更重要的是:為什麼這種劃分界限的方式會產生誤導?


    一方面,我們習慣於將幻想視為與童年密切相關的事物,而那些在成年後依舊保持幻想的人總是受到他人的懷疑和非議。此外,在我們的環境中,不斷有人告訴我們,從現實規則中釋放出來的東西就是富有想像力的,是無限自由的。從這兩個錯誤的前提出發,會產生一繫列的後果:幻想永遠是並且僅僅是對現實的逃避,幻想和現實是沒有任何聯繫的,因此幻想常常被認為是有害的行為。而在敘事層面上的幻想就意味著,你可以在你的故事裡寫任何你想寫的事情,任何你想做的事情,可以毫無束縛和限制。“是你在決定角色怎麼做,做什麼,不是嗎?”當我抱怨自己在撰寫故事的過程中遇到情節問題時,非專業人士這樣的反問就讓我深有感觸。


    現在大家將要閱讀的這本書就以一種非常有趣的方式清楚地說明:幻想不是這樣的。托爾金曾經對於逃避現實的指控作出回應:囚犯的逃亡與逃兵的逃亡之間存在著深刻的區別。逃避並不一定意味著遠離現實,而是讓自己沉浸在另一個現實中,隻是這個現實與我們生活的現實世界相去甚遠。其實在開始,我們都隻能從現實出發開始想像。貝隆在書中也非常清楚,並且非常有效地向我們傳達了這一點:我們在奇幻作品中讀到的,或者說以其他方式享受到的一切內容都與現實有著深厚的淵源,從龍的形像的起源,到魔法必須遵循的規則,都是對已經存在的神話或近乎神話的傳統的重新闡述、重新詮釋。對於這些傳統,除了效仿和遵循,作家其他什麼事都做不了。因為這就是幻想的運作方式:沒有人發明任何東西,我們所有人都是從生活中汲取能夠打動我們的東西,不是從這裡拿,就是從那裡取,然後將其拖入我們個人生活經歷的大熔爐中,再從中提取出新的事物。因此,如果其他人從中能夠看到自己的影子,也就不奇怪了。


    另一方面,還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觀點,認為科學就是那個在你看電影的時候一定要向你透露結局的朋友,因為他已經看過了。也就是說,科學是純粹的理性,它不會涉及超出既成事實範疇之外的衝動,並且科學方法是一成不變的牢籠,在其中就隻能僵硬地活動。要駁斥這個立場,倒也不需要驚動佛愛拉本德,有我們卡洛·羅維利就足夠了:“在眼見為實之前的理解能力是科學思想的核心。”這是他在著作《時間秩序》中說的話。在看到事實之前先理解,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想像性的行為。對於不親身實踐科學的人來說,科學的這一面大多是陌生的,直到近纔開始向公眾傳播。科學需要想像力,強大的創造力也是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這種創造力不是在編寫小說作品或在設定故事時代背景的時候所使用的那種,而是找到特定數據集的基本規則或構思實驗以驗證理論的這類創造性行為。事實是我們不習慣把這些行為認為是想像性的。我們喜歡的邏輯就是:科學是枯燥的,幻想是無限的。但是這個世界很少向我們展示對比鮮明的單一色彩,因為無盡的色調過渡會讓它們互相融合。幻想與科學也是在不斷融合,相互影響的過程中彼此共存。貝隆在書中還非常清楚地指出:幻想沒有止境,隻需要服從無限自由的樂趣,但這個觀點也是錯誤的。因為,想像必須要服從內部一致性法則,這是為了保有那種懸而未決的難以置信,這是讀者與作家之間的一種默契。因為這種懸而未決的感覺,無論多麼令人難以置信,無論離現實世界多麼遠,隻要它的結構框架符合其自身的內部一致性,讀者都會相信作家告訴他的一切。用艾可的話來說:“如果在我的世界裡,公主都是被王子親吻後復活的,並且隻有王子這麼做過,那麼我就不會發瘋似的、不加任何解釋地非要讓公主被巫婆吻醒。”我們都被邏輯定律所束縛,即使是在由狂野的想像所產生的世界中,我們也是如此。我不是個這麼說的人,但是創造是需要規則的。沒有規則,它將散布在上千條溪流中,不會產生任何歷史,隻是些含糊的印像,徒勞無益。貝隆專門撰寫了一整個關於魔法的章節來說明這一點,告訴我們有多少魔法體繫的產生都歸功於我們這個世界的科學,並且有必要對它們進行哪怕隻是大體上的調整——為了防止它們變成牽強素,破壞了故事情節。


    後,這本書還駁斥了一個錯誤觀點:奇幻小說的讀者都是容易受騙的不成熟的人。這個觀點是不是一下子就把哈利·波特變成了算命先生?甚至某些頂著科學家頭銜的人也是這麼認為的……其實,書獃子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種對幻想世界進行科學研究的內在熱情。他們會無數次地討論《星球大戰》中死星的規模和可行性,或是幻想世界在生物學和地理學方面的合理性。他們想要根據幻想世界的定律和我們現實世界的定律來檢驗幻想世界的真實性,為此他們對科幻世界展開了各種研究和調查。這肯定是對幻想世界充滿激情和真心熱愛的結果,或者也是對創造它們的人無比欽佩的結果。在形式和方式上,它無疑是幻想,但也是科學。因此,即使是擲著骰子,夢想著拿起武器與邪惡巨龍戰鬥的彼得·潘,在我們看來似乎也不是那麼不成熟,似乎與科學的距離也沒有那麼遠。


    我一直認為,人文與科學文化之間的界限以及幻想與科學之間的界限已經極大地損害了我們這個國家和社會,並且一直以來持續如此。這就是當米歇爾·貝隆為了寫這本書打電話給我並采訪我時我很高興的原因。是的,你們將會在書裡面看到我和我的故事,而且,當我能夠先讀到書稿時,我感到更加高興了,因為我感覺自己沉浸在一個充滿激情和有趣的文本中。它清晰的思路和翔實的例證終於解釋了我為何可以既是天體物理學家,又是幻想作家。在這些文字中,你們會找到我每次演講都命中注定會被問到的那個問題的答案:天體物理和奇幻小說沒有任何矛盾,幻想並不總是對現實的逃避,科學也不是缺乏想像的邏輯的枯燥領域。你們在書中還會發現許多可供閱讀的奇幻書籍、可以嘗試的角色扮演遊戲和令人興奮的視頻遊戲。


    書中所寫的文字,是一種抵抗;是對這個隻有一種聲音,並且封閉在窒息現實視野中的世界的抵抗;是對那些沒有足夠想像力,無法懂得一個道理的人的反抗。這個道理就是:在我們的世界裡,幻想和科學隻能是齊頭並進的。

    在線試讀
    龍的自然史
    神話起源
    歷史上關於龍的記載,早可以追溯到耶穌誕生前五千年的蘇美爾神話和中國神話。其中著名的就是提亞瑪特的傳說。提亞瑪特是古巴比倫的海洋女神,也是原始混沌的像征。傳說她的丈夫阿普蘇被他們共同生育的後代眾神所殺。為了替阿普蘇報仇,提亞瑪特化身成一條巨龍,後來被眾神之一的馬爾杜克擊敗。馬爾杜克將她的尸骸一分為二,創造了天和地。在另一個版本的神話中,馬爾杜克將提亞瑪特的尸骸分成兩半,分別扔到了黃道帶的南部和北部,形成了天龍星座和長蛇星座。
    以英雄與原始混沌鬥爭為主題的傳說記載有很多,馬爾杜克與提亞瑪特的戰鬥是其中古老的代表之一。在這些傳說中,原始混沌通常都是以大型爬行動物或巨龍的形像出現。例如,赫拉克勒斯擊敗勒拿湖畔的九頭蛇海德拉,雷神托爾對抗米德加德之蛇,日本雷神須佐之男斬殺八岐大蛇,聖喬治屠龍等等。這樣的主題不僅出現在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傳說中,在很多奇幻敘事作品中也屢見不鮮。從《霍比特人》小說中的史矛革到迪士尼動畫電影《睡美人》中梅爾菲森特化身而成的黑色噴火龍。甚至是在《龍與地下城》神話般的紅盒子套裝的封面上,也都描繪著戰士與紅色巨龍廝殺的場景。
    這類神話是如何產生的?為什麼人類總是幻想著要與一個巨大而可怕的爬行動物作鬥爭?記者馬特·卡普蘭試圖在他的《怪物科學》一書中,采用科學的方法和歷史性的分析,結合自身古生物學的學科背景,給出這些問題的答案。
    初的人類在短時間內就學會懼怕毒蛇的毒性、蟒蛇的纏壓和鱷魚的大嘴,對於這些動物的恐懼可能已經植根於他們的基因中(正如美國天文學家、科普作家卡爾·薩根在《伊甸園的龍》一書中所說的,這種恐懼也根植於其他哺乳動物的基因中),也根植於他們的神話和民間傳說中。意大利語中的“drago”(“龍”)一詞來源於拉丁語中的“draco”和希臘語中的“drakon”,兩者都可以被翻譯成“龍”或者“蛇”,這並非是偶然。實際上,古希臘的龍大多就是沒有腿和翅膀的,但卻常常具備咬人時能夠分泌毒液的毒腺。
    然而,龍是大型生物,而世界上的活體爬行動物是生活在東南亞和澳大利亞北部的灣鱷(學名:Crocodylus porosus),其長度可達七米。它們的確很大,但還不夠大。
    到這裡,我們的恐龍就要登場了。想像一下,如果你們生活在三千年前,對生物學、分類學和進化論一無所知。再想像一下,如果你們聽說這種身上長滿鱗片的動物,它們會用尖銳的獠牙或者吐出的毒液殺死其他生物,你們便會對任何爬行動物產生一種本能的恐懼。後再想像一下,當你們在挖取和尋找貴金屬的時候,突然發現一些比你們一生中見過的的動物的骨頭還要更大的股骨、肋骨甚至是顱骨。這個時候,你們腦海中有沒有自然而然地根據上面這些信息拼湊出一個龍的形像?

    • 龍的自然史


             神話起源


    歷史上關於龍的記載,早可以追溯到耶穌誕生前五千年的蘇美爾神話和中國神話。其中著名的就是提亞瑪特的傳說。提亞瑪特是古巴比倫的海洋女神,也是原始混沌的像征。傳說她的丈夫阿普蘇被他們共同生育的後代眾神所殺。為了替阿普蘇報仇,提亞瑪特化身成一條巨龍,後來被眾神之一的馬爾杜克擊敗。馬爾杜克將她的尸骸一分為二,創造了天和地。在另一個版本的神話中,馬爾杜克將提亞瑪特的尸骸分成兩半,分別扔到了黃道帶的南部和北部,形成了天龍星座和長蛇星座。


    以英雄與原始混沌鬥爭為主題的傳說記載有很多,馬爾杜克與提亞瑪特的戰鬥是其中古老的代表之一。在這些傳說中,原始混沌通常都是以大型爬行動物或巨龍的形像出現。例如,赫拉克勒斯擊敗勒拿湖畔的九頭蛇海德拉,雷神托爾對抗米德加德之蛇,日本雷神須佐之男斬殺八岐大蛇,聖喬治屠龍等等。這樣的主題不僅出現在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傳說中,在很多奇幻敘事作品中也屢見不鮮。從《霍比特人》小說中的史矛革到迪士尼動畫電影《睡美人》中梅爾菲森特化身而成的黑色噴火龍。甚至是在《龍與地下城》神話般的紅盒子套裝的封面上,也都描繪著戰士與紅色巨龍廝殺的場景。


    這類神話是如何產生的?為什麼人類總是幻想著要與一個巨大而可怕的爬行動物作鬥爭?記者馬特·卡普蘭試圖在他的《怪物科學》一書中,采用科學的方法和歷史性的分析,結合自身古生物學的學科背景,給出這些問題的答案。


    初的人類在短時間內就學會懼怕毒蛇的毒性、蟒蛇的纏壓和鱷魚的大嘴,對於這些動物的恐懼可能已經植根於他們的基因中(正如美國天文學家、科普作家卡爾·薩根在《伊甸園的龍》一書中所說的,這種恐懼也根植於其他哺乳動物的基因中),也根植於他們的神話和民間傳說中。意大利語中的“drago”(“龍”)一詞來源於拉丁語中的“draco”和希臘語中的“drakon”,兩者都可以被翻譯成“龍”或者“蛇”,這並非是偶然。實際上,古希臘的龍大多就是沒有腿和翅膀的,但卻常常具備咬人時能夠分泌毒液的毒腺。


    然而,龍是大型生物,而世界上的活體爬行動物是生活在東南亞和澳大利亞北部的灣鱷(學名:Crocodylus porosus),其長度可達七米。它們的確很大,但還不夠大。


    到這裡,我們的恐龍就要登場了。想像一下,如果你們生活在三千年前,對生物學、分類學和進化論一無所知。再想像一下,如果你們聽說這種身上長滿鱗片的動物,它們會用尖銳的獠牙或者吐出的毒液殺死其他生物,你們便會對任何爬行動物產生一種本能的恐懼。後再想像一下,當你們在挖取和尋找貴金屬的時候,突然發現一些比你們一生中見過的的動物的骨頭還要更大的股骨、肋骨甚至是顱骨。這個時候,你們腦海中有沒有自然而然地根據上面這些信息拼湊出一個龍的形像?


    在這方面,任何一個史前巨型動物(猛犸、羊毛犀牛或巨型鹿)的標本遺骸都有可能引起一段傳說,或者引發人類祖先的恐懼[1],但是恐龍的骨架無疑是比較理想的。更適合的還有古代海洋生物(如蛇頸龍或魚龍)的標本遺骸,因為它們容易讓人聯想到與龍的形像相關的巨型水蛇的形像。


    [1]可以合理地認為,很多來自不同動物的骨頭被錯認成是屬於同一種生物的,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在神話和民俗中會存在如此眾多的雜交怪物,例如(獅頭、羊身、蛇尾的)怪物、獅身蠍尾獸或獅身鷹頭鷹翼獸,當然還有龍。


    還有一個沒有解決的問題就是龍噴火的問題。噴火是歐洲中世紀龍族的一個主要特征。如果你們回想一下,從亞瑟王傳說中的龍族,到貝奧武夫擊殺的噴火巨龍,再到托爾金筆下盤踞在孤山的史矛革,就會發現大多數的噴火龍都是生活在地下洞穴中的。封閉的洞穴或者墓穴之中可能存在著像甲烷或硫化氫[2]一樣的易燃氣體,某個粗心的礦工或者尋寶者可能在工作或者尋寶的過程中無意間將這些氣體釋放出來。到那時,隻需要一個火把或是鎬在石頭上摩擦出的一道火花就足以引燃熊熊的烈火,也許還會伴隨著幾聲咆哮般的轟鳴聲。瞧,這就是你們所說的龍。


    [2]一種氣體,有難聞的氣味,有毒,人們常常將這兩個特點與龍及其棲息地相關聯。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雖然這可能解釋了噴火龍的神話是如何誕生的,但是它並沒有告訴我們這些如火焰般呼吸的生物的器官到底是如何活動的。我們將在適當的時候回來繼續討論這個話題。在此之前,我們先來討論其他的話題,就從不噴火的巨龍開始吧。它們可不會被輪值的英雄撕成碎片,而且它們也並不邪惡。為了更好地了解它們,讓我們去到東方的世界吧。


        龍的國度


    在帝王時期的中國,龍是權力的像征,還曾出現在清王朝的標志上。清王朝是中國後一個封建王朝。現在的很多中國人也都稱自己是“龍的傳人”。不過,龍這種生物在現代中國的文化價值已經慢慢超過了它原來的政治價值。這種變化體現在,例如,鋻於龍在西方是具有攻擊性的生物,因此中國沒有使用龍作為 2008 年夏季奧運會的吉祥物。


    事實上,基於我在文化方面的學習,尤其是對歷史的研究,我從小時候就發現:中國的龍以及其他東方國家的龍,與西方世界的龍是完全不同的。例如,《大魔域》中的幸運龍看起來更像是一條身體很長的飛天大白狗,它性格開朗,友善而樂觀,與我之前認知裡的龍的經典形像截然不同。


    毫無疑問,西方概念裡的龍都是爬行動物,長著四條腿和一對如蝙蝠一般的膜翅。但是在中國神話中,龍有著蛇的脖子、青蛙的腹部、鯉魚的鱗片、駱駝的頭、鹿的角、兔子的眼睛、公牛的耳朵、老虎的腿和鷹的爪子。它的每個特征都有不同的像征意義:其中有些特征屬於蛇和老虎這類比較危險的猛獸,其他則屬於人類生存所必需的家禽動物,例如鯉魚、公牛和鹿。此外,每一條中國龍身上覆蓋 117 片龍鱗,其中 81 片充滿著陽性精華,餘下的 36 片浸潤著陰性精華。


    所有這些都表明,中國龍似乎不是人類祖先恐懼的化身。它們不是人類想要逃避的怪物,而是具有偉大智慧的,與水和風有關[1]的高貴生物。不過別搞錯了,它們是非常強大的生物,性格也很難對付,擁有帶來雨水的自然力量,能夠滋養田地和動物,同樣也能夠產生破壞性的風暴。沒錯,這就是中國龍的陰陽兩面。隻是大多數情況下,它們會展現出好的一面。


    [1]在《聖鬥士星矢》中,紫龍的鎧甲是綠色的,位於五老峰瀑布腳下。在鳥山明的《龍珠》中,標題裡所說的“龍珠”具有召喚神龍的能力。召喚出的神龍強大善良,性格急躁,能夠實現召喚者的願望。


    但是傳說和故事在流傳的過程中總會受到外界的影響而發生改變,會不斷地被人們融素,因此東西方文化中兩種不同表現形式的龍的形像也發生了踫撞和交融。著名也重要的案例就是阨休拉·勒·吉恩所著的《地海傳說》,許多人(包括筆者自己)都認為這是西方奇幻文學的基石。可以這麼說,她是為數不多的能夠與托爾金相提並論且不落下風的奇幻作家之一。地海世界裡的龍族有著古老的歷史起源,它們強大而聰明,性情反復無常,頗為狡猾,對人類的生活不多過問。它們也非常睿智,有些甚至還很友善。它們是富有多變性格和復雜心理的生物,這種特征也表現出阨休拉·勒·吉恩對道家文化的極大興趣。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地海的世界中,龍族和人類有著共同的祖先。但是,尚不清楚這是否是進化過程或是其他非科學性的動因所致。


    在《龍與地下城》中也有不同類型的龍,盡管它們的道德傾向與它們的種類緊密相關:彩色龍(白色、藍色、綠色、紅色和黑色)是邪惡的,而金屬龍(黃銅、赤銅、青銅、銀和金)都是善良的。奇怪的是,在《巨龍之書》裡面關於金龍(金龍是所有金屬龍裡面尊貴、強大的龍)的描述中,我們發現了東方龍的一些特征,例如它們都有著長長的胡須,它們在空中的飛行軌跡也都如在水中遨遊一般。


     


      蛇的親戚


        中國是名副其實的古生物學發現與研究的大寶庫。尤其是對恐龍的研究和發現,漢語中用“konglong”一詞來表示這種生物,“kong”意思是“恐怖”,“long”則表示“龍”。從遠古時代起,村民們就常常把大型恐龍的化石當成是龍的骨頭收集起來(有些居民直到現在仍然還在收集它們)。因


    為傳說龍的骨頭是一味非常重要的中藥成分,經過煮熟並研磨制成粉末後,可以與其他草藥一起制成藥劑,用來治療各種病癥。


    這些珍貴的化石經過研磨熬制,後居然變成治療風濕病的中藥,想到這裡,是不是有些讓人難以接受?但是,你們要知道,龍骨治病的這種傳說其實對古生物學家的工作是大有幫助的。正是多虧了這些收集龍骨的居民給他們帶路,他們纔得以順利進入擁有豐富恐龍化石資源的隱秘地區。這些居民還會將自己找到的骨頭化石出售給古生物學家。


    因此,我們對龍與恐龍之間的聯繫也就不覺得意外了。它們不僅在字面上有很強的關聯,而且在文化方面也有著緊密的關繫。以至於在中國發現的許多恐龍的名稱中都包含了“龍”字。例如,寐龍在漢語中的意思是“沉睡的龍”,它的大小與現在的鴨子一般,是一種長著尖銳獠牙的爬行動物,生活在約一億五千萬年前到一億兩千萬年前。寐龍被發現的化石呈現出它處在休息狀態下的姿勢,與許多現代鳥類睡覺時的姿勢非常相似。


    當然,龍與恐龍之間的這種緊密聯繫在類型小說和流行的動畫作品中也占有一席之地。《決戰少林》是一部 2003—2006 年在美國播放的動畫片。該片由居住在加利福尼亞的華人編劇許麗珍構思和制作,講述了四名少林和尚與邪惡力量作鬥爭的故事,其中融合了中國武術、瘋狂科學家和東方文素。在第三季的第六集中,其中一個角色因為霸王龍的出現而感到擔憂,於是他向一條巨龍求助說:“你能跟我們講講他嗎?因為基本上你也算是他們其中的一員!”巨龍憤怒地回答道:“你說什麼?!如果我對你說,你基本上是隻猴子,你感覺如何?你這是在惹我們生氣,我們可是史前的野獸。僅僅因為他說話帶有英國口音並不意味著他很聰明。我們噴火、飛翔和喫東西的時候可都是閉著嘴的!”


    耀西是“超級馬裡奧”電子遊戲繫列中特色的角色之一。但他到底是恐龍還是龍呢?宮本茂創造的這個英雄水管工馬裡奧自發行之日起就擁有眾多的粉絲。如果說,這些粉絲和維基百科一樣,都是把耀西視為擬人化的恐龍,那麼在日文版的《超級馬裡奧世界》中,他被稱為“超級龍耀西”,而在《超級粉碎兄弟》中,他甚至長出了翅膀,還學會了噴火。這樣的設計似乎是受到了另一款電子遊戲《魔鬼世界》(1984年)中龍的角色的啟發。


    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許多其他的日本電子遊戲和漫畫中,例如《遊戲王》《神奇寶貝》《數碼寶貝》和《塞爾達傳說:時之笛》。《終幻想 12》中四大怪物之一的霸王龍也非常類似真實的恐龍。《火影忍者》的漫畫中的某個角色甚至可以變身為一條巨大的八頭蛇,這讓人聯想起被須佐之男斬殺的神龍八岐大蛇,並且它身體的某些部分覆蓋有羽毛,這也非常接近現代對恐龍形像的認知。


    《火龍帝國》是 2002 年由羅伯·鮑曼執導的電影。電影中的巨龍從沉睡中醒來,將世界化為灰燼。電影的開頭描述了人們通過對化石的研究,確定了龍是造成恐龍滅絕的原因。羅伯特·海因萊因在小說《榮耀之路》中認為,龍是恐龍進化的結果,由於恐龍體內的甲烷含量高,所以它們具有噴火的能力。後,如果你們想欣賞一下霸王龍和龍之間的精彩對決,我推薦大家觀看英國廣播公司第四頻道 2004 年制作的科幻紀錄片《後的龍》,在片中,制作方認為龍和恐龍是具有共同血統的生物,也試圖去講解龍和恐龍擁有的某些能力。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