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人為什麼會生病:人體演化與醫學新疆界(科學新視角叢書)
    該商品所屬分類:科普讀物 -> 科普讀物
    【市場價】
    321-467
    【優惠價】
    201-292
    【作者】 【美】傑裡米·泰勒 
    【所屬類別】 圖書  科普讀物  人類故事 
    【出版社】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ISBN】978754785442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47854426
    作者:【美】傑裡米·泰勒

    出版社: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08月 

        
        
    "

    編輯推薦

    人類為何無法擺脫疾病的困擾?                                                    


    為什麼心髒病變得越來越流行?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飽受濕疹和哮喘等過敏性疾病的折磨?


    為什麼女性會不孕,而懷孕後又會面臨先兆子痫的風險?  


    本書將前沿的科學打包成7個生動的真實故事,生動地描述了患者和醫生發現疾病的演化起源過程。                                 

     
    內容簡介

    過去一個世紀以來,現代醫學在外科手術、藥物治療、公共衛生、器官移植等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然而,疾病的發生率非但沒有降低,反而越來越高了。人類為何無法擺脫疾病的困擾?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飽受濕疹和哮喘等過敏性疾病的折磨?為什麼心髒病變得越來越流行?為什麼女性會不孕,而懷孕後又會面臨先兆子痫的風險……
    本書用演化的視角來看待人體,並由此提出一些有關疾病發生的新見解。作者通過采訪患者、醫生和醫學研究者,結合大量鮮活的案例,探討了免疫性疾病、不孕與妊娠合並癥、失明、老年痴獃癥、冠心病、癌癥等常見疾病的演化起源。本書視角新穎,以一種全新而富有成效的方式追溯許多疾病的根源,從而使我們明白人為什麼易患某些疾病,以及如何利用這些知識來治療或預防疾病。

    作者簡介

    [美] 傑裡米•泰勒(Jeremy Taylor)
    科學作家和制片人,曾任英國廣播公司電視臺高級制片人、導演,為探索頻道和學習頻道等制作過多部科學影片。著有《不是黑猩猩:尋找讓我們成為人類的基因》(Not a Chimp: The Hunt to Find the Genes that Make Us Human)一書。

    目錄
    序言 I
    發生機制
    制之謎
    第3章 直立的代價 082
    —為什麼直立行走會成為骨骼疾病的原罪
    第4章 自給的眼睛 121
    —演化理論如何在與神創論的辯論中尋找復明的鑰匙
    第5章 難纏的怪物 154
    —為何癌癥幾乎是難以治愈的絕癥
    第6章 鏽蝕的管道 194
    —為什麼心血管疾病會成為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
    第7章 逡巡的暮年 229
    —演化醫學如何為阿爾茨海默病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致 謝 274

    序言 I


    第1章 失聯的朋友 001


     — 衛生假說如何解釋過敏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
    發生機制


    第2章 浪漫的愛情 046


     — 演化醫學理論如何解開不孕不育與妊娠合並癥的機
    制之謎


    第3章 直立的代價 082


     —為什麼直立行走會成為骨骼疾病的原罪


    第4章 自給的眼睛 121


     —演化理論如何在與神創論的辯論中尋找復明的鑰匙


    第5章 難纏的怪物 154


     —為何癌癥幾乎是難以治愈的絕癥


    第6章 鏽蝕的管道 194


     —為什麼心血管疾病會成為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


    第7章 逡巡的暮年 229


     —演化醫學如何為阿爾茨海默病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致 謝 274


    相關鏈接 276


    譯後記 284

    前言
    人為何不能長生不老?人類為何無法擺脫疾病的折磨?我們為何至今依然無法戰勝癌癥?這些問題或許看起來有些幼稚。它們更像是中小學生在科學博客、學校論壇或者科學雜志的提問專欄所提出的問題。然而,這卻無法削弱問題本身的吸引力。人類的預期壽命在全球各個國家都在快速增長,部分國家的平均預期壽命已經超過80歲。近一項研究指出,現代生活方式下的西方人在預期壽命方面和傳統狩獵民族間的差異甚至要超過狩獵民族和野生大猩猩之間的差異。在人類差不多繁衍了8 000代的歷史長河中,死亡率的快速下降是在近的4代人中纔出現的。這一切無疑應該歸功於現代醫學。看一看過去一個世紀以來我們在外科手術、藥物治療、公共衛生、免疫和器官移植等領域取得的成就,你就能理解現代醫學的成功。
    決方案,它也不會因為看到某些自然發展的問題而給出完美的解答。在生物演化的任何階段,它總是不得不以現有的工具去直面未知的將來。和機器不同,當新的選擇壓力出現、物種不得不改變自己的功能和結構以求得生存的時候,生命體並不能像機器一樣被簡單地拆解開來並重新設計組裝。
    循內瑟的理念,希望這本書能為演化論是醫學的“物理學基礎”這一理論框架添加更多實際的論據,以使這一理論更為豐滿。我並不是在編寫一本關於演化論如何解決現代醫學難題的全面指南,更不是要告訴你演化能使你的疾病自愈。我是嘗試著向你說明和解釋人類疾病的

    人為何不能長生不老?人類為何無法擺脫疾病的折磨?我們為何至今依然無法戰勝癌癥?這些問題或許看起來有些幼稚。它們更像是中小學生在科學博客、學校論壇或者科學雜志的提問專欄所提出的問題。然而,這卻無法削弱問題本身的吸引力。人類的預期壽命在全球各個國家都在快速增長,部分國家的平均預期壽命已經超過80歲。近一項研究指出,現代生活方式下的西方人在預期壽命方面和傳統狩獵民族間的差異甚至要超過狩獵民族和野生大猩猩之間的差異。在人類差不多繁衍了8 000代的歷史長河中,死亡率的快速下降是在近的4代人中纔出現的。這一切無疑應該歸功於現代醫學。看一看過去一個世紀以來我們在外科手術、藥物治療、公共衛生、免疫和器官移植等領域取得的成就,你就能理解現代醫學的成功。


    然而,在如此鮮亮的宏觀統計數據背後,卻潛藏著令人困惑而憂慮的事實—疾病的發生率並未降低,反而越來越高了。人類的疾病譜處在永恆的變化之中,在孩子們“幼稚”的問題背後,我們可以繼續發問:為什麼有那麼多人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多發性硬化、1型糖尿病、炎癥性腸病等與自身免疫相關的疾病?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飽受濕疹和哮喘等過敏性疾病的折磨?為什麼心髒病變得越來越流行?為什麼我們的眼睛對視網膜色素變性和濕性黃斑變性如此沒有抵抗力?為什麼肩背痛、疝氣、椎間盤突出、髖關節損傷會那麼常見?假如闌尾真的是一段無用的化石,那麼讓它消失不行嗎?這樣我們許多人就能免受闌尾炎之苦。為什麼女性會不孕,而懷孕後又會面對先兆子痫的風險?為什麼那麼多人會遭受精神疾病的困擾?為什麼許多人的晚年不得不在阿爾茨海默病的煎熬中直面不斷衰敗的精神世界?


    醫學專家傾向於將人體比作一臺設計精良的機器,但這同時也是一臺易於損壞的設備。它需要勤加保養。在機器運轉過程中偶爾會出現一些需要專業團隊來維修的故障,就像賽車比賽中需要熟練的技師團隊來保障引擎的良好運行一般。醫生的工作就是修理人體這臺機器,並且讓它運轉得越久越好。但是,人體並不是一臺機器。跟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一樣,人體是經由自然選擇而產出的一大堆生命材料的集合。而機器或者任何建築及工程結構與人體之間都存在本質的區別。


    在材料世界中,建築師或者工程師在為你建造一座高層辦公樓之前,首先會問你:你想要造一幢怎樣的樓?你可能會說,你希望它的高度達到多少,必須由太陽能供電,搭載觀光電梯,大樓外觀要與周圍環境完美融合,建築質量必須保證它至少屹立200年不倒等。總之,你可以提出任何你希望實現的目標。建築師將嚴格依據你的要求來繪制設計藍本。如果發現哪裡有問題,建築師可以在繪圖板上擦除相關設計,重新繪制設計藍本,以改變某個構件。


    而演化遵循的是截然不同的路徑。人體的設計規則與我們在建築世界和技術世界的規則完全不同。演化對健康、愉快或者長生不老並不感興趣。用達爾文的話來說,生命演化的核心在於如何獲得個體生殖適應的化。換句話說,塑造生命體的核心是如何使機體適應環境變化,並且順利地完成生殖過程。站在基因的角度,一旦遺傳物質的某種變化導致個體生殖能力增強,那麼個體所攜帶的基因在人群中出現的頻率就會增加。因此,基因的永生取代了個體的死亡。演化隻會選擇那些對個體生殖有利的特質。如果某種特質能夠使個體更易於存活到生殖年齡,通過成功的子孫繁衍提高或者保證基因在人群中的分布頻率,那麼這種特質就會得到演化的青睞。更進一步,演化不是我們所熟悉的建築設計師,因為它是盲目而無畏的。生命的演化並不遵循任何設計藍本。它無法根據對未來的預測設計出具有針對性的解
    決方案,它也不會因為看到某些自然發展的問題而給出完美的解答。在生物演化的任何階段,它總是不得不以現有的工具去直面未知的將來。和機器不同,當新的選擇壓力出現、物種不得不改變自己的功能和結構以求得生存的時候,生命體並不能像機器一樣被簡單地拆解開來並重新設計組裝。


    因此,用工程和機械的邏輯來類比生命極具誤導性。它阻礙了我們深入理解人類為何如此易於罹患疾病,又為何無法逃避生理功能的退化。鋻於這種誤解的廣泛性,尤其在醫學界依然根深蒂固,4位演化醫學先驅—蘭道夫·內瑟(Randolph Nesse)、斯蒂芬·斯特恩斯(Stephen Stearns)、迪達哈利·戈文達拉朱(Diddahally Govindaraju)和彼得·埃裡森(Peter Ellison)近在尋求一勞永逸地解除這一偏見的途徑。這些科學家認為,由於演化的內在動因是繁殖化,而不是個體健康化,因此,生命體在演化過程中自然而然地進行了各方面的妥協,其中充滿了折衷和限制。其次,相對於生物的自然演化速度,社會文化的變遷則快如閃電,由此帶來的機體和現代生活環境的失配(mismatch)成為很多疾病發生發展的內在原因。此外,病原體通常比我們演化得更快,所以人類注定永遠不可能擺脫感染的困擾。因此,那種將大量疾病簡單歸因於遺傳過程中某些基因缺陷的觀點在很多情況下是錯誤的。多數情況下,基因之間的交互作用或者基因與環境之間的交互作用纔是疾病發生和發展的原因。從上述描述推論,疾病將永遠與我們的生活相伴,想要徹底預防疾病是非常困難的。演化醫學能夠讓我們以一個嶄新的角度來看待人體,並且提出一些明顯有別於主流疾病觀點的新見解。關於發熱在感染性疾病中作用的觀點就是其中一個簡單而常見的例子。得了流感以後,我們通常會發燒。伴隨著體溫上升,身體會感覺不適,精神萎靡不振。這是我們都非常熟悉的經歷。大量治療感冒的非處方藥物都是通過退熱來發揮療效的。退熱能夠改善由於發燒而帶來的精神和軀體上的不適。然而,問題在於大多數病原微生物通常不喜歡高溫,適宜它們生存的溫度略微低於人體的正常體溫。因此,發燒實際上是一種復雜的演化機制。人體通過提高體溫,可以快速地把自己變成一臺戰鬥機器,投入打敗病原微生物的戰鬥中。


    奧克蘭大學的彼得·格盧克曼(Peter Gluckman)使用演化醫學理論闡述了一個更為復雜的問題—為什麼在發達國家,乳腺癌和卵巢癌的發病率在過去幾十年裡不斷上升,以至於乳腺癌已經成為導致女性死亡的前五位病因之一。格盧克曼解釋說,現有研究證據顯示,較晚的月經初潮年齡、較早的次生育年齡、較多的妊娠和生育次數、較長的哺乳期和較早的絕經年齡都是乳腺癌的保護因素。這是舊石器時代人類女性月經、生育和哺乳的典型狀態。然而,現代社會改變了這一切,現代女性月經初潮更早,但是次生育年齡更晚。在初潮和初次妊娠之間間隔時間極長,這就意味著在月經初潮後需要經歷很多月經周期纔能迎來妊娠。同時,現代女性的生育數量大幅低於舊石器時代女性,並且哺乳期顯著縮短,甚至有許多女性生育後不哺乳。哺乳的減少或者缺失也造成潛在惡變的上皮細胞無法通過乳汁的衝刷而被清除出體內。此外,現代女性在整個育齡期大約經歷500次排卵。


    目前認為多次排卵造成的卵巢上皮細胞化學損傷和局部性激素水平劇烈波動共同增加了卵巢癌的患病風險。格盧克曼認為,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通過口服避孕藥減少女性總體承受的排卵周期數量可以降低卵巢癌的發生風險。乳腺癌的高發也有與之相似的因素。女性乳房中的乳腺導管組織往往要在妊娠以後纔能完全成熟。由於未生育過的女性乳腺導管本身不成熟,乳腺上皮細胞在周期性雌激素和孕激素刺激下持續再生,加上缺乏妊娠導致停經,延長了激素刺激的持續時間,進而共同增加了乳腺癌的發生風險。


    當代女性在生殖行為方面與既往相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避孕、激素替代、不育、低生育率、哺乳減少、月經初潮提前、更年期推遲,種種情況都與人類歷史上演化而來的生殖生物學特點不相匹配。在當代大量女性的月經周期中,激素水平始終保持著劇烈的波動狀態,以保留她們更持久的生育力。那麼,我們又如何來解釋BRCA1和BRACA2這兩個腫瘤易感基因的存在呢?我們已經知道,BRCA1和BRCA2基因上的某些特定變異會使得它們喪失抑制乳腺上皮細胞癌變的能力。格盧克曼指出,雖然中老年女性是乳腺癌的主要易感人群,但是有相當一部分乳腺癌患者在青年期發病。依照對於生物演化的一般理解,這些顯著增加乳腺癌發生頻率的變異應該在自然選擇中被淘汰,從而大幅降低它們在現代人群中的攜帶頻率。但是事實卻並非如此。這就提示格盧克曼,或許這些基因變異在生命早期存在著某些潛在的有益因素,從而平衡它們可能對人體健康帶來的不利影響。這一現像被稱為拮抗基因多效性(antagonistic pleiotropy),它經常出現在人類疾病的演化模型中。格盧克曼指出,近一項研究發現,BRCA1/BRAC2基因突變的攜帶者同時表現出更強的生殖力和更高的生育後死亡率。演化可能在更強的生育能力和更高的乳腺癌發病率之間做了權衡和折衷。


    雖然演化能夠順理成章地解釋這些奇特的醫學問題,但它對於現代醫學在疾病的解釋方面似乎並沒有做出應有的貢獻。演化究竟是現代醫學中持續被遺忘的角落,還是曾經盛極一時卻已經失寵的棄兒呢?根據格盧克曼的解釋,在19世紀初葉,生物演化思想的提出者初其實都具有醫學背景。但是出於宗教原因,隻有在歐洲的某些自由地區纔可以在醫學領域教授演化觀念,而在大多數地區則被禁止。到19世紀末,由於生理學等學科的興起,演化論在醫學界中的地位已經非常尷尬。即使托馬斯·赫胥黎(Thomas Huxley)這樣堅定的達爾文主義鬥士也認為醫生們所面對的問題與演化無關。自那以後,醫學伴隨著生理學、組織胚胎學、生物化學等各種現代學科的進步而發展,在醫學實踐和教育中都不再涉及演化的內容。演化論可以說是全面退出了醫學領域。


    造成這一情況的部分原因在於許多醫學專家一貫對演化論持激進的反對態度。哲學家邁克爾·魯斯(Michael Ruse)對此嘲笑說,如果你希望在任何現代大學校園裡找到神創論者,那麼就應該直接到醫學院和獸醫學院去找。從另一個角度而言,醫生們認為在日常醫療實踐中面對罹患嚴重疾病或者生命垂危的患者,藥物和手術纔是直接的武器。他們看不到那種洞悉人類演化的見解與救治患者之間有什麼直接聯繫。擺在他們面前的是切實的病痛,而不是什麼生命演化的極致世界。


    演化論在醫學領域遭到冷遇的另一個原因在於許多演化理論和術語一旦和人類的生物學特征與行為相聯繫,就會在道德、倫理以及情感等不同層面帶來一種與人性的普遍認知相抵觸的情境,變得讓人難以接受。讓我來引述一段不愉快的對話。在一次聚會上,我企圖向一位女士解釋某項關於演化的研究結果。這項研究認為,在生活條件優渥的情況下,母親喂給兒子的母乳會多於喂給女兒的母乳;而在生活條件困苦的時候,情況卻正相反。這一現像的潛在原因是一種生物演化機制。在貧困的家庭環境下,父母會減少對兒子的投資,因為在社會底層長大的男孩對異性往往缺乏足夠的吸引力,從而限制他們生育後代的能力。她聽完以後,憤怒之情溢於言表,在她跺腳走開去尋找更愉快的談話內容時,還不忘拋下一句:“真希望在搞清楚事實以後再發表你的鴻篇大論。”她表達出了一種易於理解的普遍觀念,那就是無論出於任何原因,如果一位母親故意不給嗷嗷待哺的嬰兒足夠的母乳,那麼她的行為必將受到譴責,並且這是一種赤裸裸的性別歧視。因為她無法區分人類在對待兒童性別方面有意識和無意識的行為。在印度偏遠地區,人們會選擇殺死女嬰,這種令人恐懼的行為是一種有意識的性別歧視。但是,通過演化而來的生理機制決定父母選擇適宜基因繼續傳遞給後代的機會,則是一種無意識的選擇。無論如何,隨著環境變化,母親通過調節母乳分泌的總量和成分來改變嬰兒的營養攝入是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是一種對環境變化的自然適應。


    演化論的語言常常顯得如此冷漠,以至於讓聽眾受到了冒犯。類似令人難以接受的結論在演化論的語境中屢見不鮮。例如,環境條件可能在無意識間改變男女的性別比例,嬰兒夜間哭鬧和喝夜奶等行為或許也是一種內在的演化機制。嬰兒通過這樣的行為刻意打擾母親,從而推遲分娩後恢復排卵的時間,避免母親再次懷孕,由此降低同胞競爭的可能性,獲得父母更多的關注。如果說在做愛、懷孕、生育和哺乳的美好圖景背後實際上是一場男性、女性和嬰兒的遺傳物質爭奪戰,你的內心是否會倍感不安?


    無論出於何種原因,在將近一個世紀以後,演化的觀念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線。將演化醫學拉回公眾視野的是1994年由內瑟和喬治·威廉斯(George Williams)共同撰寫的《我們為什麼會生病:達爾文醫學新觀念》(Why We Get Sick: The New Science of Darwinian Medicine)。此後,格盧克曼、溫達·特裡瓦坦(Wenda Trevathan)、斯特恩斯、保羅·埃瓦爾德(Paul Ewald)和其他許多學者[鋻於從事演化醫學的研究人員越來越多,如果你想詳細了解他們,我建議你訪問“進化與醫學評論”網站(Evolution and Medicine Review)並進行相應的搜索],針對演化醫學的概念,比如折衷、失配等進行了深入而廣泛的研究。受演化醫學奠基者之一內瑟提出的一個重要觀點的啟發,我想從有所差別的角度切入,於本書中展開探討。


    內瑟經常說,演化論對於醫學的價值在於它或許能夠直接改變醫療實踐,甚至由此發展出新的治療手段。然而從本質上來看,演化論的意義在於它可以對生命體的內在機制做出合理的解釋—為什麼它們是這樣的而不是那樣的。站在這個角度來看,演化論對於醫學相當於物理學對於工程技術。事實上,內瑟著名的格言就是:“如果醫學缺失了演化論,就仿佛工程學缺乏了物理基礎一般。”你能想像在沒有以牛頓力學和電磁波譜學為代表的物理學基礎的支持下,將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發送到3億英裡以外的深空與彗星67P彙合,並釋放出滿載采樣儀器的菲萊號著陸器,使後者在彗星表面成功登陸嗎?與此類似,如果我們無法刷新對人類獨特的免疫繫統的認知,了解免疫繫統的演化路徑及其內在動因,我們就無法針對過敏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開發出真正有效的治療方法。因此,內瑟認為,就像演化生物學是生物科學的基礎一樣,演化醫學也應該成為現代醫學的基石。我認識內瑟已經超過25年了。這些年來,他始終執著地想將演化醫學的內容加入醫學院已經非常擁擠的課程體繫中。我欽佩他的堅持、毅力與清晰的目標。近很多跡像表明,事情似乎正在向他所希望的方向發展。遵
    循內瑟的理念,希望這本書能為演化論是醫學的“物理學基礎”這一理論框架添加更多實際的論據,以使這一理論更為豐滿。我並不是在編寫一本關於演化論如何解決現代醫學難題的全面指南,更不是要告訴你演化能使你的疾病自愈。我是嘗試著向你說明和解釋人類疾病的
    初起源—是什麼造成了我們今天所面臨的狀況,在一些人類疾病背後存在著深刻的生命演化背景。希望通過此書,讀者能夠理解生物演化如何作為一種原動力塑造了我們機體的結構和功能,並且對演化保持足夠的敬畏—盡管有時候確實是演化帶來的結果把我們直接送進了急診室。


    在後面的章節中,我嘗試著就演化因素如何在一些疾病發展進程中發揮核心作用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釋。我同時希望消除一些常見的誤解,例如人類的直立姿勢與脊柱、關節和雙足退行性病變之間的關繫。利用演化醫學的概念理解人類疾病,已經為失明、心髒病、自身免疫
    性疾病、生殖相關疾病、腫瘤和阿爾茨海默病等不同疾病帶來了新的醫治希望。也許你會質疑:心髒病、癌癥和痴獃怎麼會成為演化適應的結果?確切來說,它們並不是我們普遍理解的那種“成果”。然而,我希望向你表明的是,演化論就像是探兇的法醫鋻識工具。用演化醫學的思維來思考疾病往往能夠帶來對於疾病起源的不同認知,並由此獲得問題的新答案。


    例如,當我們在X射線造影下觀察堵塞的冠狀動脈時,或許很難逃脫這樣的結論:這些狹窄纖細而容易堵塞的血管,顯然應該是演化失敗的產物。但是我們忘記了,心髒是人體內功能強大、結構致密的肌肉組織。因此,心髒需要獲得充分的氧氣和營養供給。諷刺的是,心肌組織越致密,為它們供給血液就會越困難。雖然纖細的冠狀動脈成為心髒病的高危因素,但是這同時也是演化為如何向人類這樣的脊椎動物日益強大而致密的心髒充分供氧和供血而提供的答案。演化在疾病和功能之間進行了權衡和折衷。既要滿足直立行走的需要,又要滿足胎兒分娩的需要,女性的脊柱和骨盆在演化的進程中,也進行了類似的取舍與妥協。


    我們的祖先生活在一個遠比今天惡劣的環境裡。早在史前時代,微生物就已經在地球上繁衍。它們幾乎不可能被消滅。因此,人類的演化過程選擇了一條簡單路徑—與其與微生物們展開永無止境的爭鬥,不如與它們共存。一般情況下,微生物在人體內定植後將會激活免疫繫統,造成持久的組織損傷。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人類將免疫調節的功能轉移給了這些微生物,允許這些定植的微生物調節人體的免疫功能,避免免疫繫統對機體的自我傷害,從而獲得了與微生物共存的能力。當然,演化不可能預測到今天的公共衛生行動、抗生素和各類化學藥品能夠殺死近99.9%的細菌,從而徹底消滅那些定植在人體內的微生物,導致我們的免疫繫統無法成熟或者無法獲得正常的調節功能,繼而引起過敏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病率的急劇上升。這種演化與時代的失配正是導致21世紀出現各種新型“流行病”的重要原因。


    近期對細菌耐藥性的持續關注或許是關於演化論觀念如何影響醫學決策的例證。演化生物學家幾十年來一直對細菌耐藥性問題表示擔憂。他們的擔憂基於簡單的事實:人類的生育周期長達幾十年,而細菌的傳代周期隻需要幾小時甚至幾分鐘。因此,細菌能夠以驚人的速度進行演化。然而我們對此卻置若罔聞。數十年來,人類開發了數不勝數的抗生素品種,並且在臨床上無所顧忌地濫用抗生素。更糟糕的是,人類還在牲畜飼養過程中將抗生素作為常規添加劑大量使用。今天,或許我們應該感謝自然的仁慈,因為在一大批高耐藥性和高致病性細菌的包圍之下,尚且為我們的生存留下了一席之地。衛生專家們預測,也許在不遠的將來我們不得不退回到20世紀50年代對抗傳染病時的狀態—因為沒有可用的抗生素,寬敞的病房中是間距極大的病床和全副武裝的護士,敞開的窗戶不斷向室內送入新鮮空氣。而政府則不得不通過大幅度的減稅優惠敦促不情願的制藥公司重新投入對抗病原微生物的戰鬥中。腫瘤學家們並沒有吸取我們在細菌耐藥性方面的教訓,他們持續犯著相似的錯誤。腫瘤細胞的行為與細菌非常相似,它們會以驚人的速度演化,從而對抗那些用來消滅它們的化療藥物。盡管許多癌癥患者的生存率都在逐步提升,但是在許多案例中,腫瘤內部演化而產生的藥物抵抗終使得治療功虧一簣。在生殖領域,同樣存在一些難以解釋的現像。例如,與其他動物相比,人類在生育率很低的情況下卻伴隨著非常高的自然流產率。此外,女性在妊娠期間還容易出現先兆子痫等嚴重並發癥。而在演化理論的框架下,這可以由父親基因與母親基因之間的競爭,以及母親為保證每一名後代都能獲得充分撫育的本能行為來解釋。


    盡管演化論能夠成功解釋許多復雜的問題,但是在演化論者用以闡釋人體構造以及疾病根源的理論中,始終有一個令我困擾的問題。我認為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演化醫學的合理性,同時整體削弱了演化論的合理性。因此,我覺得有必要在這裡就此問題進行展開。這一問題涉及達爾文主義者和神創論者亙古不絕的靈肉交鋒。神創論者的基本假設是上帝依照自己的意志創造了人類。而達爾文主義者通常會這樣反駁神創論者的觀點:人體內遍布著各種各樣的缺陷,你很難想像任何一名來自神界的工程師會滿意這樣的設計。這些人體的缺陷恰
    恰是自然演化的烙印,而不可能是神力的傑作。我總是戲謔地將他們兩派的爭執簡單歸納為:美國醫學會年會又開幕了!


    田納西州中部的“聖經帶”(Bible Belt)是基督教徒的聚集地,而位於聖經帶的查塔努加則是全美教眾為集中的城市。在查塔努加召開的年會上,一群醫生在酒吧裡閑聊,幾杯酒下肚,話題馬上轉移到關於人類身體的獨特設計上。由於一些醫學會成員是虔誠的教徒,而另一些則並不信教,於是他們開始爭論誰纔是人體的建造師:上帝創造抑或演化決定?


    一名骨科醫生說道:“膝關節隻能出自上帝之手,沒有什麼比它更具說服力了!這是人體內為復雜的關節。組成下肢的3根長骨—脛骨、腓骨和股骨共同彙聚到這裡,精巧地構成膝關節的關節面,並且被保護在髕骨之下。在眾多肌腱和韌帶的協同下,完成復雜的屈伸運動。關節運動產生的震動被關節軟骨吸收,而充滿液體的關節囊則起到重要的潤滑作用。簡直是奇跡!”


    神經科學家對此有些不以為然:“聽起來確實不錯,但是隻有當你想像人類大腦那種令人眩暈的復雜性時,纔能真正贊嘆上帝的手藝。想想吧,我們大腦裡的860億不斷地通過一張由125萬億個突觸組成的神經網絡相互以每小時260英裡的速度發放著神經衝動。我目前正試圖通過計算機來映射大腦活動。根據初步估計,我們至少需要3 000億GB的存儲容量纔能保存一年的數據!”


    泌尿科專家接著說:“好吧,我對此並不了解。我的工作範圍在腰部以下。在那裡,我看到的情況似乎和你們說的有點不同。我得說,在那裡排布著一些明顯具有缺陷的管道。舉個簡單的例子,纖細的輸精管有什麼理由必須在睪丸和陰莖間蜿蜒如此長的距離?難道隻是因為它們要盤旋著攀附到輸尿管上面去?尿道離開膀胱後為什麼要被夾在堅硬的前列腺中間?難道隻是為了讓中老年男性無法正常小便?這些都是多麼糟糕的設計啊!在我看來,這一切都背叛了演化的初衷。人類的泌尿生殖繫統簡直就是一個笑話,你說什麼樣的造物主纔會愚蠢到在遊樂場的中軸線上布置一套排污管道?這簡直就是奇跡,不可思議的怪異設計!”


    ..................


    人類身體內的演化設計不是拙劣的,恰恰相反,它們通常是優秀的。誠然,數百萬年的演化歷程在我們體內留下了許多無法磨滅的印跡。站在今天的角度來看,或許它們並非都是“正面的”。在地球上,人類是一個繁榮而成功的物種,但是這並不能否認我們身體裡存在各種演化帶來的折衷設計和構造、各種簡單粗暴的環境適應方案和各種追求短期利益的設計考量。例如為了追求生殖化而帶來的成年期健康危害,各種不可預測的遠期影響,各種機體結構和現代環境之間的失配。可以說,演化進程中的所有妥協,有時候甚至是那種矯枉過正的誇張措施,造就了我們今日的身體。大量演化留下的痕跡被今人解釋為“疾病”。今天,我們周圍充斥著各種以《×××塑造健康的身體》為標題的保健圖書,你可以任意按照自己的喜好來填空:素食主義、上帝、科學、健身,或者任何保健品公司的名稱。讓我們回到本書的主題:你的身體本質上是演化和自然選擇的結果。如果換一種更有儀式感的說法,代入演化理論開創者的名字,那麼或許也可以說是達爾文塑造了你的身體。


    疾病不是孤立存在的。疾病的核心是數不勝數的深陷病痛困擾的人。他們的聲音在本書中隨處可見。在所有那些抽像的演化理論背後,我希望你不要忘記這些鮮活的個體。他們承受著病痛和困苦,也體現出了與疾病戰鬥的不屈意志。我采訪的許多患者自願作為勇敢的小白
    鼠,為演化醫學開創鼓舞人心的新道路。我在此真誠感謝他們為我提供的無私幫助。

    在線試讀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