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一個日本人的中國觀
    該商品所屬分類:小說 -> 社會
    【市場價】
    158-230
    【優惠價】
    99-144
    【作者】 (日)內山完造 
    【所屬類別】 圖書  小說  社會小說圖書  小說  外國小說  日本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ISBN】978751331741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3317412
    作者:(日)內山完造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5年07月 

        
        
    "

    編輯推薦


    魯迅先生**為外國友人作序的著作。

    內山完造寫作本書時已在中國生活二十多年,對中國人的了解可謂深入骨髓。他心懷友善,對中國人與日本人之間的差異進行描述和分析,其深刻和獨到之處依然讓現代中國讀者豁然開朗,深為折服,這也是魯迅先生對其稱道之處。

    這個中國來自他多年的觀察和體會,來自真實而具體的日常生活,而不是書齋和文獻中的“文章化的生活”。

    內山完造眼中的中國非常具有畫面感,活潑、生動,真實、真切, 不一定是高談闊論,但凡他所見,常有一矢中的之感,我們中國人所熟視無睹的東西(比如書中談到的“幫”和“喫教”),經他點出,令人豁然開朗或者令人汗下。

    以外國人的視角,帶我們穿越時空,感受那個時代的中國。

    譯者尤炳圻是周作人的後期弟子,通曉英、日語,在文學界有一定影響,是有名的“日本通”。

    本書附錄蔣百裡《日本:一個外國人的研究》,對比閱讀,更有價值和意義。

     
    內容簡介
    《一個日本人的中國觀》1955年在日本出版時原名《活中國的姿態》。內山完造自陳觀察中華文化垂二十年,中國文化有“文章文化”和“生活文化”的分別,僅通過文獻的途徑考察中國難免片面。作者憑借常年旅居中國的生活經驗和漢學功底,對中國文化和中國人作出了自己的描述和看法,其中的同情和批評依舊值得國人警醒。他所采取的方法,是從觀察日常實際的生活入手,來了解另一個缺乏關注,也更為真實的中國。書後附錄了蔣百裡的《日本:一個外國人的研究》,對比閱讀,更有意義和價值。
    作者簡介
    內山完造(1885—1959),日本岡山人,漢名邬其山,1913年來中國,1917年在上海北四川路魏盛裡開設內山書店,1927年結識魯迅,之後成為摯友。1935年《活中國的姿態》在日本出版。1945年10月內山書店被中國政府接收,1947年12月內山完造被中國政府強制遣返歸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從事日中友好工作,1959年9月20日在北京協和醫院病逝,葬於上海萬國公墓。

    尤炳圻(1911—1984),字平白,江蘇無錫人氏,1911年10月25日生於無錫。1934年夏清華大學西語繫畢業,當年赴日留學,入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研究院攻讀英國及日本文學,1937年夏獲文學碩士學位後回國,在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大學等校任教和從事譯著活動。1945年遷居上海,在上海實驗戲劇專科學校、緝椝中學及南遷蘇州的河南大學等校任教。1949年上海解放後回到北京在華北大學政治研究所學習後分至蘭州西北師範大學中文繫任教授,其間也從事了文學研究和譯著活動,1984年病逝於蘭州。
    目錄
    序(魯迅)/ 003
    緒論文章文化與生活文化 / 006
    一幫之一種 / 001
    二零買較賤 / 005
    三生命與權利 / 008
    四三類根性 / 011
    五一種習慣 / 014
    六便茶 / 017
    七剩飯 / 020
    八又一剩飯 / 023
    九相互扶助之宴會 / 025
    一○因人定價 / 028
    一一生活符號之文字 / 032
    一二有限公司無法贏利的背後 / 036序(魯迅)/ 003

    緒論文章文化與生活文化 / 006

    一幫之一種 / 001

    二零買較賤 / 005

    三生命與權利 / 008

    四三類根性 / 011

    五一種習慣 / 014

    六便茶 / 017

    七剩飯 / 020

    八又一剩飯 / 023

    九相互扶助之宴會 / 025

    一○因人定價 / 028

    一一生活符號之文字 / 032

    一二有限公司無法贏利的背後 / 036

    一三徹底的實際生活 / 041

    一四某日之交易談話 / 045

    一五中國人個人主義乎 / 049

    一六鐘之音 / 053

    一七賭博之概念 / 057

    一八關於洋紗 / 060

    一九飯店之二景 / 063

    二○對於商品之注意 / 067

    二一偷與落 / 070

    二二關於天井 / 074

    二三木與竹 / 079

    二四不全力傾注必敗 / 082

    二五福祿壽 / 087

    二六綁票 / 092

    二七天無絕人之路 / 096

    二八殉教 / 101

    二九口言謝則失其親切 / 107

    三○勞資協調 / 111

    三一中國人的生活 / 115

    三二針尖和拳頭 / 120

    譯者附記 / 123

    譯者簡介 / 124

    日本人: 一個外國人的研究

    緒言 / 129

    章幾個自然條件 / 130

    第二章幾段歷史事跡 / 133

    第三章明治大帝 / 136

    第四章歐戰 / 138

    第五章固有的裂痕/ 141

    第六章軍人思想之變遷 / 143

    第七章 政治 / 147

    第八章財政經濟 / 150

    第九章外交 / 153

    第十章精神上的弱點 / 156

    第十一章黃金時代過去了 / 158

    第十二章結論——物與人 / 160

    這本書的故事 / 162
    媒體評論
    內山氏的書,是別一種目的,他所舉種種,在未曾揭出之前,我們自己是不覺得的,所以有趣,但倘以此自足,卻有害。——魯迅
    著者是二十年以上,生活於中國,到各處去旅行,接觸了各階層的人們的,所以來寫這樣的漫文,我以為實在是適當的人物。事實勝於雄辯,這些漫文,不是的確放著一種異彩嗎?
    內山先生認為中國文化分為“文章文化”和“生活文化”兩方面,大部分日本專家對文獻中沒有記載、卻實際存在的事實視而不見,他所做的就是認真觀察、如實反映中國人真正的生活風景。
    ——北京日本文化中心主任 吉川竹二


    內山氏的書,是別一種目的,他所舉種種,在未曾揭出之前,我們自己是不覺得的,所以有趣,但倘以此自足,卻有害。——魯迅

    著者是二十年以上,生活於中國,到各處去旅行,接觸了各階層的人們的,所以來寫這樣的漫文,我以為實在是適當的人物。事實勝於雄辯,這些漫文,不是的確放著一種異彩嗎?



    ——魯迅

    內山先生認為中國文化分為“文章文化”和“生活文化”兩方面,大部分日本專家對文獻中沒有記載、卻實際存在的事實視而不見,他所做的就是認真觀察、如實反映中國人真正的生活風景。

                                                   ——北京日本文化中心主任 吉川竹二



    內山曾出版《活中國的姿態》,此書由魯迅寫序,給了內山很大激勵。魯迅在序中極力向讀者推薦這本書,並指出:“日本人是對什麼事都喜歡做出結論的民族。老板的 ‘漫談’中有許多讓人感到頗有說服力的觀點,但並沒有標明為‘某章結論’,而仍然隻停留在‘漫談’形式上。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我想,日本與中國之間總有一天是會相互了解的。 ”這本書後來被尤炳圻譯成中文,由上海開明書店以《一個日本人的中國觀》為書名出版,受到中國讀者喜歡。內山因此激動地說:“這是我有生以來初次出版作品的喜悅,我的一生就這麼結束了我也不覺得遺憾。 ”          



    ——解放日報

    在線試讀
    出版說明
    《一個日本人的中國觀》的日文名為《活中國的姿態》,日本內山完造著,1935年11月由東京學藝書院出版。對日本文學素有研究的尤炳圻將之譯成中文,並交開明書店於1936年8月出版。內山完造邀請“老朋友”魯迅作序,據稱是魯迅為外國友人的著作所作的序。
    內山完造1913年即來中國,寫作本書時已在中國旅居20多年,對中國人的生活和文化頗為了解,堪稱“中國通”。他的初衷是向日本人介紹中國,一個“活中國”。他強調,這個中國來自他多年的觀察和體會,來自真實而具體的日常生活,而不是書齋和文獻中的“文章化的生活”——那些字面上的東西,與中國人真實的生活情形相差太遠。所以,讀者可以看到,內山完造眼中的中國非常具有畫面感,活潑、生動,真實、真切, 不一定是高談闊論,但凡他所見,常有一矢中的之感,我們中國人所熟視無睹的東西(比如書中談到的“幫”和“喫教”),經他點出,令人豁然開朗或者令人汗下。魯迅說,“內山氏的書,是別一種目的,他所舉種種,在未曾揭出之前,我們自己是不覺得的,所以有趣,但倘以此自足,卻有害。”80年過去,內山完造看到的問題依然擺在那裡,仿佛感覺得到作者那雙犀利的眼睛仍在直視著我們。
    戴季陶在1928年寫的《日本論》裡曾嚴厲地說:
    “中國”這個題目,日本人也不曉得放在解剖臺上,解剖了幾千幾百次,裝在試驗管裡化驗了幾千幾百次。我們中國人卻隻是一味地排斥反對,再不肯做研究功夫,幾乎連日本字都不願意看,日本話都不願意聽,日本人都不願意見,這真叫做“思想上閉關自守”、“智識上的義和團”了。
    戴季陶是對的。中國人那時對日本的研究泛善可陳。有名的著作,除了《日本論》恐怕就是蔣百裡的《日本人:一個外國人的研究》。此書先在漢口《大公報》連載,1938年9月初版。作者分析日本的民族心理、歷史、文化、政治、軍事,犀利而激昂,直率而帶嘲諷,在抗戰伊始對提升國民的士氣起了重要作用。1938年11月蔣百裡先生英年早逝,黃炎培在挽聯中褒揚:“天生兵學家,亦是天生文學家,嗟君歷盡塵海風波,其纔略至戰時始顯;一個中國人,來寫一篇日本人,留此後結晶文字,有光芒使敵膽為寒。”歷史學家黃仁宇在《對日本之好勇而不必好血》一文中說:“1937年,中國被逼作戰,無全盤作戰計劃,無財政準備,無友邦支援。當日的決策,可以說完全依賴前述蔣百裡的十四字秘訣:‘勝也罷,敗也罷,就是不要和他講和。’”這14個字,正是《日本人:一個外國人的研究》的結尾!
    一個是一個日本人看中國,一個是一個中國人看日本,編者有意把這兩本小冊子合編在一起,希望您喜歡。

    魯迅


                                        出版說明

         《一個日本人的中國觀》的日文名為《活中國的姿態》,日本內山完造著,1935年11月由東京學藝書院出版。對日本文學素有研究的尤炳圻將之譯成中文,並交開明書店於1936年8月出版。內山完造邀請“老朋友”魯迅作序,據稱是魯迅為外國友人的著作所作的序。

         內山完造1913年即來中國,寫作本書時已在中國旅居20多年,對中國人的生活和文化頗為了解,堪稱“中國通”。他的初衷是向日本人介紹中國,一個“活中國”。他強調,這個中國來自他多年的觀察和體會,來自真實而具體的日常生活,而不是書齋和文獻中的“文章化的生活”——那些字面上的東西,與中國人真實的生活情形相差太遠。所以,讀者可以看到,內山完造眼中的中國非常具有畫面感,活潑、生動,真實、真切, 不一定是高談闊論,但凡他所見,常有一矢中的之感,我們中國人所熟視無睹的東西(比如書中談到的“幫”和“喫教”),經他點出,令人豁然開朗或者令人汗下。魯迅說,“內山氏的書,是別一種目的,他所舉種種,在未曾揭出之前,我們自己是不覺得的,所以有趣,但倘以此自足,卻有害。”80年過去,內山完造看到的問題依然擺在那裡,仿佛感覺得到作者那雙犀利的眼睛仍在直視著我們。

         戴季陶在1928年寫的《日本論》裡曾嚴厲地說:

       “中國”這個題目,日本人也不曉得放在解剖臺上,解剖了幾千幾百次,裝在試驗管裡化驗了幾千幾百次。我們中國人卻隻是一味地排斥反對,再不肯做研究功夫,幾乎連日本字都不願意看,日本話都不願意聽,日本人都不願意見,這真叫做“思想上閉關自守”、“智識上的義和團”了。

        戴季陶是對的。中國人那時對日本的研究泛善可陳。有名的著作,除了《日本論》恐怕就是蔣百裡的《日本人:一個外國人的研究》。此書先在漢口《大公報》連載,1938年9月初版。作者分析日本的民族心理、歷史、文化、政治、軍事,犀利而激昂,直率而帶嘲諷,在抗戰伊始對提升國民的士氣起了重要作用。1938年11月蔣百裡先生英年早逝,黃炎培在挽聯中褒揚:“天生兵學家,亦是天生文學家,嗟君歷盡塵海風波,其纔略至戰時始顯;一個中國人,來寫一篇日本人,留此後結晶文字,有光芒使敵膽為寒。”歷史學家黃仁宇在《對日本之好勇而不必好血》一文中說:“1937年,中國被逼作戰,無全盤作戰計劃,無財政準備,無友邦支援。當日的決策,可以說完全依賴前述蔣百裡的十四字秘訣:‘勝也罷,敗也罷,就是不要和他講和。’”這14個字,正是《日本人:一個外國人的研究》的結尾!

        一個是一個日本人看中國,一個是一個中國人看日本,編者有意把這兩本小冊子合編在一起,希望您喜歡。



                                                                                     編者



                              

                                             序

                                                  魯迅

         這也並非自己的發見,是在內山書店裡聽著漫談的時候拾來的,據說:像日本那樣的喜歡下“結論”的民族,就是無論是聽議論,或是讀書,如果得不到結論,心裡總不舒服的民族,在現在的世上,好像是頗為少有的,雲。

         接受了這一個結論之後,就時時令人覺得很不錯。例如關於中國人,也就是這樣的。明治時代的中國研究的結論,似乎大抵受著英國的什麼人作的《中國人的氣質》的影響,但到近來,卻也有了面目一新的結論了。一個旅行者走進了下野的有錢的大官的書齋,看見有許多很貴的硯石,便說中國是“文雅的國度”;一個觀察者到上海來一下,買幾種猥褻的書和圖畫,再去尋尋奇怪的觀覽物事,便說中國是“色情的國度”;連江蘇和浙江方面大喫竹筍的事,也被算作色情心理的表現的一個證據。然而廣東和北京等處,因為竹少,所以並不怎麼喫竹筍。倘到窮文人的家裡或者寓裡去,不但無所謂書齋,連硯石也不過用著兩角錢一塊的家伙。一看見這樣的事,先前的結論就通不過去了,所以觀察者也就有些窘,不得不另外摘出什麼適當的結論來。於是這一回,是說中國很難懂得,中國是“謎的國度”了。

        據我自己想:隻要是地位,尤其是利害一不相同,則兩國之間不消說,就是同國的人們之間,也不容易互相了解的。

        例如罷,中國向西洋派遣過許多留學生,其中有一位先生,好像也並不怎樣喜歡研究西洋,於是提出了關於中國文學的什麼論文,使那邊的學者大喫一驚,得了博士的學位,回來了。然而因為在外國研究得太長久,忘記了中國的事情,回國之後,就隻好來教授西洋文學,他一看見本國裡乞丐之多,非常詫異,慨嘆道:他們為什麼不去研究學問,卻自甘墮落的呢?所以下等人實在是無可救藥的。

        不過這是的例子。倘使長久地生活於一地方,接觸著這地方的人民,尤其是接觸,感得了那精神,認真地想一想,那麼對於那國度,恐怕也未必不能了解罷。

        著者是二十年以上,生活於中國,到各處去旅行,接觸了各階級的人們的,所以來寫這樣的漫文,我以為實在是適當的人物。事實勝於雄辯,這些漫文,不是的確放著一種異彩嗎?自己也常常去聽漫談,其實負有捧場的權利和義務的,但因為已是很久的“老朋友”了,所以也想添幾句壞話在這裡。其一,是有多說中國的優點的傾向,這是和我的意見相反的。不過著者那一面,也自有他的意見,所以沒有法子想。還有一點,是並非壞話也說不定的,就是讀起那漫文來,往往頗有令人覺得“原來如此”的處所,而這令人覺得“原來如此”的處所,歸根結蒂,也還是結論。幸而卷末沒有明記著“第幾章:結論”,所以仍不失為漫談,總算還好的。

         然而即使力說是漫談,著者的用心,還是在將中國的一部分的真相,介紹給日本的讀者的。但是,在現在,總依然是因了各種的讀者,那結果也不一樣罷。這是沒有法子的事。據我看來,日本和中國的人們之間,是一定會有互相了解的時候的。新近的報章上,雖然又在竭力地說著“親善”呀、“提攜”呀,到得明年,也不知道又將說些什麼話,但總而言之,現在卻不是這時候。倒不如看看漫文,還要有意思一點罷。

                                                               1935年3月5日魯迅記於上海



      

                                    二八殉教

         “不論如何,不能抹殺此殉教者。當時日本人所流之血,雖如海如川如淵,但其中比較純潔者,則為此殉教者之血。天主教徒之迫害絕不足為日本之誇,然此不屈於迫害而流之日本人之血,乃日本歷史之光,日本國民之譽,大和民族之榮也。彼等非必貫日本古今上下之歷史,然於其時代,日本國民之精神之潮,則可以彼等為標識。換言之,日本國民之精神界,因彼等而始得免荒涼寂寞之譏;日本之精神界,實由彼等而得放一異彩也。”(《德川幕府鎖國》篇一四三)關於我國的殉教者,德富蘇峰先生之所記如此。(按:德富蘇峰繫日本近代大評論家。)

        若證明日本人的殺伐的殘虐性的,是此迫害天主教徒,而發揮日本人的熱烈的敬虔的殉教精神者,亦是此迫害天主教徒了。恐怕在日本歷史裡,能發揮出日本人的美和偉大的史實,非數在迫害天主教徒運動中犧牲的殉教者不可罷。

        然而日本的歷史上,卻並沒有明載著美和偉大。天主教徒們並沒有楠正成和大石良雄(按:二人均為日本史上忠臣)那樣的識見,然不畏火焚,不怕水溺,碎磔其肉,粉屑其骨,毅然不屈,所以我信此殉教精神實在偉大也。

       “宗教所在,迫害必遂之。尋遍古今的歷史,像日本對於天主教徒那樣,加以迫害的事情,還有沒有呢?日本的佛教史上也有迫害的,然而佛教徒對於迫害大抵是作出勇敢的戰鬥。反此,天主教徒,卻奉無抵抗的教義,馴順地服受迫害的命運。惟其如此,所以益發悲慘,同時也益發壯烈

    了。”雲雲,內田魯庵先生在《Baiku no Shita》一文中絕贊過(按:內田魯庵繫日本近代文學家)。

        我曾將漢語的天主教的聖人日歷,自1 月1 日至12 月31 日翻閱過。見蘇峰和魯庵兩先生所絕贊的事情確實有之。蓋謂五日之聖人之歷,實分明寫著是日本的聖者三木保羅氏以下26 位聖人的聖日哩。每年2 月5 日,全世界的天主堂裡所奉獻的彌撒,實繫獻給我們日本的26 位同胞的(其中尚有數名外國人),雖然同胞中大多數並不知道。偉大哪,26 位聖人!雖然並不載見於日本歷史,卻被全世界的數萬萬天主教信徒奉為聖人稱揚其德哩。又此日歷中所記,中國人連一個都沒有。我覺得極奇怪,同時,便又想到,在中國,對於天主教徒的迫害,並不像日本人那樣峻烈呢。豈僅不那樣峻烈而已呢,倒不如說中國人對於天主教,是表示歡迎的。雖然醉翁之意不在酒。所以,不見有壯烈悲慘的殉教者出現,也屬理之當然了。

          但走到上海的中國基督教青年會去一看,則見其入口有所謗“殉教堂”樣的文字;廣廳的周圍,大銅版上雕刻著數不清的人名。這是明治三十三年義和團事件時的所謂殉教者。我覺得我一向竟是想錯了。然我想起了中國的政治行政,而中國的新舊兩基督教會的所屬會堂,大多數是以治外法權的外國名義存在的。同時我又想到,其中絕免不了有許多為得免種種騷亂之禍的信者,潛逃入此治外法權的教會堂裡去。中國把耶穌教的牧師以及信徒等,呼作講道理人,別又呼之為喫教人。我是講道理人,這樣說時,當然很對,可置不論;但是為什麼要說我是“喫教人”呢。不由想起上海殉教堂裡所刻的殉教者,雖然亦名為殉教,但和日本的殉教者又自不同。日本殉教者面對“踏繪”(按:日本幕府時代,會屬行禁天主教,逮信教者,棄聖像於地,凡肯踐踏而過者赦,不肯者慘殺之。死者無算。)雖然明知道隻要踐踏便可得救,不踐踏非遭火焚,或被殺戮不可,但仍不踐踏,遂被以種種殘酷之至的方法而處死。這種死法,和中國所謂殉死者的死法,原來完全相異,至此我纔領悟了。

        中國的信者們,目的在,一有什麼騷亂起來,可以避到治外法權區域的教會堂裡去,以免於難。義和團事件當時,一班教徒們也是照例逃到教會去避難的。不料義和團蹂躪治外法權,放起火來,將避難中的人們燒殺了。各國聯軍因此纔出兵討伐。

        原來,此輩被稱作殉教者的人們,當初隻是想得免於禍難,後遂變成殉教者了。還有一樁事情,可以做我的看法的一種佐證,即中國自古以來,從沒有過所謂情死。若說中國現在尚沒有情死,則一定有人說是謊話,今日的報紙上豈不常載著情死的事嗎?然而今日的中國報紙上所見的情死,實為近的事情。約十年前,日本留學生某,在杭州西湖邊假稱情死,以自己宣傳,似乎纔是中國情死之始。其後,一年內也發生兩三起了。然而時至今日,仍屬特殊現像。我以為情死,或是從日本輸入的東西呢。若謂既有便不能說無了,自然聽便,因為有一個所以便認作有了,那是以珍品為主體的古董的想法,我並不贊同。我以為中國還絕不到夠說有情死的程度,所以仍作為沒有看待的。總之,情死的心理和殉教的心理,原是同樣的。我想,在沒有情死的中國,沒有殉教者,也極自然,毫無矛盾的地方。福祿壽—情死—殉教,思索一下其中的關繫,豈非可以得一非常有趣的結論來嗎?有一天和魯迅先生談起這種話來,可是他說:“老板,對於這話我不能同意哩。中國有孝親而自殉的人,不是應該呼作殉孝嗎?又有殉節的婦人及殉君的忠臣為數均不在少,也都是變形的殉死者哩。”

    這話,頗可以表我之不足;對於先生,衷心地感謝。不僅如此,而且使我想起了許多事情。在中國之山之麓、河之岸或是繁華的道街中等地方,常有石造的日本“鳥居”樣,上繪以書,若龍宮的門樣的東西。這在中國的照片、圖書,常可看見,而我們赴中國內地旅行時,也深深印入大腦裡的。也可以說表示中國風景之一種特色來的,所謂牌樓纔是了。

         牌樓上雕刻著種種的贊辭,我的大腦裡所想出來的,僅為那些忠臣呀孝子呀節婦之類的文字。而此牌樓,便是魯迅先生所賜示的表揚殉孝者殉忠者殉節者的紀念碑。如在杭州西湖畔,至今仍吸引一般遊客觀覽的嶽飛的“精忠報國”,也是一種紀念碑,對於殉孝殉忠殉節的人們,樹立此種紀念碑,得以宣揚其美德於後世,故死也可以瞑目了。然而同時有一樁不容忽略的事情:有許多人死得那樣冤枉,而且數目如是之多,使我不得不為之下淚。蓋有一種不能名之為殉忠、殉孝、殉節、殉教、殉此殉彼之“殉向(我造的名詞)不明之殉死(亦是我造的)”。由個人言之,有遭流彈死者,也有為強盜殺者,也有死於拷問者,也有被土匪槍殺者,更有被帶到公安局之類地方去而行蹤不明者,被藍衣團捕後而信息杳然者。由集團說來,有被土匪乃至軍隊屠殺或弄得失蹤者。例如討伐共產軍的戰爭隊,便有許多既非軍人,又非共產黨員的人們失蹤不返。對於這無數人物,我真不知應該怎麼說纔好了。

        目前在一名為新亞旅館的旅館裡,中國的“Oxford 運動”(按:意義不明)的人們,開了3 天的祈禱會。到會的人眾中,有不少是“上海事變”時失蹤者的遺族。此輩遺族,也聽見過世間的美的熱烈的禱詞。然而我一聽到一看到這樣的事情,便不禁為之心神黯傷。總之,竟還有這種無以名之、十分值得同情的失蹤的殉死者。我不能把他們看做是殉教者,然而我卻充分知道有這種不成其為殉教者的殉死者在。所以絕不能看了裝作看不見的樣子。彼些被中國基督教青年會認作殉教者的大慘死者之類,我也作未成其為殉教者的殉死者看著。而其事不僅是中國人的不幸,也不僅是東洋人的不幸,實在可以說是世界人類的不幸也。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