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中國現當代小說名作欣賞 陳思和 跟著名家讀經典叢書
    該商品所屬分類:小說 -> 中國當代小說
    【市場價】
    236-344
    【優惠價】
    148-215
    【作者】 陳思和 
    【所屬類別】 圖書  小說  社會小說圖書  小說  中國當代小說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128465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301284650
    作者:陳思和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09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本書可以為廣大讀者提供文學通識閱讀背景、閱讀知識和文化素養方面的幫助,有利於讀者文學知識普及和人文素養的提高,亦可作為中學生語文學習的課外讀物和教師授課的教學參考資料。 
    內容簡介
    《中國現當代小說名作欣賞》為“跟著名家讀經典”叢書“中國現當代小說文學”分冊。
    本書是一部名家賞析中國現當代小說經典著作的文學普及讀物,詳細解讀了中國現當代小說中具代表性的作家及其經典作品,包括魯迅、巴金、郁達夫、張天翼、葉聖陶、茅盾、老舍、瀋從文、孫犁、張愛玲、陳忠實、白先勇、餘華、廢名、汪曾祺代表作等。
    作者均為專力於文學研究與欣賞的學術界、文化界知名人士,如陳思和、錢虹、孫紹振、止庵、韓石山、王富仁、何希凡、梁歸智、張大明、商金林、王嘉良、陳學超、宋佳友、孫希娟等。
    所輯篇目,都是有生命力、有影響力,曾得到廣泛好評的優秀賞析文章,被賞析文章,亦為公認的名篇,引導讀者從更寬泛的背景、更專業的角度欣賞文學名篇、感受名篇魅力,是一本很好的了解欣賞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普及讀物。
    作者簡介
    陳思和, 1954年生於上海,著名當代文學批評家。復旦大學中文繫教授、博士生導師。
    王富仁(1941—2017),著名學者,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者。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繫教授、博士生導師。
    孫紹振,1936年生,196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繫,先後在北京大學中文繫、華僑大學中文繫、福建師範大學中文繫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福建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福建省寫作學會會長,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
    止庵,著名書評家。原名王進文,1959年生於北京。出版有《樗下隨筆》《如面談》《俯仰集》《樗下讀莊》《六丑筆記》《畫廊故事》等著作,並校訂《周作人自編文集》(三十六種)、《苦雨齋譯叢》(十六種)、《廢名文集》等。
    商金林,1949年出生。筆名今琳、蕭賀、筱妍、曉明。就讀於北大中文繫文學專業,1975年9月畢業後留校任教,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錢虹,筆名金鞏。1982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繫,後在該校獲文學碩士、文學博士學位。2002年調同濟大學任文法學院副教授、教授。
    韓石山,著名作家、學者。長期從事小說、散文、文學批評等門類的寫作及現代文學研究。陳思和, 1954年生於上海,著名當代文學批評家。復旦大學中文繫教授、博士生導師。
    王富仁(1941—2017),著名學者,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者。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繫教授、博士生導師。
    孫紹振,1936年生,196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繫,先後在北京大學中文繫、華僑大學中文繫、福建師範大學中文繫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福建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福建省寫作學會會長,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
    止庵,著名書評家。原名王進文,1959年生於北京。出版有《樗下隨筆》《如面談》《俯仰集》《樗下讀莊》《六丑筆記》《畫廊故事》等著作,並校訂《周作人自編文集》(三十六種)、《苦雨齋譯叢》(十六種)、《廢名文集》等。
    商金林,1949年出生。筆名今琳、蕭賀、筱妍、曉明。就讀於北大中文繫文學專業,1975年9月畢業後留校任教,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錢虹,筆名金鞏。1982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繫,後在該校獲文學碩士、文學博士學位。2002年調同濟大學任文法學院副教授、教授。
    韓石山,著名作家、學者。長期從事小說、散文、文學批評等門類的寫作及現代文學研究。
    梁歸智,中國當代紅學家、遼寧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曾師從山西大學中文繫教授姚奠中(章太炎的研究生、關門弟子)讀研究生,學習古典文學,著作《紅樓夢探佚》《新評新校紅樓夢》等。.
    山口守,日本人,對中國現當代文學有研究,在中國多次發表過有關現當代文學的研究文章,出版過《北京回憶錄(1926—1938)》(日文原版)、《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學》等著作。
    張大明,1937年生。知名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導師。主要學術專長:30年代文學、現代文學思潮,現從事中國現代文學研究。
    王嘉良,1942年生,知名學者。1965年畢業於浙江師範學院中文繫。浙江師範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2001年被聘為浙江大學兼職博士生導師。
    謝泳,1961年出生,曾就職於山西省作家協會《批評家》雜志社、山西省作家協會理論研究室,後任《黃河》雜志社副主編,出版過《逝去的年代》《儲安平與〈觀察〉》《清華三纔子》《血色聞一多》等著作。2007年被廈門大學破格聘請為人文學院教授。
    馬知遙,山東濟南人。詩人、評論家,自由撰稿人。
    古遠清,著名學者。1941年生, 1964年畢業於武漢大學中文繫。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臺港澳暨海外華文學研究所所長,國際炎黃文化研究會副主席,華中師範大學博導評委,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文繫世界華文文學研究所所長。
    孟繁華,知名學者。北京大學文學博士,瀋陽師範大學特聘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吉林大學博士生導師,遼寧作協副主席、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
    目錄
    【王富仁】 創造者的苦悶的像征——析《補天》
    【孫紹振】 祥林嫂死亡的原因是窮困嗎——讀魯迅的《祝福》
    【何希凡】 歷史的宿命與現實性追求——解讀魯迅小說《孤獨者》對自我靈魂審問的超越
    【王桂妹】 想像子君的痛苦追問涓生懺悔的限度——《傷逝》的敘事空白
    【何希凡 劉靜】 正統與異類的頡頏失衡與平衡的消長——從《藥》的斷點信息窺探魯迅小說的敘事功能
    【韓石山】 人力車夫的挽歌——《薄奠》賞析
    【[日]山口守胡志昂譯】讓哭的發笑、餓的飽足、活的溫暖——巴金的《寒夜》及其他
    【張大明】 不容混淆、不可更換的“這一個”——讀《華威先生》札記
    【商金林】 用生活的場景來顯現——《多收了三五鬥》賞析
    【王嘉良】 細針密線天衣無縫——談《林家鋪子》的結構藝術
    【陳學超】 結束鉛華歸少作屏卻絲竹入中年——清新馥郁的《遲桂花》
    【李滿】 兩頭俱截斷一劍倚天寒——老舍《斷魂槍》賞析
    【宋桂友】 尋找“丈夫”——瀋從文《丈夫》賞析
    【錢虹】 非詩卻如詩非畫勝似畫——《荷花澱》課文導讀【王富仁】 創造者的苦悶的像征——析《補天》
    【孫紹振】 祥林嫂死亡的原因是窮困嗎——讀魯迅的《祝福》
    【何希凡】 歷史的宿命與現實性追求——解讀魯迅小說《孤獨者》對自我靈魂審問的超越
    【王桂妹】 想像子君的痛苦追問涓生懺悔的限度——《傷逝》的敘事空白
    【何希凡 劉靜】 正統與異類的頡頏失衡與平衡的消長——從《藥》的斷點信息窺探魯迅小說的敘事功能
    【韓石山】 人力車夫的挽歌——《薄奠》賞析
    【[日]山口守胡志昂譯】讓哭的發笑、餓的飽足、活的溫暖——巴金的《寒夜》及其他
    【張大明】 不容混淆、不可更換的“這一個”——讀《華威先生》札記
    【商金林】 用生活的場景來顯現——《多收了三五鬥》賞析
    【王嘉良】 細針密線天衣無縫——談《林家鋪子》的結構藝術
    【陳學超】 結束鉛華歸少作屏卻絲竹入中年——清新馥郁的《遲桂花》
    【李滿】 兩頭俱截斷一劍倚天寒——老舍《斷魂槍》賞析
    【宋桂友】 尋找“丈夫”——瀋從文《丈夫》賞析
    【錢虹】 非詩卻如詩非畫勝似畫——《荷花澱》課文導讀
    【梁歸智】 不同時代青年掙扎和奮鬥的又一次寫照——《青春之歌》的版本學及其他
    【謝泳】 張愛玲小說中的“月亮”——讀張愛玲小說札記
    【張瑞君】 含蘊深厚勇於探索——論《白鹿原》的藝術創新價值
    【孫希娟】 揭開神秘的面紗——白先勇小說《永遠的尹雪艷》賞析
    【馬知遙】 用“輕”表達“重”——餘華的“現實”和《活著》的現實性
    【魏家駿】 聖潔的愛和古典的美——讀劉慶邦的小說《鞋》
    【邢小群】 平凡中的不凡——《傾城之戀》的一種解讀
    【止庵】 堂?吉訶德、房東太太與禪——讀廢名小說《莫須有先生傳》
    【陳思和】 自己的書架——嚴歌苓的《第九個寡婦》
    【曉華汪政】亂花漸欲迷人眼——《彩虹》與畢飛宇的短篇小說
    【古遠清】 微型小說的道德主題與懸念設置——以鄭若瑟的《情債》為例
    【魏家駿】 用散文化的筆法描繪生活的本色——讀汪曾祺的《大淖記事》
    【傅書華】 橫看成嶺側成峰——重讀《月夜清歌》
    【孟繁華】 男女、生死和情義——2004年葛水平的中篇小說《喊山》及其他
    【王紅旗】 呼喚愛情的絕響——徐坤“愛情祭壇三部曲”中的女性形像解讀
    在線試讀
    祥林嫂死亡的原因是窮困嗎
    ——讀魯迅的《祝福》
    文/孫紹振

    【推薦詞】
    《祝福》的深刻之處就在不但寫出了封建禮教的殘酷野蠻, 而且寫出了它的荒謬悖理。

    【正文】
    任何一種情節都始於人物的越出常軌。但越出常軌 隻是為情節提供了良好的、有充分發展餘地的開端。情節的基本過程是亞裡士多德所說的“結”和“解”, 所謂“結”,就是懸念、危機,所謂“解”就是事情的發展、轉化。二者之間的關繫是一種因果關繫,由於有了危機,就有了解決危機的轉化。所以,設計情節就是設計危機和轉化,也就是把危機當成原因,把轉化當成結果,這其間有一個獨特的因果關繫。
    任何情節都是一種因果轉化的過程。
    比如,有了祥林嫂的被逼改嫁、兒子死亡和受到歧視, 就有了祥林嫂的死亡。有了高太尉、高衙內層層加碼的迫害,就有了林衝忍無可忍逼上梁山的結果。從理論上說來, 構成情節實在非常容易。但實際上,要構成好的情節實在非 常困難,以至於今在中國古典小說和西方戲劇中,獨立創造的情節實在非常之少,而從前人因襲來反復改編的情節卻非常之多。
    這是因為純用通常的因果性去構成情節常常容易變成概念化的、枯燥無味的情節。試舉一例,在《今古奇觀》中有一篇小說,說的是一個富戶人家,每天喫飯洗碗衝走了許多米粒。這家的主人見了心疼,便叫家人把米粒沉澱下來,曬干了儲存起來。後來這家人遭了變故,變窮了,幸而有那些儲存起來的干米粒,纔不致餓死。
    這裡雖然有充分的因果關繫,但是一點趣味也沒有,它不過告訴讀者應該節約糧食的道理。小說家在處理題材時,都可能遇到類似的考驗;一個文學評論家也同樣受到嚴峻的考驗。祥林嫂死亡的原因是窮困嗎
    ——讀魯迅的《祝福》
    文/孫紹振

    【推薦詞】  
    《祝福》的深刻之處就在不但寫出了封建禮教的殘酷野蠻, 而且寫出了它的荒謬悖理。

    【正文】
        任何一種情節都始於人物的越出常軌。但越出常軌 隻是為情節提供了良好的、有充分發展餘地的開端。情節的基本過程是亞裡士多德所說的“結”和“解”, 所謂“結”,就是懸念、危機,所謂“解”就是事情的發展、轉化。二者之間的關繫是一種因果關繫,由於有了危機,就有了解決危機的轉化。所以,設計情節就是設計危機和轉化,也就是把危機當成原因,把轉化當成結果,這其間有一個獨特的因果關繫。 
        任何情節都是一種因果轉化的過程。 
        比如,有了祥林嫂的被逼改嫁、兒子死亡和受到歧視, 就有了祥林嫂的死亡。有了高太尉、高衙內層層加碼的迫害,就有了林衝忍無可忍逼上梁山的結果。從理論上說來, 構成情節實在非常容易。但實際上,要構成好的情節實在非 常困難,以至於今在中國古典小說和西方戲劇中,獨立創造的情節實在非常之少,而從前人因襲來反復改編的情節卻非常之多。 
        這是因為純用通常的因果性去構成情節常常容易變成概念化的、枯燥無味的情節。試舉一例,在《今古奇觀》中有一篇小說,說的是一個富戶人家,每天喫飯洗碗衝走了許多米粒。這家的主人見了心疼,便叫家人把米粒沉澱下來,曬干了儲存起來。後來這家人遭了變故,變窮了,幸而有那些儲存起來的干米粒,纔不致餓死。 
        這裡雖然有充分的因果關繫,但是一點趣味也沒有,它不過告訴讀者應該節約糧食的道理。小說家在處理題材時,都可能遇到類似的考驗;一個文學評論家也同樣受到嚴峻的考驗。 
    一個素材放在面前,就其結果來說,是很動人的,可是把尋找出來的充足理由加上去以後,情節完整了,可是趣味 卻完全消失了。 
        有這樣一個故事,在抗日戰爭時期,在白洋澱地帶,一個老漁民在水下布置了釣鉤,引誘日本鬼子來遊泳,一個人用竹篙打死了好幾個鬼子。 
        要用這個素材構思情節,首先得尋找原因。
        老漁民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自然是出於對敵人的仇恨。 
        為什麼對敵人這麼仇恨? 
        自然是因為敵人的殘暴,例如日本軍殺死了他的親人 之類。如果這樣去構思情節,因果性倒是有了,但肯定不會有什麼藝術感染力。原因是,這是一種普遍性因果,不管對 於什麼善良的中國老百姓,都是一樣適用的,沒有什麼屬於這個人物的特殊性。其次,這種因果是一種理性的因果,沒有表現任何屬於這個人物的特殊情感,而藝術不同於科學之處,恰恰在於它主要是表現人的審美情感的,而不是表現人的理性的。 
         因而要構成動人的情節,其關鍵不在於尋求因果性,而在於尋求藝術的因果。 
         純粹依賴理性的因果可能造成公式化、概念化。 
         要成為藝術品,則必須尋求不同於理性因果律的情感因果。 
         我們且來看孫犁在《蘆花蕩》中是如何尋求情感因果的。 在孫犁筆下,這個老漁民之所以要主動去打鬼子,其原因並非完全、直接出於愛國主義的民族意識。其直接原因是 他的情感遭到了損害。本來,在白洋澱上,他負責護送干部 出入,有的自信和自尊,而恰恰就在他自信萬無一失的時候,他所護送的兩個遠方來的小姑娘中的一個,在敵人的 掃射中受了傷。如果從純理性因果來考慮,多次運送人員, 偶爾有人受傷,在所難免,至多在總結工作時作個檢查,提出改進的具體方法就成了。如果孫犁也這樣考慮問題,就不可能寫出小說來了。孫犁之所以不同凡響,就是由於他在普通的理性的因果以外,發現了屬於這個老人獨有的情感 因果。 
         促使這個老人衝動的原因是,他不能忍受他對工作的自 信和自尊在來自遠方的、信任他的小女孩面前受到損害。他決計用行動在小女孩面前恢復自尊。因而就引出了:他誘使日本鬼子進入布滿釣鉤的水域,用竹篙打死鬼子,並且讓那兩個小女孩隱蔽在荷葉下,看著他把鬼子一個個打死。 
         這種因果性是獨特的、不可重復的,也是很生動的。 
         這種因果性,並不是十分理性的,多少有一點個人冒 險。老人並沒有要求有關部門掩護,也沒有準備在萬一不利的條件下撤退,更沒有為小女孩的安全作出萬無一失的安排。從純粹理性的邏輯來推敲,老人此舉也許並不明智,不 一定是很符合組織性、紀律性的嚴格要求。然而,這並不妨礙這篇小說在當時同類題材的作品中出類撥萃。相反,如果完全按照軍事行動應該有的那種周密的理性來設計老人的行為,則這篇小說可能成為概念化的東西。 
    在理性上不充分的東西,在情感上可能是很動人的。 
         從理論上說,這就是審美價值超越實用價值。 
         許多小說家終生不能擺脫概念化、公式化的頑癥,其 原因之一,就在於他們把實用理性邏輯和審美情感邏輯混淆了,或者說,他們隻看到理性邏輯和情感邏輯的統一性,而沒有看到二者的互相矛盾性。這是因為他們未能在根本上分清審美的情感價值與科學的理性價值之間的區別。 
         光就因果關繫而言,科學的理性邏輯要求充足的帶普遍性的理由,而情感邏輯要求的則是特殊的、不可重復的、個性化的理由。對於科學來說,任何充足理由都是應該可以重復驗證的,而對於藝術來說,每一個人物都有屬於他自己的不可重復的理由,盡管這些理由是可笑的、不通的。科學的理由可能是不藝術的,藝術的理由又可能是不科學的,這是 審美價值的一個很重要的特點。要進入審美創造的領域,就得徹底弄清這個道理。這不僅是小說的規律,而且是一切藝術所必須遵循的規律。 
         共工與顓頊爭帝,怒觸不周山,致使天不滿西北,地陷東南,這是《山海經》對中國地形西北高、東南低、江河東流的因果性解釋,這是不科學的,但是無疑是很藝術的。說謊的孩子鼻子會變長,一旦誠實了,鼻子就縮短了,這種因 果關繫也是不科學的,卻是《木偶奇遇記》的一大創造。這是神話和童話的因果邏輯,它不合科學,然而卻被中外古今 廣大讀者所接受,其原因是它與人的情感邏輯相通,那就是把人的強烈的主觀意願放在突出的地位。其實這種現像是一切文學作品的規律,不僅對於神話童話有效。小說家在設 計情節因果時必須嚴格地遵循情感因果規律,而不能隻根據 理性的科學因果規律。 
        正因為這樣,祥林嫂之死,如果純用理性的因果性來分析,是不得要領的。 
        給她打擊的是,雖然她捐了門檻,而在過年祝福 之時竟然仍不讓她去端“福禮”(一條祭神的魚)。如果純從理性邏輯來考慮,不讓端就不端,落得清閑。但祥林嫂卻為此痛苦得喪失了記憶力,喪失了勞動力,被魯四老爺家解雇,其結果是窮困到終於死了。 
    在《祝福》中,“我”曾經向來衝茶的短工問起祥林嫂死去的原因。那個短工很淡然地回答:“怎麼死的?——還不是窮死的?” 
         按這個人的看法,《祝福》的情節因果是窮困導致死 亡。然而,如果真是這樣的話,《祝福》和當時以及以後許多表現婦女婚姻題材的作品,就沒有什麼兩樣了。 
         事實上,整個《祝福》的情節告訴讀者的恰恰不是這樣。
         從表面上看,她是流落為乞丐而後死去的,好像可以說是窮死的。 
         但是,這隻是表面上的原因,更為深刻的是:她為什麼會流落為乞丐呢? 
         因為她喪失了勞動力,連記憶力也不行了,纔被魯家解雇的。 
         她本來不是很健康的嗎,不是頂一個男人使喚的嗎? 
         她受的精神刺激太強了,她情感上太痛苦,甚至崩潰了。她痛苦的原因是:生而不能作為一個平等的奴僕,死而不能成為一個完整的鬼(兩個丈夫在閻王那裡爭奪她)。 
         這不是迷信嗎?不是不科學、非理性的嗎?
         然而,祥林嫂不但不因為它迷信、不科學、非理性而不相信它,相反她卻因它而痛苦,因它而摧殘了自己的心靈和身體。 
         可見,更深刻的因果是,祥林嫂由於對損害她、摧殘她的迷信觀念缺乏認識而導致死亡。 
         可以說祥林嫂除了受禮教的迫害以外,還死於愚昧,死於缺乏反抗的自覺性。 
         這就是魯迅所說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一方面是受迫害,被摧殘,另一方面,又是自我摧殘。 
         這是一種什麼樣的不幸呢?這種迷信為什麼這麼厲害呢? 
         它是不是僅僅是一種對鬼神的迷信呢? 
         也不全是。 
         因為閻王要分尸給兩個丈夫的說法,其前提是:女人, 包括寡婦,不能第二次嫁人。誰再嫁,誰就得忍受殘酷的刑罰。然而祥林嫂並非要求再嫁者,她倒是拒絕再婚,而且反抗了,她逃出來了。在她被搶去嫁給賀老六時,她反抗得很 “出格”,頭都踫破了。按道理,閻王真要追究責任,本該考慮到這一點,因為責任首先不在祥林嫂這一邊,而應該在搶親的策動者——她婆婆那一邊。
        然而,閻王並不怎樣重視邏輯問題。 
        這就暴露了封建禮教的罪惡和荒謬。 
        妻子屬於丈夫,丈夫死了,妻子不能再嫁,她隻能作為“未亡人”而等待死亡的到來。任何女人一旦嫁了什麼男人,就永恆地屬於這個男人,這是一種得到普遍承認的“公理”。這種“公理”就是禮教中所謂的“夫權”,這種夫權是很嚴酷的,祥林嫂連自己的名字都沒有。她嫁給祥林,就叫祥林嫂。然而,後來她又與賀老六成親了,該叫什麼呢? 在賀老六死後,她回到魯鎮,大家本該研究一下,叫她祥林嫂好還是老六嫂好,然而魯迅用單獨一行寫了一句: 
         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 
         連猶豫、商量、討論一下都沒有,就自動化地作出共同的反 應。這說明“女子從一而終”在普通老百姓心目中如此根深 蒂固。
         然而這隻是問題的一面。 
         問題的另一面是,她的婆婆違反她的意志要賣掉她,這 不是有悖於神聖的夫權嗎?然而又不。原因是還有一個“族權”原則:兒子是父母的財產,屬於兒子的未亡人,自然也就屬於母親,因而婆婆有權出賣媳婦。 
         《祝福》的深刻之處就在不但寫出了封建禮教的殘酷野蠻,而且寫出了它的荒謬悖理。 
    更深刻的因果性顯示了:祥林嫂之死,其悲慘處不在於她物質上的貧困和精神上的痛楚,而在於造成物質貧困和 精神痛楚的原因竟是自相矛盾的、不通的封建禮教。不但它 的夫權主義和族權主義相矛盾,而且它的神權主義又與夫權 主義和族權主義互相衝突(閻王不懲罰強迫婦女改嫁者)。 這種荒誕和野蠻的可怕還在於:廣大群眾的思想的麻木,在 犧牲的弱女子的悲劇面前,居然沒有一個人,包括和她同命 運的柳媽以及一般群眾(如衝茶的短工)表示同情,更沒有任何一個人對如此荒謬的封建禮教表示憤怒,有的隻是冷漠,甚至是冷嘲。更為令人毛骨悚然的是,這種麻醉性甚至對於受害者也是一樣,連祥林嫂自己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合理。雖然在行為上她曾經是一個反抗者,而在思想上卻是一個麻木者。 
          這種迷信和麻木,雖然不是病,但是和病一樣是可以殺 人的。祥林嫂一個沒有任何病癥的人,就是這樣被殺死的。 
         正因為這樣,魯迅纔放棄了學醫,把改造中國人的靈魂 放在位。因為如果思想上迷信不改變,多健康的身體也會走向死亡。前幾年有一個年輕的研究生,寫文章說,魯迅棄醫從文,不是因為要療救國民性,而是因為成績不好。現 在我們已經查出來,魯迅的學醫的成績當然不算太好,籐野先生教的那門解剖學,不及格,五十九點三分。但總的說,也不算太差。在一百六十多人的班上,排在第八十多名,至少在八十多名日本學生前面,屬於中等。但是,正是因為他感到有一種比細菌更為可怕的東西,就是傳統的思想,是可以殺人的。 
    祥林嫂無辜地被殺了。 
         這是一場悲劇,其特點是沒有兇手的。 
         《藥》裡面的華小栓死亡,也是沒有兇手的。 
    這正是魯迅作為一個偉大的啟蒙主義者的思想特點。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設計情節因果不僅僅關繫到情感的生動,而且關繫到思想的深刻。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