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度外
    該商品所屬分類:小說 -> 中國當代小說
    【市場價】
    497-720
    【優惠價】
    311-450
    【作者】 黃國峻 
    【所屬類別】 圖書  小說  中國當代小說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011058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輕型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20110580
    作者:黃國峻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12月 

        
        
    "

    編輯推薦



    黃國峻在臺灣新銳作家中可謂備受期待,楊牧則表示“當避此人出一頭地”。


    《度外》於2000年在臺灣首次出版。其中《留白》一篇,得到張大春、施叔青、鍾阿城三位文壇前輩肯定。這次《度外》《水門的洞口》的出版,是在他辭世十五年後,作品首次引進大陸。


    黃錦樹曾提出臺灣文學“內向世代”的概念:“從那些樣品裡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一種關於寫作自身的危機形態,脆弱的、瀕臨分裂的“自我”成為寫作的真正主體,世界和語言都是問題。內向,向內崩塌,甚至對死亡有一種異乎尋常的迷戀。”黃國峻即此“內向世代”代表人物之一。


    駱以軍為簡體版撰寫專序,對黃國峻的文學做了一次角度獨特、內容豐富的評論。

     
    內容簡介

    《度外》是作家黃國峻的短篇 小說集。在這本 小說集中,黃國峻運用實驗性的文字,探尋 小說藝術的新可能,他以不同一般的纖細靈魂,將時間打碎、拼接,將豐富的意義寄寓在“度外”的語言之中,帶給讀者完全不同於往昔的閱讀體驗。在中文寫作的無數嘗試當中,黃國峻的 小說“有一股不與時人彈同調的莊嚴氣派”(張大春語),即使到現在,仍然鮮有與之相仿的作品。

    作者簡介

    黃國峻(1971—2003),臺灣臺北人,著名作家黃春明次子,從小學習繪畫,高中時期開始寫作,1997年以短篇  小說《留白》獲得第十一屆聯合文學 小說新人獎短篇 小說推薦獎。著有短篇 小說集《度外》《盲目地注視》《是或一點也不》,長篇 小說《水門的洞口》,散文集《麥克風試音:黃國峻的黑色Talk集》。

    目錄

    1 序 駱以軍


    27 自 序


     1 留 白


    23 失 措


    59 私 守


    81 歸 寧


    107 面 壁


    135 泛 音


    157 三個想像的故事


    181 觸 景


    205 小子把風


    217 詹姆士兩千型


    227 度 外


    301 黃國峻生平創作年表 黃國珍、梁竣瓘 整理

    前言
    【前言】

    駱以軍
    雅各的畫作不能各別拆開來看待,任何一幅都缺乏一種解決完成的獨立性,但是當我們留意到每幅之間的關聯時,會赫然發現到期間的呼應與質疑。──《留白》
    他們在那兒,他們遠在他們所討論的話語中,像是擠在一輛行駛中的火車上,那些什麼“制度層面”“勢力整合”的字眼,成了火車車窗。一串串話語載著這群習慣於將自己交付給這輛列車的人,迅速前進,超越風景,瑪迦目送這便捷的列車駛過,算了,很快又會有下一班的。──《留白》

    【前言】



    駱以軍


    雅各的畫作不能各別拆開來看待,任何一幅都缺乏一種解決完成的獨立性,但是當我們留意到每幅之間的關聯時,會赫然發現到期間的呼應與質疑。──《留白》


    他們在那兒,他們遠在他們所討論的話語中,像是擠在一輛行駛中的火車上,那些什麼“制度層面”“勢力整合”的字眼,成了火車車窗。一串串話語載著這群習慣於將自己交付給這輛列車的人,迅速前進,超越風景,瑪迦目送這便捷的列車駛過,算了,很快又會有下一班的。──《留白》


    某次聽黃春明先生回憶國峻童年的一段往事,非常感慨且感動,他說國峻從小便敏感而害羞,卻運氣不好沒遇到願意柔軟理解他的老師。小一時,有一次黃春明發現國峻寫作業寫到十一二點,原來是老師要他把每一個錯字罰寫二十行,而國峻一共要罰寫九個錯字一百八十行!黃春明第二天去找老師,說我覺得對一個小一學生來說,晚上九點上床睡覺比把每個錯字寫二十遍要重要。沒想到這位老師是個氣量狹小之人,冷冷回了一句:“那我沒辦法教你們小說家的孩子。”從此在班上冷淡疏離國峻,小二時黃春明便讓國峻轉學,但那時學期還未結束,有一天黃春明便對國峻說:“國峻,我們去環島旅行好不好?”


    於是,在那個年代(還沒有高速公路),一對父子,公路電影般道路在眼前不斷展開,父親騎著野狼機車(裡程走太遠還要在路旁將機箱拆下清理灰渣),兒子緊緊抱著他。他們在客家村落看豬農幫母豬接生,像電影畫面,我們似乎看見七歲的小國峻,睜著驚奇、黑白分明的大眼,躲在父親腰後,看一隻一隻晶亮濕漉裹著胎衣的小豬鬼,從母豬的後胯挨擠著掉出。或是他們在旗山看見遍野香蕉樹葉如巨大神鳥集體扇撲翅翼,在臺風中中魔狂舞,也因為遇到臺風,他們騎機車頂著漫天銀光的大雨,父子披著雨衣,折返北上。


    那個畫面讓我感動不已。原本是被這個社會粗暴傷害的預言般的啟始時刻,一個敏感的靈魂,卻被父親的魔術,轉進公路電影的,對這個世界驚異且詩意的窗口打開。“國峻在那時看見了什麼?”對於我像是一則關於小說——小說可能開啟的觀看,神秘眼球、魔術萬花筒,或一個自給自足的孩童馬戲團,這樣一個隱喻: 一個孩子,他正被這個世界( 遠大於他的暴力) 傷害,這位父親,守護他,為他展開一場公路電影,但這位如天使般晶瑩的孩子,他看見的,在他眼球中所播放的,未必是所有大人想像的風景。“度外”,空間上它可能是在這一切畫面、畫面中的人兒、風景,這一切之外的,“眼球玻璃體的另一種弧光”;時間上,它可能是小說所能贈與的諸多時間領悟之外的,另一種穿過這些小說時間的方式。


    我*初讀到黃國峻《留白》,當時心中想到的就是“法國新小說”,特別是羅伯- 格裡耶的名作《窺視者》《嫉妒》。那種在小說的敘事力量,已自覺、懷疑一班人閱讀小說時的俯視“*權力”。某部分來說,這樣的小說,可能將我們正閱讀的小說視為一幅畫。照亮這畫面中場景裡人物的光源,不再是讀者如電影投影光束的“讓故事跑動”。如同福柯在談論委拉斯開茲《宮娥》時所舉證,造成視覺的光源從這空間四面八方產生,每一個看似無關緊要的角色,他(她)觀看這“同一景致但不同角度”的眼睛,若有深意的表情,使整幅畫像一布滿紅外線光束的蜘網陣,洶湧喧嘩的視覺市集、視覺馬戲團──即使從我們這樣單一的角度看法,隻是一幅關於“觀看”的靜物畫。


    所以“法國新小說”那些人,提出了小說的主角,是一屋子的客體物件,隻是這每一件物件,透過這篇小說敘事者的眼睛,它們不再是“純潔”了,它們已是熒光般、沾著輻射塵已經“被動過手腳”了的餐桌、餐椅、牆上的掛畫、櫥櫃、燭臺……一切的一切,都已帶上了敘事者的感覺:懷念、嫉妒、窺察真相的偵探式觀看、“我不在其中”的空洞與哀愁、“原該是我的空間卻被另一人占據了”…… 種種。


    “法國新小說”並沒有在二十世紀後半葉造成較大的影響──主要是他們對於小說中敘事者故事縱欲(或無節制力)的摘取,要穿過的哲學鏡箱,抽像的幾個翻轉,難度頗大,和二十世紀的後半葉,從小說那攫取了“說故事者”神杖的,好萊塢為首的影視工業,乃至現今已蔓竄布展成另一種文明形態的網際網路,集體創作,故事已超出單一作者提出沉思、延擱、緩阻……之願力,噴灑迸爆,成為一種朝大數據巨量“全人類都在瘋故事”的菌藻式繁衍奔馳,形成了“演化的脫節”──更別提清末乃至二十世紀初,“文學改良刍議”纔啟動的現代華文書寫實驗。從十九世紀西方寫實主義借鋻來的中文小說,也許在上世紀八〇年受到拉美魔幻之晃動,似乎並沒有再經歷“小說意識”與“真實”之間較大的衝激和異質的“反書寫”:或許這個民族這一百年來,光要說出人們所遭遇的,“不可思議的寫實”,就已經占爆傳輸線路了。


    這於是我們此際閱讀(已在二十年前離世的)黃國峻的小說,那說不出的陌生詩意,眼球(或是調度重組那些片段字句之訊息的大腦)被一種奇特的太空艙漂浮感向四面八方離散,一種以許早些年初讀北島、顧城,或年輕時的餘華、格非小說的,一種“小說還沒長成後來所是的龐然巨物”,*開始時刻對小說的“寂寞的遊戲”,一種新生事物、如朝露未被蒸發前的,靈動、純真。


    金屬餐具的表面, 映像扭曲、破碎。——《留白》


    坐在牧師身旁的哈拿,她知道姐姐並沒有不悅,隻是累了。看那盤蘋果,每片都切得不平均,有的還帶著一絲外皮。她不是一向很會料理這些不必叮嚀的細節?——《留白》


    困在窺看的視野中,她是藏不住心思的,沒一會兒就洩漏情緒了。到底雅各在笑什麼?好像有什麼是自己從鏡子裡還看不到的。——《留白》


    這樣藏在行文中的細節,不勝枚舉,我們難免想到過世後遺稿讀見的《小團圓》《雷峰塔》,張愛玲即使在她中年之後,遠離那個“原爆震央”,那個少女時間的自己,那從稀微時光流河中召喚的“感覺周邊一切人們心思”的觀察者,仍是痛苦困頓於自己數百倍異於常人的敏感,每個人的感覺她都接收得到,但她無能力左右這膠態夢境中所有大人們,那繁復錯綜的“塞滿感覺之窒息”,因為她隻是這畫面裡*孱弱的小女孩。那一切要等到很多很多年後,她纔能重臨傷害現場,細微索索、一筆一劃重繪出“當時現場如何如何”。


    《度外》這一批短篇,完成於二十六至二十八歲之間的黃國峻。我如今五十歲重讀,仍震撼於那種“每一處小裂縫都抑藏著像蒸氣壺的噴氣尖叫”,然而*後是一整幅靜默的群像。那種細微心思無處不在,遍布整個空間,乃至癱瘓的神經質。


    國峻的文學內在世界一直是個謎,可惜他沒有給這個世界夠長的時間,提供更多的,這些“洞穴中的壁畫”“箱裡的造景”,為何那麼晶瑩剔透?更多的解謎線索。我印像中曾讀過某次他提及影響他較大的小說家,竟是弗吉尼亞·伍爾夫。當時我便覺得這位小說家真怪。沒有我這個世代雖人各有異但一定會被其潮浪浸泡的馬爾克斯、昆德拉、卡爾維諾、博爾赫斯、三島、川端,或張愛玲。因此他的作品即使放在當時他出現的,臺灣九〇年代這些作家群(包括黃錦樹、董啟章、我、賴香吟、同樣已逝的邱妙津、袁哲生)之中,仍是說不出的“無脈可尋”、“無根而璞”。一直要幾年後,所謂“內向世代”(黃錦樹語)的集大成者童偉格出現,有其小說及小說論的洞穴層岩之延展縱深,我們或纔多少有一些更全景的小說壁畫之領悟,略能領會國峻的小說,“啊,原來那時你在那裡。”


    他的父親是臺灣重要小說家黃春明先生,其作品可說是魯迅一繫的傳人,然又如巴赫金之理想說故事者,深諳底層、民間、市井各種雜語的自由活跳,帶著說故事*原始的“流浪漢傳奇”活力,其作品《青番公的故事》《莎喲娜啦·再見》《鑼》,多篇已是臺灣鄉土文學的經典。但國峻的小說,完全跑到他父親小說光譜的另一端。


    譬如《歸寧》這一篇,如果以現在流行的IP 做法,可以簡約成“一個叫安妮的新婚且懷孕女子,回娘家待了幾天,和娘家人相處,沒有發生什麼重要的事”。事實的確如此,以我們能追憶的中文小說,譬如張愛玲的《封鎖》,或是瀋從文的《靜》,所謂“無事兒小說”,也許是一空景的素描,我們可以探尋這樣的一篇素描,這些浮世繪中人物們淡眉淡眼,日常瑣碎對話,摘去了重大戲劇性或事件,其實小說背後伏藏著某種“現代性經驗”,也許是更大的災難或惘惘的威脅在幕後正發生,張愛玲和瀋從文都是此中高手。


    但黃國峻的“故事解離”“空鏡頭”,連前二者那壓至水面下,“藏起的鬼牌”,然終可以和大歷史當時“小說中人物正活在怎樣的亂世/ 虛假的樓臺/ 眼前一切,下一瞬將被焚毀炸滅”的恐懼之預感,都不同,以瘋子或精神病的當量計價,它隻是一個初次懷孕的女人,內心的浮躁和浮想聯翩(你非常難,近乎不可能做這樣的聯結:“這個人,就是被他所在的時代,或受創的國族,給搞瘋的”我們在魯迅、波拉尼奧、馬爾克斯、卡夫卡、奈保爾、魯西迪,甚至那些美國短篇小說,都能做這樣的軌跡連接)。一種小規模的純淨小說中的移形換位。


    大多數人都沒有發瘋,安妮邊走邊想。她知道有的女人之所以發瘋,是因為遭到嚴重的傷害,可是什麼傷害那麼強烈?路上的車輛在安妮眼前疾駛,互不踫撞,太神奇了。也許,一個女人正在研究如何做天鵝泡芙的頸子,如何將糖霜施撒平均,她的思維變得細如纖絲,這時突然一件傷害生命的事降臨,這樣的對比就可能顯出傷害的強烈程度足以使她發瘋;不過對於不必學做泡芙的人而言,他覺得被推倒在地根本不算強烈,至於算不算傷害,那就得看人的幽默感夠不夠了。──《歸寧》


    歸寧,某種時光的租界。嫁出去的女兒,在那個清楚截斷生命某一階段形態,或身份的儀式之前,她是少女,女兒,這個家的女兒。但在那個儀式之後,她是“別人家的”,媳婦、妻子、母親。但在“歸寧”這短短幾天,她又潛回原來所是的那個“自己本來理解當然在那其中”的空間,一種“犯規”“僭越”“被人世約定所取消的,卻無聲但任性的”挨蹭回女兒的老位置。那個重回不在場(我們想起品特的《重回故裡》)形成這整個短篇,或這位懷孕女主角內在的“無人知曉的內在建築正被颶風撕扯,將要分崩離析”的內在意識。


    什麼都沒發生(以小說的戲劇性規模),但又發生了許多事(以小說的觀測、視覺移動之尺標)。


    我們試著從小說其中一段,以類似電影分鏡的方式,看看這少婦安妮在“歸寧”這段時光的再切分“小時光”裡,遇到哪些事。


     


     


     

    媒體評論
    我內心大喊:“國峻是未來的 小說家!”
    但隨即想起,國峻已不在這世界上。
    ——作家 駱以軍
    (黃國峻的 小說)自有一股不與時人彈同調的莊嚴氣派。
    ——作家 張大春
    我讀他的 小說和別的東西,覺得他是那一代作者當中*使我感到親近,同意,或者疼惜的人,許多地方都讓我想說:當避此人出一頭地!此不但針對他文字處理的題材,更直接對他的文字所構成的風格,已經出現的“文體”而言。
    ——作家 楊牧
    我心中的國峻是一個文學的苦行僧,勇猛精進令人汗顏。

    我內心大喊:“國峻是未來的 小說家!”


    但隨即想起,國峻已不在這世界上。


    ——作家 駱以軍


    (黃國峻的 小說)自有一股不與時人彈同調的莊嚴氣派。


    ——作家 張大春


    我讀他的 小說和別的東西,覺得他是那一代作者當中*使我感到親近,同意,或者疼惜的人,許多地方都讓我想說:當避此人出一頭地!此不但針對他文字處理的題材,更直接對他的文字所構成的風格,已經出現的“文體”而言。


    ——作家 楊牧


    我心中的國峻是一個文學的苦行僧,勇猛精進令人汗顏。


    ——作家 袁哲生


    黃國峻的作品確實讓我看到一個特別的、年輕的、易感的,可是非常有創造力跟幻想、想像力的一個心靈。


    ——作家 郭強生


    這篇 小說(《泛音》)著重人物內心的流動,節奏沉緩,呈現屋檐下三人微妙的互動,仿佛在同一條弦上,振出三種不同波長的泛音(Overtones),奏出一首歌曲。


    ——作家 甘耀明


    作者的想像力與實驗性,以及對藝術的獨特看法使它有別於其他作品。


    ——作家 施叔青

    在線試讀
    留 白
    樹蔭不見了,不止樹蔭,連一整個早上斜傾在屋子旁的一大片陰影也不見了。矮籬外,小徑的路面,以及兩側所長滿的叢叢枝葉,都被悄悄地撕去了一層發亮的薄膜。就是這麼一回事,陽光撤隱了。
    下樓、推開紗門、走到院子,瑪迦還在猶疑,到底要不要把面前這些纔剛晾上架子的衣物收走?預感,她聽見了雷聲,說不定是軍事飛機,或是遠處工廠出了點意外。仰頭看著動也不動的濃雲,瑪迦心裡一片空白。
    總會有這麼一天到來,像現在,隻有他們兩人在家,哪兒也不必去,而別人正好都在各處奔波。床單垂懸,阻隔著視野。當他們落入這一天時,纔覺得毫無準備。仿佛和前後的日子接不上關繫似的,它中斷在這樣一個郊外,沒有展開的動靜。愣在那兒,她像是被那面床單給補住了。原本雅各就是要取這個景,先畫那片樹林,然後再畫那些遮了風景的衣物,可是,他的妻子正打算收掉它。
    其實淋點雨再收也無妨,反正這褲管還在滴水。低下頭,瑪迦看到腳邊,前天掃成堆的落葉還在這兒,沒有被翻攪過。她的兒子真的搬到寄宿學校了。以前她時常一邊重掃那些落葉,一邊指責身後的小約翰;要是身後沒人,她會當那是風吹亂的。
    這有什麼好玩的?老是聽到約翰自己在這裡呼叫著:“下雪了!”黃褐色的雪?都已經住進校舍了,他還在想這些樹。到哪兒都有樹,好像所有的樹,在地面下都是相連的,是同一棵巨樹的不同部分。他比喻說:就像躺在海中的巨人,他的鼻尖在北極海面露出;腳尖則是在南極海面冒起。瑪迦輕摸著樹。
    念在雅各夫婦頭一次與兒子分離,幾個家中的常客約好了,要趁兩人今年到小屋度假時,前來探訪一番。於是,包括幾位隨伴而來的陌生人,這一行人便這樣被上星期的那幾個光禿禿的日子掃成了一堆,堆在小屋裡。
    雖然還很遠,但是當瑪迦把落葉倒到籬外時,她確信那是雷聲。將這堆衣物抱進屋子,真可笑,她看起來像是被雲團遮蔽了。她常常不知道自己正在使雅各感到可笑。從吵雜的交談聲中擠到廚房,他知道瑪迦不喜歡不能露出一臉不悅的場面。小屋裡不該有這番景像的,生面孔會令人不自在也是常情,他們都不欣賞太快顯得讓人感到可以信賴的人,那種人是狐狸。
    坐在牧師身旁的哈拿,她知道姐姐並沒有不悅,隻是累了。看那盤蘋果,每片都切得不平均,有的還帶著一絲外皮。她不是一向很會料理這些不必叮嚀的細節?和那些畫商相較(他的笑聲像是在轟炸屋子),這一點盤中的瑕疵,就算是刻意制造的,也不要緊。

    留 白


     樹蔭不見了,不止樹蔭,連一整個早上斜傾在屋子旁的一大片陰影也不見了。矮籬外,小徑的路面,以及兩側所長滿的叢叢枝葉,都被悄悄地撕去了一層發亮的薄膜。就是這麼一回事,陽光撤隱了。


     下樓、推開紗門、走到院子,瑪迦還在猶疑,到底要不要把面前這些纔剛晾上架子的衣物收走?預感,她聽見了雷聲,說不定是軍事飛機,或是遠處工廠出了點意外。仰頭看著動也不動的濃雲,瑪迦心裡一片空白。


     總會有這麼一天到來,像現在,隻有他們兩人在家,哪兒也不必去,而別人正好都在各處奔波。床單垂懸,阻隔著視野。當他們落入這一天時,纔覺得毫無準備。仿佛和前後的日子接不上關繫似的,它中斷在這樣一個郊外,沒有展開的動靜。愣在那兒,她像是被那面床單給補住了。原本雅各就是要取這個景,先畫那片樹林,然後再畫那些遮了風景的衣物,可是,他的妻子正打算收掉它。


     其實淋點雨再收也無妨,反正這褲管還在滴水。低下頭,瑪迦看到腳邊,前天掃成堆的落葉還在這兒,沒有被翻攪過。她的兒子真的搬到寄宿學校了。以前她時常一邊重掃那些落葉,一邊指責身後的小約翰;要是身後沒人,她會當那是風吹亂的。


     這有什麼好玩的?老是聽到約翰自己在這裡呼叫著:“下雪了!”黃褐色的雪?都已經住進校舍了,他還在想這些樹。到哪兒都有樹,好像所有的樹,在地面下都是相連的,是同一棵巨樹的不同部分。他比喻說:就像躺在海中的巨人,他的鼻尖在北極海面露出;腳尖則是在南極海面冒起。瑪迦輕摸著樹。


     念在雅各夫婦頭一次與兒子分離,幾個家中的常客約好了,要趁兩人今年到小屋度假時,前來探訪一番。於是,包括幾位隨伴而來的陌生人,這一行人便這樣被上星期的那幾個光禿禿的日子掃成了一堆,堆在小屋裡。


     雖然還很遠,但是當瑪迦把落葉倒到籬外時,她確信那是雷聲。將這堆衣物抱進屋子,真可笑,她看起來像是被雲團遮蔽了。她常常不知道自己正在使雅各感到可笑。從吵雜的交談聲中擠到廚房,他知道瑪迦不喜歡不能露出一臉不悅的場面。小屋裡不該有這番景像的,生面孔會令人不自在也是常情,他們都不欣賞太快顯得讓人感到可以信賴的人,那種人是狐狸。


    坐在牧師身旁的哈拿,她知道姐姐並沒有不悅,隻是累了。看那盤蘋果,每片都切得不平均,有的還帶著一絲外皮。她不是一向很會料理這些不必叮嚀的細節?和那些畫商相較(他的笑聲像是在轟炸屋子),這一點盤中的瑕疵,就算是刻意制造的,也不要緊。


     蘋果的旁邊一盤茄汁牛肉,還剩一半。根本看不出那些丁塊是出自牛隻身上的哪個部位。不到將來,沒有人會明白,這一天是位於整串日子中的何處?天色像要驟變,但是它還是懸在那兒,不晴不雨,不曉得哈拿她是想一個人去逛逛,或者真的隻是想代姐夫去市場買菜。


     要不是這群訪客,要不是約翰搬走了,哈拿會在這一天早晨,和姐姐一起屈蹲在草叢後,偷窺那兩隻在地面上覓食的小雲雀嗎?她極小聲地在瑪迦耳邊說:“下午讓我去市場買菜,冰箱裡什麼都不剩了,姐夫的學生真是個個食量驚人。”已經這麼接近了,真怕連呼吸也會被它們發現,別出聲、不要動,於是兩人被心中的擔憂凍結於此。


     困在窺看的視野中,她是藏不住心思的,沒一會兒就洩漏情緒了。到底雅各在笑什麼?好像有什麼是自己從鏡子裡還看不到的。一旦她凍結在這樣的角度時,她所惦記在心的事——他在笑什麼——就會顯得毛躁不聽使喚。必定是某處猛然一顫,所以那兩隻雲雀便匆匆飛走了。它們敏感得能夠感知地底下的微震,本能的警覺性就是要它們去誤解所有風吹草動。


     也正是因為訪客的到來,雅各纔有機會保護妻子,很自然地透過交接的目光向她說:“我們是同一陣線的。”對,她又不能沒有雅各了,一個家是需要他來應付外界,他樂在其中,應酬是心態上的見識,他在自我充實著,長久的充實使他能夠面對畫布。那些豐富的閱歷,不斷地牽引他手中的畫筆,在那等著被說服的觀眾腦中作畫。他就是愛攔阻外界入侵,為了袒護瑪迦,幫她推辭校務,婉拒教會方面的敬邀,然後又說這沒什麼——。


     雲雀不見蹤影了,但瑪迦還在張望。其實她也不知道自己守在草叢那兒,是曾想對它采取何種行動後,纔會對它飛走的結果感到遺憾。每當她注視一個東西,她就仿佛寄放了某部分的自我在那東西上,某個沉重的部分。可是,它怎麼這麼輕巧就飛走了?就這樣奪去,真舍不得。長久以來,一直有一份伺機而動的情感在她心中,老是想趁她注視某個對像時,膨脹起來,然後闖出去,攀附在它上面。如今,約翰不在視野範圍內了,她花過多少時間注視著這孩子,從小到大,看透了他的心思。她知道他快要想站起來,穿過餐廳,到父親那兒去,小心餐桌上的茶杯。他要雅各幫他把毛巾扭干,再干的毛巾爸爸也能再扭出幾滴水,再緊的蓋子也能扭開。孩子長大後總要出外念書,這是再尋常也不過的事了,不然要怎樣。她不曾想過要逮捉那兩隻雲雀。


     無意間,瑪迦發現她們走到了平常散步的範圍外,而沒有發覺的哈拿,還一直相信姐姐在帶路。聽她的談吐,毫無心疑,她和那些猛夾菜的學生不一樣,他們一心想成為能靠繪畫作品得到肯定的凡人。真糟,瑪迦記不得他們的名字了,不是叫錯了、就是沒叫;難怪學校不讓她兼課了,去從軍或許還比任教更適合她。他們都不到三十歲,還年輕,聚在一起就是這個模樣。雅各能夠充分滿足他們的好奇,並且再留下一些問題以供思索。一到假期,他們的心思就潰散在興奮之中,看他們談話時的手勢,聾子也知道那是在說什麼。和瑪迦曾在課堂上遇過的那群十五歲孩子們一樣,他們無法不沉迷於青春活力之中。


     “我很好,還不會累。”哈拿的關心使她留意到自己的神態。瑪迦不是累,而是覺得自己老了,覺得自己在生活之外,在縮小著。有時候低頭看看腳趾頭,卻好像在俯瞰懸崖;而仰頭看看月亮時,又好像是在望著弔燈。這忽大小忽遠近的比例錯覺,搞得瑪迦沒聽到人家在談什麼,記不牢人家的名字。


     同樣沒有參與交談,牧師夫人緘默地坐在對面,動也不動地聽他們像傳球似的輪流開口,隻有那對靈活的眼珠子在隨著聲音的來源飄擺,好像她整個人就隻是那顆黑珠子,而身體隻是用來展示一些服裝的道具罷了。那是一種濃縮、提煉過的生命狀態。有內涵的女人,穿什麼都好看。眼眶含著眼珠子¬——她所看過的景像盡在其中——退入暗穴,牧師夫人也老了。


     偶然間,幾句話聽進耳朵,瑪迦意識到自己進度落後。他們談到哪了?不,不可以斷章取義,再仔細聽一會兒;一牽涉到理念問題,就免不了有歧見,歧見好過粉飾太平。一頭往裡面栽。大家是一個整體,一起喫掉同一桌晚餐,絕不容許她分心在不要緊的事上,一起加入吧!可是(別說那又如何),這桌美食無可挑剔,這是她婚後至今的成果呈現,就這一桌滿足口腹的食物?看,那位男學生說“我們可以厭戰,但不可懼戰”時,他口中還嚼著炸蝦球。奇怪,不是說要仔細聽人家在討論什麼嗎?


     他們在那兒,他們遠在他們所討論的話語中,像是擠在一輛行駛中的火車上,那些什麼“制度層面”“勢力整合”的字眼,成了火車車窗。一串串話語載著這群習慣於將自己交付給這輛列車的人,迅速前進,超越風景,瑪迦目送這便捷的列車駛過,算了,很快又會有下一班的。從牧師夫人的眼神看來,他們剛纔可能語帶嘲諷,或是她不以為然?這些挫折使她感到自己既狡猾又無知。身為姐姐以及母親,一到需要她參與表達時,她總是說:“去問爸爸。”接著,他們對揭發一切更有興趣了,他們對雅各的畫展之所以有興趣,就是它有尚待揭發的空間。


     展出的後一天,有一些人是因為讀了藝評纔來的:“雅各的畫作不能各別拆開來看待,任何一幅都缺乏一種解決完成的獨立性,但是當我們留意到每幅之間的關聯時,會赫然發現到其間的呼應與質疑。”許多腳步在畫作前徘徊,像是在月臺候車,他們試著有意要拼湊出雅各內心的全貌。哈拿還在考慮,要不要答應姐夫的邀請,和牧師他們一起去小屋聚聚。畫作干擾著她思量。筆可能是在左上角落下去的,他毛躁,後來每一筆都是為了補救筆而產生的,他邀了多少朋友去?他要瑪迦心煩不成?顏料增加,他要蓋掉空白處。誰會相信藝評,畫面中缺乏組織秩序就是他要表達的?哪個人不是都在調整自己,使大家感到輕松,但是雅各不必,他有資格令大家樂於困惑,他以不修飾為榮、他炫耀生活習慣的笨拙,然後世人還想明白他的感傷。如果生活瑣事耽誤了創作,那多令人惋惜和不平,就讓瑣事去把瑪迦剁碎吧,這還不簡單。“好吧,我也跟你們去小屋。”哈拿說。


     從冰箱中取出甜瓜,削皮、剖切、去子。哈拿猜得沒錯,姐姐不想得到援助,沒有人能妨礙她獨自端上第二道水果,那是她僅有的慰藉,她臥底,但是沒任務。


     偏偏這時候,牧師還要語氣威嚇地下結論:“我們已經置身在這些議題中了,沒有人離得開!”讓人真想從椅子上跳起來,奪門而出。幸好牧師夫人接著馬上開口,平緩了氣氛。“有這樣的賢內助,雅各想不像現在這麼有成就也難。”這倒提醒了他,又是個好機會,他要像在畫展上的茶會一樣,將自己所獲得的一切榮譽,全歸給妻子。哦,他太謙虛了,這種體貼真感人。他崇拜妻子,從口中說出來,怎麼不令旁觀者羨慕得動容。“其實在外表下,老師是個溫柔、很平易的人,連掉飯粒的樣子也有趣。”可是,瑪迦討厭學生們這麼竊竊私語。“他以為我是個一被贊美就樂得滿心感謝,私下會對他熱情起來的笨女人。不行,我怎麼那麼不知足,可惡,我要怎麼做,纔會看起來自然一點呢?”


     金屬餐具的表面,映像扭曲、破碎。隻有瑪迦會在上面看到自己的映像。她的活動總是使對它的描述顯得無聊。菜買回來、摘洗菜葉、炒熟、端上桌,就這樣,簡單得沒人願意浪費時間去做。她不會出現在需要提出來談論的話題中(他們正在談某個建築師的童年),更不會出現在書本中(他們圍在書架前)。把菜渣和骨頭倒入滿了的垃圾袋,她知道其實這袋子還能裝,不能被外觀所騙,於是使勁壓了幾下,它便又可以容下半袋垃圾了。


     與他們的談話無關,瑪迦在軌道外頭,哪天都一樣,她與生活無關。她散步在半途中。看見紫薇樹了,快要回到屋子了。哈拿勾著姐姐的臂彎,她不習慣走在野地上,腳下的土壤,有濕有干、有實有松,她無法預知下一步要踏得多輕多重,這遠比市街難走多了,她思考不起來了。回想著,瑪迦說,去年約翰在這棵樹下放了一個小錫兵,結果隔天發現不見了,回到公寓後,他還每天忘不了提出各種假設:被鳥兒銜走了、蛇吞了、螞蟻搬走了、田鼠偷了、錫兵自己跑了,如果今天到學校去問他,他一定還說得出別的。記憶,在她心中,這有什麼值得去記、去說的,十二歲的孩子都是這樣的。


     揮之不去的空洞,把瑪迦稀釋得輕盈透明,陽光照亮她的白皮膚,好像把手一放松,她就會和小錫兵一樣地神秘消失。她記得好多事,由口中說出來,一段段,稍不留意,根本不知道那是前年還是昨晚的事。這就是哈拿來這裡的功能,做見證、為自己的袖手旁觀感到內疚,瑪迦需要感到受不了和妹妹在一起,而得忍住不去明白她為什麼不結婚,她需要這種不悅的情緒,來使自己顯得對哈拿寬容。


     那是人家的隱私,“人家”?也對,就是瑪迦過去一向占用了哈拿的假期去陪她,所以她還不至於陷入亟須主動找朋友來解悶的困境。“可是哈拿是個老實人,她寧可忍耐下去,調整自己,也不會想獲得要靠追求纔能得到的東西。”雅各何必這樣說,是他邀她來小屋的。


     小屋就在眼前,一種委屈感在催促她們快點,做什麼不管,快點就是了。她們明白,今早的散步到此,她們明白,雅各一個人在屋中醒來,昨天的酒害他頭疼,他自己找不到藥,屋子都要重新粉刷了,他還不知道藥在哪兒。他的床單等一下要和衣服一起洗,他必須再畫點東西,他怕吵,同時需要有人發自內心地安慰他。顯然,那些學生隻是要他出丑、獻曝,和瑪迦在課堂上所怕的那些學生一樣,他們能不頑劣嗎?也許這兩夫婦是被趕到這小屋的,趕到他們各自內心,趕到畫布前。


     看到狗兒從二樓窗口探出頭瞭望,瑪迦不高興:“雅各又讓狗進屋子了。”不理會哈拿向它揮手,它神氣得像教宗一樣,看她們回來了也不吠兩聲。這屋子的外貌隨著逐漸走近而變大,哈拿想起了上次姐夫所展出的畫作(反射著陽光的白色外牆令她刺眼),那種白,不是顏料,就是畫布本身的白。留出來的空白,在整個構圖上的比例擴大了,而且移向中心。那些色塊、線條,在圖框中沒有出口,像是撞球一樣,來回踫撞,什麼事都要擔心、都要逃避。情緒封在體內,傾聽著喃喃自語,和懷抱著在睡夢中的孩子一樣,他的小身子軟得像是在演練死亡,毫不在乎父母怎麼注視。出不去了,一屋子的寧靜與明亮,那彙集成空虛的忽略過的瑣事,處處都在逼人表態,說我是要畫,這不是在畫了。別怪罪能夠左右得了心思的吵雜。


     拿不定主意地用拇指與食指揉滾著筆杆,守在畫布前,畫室裡沒有鐘。往往這樣坐了一整天,都還下不了筆,等情緒一被惹毛了,他纔開始凌厲地完成一幅幅畫作。然而雅各心底明白,空白還在那兒,無數的空白要他去面對、去消滅、去感到無計可施。即使不是在作畫時,他還是感到自己總是在塗抹著什麼似的,那陰魂不散的緘默。她們回來了,就任由她們去說吧,說不該讓狗進屋子。


     到處塗抹,講也沒有用。凡是在畫室裡待上半小時,就一定會在身上沾帶出一點顏料─無意間地,手指上、鞋上、肘上、膝上。然後走到哪,顏料就沾到哪,像中槍的獵物,邊逃竄邊敗露行蹤。杯子上、地毯上、桌巾上,瑪迦跟蹤著,幾乎要迷了路。這麼多人要進畫室,幸好等一下他們要回去了。


     桶子、盆子裡,一團團衣物,混著各色的手巾和襪子,瑪迦用力搓洗著,那床單上的顏料污痕,根本洗不掉。其實有的是約翰以前沾弄的,除了“以後要小心一點”之外,她想不出來還能嘮叨些什麼,纔不會使雅各覺得她是蓄意小題大作。她蹲得腳麻,盆框內的水面蕩漾著金光。


     就趁他們進入畫室時,牧師夫人溜到後門,瑪迦正在把碗盤放進大水桶中浸泡。她以為是妹妹。從前這個時候,夫人通常被約翰纏著,要她講蜘蛛織網的步驟,蜜蜂的社會,她懂這些令孩子好奇的事。但是,在瑪迦發現站近她的人是夫人時,她腦中突然認為,好像夫人是過來要告訴她——蜜蜂早晚會按時蜂衙、真蜘蛛目有半數不會結網——這一類的事。


     畫室中的議論聲持續著,很遠,好像從教師辦公室聽著學生們在對面教室喧嘩,習慣了。把手擦干,走到屋檐下,後門外頭是一片幽暗,狗兒俯臥樹下。瑪迦說,她想要在小屋多住些日子,隻是雅各還有課要上。私底下,她曾想過把想法說清楚,一句接著一句,要他明白,但是她老是辦不到,為了心底好過些,她又私自認為也許這不重要,她說的話離她所體會的一切是那麼遠、那麼渺小。看著牧師夫人的側臉,她的眼珠子依然藏著。當瑪迦說了兩三句,雅各就以為那便是重點,不然重點是什麼?


     不該說這些片面之詞的,免得人家誤解,又是“人家”。各自的私底下,有一股熱情,急於將自己推近另一個人,她想要馬上善待這個人,隻因為人家此刻也站在這屋檐下(很短暫的時間在催促著),一同嗅到了廚房常有的雜陳味,這個後院該怎麼運用?樹下的玻璃瓶是約翰說他要的。眼睛一旦適應了暗處,身體就變得柔軟了,好像各自私下在床上等著入眠,連那狗兒身後的樹也在放松,每片葉子都在努力借月光發點亮,然而不同於屋子內、畫室中的明亮(不夠亮怎麼看得出雅各的心思和功力),她們陷入朦矓之中,看著那介乎空洞與充塞間的幽暗,滲透進了她的內心,將老朽的身形像冰糖般化去,徒留下口中說出的那幾句言不及義的話。


     當瑪迦感到腦中一片空白時,一股活力將她像一面旗子般升起,她感到“了解”的多餘,事情遠比她所了解的簡單多了。整個夜晚也在夫人眼中,暗成一團。


     不管是什麼原因,反正瑪迦就是不去散步。送客人到門口上車後,雅各想沿著小徑走走,好漂亮的滿月。為了不使瑪迦自責,他就沒再勸說了。


     夜裡在郊外閑逛可不是有趣的事,她很怕會無意間踩死那些不懂得回避人蹤的蝸牛、蛞蝓或青蛙什麼的。並不是可憐它們,隻是覺得鞋髒了。也許是故意的,有一次晚上散完步,她發現約翰的鞋底沾了一團血肉,它模糊得無法辨識原來是什麼。清早再去不是很好嗎?他起不來。


     關上紗門,雅各獨自到籬外頭抽煙去了,去想他的內心要他想的事,就在呼叫得到的距離內,他走走停停。讓他去與那耐不住性子的自我為伍吧。廚房有哈拿在,暫時別理這一屋子殘局,她想歇一會兒。走上樓,步伐抬得平均而緩慢,如果還有階梯,她會再往上走下去,她想俯瞰點什麼,可能公寓住慣了,野心也難管了些。


     換下衣裙,瑪迦看著窗外。雅各背對屋子,站在那裡,不,何止那裡,他站在世上的任何地方,都是這樣的屈尊貌。被無數我行我素的昆蟲包圍,他吐著一口口白煙,那像是從深淵下冒上來的狼煙信號,約翰不會再跑上前去救他了。有那麼多令這對父子感情融洽的事物存在著,那些在他畫作中繪出來的空氣、月光、樹林,樣樣都在向他們的關繫進貢。他不畫自己的畫像,但他畫的每樣東西都是他自己,他是靜物、他是風景,充滿詩意,無所不是。


     扣上排扣,瑪迦看著夜景。滿月垂在雅各頭上,不必尾隨著別人,他走在前鋒,幾乎可以夠到月緣。整幢小屋就在他的背影後,像燈籠般的含著幽幽顫顫的燭光,這裡存放著一股女人的氣息,她要將一生葬於這座墓中,在腦海中打著毛線,織成毯子,護蓋著內心,竊聽的耳語與未說的話,都暖烘烘的。什麼聲音都被解釋成干擾,乖乖地面向月移的軌道站著,有如守在空白畫布前,別吵,他要人家都這麼以為,那在躡手躡足中沉澱到了瓶底的時光,把她像紙張般揉成一團,拉上窗簾,瑪迦深陷漆黑。


     和模仿海浪催人入眠的窗簾一樣,床單攔住了一陣風,鼓脹起來,像鬼在胡鬧,不是約翰在另一側撒嬌,這陣風放牧著群葉。摩擦、許多的摩擦聲,將聽見它的人,磨成了粉灰,被風攜至所到之處。有一種天氣是既出晴又飄雨。一英裡外在燒干草的氣味。哈拿應該快回來了。就這樣,瑪迦被自己的各個感官,拆得散散的。


     想到妹妹是去買菜,她便覺得像樹一樣,這個在收衣物的自己,和那個在市場東感受一下、西感受一下的哈拿,兩人是互通的。為了手上的工作,從彼與此的土地中冒出來。瑪迦在這裡,每個這裡,一感到虛弱,就置身在這裡。有多少感觸要每分每秒地逮捉她?日子棲在她身上,沒有動靜。是一種調配功能及待選項目。連孩子也……他們就是愛她這樣——除了毯子之外,一片空白。


     將視線從院子移回畫室,雅各不滿意纔剛畫下的那幾筆。可是偏偏放棄之後,他纔又發現了其他可能性。繼續將錯就錯下去好了。那幾筆,囤積在畫面四處,像烏雲逼近,蓋過了圖像。再怎麼反復琢磨都是徒勞。就在雅各感到進退不得時,外頭下起雨了。


     原載《聯合文學》第十四卷期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