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西行悟道+鳩摩羅什(徐兆壽著莫言賈平凹張煒餘華等聯袂推薦)
    該商品所屬分類:小說 -> 中國當代小說
    【市場價】
    564-819
    【優惠價】
    353-512
    【作者】 徐兆壽 
    【所屬類別】 圖書  小說  中國當代小說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2121413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是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21214130
    作者:徐兆壽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11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西行悟道》

    莫言 賈平凹 張煒 餘華 李敬澤 格非 歐陽江河
    劉醒龍 李洱 孫惠芬 邱華棟 徐則臣
    聯袂推薦

    絲綢之路文化研究力作
    打破兩種固有思維
    走向開放 走向新的世界圖景

    為中國西部文化抗辯 為中國傳統文化奔走疾呼
    在中西方文化的比較和融和中尋找中國乃至人類文化未來之路



    《鳩摩羅什》
    釋理方 莫言 孟繁華 李敬澤 雷達 敬一丹 賈平凹 陳曉明 陳思和
    鼎力推薦

    《西行悟道》


     


    莫言 賈平凹 張煒 餘華 李敬澤 格非 歐陽江河


    劉醒龍 李洱 孫惠芬 邱華棟 徐則臣


    聯袂推薦


     


    絲綢之路文化研究力作


    打破兩種固有思維


    走向開放  走向新的世界圖景


     


    為中國西部文化抗辯  為中國傳統文化奔走疾呼


    在中西方文化的比較和融和中尋找中國乃至人類文化未來之路


     


     


     


    《鳩摩羅什》


    釋理方  莫言  孟繁華 李敬澤 雷達  敬一丹  賈平凹 陳曉明  陳思和


    鼎力推薦


    從《非常日記》到《荒原問道》,徐兆壽經歷了從青春寫作到知識分子寫作轉型的過程,每一次都成為文壇矚目的亮點。三年後,《鳩摩羅什》問世,這標志著徐兆壽的又一次轉型。這一次,他向歷史傳統和文化精神近了一步,相信會帶來一種新的聲音。


    ——著名評論家、中國小說學會會長   雷達


    中國的大西北不僅是中國神話生發之地,且是西域文明與中華文明的融彙交通之地,是今天文化復興的命脈所在。兆壽近年來的寫作就是在挖掘這條深邃的根脈,並且漸成氣候。如果說《荒原問道》是叩問現代知識分子精神世界的一部佳作,那麼《鳩摩羅什》就是叩問古代文化傳統的一部大著。


     


                 ——著名評論家、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 陳思和


    西部是一塊需要闡釋,且正在闡釋的荒野。在曠野上,兆壽總在不停地行走,尋找,叩問,確立著他的精神世界和文學臉孔。並且,他野心勃勃、處心積慮地在繪制一塊新的世界鏡像。《鳩摩羅什》即是鏡像中那塊被智慧之光照亮的鏡片。


    ——著名評論家、中國作協副主席  李敬澤


    《鳩摩羅什》一定是中國西部文化的刻碑之作!


    ——著名評論家、北京大學中文繫主任   陳曉明


    徐兆壽是一位學者型作家,他的文化抱負、小說的品質、散文的氣度以及詩歌的抒情性特征使他與眾不同,我們應當認識到他的獨特性。如果說《荒原問道》是一次現代性天問,那麼,《鳩摩羅什》則是一次古典式回答。他在精神世界長途跋涉堅持追尋,他執著的身影就這樣投射在西北蒼茫的天地間。


     


     


    ——著名評論家、瀋陽師範大學特聘教授 孟繁華


     

     
    內容簡介
    《西行悟道》
    本散文集收錄了近些年來著名作家徐兆壽在西部行走和悟道的文化隨筆,大部分已在《人民文學》《天涯》《大家》《北京文學》等刊物上發表,其中一些篇章曾引起很大反響。
    徐兆壽的文化隨筆與過去的散文家不同在於,一是為西部文化強烈抗辯,從文化形態、地理生態等方面入手,風格雄健,別具風采;二是為中國傳統文化正名、疾呼,大聲抗辯,情感真摯,上下貫通;三是從中西方文化的對比和融合中尋找中國文化未來之路,縱橫捭闔,視野開闊。正如評論家陳曉明和孟繁華所言,徐兆壽的散文與他的小說一樣,屬於新人文主義寫作,是學者型文化散文,不僅承繼了“五四”時期作家學者化的風氣,還上追先秦散文家和唐宋八大家文以載道的風格。
    從時代背景來看,徐兆壽的這部散文集可視為“一帶一路”文化建設在文學方面的一個收獲。從徐兆壽這些年來的文化研究與文學寫作來看,他的“問道三部曲”《荒原問道》《鳩摩羅什》《問道之源》以及《絲綢之路上的詩人》《絲綢之路上的使者》等近10部絲綢之路文化研究繫列使他已經成為絲綢之路文化傳播的重要代表之一。

    《西行悟道》


    本散文集收錄了近些年來著名作家徐兆壽在西部行走和悟道的文化隨筆,大部分已在《人民文學》《天涯》《大家》《北京文學》等刊物上發表,其中一些篇章曾引起很大反響。


    徐兆壽的文化隨筆與過去的散文家不同在於,一是為西部文化強烈抗辯,從文化形態、地理生態等方面入手,風格雄健,別具風采;二是為中國傳統文化正名、疾呼,大聲抗辯,情感真摯,上下貫通;三是從中西方文化的對比和融合中尋找中國文化未來之路,縱橫捭闔,視野開闊。正如評論家陳曉明和孟繁華所言,徐兆壽的散文與他的小說一樣,屬於新人文主義寫作,是學者型文化散文,不僅承繼了“五四”時期作家學者化的風氣,還上追先秦散文家和唐宋八大家文以載道的風格。


    從時代背景來看,徐兆壽的這部散文集可視為“一帶一路”文化建設在文學方面的一個收獲。從徐兆壽這些年來的文化研究與文學寫作來看,他的“問道三部曲”《荒原問道》《鳩摩羅什》《問道之源》以及《絲綢之路上的詩人》《絲綢之路上的使者》等近10部絲綢之路文化研究繫列使他已經成為絲綢之路文化傳播的重要代表之一。


     


    《鳩摩羅什》


    鳩摩羅什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著名佛經翻譯家,同時也是大乘佛教引入中國的佛學大師,在中國佛教文化史上擁有崇高的地位。作者徐兆壽先生懷著巨大的理解心與認同感,身臨其境地描繪了南北朝時期一代高僧鳩摩羅什如何來到中國傳播大乘佛教的心路,次將佛教如何與儒道兩家融合並走進尋常百姓精神生活的心路用小說的方式揭示了出來。


    作品深具文學特性,用詞引史頗為講究,在重構歷史這一宏大的創作目的前,作者以主副線兩條線索貫穿始終,邏輯清晰,完整而客觀地講述了在佛教中國話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的千古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作者簡介

    徐兆壽,復旦大學文學博士。現任西北師範大學傳媒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甘肅省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甘肅省電影家協會主席,*新世紀人纔,甘肅省“四個一批人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第十屆茅盾文學獎評委。


    1988年開始在雜志上發表詩歌、小說、散文、評論等作品,共計五百多萬字。長篇小說有《非常日記》《荒原問道》《鳩摩羅什》等八部,詩集有《那古老大海的浪花啊》《麥穗之歌》等三部,學術著作有《文學的扎撒》《精神高原》《人學的困境與超越》等二十多部,曾獲全國暢銷書獎、全國報告文學優秀作品獎、敦煌文藝獎、黃河文學獎、甘肅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當代作家評論》優秀論文獎、《文學報》“新批評”優秀評論獎等獎項。

    目錄

    《西行悟道》


    《鳩摩羅什》


     

    前言
    總歸西北會風雲(自序)
    徐兆壽
    2010年至今,是我生命中的重大轉折期。準確說,是2012年。那兩年,我在復旦讀書。
    2012年之前,我是一個典型的西方文化信徒。盡管我上的是中國語言文學專業,可滿腦子都是西方文學。2010年鼕天,我重點在看幾個人的作品:荷馬、喬伊斯、納博科夫,偶爾會看一下君特·格拉斯、奧爾罕·帕穆克、本哈德·施林克,但看著看著就都覺得太輕了。我要寫的是中國的大西北,那裡盛滿了中國古代盛世的歷史,但現在一片荒蕪。他們都太輕,太現代,唯有荷馬的史詩能與其匹配,但即使如此,我依然還是融合他們寫下了《荒原問道》。當然,在書名中用“問道”二字還是試圖要回到中國語境中。
    在那部作品中,我以西方的方式理解了中國的傳統與現代,寫了兩代知識分子的心靈史。2012年暑假,它基本完成了。但是,也正是完成它的時候,我就轉向另一部小說的寫作——《鳩摩羅什》,它使我徹底轉向中國的傳統。故而我總是說,2012年是我轉向中國傳統文化的時候。

    總歸西北會風雲(自序)


    徐兆壽


    2010年至今,是我生命中的重大轉折期。準確說,是2012年。那兩年,我在復旦讀書。


    2012年之前,我是一個典型的西方文化信徒。盡管我上的是中國語言文學專業,可滿腦子都是西方文學。2010年鼕天,我重點在看幾個人的作品:荷馬、喬伊斯、納博科夫,偶爾會看一下君特·格拉斯、奧爾罕·帕穆克、本哈德·施林克,但看著看著就都覺得太輕了。我要寫的是中國的大西北,那裡盛滿了中國古代盛世的歷史,但現在一片荒蕪。他們都太輕,太現代,唯有荷馬的史詩能與其匹配,但即使如此,我依然還是融合他們寫下了《荒原問道》。當然,在書名中用“問道”二字還是試圖要回到中國語境中。


    在那部作品中,我以西方的方式理解了中國的傳統與現代,寫了兩代知識分子的心靈史。2012年暑假,它基本完成了。但是,也正是完成它的時候,我就轉向另一部小說的寫作——《鳩摩羅什》,它使我徹底轉向中國的傳統。故而我總是說,2012年是我轉向中國傳統文化的時候。


    現在已經十年了。


    1992年畢業至2002年的十年,是我人生的一個時期,那時候主要寫詩。2002年至2012年是寫小說。2012年以後到現在的十年是做學術,當然也寫小說與散文,散文居多。我曾向作家孫惠芬老師說過,每隔十年,我總是有一個大的轉變。她問我為什麼是十年。我不知道。那時我無法回答她。現在我基本能回答了。它與天道有關。一個天干輪回一周是十年,很多歷史都是以十年為一個轉折期,人生也一樣。


    這十年,我是從上海、北京往西走,先是回到蘭州,然後從蘭州再往西走,向河西走廊,向古代的西域如今的新疆和中亞走。絲綢之路是我的寫作和研究路徑。同時,中國傳統文化是另一條副線。後來,它們走到了一起。某種意義上說,我的文化研究是走出來的,不是僅僅從書本上得到的。在這一方面,我敬仰司馬遷。


    這本散文集,是我關於研究西部和中國傳統文化的一些文章的精選,取名為《西行悟道》。從哪裡向西行?我原來以為是從蘭州往西走,後來就發現不是,是上海和北京,更多的是上海。


    在復旦的時間僅有三年,其實是兩年,第三年是寫論文,大多數時候


    在蘭州。在那兩年裡,我幾乎每天都在思考和回答何謂西部、何謂傳統的問題。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與我談西部,或者我會將西部與上海對比看。


    大多數時候是出租車司機。他們會問我,從哪裡來?在干什麼?我如實回答。他們會說,復旦大學啊,好啊,中國好的大學。然後,有的人說,蘭州啊,我八十年代去過,一個小城市,有一條河,河兩邊有一些樓和其他建築。他們就是不說黃河。也有司機說,沒去過,我遠到過西安,再往西就沒去了。他的口氣裡,再往西便不是人生活的地方。


    也有沒來過西部的博士同學,他的印像裡我們這裡全是沙漠和駱駝。那時,我還在旅遊學院,我們學院的同事們都曾遇到過相同的故事。總是有人問我們,你們那裡有電嗎?一開始我們都還有些不高興,甚至氣憤,後來都不生氣了,而是微微一笑說,沒有。他們便高興了,問道,那你們是怎麼上班的?我們就說,我們西部人,一般沒什麼干的,所以睡到自然醒,然後騎著駱駝騎著馬去上班或上學,去單位後也沒什麼要緊事做,繼續唱歌、跳舞、讀詩。他們說,好啊好啊,那你們晚上怎麼喫飯?我們說,因為沒電,我們一般都是點著蠟燭喫飯。他們便大喊,哇,燭光晚餐啊?好浪漫啊!我們總是自嘲地說,唉,沒什麼,我們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我知道,很多人完全是靠想像在理解西部,我當然也知道,這是我們宣傳的“效果”。我曾在南方不止一次遇到過這樣的情景,一如我們一遇到雲南和廣西的人,就覺得他們都曾站在山頂上唱歌,其實他們跟我們一樣都住在都市裡,沒有山頂可爬,有些人根本不會唱歌。當然也像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歐美人對東方世界的想像,薩義德實在看不下去這種妖魔化東方世界的情形,便寫下幾本書。任何時代任何地區,人們都會因為信息的接收而產生遮蔽,也會不自覺地產生中心與邊緣的感受。


    另一種情形是我自己的對比。比如,上海人的國際視野、高效、文明、講實際、講信義等都是西部人學習的,他們喫你一頓飯,就肯定會為你辦一件事,要麼就不喫。不像我們這裡,飯喫完了,酒喝大了,事情卻沒說,說也要等著下一次喫飯時再說一遍後去辦。酒喝不好是不能說事的。很多南方的商人到這裡來多有不適應。我也仔細研究過,從《史記》中所記述的西羌、月氏、匈奴人到現在的西北人,似乎一些根本性的東西並沒有變,比如義氣,這是西北人所獨有的,因為長居西北方,而西北在五行上屬金,在八卦方位上又是乾位,天生是英雄生長的地方,看不起小錢,但往往也掙不了大錢。遇到戰爭時代,西北人就遇到了好時光,可是太平年代時,西北人就像英雄末路。所以我有時候想,很多人都想讓西北變成上海,這可能嗎?它如果丟了自己的屬性,未必就是好事。但在這種義氣和英雄主義的背後,藏著的是另一面,是難以訴說的缺點,不說也罷。


    在那間孤獨且被海風日夜吹打的博士宿舍裡,尤其是在寒冷的鼕夜,我幾乎夜夜都看見自己行走在荒原上。這大概是我寫《荒原問道》的原因。而博士畢業後回到西北,我便把自己的目光和行動毫不猶豫地鎖定在古老的絲綢之路上,且不再向東,而是一路向西,向古代走去,向天空走去。那裡是天地間的樓宇:昆侖。


    所有思想和情感都是在這種轉身向西的過程中寫下的。也許有些過於熱烈,所以也不免偏狹;有些過於孤獨,所以也不免不被理解;有些甚至過於深奧,也不免被人誤解。但我接受這樣的偏狹和誤解。這是我作為一個人的局限,也自足於這種局限。


    由是我想感謝的是復旦、上海,和我的老師陳思和先生。沒有那幾年在上海的學習,我就不可能站在遠處看西部,也不可能深入地思考西部,並不斷向東部的人們回答何謂西部。尤其是當我住在復旦的學生宿舍裡寫作《荒原問道》的時候,我似乎就把靈魂完全地交給了西部。地質學家說,在2.8億年前,整個西北是波濤洶湧的古老大海,現在的戈壁、沙漠便是那時的海底世界。真是滄海桑田啊!這樣說便令人喜悅。我也心領神會,在我的生命深處,有一片古老的大海一直在澎湃著,洶湧著。正是在上海,它和另一片現在的大海神秘地相遇並共鳴了。我的老師陳思和先生一直給我們講他的老師賈植芳先生的故事,賈先生曾在新疆工作過,對西部有特別的感情。前些年,陳老師把賈先生的書都捐給了河西學院,在河西走廊的中部建了一個圖書陳列室。陳老師曾帶著我們一眾學生——部分已經是成名的大學者——多次到西部去遊學,感受賈先生走過的西部大地。而陳老師的父親也是在支援大西北的時候仙逝於西北,故而他對西部有著特別的感情。他曾對我說過,中國的西北,有遼闊的山河,那裡裝滿了偉大的悲情和歷史故事,是能產生偉大作品的地方。很多時候我在想,我其實是應了他的這句話回到西北的,或者說從上海重新回到蘭州的。


    當然,還有北京。尤其是已故的評論家雷達先生。我的大多數文章,他都看過,甚至向一些刊物推薦過。我在他去世時的一篇文章裡也曾說過,我將繼續帶著他遊歷古老的大西北。


    由是,我把這本書獻給荒涼的大西北、繁華的上海,獻給我的老師陳思和先生,也獻給已故的雷達先生。

    在線試讀


    問道荒原


    為古中國辯護


    1

    小時候,鼕天的早晨,我和二弟從被窩裡爬起,便哈著熱氣跑到院門前看日出。仿佛太陽在召喚我們,我們都應命而起,而出。——日落而息,日出而作。小時候的習慣真可謂天人合一,但後來我們被城市殖民,遠離大地,遠離自然,甚至遠離太陽。不分晝夜地作息,每天在頭痛中醒來,眩暈,惡心,伴隨著隱隱的憤怒。我父親至今還保持著我們小時候那樣的習慣,很少有過頭痛。他睡醒的件事就是在大地上漫遊,去看看他的莊稼,去看看四野的變化,然後回來喫早飯,開始新的一天。現在每次回老家,我都要睡個自然醒,但也正好是日出的時間,醒來時頭腦清醒,從未痛過。所以我常常對父親說,那院房子就一直放著吧,等我退休後再住,重返大地,重返自然。我還想應太陽的命令起床,去像小時候那樣哈著氣等著它的偉大面世。
    記憶中,二弟總是飛速地衝進廚房,在水缸裡掰上一塊冰放到嘴裡,一看祖母在廚房裡做飯,便往外跑,祖母追出來,要他吐掉冰,怕傷了身體,他箭一樣飛到了院門外。祖母好像被什麼勸止住一樣,並未追出來。
    我們便看到火紅的太陽從神秘的東方迅速跳到大地上,整個涼州大地被一片緋紅的色彩掠過,然後就暖和了起來。
    這時,一隊駱駝從北方緩緩走來,穿過巨大的太陽輪廓,向著涼州城緩緩走去,形成記憶中的剪影,也與無數的攝影作品在漫長的記憶中復制、黏合,重新勾勒,永遠變動不居。


     


    問道荒原


     


     


    為古中國辯護


     


     


    1


     


    小時候,鼕天的早晨,我和二弟從被窩裡爬起,便哈著熱氣跑到院門前看日出。仿佛太陽在召喚我們,我們都應命而起,而出。——日落而息,日出而作。小時候的習慣真可謂天人合一,但後來我們被城市殖民,遠離大地,遠離自然,甚至遠離太陽。不分晝夜地作息,每天在頭痛中醒來,眩暈,惡心,伴隨著隱隱的憤怒。我父親至今還保持著我們小時候那樣的習慣,很少有過頭痛。他睡醒的件事就是在大地上漫遊,去看看他的莊稼,去看看四野的變化,然後回來喫早飯,開始新的一天。現在每次回老家,我都要睡個自然醒,但也正好是日出的時間,醒來時頭腦清醒,從未痛過。所以我常常對父親說,那院房子就一直放著吧,等我退休後再住,重返大地,重返自然。我還想應太陽的命令起床,去像小時候那樣哈著氣等著它的偉大面世。


    記憶中,二弟總是飛速地衝進廚房,在水缸裡掰上一塊冰放到嘴裡,一看祖母在廚房裡做飯,便往外跑,祖母追出來,要他吐掉冰,怕傷了身體,他箭一樣飛到了院門外。祖母好像被什麼勸止住一樣,並未追出來。


    我們便看到火紅的太陽從神秘的東方迅速跳到大地上,整個涼州大地被一片緋紅的色彩掠過,然後就暖和了起來。


    這時,一隊駱駝從北方緩緩走來,穿過巨大的太陽輪廓,向著涼州城緩緩走去,形成記憶中的剪影,也與無數的攝影作品在漫長的記憶中復制、黏合,重新勾勒,永遠變動不居。


    下午的時候,那個駝隊會從涼州城出發,再經過我家遠處的那條路,往北蕩去,消失不見了。那個時候,駱駝走過的那條道還是土路。幾年後就開始鋪石子,又過幾年,便成了柏油馬路。在鋪石子的時候,駝隊突然間就好像沒了,不知道到哪裡去了,代替它們的是一輛輛卡車。很多青年看見卡車過來,就跑去扒車,因此丟了性命。大人們總是成群結隊去圍觀丟了性命的人,回來描述人的身體被卡車碾過後的慘狀,但就是不讓我們小孩子們前去。愈是這樣,我們就愈是要冒險。小時候,我們隊裡的小孩子都曾跳上過卡車,但還活著。


    許多年之後我纔知道,那條駝隊走過的路是從涼州城出發,穿過民勤周圍的沙漠,是往阿拉善右旗彙入阿拉善戈壁的那條隱秘的古絲綢之路的一條小道。我曾穿過那條古道一直到額濟納旗。一路上,除了戈壁,還是戈壁。


    也是在民勤和阿拉善,我喫到了當地人的美食:駝掌。當我喫著喫著便想起了童年的駱駝,溫暖的駱駝,古老的駱駝,絲綢之路的駱駝,帶著某種神跡的駱駝。原來都是被人們喫了。我在喝著那帶著酸辣味的駝掌湯時,我的心裡五味雜陳。我們是喫著自己的童年長大並老於世故的。我們隻能如此。生態的延續並不以我們的情感為紐帶,這就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刍狗”的天理。我父親養的羊長大後,他看著羊那肥大的身材贊嘆說,呵,這個羊喫起來一定很香。他的贊嘆是由衷的,我甚至能聽到他的胃也高興了一下。但我的女兒,他的孫女就有些聽不下去了,說,爺爺,你怎麼能舍得喫自己養大的小羊呢?父親詫異地問她,養它就是為了喫啊。那隻小羊是父親的犧牲,也是天地的犧牲,女兒不明白。但我明白。父親代表的古老的自然的律令,而女兒動用的是人的情感法則。我無法解釋,隻能各自去體會。


    在青土湖畔,我看見廣袤的沙漠將大地淹沒,一條新修的公路通向陌生的北方。我問朋友,這條路通向何方。朋友說,阿拉善右旗。我的目光消失在遙遠的北方,心裡喃喃自語,阿拉善,阿拉善,蒼天般的阿拉善,到底是個什麼模樣呢?


    也許是因為這好奇,也許是因為這念想,那年秋天,我就去了阿拉善。一個筆會給予了我這個機緣。從阿拉善左旗出發,我們一行十幾人順著一條原始古道往阿拉善右旗奔去,然後又到額濟納旗,一天之內我們跑了六百多公裡。一路上,幾乎沒有別的車。很長時間纔能踫到一輛車相向而行。額濟納旗據說是匈奴和西夏民族早的首都。若從匈奴和西夏人的生活場域來看,這條荒道倒是他們無障礙的天然通道。當我站在中蒙邊境策克口岸遙望外蒙古那茫茫荒野時,我便想起古中國那些策馬揚鞭的往事。


    那是一條很少有人提及的古道。原來它就並列在河西走廊綠洲的北邊戈壁上。不為人知,古老而蠻荒。很多地方被雨水衝斷,年久失修。跑了很久也遇不到一輛車或一個人。偶爾看見一棵樹,孤零零地站在路旁,像是等候多年前失散的情人。有時遠遠地能看見一兩間房舍,姑且稱其為村莊,到跟前纔發現早已人散園蕪,一陣野風占領了它們。


    那時,我纔意識到,我童年時看到的那些駱駝都是從這條古道上走來的,當時我們並不知道。直到去阿拉善之前,我一直以為絲綢之路是從我家涼州城穿過的那條大道,另一條小道便是沿著黃河與草原的那條通道,人們稱其草原絲綢之路,但是,它們從景泰開始仍然要回到涼州這個大通道上。我們從不知道在戈壁深處還有一條生命的通道。


    但是,阿拉善人和蒙古人知道這條道,我的先祖們知道這條道。他們曾在這條荒道上謀過命。由此我明白,絲綢之路絕非一條官辦的線性之路,而是由無數條民間支流構成的帶狀之路。


     


    2


     


    河西走廊的西端有一條河叫弱水。次聽說時,就感嘆於古人命名的詩意。大概的意思是它流得很弱,不能載舟,然而又綿綿不斷。其從祁連山上生發,一路柔軟地漂流過來,喘息著,似乎要斷氣,然而又活過來,終究在下遊積成一片湖泊,一片令人驚嘆的生命。人們叫它居延海。


    我在居延海上泛舟時,便想起在東海上泛舟的情境。你不會擔心東海會突然蒸發,你隻會擔心東海會侵犯大地,會淹死人類。它有時令人恐懼。但是,你站在這片叫海的水上,你時刻會擔心它突然間蒸發,隻剩下死寂的沙漠。這靠祁連山上的積雪而融化成的水域因此而顯得無比珍貴。仿佛祁連山的鮮血,隻是它沒有鮮紅的顏色而已。


    它的四周仍舊是沙漠、戈壁,全是亙古的敵人,從來都是孤立無援,從來都是單槍匹馬、孤身犯險,然而又那樣情願,一意孤行,故而它也是沙漠、戈壁的美麗新娘。在對抗中聯姻,在握手時相搏。所以,平等、自在。


    你不得不相信,額濟納旗成為匈奴發家時的首都,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因為在整個河西走廊綠洲以北,確實也隻有這裡有如此廣闊的水域。上世紀在這裡出土的漢簡,像是專門從地下站出來證明這裡曾是繁華的要衝。


    我深深地遙望著北方,很久,很久,我不知道那一無所有的茫茫北方是一種什麼樣的風景。


    後來,我便去了那裡,坐著車到伊犁河流域的昭蘇草原上瞭望。那樣遼闊的草原,那麼多仍然低頭喫草的馬匹。像是中世紀的遺民,不知有現代文明,仍然慢條斯理地過著遊牧的生活。在那裡,我們看見早已絕種於中國的汗血馬,我纔知道整個中國的北方是一片亙古以來的草場,隻是地質的變化使一部分地區形成了戈壁、荒漠。


    在張承志動情而舉義般書寫過的夏臺,我又一次看見一條古老的絲綢之路通道。隻是,那是一條冰達坂。那是北疆通往南疆的重要通道。於是我根據我所知道的少有的知識,畫出了一條古代異常廣闊的草原之路。我不知道它的東部在哪裡結束,但我猜想它的西部一直到了西亞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邊緣。


    回來在地圖上查看,在歷史中摸索,便知道這就是古代歐亞草原,也可粗略地稱之為古亞歐大陸。我看見2世紀的古亞歐大陸的地圖,東端是漢帝國,西端是古羅馬帝國。中間便是迢迢古大陸。古大陸上飄著一條華麗的絲綢,它來自中國。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