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善心女神
    該商品所屬分類:小說 -> 中國當代小說
    【市場價】
    635-920
    【優惠價】
    397-575
    【作者】 (美)喬納森·利特爾(Jonathan 
    【所屬類別】 圖書  小說  社會小說圖書  小說  中國當代小說 
    【出版社】四川文藝出版社 
    【ISBN】978754114808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41148088
    作者:(美)喬納森·利特爾(Jonathan

    出版社:四川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11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從理想主義者變為魔鬼,人的內心會經歷怎樣的轉變與折磨?
    ★同時入圍法國六大文學獎,榮獲龔古爾獎和法蘭西學院小說獎
    ★讓法國讀者失魂落魄,搶手到讓《哈利·波特》緊急停印,暢銷超過100萬冊
    ★法國評論界將本書評為能與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福樓拜以及司湯達等偉大作家的代表作相提並論的巨著
    ★歷時六年創作,全世界30種文字出版,現像級當代文學巨著
    ★美國《時代周刊》2009年度十佳小說/英國《泰晤士報》十年來百大好書/法國《費加羅》雜志20世紀初*九大法文書
    ★本書首次從納粹“劊子手”的內心世界出發,通過一個集體罪行參與者的記憶和講述,探索人在殺戮之下的精神崩解
    ★磨鐵旗下人文品牌“貓頭鷹”出品 
    內容簡介
          本書主人公馬克斯·奧爾是出身於中產階級家庭的青年知識分子,傾心於哲學思辨、文學與音樂,期待有機會成為作家或老師,*終卻選擇加入納粹黨。
    在戰場上,馬克斯眼睜睜看到士兵屠殺猶太女人和小孩,聽到林野溝壕邊行刑廠中可怕的呻吟,他發覺自己純真的“為國效力”換來的卻是劊子手的經歷。隨著一次次的行刑,他成為這丑惡又瘋狂的藍圖中的一部分,不自覺地沉淪到一場無法醒來的噩夢中。
    在柏林被蘇軍攻戰時,奧爾殺死*好的朋友托馬斯,並用托馬斯的證件逃出了包圍圈。戰後,他躲過被俘和受審,成為生產銷售花邊的商人,過著安逸的生活。
    本書首次從納粹“劊子手”的內心世界出發,通過一個集體罪行參與者的記憶和講述,探索人在殺戮之下的精神崩解。
    法國評論界將本書評為能與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福樓拜以及司湯達等偉大作家的代表作相提並論的巨著。
    作者簡介
    作者:
    喬納森·利特爾(Jonathan Littell)
    1967年生於美國紐約,父親是知名間諜小說家羅伯特·利特爾。三歲移居法國,十三至十六歲回美國就學,隨後在法國完成中學會考,並進入耶魯大學。畢業後參加“反饑餓行動組織”,在波黑、車臣、剛果等地工作了九年,2001年在車臣中伏擊受輕傷,同年決定專注寫作。
    隨後他花了五年時間,搜集大量資料,閱讀超過兩百本關於納粹德國與東線戰場的書,後四個月即完成了厚達九百多頁的原稿。
    《善心女神》在法國狂銷百萬冊,入圍法國六大文學獎,斬獲了富盛名的“龔古爾獎”和“法蘭西學院文學獎”,利特爾成為位獲此殊榮的美國作家。
    利特爾精通多國語言,之所以用法語來寫作《善心女神》,是因為他崇拜的文豪福樓拜、斯湯達都用法語寫作。
    2007年,因喬納森·利特爾“為法國做出特殊貢獻”,法國政府破例授予其法國國籍。
    作者:
    喬納森·利特爾(Jonathan Littell)
        1967年生於美國紐約,父親是知名間諜小說家羅伯特·利特爾。三歲移居法國,十三至十六歲回美國就學,隨後在法國完成中學會考,並進入耶魯大學。畢業後參加“反饑餓行動組織”,在波黑、車臣、剛果等地工作了九年,2001年在車臣中伏擊受輕傷,同年決定專注寫作。
        隨後他花了五年時間,搜集大量資料,閱讀超過兩百本關於納粹德國與東線戰場的書,後四個月即完成了厚達九百多頁的原稿。
        《善心女神》在法國狂銷百萬冊,入圍法國六大文學獎,斬獲了富盛名的“龔古爾獎”和“法蘭西學院文學獎”,利特爾成為位獲此殊榮的美國作家。
        利特爾精通多國語言,之所以用法語來寫作《善心女神》,是因為他崇拜的文豪福樓拜、斯湯達都用法語寫作。
        2007年,因喬納森·利特爾“為法國做出特殊貢獻”,法國政府破例授予其法國國籍。

    譯者:
    蔡孟貞
        1965年生。輔仁大學法文繫畢業,法國普羅旺斯大學應用外語碩士。譯有《螞蟻》《偶遇》《布拉格墓園》《法蘭西組曲》等作品。
    目錄
    導讀
    托卡塔曲
    阿勒曼德舞曲和第二樂章
    庫特蘭舞曲
    薩拉班德舞曲
    小步舞曲(回旋曲式)
    小曲
    吉格舞曲
    附錄
    前言
    《善心女神》復仇記|阮若缺


    自傳體小說長久以來都頗受歡迎,因為源自真人真事,文中往往自然流露出誠懇與真切。自傳體作品經常是作者心靈療傷止痛的工具,許多女性作家亦借由寫作達到自我覺醒、自我實現之目的。這部80萬字的巨作,是美籍猶太裔作家喬納森·利特爾花了五年時間完成的嘔心瀝血之作。這並非是他的親身經歷,但他卻能做到“角色易位”,站在二戰時期德國人的立場,以人稱撰寫回憶錄的方式,完成這本大部頭的小說,實屬不易。
    在作品裡,主角麥克斯兩回提到他寫作的原因。首先,他自問自答,表示“為了打發時間,為了各位,特別為了自己……寫作對我會有幫助”。寫到小說後半部時,他又說:“我承認,我翻出傷痛的往事,不是隻為了想討好各位,終目的還為了自己,為了自己的心理健康,就像人有時喫得太撐了,總要排洩纔會好過一些,而排出來的東西是香是臭,就由不得我們了。”《善心女神》復仇記|阮若缺


    自傳體小說長久以來都頗受歡迎,因為源自真人真事,文中往往自然流露出誠懇與真切。自傳體作品經常是作者心靈療傷止痛的工具,許多女性作家亦借由寫作達到自我覺醒、自我實現之目的。這部80萬字的巨作,是美籍猶太裔作家喬納森·利特爾花了五年時間完成的嘔心瀝血之作。這並非是他的親身經歷,但他卻能做到“角色易位”,站在二戰時期德國人的立場,以人稱撰寫回憶錄的方式,完成這本大部頭的小說,實屬不易。
    在作品裡,主角麥克斯兩回提到他寫作的原因。首先,他自問自答,表示“為了打發時間,為了各位,特別為了自己……寫作對我會有幫助”。寫到小說後半部時,他又說:“我承認,我翻出傷痛的往事,不是隻為了想討好各位,終目的還為了自己,為了自己的心理健康,就像人有時喫得太撐了,總要排洩纔會好過一些,而排出來的東西是香是臭,就由不得我們了。”
    他的口氣充滿憤世嫉俗,似乎就是想一吐為快。其實,作者真正的寫作動機來自看到的一張蘇聯遊擊隊員遭納粹處決的照片,不過直到他2001年因公在車臣受傷後,更有所感,纔動了撰寫《善心女神》的念頭。
    利特爾也自承《善心女神》受到希臘悲劇《奧瑞斯提亞》(TheOresteia)的影響,其中寫到奧瑞斯特為父報仇,手刃母親與情人,於是復仇女神開始追逐他,逼得他毫無立錐之地,近乎瘋狂。而“善心女神”(LesBienveillantes)是種反諷,指的正是“復仇女神”(Eumenides)。此外,本書內容包羅萬像,除涵蓋文學、歷史、哲學、政治、音樂和符號學,並穿插了偵探懸疑的情節,常以永無止盡不連貫的問與答和零星的畫面混亂交疊,時而倒敘,時而插敘,完全符合夢境、幻想混雜真實的荒謬邏輯,作品具有極為強烈的影像感。
    本書主角麥克斯是位法學博士、精英分子,愛好法國文學,尤以冒險故事,還有司湯達與福樓拜的作品為甚,且喜愛古典音樂,而法國17世紀的音樂是他的愛。一開始,我們很難想像他後來會因戰爭變成了殺人惡魔,不過,在當時德國的社會氛圍,確實彌漫著達爾文進化論“物競天擇”的基本論調,它對人類文明發展影響甚巨,已經到了驚人的程度。
    首先,作者在戰爭的各個階段,替這種論調下了不同的定義:“戰爭初期,麥克斯認為‘我們也許會錯殺無辜,這就是戰爭’。”“戰爭是為了要達到世界觀的理想必然衍生的結果。”“戰爭是一個腐敗墮落的童話國度,魔鬼孩童的歡樂天地。”“戰爭是一場賭注,一場投入整個國家、整個民族的豪賭。”
    到了中期,他已顯露出雄性好戰的特質:“前列腺和戰爭是上帝賜予男人的兩種天賦,以補償他們無法成為女人。”
    到了大戰後期,他的說法又改變了:“……眼前的希望,就是打贏這場戰爭。的確,隻要戰爭勝利,什麼事都沒有了。”“我們發動戰爭的目的在於淨化德國。”在麥克斯眼裡,這是背水一戰,死無退路,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是千古不變的法則,何罪之有?
    本書中,作者對這個問題發揮了他的辯證能力:戰後遭受審訊,曾參與這場人類浩劫者,異口同聲地問:我,有罪?──護士沒殺人,她隻是脫了病人的衣服,安撫病人的情緒,這都是她平常做的工作;醫生也沒殺人,他隻是根據政府機構制定的標準,診斷病人的病情;打開毒氣開關的工作人員,他隻是遵照上級和醫生的指示,執行一項純粹技術性的工作罷了;清理善後的那些人,隻是為了維持環境衛生;警察隻是依法執行公務,開立證明,並注明死亡原因,並未違反法律。許多人身不由己,或認為那隻是小事。再者,為什麼這些人反而受絞刑、被弔死,而下達命令的殺人魔卻可逍遙法外,甚至大發橫財?
    要脫罪有一種講法,若想殺人又是另一套說辭,而且那些道理邏輯似是而非,經過不斷的洗腦,多次的復誦,若干偏見似乎成了真理,譬如&ldqu帥認為同性戀是天生的騙子,對自己的謊言深信不疑,因而衍生出不負責任的心態,使得他們不知忠貞為何物……潛伏在同性戀者的潛在危機不僅是醫學病癥和治療問題,而成了政治議題……”這種威權武斷的說法,一般人也無從反駁,或者也不敢反駁。
    女人也屬弱勢群體,因此“將女人們納入槍決行動,跟丈夫、兒子死在一塊,以目前非常時期看來,是人道的解決方法”。一句非常時期雲雲,似乎所有的罪過都可一筆勾銷。再者,為了解決各種社會問題,在德軍高層“理性的分析思考後”,默許了許多暴行:“要處決的猶太人都是社會邊緣人,沒有價值,且為德國當局所不容。此外,療養院的病患、吉卜賽人及社會的米蟲都一概納入……”
    那麼,為什麼挑猶太人下手呢?書中亦先提出了幾個粗淺的假設:是恨他們,殺出了樂趣,還是為了升官?反猶太主義往往是投機分子想接近層峰的一種途徑,那麼就要拿出某些論述,先說大家為什麼討厭猶太人:“因為他們吝嗇小氣,行事謹慎,不僅對金錢,對自身身家安全如此,他們的傳統、他們得來的歷史教訓和書上教的,在在讓他們不知施舍與花錢為何物……還是要通過浪費他們生命的手段,要他們懂得如何花錢,讓他們懂得什麼叫作戰爭。”因此明顯看出當時德國人夷夏之防的觀念根深蒂固,“他者”就是敵人。
    麥克斯更是引經據典:“從歷史上來看,猶太一族想盡辦法讓自己與眾不同,早出現的反猶太文字見於亞歷山大港的希臘文獻,直指猶太人為社會邊緣人,藐視敦親睦鄰的善良風俗……再加上宗教信仰不同,日積月累,一踫上危機,大家便自然而然地把一切罪過歸咎到猶太人身上……”儼然猶太人是全人類的公敵!
    當然,許多人亦十分盲從,奉希特勒思想為圭臬,而大統領希特勒的人種學演講集,關於猶太人的部分,就是他們的“聖經”:“猶太人在生活的各方面都缺乏纔能和創造力,隻有一個例外:說謊和詐騙,他們是騙子,不講信用而且狡猾多端。他們之所以能擁有現在的一切,全都是靠訛詐周遭天真無邪的老百姓換來的。我們沒有猶太人仍然可以活得好好的,他們要是少了我們,根本活不成。”
    當時猶太人滅絕計劃已是心照不宣的默契,希特勒為了鞏固政權,變本加厲,挑明了公開演說,當場還登記軍官的出缺席情形,並錄音存證:“這番話背後的含意,是要所有人日後沒有借口辯稱自己不知情,萬一戰爭失敗,無法推托逃避更嚴重的罪行,要他們別想能夠置身事外,全身而退,這麼做是為了將他們全拉下水……”這種白色恐怖令當時的軍官惶恐不安,各懷鬼胎,勾心鬥角的情況越演越烈,甚至會公報私仇。
    此外,作者並對二戰時德軍的心理狀態做了更進一步的探討:戰爭一開始,有些人語帶感傷,有人則談笑自若,但有的則悶不吭聲,這種人往往具有自殺傾向。戰況激烈時,有人極力掩飾,卻難掩殺人時的流露出快感;有的人內心厭惡殺戮,但軍令如山,隻好強壓內心的感受,扣下扳機,不過,也有人認定猶太人如畜生,罪有應得。
    人們面對這荒謬的人生所秉持的態度也各有不同,有的人拒絕相信生命是個大笑話,勤奮工作,勞碌而死;有些人認清生命是個笑話,勇敢笑看人生;也有人明知生命是笑話,及時行樂,卻深陷痛苦,無以自撥。於是當時流行一句話:“戰爭要打,杜松子酒照喝。”這是種逃避現實的方法。
    以麥克斯為例,他的戰爭後遺癥簡直令人發指,他經常有腹瀉、發燒、惡心、嘔吐等生理反應;再者,麥克斯的厭女情結也來自母親對父親的“背叛”──改嫁,對姐姐的愛欲未獲滿足,進而生恨,也不信任任何女人,他的幻覺不斷,噩夢連連。他想到姐姐,感覺就像柴火燒盡的爐子,空餘冰冷灰燼;想到母親,則如長久荒廢的安靜墓碑。可見麥克斯思想晦暗,心靈受創不淺。
    本書不忍卒讀的,是那一幕幕慘死的鏡頭:少女中彈,痛苦喘氣,麥克斯冷不防地在她頭上開一槍,幫她解脫;麥克斯瞧見蟲不斷湧出,按捺不住,朝那堆蟲猛踩,結果腳下一顆頭顱斷裂;繼父莫羅遭斧頭剖開胸膛,脖子幾乎被砍斷,母親被人勒死,眼睛突出,脖子一道勒痕;他的同性戀友人米凱對他嬉皮笑臉,一氣之下用額頭撞得對方鼻梁碎裂,麥克斯並拿起拖把放在米凱脖子上猛踩,直到他的臉由紅變青紫,下巴顫動,雙眼突出,指甲亂抓,雙腳拼命拍打地磚,口中冒出腫脹的舌頭;好友托馬斯在千鈞一發之際殺了克萊蒙斯,救了他一命,他卻拾起鐵條,對準其脖子敲下去,結果托馬斯脊椎骨斷裂當場死亡,他這樣做,為的是拿托馬斯的假身份證明,好“重新做人”……
    這些都是麥克斯的親身經歷,而且人多半都是他下手屠殺的,我們不禁要反問,親情、友情在戰時是否還經得起考驗?一個本來熱愛文學、音樂,有理想的年輕人,怎麼會變成瘋狂的殺人魔王?死亡的節奏隨著故事接近尾聲,也越發急促。而麥克斯除了煙酒以外,則一直靠著他的“糞便理論”(scatology)和暴力傾向來宣洩個人的苦悶。
    利特爾以類似薩德、塞利納、讓·熱內直白的寫作筆法,赤裸裸地描述這些慘絕人寰的情景,令人不寒而栗,其生冷犀利的獨白,更讓我們體會到戰爭的可怕,人性丑陋的場景歷歷在目,人間煉獄,比驚悚片更叫人咋舌。雖然是虛構的故事,但本書以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多少有幾分真實性。這部小說猶如一部戰爭啟示錄,而以動物園被轟炸後,動物哀鴻遍野的景像為全書句點,不正是彼時人間煉獄的寫照?
    媒體評論
    我隻有一句話:這是一部非常非常偉大的小說。
    ——(法)迪迪埃·德庫安
    龔古爾獎評委會秘書長

    面對這樣的巨著,我們不能無動於衷。
    ——(法)夏爾-魯
    龔古爾獎評委會主席

    這是一本每個有思想的人都應該讀,並且沒有人能對它無動於衷的書。      我隻有一句話:這是一部非常非常偉大的小說。
    ——(法)迪迪埃·德庫安
    龔古爾獎評委會秘書長

    面對這樣的巨著,我們不能無動於衷。
    ——(法)夏爾-魯
    龔古爾獎評委會主席

    這是一本每個有思想的人都應該讀,並且沒有人能對它無動於衷的書。
    ——(英)阿裡森·薩穆爾

    本書主人公一開始是個理想主義者,他被自己的理想引導著一步步變成惡魔。他像一個薩德,向我們的倫理和準則挑戰,我曾經思考過:一個循規蹈矩的中產階段德國人,怎麼能夠變成納粹死亡機器的齒輪?這本書就提供了答案。
    ——(美)馬克·E.約翰遜

    在利特爾名字前冠以‘大師’頭銜並不過分。用小說來詮釋歷史,在這方面利特爾的駕馭能力,一點都不亞於文學大師福樓拜。
    ——《世界報》


    這本書不僅是一部大作,更能稱其為偉大。從法國現代文學史的史書上,還沒有任何一位作家剛出山就有如此勃勃向上的雄心壯志、如此爐火純青的寫作技巧、如此入木三分的尖銳洞察力、如此攝人心魄的文字掌控力。
    ——《新觀察家》

    這部小說是現代文學史上的一座豐碑。
    ——《費加羅報》
    在線試讀
    四海兄弟們,讓我告訴您,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您可能會反駁,說我們又不是您的兄弟,壓根兒沒有興趣聽。老實說,這段歷史挺悲慘的,但教育意義深遠,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寓言故事,這一點我可以向您保證。
    故事有點長,畢竟,發生的事情真的很多,如果您不趕時間、正好有空,聽聽也無妨,更何況,這些事情跟您也有關:您慢慢看下去,就會明白這些事的確與您有關。別以為我意圖改變您的想法,畢竟,您有什麼看法是您自個兒的事。
    過了這麼多年之後,我下定決心把這些寫出來,真正的目的隻有一個,就是釐清一切,這是為了我自己,絕不是為了各位。
    世界初始之際,我們人類像毛毛蟲似的在這片土地上爬行,等待蛻變,成為晶透斑斕的蝴蝶。時間一年一年過去,蛻變遲遲不來,我們還是在地上蠕蠕爬行的毛毛蟲,認知到這一點令人心傷,但又能怎麼樣呢?自殺當然算是個辦法,不過老實說,對於自殺這檔事,我缺乏興趣。
    不消說,我的確認真思索過自殺的可能,如果我真的選擇自殺,我采取的方式將會是:在心口上放一顆手榴彈,在歡樂的爆炸聲中離開人世。拿一顆小巧的圓形手榴彈,小心翼翼地先撥去插銷,再拉開保險,金屬彈簧“咔”的一聲脆響,搭配耳邊咚咚的心跳,我面帶微笑聽著這後的樂音。接著,心靈獲得終的靜謐幸福,就算沒有,起碼也入土為安了。
    剩下的殘破辦公室就留給清潔婦去傷腦筋吧,反正這是她們的工作,算她們倒霉。不過,我先前說過,我對自殺這檔事沒有興趣。是什麼原因,我也說不上來,或許是因為掙脫不了某些我篤信不疑的人生哲理。我總認為人生活在世上不是來享樂的。那麼,人來世上一遭為的又是什麼呢?我不知道,賴活著,打發時間,免得遭到時間反噬。若真如此,在這茫然不知所以的時刻,寫作也算是個打發時間的好方法。

    別以為我閑著沒事,我可是個大忙人;我跟一般人一樣,有家庭,有工作,有應負的責任,這些都很花時間,也沒多少空閑可讓我回顧往事。更何況,我經歷的往事數量驚人。我像一座往事制造工廠。我一輩子都在制造往事,就算現在,雖然老板付我薪水制造的是蕾絲花邊,但往事的生產仍未中輟。
    的確,我大可擱筆不寫,反正也沒人逼我。戰後我盡量保持低調,上帝保佑,我沒有淪落到某些老同僚的潦倒局面,硬要出回憶錄為自己辯護,因為我沒有什麼需要辯護的,更不需要出書糊口,以我現在的工作,生活還過得去。      四海兄弟們,讓我告訴您,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您可能會反駁,說我們又不是您的兄弟,壓根兒沒有興趣聽。老實說,這段歷史挺悲慘的,但教育意義深遠,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寓言故事,這一點我可以向您保證。
    故事有點長,畢竟,發生的事情真的很多,如果您不趕時間、正好有空,聽聽也無妨,更何況,這些事情跟您也有關:您慢慢看下去,就會明白這些事的確與您有關。別以為我意圖改變您的想法,畢竟,您有什麼看法是您自個兒的事。
    過了這麼多年之後,我下定決心把這些寫出來,真正的目的隻有一個,就是釐清一切,這是為了我自己,絕不是為了各位。
    世界初始之際,我們人類像毛毛蟲似的在這片土地上爬行,等待蛻變,成為晶透斑斕的蝴蝶。時間一年一年過去,蛻變遲遲不來,我們還是在地上蠕蠕爬行的毛毛蟲,認知到這一點令人心傷,但又能怎麼樣呢?自殺當然算是個辦法,不過老實說,對於自殺這檔事,我缺乏興趣。
    不消說,我的確認真思索過自殺的可能,如果我真的選擇自殺,我采取的方式將會是:在心口上放一顆手榴彈,在歡樂的爆炸聲中離開人世。拿一顆小巧的圓形手榴彈,小心翼翼地先撥去插銷,再拉開保險,金屬彈簧“咔”的一聲脆響,搭配耳邊咚咚的心跳,我面帶微笑聽著這後的樂音。接著,心靈獲得終的靜謐幸福,就算沒有,起碼也入土為安了。
    剩下的殘破辦公室就留給清潔婦去傷腦筋吧,反正這是她們的工作,算她們倒霉。不過,我先前說過,我對自殺這檔事沒有興趣。是什麼原因,我也說不上來,或許是因為掙脫不了某些我篤信不疑的人生哲理。我總認為人生活在世上不是來享樂的。那麼,人來世上一遭為的又是什麼呢?我不知道,賴活著,打發時間,免得遭到時間反噬。若真如此,在這茫然不知所以的時刻,寫作也算是個打發時間的好方法。

    別以為我閑著沒事,我可是個大忙人;我跟一般人一樣,有家庭,有工作,有應負的責任,這些都很花時間,也沒多少空閑可讓我回顧往事。更何況,我經歷的往事數量驚人。我像一座往事制造工廠。我一輩子都在制造往事,就算現在,雖然老板付我薪水制造的是蕾絲花邊,但往事的生產仍未中輟。
    的確,我大可擱筆不寫,反正也沒人逼我。戰後我盡量保持低調,上帝保佑,我沒有淪落到某些老同僚的潦倒局面,硬要出回憶錄為自己辯護,因為我沒有什麼需要辯護的,更不需要出書糊口,以我現在的工作,生活還過得去。
    有一次我到德國出差,和一位大型內衣工廠的廠長會晤,我想賣蕾絲給他們。我是通過一些老朋友的介紹聯絡上他的,彼此心裡都有個底,因此不需猜忌。雙方談得相當融洽,商談結束後,他站起來從書架上抽出一本書遞到我面前,是波蘭總督漢斯·弗朗克死後發表的回憶錄,書名叫《面對刑臺》。
    “他的遺孀寫了一封信給我。”他對我解釋,“她自掏腰包出版了丈夫受審後寫下的手稿,賣書賺點錢供孩子花費。您能想像嗎?堂堂總督的遺孀竟然落魄到這個地步?我訂購了20本當禮物送人,還建議各部門主管買一本,好讓她賺點錢供孩子用。您能想像她竟然落魄到這個地步嗎?她寫了一封令人鼻酸的感謝函來。您認識他嗎?”
    我肯定地回答不認識,不過,我很有興趣讀讀這本書。事實上,我與他有過一面之緣,也許我後面會談到這一段,如果我有足夠的勇氣和耐心寫書的話。不過在這裡,說這些毫無意義。再說,那本書真的寫得很爛,前後交代不清,淨吐苦水,而且充斥著詭異的類似信徒懺悔的假道學。

    我的敘述可能也有點交代不清,說不定也好不到哪裡去,但我會盡全力把事情講清楚。有一點我可以保證,全文找不到任何悔不當初的字眼。我無怨無悔,我隻是做我該做的事,僅此而已;至於我的家庭,我也許會帶上一筆,不過這部分純屬個人私事,與他人無關;至於其他,我想寫到後,自己八成會無法控制逾越分際,但到那個時候,我已經不是我了,我的心智會混沌,環繞著我的世界會岌岌可危,那時頭腦不清的不止我一個,請認清這一點。
    再說,我寫作並不是為了供養妻小,我賺的錢足夠養家活口。不,如果我真的決定寫作,無疑是為了打發時間,可能的話,為您,也為我自己,順便釐清一兩個曖昧不明的地方。此外,我覺得寫作對我會有幫助。
    老實說,我的心情有些沉悶。便秘無疑是主因,令人遺憾又痛苦。這毛病對我而言還是新體驗,以前我根本不是這樣。很長一段時間,我每天要跑三四趟廁所,而現在每星期能有一次就謝天謝地了。我隻好借助灌腸,令人痛苦,卻非常有效。
    抱歉竟然說到這些肮髒的瑣事,讓我吐吐苦水總也可以吧。再說,要是您連這些都無法忍受,勸您還是就此打住,別往下看了。我不是漢斯·弗朗克,不喜歡裝模作樣,我想盡可能把事情說明白講清楚。雖然有些怪癖,我仍舊屬於實事求是的一群,堅信唯有空氣、食物、水、排洩以及追求真理,是人這一生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其他的,則可有可無。

    不久前,我的妻子帶了一隻黑貓回家,想我可能會高興。當然,沒有事先問過我的意見,大概猜到我會斷然拒絕,先斬後奏比較保險。因為一旦木已成舟,我也就無計可施,她會說送走孫子們會哭鬧什麼的。
    可是,這隻黑貓真的很討人厭。伸手想摸它表示善意時,它馬上溜到窗臺,黃色的眼睛盯著我看;如果想抱它,它會毫不客氣地伸爪子抓我。不過一到夜裡,卻蜷成一團,躺在我的胸膛上睡覺。它壓著我的肺,我恍惚夢見我被壓在一堆亂石下,快要窒息了。把往事留諸文字,也給我這種感覺。
    開始決定要用白紙黑字來保存記憶的時候,我請了幾天休假。大概沒想清楚。然而,事情進行得很順利,我買了大量相關議題的書籍閱讀,好喚醒記憶,也擬出了情節大綱,還編列了詳盡的大事紀,做好這些事前準備工作。休假在家,空閑時間一下子多了起來,我開始構思細節。此時,時序已入秋天,一陣髒污的灰黑雨水扯光了樹葉,我慢慢陷入焦慮的泥淖,發覺思考不見得是件好事。
    我早該料到。同事一致認為我冷靜穩重、做事三思而後行。
    冷靜,這話是沒錯,不過我的腦袋經常整日宛如焚化爐般悶燒。發表意見、與人討論、做出決策時,我跟其他人沒兩樣;但倚著吧臺、望著眼前的白蘭地時,腦中便開始想像一個男人手拿獵槍闖進來,盲目開火掃射;或在看電影和欣賞戲劇時,總幻想著一顆拉掉保險的手榴彈滾落在排排座椅底下;更有甚者,某個節日,在一個大廣場上,我看見汽車炸彈當街爆炸,歡欣鼓舞的午後頓時轉為人間煉獄,鮮血汨汨流入石板地面的縫隙,尸塊沾黏在牆面上,或者飛彈出去,凌空越過教堂內的十字走廊,落進主日供應的湯裡,我聽見人們哭喊,斷腿斷手的傷者呻吟,像是好奇的男孩撥掉腳的昆蟲,大難不死的目擊者滿臉驚愕、靜默無聲,一如三角門楣上裝飾的詭異鑲金雕刻,這是一段漫長恐懼歲月的開端。
    冷靜?沒錯,我很鎮定,不管情勢如何演變,我的表情永遠讓人猜不透我心裡的想法,我極力保持平靜,不動聲色,就像死氣沉沉的市街裡無聲的牆,又像拄著拐杖、別著勛章,坐在公園長凳上的瘦小老翁,更像那些落入大海,再也尋不回來的青春面孔。打破這片恐怖的寂靜,我有心有餘而力不足。我不會為了一點小事吵得人盡皆知,我自有分寸。然而,這些事壓在心頭,我快喘不過氣來了。
    可怕的並不是我剛剛描述的景像:這類幻像糾纏我多年,打從我小就開始了,早在還沒踏進這片殺戮戰場的火線之前,就已經存在了。就這個層面來看,戰爭隻是對我童年印像的一種印證,這種小場面我見怪不怪,視為狂妄世界的腳注。不,我覺得難受、沉重的莫過於全副心力地投入思考。想想看,您腦子裡整天都想些什麼呢?

    老實說,想的東西少得可憐。
    把一天當中您腦子裡想的東西,合理地加以分類,其實很簡單:首先是實用和機械的事,好比對行為和時間的規劃(例如刷牙前先燒水煮咖啡,刷完牙再烤面包,因為烤面包需要的時間比較短),還有工作方面的困擾、手頭拮據、家庭失和、性愛的幻想。我不再贅言其他瑣碎事項。晚餐時,您望著妻子逐漸枯萎的容顏,和情婦簡直不能相比,但從其他角度來看,她都是稱職的妻子,怎麼辦?這就是人生。
    於是,您隻好拿近的內閣危機當話題,其實您根本不在乎內閣發生了什麼危機,可不談這個,又有什麼好談的呢?刪除這類的思緒後,您一定會贊同我的話,剩下的確實少得可憐。當然也有出乎意料的時候。
    例行的洗衣家務中間,意外的一曲戰前探戈舞,就叫《薇奧萊塔》吧,此時黑暗惡水汨汨作響,小酒館燈籠高掛,笑臉迎人的女人,肌膚散發著淡淡的汗酸味;公園入口,一個小孩稚嫩的笑臉讓您不禁想起兒子,那時剛蹣跚學步;街道上,一線陽光穿透雲層,照亮了梧桐樹寬大的葉片和泛白的樹干:突然,您想起童年往事,在學校玩打仗遊戲,快樂又驚恐。腦海中忽然出現了對人生的思考。但是,這種情況非常罕見。
    然而,如果我們暫停手邊的工作,停止例行的活動和每日不停循環的作息,開始認真思考某件事時,情況會截然不同,塵封的往事一一浮現,如同沉重晦暗的波濤滾滾而來。夜裡,片片段段的夢境,展開,擴散,醒來時,一層薄薄的辛辣潮濕滋味滯留在腦海裡,總要花上好些時候纔會消散。
    不要誤會,這不是罪惡感,也不是悔恨。當然,罪惡悔恨大概也夾雜其中,我不想否認,但我認為事情沒那麼簡單。就算一個人從來沒上過戰場、從來沒殺過人,也可能會有剛剛描述的那些感受。壞心眼、怯懦、虛假、刻薄,人性惡的一面逐一浮現。無怪乎人類要發明工作、酒精和八卦傳聞等玩意兒,無怪乎電視會大受歡迎。總之,我提前結束了這不該請的休假,這樣也好,還是有足夠的閑暇,在午休時間,還有秘書下班之後的傍晚,可以隨便寫一點。
    我在此暫時打住,等我去吐一下,馬上回來。
    這是我身體的眾多小毛病之一,喫下去的餐點偶爾會讓我反胃想吐,要麼是一喫完立刻想吐,要麼會耽擱上一陣子,就這樣,毫無道理可言。這是老毛病了,打仗的時候就有了,說得更精確一點,次發作是1941年的秋天,當時我人在烏克蘭,好像是在基輔,要不然就是在北部的日托米爾。這段故事我以後肯定會提到。總而言之,時間一久也習慣了,刷完牙,喝一小杯酒,繼續剛纔中斷的事。

    言歸正傳,說說我的回憶錄吧。我買了好幾本學生用的筆記本,大開本,上面印著小格子,放在辦公室一個上了鎖的抽屜裡。早是寫在卡紙上,也印有小格子,現在決定一口氣從頭來過。為什麼要寫,我也說不清楚,當然不是為了給後代子孫一個教訓。
    如果此時此刻我突然暴斃,比如心髒病突發,或是腦中風,秘書取了鑰匙,打開上鎖的抽屜,一定會嚇一大跳。可憐的秘書,我妻子八成也一樣,光是那些卡紙就夠可觀的了。得趕快把這些東西燒掉,免得引起大丑聞。我倒無所謂,反正已經死了。說到底,我寫作不是為了各位,雖然是寫給您看的。
    辦公室是寫作的好地方,寬敞、樸素又安靜。白色的牆,幾乎沒有裝飾;一座玻璃櫥窗,用來陳列樣品;另一頭是一大面落地窗,居高俯瞰機房,一覽無遺。雖然有雙層玻璃隔絕噪聲,列維斯紡織機不停歇的敲打聲依舊滿室回蕩。
    我想靜靜思索的時候,會離開工作臺,走到落地窗前望著腳下排列整齊的紡織機,看著紡織工人熟練精準地重復同樣的動作,讓自己跟著來回搖晃。有時候,我會下樓,走到機器中間徘徊。機房陰暗髒污的玻璃窗染著一層藍色,因為蕾絲很纖弱,怕陽光直接照射,透進來的泛藍光線頗能安定心神。我喜歡隨著彌漫廠房的單調敲打聲響,讓來回規律、糾纏擾人的金屬清脆撞擊聲放松自己,什麼也不多想。
    紡織機總能讓我驚嘆連連。機身是鐵鑄的,外表漆成綠色,每臺重達十噸。有些機器非常老舊,很久沒有從事生產了,我下單訂購替換的零件。戰後我們順利淘汰蒸汽引擎,改用電力驅動引擎,機器倒是沒有換過。我不會走得太近,免得弄髒自己。有太多可拆卸零件需要時時上油潤滑,不過潤滑油容易弄髒蕾絲,因此我們用石墨,一種搗碎的鉛礦。紡織工人用襪子,像篩子般把石磨細細撒在運轉的機器上。織出來的蕾絲黑黢黢地貼在牆上,就像廠房的地板、機器以及仔細監控的工人一樣烏漆抹黑。我雖然不常踫這些機器,卻對它們了如指掌。
    批英國制的網眼紗織布機可是少數人纔知道的大機密,那臺機器是在拿破侖戰爭後偷偷走私進法國的,當時多虧了那些躲避關稅的工人。一個從裡昂來的,名叫雅卡爾的家伙,他加以修改後用來生產蕾絲,裝了一繫列老板決定采用的穿孔紙箱,底下是一捆捆的線圈,織線從那裡送出。
    紡織機的正中央有5000個紗線卷筒,這是整部機器的靈魂,緊緊地塞在滑動架上;接著是一支推動杆支撐卷筒,前後來回推動滑動架,發出讓人昏昏欲睡的清脆撞擊聲。
    紗線由垂直拉緊的銅制梳網側面穿入,按照五六百個雅卡爾卡片編列出的各式復雜織譜,編織線結,在梳網會浮現一節彎管,後織成蕾絲,蛛網似的薄紗在一層細細的石墨粉下顫動,從列維斯紡織機的大卷筒上緩緩滾落。
    工廠的工作男女有別,涇渭分明:男人設計花樣、替紙箱打孔、裝配鏈條、監控每一臺紡織機,以及管理男下屬。妻子、女兒,直到今天,還是隻能做紡車工、去除石墨、縫補、從碎布抽線出來或者折疊成品等工作。
    傳統的力量多麼強大。這裡的紡織工人有點像是無產階級的貴族階層。這份工作需要長時間訓練,要學手藝,手得非常巧。上個世紀,加萊地區的紡織工匠搭乘四輪馬車,頭戴大禮帽浩浩蕩蕩地來到工廠,頤指氣使地以“你”稱呼老板。
    時代變了。盡管在德國還殘留了幾項工藝,戰爭卻幾乎摧毀了所有工業,一切必須從頭開始,現今,整個北部地區僅剩下300多臺紡織機,而在戰前則有4000多臺從事生產。也因此,在汲汲於重新發展工業的大環境下,紡織工人比中產階級更早買得起汽車。
    我手下的員工不敢以“你”稱呼我。我不認為底下的員工愛戴我,老實說,我也不喜歡他們。我們一起工作,如此而已。某位員工如果專注用心,他那臺紡織機出產的蕾絲不太需要後制加工的話,到了歲末我會給他一份紅利;至於那些上班遲到,或者醉醺醺就跑來上工的員工,我會給予懲戒。在這個原則下,共事倒也相安無妨。

    您也許在納悶,我怎麼會走上蕾絲這一行。說真的,我天生不是做生意的料。學生時代我專攻法律和政經,還得了法學博士,在德國時,我的名字前面總會加上法學博士(Dr.jur.)這個頭銜。不過,1945年後,當時的局勢讓我少有機會發揮專纔。
    如果各位真的要追根究底,老實說,我也不是當律師的料,我年輕的時候,想鑽研的是文學和哲學。可想而知有人反對,這章淒慘的家庭戲劇情節,也許我在後面會提到。我還是得承認,在蕾絲產業界,法律比文學有用得多了。以上是事情發生時大致的背景狀況。一切結束後,我成功來到法國,並成了法國人。這其實沒有那麼難,因為當時社會動蕩,我跟著一些集中營裡的囚犯回到法國,當局沒問太多的問題。我說得一口流利的法語,因為我母親是法國人,小時候我在法國住了十年,上了初中、高中、預科班,甚至還考上政治自由學院念了兩年大學,由於我住在法國南部,我甚至還能裝出一口南方腔調。
    總之,沒有人特別注意我,時局真的是太亂了。抵達奧爾賽時,有人送上一碗湯給我,也被人罵了幾句。我得聲明我並未存心混在集中營的犯人當中,我是假借STO的員工身份入境,他們不太喜歡STO這些左派分子,所以數落了我幾句,其他的可憐蟲也沒能幸免,罵完後就放我們走了。對我們來說,沒有魯特西亞,但我們獲得了自由。
    我沒在巴黎逗留,我在巴黎有太多舊識,有些還是不該認識的,我於是前往外省,四處打零工討生活。局勢慢慢平靜下來,當局很快停止槍斃犯人,接著連關進牢裡都懶得做了。此時,我開始明察暗訪,終於找到了一個舊識。他混得相當不錯,從一個政府到另一個政府,始終好端端的,他頗有先知灼見,小心翼翼地隱藏為德國做事的雙重身份。一開始他不肯見我,不過搞清楚我是誰之後,他顯然沒有選擇的餘地。
    我可不會說那次會面賓主盡歡,彼此的感覺既別扭又局促。不過,他很清楚我們的利益息息相關,我呢,想找個工作,他呢,想保有現在的工作。他有個表兄在北方,卸下傳教士身份後,從一位破產的寡婦手上接收了三臺列維斯紡織機,想要搞間小工廠。這位仁兄雇用了我,我得常常出差,四處推銷蕾絲花邊。
    剛聽到工作內容,著實讓我頭皮發麻,終還是說服了他,同意我負責工廠組織這方面的工作,發揮我的專纔。我的確在組織安排方面有傲人的豐富經驗,雖然不能拿它跟我的博士專業相比。工廠日益壯大,尤其在20世紀50年代,我和聯邦德國恢復聯繫之後,打開了德國市場,從此我可以光明正大回德國,許多舊同胞在祖國過著安穩平靜的日子,有些坐了幾年牢贖罪,有些則根本沒事。

    以我的學經歷,我大可以改回真實姓名,端出我的博士學位,要求一份退役戰士撫恤和部分傷殘的津貼,沒有人會多說什麼。我可以很快就找到工作。可是,捫心自問,這樣做干嗎呢?對我來說,律師跟商人沒兩樣,更何況我已經對蕾絲產生興趣了,它是人類愉悅又和諧的創造。工廠逐漸收購了相當數量的紡織機,老板決定設立第二家工廠,交由我管理。
    從此,我就一直在這個職位上,打算做到退休。這段期間我結婚了,老實說,我還挺不情願的,但是這裡,在北方,想要鞏固既得的一切,結婚是道必要的手續。我選了一個符合要求的女人,出身良好,長相端正。婚後立刻讓她懷孕生子,目的是想讓她忙得無暇他顧。很不幸,她生了一對雙胞胎,將來肯定會在家裡跑上跑下,我指的是我的家,對我而言,一個淘氣鬼就綽綽有餘了。
    老板給我加了薪,我買了一棟舒舒服服的房子,離海邊不算遠。就這樣,我成了中產階級。這樣也好,經歷了這麼多事,我特別需要平靜和規律的生活。
    年輕時代的夢,早就讓我過去的人生閱歷摧毀得無影無蹤了。從歐洲的這一端走到德國的另一頭,內心的焦慮慢慢平息。戰爭掏空了我整個人,隻剩下酸苦和長期糾纏的恥辱,就像咀嚼沙粒般咔吱咔吱作響。因此在社會規範下規矩生活,我安之如飴,盡管常以嘲弄的冷眼看待一切安逸的表像,有時甚至感到憎惡。以這種生活步調,我寄望有一天能夠達到傑洛米諾·納達爾所言的上帝恩寵的境界,無所畏懼。我怎麼開始掉書袋了?這是我的另一項缺點。我還成不了聖人,依然受到人類需求的拘束。
    我偶爾還是會跟妻子做愛,有計劃的,雖然說不上歡愉,倒也沒有非常厭惡,隻是為了家庭和諧。到外地出差的時候,舊時的癖好似乎也離我越來越遠,主要是怕感染疾病。一切都難以再引起我的興趣:俊俏少年的胴體、米開朗琪羅的藝術雕像,通通都一樣,再也無法令我屏息。
    就像大病一場後,每種食物都食不知味。這樣的話,牛肉和雞肉又有什麼分別呢?吞下去,反正有營養就行了。說真的,能引發我興趣的東西不多了。文學算是一件,我確信我對文學的喜愛絕不是出於長久的習慣使然。也許這正是想寫回憶錄的真正原因,讓我再度熱血沸騰,看對某些東西是否還有感覺,是否還會心痛。這想法真是奇怪。
    然而,我還是感覺得到心痛。這一代的歐洲人,誰不曾痛過,但我可以大言不慚地說,我經歷過的痛苦比大多數人要多得多。
    人是健忘的動物,這一點每天都能得到印證。就算那些活在記憶裡的人也從來不說,隻把記憶鎖在腦海裡,就算說了,也總是那一套陳腔濫調。隻要去看看德國作家針對東方戰役所作的悲情散文就能明白,濫情得令人惡心、文字僵化老套。就拿保羅·卡雷爾先生的抒情散文來說好了,他可是這幾年相當暢銷的名家。
    我剛好認識這位卡雷爾先生,當時我們都在匈牙利,那時他名叫保羅·卡爾·施密特,在上司馮·裡賓特洛甫部長的庇護下,寫出了他心中真正的想法,那真是一篇犀利激昂的佳作:猶太人問題不是人道問題,不是宗教問題,純粹是種族優生的問題。
    現在人人景仰的卡雷爾·施密特先生耗費畢生精力出版的大部頭巨著,四大巨冊不痛不癢地描述蘇聯戰事,猶太人這個詞竟然一次都沒出現。這一點我很清楚,這套書我從頭到尾細細讀過,這的確是件苦差事,但我執意拼了。法國這邊的作品,例如馬比赫一家,還有這類的其他作家,也好不到哪裡去。至於共產黨,他們也一樣,隻是秉持的觀點與西方全然相反。
    那些高唱“孩子,在人行道邊磨尖利刃”的人都到哪兒去了?他們是閉上了嘴,還是已經死了?相互奉承、茫茫不知所雲地高談榮耀、光榮、英勇事跡等空泛辭藻,真是令人厭煩,已經沒人願意提了。我這樣說或許失之偏頗,但是我敢說各位一定能了解我的意思。
    電視報道了一些數字,駭人聽聞的數字,後面有一大串的零,不過有誰曾靜下心思考這些數字的真正含意?有誰曾經計算過這輩子認識了多少人,然後和電視上聽到的數字做個比較,好一個600萬,或2000萬。來玩玩數學吧。數學是很有用的一門學問,它能預測未來,也讓我們的腦袋更清楚,有時候非常有教育意義。
    請有一點耐心,給我一點您寶貴的時間,我隻針對曾經參與過的兩大舞臺來舉例說明,且不管我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多麼微不足道,德俄戰爭,以及我們在所有文件上美之名曰“猶太問題的終解決方案”的官方正式種族滅絕計劃,這麼委婉的措辭,不能不在此記上一筆。相對來說,西部戰線的損失一直比較輕微。
    我用的基本數據有待商榷,這我也沒辦法,大伙的意見都不同。蘇聯方面的死傷,我采用了舊有的數字,也就是1956年赫魯曉夫引用的數據:2000萬。值得注意的是,英國著名的作家瑞特林格認為隻有1200萬,而另一位大名鼎鼎,甚至比瑞特林格更有名的蘇格蘭文學家埃裡克森卻算出死傷人數至少超過2600萬,因此,蘇聯官方發表的數字等於是將之兩兩相加再除以二,誤差值為100萬。
    至於德國方面的死傷數據——單就蘇聯戰場而言,意見頗為一致——我們可以采用一些更官方、更日耳曼式的精準數字,1941年6月22日到1945年3月31日止,東部戰線共計損失6172373名官兵,這是在一份陸軍總指揮部內部報告上總結的數字,這份報告在戰後被發現,其中包含陣亡者(超過100萬)、傷者(大約400萬)以及下落不明者(亦即可能死亡、被俘,以及死亡的戰俘,大約1288000人)。簡單地說,就是200萬名戰士陣亡,而這數字不包含傷者,約略計算一下,傷者有五十幾萬。
    1945年4月1日到5月8日之間又新增不少傷亡名單,多半在柏林地區,除此之外,東部占領區陷落所引發的後續流亡潮,估計還得再納入將近100萬的平民老百姓受害,換句話說,加起來共計300萬人。
    至於猶太人方面,各方說法分歧,廣為人知的說法是600萬,盡管沒有多少人知道這個數字源自何處(霍特爾在紐倫堡接受審判時說艾希曼告訴他的,但是維斯利策尼卻一口咬定艾希曼曾對他的同僚說是500萬;當猶太人終於有機會當面質問艾希曼時,艾希曼卻說介乎500萬到600萬之間,應該是500萬)。
    曾經為德意志帝國黨帥海因裡希·希姆萊,彙總後統計數字的克爾海爾博士得出到1942年12月31日止,累計將近200萬人,值得注意的是,我在1943年曾有機會和他當面交換意見,他承認原始的數據源並不可靠。
    後,深入研究這項議題且深受世人崇敬的希爾伯格教授,他的論點少有人認為偏頗,更不會偏袒德國,在長達19頁密密麻麻的報告後,他得出一個數字:510萬,這與艾希曼一級突擊隊大隊長的說法大致相符。就采用希爾堡教授的數據吧,由此,我們歸納得出:
    蘇聯方面死亡人數…………………………2000萬
    德國方面死亡人數…………………………300萬
    小計(東部戰線)…………………………2300萬
    猶太人終結總數…………………………510萬
    總計…………………………………………2660萬
    請了解,其中有150萬的猶太人被納入蘇聯方面的死亡清單。(基輔那座奇特的紀念碑上曖昧婉轉地刻著這樣的話:“遭德意志—法西斯侵略者殺害的蘇聯公民。”)

    現在是數學時間。
    我們與蘇聯的衝突從1941年6月22日凌晨3點開始,一直延續到,根據官方的說法,1945年5月8日夜裡11點01分,總計長達三年十個月十六天二十小時又一分鐘,去掉尾數,可換算成46.5個月,或是202.42個星期,也就是1417天,34004個小時,2040241分鐘(後那一分鐘也計算在內)。
    關於美其名曰終解決方案的計劃,執行的時間與這個時間區段完全吻合。此前,計劃尚未明確也未見規模,猶太人的死亡人數不定。

    現在,讓我們回頭看看另一個數字遊戲:德國人方面,平均每個月死亡人數達64516人,換言之,每星期死亡14821人,每天就是2117人,每小時88人,等於每分鐘就有1.47人死亡,以上就是這三年十個月十六天二十小時又一分鐘的戰爭期間,每年、每月、每周、每時、每分鐘的死亡人數。
    猶太人這邊的數字,包含蘇聯籍國民在內,大約每個月死亡109677人,平均下來,每星期有25195人死亡,每天就是3599人,每小時150人,每分鐘2.5人,計算時間區段同上。
    後,來看看蘇聯方面的數字,平均每個月大約有430108人死亡,等於每星期有98804人,每天就有14114人,每小時588人,每分鐘就是9.8人,計算時間區段同上。
    各方的死亡總數加總之後,平均每個月死亡572043人,每星期死131410人,每天則是18772人,每小時就是782人,等於每分鐘死13.04個人,以上是上述時間區段每年、每月、每周、每天、每分鐘的死亡人數,再次提醒各位,整個時間區段有三年十個月十六天二十小時又一分鐘。
    有人會覺得把後沒用的一分鐘納入計算是在賣弄,是小題大做,我希望他們好好想想,在這一分鐘裡,平均有13.04人喪生。如果可以的話,請想像一下,在這一分鐘裡,他們周遭的人當中有13.位親友遭到了殺害。
    同樣地,也可以計算出亡者之間死亡的間隔時間:平均大約每隔40.8秒,有一個德國人死亡,每隔24秒一個猶太人死亡,而每6.12秒就有一個布爾什維克黨人死亡(俄籍猶太人包括在內),總體來說,每隔4.6秒鐘就有一個人喪生,計算時間區段同前。
    從這些數據,您可以運用想像力把數字具體化。例如拿一隻表,看著秒針每走4.2秒(或者每走6.12秒、24秒或40.8八秒,這要看您更願意怎麼計數),開始默念一人死亡、兩人死亡、三人死亡,如此這般繼續下去,試著想像您口中一人死亡、兩人死亡、三人死亡的那些人,尸體就躺在您眼前,逐漸堆積成形。您將發現這是很棒的默想訓練。要不,想想另外一件比較近代、讓您久久不能自已的悲慘事件也行,再來加以比較。
    舉例來說,如果您是法國人,想想貴國在阿爾及利亞的小小冒險,那曾經是貴國人民心中不能踫觸的痛。貴國在七年間,含上意外死亡的人數,痛失了25000人:這個數字相當於東部戰線一天又十三個小時的死亡人數,也可以比擬為猶太人遭屠殺七天的累計人數。當然,我在這裡沒有把阿爾及利亞人的傷亡人數計算在內:因為您幾乎絕口不提。無論是在您出版的書籍,還是制作的電視節目裡,從來都沒有人提過,這對您來說無足輕重吧。
    事實上,每失去一個法國人,背後代表著十位阿爾及利亞人的死亡,就算跟我們相比,貴國效率之高仍令人豎起大拇指。
    數字遊戲到此暫停,如果要繼續玩,真的可以玩很久,我請您自個兒玩,玩到您腳下的土地塌陷為止。至於我,沒那個必要;很久很久以前,套一句出自《古蘭經》的優美經文,死亡的陰影已經比我脖子上的青筋還要逼近我了。
    假設您真能讓我流淚,我的淚水將腐蝕您的臉。
    該下總結了,請容許我再度引經據典,我保證這是後一次。古希臘悲劇詩人索福克裡斯說得好:生平冀望的,莫過於免來人世走這一遭。
    叔本華也曾有感而發,寫下類似的喟嘆:什麼都沒有好。世上痛苦大過歡樂,所有的滿足歡喜都是過渡的,連帶產生新的欲望和苦惱,遭人魚肉的椎心劇痛遠大於我為刀俎的痛快。沒錯,我知道我引用了兩段話,不過意思是相同的:實際上,我們活在悲慘的人間煉獄中。

    戰爭當然結束了,而且世人也都得到了教訓,這種事不會再發生了。然而,您敢確定世人真的得到了教訓?您真的確定這種事不會再發生了?再說,您真的百分之百確定戰爭已經結束了嗎?
    就某種程度而言,戰爭永遠不會結束,又或者該這麼說,除非在戰爭結束前後一刻出生的後一個嬰兒能壽終正寢,安然走完一生,戰爭纔算結束。
    甚至就算是這樣,戰爭都還可能持續下去,降臨在他們的子姪輩以及他們子姪輩的下一代身上,直到他們背負的先人事跡稍微稀釋、記憶淡忘、痛苦趨緩為止,到了那個時候,世人早已遺忘一切,而這一切也早已被歸入歷史,無關痛癢,甚至連被當成恐怖故事來嚇小孩都不夠格了。
    然而,那些在死亡陰影下長大的小孩呢?我的意思是,那些多希望自己干脆死了、一了百了的小孩呢?
    我猜得到您心裡會怎麼想——這人真是鐵石心腸。您在心裡念著——沒良心,一個不折不扣的人渣應該被抓去蹲苦窯,而不是在這裡大放厥詞,散播似是而非的言論、半弔子的法西斯陳腐思想。不要把法西斯主義搬進來攪在一塊,至於我的罪,先別立下判語,我還沒開始說到正題呢。至於道義上的責任,請容許我發表幾點看法。
    政治學家經常提出這種說法,在戰爭的非常時期,全國人民,起碼男性公民,必須放棄一項基本的人權——生存的權利,這項論點始於法國大革命,開啟了征兵制度。而這項原則至今仍廣為世界各國接受,差不多全世界都這樣。
    但是幾乎沒有人指出,與此同時,公民也被剝奪了另一項權利,同屬基本人權,對他來說甚至更重要,攸關身為文明社會一分子的自我認知:不殺戮的權利。沒有人事先征詢過他的意見。挺立在大壕溝之上的那個男人,絕大多數的情況下,跟那些被扔進壕溝底,已經斷了氣的或是尚存一口氣息的人一樣,都不是自願來這裡的。
    您可能會反駁,打仗時殺死對方將士,跟殺死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不能混為一談;戰爭法規定,前者合法,後者違法,這頗符合普羅大眾的道德觀。
    然而,這純粹是不切實際的高調,完全沒有考慮到衝突的現實狀況。於是戰後兩派說辭壁壘分明,一邊是“軍事行動”,亦即一切衝突的同義詞,另一邊則是“令人發指的暴行”,由一小群淫虐無道的狂人領軍執行。正如我希望突顯的,這全是征服者們聊以自慰的古怪幻想……
    我不是在替執行命令說的那派人說話,這派說法廣受我們優秀的德國律師好評,強調軍人軍令在身不得不為的無奈。我的所作所為,都是透析前因後果之下的行動,我認為那是職責所在,而且非完成不可,不管這樣的行動有多可悲、讓人多不舒服。
    全面的戰爭正是如此,沒有所謂的平民百姓,被送進毒氣室或被槍殺的猶太裔小孩,跟遭到空襲轟炸、被烈焰燒死的德國小孩,兩者的不同點在於死亡的方式。這兩種小孩同樣無辜,他們的犧牲無助於縮短戰爭,但是在這兩種情形下,軍人認為這是對的,是必要的。如果他們是被欺騙的,那該怪誰呢?
    就算我們特意把這些暴行與戰爭行為切割,采用猶太律師萊姆金的說法,認為這是種族滅絕大屠殺好了,我的論點還是站得住腳,因為起碼在我們這個世紀裡,大屠殺都是伴隨著戰爭而來的,大屠殺從來沒有獨立發生過。


    你知道北極的松鼠是所有已知的哺乳動物中,一種可以把體溫降到冰點以下的嗎?還有,你知不知道,瓢蟲身上的明亮色彩是一種效能極強的警告,一旦受到騷擾,平時隱藏於腳部那股油膩且充滿惡臭的黃色血液,就會在這時汨汨而出從而制止掠食者?

    如今的人們都把自然界比喻為“野人之地”,就仿佛大自然是一處蠻荒、粗野、失控且讓人狼狽不堪的地方,但其實不然。事實上我對自然界認識得越多,就越了解它的生命其實是有秩序的。如果你花些時間徜徉在植物王國、動物王國或昆蟲類王國中並觀察,就會看到一個靜寂無聲,但卻永遠在移動、成長、改變的世界,一切都那麼協調一致。
    諷刺的是,我們這個人造的世界纔是真正的“野人之地”,雜亂、失序、一片蠻荒,隻有置身在大自然中,纔能讓我們意識到真正的和諧。在人的領域內,不管目光落在何處,都會有紛爭,而且人生也都缺乏目標,大到國與國之間彼此征伐、民族間因信仰不同產生衝突,小至企業明目張膽地污染山川大地、個人在路邊任意傾倒垃圾等,這纔是真正的“野人之地”,也代表我們的人生其實處於極不和諧的狀態。總之,人造的那些東西纔雜亂、失序、一片蠻荒,而且我們人類也一直在濫用周遭的一切資源。然而在大自然中,卻沒有上面所提到的任何事情,沒有貪婪,沒有浪費,也沒有猜忌。看來隻有身處於這片大自然中,真正的生命奇跡纔會發生!
    雪花蓮之所以能生存下去,是因為雪把它們與霜隔離,而如果赤身裸體的人類在這種雪地中,不消數分鐘便會步入死亡。我曾在狂風暴雨中,目睹到善知鳥笨手笨腳地在冰山之間,伴著高達九級的強風卷起的北極波濤振翅而飛,可是我卻可以明顯地看出來,它們充分享受著其中的每一刻而自得其樂。反觀我們,當時我們離陸地800公裡遠,雖然我和隊員置身的那葉扁舟擁有的設備和技術,而且我們身上的衣服也沒沾濕,可是,一行人卻似乎快要在寒冷與恐懼中踏上黃泉路,而非死於裝備不足或技術落後。總之,自然界處處都顯示出,它比我們更大、更好、更靈巧、更強以及更有力。
    隻有當我回到所謂的“蠻荒”時,纔會發現自己的心靈又真正活了過來。也隻有在這個時候,我纔會開始感覺到自己內心的那種旋律,也意識到與周遭的一切取得了協調,於是我開始看見幽暗處,辨別山林原野的氣味,領悟到東風和西風的不同。這個時候,我纔又再度成為一個人,依照大自然所創造我們並孕育我們的那套方式存在於天地之間。這些“野人之地”幫助我們脫掉社會覆蓋在我們身上的一切衣裳,褪除我們在街頭看到的、郁積於我們內心已久的所有挑釁,或是卸除我們在毫無盼望或夢想的人們身上所目睹到的一切麻木。
    如今不知有多少人在走路時雙眼下垂,定格在人行道上。對這些人而言,生存所講求的無非是如何安然度過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逃過老板的“追殺”,以及通過可以決定我們生死的種種面試。雖然這些都是重要的事,但如果我們將自己的生命局限在面前的人行道上,那麼一定會失去更多。
    隻要我們能夠抽出些時間抬頭仰望就好了─或許可以利用在公園的椅子上享用午餐的片刻,當我們這麼做時,為什麼會有更好的感受,為什麼我們的想像力會被引燃,還有,為什麼沉睡已久的雄心壯志和夢想會蘇醒過來?大自然會讓我們樂於這樣做,我們有更遠大的抱負,絕非隻是盯著人行道發獃,我們有一個美好的生命,更有一個非凡的世界,而它不就是為了供我們享樂而創造出來的嗎?
    此刻我們人類卻要摧毀它,無所不用其極,不過撇開這個不談,大自然的生態現像仍然是進步也非凡的。毛毛蟲羽化為蝴蝶雖然看似簡單,但即使棒的科技也都無法參透,我敢打賭,從小你一定很少想過這麼讓人驚嘆不已的事。
    在所有遠征過的世界上注目越久,我就越覺得嘆為觀止。人們總是在說,這世界是那麼小,然而我卻一次又一次地折服於它的浩瀚無垠、豐富多彩和無堅不摧。你們知道我所看到的,正是大自然的恩寵之一嗎?隱身在叢林深處的孤獨小花,從沒有博得我們關愛的眼神,但它卻那麼潔淨、那麼活潑有力、那麼美麗,就仿佛這種隱蔽在深幽處的奇幻景像是上帝的愛好,正是為了取悅他自己而造的。
    這世界到處都充滿了如此細微而嬌柔的東西,因此我們得盡到兩項責任作為回報。其一是了解並保護它們,其二是懂得欣賞它們並享受它們的存在。“我們隻有一次生命”,這句話值得我們一說再說,有一個充滿魔法的世界正等待我們發現,而且我從這個世界學到的越多,也就越了解到仍有許許多多東西等待我們明白。
    我深切盼望這本書不僅能夠有朝一日救你一命,同時更能鼓勵你展開探險,開始了解並充分享受大自然對我們的厚愛。大自然不是讓我們畏懼不前,而是讓我們充分領略其樂趣。人類有能力支配每一種動物和植物的命運,我曾目睹到沙漠裡有一支枯瘦又矮小的遊牧民族,竟然能夠把全世界致命的11種毒蛇玩弄於股掌之上,讓它們匍匐在自己的腳趾間。這到底是什麼樣的知識啊?
    好幾個世紀以來,我們的祖先已創造出許多讓人目眩神迷的“營生訣竅”,永葆我們生存,保障我們不缺食物和飲水。我們未必非得揚棄這些奇技淫巧不可,不過如果你和朋友在一座荒島擱淺,無任何供應品,而隻有你知道如何從小樹苗中收集水分,在沒有火柴的情況下生火,還會捉蛇和剝皮,難道你不會感到驕傲?當然,人類已經用好幾千年的時間進化,所以生存已成了一種本能,而上面的這些本領即源自於此。
    在現代化生活所帶來的種種驚奇下,人類的生命變得更美好了嗎?或許我們的生活已變得更輕松或更快捷,但真的變得更好了嗎?如果真的變得更美好,那憂郁癥又為什麼這麼盛行呢?我們已經遠離了內在真正的自我了嗎?
    這些問題的答案我都不知道,我隻知道大自然讓我顯示出真正的自己,當我需要時間或空間時,當我身陷悲傷痛苦時,我要投奔到哪兒?─我會投入崇山峻嶺的懷抱,在那兒找到一份寧靜和慰藉。那種感覺就像是回到了家,我有時間盡情地嘶吼、喊叫和呼吸,那就是大自然。
    要善用本書所提供的工具,幫助自己走入這條冒險的路程,並在身陷任何困境時全身而退。不過重要的是,要善用上帝賜予的天賦精神。這或許需要一些復習,畢竟你已有好一段時間沒用過它了,不過,它卻一直在那兒靜候你的到來。隻要有它陪伴,生命就一定會變得更加豐盈。
    何不熱熱鬧鬧、渾身充滿活力地加入我們,有什麼好害怕的?哦,還有,別把太多注意力放在人行道上,它不值得你這麼做。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