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批評官員的尺度——《紐約時報》訴警察局長沙利文案 (美)安東尼
    該商品所屬分類:法律 -> 法律
    【市場價】
    342-496
    【優惠價】
    214-310
    【作者】 美安東尼·劉易斯Anthony 
    【所屬類別】 圖書  法律  司法案例與司法解釋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118873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301188736
    作者:(美)安東尼·劉易斯Anthony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年06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兩度普利策獎得主安東尼·劉易斯原著,暢銷譯作《九人》譯者何帆翻譯。"我想不出什麼案子,能比這起案件更有利於促進整個國家的思想交流了。"本書以在美國家喻戶曉的"紐約時報訴沙利文案"連線展現了200多年來美國言論自由的司法鬥爭史,既理性而堅定地闡述和捍衛了批評之聲與新聞自由的真正價值,同時,又一再冷靜地提醒我們,自由不可濫用。

     
    內容簡介

    《批評官員的尺度——《紐約時報》訴警察局長沙利文案》是美國兩屆普列策獎得主安東尼路易斯的成名之作,講述了1962年發生在美國的紐約時報訴沙利文案,該案的判決結果對於美國司法影響深遠,並因此確立起了一條憲法原則,即公民對政府官員的言論批評不得被作為誹謗起訴,成為美國司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經典判例。該書詳細地講述了沙利文案當時的司法背景,案件的進行情況以及美國法院歷史性的改判及其幕後故事。該書作者是美國著名的暢銷作家,其新書《言論的邊界》由法律出版社出版,正在熱銷之中。

    作者簡介

    畢業於哈佛學院。兩屆普利策獎得主,《紐約時報》特約撰稿人(1969—2001)。歷任哈佛大學法學院講師及加州大學、伊利諾伊大學、俄勒岡大學、亞利桑那大學客座教授。


    安東尼·劉易斯(AnthonyLewis),1927年3月生於紐約,畢業於哈佛學院。曾任《紐約時報》周日版編輯(1948—1952)、駐華盛頓司法事務報道記者(1955—1964)、倫敦記者站主任(1965—1972)、專欄作者(1969—2001),目前是《紐約書評》專欄作者。1955年、1963年兩度獲普利策獎。劉易斯曾在哈佛大學執教(1974—1989),並自1982年起,擔任哥倫比亞大學“詹姆斯?麥迪遜講席”教授,講授修正案與新聞自由。著有《吉迪恩的號角》(Gideon’sTrumpet)、《十年人物:第二次美國革命》(Portrait of a Decade: The Second AmericanRevolution)、《言論的邊界:美國憲法修正案簡史》(Freedom for the Thought that weHate: A Biography of the FirstAmendment)。劉易斯的妻子是馬薩諸塞州法院首席大法官瑪格麗特?馬歇爾,兩人現居馬薩諸塞州坎布裡奇。 
    何帆,1978年生,湖北襄樊人,現為人民法院法官。著有《大法官說了算:美國司法觀察筆記》(法律出版社,2010)、《刑事沒收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刑民交叉案件審理的基本思路》(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譯有《九人:美國法院風雲》(上海三聯,2010)、《大法官是這樣煉成的:哈裡?布萊克門的法院之路》(中國法制出版社,2011)、《作為法律史學家的狄更斯》(上海三聯,2009)、《玩轉民主:美國大法官眼中的司法與民意》(法律出版社,2011)。主編有“美國法院大法官傳記譯叢”。曾為《南方周末》、《新京報》、《南方都市報》、《看歷史》雜志專欄作者。

    目錄
    章“關注他們的吶喊”

    “社論式廣告”的來源形形色色,形式五花八門。朝鮮領導人金日成,每年都會在《紐約時報》買下兩個版面,歌頌自己的“不斷革命理念”。人們萬萬沒有想到,1960年3月29日刊出的這則名為“關注他們的吶喊”的廣告,會在種族議題之外,掀起一輪更大的爭議,不僅成為對新聞自由的巨大考驗,並進而演變為美國言論自由史上的一座裡程碑。

    第二章蒙哥馬利的反擊

    霍爾在《廣告報》上,發表了一篇氣勢洶洶的社論:“世上有兩類說謊者,一類主動撒謊,一類被動為之,這兩類說謊者在3月29日《紐約時報》的整版廣告中,粗魯地誹謗了蒙哥馬利市。”他叫囂道:“謊言,謊言,謊言,這就是些一心想募款的三流小說家捏造出來的故事,好欺騙那些偏聽偏信、自以為是,實際上卻屁也不知道的北方佬。”

    第三章南方的憂傷

    章“關注他們的吶喊”

    “社論式廣告”的來源形形色色,形式五花八門。朝鮮領導人金日成,每年都會在《紐約時報》買下兩個版面,歌頌自己的“不斷革命理念”。人們萬萬沒有想到,1960年3月29日刊出的這則名為“關注他們的吶喊”的廣告,會在種族議題之外,掀起一輪更大的爭議,不僅成為對新聞自由的巨大考驗,並進而演變為美國言論自由史上的一座裡程碑。

    第二章蒙哥馬利的反擊

    霍爾在《廣告報》上,發表了一篇氣勢洶洶的社論:“世上有兩類說謊者,一類主動撒謊,一類被動為之,這兩類說謊者在3月29日《紐約時報》的整版廣告中,粗魯地誹謗了蒙哥馬利市。”他叫囂道:“謊言,謊言,謊言,這就是些一心想募款的三流小說家捏造出來的故事,好欺騙那些偏聽偏信、自以為是,實際上卻屁也不知道的北方佬。”

    第三章南方的憂傷

    “那些從未感受過種族隔離之苦的人,很容易輕言‘等待’”,馬丁·路德·金寫道,“但是,當你目睹暴徒對你的父母濫用私刑……當你試圖向六歲的女兒解釋,為什麼她不能像電視廣告裡那樣在公園嬉戲玩耍,卻愴然詞窮……當你駕車遠行,卻發現沒有一家旅店願意讓你留宿,而你不得不蜷在車上夜復一夜……當你日復一日被“白人”和“有色人種”這樣的標簽字眼所羞辱……你就會了解,‘等待’為什麼對我們那麼艱難。”

    第四章初審失利

    沙利文的律師讀到“黑人”一詞時,故意讀成“黑鬼”,還說自己這輩子都這麼念這個詞。法庭上,白人律師都被冠以“先生”頭銜,如“納奇曼先生”、“恩布裡先生”。黑人們卻被稱作“格雷律師”、“克勞福德律師”、“西伊律師”。僅僅因為膚色不同,他們居然連“先生”這樣的敬語都享受不到。更令人心寒的是,法官對這些統統置若罔聞。

    第五章媒體噤聲

    內部人士透露:“《紐約時報》當時正被內部罷工和業務虧損折騰得焦頭爛額,要是輸了這些官司,報紙肯定會完蛋。”對於《紐約時報》根據憲法修正案提起的上訴,阿拉巴馬州法院用一句話直接駁回:“美國憲法修正案不保護誹謗言論。”隻要每家法院都認同上述論點,《紐約時報》將永遠無法勝訴。

    第六章自由的含義

    1797年,喬治·華盛頓即將卸去總統之位,告老還鄉,費城《曙光報》發文稱:“此人是我國一切不幸的源頭,今天,他終於可以滾回老家,再不能專斷擅權,為害美國了。如果有一個時刻值得舉國歡慶,顯然就是此刻。政治邪惡與合法腐敗,將伴隨華盛頓的黯然離去而退出歷史舞臺。”政治漫畫家對華盛頓也毫不手軟,有人甚至把他的頭像安在一頭驢身上。

    第七章言者有罪

    共和黨人批評聯邦黨人偏好中央集權和英國政體,骨子裡渴望著皇權專制。聯邦黨人則認為,共和黨人就是一群雅各賓派,一旦得勢,必會推行法國式的恐怖政治。1798年,夫人阿比蓋爾·亞當斯在給友人的信中寫道,親法集團,也就是共和黨人,正孜孜不倦地在全國“播下邪惡、無神論、腐敗和造謠惑眾的種子”。

    第八章“人生就是一場實驗”

    1919年,年輕的漢德法官再次致信霍姆斯,認為隻有“直接煽動”不法行為的言論方可追懲。他說,“既然案件發生時,正趕上民意沸騰,這種情況下,讓陪審團來判定某種言論的‘傾向’,恐怕效果不佳……據我所知,1918年的社會氣氛就是如此”。對此觀點,聲望正如日中天的霍姆斯大法官頗不以為然。然後,五十年後,法院在“布蘭登伯格訴俄亥俄州案”中,卻正式采納了漢德的觀點。

    第九章偉大的異議者

    霍姆斯大法官風流倜儻,對美酒佳人一向來者不拒。內戰期間,他明知戰事殘酷,卻投筆從戎,三度負傷。他認為社會改革運動難成大器,卻支持改革者們放手一試。布蘭代斯大法官向來不近煙酒,一生致力於推動社會改革。霍姆斯習慣撰寫簡短有力,卻含義模糊的判決意見。布蘭代斯則喜歡長篇大論,分析各種社會問題。兩位性格迥異的大法官,在那個特殊時代,成為言論自由堅決的捍衛者,和法院偉大的異議者。

    第十章“三天過去了,共和國安然無恙!”

    在法院,明尼蘇達州助理司法總長詹姆斯·馬卡姆援引霍姆斯大法官1907年在“帕特森訴科羅拉多州案”的判決意見,認為修正案隻禁止“對出版的事前限制”。他話音未落,九十高齡的霍姆斯大法官突然插話:“寫那些話時,我還很年輕,馬卡姆先生。現在,我已經不這麼想了。”

    第十一章向法院進軍

    多年之後,韋克斯勒回憶道:“接下這個案子前,我對誹謗法沒什麼了解。做案件背景分析期間,當我意識到必須由被告來承擔舉證責任時,我受到極大震撼。那種感覺我至今記憶猶新,實在令人措手不及、驚懼不已。或許因為陪審團在這個問題上一直比較溫和,過去,我一直以為誹謗法隻是紙上談兵,根本沒有在這個國家適用過。”

    前言
    批評的限度就是民主的尺度
    “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
    ——《國語·周語上》
    “對公共事務的討論應當不受抑制、充滿活力並廣泛公開。”
    ——“《紐約時報》訴沙利文案”

    作為當今世界有影響力的媒體之一,《紐約時報》雖正經受電子傳媒的挑戰,發行量也有所下降,卻從未感受到生存威脅。但是,1960年,一個名叫L.B.沙利文的警察局長提起的一場誹謗訴訟,卻幾乎將《紐約時報》逼至絕境,如果不是聯邦法院九位大法官力挽狂瀾,這家百年老店或許早已關門大吉。

    批評的限度就是民主的尺度
    “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
    ——《國語·周語上》
    “對公共事務的討論應當不受抑制、充滿活力並廣泛公開。”
    ——“《紐約時報》訴沙利文案”

    作為當今世界有影響力的媒體之一,《紐約時報》雖正經受電子傳媒的挑戰,發行量也有所下降,卻從未感受到生存威脅。但是,1960年,一個名叫L.B.沙利文的警察局長提起的一場誹謗訴訟,卻幾乎將《紐約時報》逼至絕境,如果不是聯邦法院九位大法官力挽狂瀾,這家百年老店或許早已關門大吉。
    由威廉·布倫南大法官撰寫的本案判決,不僅適時挽救了《紐約時報》,還推動美國新聞界真正擔負起監督政府、評判官員的職能,躍升為立法、行政、司法之外的“第四權”。近半個世紀之後,這起名為“《紐約時報》訴沙利文案”(NewYork Timesv.Sullivan)的案件,仍影響著當代美國社會,與每一位普通美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新近發生的一起案件,就是好的證明。
    2011年3月2日,聯邦法院宣布了“斯奈德訴費爾普斯案”(Snyderv.Phelps)的判決結果,九位大法官以8票對1票,判定反同性戀組織“韋斯特伯勒浸禮會教會”勝訴。消息傳出,有保守派團體擊掌相慶,也有自由派組織表示歡迎,報刊電視亦紛紛叫好。到底是一起什麼樣的案件,能令左右兩派、傳媒大佬們皆大歡喜呢?“斯奈德案”觸及的,是美國憲法中的一項永恆議題:畝論自由。原審被告弗瑞德·費爾普斯來自堪薩斯州,是“韋斯特伯勒浸禮會教會”創始人。這個教會規模不大,成員多是費爾普斯的親友。二十年來,但凡有軍人下葬,費爾普斯都會率教眾奔赴現場,並在附近亮出標語。標語內容相當令人反感,多是“感謝上帝,弄死士兵”、“為9·11感謝上帝”、“上帝仇恨同性戀”、“你們會下地獄”、“美國應遭天譴”,等等。這些人仇視同性戀,在他們心目中,美國社會,尤其是美國軍方,因為對同性戀行為態度過於寬容,正承受上帝的責罰,那些戰死異鄉的軍人便是明證。
    2006年,馬裡蘭州居民阿爾伯特·斯奈德主持了愛子馬修的葬禮。馬修在海軍陸戰隊服役,陣亡於伊拉克戰場,遺體被運回家鄉下葬。葬禮現場莊嚴肅穆,觀者無不動容。當晚,沉浸在悲痛中的斯奈德打開電視,突然看到一幅令他心碎的畫面。原來,葬禮舉行時,距離墓地不遠的一片空地上,費爾普斯等人正舉牌抗議。白發人送黑發人,本就是人生至慟。可以想像,“感謝上帝,弄死士兵”這樣的標語,會對一位喪子老父造成多大刺激。
    斯奈德以誹謗、侵犯隱私、故意造成精神傷害為由,將費爾普斯等人告上法庭。費爾普斯則援引美國憲法修正案,為抗議行為申辯。他提出,既然修正案規定“不得立法……侵犯言論自由或出版自由”,那麼,舉牌抗議便是自己的基本權利,罵天罵地罵總統,都受憲法言論自由條款保護。
    不過,一審法院和陪審團可不這麼看。陪審團經過商議,判定費爾普斯的行為構成侵權,要求他賠償斯奈德109。其中,2是補償性賠償金,8是懲罰性賠償金。後來,還是法官網開一面,減免了2懲罰性賠款。費爾普斯既不甘心,也無能力支付這麼多賠償。他很快提起上訴,並在聯邦第四巡回上訴法院勝訴,官司隨即打到聯邦法院。
    美國主流媒體多偏向自由派,盡管他們不贊同費爾普斯的反同性戀立場,甚至厭惡他的平素作為,但是,本案的爭議焦點,是言論自由的邊界如何確定,而非同性戀是否合法。所以,包括《紐約時報》、美聯社在內的各大媒體,一邊倒地支持教會一方,陸續向法院提交了“法庭之友”意見書,以表達他們維護言論自由的立場o[’]。而斯奈德這邊,也得到四十八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的司法總長、四十位參議員及各退伍軍人團體的支持。
    ……


                                   何帆
    2011年6月18日
    於人民法院

    媒體評論

       以“沙利文訴紐約時報”案為核心,介紹美國修正案如何被法官、律師、媒體、公民社會激活,從而使得“言論自由”這一精神在美國生根及成長。


                ——清華大學劉瑜教授推薦


     


      關於言論自由的經典之作……劉易斯以記者視角,將整段故事娓娓道來。……書中穿插大量逸聞趣事,更是彌足珍貴……劉易斯獨家獲得布倫南大法官珍藏的私人文獻,將本案判決內幕抽絲剝繭,緩緩展開……那些對法院關於言論自由的裁判感興趣者,此書值得一讀再讀。
                       ——《紐約時報》
    劉易斯的作品條理清晰,幫助讀者理解如何看待道德、法律價值間的衝突,不同利益的博弈,比如,法官應當如何在個人免遭誹謗的自由,和人民討論公共事務的自由之間進行抉擇。
                      ——《紐約客》
    安東尼·劉易斯是講法律故事的高手,寥寥數語,就能讓普通讀者弄懂晦澀、復雜的法律程序……他以“《紐約時報》訴沙利文案”為引,繫統梳理了美國言論自由的歷史……當其他法律史學家為重現此案,忙著查找案件資料,推測當事人原意時,采訪扎實、資料翔實、語言生動的《批評官員的尺度》已閃亮登場,成為這個領域權威的著作。
                      ——《華盛頓郵報·書世界》

    在線試讀
    第十章“三天過去了, 共和國安然無恙!”
    1919年以來,法院內部一直為如何界定修正案保護的“言論自由”爭論不休,但是,卻沒有人提到過與之並列的“出版自由”話題。“吉特洛案”中,多數方大法官贊同將出版自由與言論自由一並納入基本自由範疇,使之不得受聯邦及各州侵犯。然而,時至1930年,法院仍未審理過一起因報紙、雜志或書籍出版受限引起的案件。隻有這類案件,纔是檢驗出版自由的試金石。
    不過,1931年,法院終於迎來起重要的出版自由案件:“尼爾訴明尼蘇達州案”。十年後,大法官們又就“布裡奇斯訴加利福尼亞州案”作出裁判,這也是一起關繫到言論自由和出版自由的重要判決。兩起案件的結果,均以5票對4票達成,而且都是維護表達自由一方獲勝。盡管多數方是靠“勉強多數”取勝,但是,兩起案件在憲法史上,都起到裡程碑式的作用。對於正被警察局長沙利文提起的誹謗訴訟所困擾,並打算尋求憲法修正案保護的《紐約時報》來說,這些案件包含的表達自由價值,顯得尤為重要。
    “尼爾訴明尼蘇達州案”的主人公傑伊·尼爾是名個性復雜的新聞人,熱衷揭露各類社會丑聞,俗稱“扒糞記者”。弗雷德·弗蘭德利在講述此案的《明尼蘇達小報》一書中,將尼爾描述成一個“反天主教,反猶太人,反黑人,反工會”的人士。1927年,尼爾在明尼阿波利斯市創辦周報《周六新聞》。這是份激進的反猶太報紙,指責腐敗的警察局長與“猶太匪幫”沆瀣一氣,“暗地操縱著明尼阿波利斯市的一切”。表面上看,尼爾是個不討人喜歡的角色,但弗蘭德利也發現,此人疾惡如仇,常利用媒體的社會批判功能,挑戰大小權貴。弗蘭德利曾在福特基金會組織的一次餐會上,與朋友提到尼爾其人。鄰座的杜邦公司總裁歐文·夏皮羅湊巧聽到他們的談話,主動搭話說:“你們討論的是‘尼爾案’麼?我認識尼爾先生。”夏皮羅的父親薩姆·夏皮羅,曾在明尼阿波利斯市經營一家干洗店。當地幫會頭目巴內特要求他停止營業,將干洗業務轉交他人處理。老夏皮羅拒不從命,巴內特隨即派四個地痞闖進店裡,在客戶衣物上肆意潑灑硫酸。歐文·夏皮羅當時纔十一歲,躲在木制隔板後目睹了黑幫暴行。當地報紙報道了這起襲擊事件,卻絕口不提巴內特和他的無理要求。傑伊·尼爾從薩姆·夏皮羅那裡得知此事後,在《周六新聞》上詳細披露了此事經過。他不僅如實描述了巴內特的所作所為,還痛斥其他報紙畏首畏尾,不敢點出黑幫頭目姓名。不久,巴內特因這次襲擊事件被政府起訴,經歐文·夏皮羅出庭指認,終被送入大牢。

    第十章“三天過去了, 共和國安然無恙!”
    1919年以來,法院內部一直為如何界定修正案保護的“言論自由”爭論不休,但是,卻沒有人提到過與之並列的“出版自由”話題。“吉特洛案”中,多數方大法官贊同將出版自由與言論自由一並納入基本自由範疇,使之不得受聯邦及各州侵犯。然而,時至1930年,法院仍未審理過一起因報紙、雜志或書籍出版受限引起的案件。隻有這類案件,纔是檢驗出版自由的試金石。
    不過,1931年,法院終於迎來起重要的出版自由案件:“尼爾訴明尼蘇達州案”。十年後,大法官們又就“布裡奇斯訴加利福尼亞州案”作出裁判,這也是一起關繫到言論自由和出版自由的重要判決。兩起案件的結果,均以5票對4票達成,而且都是維護表達自由一方獲勝。盡管多數方是靠“勉強多數”取勝,但是,兩起案件在憲法史上,都起到裡程碑式的作用。對於正被警察局長沙利文提起的誹謗訴訟所困擾,並打算尋求憲法修正案保護的《紐約時報》來說,這些案件包含的表達自由價值,顯得尤為重要。
    “尼爾訴明尼蘇達州案”的主人公傑伊·尼爾是名個性復雜的新聞人,熱衷揭露各類社會丑聞,俗稱“扒糞記者”。弗雷德·弗蘭德利在講述此案的《明尼蘇達小報》一書中,將尼爾描述成一個“反天主教,反猶太人,反黑人,反工會”的人士。1927年,尼爾在明尼阿波利斯市創辦周報《周六新聞》。這是份激進的反猶太報紙,指責腐敗的警察局長與“猶太匪幫”沆瀣一氣,“暗地操縱著明尼阿波利斯市的一切”。表面上看,尼爾是個不討人喜歡的角色,但弗蘭德利也發現,此人疾惡如仇,常利用媒體的社會批判功能,挑戰大小權貴。弗蘭德利曾在福特基金會組織的一次餐會上,與朋友提到尼爾其人。鄰座的杜邦公司總裁歐文·夏皮羅湊巧聽到他們的談話,主動搭話說:“你們討論的是‘尼爾案’麼?我認識尼爾先生。”夏皮羅的父親薩姆·夏皮羅,曾在明尼阿波利斯市經營一家干洗店。當地幫會頭目巴內特要求他停止營業,將干洗業務轉交他人處理。老夏皮羅拒不從命,巴內特隨即派四個地痞闖進店裡,在客戶衣物上肆意潑灑硫酸。歐文·夏皮羅當時纔十一歲,躲在木制隔板後目睹了黑幫暴行。當地報紙報道了這起襲擊事件,卻絕口不提巴內特和他的無理要求。傑伊·尼爾從薩姆·夏皮羅那裡得知此事後,在《周六新聞》上詳細披露了此事經過。他不僅如實描述了巴內特的所作所為,還痛斥其他報紙畏首畏尾,不敢點出黑幫頭目姓名。不久,巴內特因這次襲擊事件被政府起訴,經歐文·夏皮羅出庭指認,終被送入大牢。
    尼爾選擇批判對像時,並非總是如此機敏。他喜歡批評的官員之一,是明尼阿波利斯市海樂平郡檢察官弗洛依德·奧爾森。奧爾森其實是位自由派改革者,後來曾三度出任明尼蘇達州州長。但是,當尼爾用污穢、下流的文字,接連向他“潑髒水”時,奧爾森選擇了令自己日後追悔莫及的回應方式:提起誹謗訴訟。他根據一部名為《防治公共滋擾法》的法律,將《周六新聞》告上法庭。“滋擾”其實是個法律術語,主要指騷擾鄰人的行為,如亂丟垃圾、制造噪音等。但是,這部法律格外與眾不同,居然將一些特定行為納入滋擾範疇,即任何經營“惡意誹謗、毀人清譽的報紙者”,均構成“滋擾罪”。法官審理此案後,根據《防治公共滋擾法》相關條款,判令《周六新聞》停止發行,永遠歇業。其實,州議會1925年制定《防治公共滋擾法》,就是為懲治一份名叫《德盧斯鋸報》的“扒糞類報紙”。不過,這部法律當時並未遭到其他報紙反對,因為大家普遍瞧不起那些借揭露丑聞之名,行敲詐勒索之實的小報。1927年11月,弗洛依德·奧爾森向法官提出申請,要求勒令《周六新聞》停止營業,法官立即批準。纔發行了九期的《周六新聞》,就此關門大吉。
    尼爾上訴至明尼蘇達州法院。他的律師提出,《防治公共滋擾法》違反了憲法第十四修正案,以及州憲法中的出版自由條款,但是,州法院簡單、粗暴地駁回了尼爾的上訴。大法官們一致認為:“我們的憲法從未打算保護惡意誹謗、蓄意中傷他人的不實之詞,或者動機不良、別有用心的出版物。憲法隻對誠信、審慎、盡責的報業提供保護。憲法規定出版自由,不是為放縱那些居心險惡者肆意妄為,正如它賦予人民集會權利,卻不容許非法集會或騷亂暴動。”這番說辭,難免讓人聯想起聯邦黨人當年為《防治煽動法》的辯護。與那部法律一樣,即使被告證明自己陳述、報道完全屬實,《防治公共滋擾法》一樣要求他們必須具有“善良動機、正當目的”。正如霍姆斯在“施維默案”中的異議意見所言,州政府在這裡隻支持“我們所贊同的思想”的自由。
    表面上看,“尼爾案”已塵埃落定,再無回旋餘地。傑伊·尼爾已耗盡家財,沒有資力上訴至聯邦法院。然而,兩家立場有著天壤之別的機構,卻同時向他伸出援手,一家是大名鼎鼎的左翼組織“美國公民自由聯盟”,一家是極右翼報紙《芝加哥論壇報》。該報發行人羅伯特·盧瑟福·麥考密克並不認同“美國公民自由聯盟”的所作所為,卻狂熱信奉新聞自由理念。麥考密克認為,《防治公共滋擾法》已嚴重威脅到出版自由。他極力遊說,終促成那些起初對尼爾的遭遇漠不關心的報業同行們團結一致,通過了一項譴責《防治公共滋擾法》的決議,將這部法律稱作“對人民自由嚴重的侵擾”。
    1931年1月,法院開庭審理“尼爾案”。尼爾的代理律師韋姆斯·柯克蘭向大法官們表示,即使報紙刊登針對公眾人物的誹謗性文字,也不能成為政府打壓報界的正當理由。“隻要有人為非作歹,報業自然會有所謂誹謗言論。”柯克蘭還舉例說,19世紀,《紐約時報》揭露臭名昭著的政客鮑斯·特維德的腐敗惡行時,後者“就援引類似法律對付過媒體”。代表明尼蘇達州政府出庭的,是該州助理司法總長詹姆斯·馬卡姆。
    布蘭代斯大法官向他提問時,特地將話題轉向腐敗議題。布蘭代斯詳細研讀過此案卷宗,連碩果僅存的九期《周六新聞》也曾一一過目。他問馬卡姆:“在這些文章裡,編輯努力證明警匪勾結,操縱賭場撈錢的事實。他們甚至點出了警察局長與不法官員的姓名……我們的確不知道這些指控是真是假,但我們很清楚,如果這種警匪一體的情況確實存在,將是許多城市的恥辱。這些報人孜孜以求的,無非是揭露更多被官方遮蔽的黑幕,這樣的言論都不能免責,還有什麼樣的言論可以免責?如果我們不允許人民討論這類事務,公共安全如何得以保障?是的,在很多情況下,誹謗確實存在。但是,你總不能一面揭發罪惡,一面掩蓋作惡者姓名吧。很難想像,一家沒有任何言論免責特權的媒體,能夠擔當起維護民主社會安危的重任。如果不給他們免責特權,那麼,還有什麼工作配享這種特權?”
    馬卡姆采取的訴訟策略,是繼續堅持布萊克斯通的古舊觀點,即出版自由隻保護出版物不受事前限制,而《防治公共滋擾法》並未施加任何事前限制。他的意思是,明尼蘇達州的立法沒有要求任何人在出版發行前,必須取得官方許可,那纔構成彌爾頓當年譴責的英國出版許可制。《防治公共滋擾法》隻是規定,報紙發行後,如果確實刊載了誹謗言論,可由一名法官決定對其是否追懲或查封。而且,在出版許可制中,承擔舉證責任的並非報紙發行人,而是政府。馬卡姆指出,根據布萊克斯通對出版自由的闡釋,修正案中的“出版自由”,隻能解釋為禁止事前限制。他還援引霍姆斯大法官1907年在“帕特森訴科羅拉多州案”的判決意見,霍姆斯在這起案件中聲稱,修正案隻禁止“對出版的事前限制”。馬卡姆話音未落,已經九十高齡的霍姆斯大法官突然插話:“寫那些話時,我還很年輕,馬卡姆先生,現在,我已經不這麼想了。”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