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法治無禁區
    該商品所屬分類:法律 -> 法律
    【市場價】
    297-430
    【優惠價】
    186-269
    【作者】 劉哲 
    【所屬類別】 圖書  法律  法律隨筆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255199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302551997
    叢書名:劉哲作品

    作者:劉哲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05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你辦的不是案子,而是別的人生,作者新作重磅面世。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在一線辦案的思考與總結,緊密結合當下的司法改革實踐,與*前沿的司法理念接軌。不忘初心,面向未來,代表了*一代檢察官的人文情懷與法治信念。能夠引領關於“法治如何前行”的新一輪思考。作者在《你辦的不是案子,而是別人的人生》一書中,做了很好的鋪墊,使得本書在法官、檢察官以及律師隊伍當中都有一定的讀者基礎。

    作者簡介

    劉 哲 


    北京市人民檢察院首批入額檢察官


    曾辦理山西潰壩案


    設計並組織研發刑事公訴出庭能力培養平臺


    著有《檢察再出發》《你辦的不是案子,而是別人的人生》



     
    法治建設還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


    樊崇義


    中國政法大學國家法律援助研究院名譽院長、教授

    目錄
    法治格局觀 / 001

    認罪認罰無禁區 / 087
    認罪認罰的“罪” / 096
    認罪認罰的“罰” / 104
    認罪認罰與“兩個基本” / 110
    認罪認罰與程序選擇 / 119
    不起訴是不是一種罰? / 123
    重罪案件的認罪認罰從寬 / 127
    維護善意的秩序需要司法者的勇氣 / 142
    以審判為中心是認罪認罰的堅強後盾 / 151
    關於法院采納認罪認罰量刑建議有關問題的辨析 / 156
    司法與算法 / 163
    電子手銬有利於降低審前羈押率 / 171

    法治格局觀 / 001


    司法改革的全局視野 / 002


    從需求側看檢察格局重塑 / 010


    司法案例網之提倡 / 024


    司法環境是社會經濟環境的基石 / 031


    司法的社會網絡效應 / 036


    檢察官的再出發 / 045


    辦案是我們改變世界的支點 / 054


    司法官助理的出路 / 065


    量刑建議一般應予采納的本質是格局調整 / 070


    對抗訴的恐懼其實是對司法規律的恐懼 / 076



     
    認罪認罰無禁區 / 087 


    認罪認罰無禁區 / 088 
    認罪認罰的“罪” / 096 
    認罪認罰的“罰” / 104 
    認罪認罰與“兩個基本” / 110 
    認罪認罰與程序選擇 / 119 
    不起訴是不是一種罰? / 123 
    重罪案件的認罪認罰從寬 / 127 
    維護善意的秩序需要司法者的勇氣 / 142 
    以審判為中心是認罪認罰的堅強後盾 / 151 
    關於法院采納認罪認罰量刑建議有關問題的辨析 / 156 


     
    司法與算法 / 163 


    什麼是辦案繫統的2.0 / 164 
    電子手銬有利於降低審前羈押率 / 171 
    公訴人進化論 / 177 
    這不是模擬的,我們來真的 / 194 
    人是維度 / 206 
    地緣優勢vs 模式優勢 / 212 
    我們不是“封神榜” / 216 
    治標還是治本 / 222 
    算法對司法的幫助與局限 / 228 


    後記 / 235 

    前言
    作者簡介

    法治建設還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
    一個很重要的議題。我是一個過來人,見證了國家法治發展的
    進程,有些還有幸參與其中。從不用審判就可以定罪到必須經
    過審判纔能定罪,從“人犯”到“被告人”,從審判前就把被
    告人當作“壞人”到無罪推定,從給“壞人”辯護也要挨罵到
    律師地位的提高和辯護權的發展,從唯結果論到正當防衛被激
    活,從“兩個基本”到以審判為中心,法治建設始終是一個進

    作者簡介


    劉 哲 


    北京市人民檢察院首批入額檢察官


    曾辦理山西潰壩案


    設計並組織研發刑事公訴出庭能力培養平臺


    著有《檢察再出發》《你辦的不是案子,而是別人的人生》



     
    法治建設還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


    樊崇義


    中國政法大學國家法律援助研究院名譽院長、教授


    我認為劉哲檢察官的新書《法治無禁區》,其實是提出了
    一個很重要的議題。我是一個過來人,見證了國家法治發展的
    進程,有些還有幸參與其中。從不用審判就可以定罪到必須經
    過審判纔能定罪,從“人犯”到“被告人”,從審判前就把被
    告人當作“壞人”到無罪推定,從給“壞人”辯護也要挨罵到
    律師地位的提高和辯護權的發展,從唯結果論到正當防衛被激
    活,從“兩個基本”到以審判為中心,法治建設始終是一個進
    步發展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突破禁區的過程,這裡面既有觀
    念的禁區,也有司法體制、機制的禁區。司法改革的目的其實
    就是在突破禁區,讓法治的光輝可以照到每一片土地、每一個人。


    但是我們也看到,有些司法決定還是會畏首畏尾,司法官



     
    法治無禁區
    在作出不捕、不訴、無罪等決定的時候,還是有著一絲恐懼,
    因為擔心犯忌諱,還不能完全按照司法規律來。就拿認罪認罰
    來說,明明法律規定沒有禁區,但是我們的思想還是有禁區。
    有些敏感案件,不敢給已經認罪,甚至自首的人做認罪認罰,
    害怕死刑判不下來,用從寬的規定將認罪認罰捆綁住。刑事訴
    訟法明明規定,認罪認罰之後是可以從寬,不是必然從寬,也
    就是隻要認了罪,認了罰,不管從不從寬都要按照認罪認罰程
    序辦理。因為認罪認罰之後,案件的難度降低了,沒有必要再
    人為搞得那麼復雜。而且很多罪行深重的被告人也不一定主張
    自己非要從寬不可,隻是發自內心地願意接受處罰,即使是極
    刑的處斷,可見他的認罪和認罰都是發自內心的,這個實踐中
    已經有案例了。這些被告人隻是為了向社會展示自己尚未泯滅
    的良知,讓大家看到自己並不是天生的壞人,這是一份真誠的
    善意,為什麼我們就不能接受呢?在給予其死刑的同時,還要
    再來一番道德譴責嗎?讓他自己懺悔不是更好?而且認罪認罰
    並不僅僅是我們的權力,也是被告人的權利,就像自首、立功、
    坦白一樣,你可以不從寬,但你不能否認啊。他已經認罪認罰了,
    我們沒有任何理由要否認和拒絕。被告人都可以接受死刑立即
    執行,沒有對認罪認罰的結果進行功利性的考量,為什麼我們
    要進行這麼功利性的考量?
    這說明我們的觀念還是有一些禁區,我們還是在把被告人
    當作“壞人”,認為認罪認罰是給好人用的,不能給“壞人”
     
    用。但是區分被告人的好與壞是一種法治思維嗎?這不是公然
    違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嗎?然後我們就拿從寬說事,但
    是認罪認罰與從寬之間不是一種必然的聯繫,法律規定得很清
    楚。認罪認罰的本質其實是給犯了罪的人一個展示善意的機會,
    可以從寬就從寬,從寬不了就不從寬,這一點被告人也知道。
    明明知道不能從寬還認罪認罰的被告人,他所表達的善意是多
    麼強烈!這對被害人家屬也是一種內心的撫慰,對其他被告人
    也是一種示範作用,更是向社會公眾展示了司法的公信力和公
    正性。這麼重的罪都認罪認罰,說明我們沒有冤枉好人,要判
    死刑他都認了,這更說明我們是公正的,沒有讓他受到一絲一
    毫的委屈。這個示範效應,是非常難得的。


    但我們的思想禁區阻礙了我們展示這些善意和公正。這裡
    邊有功利主義的觀念,有司法的優越感,有對公眾期待的誤解,
    而本質上還是對法治精神的理解不夠透徹。認為認罪認罰有禁
    區本質是法治有禁區的體現。我們在考慮一些案件處理方式的
    時候用的不是法治思維,我們將法治選擇性地適用。我們將人
    分為三六九等了,我們沒有將法治的精神平等適用於每一個人。
    雖然在一些基本的司法程序中法治精神越來越普及了,比如審
    判程序、證據原則、辯護規則等,但是對更進一步的認罪認罰
    我們就有保留了。不捕不訴雖然比原來多了,但是在適用上我
    們還是有很多顧慮的,這就導致輕罪羈押率、起訴率依然很高。
    “放人容易出問題”的意識還是根深蒂固的,這使得我們在利


     
    用電子手銬等方式完善非羈押措施方面、在敢用善用不起訴權
    方面還是動力不足。雖然正當防衛已經被激活,但是實踐中的
    案例還是非常少,很多提出不捕不訴意見的檢察官經常受到猜
    疑,他們對這些案件也會反復進行復查,從機制上束縛住捕訴
    裁量權的手腳,導致夠罪即捕,凡捕必訴的現像仍然很普遍。
    無罪面臨的困境就更為強大,雖然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
    革推進了這麼長時間,很多法官還是逃脫不掉無罪恐懼論,庭
    審實質化也沒有得到真正的落實。雖然搞了司法責任制,但還
    是對基層檢察官、法官放權不放心,以為放權就容易濫權,殊
    不知這反而增加了腐敗的成本。緊箍咒一念,已經下放的權力
    又自動交回來,司法責任制誰辦案誰決定的目標眼看又要落空。
    這還是一種法治禁區的觀念,在踫到真正要緊的問題上,法治
    原則和司法規律失效了,還是傳統的行政管理和思維慣性。這
    也就是司法改革的深水區吧,突破了這些禁區,我們纔能走出
    深水區。


    對罪行嚴重的人,我們也要對其進行審判纔能執行刑罰,
    就像審判戰犯和“四人幫”更讓我們相信了法治的存在一樣。
    這樣,這個社會纔會有規則的概念,纔會按照法律辦事,纔是
    一個文明的現代社會,是法治而不是人治。隻有讓罪大惡極的
    人也可以享有辯護權,我們纔會相信每個人出事的時候都可以
    受到公正的對待,法律的程序是公正的,而且這個公正可以被
    看得見。我們纔會相信我們真的有權利,我們纔敢於主張自己


     
    法治建設還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
    的權利、捍衛自己的權利,並進而保衛別人的權利。當我們聽說,
    正當防衛可以不起訴,踫到壞人打死都無罪,我們纔敢於出手、
    敢於反抗,壞人纔會收斂自己的爪牙。我們纔會相信這個社會
    有正氣,該出頭就出頭,纔會培養反抗惡行的勇氣,頌揚英勇
    果敢的美德,正義感纔會真正形成。承接那些已經認罪認罰之
    人所釋放的善意,不是僅僅為了程序簡約、訴訟成本降低,而
    提供刑期,則是在展現一份司法的善意,從而激發被告人
    尚未泯滅的良知,促其向善,幫助其早日回歸社會。而通過被
    告人這個節點,這份善意可以在其親友之間、公眾之間傳播開來,
    也就是在社會網絡中傳播,從而收獲社會的和諧。因為刑罰的
    目的不是隔絕和肉體消滅,絕大多數犯罪人終還是要復歸社
    會。向被告人展示的善意,不是給被告人一個人看的,而是展
    示給全體社會成員看的,以體現我們這個社會對任何人都不拋
    棄不放棄的精神,因此我們纔是一個溫暖的社會集體。就像這
    本書中所言:“認罪認罰是否有禁區是法治精神的試金石。法
    治沒有禁區,認罪認罰也就沒有禁區。”
    而法治是不應該設定禁區的,這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
    深刻的含義。“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不是法治。不能給
    予每一名被告人公正的審判和辯護權,也不是法治。不問青紅
    皂白,唯結果論,讓法向不法低頭,更不是法治。讓那些無罪
    的人不能早日擺脫訟累,或者“疑罪從輕”也不是法治。對已
    經認罪認罰的被告人拒絕適用認罪認罰程序,既不是真正的認
     
    罪認罰,也不是真正的法治。


    法治絕不是對一部分人講,而對另一部分人不講;不是想
    講就講,不想講就不講;不是有時候講有時候就不講;有些事
    講有些事就不講。這些都不是真正的法治。法治的本質就是無
    差別性、平等性和徹底性。但是我們的很多法律人在思想深處
    還是有很多禁區,這直接就體現在司法工作當中,從而妨害了“有
    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法治原則的真正落實。
    因此,推進司法改革和法治建設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不斷破除禁
    區,不斷解放思想的過程。


    劉哲檢察官抓住了“法治無禁區”這個主題,基於司法實
    踐進行了一繫列思考,對司法的理念、模式、機制提出了很多
    建設性的意見,都很有啟發性。但我認為,對於這個宏大的題目,
    這隻是一個開始,這個題目其實是時代出給我們所有法律人的
    一道思考題,需要我們認真研究。正因此,我鄭重把這本書和
    這個題目推薦給大家,讓我們一起作答。


    是為序。


    謹識於北京海澱明光北裡寓所
    2020 年3 月10 日


     
    法治的願景


    卞建林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本書作者劉哲,不僅是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的優秀檢察官,
    還是一位名副其實的“網紅”。他所撰寫的法律隨筆時常在微
    信朋友圈“刷屏”,文章閱讀量動輒數萬,極具傳播力和影響力。
    近日,他又將部分隨筆重新整理和編排,形成了新著《法治無
    禁區》,並邀請我為之作序,我欣然應允。


    熟悉劉哲檢察官的讀者或許知道,《法治無禁區》已經是
    他的第三本隨筆集,在此之前,《檢察再出發》《你辦的不是
    案子,而是別人的人生》均廣受贊譽,尤其是“你辦的不是案
    子,而是別人的人生”,已然成為具有個人代表性的“金句”。
    而在《法治無禁區》中,劉哲檢察官進一步將其延伸,提出“我
    們辦的不僅是別人的人生,也是公眾的價值觀,是人民對法治



     
    的期待”。由此可見,本書的筆觸,已不再局限於作者對檢察
    制度或司法實踐的微觀感受,還涉及法治以及社會價值的宏觀
    思考。《法治無禁區》共分為三大部分,依次為“法治格局觀”“認
    罪認罰無禁區”以及“司法與算法”,通讀全書後,我主要有
    三點直觀感受與諸位讀者一同分享。


    ,宏大抱負的體現。在“法治格局觀”這一部分,相
    關論題均較為宏觀,但也正是宏觀的視角呈現出作者不尋常的
    思想。例如《辦案是我們改變世界的支點》一文,即是作者宏
    大抱負的體現。或許正如作者所言,“有些人把辦案當作一種
    負擔”,但作者卻認為辦案是“我們改變世界的支點。我們隻
    有通過案件纔能對這個世界施加影響”。並且,“我們的司法
    行為可以觸及靈魂,也可以挽救靈魂,可以撫慰傷痛,也可以
    影響別人的人生,在這個意義上,需要我們審慎而為,如履薄冰。
    另一方面,我們的司法行為及其延伸又可以幫助建構、完善社
    會治理體繫,讓世界變得更好,這需要我們以除惡務盡、愚公
    移山的勇氣和毅力而大膽作為。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從這
    裡,我們可以洞見一位耕耘在實務一線的檢察官的法治願景,
    也正是這份內心的堅守,讓作者在司法實踐中秉持正義觀念和
    職業操守,並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將其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
    影響更多包括同行在內的讀者。


    第二,對前沿焦點的關注。劉哲檢察官從事刑事檢察業務,
    而在刑事司法領域,近年來熱門的的改革動向無疑是認罪認


     
    罰從寬制度改革和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而《法治無
    禁區》中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內容涉及上述兩項改革,從作者辦
    案經驗和感受出發,結合具體案例,體現出制度改革在司法實
    踐中的點點滴滴。同時,對於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在
    刑事司法中的引入,作者也從一線實務人員的視角進行了反思。
    可以說,這不僅是刑事司法改革成效的直觀呈現,也是理論研
    究者不可多得的素材。從這一點上看,本書雖為隨筆集,但其
    對前沿焦點的關注,使其價值又不僅僅局限於“隨筆”。


    第三,輕盈隨性的文風。前面提到,本書作者劉哲檢察官,
    是一位經常出產朋友圈“爆款”文章的“網紅”,這與其一直
    以來的寫作方式和風格有關。網絡寫作與傳統媒介不同,更強
    調短、平、快的風格,以便讀者無論身處何地、無論懷著何種
    心情,都能在短時間內“消化”作者的思想。就此而言,雖然
    本書即將以傳統方式出版,但其內容和文風卻並不是傳統的。
    本書中的各篇文章有長有短,既有較為嚴謹的分析,也有較為
    發散的隨想,可以滿足多種讀者的需求和喜好。


    當然,從理論研究者的角度來說,本書有些論述還讓我意
    猶未盡。2019 年,我主持完成的中央政法委委托課題成果——《司
    法規律研究》出版,其中對司法規律相關問題進行了初步探討,
    但其實,何為司法規律尚未定論,我們也熱切期望看到司法實
    務人員的相關見解。《法治無禁區》中有一篇文章名為《對抗
    訴的恐懼其實是對司法規律的恐懼》,在我拿到書稿時,即對


     
    本文產生了極大興趣,但遺憾的是,作者並沒有深入闡述何為
    “司法規律”。或許這對於隨筆而言,要求過高了些,但對於
    劉哲這樣擅於思考和寫作的檢察官來說,還是希望能看到他更
    深入的思考,以促進實務和理論的對話。


    正如張軍檢察長在多個場合強調的那樣,應當堅持基礎理
    論研究與實務應用研究有機結合,不斷提升檢察理論研究層次
    和水平。


    我也期待,劉哲檢察官在堅持記錄生活、工作點滴的同時,
    發揮自身優勢,嘗試更深入的檢察理論研究。


    是為序。


    2020 年2 月20 日


     
    司法改革的反思


    江 溯


    北京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本書是我的一位尚未謀面但神交已久的朋友——劉哲檢察
    官的新作。2018年,劉哲兄因為一篇題為《你辦的其實不是案
    子,而是別人的人生》的文章而刷爆朋友圈,成為炙手可熱的
    網紅法律人。對於這篇文章,一句獲贊多的評論指出:“希
    望每個有志於投身法律事業的人在邁出重要的一步以前,都能
    先讀一讀這篇文章。”誠如斯言!該文以及之後出版的《你辦
    的不是案子,而是別人的人生》(清華大學出版社2019年版),
    不僅展現了一位檢察官對於熱點前沿法律問題的多維思考,而
    且飽含著一位專業法律人悲天憫人的情懷。那些鮮活的文字,
    給我留下難以忘懷的記憶。本書延續了作者《你辦的不是案子,
    而是別人的人生》和另一本書《檢察再出發》(清華大學出版



     
    社2018 年版)的文體和文風:文體依然是隨筆或者隨想,文風
    依然是自然清新、不受羈束的隨性風格。讀罷全書,我認為:


    這是一本有高度的書。本書的高度集中體現在編“法
    治格局觀”的開篇之作《司法改革的全局視野》一文中。作者
    以一個長期參與司法改革的省級檢察院檢察官的角度,從方向
    和路徑、形式與實質、局部與整體三組維度對司法改革進行了
    由點到面、由表及裡的總結和概括。該文的後一段話將本書
    的高度表現得淋漓盡致:我們就是需要這樣一種司法改革的宏
    大視野,看清司法改革的全貌,獲得一種全局的司法觀,從而
    實現自身司法格局的拓展。


    這是一本有深度的書。雖然本書是隨筆或者隨想的結集,
    但絲毫沒有影響劉哲兄深刻思想的表達。倒不如說,正是因為
    所采用之文體的緣故,作者更能揮灑自如地表達自己的思想。
    例如,本書第二編“認罪認罰無禁區”以及其他部分對我國當
    下刑事程序中為重要的一項制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幾
    乎所有重要方面都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澄清了司法界和學術界
    的諸多誤解,可發揮正本清源之功效。更令人印像深刻的是,
    作者並沒有局限於對這一制度的法律解讀,而是將之擴展到對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社會網絡效應的分析,從而大大提升了讀
    者對這一制度之價值的理解。


    這是一本有廣度的書。本書所談論的話題不僅觸及司法改
    革的各種微觀問題,諸如司法責任制、員額制改革、捕訴一體、


     
    庭審實質化、認罪認罰,而且涉及大量外部宏觀問題,例如司
    法環境、司法規律、司法管理、司法效應乃至司法人工智能,
    真可謂麻雀雖小五髒俱全。令人稱奇的是,作者竟能巧妙地將
    這些微觀問題與宏觀問題的論述融合在一起,使讀者在閱讀的
    過程中毫無違和感。不能不說,這是一種非常高超的敘事和編
    排技巧。


    這是一本有態度的書。作為一名體制內的法律人,本書所
    秉持的冷峻公正的態度是令人欽佩的。無論是對司法責任制、
    員額制改革、認罪認罰、督辦案件等存在之問題的客觀分析,
    還是對捕訴一體的肯定態度,皆有理有據有節。更為難得的是,
    作者並未止步於對問題的剖析,而是針對每個問題提出了建設
    性的改革意見。如果這些寶貴意見能夠得到采納,一定會對司
    法改革產生積極影響。


    這是一本有溫度的書。一如劉哲兄以往的著作,本書雖然
    探討的是嚴肅的司法改革和法治建設問題,但全書並未正襟危
    坐地宣示刑事司法乃打擊犯罪之機器,而是無時無刻不強調司
    法是傳遞溫情,保護正直、善良、勇氣和創造,重塑他人並重
    塑社會的過程。正如作者所言:我們辦的不是案子,而是別人
    的人生,是公眾的價值觀,是國民對法治的期待。刑事司法絕
    不是冷冰冰的腳鐐手銬,而是充滿脈脈溫情的人文關懷。


    這是我平生次給他人的書作序,盛情難卻,寥寥數語,
    相信讀者會和我一樣喜歡這本書,因此鄭重推薦大家閱讀。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