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麻紙的光陰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中國古代隨筆
    【市場價】
    297-430
    【優惠價】
    186-269
    【作者】 楊晉林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中國古代隨筆 
    【出版社】花山文藝出版社 
    【ISBN】978755114750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51147507
    作者:楊晉林

    出版社:花山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09月 

        
        
    "

    編輯推薦

    本書以厚重昂揚的格調,深情謳歌了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觀、山川風貌和風俗民情等,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

     
    內容簡介

    《麻紙的光陰》收集了山西作家楊晉材近年來創作的二十篇散文,部分作品曾發表於《人民文學》《黃河》《福建文學》《五臺山》等文學刊物.並獲得省內外多種獎項。部分作品曾入選《山西中青年作家作品精選》《中國作家看山西》《走進一條河》等圖書。作品以厚重昂揚的格調,深情謳歌了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觀、山川風貌和風俗民情等,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

    作者簡介

    楊晉林,男,漢族,1967年生,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從2008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在各類報刊發表小說、散文一百五十多萬字,著有長篇傳記小說《續西峰》、長篇小說《廚子出山》等。

    目錄
    北路梆子
    與孫犁為鄰
    我的五點三十分
    我比顏回晚白頭
    土豆的花事
    木板橋
    落棗花
    麻紙的光陰
    蘊藉典範的河流
    右玉二題
    潞城銅匠
    東冶懷舊
    青銅橫山
    月餅的家園

    北路梆子


    與孫犁為鄰


    我的五點三十分


    我比顏回晚白頭


    土豆的花事


    木板橋


    落棗花


    麻紙的光陰


    蘊藉典範的河流


    右玉二題


    潞城銅匠


    東冶懷舊


    青銅橫山


    月餅的家園


    崞陽漫興


    因緣邂逅圓照寺


    春來山腳看杏花


    拜謁音樂之神


    在那高高的山崗上


    陪父親走完後一程


    後記

    在線試讀
    北路梆子
    郭沫若看過北路梆子後忍不住擊節贊道:“聽罷南梆又北梆,激昂慷慨不尋常。”
    其實,聲腔藝術的境界,不是高山流水,巧遇知音,而是發軔於天籟,還原於自然。而我很難從現實的流行音樂裡捕捉到北路梆子絲絲入扣的唱腔和剝啄悠揚的慢板了。也許是對時尚的不適應吧,雖然我一直生活在北路梆子的發祥地,生活在這片廣袤而坡嶺溝坎層出不窮的黃土地上,這裡依然是北方仲夏的田園,依然是北方充滿山曲野調的青紗帳,然而曾經散發泥土清香,俚音十足的梆子腔卻如同家門口那條滹沱河一樣,幾近斷流。我的北路梆子啊!
    應該說,那是一條禁錮在我心湖裡蔚為壯觀的聲樂之河。多年來,我在每一個寂寞的晨昏都要打開韁鎖心湖的直欞窗,任那北路梆子浩蕩的聲之水、樂之波、韻之濤、律之浪拍窗而入,浸沐我的全身。我會在北路梆子激昂的旋律裡迎來日出,或送走日落。
    可能是一幅厚實的大幕裡瀉出動聽的梆胡的委婉,可能是老槐樹下兀自妙曼起的一串高玉貴式的清唱,可能是木制的老式戲臺上濃縮了的一段水步過場。極簡約的形式卻奔騰出一片音樂的潮水,肆意揮灑在上一輩人駐足過的土地上。側耳聆聽那一闋清爽的須生花腔吧,它正要穿透山間的明月、林中的艷陽,如同大江的碧波向每一扇關閉的心窗滂沱湧來。我的那些淳樸善良的先人們,無不在這亢奮的聲浪裡把粗糙的日子過濾出細膩的遐想,盡管那時候的生活隻是一碗缺鹽少醋的蓨面饸饹,盡管唱戲的青衣要為果腹飽肚而吼破天……挺括的蟒袍,橫陳的玉帶隻代表精神境界的廟堂。從前的“獅子黑”“金蘭紅”“九歲紅”“雲遮月”把這一出融彙古今人物的“上路戲”傾注進音樂的浪濤裡。
    很顯然,北方的風花雪月裡從來都不欠缺豐潤的色彩和明快的動感。仿佛一層由遠及近的細浪凝重推來 , 其源頭既非江河 ,也非高山 , 而是農民腳下的一方泥土,鮮活得好似四弦彈出的一片跳躍的音符,華麗得好似美人婆娑的裙幅,激越得好似黃河之水天上來……有時,一陣有板有眼的流水過後,宛如幾個慈祥的老者袖著兩手靜坐在背風的門洞裡悠然笑談年景,於是那一汪音樂的江水越流越長,越流越有了韻感,越有了厚重和滄桑,有了超乎想像的跌宕和遲緩;有時,那音樂之水如一束巨浪扶搖而起,觸到了天之眉骨,其狀“若垂天之雲”,竭盡狂飆的奔騰激越之勢。戛然間,河水退去,聲浪頓消,大幕徐徐落下。
    通常,在蔥綠的黃土高原,一個其貌不揚的後生也許會突然吼出一聲“秋去鼕來梅花放,陣陣春意透寒窗”的慢板高腔;一個坐在廊檐下擇豆角的女人也許會輕哼上幾句“我要上一兩星星二兩月,三兩清風四兩雲,五兩火苗六兩氣,七兩黑煙八兩琴音”的流水板。在這裡,你越來越接近了北路梆子的故裡,一腳不慎可能就踩出一聲嗨嗨腔。

    北路梆子


    郭沫若看過北路梆子後忍不住擊節贊道:“聽罷南梆又北梆,激昂慷慨不尋常。”


    其實,聲腔藝術的境界,不是高山流水,巧遇知音,而是發軔於天籟,還原於自然。而我很難從現實的流行音樂裡捕捉到北路梆子絲絲入扣的唱腔和剝啄悠揚的慢板了。也許是對時尚的不適應吧,雖然我一直生活在北路梆子的發祥地,生活在這片廣袤而坡嶺溝坎層出不窮的黃土地上,這裡依然是北方仲夏的田園,依然是北方充滿山曲野調的青紗帳,然而曾經散發泥土清香,俚音十足的梆子腔卻如同家門口那條滹沱河一樣,幾近斷流。我的北路梆子啊!


    應該說,那是一條禁錮在我心湖裡蔚為壯觀的聲樂之河。多年來,我在每一個寂寞的晨昏都要打開韁鎖心湖的直欞窗,任那北路梆子浩蕩的聲之水、樂之波、韻之濤、律之浪拍窗而入,浸沐我的全身。我會在北路梆子激昂的旋律裡迎來日出,或送走日落。


    可能是一幅厚實的大幕裡瀉出動聽的梆胡的委婉,可能是老槐樹下兀自妙曼起的一串高玉貴式的清唱,可能是木制的老式戲臺上濃縮了的一段水步過場。極簡約的形式卻奔騰出一片音樂的潮水,肆意揮灑在上一輩人駐足過的土地上。側耳聆聽那一闋清爽的須生花腔吧,它正要穿透山間的明月、林中的艷陽,如同大江的碧波向每一扇關閉的心窗滂沱湧來。我的那些淳樸善良的先人們,無不在這亢奮的聲浪裡把粗糙的日子過濾出細膩的遐想,盡管那時候的生活隻是一碗缺鹽少醋的蓨面饸饹,盡管唱戲的青衣要為果腹飽肚而吼破天……挺括的蟒袍,橫陳的玉帶隻代表精神境界的廟堂。從前的“獅子黑”“金蘭紅”“九歲紅”“雲遮月”把這一出融彙古今人物的“上路戲”傾注進音樂的浪濤裡。


    很顯然,北方的風花雪月裡從來都不欠缺豐潤的色彩和明快的動感。仿佛一層由遠及近的細浪凝重推來 , 其源頭既非江河 ,也非高山 , 而是農民腳下的一方泥土,鮮活得好似四弦彈出的一片跳躍的音符,華麗得好似美人婆娑的裙幅,激越得好似黃河之水天上來……有時,一陣有板有眼的流水過後,宛如幾個慈祥的老者袖著兩手靜坐在背風的門洞裡悠然笑談年景,於是那一汪音樂的江水越流越長,越流越有了韻感,越有了厚重和滄桑,有了超乎想像的跌宕和遲緩;有時,那音樂之水如一束巨浪扶搖而起,觸到了天之眉骨,其狀“若垂天之雲”,竭盡狂飆的奔騰激越之勢。戛然間,河水退去,聲浪頓消,大幕徐徐落下。


    通常,在蔥綠的黃土高原,一個其貌不揚的後生也許會突然吼出一聲“秋去鼕來梅花放,陣陣春意透寒窗”的慢板高腔;一個坐在廊檐下擇豆角的女人也許會輕哼上幾句“我要上一兩星星二兩月,三兩清風四兩雲,五兩火苗六兩氣,七兩黑煙八兩琴音”的流水板。在這裡,你越來越接近了北路梆子的故裡,一腳不慎可能就踩出一聲嗨嗨腔。


    老輩人說,上路戲生在蒲州,長在忻州,紅火在東西兩口,老死在寧武朔州……


    在寧武朔州的溝溝汊汊裡,你忽然聽到一串流利的滾白、一串高亢的花腔是不足為怪的。


    但是,“三顧園”散了,“五梨園”倒了,“成福班”也關門大吉了,北路梆子慢慢地消失在綿綿的山梁後面了,而許多北路梆子的票友卻沒有任何的思想準備,就像青梅竹馬耳鬢廝磨的鄰家小妹突然坐上了別人的花轎……


    我的北路梆子啊,那是我心中永恆的聖音啊!我一直認為北路梆子是中國戲曲領域活力的典範,甚至敢斷言除了北路梆子,其他任一個戲種都難以承載它的渾厚和酣暢。比方旋律散漫、瀕於說笑的二人轉,多少沾染了白山黑水的滑稽和調侃;比方八百裡秦川上粗獷豪放的秦腔,十三門角色輪番登場,熱熱鬧鬧訴說的不過是一段渭水河畔的歲月艱難……僅此而已。也許,活力的中國戲曲不單是國粹京劇,也不單是迤邐溫婉的昆曲,也應該有黃河流域酣唱了幾百年的北路梆子的一席之地,甚至它的母本晉南蒲劇都不能望其項背。


    在中國的北方,在黃河與長城拱臂包舉的蒼茫空間,它是一股湍急的大江之水 ! 在它落入黃土地的一瞬間,已注定它的命運將與這塊土地同生死共枯榮。在它肆意流淌的地方,衝刷出一片片碧綠鮮紅的青紗帳;在它裊裊走過的地方,會有一乘泥紅的小轎流水一樣飄出朱漆大門,然後一個身穿彩衣彩褲的女子,輕煙一樣尾隨在轎後,搖曳出婀娜的一溜水步;接著是一串歡快的板鼓,一串清脆的倒板,風擺柳樣旋出如水的圓場。弦起琴落,歲月又婉轉吟唱了幾十年。


    很久了,那一汪音韻醇厚的浪花,恣意飛揚在黃河與長城交織的山形地貌間,濺濕了黃土地厚厚的一本史籍。或曲的曲庫裡汲取了豐厚營養;或許是從宋詞的婉約裡嫁接了淳美意像;或許是從盛唐奢靡的歌舞裡遴選了朝衣出水的媚艷;或許是從秦漢野蠻的禍亂裡效仿了快刀快槍的鏗鏘;或許什麼都不是,它就是從田園牧歌裡抄錄了幾段音律和仕與女的嬉笑與繾綣…… 馬鑼、梆胡、戰鼓;花腔、介板、倒板……


    這是北路梆子抑揚頓挫的魂魄呀,這是北方人民耳熟能詳的一闋天籟。


    也許北路梆子隻適宜生長在北方。這北路梆子恣意流觴的北方啊!


    百年以前,或者更遠的時候,苦難的北方就把它捧上戲樓,那些被稱作舞亭、舞樓、樂樓的古戲臺上經常上演著秦香蓮、秦雪梅、穆桂英式的悲情故事,這樣的故事與野地裡淒涼的二人臺、孤單的爬山調共同滋潤著鄉民們缺油少鹽的生活。


    當年的古戲臺上梆腔激越,弦歌嘹亮,古戲臺下千人矚目,萬頭攢動,那是怎樣的動人心魄、蕩氣回腸啊。我不知道那些臺上唱戲的藝人,那些臺下看戲的觀者,各懷怎樣的一種心情,但 ·北路梆子我知道他們是用心來唱、用心來聽的。北方的梆子戲就是這樣深入人心。


    我父親說,他還是青春年少的時候,是村裡出了名的戲迷,經常跟著戲班走村串寨,日本人打進忻口關那一年,他熟知的幾個戲班卻都消失了,就連縣城裡頗有名氣的萬慶園也掛起“經營不當,欠薪歇業”的牌子,十六紅、小電燈、高玉貴、二虎旦、賽八百、賀三黑等人各奔東西。父親就像斷奶的孩子一樣,成天魂不守舍。不久,從崞縣傳來消息,那個與九歲紅同臺獻藝的十三旦,在老家被人槍殺了,少年氣盛的父親直奔東山,他要為死去的十三旦報仇。路上恰逢幾輛給遊擊隊送軍糧的馬車,趕馬車的漢子忽然吼起了《翠屏山》,他唱的是《楊雄醉歸》一段,穿雲裂石,字正腔圓。父親禁不住叫一聲好,趕車的漢子笑道,你小小年紀也懂戲?父親說,聽戲還分年齡?那人聽罷哈哈大笑。父親怎麼也沒想到哈哈大笑的不是別人,正是他久慕其名、訪而未得的九歲紅高玉貴……


    一定是保德州的山藥蛋頤養著胡子生厚實寬廣的音腔;一定是神池縣的胡麻油滋潤著青衣正旦如鶯百囀的歌喉;一定是五臺山醇厚的佛音教化了小丑的插科打諢;一定是雁門關乖戾的風聲激蕩著大花臉的長拳短打……以至於連年戰爭也未曾將北路梆子的藝術消彌。1946 年,定襄城一解放,趕馬車的高玉貴就四處奔走,收攏回諸多歇演的藝人,在舊縣衙前的老戲臺上為家鄉父老排演一出《逼上梁山》,玉梅紅演林衝,青衣焦能通演林娘子,他自己反串白臉高俅。


    在定襄,說起九歲紅高玉貴來,上了年紀的人都能回憶起當年那一場戲。劫後餘生的鄉親們,聽說高玉貴要搭臺唱戲,都攜著板凳靜坐在三間門臉的戲臺下,單等那開場鑼嗵嗵嘡嘡地敲起來,人們的臉上重新煥發出對生活的熱愛和希冀。那一天,臺上唱戲的使出渾身解數,臺下聽戲的禁不住喝彩連天,臺上臺下你唱我和,戲子們的一招一式,觀眾都能道出子丑寅卯來……老人們說,那場戲唱得真是好,可惜就唱了一天。戲班是被卷土回來的晉綏軍衝散的,城裡城外槍聲大作,逃難的人群裡,北路梆子四大坤角兒之一的玉梅紅孔麗貞不幸被一顆流彈擊中……


    北路梆子啊,你盡可以忘記那些萬人空巷帶給你的激情和歡愉,唯獨不可以忘記你一路走來的坎坎坷坷,還有血,還有淚。


    “山鄉廟會流水板整天不息,村鎮戲場梆子腔至晚猶敲”—這是寫在古戲臺上的楹聯。北路梆子的戲班從來都是一股活水, ·北路梆子流到哪裡算哪裡,四海為家。早年間續西峰在崞縣西社村成立了兩個戲班,一個叫大班子,一個叫二班子。他選的角兒也非同凡響,十六紅、十八紅、八百黑、九百黑、旦、白菊花……能唱能打也能逗樂臺下的老百姓,他們除了給西社人唱,還要收拾起鑼鼓家伙遠赴寧武、大同,攪和得關裡關外風生水起。我的北路梆子啊,你是一片煙波浩渺、孕育橫瀾的湖泊吧?


    在你微波不興的湖底下,有暗流鼓蕩;你是縈繞在田埂上的一曲天籟吧?一邊是莊稼地,一邊還是莊稼地。唱戲的不拘是敷彩畫面的戲子,也不拘是荷鋤執擔的農民,那一嗓子透徹雲霓的高腔下是東家葫蘆西家瓢的五味雜陳,鄉村的日子可以不富貴不榮耀,卻不可以沒有抑揚頓挫的上路戲。《王寶釧》《血手印》《李三娘》《訪白袍》……一幕幕古色古香的戲文是鄉村永難背離的生活況味。梆子一擊,鑼鼓一敲,嘈雜喧鬧的戲場立刻鴉雀無聲。


    青衣上場,須生下場,老旦登臺,花旦下臺,流水一樣來去,喜為前人喜,憂為前人憂,唱戲的不覺得怎樣辛苦,看戲的反哭成一片笑作一團了。聽戲的慢慢地聽了進去,兀自覺得自己變成穿戲裝的古人,以為是懷纔不遇的相公呢,以為是拋繡球的公主呢,以為是《十五貫》裡的婁阿鼠呢……然後,鄉村的天空也古舊的,如銅鏡裡的模樣。


    北路梆子啊,從你誕生的天起,你就打好了油彩,戴好了髯口,在弦胡笙管亂彈的聲浪裡粉墨登場了。手擎金瓜,背倚羅傘,滴溜溜一個筋鬥雲落在臺上。仙袂飛揚起唐室的朝衣艷舞,箭板敲擊出萬馬馳騁的大場面,昂揚挺撥的彩腔,清晰穩健的道白,出神入化的水袖,爐火純青的做派,不正像滹沱河渙渙的河水有時泛濫,有時溫婉嗎?於是,婉轉的旋律,高亢的嗓音充斥了我們生活的每一寸空隙,包括喫飯和睡眠,包括我們生命的始與終。


    多少年來“金水橋”下喧嘩的護城河一再漂洗著閔子騫的“蘆花”寒衣;“五雷陣”的清脆銅音也總能驚擾了埋頭算糧的王寶釧。原本就是北方農家炕頭茶餘飯後的一種享受;原本就是辛酸歲月混沌人生的一種額外補償。無論夾生野草的青石臺階,無論黃泥滑溜的田間小徑,無論麥場,無論井臺,眼瞅著七品縣令變成斷案包公,搖旗的卒子,打扇的宮女,咿呀啼哭的秦香蓮,吹須瞪眼的太師爺,都鬧嚷嚷順了百年老牆的裂縫,飄逸到今天的水泥陽臺上,時光驀然老了,老成一縷過眼雲煙……


    當年看戲的小子搖身一變成了聽戲的老翁,老翁含混不清地說他再也看不到北路梆子了,隻能抱著戲匣子聽。老翁說,如今 ·北路梆子什麼都好,唯獨不該把北路梆子給唱沒了。這樣的話是有道理的,老翁說他年輕時候唱戲的名角兒可真多啊—金蘭紅、雲遮月、水上漂、小電燈,還有後來的二梅蘭、獅子黑、白菊仙、筱金鳳……可惜一個一個都走了,改行的改行,老掉的老掉,也有實在唱不下去的,再入戲的戲子也不可能永遠生活在臺上,臺下的憂患遠比戲臺上豐富得多。對於北路梆子的生存,年輕一點的戲子有發言權,隻是他們大都改唱流行歌曲了,也有夾雜在響器班子裡跟人跑事宴的,喜宴上唱《算糧登殿》,喪宴上唱《三上轎》……唱著唱著有人就提議說來一段《天路》吧,來一段《青藏高原》吧。


    …………


    我父親今年八十有五,他念念不忘的還是當年那個趕馬車唱《翠屏山》的高玉貴。父親說他曾唱著高玉貴的《訪白袍》肩挑一根扁擔奔赴解放太原的前線,盡管很快就被一顆流彈打殘了左腿,但他依舊在家鄉的土地上“嗨嗨”了幾十年的慢板花腔,那是一個忠貞不渝的票友剝去戲衣後的精彩清唱啊!我深情地回味這一段父輩們傳承北路梆子的坎坷歲月。


    北路梆子啊,在我一如白紙的心頁上落滿你大段大段的滾白,還有你曲折的彎調,流利的夾板。但北方的黃土地上畢竟生疏了你渾厚如黃河一樣放縱的聲濤樂浪,那一群骨骼粗大的莊稼漢們再也吼不出屬於高粱地的純正的嗨嗨腔。小電燈的光彩黯淡了,九歲紅的繞梁之音間斷了,宮鶯百囀羅袖曼舞的金蘭紅也老死在了寧武朔州……在送走小電燈、九歲紅、金蘭紅之後的日子裡,酣暢淋漓的北路梆子似乎成了絕響,但我相信,總有那麼一天,這塊民族聲樂的璞玉會重放光彩,無論經歌喧囂的臺懷佛地,還是舊貌換新顏的雁門故關,一定會重新唱起響遏雲天的北路梆子,並且經久不息……


     


     


    與孫犁為鄰


    不知是看了水中蒹葮,還是長河落日,慶幸我不停遷徙的祖先終選擇滹沱河畔築廬為舍,並把棲居地固定在這條渾濁不堪而又盛名卓著的河流上遊,成為我永恆的籍貫。由是,我能夠與下遊的孫犁為鄰。


    —題記


    孫犁一再說他的故鄉安平縣的孫遙城村就在滹沱河南岸,我的故鄉定襄城也在滹沱河南岸,相隔千裡,我卻知道城北這一股活水終究要出現在孫犁的視線裡。假使我早生一個世紀,被我放逐在濁流之上那盞紙糊的河燈必定要經過孫振海(孫犁原名)的家門口,紙船明燭照天燒,我營造的屬於滹沱河的風俗景致也一樣收入少年孫樹勛(孫犁學名)眼底,我們臨水而觀,沿河為鄰。



    與孫犁為鄰,使我誠惶誠恐。一襲布衣的孫犁不允許我稱呼他大師,隻準我喊先生,是那種不為五鬥米折腰的陶潛一樣的先生。於是我知道,先生是那樣儒雅肅敬,不求聞達,先生人格的光芒和磊落風骨是我今生無法企及的標尺。在對先生充滿虔誠的敬畏之中,我忽然讀懂了孔夫子的千古教誨—“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


    應該說是先生影響我沿著滹沱河被時光鏽蝕的大堤逆流而上,從道光時期“司馬第”內走出的徐繼畬那裡修習怎樣另眼看世界;從民國初年永安村的少年徐向前那裡捕捉運籌帷幄的先知先覺;從獨立岸邊,恣情謳歌滹沱河的大個子牛漢那裡汲取作為詩人的非凡氣質……因為我對文學的摯愛,所以會更加頻繁地越過太行山,去造訪抗戰前夕的孫遙城村,在滹沱河的嗚咽聲裡與一介書生的孫犁扺掌而談,耳濡目染先生通靈的文筆和清朗雋永的精神素養。


    有一段時間,我覺得我貌似先生了,走有先生的走相,坐有先生的坐相,捉筆在手,潑墨抒懷意像中的風花雪月,就連罵人都不帶一句髒字,有人甚至開始尊我為師了,但是先生告訴我—大道低回,大味必淡!我頓時矮了一大截,猥瑣成先生筆下的一隻叫作“椿像”的帶有黑白斑點的小甲蟲,沒人能理解我當時的感受,假如地面有一條縫兒,我一定會顧頭不顧尾鑽進去的。莊周說過“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我與朝菌和蟪蛄何其相似?


    從那一刻起,我突然明白先生落在紙面上的閑適自得與大智慧,先生刻在骨子裡的平和質樸與高潔傲岸是我等今生仿都仿不來的,並不是因為比鄰而居就能潛移默化。當然,我能夠明辨自身的不足就已算是孺子可教了,除此以外,我還能夠感知穿在先生腳上的那雙圓口布鞋是多麼熨帖而合乎身份,又是多麼輕便而纖塵不染;我還能夠領會戴套袖的先生在秋風起兮的豆子地裡撿豆子的隨心所欲,同時也樂意伸手幫先生把糨糊抹在漏風的窗戶縫上,然後目睹先生把一條浸染滄桑的白麻紙貼上去,輕輕用手撫平。



    與孫犁為鄰,我逐漸學會以平常心眺望生命中的月升月落,雲卷雲舒。然而,當有一天我無意中看到門前那條著名的長河氣息奄奄時,竟然不知該不該對先生提起。那是一條貫穿先生生命之源的河流,先生在知道河水枯竭後,會是怎樣一種感受?盡管那又是一條自由散漫慣了的長河,從泛濫不羈的童年開始,一直義無反顧滔滔東流,湍急中度過了浮躁的青年與持重的中年,終於到了風燭殘年的時候,我不敢把河流的尾聲告知天堂裡的先生,先生知道後會傷心的。那不是先生夢境裡的一樹桃花萎靡,也不是一朵朝霞的潰散,更不是一隻雲雀的跌落塵埃,而是孕育先生藝術靈感的母親河即將枯竭了。


    我知道先生筆下的滹沱河永遠活力無窮,“今年向南一滾,明年往北一衝,自由自在地奔流”;而我的鄉黨詩人牛漢也說:“它不像水在流動,是一大塊深褐色的土地在整個地蠕動。


    看不見飛濺的明亮的水花,是千千萬萬匹野獸弓起了脊背在飛奔”……但誰又能想到,這樣一條性格狂放的長河有朝一日會細瘦成一股餿水?先生,你眼中翹立荷香裡的鷺鷥鳥呢?你眼中的對艚大船、赤足纖夫和片片白帆呢?


    說起滹沱河,我驀然想起先生的母親—那個裹著小腳曾在小油燈下夤夜紡織的村姑,那個在麥秋兩季瘋了似的收割莊稼的婦人,那個滿身是土,發端沾著柴草,藍布衣褲泛起一層汗堿,總是撩起褂子抹去臉上汗水的女人,在農閑時節也養成了玩牌的習慣。她對勸她的兒女們說,不要管我,這是你爺爺吩咐下來的……先生,我越來越相信先生的母親就是滹沱河的化身了,我對門前這條河的秉性再熟悉不過。她有時溫馴如一頭老牛,有時奔放如一匹野馬,有時嬌憨如一隻小貓小狗,我們拿她沒有一點兒辦法,誰讓我們是她共同的兒女呢?


    一條河流的命運總歸不是我們的意願所能左右的。我又想,如果千餘年前,我們的祖先一路風塵僕僕地來到滹沱河邊,看到的不是輕波逐浪、流水渙渙的景像,而是一片荒蕪厚實的沙灘,他們或許不會有停下不想走的念頭,也不會在地勢相對平整的河畔灘塗開墾出一片廣袤肥沃的處女地,從而打上桑梓故裡的烙印;他們或許會從容地離開這條河,去尋覓如鳴佩環的淙淙水聲。那樣,我與先生就不會成為鄰居了,我也不能緊隨先生其後亦步亦趨了,想起來都隱隱有一絲後怕。


    在我知道滹沱河沉痾不起之後,我不止一次地在長河兩岸的堤壩(先生稱作堤埝)上踟躕,像一隻迷途羔羊,盲目地尋找被大雪覆蓋的歸途。而先生在十二歲離開家鄉的時候,也一定如我一樣茫然不知所措。多年以後,當先生回到久別的故鄉,忽然發現河水“已經干了,但風沙還是熟悉的;屋頂上的炊煙不見了,灶下做飯的人,也早已不在”。我聽到先生長長的一聲喟嘆,跌落在冥冥中虛幻的一河濁水裡,激蕩起一朵細微浪花。



    因為與孫犁為鄰,我習慣在清風徐徐的夜晚,點一盞葫蘆狀的玻璃煤油燈,沐著院子裡豆棚瓜架下清澈的蟬鳴,展一卷透著墨香的《風雲初記》或《白洋澱紀事》,靜靜地品讀孫犁。假設這個夜晚是天地間安逸閑適恬淡銷魂的一段時光吧,同樣的月光下,七十年前的白洋澱邊,一個嬌媚如月亮的女人,坐在小院當中,手指上纏絞著柔滑修長的葦眉子,無聲地編織葦席,在暈染荷香的雪白涼爽的葦席上,等待著英雄的丈夫歸來……


    我有一個中學語文老師是南方人,駝背成一百四十度角,人稱“一百四十度”,他操一口八調清濁的流利吳語,把課文朗誦得抑揚頓挫,韻律十足,每每讀到“月亮升起來,院子裡涼爽得很,干淨得很”時,面龐會呈現出一種如痴如醉的泛光神態,駝背也似乎挺直了,他指著一院燦爛的陽光說:“我們把陽光當作月光吧,可不能小覷這個孫犁啊,想像他當時寫出這段文字的心情是多麼的、多麼的……那個好吧!”


    講臺下的學生一片哄笑,我們在輕佻的氣氛裡把“一百四十度”又戲稱作“那個好吧”。請原諒我們的懵懂無知吧,那個年齡段的我們又怎麼能夠讀懂先生的《荷花澱》呢?時過境遷,我已慢慢地理解老師當時的心境了—他把自己置身於一片柔美的月光下,卻無法用恰如其分的形容詞來表述對先生藝術造詣的心得與體悟。


    不管一年之中有多少個夜晚會皓月當空,隻要有清風明月的時候,我總疑心家鄉往東近千裡之遙的地方,有一個窈窕的女人在月光下編織葦席,編織心頭一個說不清道不明的夢,那種被薄霧纏裹,又被月色朦矓著的景像,成為我青年乃至中年時代朝思暮想的一種人生佳境。我在生命的苦旅中艱難跋涉,幾回感知自己出現在那樣皎潔的月光下,甚至望得見從一片水面上湧來的白乳一樣的霧氣,卻唯獨少了一個編席的女人菱姑。



    因為與孫犁為鄰,我喜歡在斜風細雨的時候,撐一把黑色的雨傘,在鄉村的街巷裡漫步,看晶瑩的小雨珠是如何在地面形成蘑菇泡;看濕漉漉的街巷裡有沒有兩個被雨淋濕衣服的婦女;看誰家的門洞裡有沒有閑坐的男人……我甚至會側耳諦聽有沒有聲音隔著雨霧傳來——“給誰家說親去來?”“東頭崔家。”“給哪村說的?”“東遼城。崔家的姑娘不大般配,恐怕成不了。”……平平淡淡的對白, 圓圓潤潤的俚語,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先生邁向婚姻門檻的一個小小伏筆,更像是先生隨手畫就的一幅風俗水墨圖,白描意像,古拙動人。在這幅風俗畫裡,先生的愛妻相信了帝乙歸妹般的“天作之合”。


    從先生記敘生平的文字裡,我們似乎很難看到先生曾經歷過怎樣波瀾壯闊的大場面,而我們又怎能忽略先生輾轉異鄉,投身抗日洪流乃至融入和平建設的每一段跌宕人生路呢?先生出神入化的一支筆總能把滾滾硝煙隱藏在裊裊炊煙背後,用靜謐的農事或悠閑的一抹清風淡化掉所有的血腥與殺戮;先生總能用溫暖的筆調寫意酸澀的人生和與人生有關的一切堅硬而冰冷的物事;先生總是在舒緩的娓娓道來的語境中營造出獨特唯美的藝術氛圍……這與先生的修養和稟賦不無關聯。


    先生是性情中人,他把一腔澎湃的情愫盡數給身邊的一花一木,一景一物,或者一碗爛酸菜,或者一支筆。先生說他使用過許多蘸水鋼筆尖,也用過問同學借錢買到的自來水筆,但我猜想,先生在書寫文字的時候,得心應手的應該是一管產自侯店村的柔軟的小狼毫—唯有先生家鄉的毛筆,纔可寫出溫馨、細膩、至情至美至柔的文字,方可呈現千錘百煉之後的潤澤與力量。先生充沛的感情就像汛期的滹沱河那樣波濤洶湧,但先生不會放任河流潰堤,他像遠古的大禹那樣張弛有度地疏導洪水,於是從先生筆端流瀉出的又是另一番景致—明月清風,小橋流水……



    與孫犁為鄰,我開始懂得孫犁是鄉村的孫犁,鄉村是孫犁的鄉村。記不清先生是什麼時候把自己囫圇托付給鄉村的,反正鄉村和先生已融為一體,先生與鄉村無話不談,鄉村把所有蘊藏的秘密都耳語給了先生。


    無論是用竹簪把頭發盤在頭頂像個道士的五湖,還是秉燭夜讀聲聞四鄰又屢試不第的東鄰秀纔;無論是引車賣菜的菜虎,還是專職埋死孩子的干巴;無論在梢門口倚門賣笑的女子小杏,還是彈三弦的駝背楞起叔……都是先生房前屋後抬頭不見低頭見的街坊鄰居,都是先生盡情抒懷鄉村風韻的絕佳素材。先生為一潭死水的鄉村賦予了無比鮮活的生命力。至於我為什麼不能夠在熟知的環境裡醞釀出類似先生那樣的《風雲初記》,可能與我的懶散有關,與我平庸的價值觀和審美情趣有關。我同樣是鄉村的兒子,身上同樣流淌著鄉村母親黏稠的血液,卻從未想過為鄉村吟誦一首哪怕隻有幾行字的贊美詩。


    而孫犁永遠惦記著鄉村,鄉村也永遠惦記著孫犁。


    鄉村清晰地記得次與孫犁邂逅是1913 年 5 月。


    那是屬於豐腴少婦的季節,多情的鄉村正散發著槐花醉人的馥郁,鄉村把這個孩子安置在家境還算可以的孫掌櫃家。從此,蹲在“永吉昌”店鋪遠離燈光的角落裡默默抽煙的孫掌櫃成為孫犁的父親,而每天一聽到雞叫就往地裡跑的女人成為孫犁的母親……其實呢,孫犁知道隻有鄉村纔是他真正的父親,隻能是鄉村纔是他真正的母親。盡管鄉村是貧瘠的,沒有充足的奶水哺育兒女成長,面黃肌瘦的村人隻能靠野菜樹葉來苦度春荒。然而,鄉村又是富庶的:鄉村有幾棵棗樹,幾棵榆樹;鄉村有挑著水桶唱著昆曲的根雨叔;鄉村有沿街高懸著花裡胡哨的弔掛;鄉村有自娛自樂的鑼鼓鐃鈸;還有圪蹴在樹杈上拉屎的疤增叔……千奇百怪的鄉村啊,琳瑯滿目的鄉村!


    鄉村睜著毛茸茸的大眼睛注視著一天比一天大的孫犁,直到有一年一輛叮當作響的騾車把少年孫犁載走。鄉村舍不得孫犁走,孫犁也舍不得離開鄉村;孫犁盡管走得很遠,但走得很遠的孫犁從未離開過鄉村的視線。


    走得再遠,先生眼裡也總有鄉村的影子。在先生看來,鄉村是那麼明淨,明淨如白洋澱裡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鄉村是那麼溫婉,溫婉如李清照筆下的《漱玉集》;鄉村是那樣單純,單純的鄉村謝絕任何的晦澀與紛繁……所以先生習慣了用直白洗練的語言描摹鄉村,描摹鄉村的內容與形式,描摹鄉村的氣質與靈魂。


    走得再遠,先生總是深情地回望鄉村,回望生命中重要的這個男人或是女人。先生對鄉村的感情無法用尺度丈量,早已滲透到厚實無垠的泥土中,他把自己當作鄉村一棵肆意生長的棗樹或是榆樹;他把自己當作是鄉村一座屋檐低垂的老房子;他把自己當作街頭供人乘涼歇腳的一扇碾盤。多年以後,當先生乘坐一輛吉普車榮歸故裡時,卻在村頭悄然下了車,順著一條小路繞回叔父家去……先生在鄉村面前,靦腆得像個又羞於標榜的孩子,他習慣了審慎做人,錦衣夜行。


    鄉村記得與先生分別是在 2002 年的 7 月。按照古人的說法,從七月流火開始,節氣將一天天步向秋涼,鄉村同樣覺得那個夏天風寒刺骨,她傑出的兒子孫犁從泥土中來,又復歸於泥土。但鄉村忍著悲痛說,她從未與孫犁有過哪怕一分一秒的分離,更談不上什麼永訣了。鄉村把孫犁緊緊地攬在懷裡,孫犁把鄉村永遠鐫刻在了心坎上……至今,鄉村仍給孫犁留有一塊空地,鄉村說孫犁的靈魂就棲息在那裡,明明白白,干干淨淨,坦坦蕩蕩,仿佛一碗清水模樣。


    先生走後的鄉村大地上,我看到自己被夕陽拉長的影子,倒映在鄉村季節的長河裡,是那樣輕浮,那樣單薄,那樣無所依托,如同一朵飛離蒲葦的白色花絮,沒著沒落。於是,我更加相信隻有像先生那樣的大師纔可以在鄉村的曠野上行走自如,並且在鄉村的長河裡投下山一般厚實的剪影,永難磨滅。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