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閑情偶寄(精裝典藏全本,古代生活美學典範)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中國古代隨筆
    【市場價】
    640-928
    【優惠價】
    400-580
    【作者】 李漁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中國古代隨筆 
    【出版社】雲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214543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輕型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22145436
    作者:李漁

    出版社:雲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08月 

        
        
    "

    編輯推薦

    《閑情偶寄》是明末清初戲劇家、文學家李漁的代表作,既收錄其一生戲曲理論的精華,又集中體現他在居室、器玩、種植、飲饌、頤養等方面的生活感悟。全書機趣新穎,言詞淺明雋永,堪稱中國古代生活美學之典範。


    此版《閑情偶寄》首次采用*接近李漁成書時間的底本勘校,即《續修四庫全書》中收錄的《閑情偶寄》清康熙刻本(現珍藏於吉林大學圖書館)影印本,同時參校中國臺北廣文書局影印的清康熙十年翼聖堂刻本,又考以德國國家圖書館藏清雍正八年芥子園《笠翁一家言全集》本,盡力修正了目前市面上流行各版本中多處存疑,努力還讀者一本美好而純粹的《閑情偶寄》。

     
    內容簡介

    自古至今,人人都向往閑情野趣的雅致生活:觀雪、賞花、品茗……卻鮮有人真正理解“生活美學”的要義。生活之美的真諦在用心體會、細致觀察,在思考創新,在對品質的不妥協,而非僅僅流於感官享受。


    《閑情偶寄》正是這樣一部關乎生活藝術的奇書,能想凡人所不屑之生活小事,發凡人欲說而說不出的議論。從詞曲創作、戲劇演習、聲容裝扮到器物古玩、建築、種植、飲食與養生等文藝生活的方方面面,字字句句皆是李漁畢生心血的總結。李漁,字笠鴻,號笠翁,浙江金華人。明末清初著名戲劇家、文學家,被譽為“中國戲劇理論始祖”,代表作品包括:戲曲《笠翁十種曲》,小說《肉蒲團》《連城璧》《十二樓》《合錦回文傳》,文集《笠翁一家言》等。

    作者簡介

    李漁(1611-1680),字笠鴻,號笠翁,浙江金華人。


    明末清初著名戲劇家、文學家。自組家庭戲班至各地演出,積累了豐富的戲曲創作與演出經驗,提出了較完善的戲劇理論體繫,被譽為“中國戲劇理論始祖”。


    曾在南京設芥子園書鋪,出版《芥子園畫譜》。


    一生著述豐富,流傳於世的作品包括:戲曲《笠翁十種曲》,小說《肉蒲團》《連城璧》《十二樓》《合錦回文傳》,文集《笠翁一家言》等。

    目錄
    凡例七則
    詞曲部
    結構_008
    戒諷刺_012 立主腦_015 脫窠臼_016
    密針線_017 減頭緒_019 戒荒唐_020 審虛實_022

    詞采第二_024
    貴顯淺_025 重機趣_027 戒浮泛_029 忌填塞_031
    音律第三_032
    恪守詞韻_038 凜遵曲譜_039 魚模當分_041 廉監宜避_042
    拗句難好_043 合韻易重_046 慎用上聲_048 少填入韻_049 別解務頭_050
    賓白第四_052
    聲務鏗鏘_053 語求肖似_055 詞別繁減_057 字分南北_060
    文貴潔淨_061 意取尖新_062 少用方言_063 時防漏孔_065

    凡例七則


    詞曲部


    結構_008


    戒諷刺_012   立主腦_015    脫窠臼_016


    密針線_017    減頭緒_019    戒荒唐_020    審虛實_022


     


    詞采第二_024


    貴顯淺_025    重機趣_027    戒浮泛_029    忌填塞_031


    音律第三_032


    恪守詞韻_038    凜遵曲譜_039    魚模當分_041    廉監宜避_042


    拗句難好_043    合韻易重_046    慎用上聲_048    少填入韻_049    別解務頭_050


    賓白第四_052


    聲務鏗鏘_053   語求肖似_055    詞別繁減_057   字分南北_060


    文貴潔淨_061    意取尖新_062    少用方言_063    時防漏孔_065


    科諢第五_066


    戒淫褻_067   忌惡俗_068   重關繫_069   貴自然_070


    格局第六_071


    家門_072   衝場_074   出腳色_075   小收煞_076   大收煞_077


    填詞餘論_078


     


    演習部


    選劇_082


    別古今_084    劑冷熱_086


    變調第二_087


    縮長為短_088    變舊成新_090


    《琵琶記·尋夫》改本_094     《明珠記·煎茶》改本_101


    授曲第三_108


    解明曲意_109   調熟字音_110    字忌模糊_112


    曲嚴分合_113    鑼鼓忌雜_114    吹合宜低_115


    教白第四_117


    高低抑揚_118    緩急頓挫_120


    脫套第五_121


    衣冠惡習_122    聲音惡習_124    語言惡習_125    科諢惡習_127


     


    聲容部


     


    選姿_130


    肌膚_131    眉眼_133    手足_135    態度_137


    修容第二_140


    盥櫛_141    薰陶_145    點染_147


    治服第三_150


    首飾_152    衣衫_155    鞋襪_160    婦人鞋襪辨_162


    習技第四_164


    文藝_165    絲竹_169    歌舞_172




    居室部


    房舍_178


    向背_181    途徑_182    高下_183    出檐深淺_184


    置頂格_185   甃地_186   灑掃_187    藏垢納污_189


    窗欄第二_190


    制體宜堅_191    取景在借_195


    牆壁第三_204


    界牆_205    女牆_206    廳壁_207    書房壁_209


    聯匾第四_212


    蕉葉聯_214   此君聯_215   碑文額_217   手卷額_218


    冊頁匾_219   虛白匾_220    石光匾_221   秋葉匾_222


    山石第五_223


    大山_224    小山_226    石壁_227    石洞_228    零星小石_229


     


    器玩部


    制度_232


    幾案_233    椅杌_235    床帳_238    櫥櫃_242


    箱籠 篋笥_243    骨董_246    爐瓶_248    屏軸_251


    茶具_253    酒具_255    碗碟_256    燈燭_258   箋簡_261


    位置第二_263


    忌排偶_264    貴活變_266


     


    飲饌部


    蔬食_270


    筍_272    蕈_274    蓴_275    菜_276


    瓜 茄


    山藥_278    蔥

    韭_279    蘿卜_280    芥辣汁_281


    谷食第二_282


    飯粥_283    湯_285    糕餅_286    面_287    粉_289


    肉食第三_290


    豬_291    羊_292    牛 犬_293    雞_294


    鵝_295    鴨_297    野禽 野獸_298


    魚_299    蝦_301    鱉_302    蟹_303    零星水族_305


    不載果食茶酒說_307


     


    種植部


    木本_310


    牡丹_311    梅_313    桃_315    李_316    杏_317    梨_318


    海棠_319    玉蘭_321    辛夷_322    山茶_323    紫薇_324


    繡球_325    紫荊_326    梔子_327    杜鵑 櫻桃_328    石榴_329    木槿_330


    桂_331    合歡_332    木芙蓉_333    夾竹桃_334    瑞香_335    茉莉_336


    籐本第二_337


    薔薇_339    木香_340    酴醿_341    月月紅_342


    姊妹花_343    玫瑰_344    素馨_345    凌霄_346    真珠蘭_347


    草本第三_348


    芍藥_349    蘭_350    蕙_352    水仙_353    芙蕖_355


    罌粟_357    葵_358    萱_359    雞冠_360    玉簪_361


    鳳仙_362    金錢_363    蝴蝶花_365    菊_366    菜_367


    眾卉第四_369


    芭蕉_370    翠雲_371    虞美人_372    書帶草_373


    老少年_374    天竹_375    虎刺_376    苔_377    萍_378


    竹木第五_379


    竹_380    松 柏_382    梧桐_383    槐 榆_384


    柳_385    黃楊_386    棕櫚_387    楓 桕_388    鼕青_389


     


    頤養部


    行樂_392


    貴人行樂之法_394    富人行樂之法_396    貧賤行樂之法_398


    家庭行樂之法_400    道途行樂之法_402    春季行樂之法_404


    夏季行樂之法_405    秋季行樂之法_407    鼕季行樂之法_408


    隨時即景就事行樂之法_410


    止憂第二_421


    止眼前可備之憂_422    止身外不測之憂_423


    調飲啜第三_424


    愛食者多食_425  怕食者少食_426    太饑勿飽_427


    太飽勿饑_428    怒時哀時勿食_429   倦時悶時勿食_430


    節色欲第四_431


    節快樂過情之欲_433    節憂患傷情之欲_434   節饑飽方殷之欲_435


    節勞苦初停之欲_436    節新婚乍御之欲_437    節隆鼕盛暑之欲_438


    卻病第五_439


    病未至而防之_440    病將至而止之_441    病已至而退之_442


    療病第六_443


    本性酷好之藥_445   其人急需之藥_447    一心鐘愛之藥_448    一生未見之藥_449


    平時契慕之藥_450   素常樂為之藥_451    生平痛惡之藥_452


    前言
    在中國歷史上,曾有一群家無恆產,不事農商,專以某種文藝特長為士大夫服務的特殊文人,史稱“清客”。擅長戲劇創作和戲曲演出的李漁,是這類清客團體中的佼佼者。
    李漁,字笠鴻,號笠翁,人稱“李十郎”,明神宗萬歷三十九年(1611年)出生於浙江金華一個富裕的藥商家庭。他天資聰穎,卻屢試不第。後來,甲申國變,江浙地區戰火頻仍,清軍入關後,李漁家道中落,輾轉遷徙於金華、杭州、南京等地。為了支撐起四五十口人龐大的家庭開支,他不得已走上了賣文為生的道路,並創作出如小說《連城璧》《肉蒲團》《十二樓》及傳奇《風箏誤》《憐香伴》等在當時膾炙人口的作品。
    旅居金陵期間,他又自組家庭戲班,應文人官員邀請,攜帶姬妾家眷專程到各地遊歷演出,跋山涉水,足跡遍布全國。在當時以文會友、重視文藝切磋的社會風氣下,官員們對李漁頗為照顧,不僅以士之禮相待,且饋贈豐厚,使得“李家班”規模越來越大,名聲遠揚,成為活躍於清初劇壇的重要戲班之一。在外漂泊十多年後,隨著兩位當家花旦喬姬與王姬的相繼離世,加之李漁已近花甲,年老體邁,體力與精力都再也無法支撐這種舟車勞頓的生活,“李家班”逐漸銷聲匿跡。

    在中國歷史上,曾有一群家無恆產,不事農商,專以某種文藝特長為士大夫服務的特殊文人,史稱“清客”。擅長戲劇創作和戲曲演出的李漁,是這類清客團體中的佼佼者。


    李漁,字笠鴻,號笠翁,人稱“李十郎”,明神宗萬歷三十九年(1611年)出生於浙江金華一個富裕的藥商家庭。他天資聰穎,卻屢試不第。後來,甲申國變,江浙地區戰火頻仍,清軍入關後,李漁家道中落,輾轉遷徙於金華、杭州、南京等地。為了支撐起四五十口人龐大的家庭開支,他不得已走上了賣文為生的道路,並創作出如小說《連城璧》《肉蒲團》《十二樓》及傳奇《風箏誤》《憐香伴》等在當時膾炙人口的作品。


    旅居金陵期間,他又自組家庭戲班,應文人官員邀請,攜帶姬妾家眷專程到各地遊歷演出,跋山涉水,足跡遍布全國。在當時以文會友、重視文藝切磋的社會風氣下,官員們對李漁頗為照顧,不僅以士之禮相待,且饋贈豐厚,使得“李家班”規模越來越大,名聲遠揚,成為活躍於清初劇壇的重要戲班之一。在外漂泊十多年後,隨著兩位當家花旦喬姬與王姬的相繼離世,加之李漁已近花甲,年老體邁,體力與精力都再也無法支撐這種舟車勞頓的生活,“李家班”逐漸銷聲匿跡。


    <1671年,六十歲的李漁回到金陵,決定將自己畢生總結的戲劇理論與生活經驗編撰成書,於是就有了這本他得意,也是負盛名的代表作——《閑情偶寄》。


     


    林語堂說:“《閑情偶寄》是一部討論生活藝術的書。李漁極富創作思想,對每件東西都有新穎的議論。他所創作的器具中,有許多至今為人所用。”周作人也認為《閑情偶寄》“有與自然與人事的巧妙觀察,有平明而又新穎的表現”。


    在這部作於三百年前的生活美學典範中,李漁論及古代的詞曲、演習、聲容、居室、器玩、飲饌、種植和頤養,觀點獨到,別具匠心,言詞淺明雋永,充滿機趣哲理,值得長久細讀玩味。


    《飲饌部》中,他大談喫食,把“清”“潔”“芳馥”“松脆”作為品鋻美食的重要標準。雖為地道南方人,因多年北上演出的經歷,李漁對面食也頗為喜愛,並發明了一種將醬、醋、椒末、芝麻粉、鮮汁(一般為焯筍或煮菌、煮蝦後的湯汁)和入面粉,揉切成極薄極細的面條,沸水煮熟後無需加佐料即可食用,讀來不禁讓人垂涎欲滴。


    李漁其人性情率真,想法不拘一格。在《種植部·合歡》一文中,他教授種植合歡樹之法:“勿太肥,常以男女同浴之水,隔一宿而澆其根,則花之芳妍,較常加倍。”據說這是他受“合歡”二字啟發,無心偶試而得的法子,頗為驚艷有趣。


    作為戲班主的他,對女子的穿衣打扮亦有自己的一套見解。他認為,天姿國色的女子應該有體香,體香雖然難得,但如果常用薔薇花露拭體拍面、用江蘇六合出產的香皂浴身、喝香茶或喫荔枝來潤口,就可以去除所沾染的污穢之氣,同時令身體留有馨香。


    除此之外,《閑情偶寄》的《詞曲部》《演習部》,以及《聲容部》的部分內容,是對古代戲曲理論及舞臺演出經驗進行的繫統化梳理,也是李漁一生戲劇創作與實踐的全面總結,至今仍價值卓著,他本人也由此被稱為“中國戲劇理論始祖”。


     


    此次勘校首次采用接近李漁成書時間的底本,即《續修四庫全書》中收錄的《閑情偶寄》清康熙刻本(現珍藏於吉林大學圖書館)影印本,同時參校中國臺灣廣文書局影印的清康熙十年翼聖堂刻本,又考以德國國家圖書館館藏清雍正八年芥子園刻《笠翁一家言全集》本,糾正了目前市面上流行各版本中的多處存疑,努力還讀者一本美好而純粹的《閑情偶寄》。舛漏之處,還請方家賜教。

    媒體評論

    《閑情偶寄》是一部討論生活藝術的書。李漁極富創作思想,對每件東西都有新穎的議論。他所創作的器具中,有許多至今為人所用。 


    ——林語堂


    《閑情偶寄》有與自然與人事的巧妙觀察,有平明而又新穎的表現。


    ——周作人


     


    “作為一個藝術家,你自編自導自演了許多迎合爾時世俗的戲劇……作為一個對於品質有真正理解和毫不妥協的人,你寫了一部《閑情偶寄》,編了一部《芥子園畫譜》,如今,還有人看。你在《閑情偶寄》中談居室、器玩、飲撰、種植、頤養……後世做會館的,創造享受清閑氛圍的,都該向你學學。”


    ——馮唐《三十六大》

    在線試讀
    《飲饌部·筍》
    論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潔,曰芳馥,曰松脆而已矣。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隻在一字之鮮。《記》曰:“甘受和,白受采。”鮮即甘之所從出也。此種供奉,惟山僧野老躬治園圃者得以有之,城市之人向賣菜傭求活者,不得與焉。然他種蔬食,不論城市山林,凡宅旁有圃者,旋摘旋烹,亦能時有其樂。至於筍之一物,則斷斷宜在山林,城市所產者,任爾芳鮮,終是筍之剩義。此蔬食中品也,肥羊嫩豕,何足比肩。但將筍肉齊烹,合盛一簋,人止食筍而遺肉,則肉為魚而筍為熊掌可知矣。購於市者且然,況山中之旋掘者乎?
    食筍之法多端,不能悉紀,請以兩言概之,曰:“素宜白水,葷用肥豬。”茹齋者食筍,若以他物伴之,香油和之,則陳味奪鮮,而筍之真趣沒矣。白煮俟熟,略加醬油,從來至美之物,皆利於孤行,此類是也。以之伴葷,則牛羊雞鴨等物皆非所宜,獨宜於豕,又獨宜於肥。肥非欲其膩也,肉之肥者能甘,甘味入筍,則不見其甘,而但覺其鮮之至也。烹之既熟,肥肉盡當去之,即汁亦不宜多存,存其半而益以清湯。調和之物,惟醋與酒。此制葷筍之大凡也。
    筍之為物,不止孤行並用各見其美,凡食物中無論葷素,皆當用作調和。菜中之筍與藥中之甘草,同是必需之物,有此則諸味皆鮮,但不當用其渣滓,而用其精液。庖人之善治具者,凡有焯筍之湯,悉留不去,每作一饌,必以和之。食者但知他物之鮮,而不知有所以鮮之者在也。《本草》中所載諸食物,益人者不盡可口,可口者未必益人,求能兩擅其長者,莫過於此。東坡雲:“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不知能醫俗者,亦能醫瘦,但有已成竹、未成竹之分耳。

    《飲饌部·面》
    南人飯米,北人飯面,常也。《本草》雲:“米能養脾,麥能補心。”各有所裨於人者也。然使竟日窮年止食一物,亦何其膠柱口腹,而不肯兼愛心脾乎?予南人而北相,性之剛直似之,食之強橫亦似之。一日三餐,二米一面,是酌南北之中,而善處心脾之道也。但其食面之法,小異於北,而且大異於南。北人食面多作餅,予喜條分而縷晰之,南人之所謂“切面”是也。南人食切面,其油鹽醬醋等作料,皆下於面湯之中,湯有味而面無味,是人之所重者不在面而在湯,與未嘗食面等也。予則不然,以調和諸物,盡歸於面,面具五味而湯獨清,如此方是食面,非飲湯也。

    《飲饌部·筍》


    論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潔,曰芳馥,曰松脆而已矣。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隻在一字之鮮。《記》曰:“甘受和,白受采。”鮮即甘之所從出也。此種供奉,惟山僧野老躬治園圃者得以有之,城市之人向賣菜傭求活者,不得與焉。然他種蔬食,不論城市山林,凡宅旁有圃者,旋摘旋烹,亦能時有其樂。至於筍之一物,則斷斷宜在山林,城市所產者,任爾芳鮮,終是筍之剩義。此蔬食中品也,肥羊嫩豕,何足比肩。但將筍肉齊烹,合盛一簋,人止食筍而遺肉,則肉為魚而筍為熊掌可知矣。購於市者且然,況山中之旋掘者乎?


    食筍之法多端,不能悉紀,請以兩言概之,曰:“素宜白水,葷用肥豬。”茹齋者食筍,若以他物伴之,香油和之,則陳味奪鮮,而筍之真趣沒矣。白煮俟熟,略加醬油,從來至美之物,皆利於孤行,此類是也。以之伴葷,則牛羊雞鴨等物皆非所宜,獨宜於豕,又獨宜於肥。肥非欲其膩也,肉之肥者能甘,甘味入筍,則不見其甘,而但覺其鮮之至也。烹之既熟,肥肉盡當去之,即汁亦不宜多存,存其半而益以清湯。調和之物,惟醋與酒。此制葷筍之大凡也。


    筍之為物,不止孤行並用各見其美,凡食物中無論葷素,皆當用作調和。菜中之筍與藥中之甘草,同是必需之物,有此則諸味皆鮮,但不當用其渣滓,而用其精液。庖人之善治具者,凡有焯筍之湯,悉留不去,每作一饌,必以和之。食者但知他物之鮮,而不知有所以鮮之者在也。《本草》中所載諸食物,益人者不盡可口,可口者未必益人,求能兩擅其長者,莫過於此。東坡雲:“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不知能醫俗者,亦能醫瘦,但有已成竹、未成竹之分耳。


     


    《飲饌部·面》


    南人飯米,北人飯面,常也。《本草》雲:“米能養脾,麥能補心。”各有所裨於人者也。然使竟日窮年止食一物,亦何其膠柱口腹,而不肯兼愛心脾乎?予南人而北相,性之剛直似之,食之強橫亦似之。一日三餐,二米一面,是酌南北之中,而善處心脾之道也。但其食面之法,小異於北,而且大異於南。北人食面多作餅,予喜條分而縷晰之,南人之所謂“切面”是也。南人食切面,其油鹽醬醋等作料,皆下於面湯之中,湯有味而面無味,是人之所重者不在面而在湯,與未嘗食面等也。予則不然,以調和諸物,盡歸於面,面具五味而湯獨清,如此方是食面,非飲湯也。


    所制面目有二種,一曰“五香面”,一曰“八珍面”。五香膳己,八珍餉客,略分豐儉於其間。五香者何?醬也,醋也,椒末也,芝麻屑也,焯筍或煮蕈煮蝦之鮮汁也。先以椒末、芝麻屑二物拌入面中,後以醬醋及鮮汁三物和為一處,即充拌面之水,勿再用水。拌宜極勻,擀宜極薄,切宜極細,然後以滾水下之,則精粹之物盡在面中,盡勾咀嚼,不似尋常喫面者,面則直吞下肚,而止咀咂其湯也。八珍者何?雞、魚、蝦三物之肉,曬使極干,與鮮筍、香蕈、芝麻、花椒四物,共成極細之末,和入面中,與鮮汁共為八種。醬醋亦用,而不列數內者,以家常日用之物,不得名之以珍也。雞魚之肉,務取極精,稍帶肥膩者弗用,以面性見油即散,擀不成片,切不成絲故也。但觀制餅餌者,欲其松而不實,即拌以油,則面之為性可知已。鮮汁不用煮肉之湯,而用筍、蕈、蝦汁者,亦以忌油故耳。所用之肉,雞、魚、蝦三者之中,惟蝦便,屑米為面,勢如反掌,多存其末,以備不時之需;即膳己之五香,亦未嘗不可六也。拌面之汁,加雞蛋青一二盞更宜,此物不列於前而附於後者,以世人知用者多,列之又同剿襲耳。


     


    《聲容部·態度》


    古雲:“尤物足以移人。”尤物維何?媚態是已。世人不知,以為美色。烏知顏色雖美,是一物也,烏足移人?加之以態,則物而尤矣。如雲美色即是尤物,即可移人,則今時絹做之美女,畫上之嬌娥,其顏色較之生人,豈止十倍,何以不見移人,而使之害相思成郁病耶?是知“媚態”二字,必不可少。媚態之在人身,猶火之有焰,燈之有光,珠貝金銀之有寶色,是無形之物,非有形之物也。惟其是物而非物,無形似有形,是以名為尤物。尤物者,怪物也,不可解說之事也。凡女子,一見即令人思,思而不能自已,遂至舍命以圖,與生為難者,皆怪物也,皆不可解說之事也。吾於“態”之一字,服天地生人之巧,鬼神體物之工。使以我作天地鬼神,形體吾能賦之,知識我能予之,至於是物而非物,無形似有形之態度,我實不能變之化之,使其自無而有,復自有而無也。態之為物,不特能使美者愈美,艷者愈艷,且能使老者少而媸者妍,無情之事變為有情,使人暗受籠絡而不覺者。女子一有媚態,三四分姿色,便可抵過六七分。試以六七分姿色而無媚態之婦人,與三四分姿色而有媚態之婦人同立一處,則人止愛三四分而不愛六七分,是態度之於顏色,猶不止於一倍當兩倍也。試以二三分姿色而無媚態之婦人,與全無姿色而止有媚態之婦人同立一處,或與人各交數言,則人止為媚態所惑,而不為美色所惑。是態度之於顏色,猶不止於以少敵多,且能以無而敵有也。今之女子,每有狀貌姿容一無可取,而能令人思之不倦,甚至舍命相從者,皆“態”之一字之為祟也。是知選貌選姿,總不如選態一著之為要。態自天生,非可強造。強造之態,不能飾美,止能愈增其陋。同一顰也,出於西施則可愛,出於東施則可憎者,天生、強造之別也。相面、相肌、相眉、相眼之法,皆可言傳,獨相態一事,則予心能知之,口實不能言之。口之所能言者,物也,非尤物也。噫,能使人知,而能使人欲言不得,其為物也何如!其為事也何如!豈非天地之間一大怪物,而從古及今,一件解說不來之事乎?


    ……


     


    《種植部·玉蘭》


    世無玉樹,請以此花當之。花之白者盡多,皆有葉色相亂,此則不葉而花,與梅同致。千干萬蕊,盡放一時,殊盛事也。但絕盛之事,有時變為恨事。眾花之開,無不忌雨,而此花尤甚。一樹好花,止須一宿微雨,盡皆變色,又覺腐爛可憎,較之無花,更為乏趣。群花開謝以時,謝者既謝,開者猶開,此則一敗俱敗,半瓣不留。語雲:“弄花一年,看花十日。”為玉蘭主人者,常有延佇經年,不得一朝盼望者,詎非香國中絕大恨事?故值此花一開,便宜急急玩賞,玩得一日是一日,賞得一時是一時。若初開不玩而俟全開,全開不賞而俟盛開,則恐好事未行,而煞風景者至矣。噫,天何仇於玉蘭,而往往三歲之中,定有一二歲與之為難哉!


     


    《頤養部·行樂》


    傷哉!造物生人一場,為時不滿百歲。彼夭折之輩無論矣,姑就永年者道之,即使三萬六千日盡是追歡取樂時,亦非無限光陰,終有報罷之日。況此百年以內,有無數憂愁困苦、疾病顛連、名韁利鎖、驚風駭浪,阻人燕遊,使徒有百歲之虛名,並無一歲二歲享生人應有之福之實際乎!又況此百年以內,日日死亡相告,謂先我而生者死矣,後我而生者亦死矣,與我同庚比算、互稱弟兄者又死矣。噫,死是何物,而可知兇不諱,日令不能無死者驚見於目而怛聞於耳乎!是千古不仁,未有甚於造物者矣。雖然,殆有說焉。不仁者,仁之至也。知我不能無死,而日以死亡相告,是恐我也。恐我者,欲使及時為樂,當視此輩為前車也。康對山構一園亭,其地在北邙山[1]麓,所見無非丘隴。客訊之曰:“日對此景,令人何以為樂?”對山曰:“日對此景,乃令人不敢不樂。”達哉斯言!予嘗以銘座右。茲論養生之法,而以行樂先之;勸人行樂,而以死亡怵之,即祖是意。欲體天地至仁之心,不能不蹈造物不仁之跡。


    養生家授受之方,外借藥石,內憑導引,其借口頤生而流為放闢邪侈者則曰“比家”。三者無論邪正,皆術士之言也。予繫儒生,並非術士。術士所言者術,儒家所憑者理。《魯論·鄉黨》一篇,半屬養生之法。予雖不敏,竊附於聖人之徒,不敢為誕妄不經之言以誤世。有怪此卷以“頤養”命名,而覓一丹方不得者,予以空疏謝之。又有怪予著《飲饌》一篇,而未及烹飪之法,不知醬用幾何,醋用幾何,醝椒香辣用幾何者。予曰:果若是,是一庖人而已矣,烏足重哉!人曰:若是,則《食物志》《尊生箋》《衛生錄》等書,何以備載此等?予曰:是誠庖人之書也。士各明志,人有弗為。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