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湯顯祖戲劇全集:紫釵記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戲劇
    【市場價】
    193-280
    【優惠價】
    121-175
    【作者】 (明)湯顯祖 著,王德保,尹蓉 評注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戲劇文學 
    【出版社】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ISBN】978755000853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50008533
    作者:(明)湯顯祖著,王德保,尹蓉評注

    出版社: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5年03月 

        
        
    "

    編輯推薦


    ★★★★★更多暢銷好書請點擊:













     
    內容簡介


    穿越400年時空,再現奇幻“臨川四夢”!為紀念“東方的莎士比亞”——湯顯祖逝世400周年,國內湯學專家對湯顯祖的全部戲曲進行精當的注釋和評析,一套兼顧學術性和普及型的湯顯祖戲曲讀本。



    內容簡介:



    《湯顯祖戲劇全集:邯鄲記》取材於唐瀋既濟傳奇小說《枕中記》。敘窮途潦倒的盧生在邯鄲趙州橋北的一個小客店遇到來世間超度凡人的八仙之呂洞賓,盧生抱怨自己命運不濟,呂洞賓則給他一個瓷枕入夢。盧生在夢中經歷了一連串宦海風波和五十年人情世故、人我是非。一夢醒來,店中的黃粱米飯尚未蒸熟。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湯顯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中國明代末期戲曲劇作家、文學家。字義仍,號海若、清遠道人,晚年號若士、繭翁,江西臨川人。著名作品有《牡丹亭》。湯顯祖從小天資聰穎,刻苦攻讀,“於古文詞外,能精樂府、、歌行、五七言詩;諸史百家而外,通天官、地理、醫藥、卜筮、河籍、墨、兵、神經、怪牒諸書”(鄒迪光《臨川湯先生傳》)。他不但愛讀“非聖”之書,更廣交“氣義”之士,通過積極的社會活動,鑄就了正直剛強,不肯趨炎附勢的品格。





    目錄
    一題詞
    三出本傳開宗
    六第二出春日言懷
    一五第三出插釵新賞
    二一第四出謁鮑述嬌
    二七第五出許放觀燈
    三一第六出墮釵燈影
    四〇第七出托鮑謀釵
    四四第八出佳期議允
    五八第九出得鮑成言
    六五第十出回求僕馬
    七一第十一出妝臺巧絮
    七六第十二出僕馬臨門
    八〇第十三出花朝合巹一題詞

    三出本傳開宗

    六第二出春日言懷

    一五第三出插釵新賞

    二一第四出謁鮑述嬌

    二七第五出許放觀燈

    三一第六出墮釵燈影

    四〇第七出托鮑謀釵

    四四第八出佳期議允

    五八第九出得鮑成言

    六五第十出回求僕馬

    七一第十一出妝臺巧絮

    七六第十二出僕馬臨門

    八〇第十三出花朝合巹

    九〇第十四出狂朋試喜

    九六第十五出權誇選士

    九九第十六出花院盟香

    一一一第十七出春闈赴洛

    一一八第十八出黃堂言餞

    一二三第十九出節鎮登壇

    一三〇第二十出春愁望捷

    一三四第二十一出杏苑題名

    一三七第二十二出權嗔計貶

    一四一第二十三出榮歸燕喜

    一四九第二十四出門楣絮別

    一五七第二十五出折柳陽關

    一六八第二十六出隴上題詩

    一七四第二十七出女俠輕財

    一八二第二十八出雄番竊霸

    一八七第二十九出高宴飛書

    一九八第三十出河西款檄

    二〇六第三十一出吹臺避暑

    二一三第三十二出計局收纔

    二一八第三十三出巧夕驚秋

    二二三第三十四出邊愁寫意

    二三〇第三十五出節鎮還朝

    二三六第三十六出淚展銀屏

    二四二第三十七出移參孟門

    二四八第三十八出計哨訛傳

    二五三第三十九出淚燭裁詩

    二六六第四十出開箋泣玉

    二七一第四十一出延媒勸贅

    二七六第四十二出婉拒強婚

    二八二第四十三出緩婚收翠

    二八五第四十四出凍賣珠釵

    二九四第四十五出玉工傷感

    三〇一第四十六出哭收釵燕

    三〇八第四十七出怨撒金錢

    三一六第四十八出醉俠閑評

    三二九第四十九出曉窗圓夢

    三三五第五十出玩釵疑嘆

    三四〇第五十一出花前遇俠

    三五四第五十二出劍合釵圓

    三六六第五十三出節鎮宣恩



    附錄

    三七二附錄一

    霍小玉傳

    三七七附錄二

    《紫釵記》主要版本

    三七八附錄三

    主要參考文獻



    三八〇後記




    前言
    總序
    鄒自振
    日本學者青木正兒在《中國近世戲曲史》中寫道:“顯祖之誕生,先於英國莎士比亞十四年,後莎氏之逝世一年而卒(按:實為同一年)。東西曲壇偉人,同出其時,亦一奇也。”當倫敦的寰球戲院正在上演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羅密歐與朱麗葉》時,東方廟會的中國舞臺則在演出湯顯祖的《紫釵記》和《牡丹亭》。湯、莎二人是同時出現在東西方的兩顆耀眼的藝術明星。
    湯顯祖(1550—1616),字義仍,號若士、海若,又號清遠道人,出身於臨川(今江西撫州市)城東文昌裡的一戶書香之家。從小天資聰穎,刻苦攻讀,“於古文詞而外,能精樂府、歌行、五七言詩;諸史百家而外,通天官、地理、醫藥、卜筮、河渠、墨、兵、神經、怪牒諸書”(鄒迪光《臨川湯先生傳》)。他不但愛讀“非聖”之書,更廣交“義氣”之士,積極參加社會活動,鑄就了正直剛強、不肯趨炎附勢的高尚品格。青年時代,湯顯祖因不肯接受首輔張居正的拉攏而兩次落第,直到萬歷十一年(1583)34歲時,即張居正死後次年,纔中進士。但他仍不肯趨附新任首輔申時行,故僅能在南京任太常博士之類的閑官。在職期間,他與東林標、顧憲成等交往甚密。

    總序

    鄒自振

    日本學者青木正兒在《中國近世戲曲史》中寫道:“顯祖之誕生,先於英國莎士比亞十四年,後莎氏之逝世一年而卒(按:實為同一年)。東西曲壇偉人,同出其時,亦一奇也。”當倫敦的寰球戲院正在上演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羅密歐與朱麗葉》時,東方廟會的中國舞臺則在演出湯顯祖的《紫釵記》和《牡丹亭》。湯、莎二人是同時出現在東西方的兩顆耀眼的藝術明星。

    湯顯祖(1550—1616),字義仍,號若士、海若,又號清遠道人,出身於臨川(今江西撫州市)城東文昌裡的一戶書香之家。從小天資聰穎,刻苦攻讀,“於古文詞而外,能精樂府、歌行、五七言詩;諸史百家而外,通天官、地理、醫藥、卜筮、河渠、墨、兵、神經、怪牒諸書”(鄒迪光《臨川湯先生傳》)。他不但愛讀“非聖”之書,更廣交“義氣”之士,積極參加社會活動,鑄就了正直剛強、不肯趨炎附勢的高尚品格。青年時代,湯顯祖因不肯接受首輔張居正的拉攏而兩次落第,直到萬歷十一年(1583)34歲時,即張居正死後次年,纔中進士。但他仍不肯趨附新任首輔申時行,故僅能在南京任太常博士之類的閑官。在職期間,他與東林標、顧憲成等交往甚密。

    明王朝進入湯顯祖所生活的嘉靖、萬歷年間,已是千瘡百孔、腐朽不堪。萬歷十六年(1588),南京在連遭饑荒之後,又發生大疫,湯顯祖目睹朝廷的救災大員飽受地方官賄賂反而得到升遷的事實,便於萬歷十九年(1591)毅然上疏,抨擊朝政,彈劾權臣。這篇震驚朝野的《論輔臣科臣疏》,使湯顯祖遭到嚴重的政治迫害,他被謫貶廣東徐聞縣典史。一年後移任浙江遂昌知縣。在任期間,他清廉儉樸,體恤民情,下鄉勸農,興辦書院,抑制豪強,平反冤獄,驅除虎患,除夕放囚徒回家與親人團聚。這些局部政治改革的成功,使湯顯祖相信用“瞑眩之藥”便能夠醫治明王朝的痼疾。然而事與願違,他在遂昌五年,雖然政績斐然,百姓擁戴,卻受到上級官吏的欺陷和地方勢力的反對。黑暗的現實既堵塞了他施展個人抱負的道路,也澆滅了他依賴明君賢相匡正天下的政治熱情。萬歷二十六年(1598),他決計向吏部告歸,回到老家臨川玉茗堂寓所。就在這一年,他完成了代表作《牡丹亭》,接著又完成了《南柯記》(1600)、《邯鄲記》(1601),加上早期的《紫釵記》(1587),湯顯祖以“臨川四夢”(又稱“玉茗堂四夢”)構成一幅明末社會的現實圖景。既然仕途不通,政治抱負無法實現,那就把批判與理想訴諸筆端,通過作品去反映時代,表現他全部的愛與恨。

    在中國文化史上,湯顯祖是富有哲學氣質的文學家之一。他13歲即師事泰州學派的三傳弟子羅汝芳,後來又非常敬仰被封建統治者視為“異端”的思想家李贄和名僧紫柏禪師(達觀),並提出了著名的“情至說”,與封建的“理”的教義相對立。這種先進的哲學觀點,為他的創作活動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礎。

    湯顯祖一生共創作傳奇五種。《紫簫記》為未完成的處女作,在其未仕之前(1577)與友人謝九紫、吳拾芝、曾粵祥等臨川纔子合寫於故鄉。主題仍未脫“纔子佳人”之俗套,基本上沒有反映什麼社會矛盾。此時的湯顯祖還未涉足官場,懷抱一腔用世壯志,出世思想還未出現。至於作品中出現的“俠”的觀念,乃是其後來在創作中反映正義與邪惡鬥爭的一個基礎。“臨川四夢”的基調與特色,均能在《紫簫記》中找到雛形。

    十年後,湯顯祖在南京任上對《紫簫記》進行徹底改寫,易名為《紫釵記》。《紫釵記》較好地繼承了唐人蔣防的傳奇小說《霍小玉傳》的現實主義精神,也體現了湯顯祖的“情至觀”,鞭撻了封建權貴,歌頌了理想的愛情。劇本除對霍小玉和李益的堅貞愛情進行了極為動人的描繪外,較之《紫簫記》,特別增加了盧太尉這一人物。對盧太尉專橫跋扈的揭露,顯然反映了湯顯祖的個人經歷。

    在“臨川四夢”中,作者自己為得意,在社會上影響,並奠定湯顯祖作為中國古代戲曲大家地位的是《牡丹亭》。《牡丹亭》以五十五出的篇幅,敷演了生死夢幻的奇情異彩—“夢中情”、“人鬼情”、“人間情”。全劇通過杜麗娘現實生活中的悲劇和幻想中的喜劇,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禮教的殘酷,表現了封建禮教的叛逆者衝決禮教羅網的決心,歌頌了他們為追求理想的婚姻所作的不屈不撓的鬥爭。可以說,《牡丹亭》這部悲喜劇,在中國古代文學中,透露了要求個性解放的初信息。

    《南柯記》取材於唐人李公佐的傳奇小說《南柯太守傳》。這部作品反映了湯顯祖戲曲創作的一個大轉變,同時也是其對現實社會進行深入思考的表現。在劇中,他一方面通過淳於棼居官南柯,嚴於律己,勤於政事,將南柯一郡治理得物阜民豐、世風淳厚的事跡,把自己在現實生活中不能實現的願望寄托其中;一方面通過淳於棼的宦海浮沉,真實地反映了明朝中晚期統治集團內部爭權奪利的鬥爭,特別是對於封建君臣之間所存在的尖銳矛盾,揭露至深。

    《邯鄲記》繫由唐人瀋既濟的傳奇小說《枕中記》改編,其創作意圖在於批判時政,揭露和諷刺上層統治者的卑鄙無恥。盧生不像《南柯記》中的淳於棼,他毫無匡時濟世之志,隻是一心追求個人的功名利祿和榮華富貴,地位越高就越加腐敗,這正是對當政權臣的寫照。劇中寫盧生夢醒之後,求仙證道,寧肯在天門清掃落花,也不願在人間過那種爭名奪利的齷齪生活,是大有深意的。這明顯表達了作者對官場的厭惡。

    湯顯祖在文學思想上與同時代的徐渭、李贄和袁宏道等人相近,極力反對“前後七子”的復古主張,提倡抒寫性靈,強調“世總為情,情生詩歌”(《耳伯麻姑遊詩序》)。他一生寫了2200多首詩歌,頗多佳作,特別是《感事》、《聞都城渴雨,時苦攤稅》等詩作,把矛頭直指封建皇帝,其大膽和尖銳,為同時代詩作所罕見。

    在戲曲批評和表演、導演理論上,湯顯祖也有重要建樹。他通過大量書札和對《西廂記》、《焚香記》、《紅梅記》等劇作的眉批和總評,發表了對戲曲創作的新見解。他認為作品的內容比形式更重要,不要單純強調曲牌格律而削足適履,“凡文以意、趣、神、色為主。四者到時,或有麗詞俊音可用。爾時能一一顧九宮四聲否?如必按字摸聲,即有窒滯迸拽之苦,恐不能成句矣”(《答呂姜山》)。他和以瀋璟為首的偏重形式格律的吳江派進行了激烈的論爭。他自己也勤於藝術實踐,“為情作使,劬於伎劇”(《續棲賢蓮社求友文》),“自踏新詞教歌舞”(《寄嘉興馬樂二丈兼懷陸五臺太宰》),“自掐檀痕教小伶”(《七夕醉答君東二首》),同臨川一帶上千名演唱宜黃腔的戲曲藝人保持著廣泛的聯繫。作於萬歷三十年(1602)的《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是我國古典戲曲導演學的拓荒之作,湯顯祖堪稱中國古典戲曲導演學的拓荒者。

    湯顯祖的戲曲作品和戲劇活動影響深遠。師法於他的“玉茗堂派”戲曲家,在明代有吳炳、阮大鋮、孟稱舜等人,清代則有洪昇、張堅和蔣士銓等。直到今天,“四夢”裡的許多精彩片段還保留在京劇、昆劇和地方戲舞臺上。

    湯顯祖戲曲是我國乃至世界戲曲史上的傑作。四百年來,湯顯祖研究一直是學術研究的重要內容。自2001年中國昆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以來,湯顯祖戲曲作為昆曲的代表作品,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化中發揮著日益重大的作用。湯學研究業已成為一門世界性的學問。

    湯顯祖的劇作初以抄本行世,傳於友朋。《玉茗堂尺牘》卷四湯氏《答張夢澤》信中說:“謹以玉茗編《紫釵記》,操縵以前;餘若《牡丹魂》、《南柯夢》,繕寫而上。問黃粱其未熟,寫盧生於正眠。”此信寫於萬歷二十九年(1601),《邯鄲記》尚在寫作中。其後漸有刻本,湯氏生前刻本已經梓就,並廣為流傳。明清兩代湯顯祖劇作刻本眾多,僅以《牡丹亭》而言,就不下30種。

    比較而言,晚明毛晉所刻《六十種曲》本是晚明劇壇上的通行本,也是明清刻本中傳播廣、影響的一種。《六十種曲》不僅全部收錄了湯顯祖的“臨川四夢”,還收錄了其未完成的處女作《紫簫記》,以及碩園刪改本《還魂記》,充分說明了毛晉對於湯顯祖及其劇作的推重,可謂別具慧眼。他的版本,反映了明代後期社會的審美觀念,也接近湯顯祖時代的思想風貌。

    我們編撰的這套《湯顯祖戲曲全集》即以毛晉汲古閣刻本為底本,並與明清其他版本參校,尤其參考了當代錢南揚、徐朔方諸先生悉心整理的箋校本。我們的工作是對湯顯祖的全部戲曲進行精當的注釋和評析,力求通過簡潔準確的注釋為讀者掃清閱讀障礙,並從文本出發,聯繫舞臺演出,涉及情節發展、人物性格、藝術特色等諸多方面,幫助讀者進一步鋻賞和品評湯顯祖戲曲,使全書成為一套兼顧學術性和普及性的湯顯祖戲曲讀本。

    凡例

    一、本書是一套兼顧學術性和普及性的湯顯祖戲曲讀本,旨在幫助讀者進一步鋻賞和品評湯劇精華。

    二、全書按湯顯祖戲曲創作的時間先後,依次分為《紫簫記》、《紫釵記》、《牡丹亭》、《南柯記》、《邯鄲記》五冊。

    三、各冊正文均包括戲曲原文、注釋、評析(出評)和隨文插圖等部分。

    四、充分尊重原典,對正文隻作簡單的技術處理,原文少量的通假字、異體字等,均改為現行的規範字,如“瀋”改為“沉”、“壻”改為“婿”等,但“甚”、“什”等異體字,則按原文保留原字。

    五、刪除正文以外的序跋、評點文字,不出校勘記(必要的校勘在注釋中說明),但保留一定數量的原始插圖。

    六、正文的曲牌唱詞(包括襯字)、科介、賓白(念白)等已用不同字體字號作了嚴格區分,一目了然,以便讀者閱讀。

    如《牡丹亭》第十出《驚夢》中【皂羅袍】一曲: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爺和奶奶再不提起。(合)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原來”、“都”、“忒”、“這”為曲中襯字;“恁般景致,我老爺和奶奶再不提起”為賓白;其餘文字則為唱詞。

    七、注釋的重點在於對生字難詞注音、解釋,對重要的成語、典故、方言列出出處,做到語言準確簡潔、明白曉暢,避免繁瑣考證。

    八、評析從文本出發,結合舞臺演出,涉及情節發展、人物性格、藝術風格等諸方面的分析。評析文字根據每出劇情需要,長短不拘。

    九、各冊正文前均有全書總序、凡例以及對該戲曲的述評,正文後均有附錄、後記。

    十、述評由各冊戲曲的評注者分別撰寫,內容包括劇情敘述、作品評價等,對劇本進行精當的評介和導讀。

    十一、附錄包括湯顯祖所取材的原著、戲曲主要版本及主要參考文獻。







    在線試讀
    我輩鐘情似此
    —《紫釵記》述評
    《紫釵記》是湯顯祖“臨川四夢”之一,約完成於明萬歷十五年(1587),是在他此前所著《紫簫記》的基礎上重新創作而成。故事取材於唐蔣防小說《霍小玉傳》,演述的是李益與霍小玉之間悲歡離合的情事。
    《紫釵記》的男主角為隴西纔子李益,字君虞,流寓長安時結識鮑四娘,托其謀求親事。鮑四娘向其介紹霍小玉,小玉本霍王幼女,其母鄭六娘為霍王寵姬。霍王死後,鄭六娘與小玉被霍王之子遣出別之夕,李益於花燈下拾得小玉遺落的紫玉釵,以之為聘求婚於小玉。小玉對李益亦一見鐘情,二人得以喜結良緣。新婚後不久,李益即赴洛陽應試,,卻因未去參謁權重一時的盧太尉,而被派往玉門關任參軍;三年任滿後又移參孟門,成為太尉手下。李益後隨太尉還朝,太尉欲招其為婿,李益婉拒,太尉遂將其囚於別館。小玉經久不獲李益音信,憂思成疾,遂典賣衣飾,求親友尋訪李益消息。盧太尉差人傳來假信,謂李益已入贅盧府。小玉幾近絕望,典賣紫玉釵以求證消息。後得知紫玉釵被盧府購得,且作為盧氏新婚上頭之用,遂絕望,病情轉重。貴戚黃衫客聽說此事,伺機將李益挾至小玉家。小玉痛數其負心,悶絕復蘇。李益出袖中珍藏之紫玉釵,二人誤會冰釋,和好如初。黃衫客托人在皇帝面前譖盧太尉,太尉被削職。李益封集賢殿學士鸞臺侍郎,小玉、鄭六娘、黃衫客俱受封。
    與蔣防小說相比,《紫釵記》的情節主要發生了兩處重大改變:一是小說中李益得官後歸家,其母為其訂婚親戚盧氏之女。李益貪結豪族,且畏母親嚴命,遂棄小玉。此戲則添出盧太尉,將小說中所說盧氏女說成盧太尉之女,李益不能顧到小玉,完全是出於盧太尉的陰謀與要挾。二是小說中李益被黃衫客挾到小玉跟前,小玉數落李益之後,一慟而亡。然其怨魂時時作祟,使李益妻妾不寧,三娶皆不諧。此戲則寫小玉悶絕而復蘇,與李益破鏡重圓。此外,戲曲與小說還有一些細小差異,如小玉侍婢由三人減為一人,玉工與寄附鋪主人侯景先合為一人,李益結婚時所假駿馬之主人由尚公改為黃衫客等。

    我輩鐘情似此

    —《紫釵記》述評

    《紫釵記》是湯顯祖“臨川四夢”之一,約完成於明萬歷十五年(1587),是在他此前所著《紫簫記》的基礎上重新創作而成。故事取材於唐蔣防小說《霍小玉傳》,演述的是李益與霍小玉之間悲歡離合的情事。

    《紫釵記》的男主角為隴西纔子李益,字君虞,流寓長安時結識鮑四娘,托其謀求親事。鮑四娘向其介紹霍小玉,小玉本霍王幼女,其母鄭六娘為霍王寵姬。霍王死後,鄭六娘與小玉被霍王之子遣出別之夕,李益於花燈下拾得小玉遺落的紫玉釵,以之為聘求婚於小玉。小玉對李益亦一見鐘情,二人得以喜結良緣。新婚後不久,李益即赴洛陽應試,,卻因未去參謁權重一時的盧太尉,而被派往玉門關任參軍;三年任滿後又移參孟門,成為太尉手下。李益後隨太尉還朝,太尉欲招其為婿,李益婉拒,太尉遂將其囚於別館。小玉經久不獲李益音信,憂思成疾,遂典賣衣飾,求親友尋訪李益消息。盧太尉差人傳來假信,謂李益已入贅盧府。小玉幾近絕望,典賣紫玉釵以求證消息。後得知紫玉釵被盧府購得,且作為盧氏新婚上頭之用,遂絕望,病情轉重。貴戚黃衫客聽說此事,伺機將李益挾至小玉家。小玉痛數其負心,悶絕復蘇。李益出袖中珍藏之紫玉釵,二人誤會冰釋,和好如初。黃衫客托人在皇帝面前譖盧太尉,太尉被削職。李益封集賢殿學士鸞臺侍郎,小玉、鄭六娘、黃衫客俱受封。

    與蔣防小說相比,《紫釵記》的情節主要發生了兩處重大改變:一是小說中李益得官後歸家,其母為其訂婚親戚盧氏之女。李益貪結豪族,且畏母親嚴命,遂棄小玉。此戲則添出盧太尉,將小說中所說盧氏女說成盧太尉之女,李益不能顧到小玉,完全是出於盧太尉的陰謀與要挾。二是小說中李益被黃衫客挾到小玉跟前,小玉數落李益之後,一慟而亡。然其怨魂時時作祟,使李益妻妾不寧,三娶皆不諧。此戲則寫小玉悶絕而復蘇,與李益破鏡重圓。此外,戲曲與小說還有一些細小差異,如小玉侍婢由三人減為一人,玉工與寄附鋪主人侯景先合為一人,李益結婚時所假駿馬之主人由尚公改為黃衫客等。

    伴隨著情節的改變,人物形像亦發生了重大變化。在小說原作中,李益是一個典型的負心漢。他欲與小玉結合,不過是“博求名妓”,自己也稱“鄙夫重色”。與小玉結合後,雖然立下“皎日之誓”,可是稍遇變故,便全然失了主見,誓言成了一紙空文。如果說他因畏懼嚴母而愆期負約尚屬情有可原的話,那麼他四處告貸以求就親於盧氏則已露出負心之跡;至於“寂不知聞,欲斷其(小玉)望”,更完全是有意拋棄小玉。他還“遙托親故,不遣漏言”,“虛詞詭說,日日不同”,其為人之卑劣展露無遺。在戲曲中,這一形像發生了重大變化。他與小玉的結合不再是草草從事,雖由巧遇始,卻繼之以明媒正娶。與小玉分離之後,托便人寄詩畫屏風,表達其思念之情;遭盧太尉要挾,雖束手無策,但並沒答應盧府的親事;被困盧府一年有餘,始終未改初衷,表明他對小玉的感情是專一的。這正是他終能跟小玉和好如初的前提和基礎。不過,他與小玉近在咫尺卻不通音信,不敢面見小玉,這種畏懼權勢、軟弱退縮的性格,間接導致了小玉病勢沉重、家境破敗,對此其親友崔允明、韋夏卿以及黃衫客都給予了否定和諷刺,一定意義上代表了作者對這一形像的評價。

    此外,戲曲還突出了李益“纔子”的一面:他的纔情為小玉所傾慕,他不僅,還立下平定邊患的大功,以至於盧太尉一心想結納他。這些分別從側面、正面、反面突出了其富有纔華的一面,從而使這一人物較《霍小玉傳》中的同名形像更立體、更豐滿。

    戲曲中女主人公小玉的形像亦發生了幾處變化。在小說中,鮑十一娘(即戲中的鮑四娘)介紹她是“故霍王小女”,但從她“妾本倡家”的自述和與李益相處八年的“短願”以及她與李益結合的方式來看,“霍王小女”的說法不過是虛詞。在戲曲中,小玉則成了名副其實的“郡主”。作者除了借戲中其他人物強調其“郡主”的出身外,還反復提示她這個身份所應有的家境與教養:“忽報春來,他門戶重重不奈瞧”(第三出浣紗唱詞),“此女尋常不離閨閣”(第四出鮑四娘語), “天生就女娃,似鴛雛常依膝下。重重簾幕,漏春心何曾得到他”(第八出老旦唱詞)等等,說明她是一個深處閨閣、嚴守閨範的名門之後。相應地,她與李益的結合也被作者寫得鄭重其事,而且特意強調小玉完全是新婚。如第三十九出,鮑四娘聽說李益入贅太尉府時,憤憤不平地唱道:“費了幾餅香茶,又不是路牆花朵,則問他怎生奚落好人家的女嬌娃。”不過在坐實小玉郡主身份的同時,作者卻又於無意間留下些她在小說中卑微身份的蛛絲馬跡。例如,小玉邀誓於李益時,自陳“妾本輕微”(第十六出);陽關唱別之時稱“自家飛絮”,以及鄭重其事地陳其“八年之約”的“短願”(二十五出)等,都是改編不徹底留下的痕跡。

    戲中小玉形像的改變之二,是她沒有報復李益,而是與他重歸於好,且夫妻俱受封贈。這一結局與傳奇的通常體例相合:生旦團圓,夫榮妻貴,一門喜慶。

    戲曲中小玉形像的變化,還在於她被賦予了俠女之風,集中體現在第二十七出,小玉為尋訪李益消息,毅然決定資助崔允明和韋夏卿。該出被作者冠以“女俠輕財”的題目,用意明顯:小玉既沒有通常意義上俠客的非凡技能,亦沒有仗劍扶危之舉,但她以一閨中弱女而表現出的富有主見、不吝財貨的胸襟氣度,以及此後不惜變賣首飾、多方尋訪李益消息的堅忍,以至於斷然賣釵的果決、怨撒金錢的憤慨,所顯示出的對愛情的忠貞不渝、對自身命運的頑強把握、積極尋求解決問題之辦法的行動能力等,與通常意義上的俠客重然諾、輕死生、果言行、明去就的處世作風恰恰如出一轍。如果說是黃衫豪客以行動直接促成小玉和李益重圓的話,那麼,在精神上,維護和挽救其愛情的正是小玉自己!

    不過,小玉與李益終能夠重圓,另一個重要因素在於小玉的妥協。李益在權勢面前的表現,既無一點讀書人的氣節,也全然沒有男子漢的剛骨。他在太尉府別館一住經年,雖受看管,但畢竟還有上朝、下朝的機會,卻根本沒有主動與小玉通音問的意圖和舉措,聽到小玉別嫁的消息,也不去想辦法求得實情,與小玉不惜散盡家資、千方百計地尋訪他,而且一病經年、幾近於死的種種舉動和表現形成巨大反差。雖然本質上他並沒有背叛小玉,但其為人之道,已足證其人之難以依靠了。然而小玉並沒有放棄他,甚至在聽說李益娶了太尉小姐時,還表示“做官人自古有偏房正榻,也索是從大小那些商度。做姊妹大家歡恰”(第三十九出),與此前所寫的剛烈堅強的小玉判若兩人!人物性格的這種斷裂,實際上暴露了作者觀念上的矛盾,既肯定男女之間真摯的愛情,又提倡女子對封建“婦德”的恪守。前述把小玉描寫成一個嚴守閨門之禮的大家閨秀,也是這種思想的流露。此時又讓小玉對李益背叛愛情的行為表示接受;揭明真相後,對他種種令人寒心的舉動不僅毫無責難,還欣然接受“夫人”的封號,享受著夫榮妻貴的榮耀。此時的小玉顯然對李益和以李益為代表的封建男權制度以及這一制度所規定的“婦德”做出了認可和妥協,表明在作者思想深處,還沒有完全擺脫禮教觀念的禁錮,與他在晚明啟蒙主義思潮影響下所接受的重情愛、尚個性的思想,恰如兩條軌道,時而交叉時而分離,共同演繹著既存在於理想又活現於現實的人間故事。

    戲中另一值得稱道的形像是黃衫客。這一人物在小說中雖然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基本上是曇花一現。在《紫釵記》中,作者把他描寫成一個貫穿全戲的人物。他的身影閃現在男女主人公墜釵、拾釵的定情之夕,隱現於李、霍二人成禮之日,後挺身而出,慷慨陳詞,譴責負心漢,果斷利落地撥刀相助,使李、霍重圓,惡人遭殃。可以說,作者對這一出場次數並不多的人物是進行了一番精心設計的。宵觀燈時一閃而過,既沒有喧賓奪主,又初步狀寫了其作為豪俠的行為特點,這樣在寫他後幾出施以援手時,就不會讓觀眾感到突兀。而在戲進行到近三分之一時,又讓他隱現其中,借其豪奴駿馬,映襯出他的人格、風度,收到“神龍見首不見尾”的藝術效果。後,在戲劇衝突已達頂點,情節有待進一步推進以作收束之時,他又驀然出現在前臺,與鮑四娘閑評小玉之事,迅速做出撥刀相助的決定,干淨利落,更清晰地凸顯出其俠肝義膽。在整部戲如泣如訴的柔婉筆調之中忽然穿插進幾曲高亢的旋律,令人為之振奮,衝淡了因李益的畏葸懦弱之性帶來的沉悶氛圍,慰藉了觀眾心中的不平之氣。

    被酒保稱作“雌豪”的鮑四娘,在戲中亦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李、霍之間的牽線者和小玉的女伴,她既見證了二人從相識到結合的全過程,又目睹了小玉的相思之苦。她同情小玉的遭遇,但面對強大的權勢,卻無法施助。可貴的是,她與小玉一樣,性情中有一種豪俠之風,她本是“故薛駙馬家歌妓也。……生性輕盈,巧於言語。豪家貴戚,無不經過。挾策追風,推為渠帥”(第四出鮑四娘語),這是她的“夫子自道”;“揮金養客,韜玉抬身。如常富貴,不能得其歡心。越樣風流,纔足回其美盼,可不是雌豪也”,這是酒保口中的評價;“他是閨中俠錦陣豪,聞名幾年還未老。他略約眼波瞧,咱驀地臨風笑。人如此興必高,指銀瓶共傾倒”,這是她給黃衫客的強烈印像。這一豪俠本色在與黃衫客醉評李、霍之事時得到了充分顯現。而當她提及小玉的遭遇時,“淒淒切切愁色冷金蕉”,感同身受地由衷同情,則在大俠風範之外,又現出女性特有的善良與細膩(上述引文均見第五十一出)。上述種種深深打動了黃衫客。可以說,黃衫客能挺身而出救助小玉,鮑四娘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橋梁作用。

    綜上所述,湯顯祖對他筆下的人物飽含感情,賦予他們以鮮活的生命,在為人物代言的同時,也在人物身上寄寓著自身的思想觀念、價值評判與人生理想。

    同樣地,作者在結撰情節時,亦融進個人經歷和對當朝時勢的看法。寫李之後,不肯到太尉府拜謁,因此被迫遠赴塞外,這分明是他自身多次拒絕權相籠絡,以致屢考不中或者沉淪下僚的一個寫照。戲還寫了邊境的不寧,以及李益與劉節鎮的綏邊之功,一方面影射著明朝晚期外患頻仍的現實,另一方面也借此反襯現實中執政者的軟弱無能,體現出作者對國運的憂慮和對時政的不滿。這種現像並非偶一為之。在湯顯祖現存劇作中,除未完成的《紫簫記》外,其他四種無一例外地有這類征戰邊地、保家衛國的情節,說明這一做法是作者的有意構造。本戲在纔子佳人的故事中巧妙植入這一重大題材,是他作為正直士大夫的責任心與憂患意識的寫照。當然,作者在安排這些段落時是照顧到全局的,如寫劉節鎮登壇命將,是借此引出李益綏遠靖邊的纔能以及“不上望京樓”的詩句,這些與李益的遭際、小玉的命運以及他們之間愛情的波折均密切相關。

    除了人物活色生香、情節生動曲折外,本戲的一件器物—紫玉釵亦值得一提。紫玉釵在小說中隻是小玉上頭之物;在戲中,除小玉上頭是此釵之外,李、霍定情、結婚之信物是此釵,小玉絕望之際不得已賣掉的是此釵,盧府為小姐上頭購置的是此釵,盧太尉以之設計離散李、霍的是此釵,讓小玉對李益誤會渙然冰釋的也是此釵。紫玉釵始則促成李益與小玉的結合,繼而造成李益跟小玉的離散,再而又消解了二人之間的誤會,使之重圓。紫玉釵在戲中的作用遠遠超出了其在小說中的作用。湯顯祖據唐人小說改作此戲,以其藝術家特有的敏感,抓住了這一原本不甚醒目的小道具,讓它串接起一個個重要關目,推動情節,聯結人物,讓這枚原本價值不菲的紫玉釵,在戲劇中同樣發揮了巨大作用。

    本戲故事動人,主要人物形像亦鮮明生動,作為“四夢”的夢,導其先路,是作者傳奇創作進入成熟期的一個標志,也是作者借戲曲創作弘揚其“至情”之論的先聲。不足的是關目不夠緊湊,略顯繁冗拖沓;個別場面鋪排太過,喧賓奪主。如從第二十八出《雄番竊霸》到第三十一出《吹臺避暑》,用了整整四出的篇幅集中寫李益綏邊過程,特別是專用兩出鋪寫吐蕃番將及大小河西首領的言行舉措,第五十一出《花前遇俠》對各色牡丹名目反復描寫、渲染等,鋪排太過,不免偏離主要情節,使關目不夠緊湊。此其一。其二,語言過於典雅。誠如吳梅先生所指出的:“臨川《紫釵記》……刻意雕琢,‘四夢’中稱秾麗,即一詩一詞,亦蔥茜幽艷,仙露明珠未足方斯朗潤也。”(《瞿安讀曲記》)且用典頗多,不便於場上演唱,有礙於觀眾理解。如第八出《佳期議允》中大量婚戀事典的運用,前舉《花前遇俠》一出中有關牡丹事典的層出錯見等。另外,評家認為該戲之曲詞多有不合律者:“湯義仍《紫釵》四記,中間北曲,乎涉其藩矣。獨音韻少諧,不無鐵綽板唱大江東去之病。南曲絕無纔情,若出兩手。”(明臧曲選序》)“通本未經點拍,遂有清真音律未諧之病。”(吳梅《瞿安讀曲記》)造成這一現像的原因,是“當時尚無南北詞譜”,因此“不得以後人之律,輕議前人之詞”(吳梅《中國戲曲概論》卷中)。

    基於此,《紫釵記》以昆腔演之場上的折子戲並不多,現演之場上的主要是《折柳陽關》一出(有的將其析為《折柳》、《陽關》兩出)。但其他劇種多有據此改編者,如京劇《霍小玉》、川劇《玉燕釵》、閩劇《紫玉釵》等。

    本次評注所用底本為《六十種曲》,同時,依據《欽定曲譜》和《納書楹四夢譜》對該劇所有詞曲標明正襯,也算是一項前人沒有做過的工作。順便糾正了一些標點錯誤,以及將曲詞當作賓白或將賓白當作曲詞的訛誤。曲牌或曲詞也偶有訛誤,一般不標不改,少數幾處出注加以說明。本戲插圖選自明臧晉叔改本《紫釵記》(二卷)。

    題詞[1]

    往餘所遊謝九紫、吳拾芝、曾粵祥諸君[2],度新詞與戲[3],未成,而是非蜂起,訛言四方[4]。諸君子有危心[5],略取所草[6],具詞梓之[7],明無所與於時也[8]。《記》初名《紫簫》,實未成。亦不意其行如是。帥惟審雲[9]:“此案頭之書,非臺上之曲也。”姜耀先雲[10]:“不若遂成之。”南都多暇[11],更為刪潤,訖,名《紫釵》。中有紫玉釵也。霍小玉能作有情痴,黃衣客能作無名豪,餘人微各有致。第如李生者[12],何足道哉!曲成,恨帥郎多病[13],九紫、粵祥各仕去,耀先、拾芝局為諸生[14],倅無能歌樂之者[15]。人生榮困,生死何常,為歡苦不足,當奈何!

    清遠道人湯顯祖題[16]

    注釋:

    [1]此題詞繫據明刊本《湯義仍先生紫釵記》二卷(據柳浪館本重刻)增補。

    [2]“往餘所遊”句:以前和我交遊的謝九紫、吳拾芝、曾粵祥各位朋友。謝九紫,名廷諒,湖廣(今湖北武昌)人,萬歷二十三年(1595)進士,曾在南京刑部任職。呂天成《曲品》謂其“以郎署而賦薄遊”。有傳奇《紈扇記》佚曲存世,另有《詩囊恨》、《離魂記》二種傳奇,佚。吳拾芝,號玉雲,湯顯祖同鄉,善度曲(唱曲),生平不詳。曾粵祥,名如海,號靈昌,湯顯祖同鄉友人,萬歷二十年(1592)進士,二十二年任福建同安知縣,次年卒。

    [3]“度新詞”句:創制新戲。度,制(曲)或唱(曲)。

    [4]訛言:謠言。《詩·小雅·沔水》:“民之訛言,寧莫之懲。”《後漢書·成帝紀·建始三年》:“京師無故訛言大水至。”

    [5]危心:心存戒懼。《後漢書·明帝紀·贊》:“危心恭德,政察奸勝。”唐李益《宿馮詡夜雨贈主人》:“危心驚夜雨,起望漫悠悠。”

    [6]草:起草。這裡指創作。

    [7]具詞梓之:意思是加上說明性的文字去印刷。具詞,開列言詞,即用言詞加以說明。梓,印書的雕版,後因指印刷。

    [8]明無所與於時也:表明與時事無關。與,相干,關繫。《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人臣奉法遵職而已,何與招士?”

    [9]帥惟審:名機,與湯顯祖同鄉,隆慶二年(1566)進士,先後任南京禮部祠祭司主事及精膳司郎中。卒於萬歷二十三年(1595)七月。湯、帥二人為忘年之交。

    [10]姜耀先:名鴻緒,臨川人。與帥惟審、湯顯祖結社裡中,從羅汝芳遊。著有《大學古義》、《中庸抉微》等。學者稱為鯤溟先生。見《撫州府志》卷五。

    [11]南都多暇:南都,指南京。明朝初期定都於應天府,後遷都北京,因稱應天府為南京,即今江蘇省南京市。湯顯祖於萬歷十二年(1584)因不受輔臣申時行、張四維的招致,出為南京太常寺博士。《紫釵記》即成於此時。

    [12]第如李生者:但說到李生。第,連詞,表示轉折,相當於“但”、“隻是”。

    [13]帥郎:即上文所說的帥惟審。

    [14]局為諸生:意思是做了諸生。局,職務,職事,引申為任職。諸生,明清時經省各級考試錄取入府、州、縣學者,稱生員。生員有增生、附生、廩生、例生等名目,統稱諸生。

    [15]“倅無”句:突然沒有能一起唱曲娛樂的人了。倅(zㄢВ╟蝗弧!賭印ぢ澄省罰骸敖裼械隊詿耍勻酥罰瑐y然斷之,可謂利乎?”

    [16]臧晉叔改本《紫釵記》,作“乙未春清遠道人題”。因知題詞作於萬歷二十三年(1595)。參見湯顯祖著、胡士瑩校注《紫釵記》,第1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