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衣食亦有禪(魯迅文學獎獲得者、中國著名作家王祥夫作品。在生活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名家作品
    【市場價】
    353-512
    【優惠價】
    221-320
    【作者】 王祥夫 著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名家作品圖書  文學  中國現當代隨筆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ISBN】978722906677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29066772
    作者:王祥夫著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3年08月 

        
        
    "

    編輯推薦

    ◎沒有什麼可以比生活中的點滴細碎的往事光影更能教誨人;

    ◎沒有什麼能夠比得上父母親築的安寧小巢更能夠滋養人的性靈;

    ◎唯有細敏的心靈能夠捕捉花鳥草蟲的韻味情致,能夠懂得安寧起居生活中可以恆世的好味道。

    ◎十數幅清新淡雅的書畫,好似閑閑道來的散文,

    ◎傳達出這樣的信息:禪在衣食住行中,散淡平凡的生活中也有人生大境界。

    魯迅文學獎獲得者、中國著名作家王祥夫作品。

    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喫飯穿衣亦有禪!


     
    內容簡介


    《衣食亦有禪》為隨筆和國畫的集合。王祥夫不僅僅是魯迅文學獎獲得者、中國著名作家。他出生於書香世家,從小耳濡墨染中國傳統文化和生活之道。他有專門的繪畫老師,老師亦是一個具有古典文化情結的人。在這樣的氛圍中,加之他的天性,他熱愛市井,熱愛飲食,熱愛生活中注視到的點點滴滴美的享受。他說:人類的生活其實就是一個始終追尋美的過程。許多事物,隻是當它們過去或消失的時候纔會顯示出它們的美來。他經典的話是:古人除了擊鼓鳴金地打仗,一般都很閑散。


    就是這個閑散,充分地體現在了他的隨筆和書畫中。此閑散並非無事可做的庸庸碌碌。此閑散裡有多少情趣和詼諧。生活本是細碎的樁樁件件日常構成,本書所書寫的小事們哪一件裡都盈漾著正在消逝,但是隻要我們停下腳步,就能捉住的美好感受。


    作者從玻璃琉璃寫到沉香,從榴蓮瓜子寫到大醬。歷史感、人文感,可以完全地在市井裡尋見,隻要你有一顆向美和夠淡定素樸的生活之心。



    作者簡介


    王祥夫,曾獲第三屆魯迅文學獎、小說月報百花獎、趙樹理文學獎、美國丹佛爾大學“*漢語小說翻譯獎”等。遼寧省撫順市人,現居山西大同,1984年開始文學創作,著有長篇小說《亂世蝴蝶》、《生活年代》、《種子》、《百姓歌謠》、《屠夫》,小說集《永不回歸的姑母》、《西牛界舊事》、《城南詩篇》,散文集《雜七雜八》、《子夜隨筆》等。有多部作品被譯為英、美、法、日、韓文在域外出版。現為國家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小品文選刊》主編。

    目錄
    胡同時光
    玻璃
    玻璃樂器
    爬格子
    案頭
    香與生活
    民間香道
    沉香的記憶
    眼鏡的事
    關於傘
    竹夫人
    關於駱駝
    八十年代的書店
    看報紙

    胡同時光

    玻璃

    玻璃樂器

    爬格子

    案頭

    香與生活

    民間香道

    沉香的記憶

    眼鏡的事

    關於傘

    竹夫人

    關於駱駝

    八十年代的書店

    看報紙

    民間告示

    隨身口琴

    手風琴與吉他


    榴蓮記

    青梅煮酒

    閑話瓜子

    煮雪烹茶

    德合堂杏子酒

    說蝦

    喫燒雞

    喫肥腸

    大筋

    說大醬

    夏天的味道

    轉市場

    黃瓜醬油

    紹興酒

    茄盒兒

    三坊麻糖

    芫荽魚

    說三葉

    苦瓜生蠔

    晉北飯食記

    味道端午


    先生姓朱

    城牆植物

    完美的植物

    再說竹子

    1958年的麻雀

    荷花記

    草蟲

    紙上的房間

    讀畫說大小

    《臘梅珍禽圖》的細節

    大覺寺的玉蘭

    傅抱石先生

    金農的梅花與字

    且說陳老蓮

    臺靜農的梅花

    鄉村畫匠

    說八大山人

    訪徐渭故居

    誰知道周瘦鵑的心情

    畢竟是1951年

    從畫說到肥皂

    何時與先生一起看山

    寬堂馮先生

    紅湘妃

    樂為紙奴

    寶貝字典

    夏日的蟬

    廟宇與學校

    民歌

    關於閑章

    啟老一瞥

    本色

    媒體評論
    感嘆王祥夫先生閱歷之淵博,清朝小說家蒲松齡為了增廣閱歷,開了個茶棚,汲取販夫走卒的故事題材,莫非王祥夫先生也開有一茶館?——陳彥舟(作家、畫家)
    王祥夫的散雜文之文氣品格直逼民國,得傳統為文之脈理,讀其文如嚼橄欖,味之不盡,是當代不可多得的文章高手。——安衛國(評論家)
    讀王祥夫先生的散文如看名角折子戲,唱腔道白轉折頓挫自有理數,卻又風生水起,自然妥帖。
    ——周小周(評論家)
    王祥夫的畫作直用減法,而畫裡的東西卻豐富多多,可謂是當代文人畫的佼佼者,意在筆外。
    ——李冰六(評論家)
    王祥夫先生或文學或書畫,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美學價值,其個體審視歷史的氣度和獨特的藝術精神,既與中國古典文化一脈相承,又打通了傳統與現代文學之間的邊界,別開生面。
    ——厚圃(作家、畫家)

    感嘆王祥夫先生閱歷之淵博,清朝小說家蒲松齡為了增廣閱歷,開了個茶棚,汲取販夫走卒的故事題材,莫非王祥夫先生也開有一茶館?
    ——陳彥舟(作家、畫家)

    王祥夫的散雜文之文氣品格直逼民國,得傳統為文之脈理,讀其文如嚼橄欖,味之不盡,是當代不可多得的文章高手。
    ——安衛國(評論家)

    讀王祥夫先生的散文如看名角折子戲,唱腔道白轉折頓挫自有理數,卻又風生水起,自然妥帖。

    ——周小周(評論家)

    王祥夫的畫作直用減法,而畫裡的東西卻豐富多多,可謂是當代文人畫的佼佼者,意在筆外。

    ——李冰六(評論家)

    王祥夫先生或文學或書畫,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美學價值,其個體審視歷史的氣度和獨特的藝術精神,既與中國古典文化一脈相承,又打通了傳統與現代文學之間的邊界,別開生面。


    ——厚圃(作家、畫家)


    在線試讀
    《衣食亦有禪》
    胡同時光
    裡弄、胡同、巷子,這三者其實都一個意思。
    在北方,沒有叫“裡弄”的,大多叫巷子,這個巷,那個巷。陸遊的“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可見宋時已經在叫巷了,或可能更早。胡同、巷子、裡弄一般都交錯在居民區,但也有把商店開在很窄的胡同裡邊的,但那些店一定也大不了,是小店,或買賣文具紙張,或買賣火柴蠟燭,更多的是買賣糧食,所以有“糧食胡同”。叫這個名字的胡同好像是各地都有,北京有,別處也有,還有就是“四眼井”這個胡同的名字,北京有,別處也不少。若考證起來,相信一定有意思。一條胡同裡有四眼井?這比較少見,一般的情況是有一眼就足夠了,除非大宅院非要堅持自己打井,如一條胡同裡有十來戶大人家,而且都要各自打井,一條胡同有十來口井,也不是沒有這種可能。
    “糧食胡同”一定與賣糧有關,賣糧就得有糧店,糧店的樣子現在許多人都不大清楚了,一進門,首先是糧櫃,糧食都在木制的糧櫃裡放著,玉米面,一個櫃;白面,一個櫃;大米,一個櫃;高粱面,又一個櫃;小米,當然也要一個櫃。當年還供應豆類,每人每月一兩斤,多不了,黑豆、小豆、梅豆或綠豆,隨你喜歡買哪種,豆子又得要一個櫃。櫃子後邊就是面袋,都碼得很高,直頂到房梁。白面碼白面的,玉米面碼玉米面的,大米碼大米的,還有掛面,也一摞一摞碼在那裡。起碼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所有的家庭要喫飯就得去糧店買糧,家裡要備有許多種面袋,放白面的,放大米的,放小米的,放玉米面的,放豆面的,大袋兒小袋兒各有各的用,也一定不能亂。我家有一個竹制的小孩兒車,當年母親就經常推著它去買糧,一袋又一袋,買多少,哪一袋放什麼糧哪一袋放什麼豆子都不會出錯。當時每月供應多少白面大米或粗糧都是有規定的,買白面的時候,你可以買掛面,買了掛面你就別想再買白面,就供應那麼多。但你這個月沒全部買完,糧店的人會給你存起來,想買的時候再買。糧店內部特殊的景致應該是那幾個從房頂弔下來的鐵皮大漏鬥,你把空面袋對著鐵皮漏鬥撐好了,負責稱糧的就會把糧食從鐵皮大漏鬥給你倒在糧食口袋裡。放糧食的木櫃子到了晚上要打印子,一塊大方木板,上邊刻著字,要在面櫃的面上一個挨著一個地打印子,這樣一來,值夜的人就沒法子打面櫃子裡糧食的念頭,你要是去偷面,那面上的印子一亂,馬上就會被發現。那塊打印子的板子一定是要鎖在一個地方,一般人拿不到手。究竟誰在保管那個印模子,不得而知。糧店還賣一種糧,就是土糧,是從糧店地上掃出來的糧食,裡邊也許什麼都會有,白面、玉米面、小米、大米什麼的,這種糧食也不是一般人都能買到的,必須是熟人。土糧買回去做什麼,雖然被踩來踩去,但買回去還是一個字,喫!

      《衣食亦有禪》

    胡同時光

    裡弄、胡同、巷子,這三者其實都一個意思。

    在北方,沒有叫“裡弄”的,大多叫巷子,這個巷,那個巷。陸遊的“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可見宋時已經在叫巷了,或可能更早。胡同、巷子、裡弄一般都交錯在居民區,但也有把商店開在很窄的胡同裡邊的,但那些店一定也大不了,是小店,或買賣文具紙張,或買賣火柴蠟燭,更多的是買賣糧食,所以有“糧食胡同”。叫這個名字的胡同好像是各地都有,北京有,別處也有,還有就是“四眼井”這個胡同的名字,北京有,別處也不少。若考證起來,相信一定有意思。一條胡同裡有四眼井?這比較少見,一般的情況是有一眼就足夠了,除非大宅院非要堅持自己打井,如一條胡同裡有十來戶大人家,而且都要各自打井,一條胡同有十來口井,也不是沒有這種可能。


    “糧食胡同”一定與賣糧有關,賣糧就得有糧店,糧店的樣子現在許多人都不大清楚了,一進門,首先是糧櫃,糧食都在木制的糧櫃裡放著,玉米面,一個櫃;白面,一個櫃;大米,一個櫃;高粱面,又一個櫃;小米,當然也要一個櫃。當年還供應豆類,每人每月一兩斤,多不了,黑豆、小豆、梅豆或綠豆,隨你喜歡買哪種,豆子又得要一個櫃。櫃子後邊就是面袋,都碼得很高,直頂到房梁。白面碼白面的,玉米面碼玉米面的,大米碼大米的,還有掛面,也一摞一摞碼在那裡。起碼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所有的家庭要喫飯就得去糧店買糧,家裡要備有許多種面袋,放白面的,放大米的,放小米的,放玉米面的,放豆面的,大袋兒小袋兒各有各的用,也一定不能亂。我家有一個竹制的小孩兒車,當年母親就經常推著它去買糧,一袋又一袋,買多少,哪一袋放什麼糧哪一袋放什麼豆子都不會出錯。當時每月供應多少白面大米或粗糧都是有規定的,買白面的時候,你可以買掛面,買了掛面你就別想再買白面,就供應那麼多。但你這個月沒全部買完,糧店的人會給你存起來,想買的時候再買。糧店內部特殊的景致應該是那幾個從房頂弔下來的鐵皮大漏鬥,你把空面袋對著鐵皮漏鬥撐好了,負責稱糧的就會把糧食從鐵皮大漏鬥給你倒在糧食口袋裡。放糧食的木櫃子到了晚上要打印子,一塊大方木板,上邊刻著字,要在面櫃的面上一個挨著一個地打印子,這樣一來,值夜的人就沒法子打面櫃子裡糧食的念頭,你要是去偷面,那面上的印子一亂,馬上就會被發現。那塊打印子的板子一定是要鎖在一個地方,一般人拿不到手。究竟誰在保管那個印模子,不得而知。糧店還賣一種糧,就是土糧,是從糧店地上掃出來的糧食,裡邊也許什麼都會有,白面、玉米面、小米、大米什麼的,這種糧食也不是一般人都能買到的,必須是熟人。土糧買回去做什麼,雖然被踩來踩去,但買回去還是一個字,喫!


    有一年,我們胡同的糧店忽然運來了大批的玉米,是那種整玉米粒,運來,也不進店,都碼在胡同外邊的路邊,一條路的兩邊都碼滿了,從西門外一直碼到了火車站。第二天,糧食部門的人來了,把一麻袋一麻袋的玉米粒都直接倒在了水泥路面上,人們這纔知道是要在道上曬玉米。這一曬就曬了好長時間,下雨的時候就有人出來把玉米再堆起來,天晴了再攤開,至今人們也不明白那是在做什麼?那些玉米後來是不是又都給磨成面供應給了人們?或者是千裡迢迢地去支援了非洲,但起碼有一點是,不會去支援了美國。


    許多胡同現在都消失了,許多胡同的名字到現在隻是記憶中的事。但也有有心人,在廢墟樣的拆遷工地上到處跑,到處拍照,到處收集胡同牌子。朋友給我看他收藏的胡同牌子,讓我眼前一亮的是“糧食胡同”這塊牌,藍地白字,洋鐵皮搪瓷,亮閃閃的,一點兒都沒有生鏽,想必當年掛在胡同口該是多麼的醒目,現在卻隻有被收藏在私人家裡,這真是讓人懷念,讓人多少還有那麼點傷感。雖然我們現在喫糧方便多了,不用排隊,不用拿糧本兒,不用再找人買從糧店地上掃起來的土糧。日子像是好了,但我們的心情為什麼卻總是不那麼舒坦?為什麼我們不舒坦?為什麼我們總是還要懷念?這也許也是一種動力?


    這當然也是一種動力!



    玻璃

    紫砂器不單隻是宜興有,但說到紫砂就離不開宜興。

    到了宜興,可以說是遍地紫砂,有人想買紫砂壺,但轉了一天都沒有收獲,再轉一天,還是沒有收獲,因為紫砂太多,讓他看花了眼。我喝茶不怎麼用紫砂,朋友送的幾把壺平時都擺在那裡,有時候也會用來衝一壺隨便什麼茶,也就那麼隨便喝喝。紫砂壺要長久地用纔會精神煥發,總不用,放在那裡,會漸漸失去神采。紫砂花盆種花不錯,但紫砂不宜做餐具,用紫砂汽鍋做汽鍋雞,雞好喫,鍋可不好看,油頭油臉。印像中,雲南昆明的汽鍋雞好,為什麼?不知道。雞小且嫩,香氣撲鼻。要二兩酒,把雞先喫完,再來一碗白米飯打發雞湯,雞湯好再熱一下,放些整片整片的薄荷葉子在裡邊,味道很是特殊。好像是,在雲南昆明,喫什麼都要放些薄荷,要不,真不知道那麼多的薄荷怎麼打發?


    說到喝茶,我以為還是以玻璃器為好。無論紅茶綠茶,隻要一泡在玻璃杯裡,茶的顏色便會格外煥發。玻璃是從國外傳來,據說是威尼斯人首先發明,一兩千年前或更早,在中國,玻璃器貴比黃金。常見的漢代“蜻蜓眼”珠子,入土既久,一旦出土,珠光寶氣光怪陸離真是有說不出的好看。說到“陸離”二字,其實就是“琉璃”。少時讀屈原《離騷》,其中有這樣的句子,“高餘冠之岌岌兮,長餘佩之陸離”,當時還不懂“陸離”是什麼意思。收藏界習慣把不透明的玻璃叫“琉璃”,透明的玻璃叫“玻璃”。南北朝時期的玻璃器大多都是舶來品,到了唐代大概還是如此,但要是看法門寺出土的那具微綠玻璃托盞,我想那應該是我們本土所產,《東京夢華錄》裡有記載酒肆盛酒用玻璃器,可見玻璃器在宋代的普及程度,但玻璃器終不如瓷器結實,磕磕踫踫,動輒碎裂。吾鄉大同曾出土北魏時期的波斯玻璃碗,學術界多以為當時是用來飲茶的,南北朝時期飲茶之風雖已大開,但我卻以為用這樣的玻璃器做茶具不大可能,因為其遇熱容易裂璺。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散文《美的存在與發現》,寫到了玻璃器:“成排玻璃杯擺在那裡,恍如一隊整裝待發的陣列,玻璃杯都是倒扣,就是說杯底朝天,有的疊扣了兩三層,大大小小,杯靠杯地並成一堆結晶體,晨光下耀眼奪目的,不是玻璃杯的整體,而是倒扣著的玻璃杯圓底的邊緣,猶如鑽石在閃出白光,閃爍著星星點點的光,一排排玻璃杯亮晶晶的,造成一排排美麗的點點星光。”玻璃器的好處就是可以有晶瑩的閃光。我喜歡在家裡比較暗的地方放一個很大的玻璃瓶,讓它把光線折射出來。


    為了喝茶,我經常是見到玻璃杯就買,但杯口兒一定要大一些纔好。“明前”和“雨前”好用玻璃杯衝泡,喝茶不但要享受春茶的味,更重要的是享受春茶的顏色,那種無比嬌嫩的顏色,除了春茶不會再有的顏色。如用紫砂壺衝泡不會有這種效果,也很少有人用紫砂壺衝泡“明前”和“雨前”,如用瓷杯衝這樣的春茶,白色的瓷杯和黑色的瓷杯都不會有玻璃杯那樣的效果。人類的生活其實就是一個一直在那裡追尋美的過程,所以,喝茶既要用嘴又要用眼睛。


    以玻璃杯衝茶其實是極大眾化的,放茶倒水而已,我主張,幾乎是所有的“明前”和“雨前”都要後投,先把水倒上,再把茶葉投進去,看茶葉慢慢在水中載沉載浮,看春茶的顏色在杯裡慢慢洇開。喝紅茶,用玻璃杯也好,好的祁門紅,初始作葡萄酒色,喝下來,漸作琥珀色,讓眼睛感到舒服。但日本的抹茶卻不能用玻璃杯喝,一是抹茶掛杯;二是抹茶不會讓光線從杯那邊透過來,也沒見過有人用玻璃杯喝抹茶。綠茶粉和抹茶好用黑色的茶碗。抹茶其實也很大眾,一碗茶,傳來傳去大家喝,雖然有那麼點不衛生。


    中國各地的茶館,用玻璃杯的不多,大多是帶蓋兒瓷杯,我喝茶,喜歡找個有庭院有植物的地方,交錢,領一壺開水,要兩隻帶蓋兒白瓷茶杯,然後找地方坐下來慢慢喝。年前與金宇澄去上海靜安寺西邊,居然找到這樣的喝茶地方,坐在池塘西邊的小亭子裡,喝了半天茶,說了半天話,池塘對面坐了許多老頭老太太,也在喝茶,也在說話。坐在我們喝茶的地方,正好可以看到靜安寺以東那棟張愛玲住過的小樓,那棟樓的大大出名完全是因為張愛玲曾於此居住。忽然就想到了當年張愛玲和胡蘭成在那裡會面的時候,難免不一邊說話一邊喝茶,無端端的,總覺得張愛玲喝的應該是紅茶,或許就是五月春摘的“大吉嶺”,而且是用大個兒的玻璃杯。滿滿一杯,紅孜孜的。胡蘭成的那張臉,想必也是紅孜孜的。




    玻璃樂器

    有一種玩具,隻有過年的時候纔會有人拿出來賣,是玻璃吹制的喇叭,說是喇叭,卻封著口,放在嘴裡輕輕一吹,“叭叭叭叭——叭!”脆亮好聽,但好景絕不會長,吹著吹著——“叭”碎了!


    現在已經看不到這種玩具,好像是也沒人再做,會這種手藝的人大同不知道還有沒有?如失傳,也真可惜。大同人把這種玻璃玩具叫做“琉璃圪棒”。玻璃從域外傳來,漢代在中國本土已有生產,北魏時期的琉璃制品遠遠要珍貴於金銀器,但大多都從兩河流域進口過來。常見北魏墓出土琉璃殘片,真是薄,真是漂亮,在日光下看之,閃爍一如珠母,真是華美異常無可比方!大同把玻璃喇叭稱作“琉璃圪棒”,可見其歷史該有多麼古遠!


    玻璃喇叭——玻璃玩具,好像更應該叫做玻璃樂器,在吹制上好像難度相當大,要把玻璃吹到極薄極薄纔行,要是不薄,豈能吹之有聲,可見不是一般人所能來得了,我在上海看朋友做琉璃器,我忽然想請他們吹一個玻璃喇叭,我把形狀、大小、薄厚告訴他們,並在紙上畫出來,他們試做一二,但怎麼吹也吹不響。他們說,玻璃能吹響嗎?這是你的一種設想吧?我對他們說,這是一種大同民間的玻璃樂器,壽命絕不會長,吹久必碎,但聲音無可比擬,你想想,玻璃在吹動的時候發出的聲音,那是一種多麼美妙而獨特的響聲!我在那裡說,他們好像還是不相信,玻璃能做樂器嗎?玻璃能發出聲響嗎?再吹幾個試試,均不成功。我忽然更覺得我從小就玩的玻璃樂器是否在大同地區已經失傳,要是失傳,簡直是令人痛心疾首。我去北京,又去北京朋友那邊的玻璃小作坊,我告訴他們“玻璃喇叭”的顏色是紫紅色或淡茶色的,這一回,他們馬上明白了玻璃的配方,這次雖然可以吹得薄一些,但還是無法吹響。雖吹制不成功,但我的朋友的興趣卻高漲起來,他說,吹大大小小幾十個玻璃喇叭,找三四十個人在臺上吹奏豈不好看,玻璃閃閃爍爍,聲音清清脆脆高高低低,舞臺必須在全黑的底子上有那麼一束光打下來照在那些玻璃喇叭上,那一定是一場極為奇特的演奏會!無可比擬的音樂會!我說這個音樂會是應該在我們大同開,雖然別處也有這種“玻璃喇叭”,但我以為大同的好!


    在中國,經過了舊石器時期、新石器時期、青銅時代,但跳過了鐵器時代,也沒有玻璃時代,而是直接進入了瓷器時代。玻璃在中國的發展史我一直不清楚,好像至今也沒有這樣一本書能把這個脈絡理得清清楚楚。那天我翻看一本《波斯工藝美術史》真是嚇了一跳,上邊寫著“以玻璃做吹器也”!以玻璃做吹器還能做什麼?那不是玻璃喇叭又會是什麼?北魏一朝受兩河流域的影響,我設想,那大同民間的“琉璃圪棒”也許一直是從北魏吹到今天!


    吹玻璃喇叭要有耐心,我從小到大笨拙且粗心,買兩三個玻璃喇叭,吹一個,“叭叭”——碎了,再吹一個,“叭叭、叭叭”——又碎了,剩下一個不敢吹了,把它小心翼翼地放在一個盒子裡,下邊還墊一塊布。總記著,我把一個紫顏色的、漂亮的、薄得不能再薄的玻璃喇叭放在了什麼地方,一過就是三十年,我不知道那個玻璃喇叭現在在什麼地方?




    爬格子

    許多人把作家寫作叫作“爬格子”,像是有那麼點寫實的味道。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寫稿真可以算是辛苦,寫著寫著就真的要“爬”在那裡了,八十年代的作家也真是能熬夜,寫一陣,看看表,半夜十二點多了,再寫一陣,再看看表,已經是凌晨兩三點了。那時候,我常常會一直寫到凌晨三四點,為了醒醒腦子,我會走到自家北邊的小院裡看看天上的星鬥,那星鬥是那麼的清冷,那麼的明亮,周圍又是那樣的寂靜。在這種眾人都睡你獨醒的時候,你的腦子像是特別的清醒。我那時候年輕,在仰望星鬥的時候,心裡,覺得自己特別的了不起,是在做一件偉大的事情,到了後來,纔明白作家隻不過是一種職業,任何加在作家頭上的美譽都很好笑。


    八十年代作家寫長篇,簡直是無一例外,幾乎全部是靠手寫,一個字一個字地寫,一個字一個字地抄。在一次大學的講座上,有個大學生突然站起來提問:“您的部長篇,三十多萬字,真是一個字一個字地抄嗎?”我當時在心裡笑起來,難道可以兩個字兩個字抄嗎?那隻能是用電腦,一下子打出兩個字或三個字的詞來。所以近二十年中國的小說產量纔會那麼高,有人計算過,現在小說的年產量是二十年前的三十多倍還不止。所以我會在心裡更加佩服那些古代的作家,用毛筆,寫小楷,那些上百萬字的小說是怎麼作出來的?那纔真叫是毅力!比如《紅樓夢》,或者是《三國演義》。簡直是“好家伙!”


    八十年代,是一個充滿了種種美好理想和憧憬的年代,寫作在那時候真是神聖,開筆會,頭天晚上就開始興奮了,想第二天怎麼發言,“思想”和“哲學”這兩個詞在那個年代總是揮之不去。那時候寫發言稿是徹夜的事。由於沒有電腦,隻能靠寫。我那時候特別喜歡那種很大張的稿紙,這種稿紙的天地和兩邊的地方特別的寬大,改起稿來特別方便。那時候開筆會,不止是我,許多人都特別熱心收集稿紙,《上海文學》《人民文學》和《青年文學》的稿紙,是讓青年作家眼熱的東西。一旦收集來,卻並不單單是用來寫稿,更多的是用於寫信,亦是一種虛榮心。八十年代人們沒有手機,打電話也不方便。想和朋友說些什麼就寫信。各種的信紙,各種的信封,都是為寫而準備的。信紙有特別漂亮的花箋,信封也有各種的樣式,上邊且印著各種漂亮的圖案。我認為,近二十年來郵政是中國歷沒有美感的郵政,一時間,竟然取消了所有形式的信封,要想寄信就必須買他們印制的那種牛皮紙信封,可以說是一種可恥的壟斷行為,好在,我們現在有電腦,想說什麼可以發電郵!好在,我們現在有手機,想把消息告訴朋友,我們可以發短信!不必再為那種丑陋而統一規範的信封氣惱。我現在自己印有好看的信封,我給朋友寫點什麼,比如用八行箋,寫好了,裝在我自己的信封裡,然後親自交給朋友以做紀念,我們纔不稀罕郵電局的那一枚郵戳。


    八十年代對作家而言是個辛苦的年代,是,一定要寫,是,一定要把時間耗到,趴在那裡,把背拱起,眼睛近視的,要把臉幾乎貼在稿紙上,一個字一個字地寫起。我的部長篇《亂世蝴蝶》,後一遍抄完,右手的手掌上留下了厚厚的繭。好多年後,纔慢慢退去。說作家的寫作是個體力活,可以說一點點都不誇張。用陝西話說,是“沒有身體,喫架不住”!作家有寫死的,從古到今,不在少數!而現在的寫作就相對輕松得多。但我還是懷念八十年代,那種情懷,那種神聖感,那種徹夜寫作的“耕作”精神。當然我也喜歡電腦,現在我也離不開電腦。我們這個時代是受電腦左右的時代,你去銀行取錢,有時候銀行的人會告訴你電腦出問題了,什麼都不能辦!


    這是個讓人有許多說不完的麻煩的時代,如果電腦一出毛病,作家的煩惱就更大,走出來,走進去,抓耳搔腮。我不大懂電腦,說來好笑,有一年過年的時候,我在電腦前點了一支香,唯願電腦在新的一年裡不要給我找麻煩,好好兒的別出毛病。我現在是完全接受電腦的統治!除此之外再無他法,誰讓現在是“現在”,而不是八十年代。




    案頭

    我的書房,現在是沒有齋名的。前不久翻閱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汪巢林的詩集,很喜歡他的“清愛梅花苦愛茶”。這句詩真是很好,便想用來做齋名,但太長,如取其中兩字,起一個“清苦齋”,又顯得太嬌矜。我畢竟不清苦,起碼比一般人還過得去,還喝得起一斤的六安瓜片。我很喜歡周作人先生給自己取的齋名“苦雨庵”,後改為“苦茶庵”,左右不離一個“苦”字。如果自己也真把書房叫做苦什麼庵,恐怕寫出文章也要枯淡無味了,更何況我也沒有“前世出家今在家,不把袍子換袈裟,街頭終日聽談鬼,窗下通年學畫蛇”的情懷。


    再說我的書案,我的書案很像銀行堆滿賬簿的臺面,三面都是書,左邊一摞是工具書,我常用的計有:《古漢語辭典》《辭海》《語言與語言學辭典》《說文解字》《中國地圖》《中國大辭典》《日漢小辭典》。靠著這一摞的是大本可達四斤之重的《乾隆抄本百廿回紅樓夢稿》《脂硯齋甲戌抄閱再評石頭記》《魯迅手稿》《孫中山先生手稿》。旁邊的那幾摞就常常變換了。比如現在的有:《牡丹亭》《養吉齋從錄》《新校九卷本陽春白雪》《金聖嘆批本西廂記》《四聲猿》《絕妙好辭箋》《古代房事養生術》《袁中郎尺牘》《壇經》《詩經》《易經》《孫犁論文集》《豐子愷漫畫集》《博爾赫斯小說選》《鼕心先生集》《六朝文箋注》《弗洛伊德主義與文學思想》《肯特版畫選集》《林風眠畫冊》《京華煙雲》《燕子箋》。這些書像好朋友一樣團團圍坐在我寫字臺的三面,終日與我頻頻交談,令我想入非非。桌子左邊還鋪著一小塊織得很粗放的小麻毯。這份格局比較特殊,毯子由綠、粉、黃、灰、紫五色的麻織成,寫東西的時候正好襯著左胳膊,一邊寫一邊喝茶時,茶杯也順便擱在這塊小毯上,既不滑動,灑了又不至於驚慌。小毯上有一拳大的玻璃球,球裡一朵永開不敗的粉色玻璃花。還有一青花筆筒,上邊是山水亭林,為楊春華所贈,是她的畫瓷作品。一漢代漆木瑞獸,其狀如蟾蜍,卻有角有翼。一對北魏藍玻璃小鳥,玻璃裡布滿內裂,迎光視之,漂亮非凡,應該是當年從兩河流域那邊過來的存世孤品。還有兩隻大骰子,每一隻都有嬰兒拳頭大,寫累了的時候,擲一擲骰子玩,可以讓自己休息一下。比如說,我的長篇《蝴蝶》,一共寫了七章,就是擲骰子的結果:擲三下,一次是七點,就寫了七章。桌子右邊是臺燈,粗麻的燈罩,燈下邊是亮晶晶的小銅鬧鐘,提示我該去睡或該去做什麼。旁邊又是一方北魏四足石硯,四邊各一壺門,硯面四角又各一朵蓮花,硯池圓形,圍著硯池周邊又是一圈绹紋。古硯的旁邊是開片瓷水盂、放大鏡。還有放閑章的盒子,裡邊有幾十方閑章,其中兩方閑章我自己喜愛,一方的印文是“友風子雨”,一方是“境從心來”。桌上還有鎮紙,一塊是糯米漿石的,上邊鐫“筆落驚風雨”五字。一塊是紅木鑲螺鈿的,三稜形,三面都鑲的是琴棋書畫。我很喜歡這個鎮紙,畫小畫用它壓壓紙,我喜歡用很粗糙的毛邊紙寫寫畫畫,這種紙留得住筆,畫山水梅花筆筆都枯澀蒼茫!


    我的案頭,刪繁就簡到現在還有兩大盆花,一盆是龜背竹,在書桌的左邊,大葉子朝我伸過來,夜晚就顯得很有情。當人們都睡了的時候,你就會覺得它是你的朋友,熱鬧時會失去許多朋友,冷清時會記起許多朋友。我的身後,另一盆幾乎可以說是樹,比我都高!葉子有蒲扇大,開起花來可真香,有人說它叫玉簪。我看不大像。這兩盆花總伴著我到深夜。我常常於深夜想到的一個問題是,花用不用睡覺?這個問題恐怕無人能解答。


    我的書房裡還有什麼呢?銅炮彈殼,一尺半高,裡邊插著一大把胡麻籽,讓我想起那個小村子和那個部隊。搬家後,我把許多東西送人,但永遠不會送人的是那兩件青花瓷。一件是花熏,像小缸,上邊有蓋,蓋上有金錢孔,遍體青翠。當年是熏小件衣飾的,如手帕,如香包,如荷包。熏襪子不熏我不得而知,但我想像我的祖母用它來熏淡淡發黃的白紗帕,帕上繡著一隻黃蝴蝶和一朵玉蘭花。還有那青花罐,圓圓的,打開,蓋子像隻高足小碗,下半截就更像是碗。我很想用它來做茶碗,但舍不得。這兩件青花瓷,一件上遍體畫著纏枝牡丹,一件遍體畫著鳳凰和牡丹。都是手畫。除了兩件青花瓷,還有幾把紫砂壺,還有一盒老墨,老墨是一位小時候的朋友送的,他去英國倫敦定居已有十一年。那盒墨真香,打開,過一會兒,家裡便幽涼地彌漫了那味兒。盒子是古錦緞的,裡邊是白緞。這盒墨我一直舍不得用,都裂了。十錠墨沒有一錠拿得起來,再過數十年或數百年,它一定是書畫家們的寵物。盒裡白緞上寫著我的一首詩,詩曰:


    相見時難別亦難

    常思相伴夜將闌

    聯衾抵足成舊夢

    細雨瀟瀟送離帆

    寫這篇小文時外邊正下著雨,是入秋以來場大雨,原想打開窗子讓屋子裡進進雨氣,想不到那雨卻一下子飄到案頭來,用手摸摸,案頭分明已濕了一片。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