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學堂往事(漫說文化叢書再續新章;北大陳平原總編;學生時代是人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名家作品
    【市場價】
    236-344
    【優惠價】
    148-215
    【作者】 陳平原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名家作品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55613253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56132539
    作者:陳平原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06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1. 1. 三十年前“漫說文化叢書”開分專題選編之先河,一度風靡中國,續編由陳平原教授攜手12位中青年學者再續新章。

    2. 2. “漫說文化叢書·續編”選文範圍從改革開放起到2020年,12冊,12個專題,記錄改革開放40年來的社會、文化及生活變遷。

    3. 以文學為經、文化為緯、兼及思考與休閑的專題散文集,文章好讀、裝幀好看。

    4. 《學堂往事》由陳平原教授總編總序,學者林分份主編並導讀,彙集31位名家39篇飽含深情的文章,共同“追憶逝水年華”。

    5. 5. 學習知識、養成興趣、孕育人格、傳承精神,學生時代是一個人成長的重要階段,一代人的學堂生涯則映照出一個時代的精神面貌。

    6. 漫說文化叢書繫列封面插畫由2023年美國傳達藝術獎(CA獎)獲獎者、插畫師Stano繪制,叢書書脊“筆寫山河”logo突出“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的文化理念。知名設計師廣島傾心設計,采用中國傳統配色,兼具復古與現代氣息。

    7. 漫說文化叢書封面使用雅美紋紙,采用壓凹工藝,內文使用JM書紙,紙印精良,久讀不傷眼,久藏不泛黃。閱讀、收藏、贈送皆宜。

    8. 隨書贈送全文配樂有聲書,沉浸式感受文學的魅力。

     
    內容簡介

    學堂之所以成為現代文化人經常談論的話題,很大程度上緣於它作為學習知識、養成興趣、孕育人格與傳承精神的機構和場所。本書所編選的是近四十年來談論學堂的散文篇什,第一輯“遙憶學堂路”中所選的十多篇文章中,當事人在憶及早年學堂生活時的幽懷別抱、各有所偏,也足見此類文章的個人性和豐富性。第二輯“幸運的年月”作家們回憶自己的成長與教育經歷,在那段已然遙遠的歲月中,無論是與母校的結緣,與師長的交流,與時代的會晤,抑或是與一次來之不易的機會的邂逅等,往往都會成為回憶者珍藏的幸運。第三輯“ 心中的母校”中,師長的嘉言懿行、同學的深情厚誼,都成為作家們日後不斷追憶與回味的內容。最後一輯“永遠的校園”所選取的文章,既指向百年學堂的內在魅力——其校訓、“校格”和傳統等,也指向今日校園讓人堪憂的外部干擾,比如制度性因素等。各篇文章進入的角度雖然有別,可主要著眼點卻是一致的,那就是突出教師、知識分子與學堂的精神聯繫。

    作者簡介

    陳平原,北京大學中文繫博士,現任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2008—2012年任北大中文繫主任)、北京大學現代中國人文研究所所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主要研究領域有20世紀中國文學、現代中國教育及學術、中國小說史、中國散文史等。先後出版《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千古文人俠客夢:武俠小說類型研究》《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適之為中心》《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作為學科的文學史》《左圖右史與西學東漸:晚清畫報研究》《大學何為》《現代中國的述學文體》等著作三十餘種。


    林分份


    1976 年生,福建漳浦人。北京大學文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周氏兄弟研究、五四文化史研究、中國現代小說詩學研究等。主編有《中國現代文學編年史·第二卷》《為學與做人》等。

    目錄
    總序|陳平原 ·I
    導讀:成長記憶、時代印痕與學人精神|林分份 ·I
    輯一 遙憶學堂路
    難忘的記憶——我的中學時代|謝 冕 ·002
    沒有圍牆的學校|張 煒 ·011
    南開憶舊|黃 裳 ·017
    木棉樹下——我的中學時代|舒 婷 ·025
    “常為新的”學校——“文革”前北京景山學校
    教改實驗瑣憶|夏曉虹 ·035
    我的中學時代|來新夏 ·042
    我的小學生活|文潔若 ·046
    我的中學生活|文潔若 ·052
    五十年間似反掌|莫礪鋒 ·058
    輯二 幸運的年月

    總序|陳平原 ·I


    導讀:成長記憶、時代印痕與學人精神|林分份 ·I


    輯一 遙憶學堂路


    難忘的記憶——我的中學時代|謝 冕 ·002


    沒有圍牆的學校|張 煒 ·011


    南開憶舊|黃 裳 ·017


    木棉樹下——我的中學時代|舒 婷 ·025


    “常為新的”學校——“文革”前北京景山學校


    教改實驗瑣憶|夏曉虹 ·035


    我的中學時代|來新夏 ·042


    我的小學生活|文潔若 ·046


    我的中學生活|文潔若 ·052


    五十年間似反掌|莫礪鋒 ·058


    輯二 幸運的年月


    西南聯大中文繫|汪曾祺 ·066


    幸運的年月|杜運燮 ·072


    天堂之門|曹文軒 ·079


    我的走讀生活|夏曉虹 ·086


    我的大學時代|餘秋雨 ·095


    遙憶大學路|陳思和 ·103


    我的大學時代|許紀霖 ·108


    我的大學|許道明 ·114


    上大學!上大學!|韓小蕙 ·120


    輯三 心中的母校


    紅樓點滴一|張中行 ·126


    紅樓點滴二|張中行 ·130


    紅樓點滴三|張中行 ·134


    “但開風氣不為師”——記我在北大


    受到的教育|馮 至 ·139


    夢縈水木清華|季羨林 ·146


    對母校的記憶|葉兆言 ·150


    我的大學|張汝倫 ·154


    話說“迎新”|黃天驥 ·160


    到底是復旦|許道明 ·168


    母校雜憶|朱壽桐 ·174


    我的輔仁四年|來新夏 ·181


    輯四 永遠的校園


    “上大學”|啟 功 ·186


    霞落燕園|宗 璞 ·195


    永遠的校園|謝 冕 ·203


    想起清華種種——八十校慶感言|王佐良 ·209


    晚翠園曲會|汪曾祺 ·213


    想起了七十六年前的紀念|錢理群 ·224


    即將消逝的風景|陳平原 ·235


    廣陵散|高爾泰 ·245


    浙大那壺湄江茶|張 勁 ·252


    北京師範學校瑣憶|陳四益 ·260


    編輯凡例 ·267

    在線試讀
    紅樓點滴一
    張中行

    民國年間,北京大學有三個院:一院是文學院,即有名的紅樓,在紫禁城神武門(北門)以東漢花園(沙灘的東部)。二院是理學院,在景山之東馬神廟(後改名景山東街)路北,這是北京大學的老居址,京師大學堂所在地。三院是法學院(後期移一院),在一院之南北河沿路西。紅樓是名副其實的紅色,四層的磚木結構,坐北向南一個橫長條。民國初年建造時候,是想用作宿舍的,建成之後用作文科教室。文科,而且是教室,於是許多與文有關的知名人士就不能不到這裡來進進出出。其中最為大家所稱道的當培校長,其餘如劉師培、陳獨秀、辜鴻銘、胡適等,就幾乎數不清了。人多,活動多,值得說說的自然就隨著多起來。為了把亂絲理出個頭緒,要分類。其中的一類是課堂的隨隨便便。
    一般人談起北京大學就培校長,培校長就想到他開創的風氣——兼容並包和學術自由。這風氣表現在各個方面,或者說無孔不入,這孔自然不能不包括課堂。課堂,由宗周的國子學到清末的三味書屋,規矩都是嚴格的。北京大學的課堂卻不然,雖然規定並不這樣說,事實上總是可以隨隨便便。這說得鮮明一些是:不應該來上課的卻可以每課必到,應該來上課的卻可以經常不到。
    先說不應該上課而上課的情況。這出於幾方面的因緣和合。北京大學不乏名教授,所講雖然未必都是發前人之所未發,卻是名聲在外。這是一方面。有些年輕人在沙灘一帶流浪,沒有上學而同樣願意求學,還有些人,上了學而學校是不入流的,也願意買硬席票而坐軟席車,於是都踊躍地來旁聽。這也是一個方面。還有一個方面是北京大學課堂的慣例:來者不拒,去者不追。且說我剛入學的時候,首先感到奇怪的是同學間的隔膜。同坐一堂,摩肩踫肘,卻很少交談,甚至相視而笑的情況也很少。這由心理方面說恐怕是,都自以為有一套,因而目中無人。但這就給旁聽者創造了大方便,因為都漠不相關,所以非本班的人進來入座,就不會有人看,更不會有人盤查。常有這樣的情況,一個學期,上課常常在一起,比如說十幾個人,其中哪些是選課的,哪些是旁聽的,不知道;哪些是本校的,哪些不是,也不知道。這模模糊糊,有時必須水落石出,就會近於笑談。比如劉半農先生開“古聲律學”的課,每次上課有十幾個人,到期考纔知道選課的隻有我一個人。還有一次,聽說是法文課,上課的每次有五六個人,到期考卻沒有一個人參加。教師當然很惱火,問管注冊的,原來是隻一個人選,後來退了,管注冊的人忘記注銷,所以便宜了旁聽的。

    紅樓點滴一


    張中行


     


    民國年間,北京大學有三個院:一院是文學院,即有名的紅樓,在紫禁城神武門(北門)以東漢花園(沙灘的東部)。二院是理學院,在景山之東馬神廟(後改名景山東街)路北,這是北京大學的老居址,京師大學堂所在地。三院是法學院(後期移一院),在一院之南北河沿路西。紅樓是名副其實的紅色,四層的磚木結構,坐北向南一個橫長條。民國初年建造時候,是想用作宿舍的,建成之後用作文科教室。文科,而且是教室,於是許多與文有關的知名人士就不能不到這裡來進進出出。其中最為大家所稱道的當培校長,其餘如劉師培、陳獨秀、辜鴻銘、胡適等,就幾乎數不清了。人多,活動多,值得說說的自然就隨著多起來。為了把亂絲理出個頭緒,要分類。其中的一類是課堂的隨隨便便。


    一般人談起北京大學就培校長,培校長就想到他開創的風氣——兼容並包和學術自由。這風氣表現在各個方面,或者說無孔不入,這孔自然不能不包括課堂。課堂,由宗周的國子學到清末的三味書屋,規矩都是嚴格的。北京大學的課堂卻不然,雖然規定並不這樣說,事實上總是可以隨隨便便。這說得鮮明一些是:不應該來上課的卻可以每課必到,應該來上課的卻可以經常不到。


    先說不應該上課而上課的情況。這出於幾方面的因緣和合。北京大學不乏名教授,所講雖然未必都是發前人之所未發,卻是名聲在外。這是一方面。有些年輕人在沙灘一帶流浪,沒有上學而同樣願意求學,還有些人,上了學而學校是不入流的,也願意買硬席票而坐軟席車,於是都踊躍地來旁聽。這也是一個方面。還有一個方面是北京大學課堂的慣例:來者不拒,去者不追。且說我剛入學的時候,首先感到奇怪的是同學間的隔膜。同坐一堂,摩肩踫肘,卻很少交談,甚至相視而笑的情況也很少。這由心理方面說恐怕是,都自以為有一套,因而目中無人。但這就給旁聽者創造了大方便,因為都漠不相關,所以非本班的人進來入座,就不會有人看,更不會有人盤查。常有這樣的情況,一個學期,上課常常在一起,比如說十幾個人,其中哪些是選課的,哪些是旁聽的,不知道;哪些是本校的,哪些不是,也不知道。這模模糊糊,有時必須水落石出,就會近於笑談。比如劉半農先生開“古聲律學”的課,每次上課有十幾個人,到期考纔知道選課的隻有我一個人。還有一次,聽說是法文課,上課的每次有五六個人,到期考卻沒有一個人參加。教師當然很惱火,問管注冊的,原來是隻一個人選,後來退了,管注冊的人忘記注銷,所以便宜了旁聽的。


    再說應該上課而不上課的情況。據我所知,上課時間不上課,去逛大街或看電影的,像是很少。不上有種種原因或種種想法。比如有的課不值得聽;有的課,上課所講與講義所寫的無大差別,可以不重復;有的課,內容不深,自己所知已經不少;等等。這類不上課的人,上課時間多半在圖書館,目的是過屠門而大嚼。因為這樣,所以常常不上課的人,也許是成績比較好的;在教授一面,也就會有反常的反應,對於常上課的是親近,對於不常上課的是敬畏。不常上課,有曠課的處罰問題,學校規定,曠課一半以上不能參加期考,不考不能得學分,學分不夠不能畢業。怎麼辦?辦法是求管點名(進課堂看座位號,空位畫一次缺課)的盛先生擦去幾次。學生不上課,鑽圖書館,這情況是大家都知道的,所以盛先生總是慨然應允。


    這種課堂的隨隨便便,在校外曾引來不很客氣的評論,比如,北京大學是把後門的門檻鋸下來,加在前門的門檻上,就是一種。這評論的意思是,進門很難;但隻要能進去,混混就可以畢業,因為後門沒有門檻阻擋了。其實,至少就我親身所體驗,是進門以後,並沒有很多混混過去的自由,因為有無形又不成文的大法管轄著,這就是學術空氣。說是空氣,無聲無臭,卻很厲害。比如說,許多學問有大成就的人都是藍布長衫,學生,即使很有錢,也不敢西服革履,因為一對照,更慚愧。其他學問大事就更不用說了。


    時間不很長,我離開這個隨隨便便的環境。又不久,國土被侵占,學校遷往西南,同清華、南開合伙過日子去了。一晃過了十年光景,學校返回舊居,一切支離破碎。我有時想到紅樓的昔日,舊的風氣還會有一些嗎?記得是1947年或1948年,老友曹君來串門,說梁思成在北大講中國建築史,每次放映幻燈片,很有意思,他聽了幾次。下次是最後一次,講雜建築,應該去聽聽。到時候,我們去了。講的是花園、橋、塔,等等,記得幻燈片裡有蘇州木瀆鎮的某花園,小巧曲折,很美。兩小時,講完了,梁先生說:“課講完了,為了應酬公事,還得考一考吧?諸位說說怎麼考好?”聽課的有近二十人,沒有一個人答話。梁先生又說:“反正是應酬公事,怎麼樣都可以,說說吧。”還是沒有人答話。梁先生像是恍然大悟,於是說:“那就先看看有幾位是選課的吧。請選課的舉手。”沒有一個人舉手。梁先生笑了,說:“原來諸位都是旁聽的,謝謝諸位捧場。”說著,向講臺下作一個大揖。聽講的人報之以微笑,而散。我走出來,想到北京大學未改舊家風,心裡覺得安慰。


    (錄自《負暄瑣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