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訪書記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名家作品
    【市場價】
    387-560
    【優惠價】
    242-350
    【作者】 崔瑩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名家作品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012440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20124402
    作者:崔瑩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11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1、本書題材廣泛,涵蓋諸多國際知名學者、作者及其他各領域領軍人物,囊括漢學、歷史、文學、經濟、社會、漫畫、童書等眾多領域。
    2、本書是一本深入淺出,既適合有一定專業知識背景的讀者閱讀,又可以向一般大眾讀者推介的讀物。
    3、本書以訪談的形式呈現了豐富的人文知識和深刻的思想討論。內容具有話題性,趣味性,既有涉及二戰、大屠殺等大眾感興趣的戰爭史,也有關於人性、社會以及如何寫作的探討。
    與齊格蒙•鮑曼、卜正民、貝劍銘、王德威、西蒙•沙瑪、諾曼•斯通、麗莎•布倫南•喬布斯相遇;
    一窺《哈佛中國史》《二戰簡史》《島上書店》《東北遊記》《狼廳》《秘密花園》背後的秘密;
    甚至跟隨貝茲•卓辛格探訪九國監獄,聽美女博士阿什利•米爾斯揭露模特行業潛規則,看殯葬師托馬斯•林奇為生者寫詩。
    《哈佛中國史》為什麼從秦漢而非從上古寫起?
    “以茶代酒”是誰早發明的?
    《天工開物》在明清時代的銷售情況如何?
    為什麼說中國文化始於《易經》,終於《紅樓夢》?
    西蒙•沙瑪心中英國歷令人著迷的是哪一天?
    人們為什麼要就某種災難的處境開玩笑?
    什麼是好的社會?
    ……
    “後真相時代的我們開始不在意謊言”;
    “不幸的婚姻就是還沒來得及調整好的婚姻”;
    “當你看到一樣東西,忍不住想‘太劃算了,簡直不可思議’時,好不要買” ……


    1、本書題材廣泛,涵蓋諸多國際知名學者、作者及其他各領域領軍人物,囊括漢學、歷史、文學、經濟、社會、漫畫、童書等眾多領域。
    2、本書是一本深入淺出,既適合有一定專業知識背景的讀者閱讀,又可以向一般大眾讀者推介的讀物。
    3、本書以訪談的形式呈現了豐富的人文知識和深刻的思想討論。內容具有話題性,趣味性,既有涉及二戰、大屠殺等大眾感興趣的戰爭史,也有關於人性、社會以及如何寫作的探討。


    這裡,既有學者與作家的文化交談;也有法官、殯葬師、時裝模特等“非文化寫作者”的社會思考;既有世界重大戰爭的細節追憶,也有人間悲劇大屠殺的深刻反思;既有小說奇幻的虛構世界,又有非虛幻寫作的真實空間。既有黑暗的刺痛,也有天真的療愈。


    這裡,你可以:
    與齊格蒙•鮑曼、卜正民、貝劍銘、王德威、西蒙•沙瑪、諾曼•斯通、麗莎•布倫南•喬布斯相遇;
    一窺《哈佛中國史》《二戰簡史》《島上書店》《東北遊記》《狼廳》《秘密花園》背後的秘密;
    甚至跟隨貝茲•卓辛格探訪九國監獄,聽美女博士阿什利•米爾斯揭露模特行業潛規則,看殯葬師托馬斯•林奇為生者寫詩。


    這裡,你可以了解:
    《哈佛中國史》為什麼從秦漢而非從上古寫起?
    “以茶代酒”是誰早發明的?
    《天工開物》在明清時代的銷售情況如何?
    為什麼說中國文化始於《易經》,終於《紅樓夢》?
    西蒙•沙瑪心中英國歷令人著迷的是哪一天?
    人們為什麼要就某種災難的處境開玩笑?
    什麼是好的社會?
    ……


    這裡,你還可以收獲:
    “後真相時代的我們開始不在意謊言”;
    “不幸的婚姻就是還沒來得及調整好的婚姻”;
    “當你看到一樣東西,忍不住想‘太劃算了,簡直不可思議’時,好不要買” ……
    這樣的“金句”。


    在這裡,總有一本書或一個人會讓你開始思考,總有一段話能讓你如獲至寶。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關於書與國際寫作者的訪談錄,將散居在世界各處的作者,以書之名,通過一段段訪談,串聯起來。從馬薩諸塞大學歷史繫教授裴士鋒、著名漢學家卜正民、社會學家齊格蒙•鮑曼,到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喬治•阿克洛夫、百萬暢銷書《島上書店》的作者加布瑞埃拉•澤文;從法官、殯葬師,到時裝模特、漫畫家……,他們是赫赫有名的佼佼者,以思想打探世界,用文字關照人生,或智慧,或風趣。穿梭於問答之間,讀者可以傾聽異域的漢學家如何理解中國,歷史家怎樣梳理歷史背後的脈絡,文學作家如何構思出一部小說,非虛構寫作者怎樣創作出客觀又叫好的著作,社會學家如何闡釋現代性,童書作者怎樣看待這個世界……每個人都應該有一本視若珍寶的書,每本書都藏著動人的秘密和不凡的理想。願每個人都能以此找到心中的那本書,構築屬於自己的理想世界。

    作者簡介

    崔瑩,山東濟南人,愛丁堡大學博士,熱愛行走和文學,常居英國愛丁堡。FT中文網、騰訊文化、《文彙讀書周報》、澎湃新聞翻書黨專欄作者。著有《英國插畫師》《英國插畫書拾珍》等。

    目錄
    【目錄】
    |漢   學|
    裴士鋒 湖南為何出革命家?
    卜正民 牛津藏明代航海圖背後的全球史
    《哈佛中國史》和《劍橋中國史》的區別是什麼?
    貝劍銘 是誰早發明了“以茶代酒”
    薛  鳳 《天工開物》為何受日本歡迎
    阿爾伯特·克雷格 對西方而言,中國依然很陌生
    周錫瑞 從1943年看蔣介石的敗因
    顧若鵬 國共兩黨如何改造日本戰犯?
    穆盛博 炸開黃河後國軍先救災還是先抗日
    王德威 評莫言、餘華、王安憶
    新寫中國現代文學史
    閔福德 英國學者12年譯完《易經》

    【目錄】


    |漢   學|


    裴士鋒  湖南為何出革命家?


    卜正民  牛津藏明代航海圖背後的全球史


    《哈佛中國史》和《劍橋中國史》的區別是什麼?


    貝劍銘   是誰早發明了“以茶代酒”


    薛  鳳  《天工開物》為何受日本歡迎


    阿爾伯特·克雷格  對西方而言,中國依然很陌生


    周錫瑞  從1943年看蔣介石的敗因


    顧若鵬  國共兩黨如何改造日本戰犯?


    穆盛博  炸開黃河後國軍先救災還是先抗日


    王德威  評莫言、餘華、王安憶


    新寫中國現代文學史


    閔福德  英國學者12年譯完《易經》


    《紅樓夢》如何譯成英文?


    吳芳思  為何把《二十四孝》放進新書《中國文學》


    宇文所安  杜甫在中國文學史上獨一無二


    梅維恆  魯迅是的作家


    艾超世  洪秀全早年珍貴文獻僅藏於劍橋


    白馥蘭  李約瑟的科技史太撥高中國文明?


     


    |世界史|


    克裡斯·威廉斯  英國學者談漫畫裡的政治


    傑弗裡·羅伯茨  朱可夫靠什麼終擊敗希特勒?


    西蒙·沙瑪  英國正在經歷“毫無必要的自我毀滅”


    我發現“小矮馬”幫諾曼人征服英格蘭


    諾曼·斯通  二戰簡史怎麼寫


    入江昭  多數日本人不了解過去


    托馬斯·伯根索爾  有德國年輕人不信奧斯維辛存在過


    馬克斯·黑斯廷斯  二戰中出色的間諜是誰?


    沙希利·浦洛基  書寫切爾諾貝利的悲劇史


    彼得·伯克  布羅代爾受馬克思的影響有多深?


    馬修·德安科納  後真相時代:現在的問題是,我們開始不在意謊言


    克裡斯多夫·弗雷林  20世紀西方恐華與鴉片有關?


     


    |文  學|


    恩古吉·瓦·提安哥  應把殖民創傷轉變成財


    阿米塔夫·高希  印度如何深深卷入鴉片戰爭


    大衛·格羅斯曼  現實世界野蠻而殘暴


    托馬斯·林奇  給生者寫詩的殯葬師


    加布瑞埃拉·澤文  讀書是非常孤獨的一種行為


    莉迪亞·戴維斯  我哥哥就是故事中的男孩


    希拉裡·曼特爾  我為何寫《狼廳》


    保羅·比第  我的世界不是非黑即白


    羅伯特·奧倫·巴特勒  “頭被砍下時”是寫短篇的好時機


    約恩·福瑟  故意反抗貝克特的福瑟?


    奧爾加·托卡爾丘克  文學是一種深刻的與他人溝通的方式


     


    |非虛構|


    邁克爾·麥爾  美國女婿如何書寫中國鄉村的變遷?


    喬納森·哈爾  較真律師的漫長拉鋸戰


    阮清越  越戰創傷如何愈合


    朱莉安娜·芭芭莎  寫巴西黑幫與貧民窟的故事


    理查德·勞埃德·帕裡  他調查寫書“誰殺死了74名小學生?”


    貝茲·卓辛格  探訪九國監獄寫書講出真相


    麗莎·布倫南·喬布斯  喬布斯的女兒:“爸爸是更好的爸爸”


    阿什利·米爾斯  美女博士做模特揭露行業潛規則


    特雷西·基德爾  非虛構作者目前的處境是艱難的


     


    |社會學|


    齊格蒙·鮑曼  “後現代性”誤入歧途


    社會學有什麼用


     


    |流行文化|


    喬治·阿克洛夫  “釣愚”:人為什麼會心甘情願地花冤枉錢


    喬漢娜·貝斯福  沒料到《秘密花園》會熱銷


    蘭道爾·門羅  想知道抽干海水會怎樣


    朱莉婭·埃克謝爾  童書作者大都有童年創傷


     


    後  記  


    擁抱我寫下的文字


     

    前言
    後 記
    擁抱我寫下的文字

    首先,感謝大家耐心讀完這些文字。這部書稿中的對話與訪談始於2014年秋天,終於2020年春天,大部分受騰訊海外文化和《谷雨計劃》欄目邀約撰寫。這些對話與訪談大都以受訪者的作品在中國出版,或在國際上獲獎為契機,很多問題圍繞書展開,因此書名為《訪書記》。
    錢鍾書曾對一位求見他的女士說:“假如你喫個雞蛋覺得味道不錯,又何必認識那個下蛋的母雞呢?”我認為,其實不然,如果你很喜歡一本書,你一定想去了解書的作者,這對於理解作品而言至關重要。這也是這本書的意義:呈現我和51位海外學者和作家的對話,了解他們創作的心路歷程和背後的故事。
    看書和作者直接交流的經歷儼然不同——在書裡找不到的答案,可以從作者這裡獲得,並且,看書的思考或疑惑,可以和作者探討。在所有采訪過程中,我試圖作為一名記者、學者和讀者,和他們對話。如今,對話與訪談的場景依然歷歷在目:

    後 記


    擁抱我寫下的文字


     


    首先,感謝大家耐心讀完這些文字。這部書稿中的對話與訪談始於2014年秋天,終於2020年春天,大部分受騰訊海外文化和《谷雨計劃》欄目邀約撰寫。這些對話與訪談大都以受訪者的作品在中國出版,或在國際上獲獎為契機,很多問題圍繞書展開,因此書名為《訪書記》。


    錢鍾書曾對一位求見他的女士說:“假如你喫個雞蛋覺得味道不錯,又何必認識那個下蛋的母雞呢?”我認為,其實不然,如果你很喜歡一本書,你一定想去了解書的作者,這對於理解作品而言至關重要。這也是這本書的意義:呈現我和51位海外學者和作家的對話,了解他們創作的心路歷程和背後的故事。


    看書和作者直接交流的經歷儼然不同——在書裡找不到的答案,可以從作者這裡獲得,並且,看書的思考或疑惑,可以和作者探討。在所有采訪過程中,我試圖作為一名記者、學者和讀者,和他們對話。如今,對話與訪談的場景依然歷歷在目:


    卜正民教授告訴我他如何邂逅《塞爾登的中國地圖》,他認為這幅地圖表明17世紀初的中國並非封閉保守,那時的中國人也了解外面的世界。他還在地圖上發現了瀋福宗的注釋,而瀋福宗正是位到訪英國的中國人。薛鳳教授告訴我她研究宋應星的原因僅僅出於好奇:宋應星為何會對如此多樣化的工藝感興趣?他這樣一個無關緊要的小官如何能撰寫出這麼高端的關於世界形成和發展的理論?阿爾伯特·克雷格教授認為西方並不了解多少中國史,對西方而言,中國依然很陌生。即使在今天,西方對於中國史的了解依然是模糊的、不準確的。他指出中國本身就很復雜,語言是巨大的障礙。要了解中國,必須要學習中國的語言,但漢語是難學的語言之一。周錫瑞教授參與主編《1943:中國在十字路口》,他覺得宋子文聰慧過人,是比較優秀的政治家。之前在華盛頓,無論為中國爭取援助,還是在史迪威與陳納德的鬥爭中幫助後者,他都不辱使命。假如宋子文參加開羅會議,擔任談判翻譯,結果可能會好些。西蒙·沙瑪教授告訴我,英國《金融時報》交給他一個尷尬的任務:等英國女王去世時,要他寫一篇大稿子紀念女王。但他覺得,女王會在他死後繼續活很久,他可能永遠都不用寫這篇文章。


    那一次次的對話與訪談,它們或甜,或酸,或苦,或辣,都已經融入我的生活,我的生命,成為我的一部分,當然,也成為我微信朋友圈的各種“碎碎念”:


     


    2015年3月8日(王德威)


    寫的時候小心翼翼,編輯編稿時更是小心翼翼,我和她一起“掃雷”,不得不把王德威教授提到的很多作品作家拿掉。聽王教授描述了這樣一本書——這是多麼有意思的一本書啊!“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大


    江健三郎幫我寫了一篇他和莫言的對話。餘華談1984年的翻牆,他當時經常翻牆去看國外的文學作品,這個牆指的是華東師範大學的校門。王安憶寫的是她的母親茹志鵑。汪暉教授寫了一篇《石碑》,寫的是他和魯迅的對話。”


    2015年6月25日(閔福德)


    采訪完漢學家、翻譯家閔福德教授,他發給我一些照片:圖一是他和嶽父霍克斯(《紅樓夢》前80回譯者,後40回由閔教授譯);圖四是他和柳存仁教授(錢鍾書稱柳存仁教授為“海外宗師”);圖二是他和夫人(霍克斯的女兒)。閔教授的夫人今年年初因癌癥去世。夫人住院期間,閔教授一直在醫院裡陪伴著她,並讀《紅樓夢》給她聽,但隻讀到了第31回……


    2015年7月8日(諾曼·斯通)


    諾曼·斯通是英國著名的歷史學家,以觀點標新立異著稱。采訪他的過程挺不容易的,他回答一句就停頓下來,時常冷場,然後我就趕緊再提問……讓我有點措手不及。


    2015年7月10日(阿米塔夫·高希)


    我對“鴉片戰爭三部曲”作者、印度作家阿米塔夫·高希的采訪,大概是首位中國記者對他的采訪!他在西方很有名,《金融時報》曾邀請他共進午餐。他做過牛津大學社會人類學博士後。他做過學術,做過記者,然後選擇全職寫小說!他是很有纔華的作家,文筆極好,尤其是


    對細節的描述。


    2015年7月17日(齊格蒙·鮑曼)


    在編輯大人的建議下,這次的采訪對像是我至今所采訪的年紀、學問深的人了。是去他家采訪的。他侃侃而談,一點都看不出90歲的樣子。他的妻子比他小7歲。他們給我準備了很多好喫的,包括奶油草莓、三文魚餅干……我真該帶盆花去,畢竟是到人家裡做客,覺得失禮。然後,他把家中所有中國出版社郵寄給他的書都找出來送給了我,更不好意思了。他常常早上4點就起來寫作。他今年剛出一本書,另一本也很快要出了!


    2015年9月2日(穆博盛)


    穆博盛是1977年出生的,年輕有為,而且他漢語很流利。他研究的中國環境史的視角,令人耳目一新。


    2015年9月8日(白馥蘭)


    真喜歡她,柔美的話音。整個過程,我都沒有看采訪提綱,都能“侃侃而問”,即使還有點困。


    2015年9月9日(薛鳳)


    薛鳳教授研究宋應星。我記得隻是在博物館看到《天工開物》這本書,對其內容知之甚少。弱弱問一句,誰看過啊?


    2015年9月9日(卜正民)


    卜正民教授是和李約瑟合寫《中國科學技術史》的高纔生,他後來成為明史專家,想讀他的專著《明代的商業與文化》,卻發現英國亞馬遜二手便宜的也要賣13英鎊(約)!中譯本由三聯出版社出版,



    2015年9月10日(蘭道爾·門羅)


    以前就聽說過“科學松鼠會”,沒想到他們把美國頭號“腦洞大開”人物蘭道爾·門羅的奇思異想的科學問答“What if”都一點點翻譯過來,並堅持翻譯了5年多。門羅可不簡單,在羅粉忽悠聯名奏書下,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小行星4942以“門羅”的名字命名!采訪門羅,他點評了“Geeks”,讓我的腦洞也開了,而且,他是知道謝耳朵的。


    2015年11月17日(喬安娜·巴斯福德)


    《秘密花園》作者喬安娜·巴斯福德的老公是蘇格蘭啤酒“釀酒狗”的創始人!該啤酒超濃烈,名氣也不小呢。她的老公之前是漁夫。這本身也是傳奇了吧。


    2015年12月1日(卜正民)


    第二次訪問第二帥漢學家卜正民,帥是史景遷。他們都是重視細節的新派史學家,不同的是二者的敘述策略,史景遷是把陌生的東西變熟悉,卜正民是把熟悉的東西變陌生。“史景遷會告訴你,你覺得這頂帽子很奇怪嗎?不,這帽子一點也不奇怪。而卜正民會問你:你覺得這帽子再平常不過嗎?對不起哦,我告訴你,不是這麼一回事。”找文章配圖時,發現很多日文材料。比如1938年、1939年出版的《中國事變畫報》,以及《大日本軍宣撫官》等,對淪陷區的實際情況越發感到好奇!


    2016年1月2日(貝劍銘)


    研究佛教的教授,從宗教和文化角度研究中國茶歷史。很有意思。看他


    翻譯的古文有點萌,比如把敦煌遺文中的《茶酒論》的“茶”和“酒”,翻譯成“茶先生”和“酒先生”。像是在看《太子妃升職記》呢。


    2016年1月8日(入江昭)


    81歲的美國歷史學家入江昭教授,依然每天去圖書館,依然筆耕不輟,你還有啥理由不看書?欣賞他的觀點:了解了世界,你纔有發言權!


    2016年1月21日(艾超世)


    可以看書,買書,研究書,圖書管理員這個工作蠻好的!當然,說的是劍橋大學圖書館中文部管理員。3月中旬開始,劍橋圖書館舉辦600周歲生日特展,非常值得去!想去!


    2016年3月8日(周錫瑞)


    我完全是衝著蔣夫人看這本書的,被她迷倒!她說她的人生哲理是:人就是應該在困境中守住自己的理想。被周錫瑞教授的個人圖書館驚獃!他的書架也不錯!


    2016年4月1日(托馬斯·伯根索爾)


    他在三周內寫完“幸運男孩”初稿,回憶10多歲時在納粹集中營以及和父母失散,和母親團聚的經歷,超強的記憶力!從集中營被迫和父親分離後,他們再也沒見。他連和父親告別的機會都沒有。80多歲的他,一直在想念父親。


    2016年4月12日(喬治·阿克洛夫)


    次采訪諾貝爾獎獲得者!沒有經濟學背景的我采訪起來有些喫


    力,尤其談到Ivan Boesky,Pareto Optimality時。遙想當年,剛畢業時,我也做過經濟報紙編輯,財經雜志記者啊!


    2016年8月14日(馬克斯·黑斯廷斯)


    馬克斯·黑斯廷斯曾多次去中國采訪收集資料。他的個性強硬,思維敏銳,滔滔不絕,會講故事。他的《秘密戰》一書引人入勝。去年愛丁堡國際圖書節采訪的是安東尼·比弗,今年采訪的是黑斯廷斯。他們兩位都是英國著名的歷史學家,長得都很高大,他們都很高產。


    2016年9月2日(莉迪亞·戴維斯)


    好幾次郵件往來,她的話不多,但是字裡行間可以感受到她的神情,這便是作家的文字的力量呢!喜歡她的小說,盡管需要很費腦子去想,她到底在怎麼想,她為什麼這樣寫出來?她也有一隻黑貓,和我的“大小姐”很像!


    2016年10月6日(恩古吉·瓦·提安哥)


    愛大圖書館裡放了一堆研究提安哥的書,各類訪談集等。聯繫采訪,費盡周折找提安哥大人,甚至給他兒子寫了封郵件找他。他的文字優美,充滿詩意。喜歡他的《大河兩岸》,看哭了。


    2016年10月10日(約恩·福瑟)


    在西西裡島鄉下租住的大房子裡電話采訪了挪威劇作家約恩·福瑟。他特別開朗友好,但是北歐口音好重。更是跳躍性思維,天纔作家都是這樣吧?


    2016年10月22日(希拉裡·曼特爾)


    喜歡她說的“要寫現在就寫,要不寫永遠都不要寫”。她是英國少有的出身工人家庭的作家(大多數英國作家出身中產)。童年陰影促使她好好學習,離開家,早早嫁人。我個人覺得她先生一定很寵愛她(不然怎會離婚又復婚?),她陪先生外派,5年看資料,專心寫一本歷史書。


    2016年10月25日(卜正民)


    第三次采訪男神!他很客觀,很低調,很嚴謹,而且很會講故事。六卷《哈佛中國史》愛大圖書館有英文版,可是為啥不放在同一個地方?


    2016年10月30日(保羅·比第)


    采訪了2016布克獎得主。沒想到這個獎這麼大“面子”。近幾天,英國百萬封信件的郵戳是“恭喜比第獲布克獎”這行字。這部作品被英國出版商拒絕18次纔出版。我給保羅拍照,因為是在室內,光線特別不好,總共拍了47張,編輯選用了我拍的47張裡的後那一張,論後一張的重要性!


    2018年5月23日(奧爾加·托卡爾丘克)


    在北京,邊喫美團買的土豆絲和水餃,邊寫17世紀某荷蘭解剖師解剖自己的截肢,然後發現了跟腱。新聞快訊整理完了,聯繫采訪。


    2018年9月5日(喬納森·哈爾)


    非常感謝哈爾!采訪完,他花了一個小時鼓勵我(我也趕緊)嘗試寫自己的非虛構。一本非虛構寫六七年是正常的。並且很多非虛構作者同時是記者或學者。這也是我努力的方向。也感謝北京印刷學院的葉新教


    授看到我微信群裡發的“尋人啟事”,他的學生恰好在這家出版社,認識了很負責的陳先生,纔聯繫上作者。這個過程都能寫出一個非虛構故事了。


    2018年8月16日(朱莉安娜·芭芭莎)


    朱莉安娜·芭芭莎現在是《紐約時報》編輯。我喜歡她可以和各色人物聊天,包括貧民窟買賣毒品的。她有強烈的新聞敏感和勇氣。覺察到故鄉會有新聞,她毅然決然回鄉,從租房開始!我去過巴西,還參加過盧拉的聲援會,和她的對話格外酣暢。


    2018年8月16日(理查德·勞埃德·帕裡)


    和帕裡探討我在日本旅行問路時,為什麼問到的路人都會臉紅?帕裡回答可能是因為他們英文差,對自己不自信。喜歡他寫的這本非虛構。


    2018年12月4日(馬修·德斯蒙德)


    這本書獲得2017年普利策獎非虛構獎。該書作者馬修·德斯蒙德和他的采訪對像同喫同住,成為好朋友。他可以睡地板,好幾個星期不洗澡。很棒的人類社會學書。作者文筆也超棒,不學究,像是小說。但我覺得女作者就很難去體驗,寫出這樣的書啊。


    2018年12月17日(西蒙·沙瑪)


    隻給了一個小時的采訪時間,幸虧我內心比較“強大”,一次都沒有看問題,做到和他“侃侃而談”。謝謝中信出版社幫忙聯繫,我的男神西蒙·沙瑪爵士!他說寫《英國史》參考了上千本書。


     


    這些采訪即感,連同這部書中豐富而翔實的訪談與對話,都是我寫下的文字。我想起齊格蒙·鮑曼教授給我講的一個故事。我問他為何70多年來一直關注人類社會的現實問題?他用這樣一個故事作答:“爺爺聖赫羅尼莫在臨死前擁抱自己種的樹,和它們告別,因為他知道將永遠不會再看到它們。這是個值得學習的教訓。所以我也擁抱我寫下的文字,希望它們有長久的生命,並且後人會在我停下的地方,繼續書寫下去。”在這裡,我也要擁抱我寫下的文字。


    書稿誕生之日,要感謝的人太多,感謝騰訊的王永治先生、張英先生、陳軍吉女士、李佳女士和張中江先生,感謝他們自始至終的幫助和支持,大多數時候,這些對話與訪談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而是整個團隊的努力和付出;感謝該書的策劃封龍先生,因為他的慧眼、他的孜孜不倦,這本書得以面世;感謝趙毅衡教授和蕭三匝先生,在百忙之中為拙作賜序;感謝我的先生崔尼克,他在研究星星之餘,在我的軟硬兼施下,幫我整理較“難”聽的采訪錄音,好在每次,我都能夠用好喫的中餐回報他;還要感謝“大小姐”,每次我聯繫采訪踫壁而悶悶不樂時,都能從她那裡“充電”。


    很不幸的是,在這本書誕生之前,齊格蒙·鮑曼教授、阿爾伯特·克雷格和諾曼·斯通教授已經去世,謹以此書表達我對他們真誠的懷念。


    崔瑩


    愛丁堡


    2022年7月31日

    在線試讀
    貝劍銘 | 是誰早發明了“以茶代酒”

    “一飲滌昏寐,情思朗爽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多自欺。”
    這是唐代名僧皎然的一首茶詩。它被收進了近出版的一本有趣的書——《茶在中國:一部宗教與文化史》( Tea in China: A Religious and Cultural History )。這也是本從宗教文化角度研究中國茶葉史的英文書。作者是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宗教繫主任、佛教和道教研究學者貝劍銘(James Benn)。

    1
    茶主要與中國的佛教有關

    崔瑩:是什麼促使你寫了這樣一本特別的書?
    貝劍茗:我對研究與宗教有關的漸變文化現像感興趣,中國的茶恰好是這樣一個案例。
    許多中國文人雅士研究過茶,日本也有很多相關文獻,但很少有人將它們整合在一起,很少有人研究中國的茶文化如何因佛教而盛行,陸羽的《茶經》和佛教有什麼關繫,唐詩和佛教、茶文化又有什麼關繫……我的書就將這些詩歌、逸事、宗教文獻結合,講一個新的故事。
    崔瑩:你在書中指出,茶是一種宗教、文化商品。對此應該如何理解?
    貝劍茗:茶不僅是日常消費品,也被賦予社會文化含義。它被認為是精神上“超凡脫俗”的像征,具有文化和宗教的特征。因此,我不是從經濟、農業角度研究茶,而是從宗教和文化的角度研究茶。
    崔前6至5世紀,釋迦牟尼創立了佛教。後來,佛教從西域傳入中國。佛教與茶文化之間存在什麼關繫?
    貝劍茗:在中國,茶文8世紀開始盛行。可以肯定的是,茶文化是隨著佛教在中國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我在書中明確指出,佛教傳到中國前,茶隻在中國很小的範圍內流通,供少數人消費。正是在佛教的帶動下,茶成為中國主要的飲品。

    貝劍銘 | 是誰早發明了“以茶代酒”


     


    “一飲滌昏寐,情思朗爽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多自欺。”


    這是唐代名僧皎然的一首茶詩。它被收進了近出版的一本有趣的書——《茶在中國:一部宗教與文化史》( Tea in China: A Religious and Cultural History )。這也是本從宗教文化角度研究中國茶葉史的英文書。作者是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宗教繫主任、佛教和道教研究學者貝劍銘(James Benn)。


     


    1


    茶主要與中國的佛教有關


     


    崔瑩:是什麼促使你寫了這樣一本特別的書?


    貝劍茗:我對研究與宗教有關的漸變文化現像感興趣,中國的茶恰好是這樣一個案例。


    許多中國文人雅士研究過茶,日本也有很多相關文獻,但很少有人將它們整合在一起,很少有人研究中國的茶文化如何因佛教而盛行,陸羽的《茶經》和佛教有什麼關繫,唐詩和佛教、茶文化又有什麼關繫……我的書就將這些詩歌、逸事、宗教文獻結合,講一個新的故事。


    崔瑩:你在書中指出,茶是一種宗教、文化商品。對此應該如何理解?


    貝劍茗:茶不僅是日常消費品,也被賦予社會文化含義。它被認為是精神上“超凡脫俗”的像征,具有文化和宗教的特征。因此,我不是從經濟、農業角度研究茶,而是從宗教和文化的角度研究茶。


    崔前6至5世紀,釋迦牟尼創立了佛教。後來,佛教從西域傳入中國。佛教與茶文化之間存在什麼關繫?


    貝劍茗:在中國,茶文8世紀開始盛行。可以肯定的是,茶文化是隨著佛教在中國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我在書中明確指出,佛教傳到中國前,茶隻在中國很小的範圍內流通,供少數人消費。正是在佛教的帶動下,茶成為中國主要的飲品。


    崔瑩:在印度,佛教與茶似乎沒有這麼緊密的關聯。


    貝劍茗:佛教在印度誕生時,印度本地還沒有茶。佛經中沒有提到過茶。直到18世紀晚期,英國人纔將中國茶帶入印度,少量茶籽由中國傳至印度種植。


    茶主要是和中國的佛教產生關繫,和印度佛教沒有關繫。


     


    2


    唐代僧侶推廣了茶


    崔瑩:你在書中指出,佛教僧侶在人們從飲酒到飲茶的轉變過程中起了關鍵性的作用。這是怎樣的一個過程?


    貝劍茗:佛教禁止飲酒,但佛教傳入中國時,酒文化在中國盛行:宗教儀式用酒,文人聚會喝酒……佛教很難融入這個推崇酒文化的社會。僧侶們想改變這樣的局面,然後發現可以以茶代酒,於是開始有意識地種茶、制茶,並向人們介紹茶。


    茶本身的特質也促進了它的普及。唐代有很多超甜的水果,而茶有點苦澀,恰好可以平衡甜膩。此外,茶含咖啡因,可以提神醒腦,這讓它尤其受到詩人的喜愛,開始被廣泛傳播。


    崔瑩:具體來說,唐代僧侶是如何推廣茶的?


    貝劍茗:在唐代,僧侶首先將茶介紹給文人墨客。這和佛教的關繫網有關:唐代皇帝、貴族和身居要職的文人大都信佛,常向寺院捐贈。僧侶和文人私交好的話,也會一起喝茶。


    當時僧侶和文人容易走近,原因之一是有共同話題。唐朝的科舉內容不像明朝那樣以儒家思想為主,很多文人了解佛教思想,也願意和僧侶交流。他們會一起練習書法,吟詩喝茶,也會彼此交換禮物,比如茶。


    僧侶在茶具的發展上也起了重要作用,宜興的陶制茶具就是明代僧侶發明的。在唐代和宋代,人們喝茶主要是喝研磨煎煮後的茶粉,用的是盞和碗,而明代直接用沸水衝泡茶葉,盞和碗不再適用。作為茶的積極推廣者,可以推測,僧侶們隨後也革新了茶具。


    崔瑩:佛寺自制茶葉有什麼優勢?


    貝劍茗:茶適合種在山上,而中國的佛寺和道觀往往在山裡,周圍一般有小溪或小河,便於灌溉。種茶勞動量不大,主要需要人工采茶,而寺院聚集了很多居士、信徒,可以從事這些體力活。茶的制作也不需要太多投入,一個很小的工作坊就夠了。


    這些寺院通常會應文人墨客之需,種一些稀有的茶賣個高價,或者用茶換取昂貴的禮物。


    崔瑩:但現在很難在佛寺找到茶作坊的遺跡,為什麼?


    貝劍茗:我也沒有看到任何和佛寺有關的茶作坊遺跡,大概因為它們是樹林裡的小木屋,而不是堅實的石頭建築,容易消失。19世紀之後,茶的種植和貿易情況變化很大,這也影響了寺院和茶的關繫。


     


    3


    陸羽將書大膽起名《茶經》


    崔瑩:你說唐代和明代是茶文化的高峰,在這背後有什麼社會原因?


    貝劍茗:唐代經濟迅速發展,社會和文化都產生了巨變:人口從長江以北向以南遷徙,茶的主產區——江南人口驟增。種茶業迅速發展,農夫開始在不適合種莊稼的田裡種茶。人工運河讓運輸更便利,驛遞制度更加完善……政府還頒布了一繫列茶政茶法,促進茶葉貿易。可以說,商業化、城市化、紙幣的誕生、長途運輸的發展,都成為茶在中國得以推廣的條件。


    <760年—780年,中國人喝茶的習慣從南方蔓延到整個中國,人們對茶的熱愛幾乎達到狂熱,喝茶成為唐代時尚。茶文化隨之盛行,出現了大量和茶有關的唐詩,陸羽的《茶經》也是這一時期的作品。


    到了明代,品茶日益成為文人雅士品位和身份的像征。明代文人大都是科舉考試的佼佼者,他們通過書畫鋻賞和品茶,表現自身纔華,突顯自己的精致生活。


    崔瑩:說到《茶經》,被稱為“茶聖”的陸羽對中國茶文化有什麼貢獻?


    貝劍茗:陸羽的《茶經》幾乎涉及關於茶的所有知識:茶的歷史、功能、種類,如何鋻賞……這是一本非常完整精確的指南,可以讓你從對茶一無所知到收獲頗豐。作者文筆很好,用清晰明了的文字將對茶的熱情成功傳達出去。他給書起名《茶經》,這是很大膽的一件事,但人們馬上就接受了。


    陸羽本人也有佛教背景。他小時候被僧侶收養,並和當時的名僧有來往。盡管在《茶經》中,他的宗教信仰並不明顯,但事實就是如此。


    崔瑩:唐詩也影響了人們對茶的態度?


    貝劍茗:可以將茶和酒做個對比。到唐朝,酒文化已經源遠流長,根深蒂固,很多詩歌贊美飲酒、醉酒的樂趣。但當時茶依然是比較新的飲品,需要有人去挖掘茶的文化價值。


    唐代是詩歌的黃金時代,文人經常以詩贈答酬和。詩人喜歡新挑戰,圍繞“茶”這個新主題進行各種創作。唐詩和茶結合,自發形成“文化工程”,推廣了茶文化。


     


    4


    中國茶文化受到全球化貿易衝擊


    崔瑩:和佛教相比,道教對茶的影響有何不同?


    貝劍茗:的區別是,佛寺具有更強的影響力,規模更大,成員更多,更擅長組織勞動力,他們也把種茶當生意來經營。道觀種茶的能力相對較弱,規模相對較小。


    崔瑩:榮西禪師是日本茶道的“茶祖”,他的《喫茶養生記》是日本本茶書專著。他來中國學習禪道,並將茶帶到日本培植。日本文化對茶的認知和中國的有何差異?


    貝劍茗:在《喫茶養生記》中,榮西禪師主要推崇茶對人體健康的作用。他寫這本書時,日本瘟疫盛行,人們迫切需要特效藥。他認為日本飲食中缺少這樣的重要成分,把茶帶到了日本。


    榮西禪師也提到茶的宗教意義,但他主要把茶當藥來推廣。日本的茶文化中至今仍有中國宋代茶文化的影子:用小刷子攪拌衝泡的茶粉,直到生出大量泡沫,然後把它們分別傾入碗中。這樣喝非常苦。


    在日本,人們很注重保護茶文化,並將其視為日本文化的精髓。日本有很多茶道大師表演茶道儀式,茶的品鋻文化依然盛行。


    崔瑩:中國傳統的茶文化在後來有什麼變遷?


    貝劍茗:中國的茶文化深受全球茶葉貿易的影響,尤其是到清朝,因為經濟全球化,茶的市場需求猛增,產量隨之增大。一旦茶葉成為全球流通的商品大量出口,中國茶葉的種植和貿易模式就變了,茶文化、茶道思想也就大受衝擊了。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