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峽谷與路標:愛德華·托馬斯詩全集(英國著名詩人愛德華·托馬斯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外國詩歌
    【市場價】
    283-409
    【優惠價】
    177-256
    【作者】 [英]菲利普 愛德華 托馬斯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外國詩歌 
    【出版社】廣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911452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輕型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19114520
    作者:[英]菲利普?愛德華?托馬斯

    出版社:廣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03月 

        
        
    "

    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
    ● 愛德華•托馬斯是20世紀早期英國詩歌中占據了較為核心位置的重要詩人,他的詩歌影響了托馬斯•哈代、W. H.奧登等很多詩人,被認為“在20世紀詩歌的發展中占據了至關重要的位置”,特德•休斯認為他是“我們所有人的父親”。
    ● 本書是愛德華•托馬斯的詩全集,收錄托馬斯一生創作的140餘首詩。
    ● 托馬斯的詩歌描繪了大量英國鄉村自然景像和日常事物,如溪流、峽谷、烏鶇、干草堆、馬車、農具等,但這些描寫不是簡單的“生活記事”或博物學筆記,而是深入思考“人和自然的關繫”以及“生命是什麼”,探尋生命的意義。
    ● 詩歌語言真摯而樸實,詩風平易近人,可讀性強,容易引起詩歌讀者的廣泛共鳴。

     
    內容簡介

    本書是英國著名詩人愛德華·托馬斯的詩全集,收錄托馬斯一生創作的140餘首詩,這些詩歌被公認為20世紀偉大的詩歌成就之一。托馬斯以散文和文學評論創作立足於當時的文壇,但他相信詩歌纔是文學的形式,於36歲時始全身心投入詩歌創作,後死於一戰,創作時間不到三年。托馬斯的詩歌描繪了大量英國鄉村自然景像和日常事物,如溪流、峽谷、烏鶇、干草堆、馬車、農具等,但這些描寫不是簡單的“生活記事”或博物學筆記,而是深入思考“人和自然的關繫”以及“生命是什麼”,探尋生命的意義。由於參與了一戰,他的部分詩歌對戰爭時期人的命運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托馬斯的詩歌語言真摯而樸實,他擅長發現日常事物中廣泛而深刻的聯繫,並發掘它們經時間磨礪後留下的永恆價值,這使得他的詩歌具有強烈的個體意識、現代意識,“敏銳地表達了一種獨特的現代情感”,成為英國當代詩歌的精神源頭之一。

    作者簡介

    ¯  作者簡介


     


    菲利普•愛德華•托馬斯(Philip Edward Thomas,1878—1917 ),英國詩人、散文家、評論家、傳記作家。生於倫敦南部,是威爾士後裔,1900年畢業於牛津大學。從1894年到1915年應征入伍,出版了近30部作品,包括散文、文學評論等。1914年末在美國詩人弗羅斯特的說服下,寫下首詩《在風中》,並在隨後不足三年的時間裡,共創作了140多首詩歌。1917年4月9日,托馬斯死於一戰的法國阿拉斯戰役,終年39歲。他的詩歌影響了托馬斯·哈代、W.H.奧登等很多詩人,被認為“在20世紀詩歌的發展中占據了至關重要的位置”,特德·休斯認為他是“我們所有人的父親”。


    ¯  譯者簡介


    楊澤芳,詩人,譯者。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比較文學碩士。曾任中學英語教師,現為藝術行業從業者。翻譯過狄蘭·托馬斯、華萊士·史蒂文斯、艾米莉·狄金森和安妮·卡爾森等詩人的詩,有詩作發表在《特區文學》《詩林》《2011年中國詩歌》等。

    目錄
    ? 目錄
    001 在風中
    006 十一月
    008 三月
    010 老人
    012 路標
    014 雨後
    016 間歇
    018 另一個
    023 深山小教堂
    025 鳥巢
    026 莊園農場
    028 一首老歌( I )
    030 一首老歌(Ⅱ)

    ? 目錄
    001  在風中
    006  十一月
    008  三月
    010  老人
    012  路標
    014  雨後
    016  間歇
    018  另一個
    023  深山小教堂
    025  鳥巢
    026  莊園農場
    028  一首老歌( I )
    030  一首老歌(Ⅱ)
    032  峽谷
    033  新年
    034  空心木
    035  源頭
    036  便士笛
    038  一個士兵
    039  雪
    040  艾德爾斯托普
    041  淚水
    042  越過山丘
    043  高遠的天空
    045  布谷鳥
    046  甘藍
    047  無名鳥
    049  美
    050  磨坊水池
    052  人與狗
    055  吉卜賽人
    057  雄心
    059  離別
    061  屋子和人
    063  失去了纔明白
    064  五月二十三日
    067  谷倉
    069  家
    071  貓頭鷹
    072  懸崖上的孩子
    074  橋
    075  良夜
    076  但這些事物也是
    077  新屋子
    078  谷倉與山丘
    080  播種
    081  三月三日
    083  兩隻田鳧
    084  你會來嗎?
    086  小徑
    088  捕蜂罐
    089  一個故事
    090  風和霧
    094  一位紳士
    095  洛布
    102  挖掘
    103  戀人
    104  悼念
    105  頭和酒瓶
    106  家
    108  健康
    111  哈克斯特人
    112  她沉溺
    114  歌
    115  貓
    116  憂郁
    117  今晚
    118  四月
    120  榮耀
    122  七月
    123  白垩礦
    126  五十捆柴
    127  莎草鶯
    129  我給自己建了一座玻璃房子
    130  詞語
    133  話語
    135  在樹林裡
    137  收干草
    139  一個夢
    140  小溪
    142  白楊樹
    144  磨坊的水
    146  這些
    147  挖掘
    148  兩間屋子
    150  雞鳴
    151  十月
    153  沒有什麼比得上太陽
    154  畫眉
    156  自由
    158  這不是簡單的對錯問題
    160  雨
    161  如此輕柔的雲
    162  路
    166  白蠟樹林
    167  二月午後
    168  我也許會走近愛你
    170  詩人說過的那些話
    171  沒人比你更愛
    174  未知
    176  白屈菜
    178  家
    180  解凍
    181  假如我意外地
    182  假如我擁有
    184  我將給……
    186  而你,海倫
    188  風之歌
    189  像雨的觸摸
    190  我倆散步時
    191  高高的蕁麻
    192  我從未見過那片土地
    194  櫻桃樹林
    195  觀看者
    196  下雨了
    197  太陽曾經照耀
    199  沒有人比我更不在意
    200  一些眼睛譴責
    201  當馬犁前頭的黃銅
    203  你說完了
    205  白雲
    206  一天清晨
    208  那是在
    209  他喜歡女人
    210  曾經有一段時間
    211  綠色的路
    213  絞刑架
    215  黑森林
    216  該笑的時候
    217  怎樣瞬間
    218  消失了,再次消失了
    220  那個女孩清澈的眼睛
    221  他們會做什麼?
    222  號角
    224  我次來這兒時
    226  果園裡的孩子
    228  狹長的小房間
    229  燈滅了
    231  小屋
    233  路
    234  在黑暗中
    236  真愛的悲哀


    237  孤獨的追尋者——愛德華•托馬斯的詩歌

    媒體評論
    ? 名人推薦
    ●他對自然的關注始終如一,在詞語中觸摸塵世的事物。
    ——羅伯特•弗羅斯特
    ●當愛德華•托馬斯陣亡時,英格蘭的一面鏡子碎了——如此純淨、真實、晶瑩,而今隻有在這些詩歌中纔能找到更清晰、更溫柔的影像。
    ——沃爾特•德拉梅爾
    ●愛德華•托馬斯是“我們所有人的父親”。
    ——特德•休斯
    ●托馬斯是“一個獨具原創性的詩人……敏銳地表達了一種獨特的現代情感”。
    ——F.R.李維斯

    ? 名人推薦
    ●他對自然的關注始終如一,在詞語中觸摸塵世的事物。
    ——羅伯特•弗羅斯特
    ●當愛德華•托馬斯陣亡時,英格蘭的一面鏡子碎了——如此純淨、真實、晶瑩,而今隻有在這些詩歌中纔能找到更清晰、更溫柔的影像。
    ——沃爾特•德拉梅爾
    ●愛德華•托馬斯是“我們所有人的父親”。
    ——特德•休斯
    ●托馬斯是“一個獨具原創性的詩人……敏銳地表達了一種獨特的現代情感”。
    ——F.R.李維斯
    ●托馬斯“在20世紀詩歌的發展中占據了至關重要的位置……他將一種現代情感引入到了維多利亞時代和格魯吉亞時代的詩歌主題中”。
    ——安德魯•莫森


    ●愛德華•托馬斯“仍然在那裡——堅實、嚴肅、令人滿意”。
    ——塞西爾•戴•劉易斯
    ●愛德華•托馬斯已經成為“學術界研究的中心”。
    ——C. H.西森

    在線試讀

    ¯ 書摘

    孤獨的追尋者
    ——愛德華·托馬斯的詩歌

    愛德華·托馬斯(1878—1917)於1878年出生於倫敦南部的蘭貝斯,是威爾士後裔。他先後在聖保羅學院和牛津大學林肯學院學習歷史。在林肯學院上學期間,他與海倫(1877—1967)結婚,出於養家糊口的需要,他開始了撰寫書評的工作,每周撰寫大量書評,多時達到15本。從1894年至1915年應征入伍,這20多年裡他出版了近30本書,包括散文、文學評論等,並完成了理查德·傑弗裡斯、斯溫伯恩和濟慈三本傳記,同時他還是一名相當成功的記者,他專注於英格蘭及其鄉村形像的報道。
    他熱愛英格蘭南部鄉村的風土人情,經常徒步旅行,幾乎走遍了整個英格蘭,熟知這片土地的每個角落,對鄉村自然景像的變遷有著非凡的洞察力,這種洞察力基於他對人性與歷史的深刻反思以及超越時代的生態意識。早在1897年,年僅19歲的他就出版了本書《林地生活》(The Woodland Life),這本書獲得了1898年牛津大學林肯學院的歷史獎學金。後來陸續出版的《美麗的威爾士》(Beautiful Wales,1905)、《英格蘭之心》(The Heart of England,1906)、《南部鄉村》(The South Country,1906)、《息與不息》(Rest and Unrest,1910)、《追尋春天》(In Pursuit of Spring,1914)等著作同樣細致入微地描述了當地的風物,混合了觀察、信息、文學批評、自我反思和肖像描繪。
    托馬斯患有嚴重的抑郁癥,長期飽受精神折磨。為了養活自己和家人,他不得不無休止地撰寫報酬低廉的評論,這種煎熬讓他感到自身的藝術創造力受到壓抑和破壞。雖然部分描繪鄉村的作品令他相對滿意,但他仍然覺得自己的風格不夠原創,辨識度不高。托馬斯堅信詩歌是文學的形式,他經常撰寫詩評,但在很長時間裡他從未嘗試過寫一首詩,一方面是謀生的壓力耗用了絕大部分心智,另外可能是他對詩歌有太多預設,讓他不敢輕易想像自己能成為一名詩人。
    1914年,托馬斯一家搬到東漢普郡的斯迪普村,他的精神狀態顯著改善,並和旅居英國的美國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他聽從弗羅斯特的建議,開始全身心投入詩歌創作,詩歌對於他來說漸漸成為一種“可能的完美”。他甚至考慮和弗羅斯特前往美國並肩生活:寫作、教書、務農。但是,當時次世界大戰已經爆發,優柔寡斷的托馬斯難以在“去美”和“參戰”之間做出選擇。

     


    ¯  書摘


     


    孤獨的追尋者


    ——愛德華·托馬斯的詩歌


     


    愛德華·托馬斯(1878—1917)於1878年出生於倫敦南部的蘭貝斯,是威爾士後裔。他先後在聖保羅學院和牛津大學林肯學院學習歷史。在林肯學院上學期間,他與海倫(1877—1967)結婚,出於養家糊口的需要,他開始了撰寫書評的工作,每周撰寫大量書評,多時達到15本。從1894年至1915年應征入伍,這20多年裡他出版了近30本書,包括散文、文學評論等,並完成了理查德·傑弗裡斯、斯溫伯恩和濟慈三本傳記,同時他還是一名相當成功的記者,他專注於英格蘭及其鄉村形像的報道。


    他熱愛英格蘭南部鄉村的風土人情,經常徒步旅行,幾乎走遍了整個英格蘭,熟知這片土地的每個角落,對鄉村自然景像的變遷有著非凡的洞察力,這種洞察力基於他對人性與歷史的深刻反思以及超越時代的生態意識。早在1897年,年僅19歲的他就出版了本書《林地生活》(The Woodland Life),這本書獲得了1898年牛津大學林肯學院的歷史獎學金。後來陸續出版的《美麗的威爾士》(Beautiful Wales,1905)、《英格蘭之心》(The Heart of England,1906)、《南部鄉村》(The South Country,1906)、《息與不息》(Rest and Unrest,1910)、《追尋春天》(In Pursuit of Spring,1914)等著作同樣細致入微地描述了當地的風物,混合了觀察、信息、文學批評、自我反思和肖像描繪。


    托馬斯患有嚴重的抑郁癥,長期飽受精神折磨。為了養活自己和家人,他不得不無休止地撰寫報酬低廉的評論,這種煎熬讓他感到自身的藝術創造力受到壓抑和破壞。雖然部分描繪鄉村的作品令他相對滿意,但他仍然覺得自己的風格不夠原創,辨識度不高。托馬斯堅信詩歌是文學的形式,他經常撰寫詩評,但在很長時間裡他從未嘗試過寫一首詩,一方面是謀生的壓力耗用了絕大部分心智,另外可能是他對詩歌有太多預設,讓他不敢輕易想像自己能成為一名詩人。


    1914年,托馬斯一家搬到東漢普郡的斯迪普村,他的精神狀態顯著改善,並和旅居英國的美國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他聽從弗羅斯特的建議,開始全身心投入詩歌創作,詩歌對於他來說漸漸成為一種“可能的完美”。他甚至考慮和弗羅斯特前往美國並肩生活:寫作、教書、務農。但是,當時次世界大戰已經爆發,優柔寡斷的托馬斯難以在“去美”和“參戰”之間做出選擇。


    在經受了無盡的自我拷問之後,他終決定入伍,暫時結束了內心的鬥爭。他在給戈登·波頓利的信中說,這個決定是“長久以來種種思緒自然而然達到極限”之後的結果,而他的詩是他做出這個決定的“形而上學對應物”。另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正是弗羅斯特的那首著名的詩——《未選擇的路》。當時回到美國的弗羅斯特寄給托馬斯一本《未選擇的路》的預印本,書中的這首詩是他對托馬斯優柔寡斷的溫和嘲諷。但托馬斯對這種“嘲諷”很在意,並且“覺得這首詩是一種譴責”。他告訴弗羅斯特:“上周,我把自己搞得一團糟,以至於我相信,如果有人想讓我去美國,我就應該去做演講。但我改變主意了。如果醫生允許的話,我將在周三入伍。”


    1915年,他以二等兵的身份加入了“藝術家步槍隊”,被送到埃塞克斯郡羅姆福的哈爾霍爾集中營。在那裡,他擔任地圖閱讀指導員,後來被提升為下士。按照他的年齡,托馬斯在整個戰爭期間留在這個職位上是合情合理的,但是,1916年9月,他開始參加英國皇家要塞炮兵訓練,並在11月被任命為少尉,於是他自願到海外服役。


    “所有的路都通向法國”(《路》),托馬斯在1916年寫下的詩句,不幸成為讖言。他選擇了這條通往法國的路,而它的盡頭意味著死亡。托馬斯於1917年1月離開英國前往法國,在244號攻城炮兵連服役。4月9日復活節,在阿拉斯戰役中,托馬斯在一個觀察哨指揮射擊時中彈身亡。詩人死後被埋葬在阿拉斯郊區的阿格尼軍事公墓。他在1915年復活節寫下的詩《悼念》,成為後人對他的悼念:


     


    繁花留在夜幕降臨的樹林裡


    這個復活節讓人想起了那些人,


    此刻遠離家鄉,他們,和他們的愛人,本該


    一起采摘花兒卻再也不能。


     


    托馬斯寫詩隻有兩年多的時間,卻創作了140多首詩,這些詩已經被公認為他那個時代偉大的詩歌成就之一。他的詩歌影響了很多詩人,C.D.劉易斯和 W.H.奧登甚至認為自己“幾乎沒有希望與之相提並論”。托馬斯詩歌的價值不斷被重估,評論家李維斯在他的《英國詩歌的新方向》(New Bearings in English Poetry,1936)一書中稱托馬斯是“一個獨具原創性的詩人”,並表示他“敏銳地表達了一種獨特的現代情感”。英國桂冠詩人安德魯·莫森有類似的觀點,他認為托馬斯“在20世紀詩歌的發展中占據了至關重要的位置”,因為“他將一種現代情感引入到了維多利亞時代和格魯吉亞時代的詩歌主題中”。1985年11月11日晚上,在倫敦西敏寺的詩人角的戰爭詩人紀念碑揭碑儀式上,詩人特德·休斯宣稱愛德華·托馬斯是“我們所有人的父親”。


    雖然托馬斯經常作為一個戰爭詩人被紀念,他的部分詩歌也深受戰爭氛圍的影響,但他不曾直接描寫過戰壕,也沒有表現出傳統意義上的愛國熱情。對於戰爭他有自己更深層次的、更復雜的思考。《這不是簡單的對錯問題》一詩就明確闡述了他的個人戰爭觀:


     


    這不是政治家或哲學家


    能判定的簡單的對錯問題。


    我不恨德國人,也不熱衷於


    用對英國人的愛,去取悅報紙。


    但我對那個肥胖的愛國者、


    對德國皇帝的憎恨,都出自真誠的愛——


     


    由於與公務員父親在關於戰爭和政治話題上的爭論日益激烈,他在這首詩中做出了一次強有力的回應。他無法認同父親以及大多數人認為的那種“愛國主義精神”,某一次散步時朋友問他:“你知道你為了什麼而戰嗎?”他捏起一撮泥土,答道:“真的,為了它。”隔著遙遠的時空,我們仍然可以聽到他熾熱的呼喊“上帝啊救救英格蘭”,這種真摯深沉的愛幾乎貫穿他所有的詩篇——英格蘭是永恆的的善,他為即將消失的英格蘭事物而抒寫,也隻為他心中的英格蘭而戰。英格蘭鄉村帶給他的永恆感和戰爭帶來的毀滅感之間形成了極強的張力,這種張力在他談及戰爭的一些詩中可以明顯感受到,如《二月午後》《一個士兵》《太陽曾經照耀》《當馬犁前頭的黃銅》《消失了,再次消失了》《新年》《挖掘》等。但總體來說,他隻有少部分詩歌涉及戰爭。從這個意義上說,戰爭隻是一個的事件,是偶然闖入的時代背景,是眾多可以觀察的現像之一,而參加戰爭隻是把他那些生命中懸而未決的問題置於中止狀態。


    托馬斯的絕大部分詩歌寫的都是日常事物,通過相對樸實的語言,他觸摸自然、家園,勾勒英格蘭地形,講述本土生活的變遷,抒寫個體強烈的孤獨感,思考個體生命的困境,這纔是他詩歌的主體。在他筆下,時間、地理和文化背景動態關聯,沒有分離的實體,沒有的分界線——有生命的和無生命的,自然的和人類的,如《收干草》中寫道的:


     


    曬干草的人歇息了。搬干草的人躺在


    陽光下;長長的貨車停在那裡


    不在車隊中,它似乎永遠不會


    走出那一株紫杉的陰影。


    車隊靜靜停著,直到任務完成,


    工人們在樹下享受陰涼


    那是田野中央的三棵矮矮的橡樹


    周圍是未經修剪的草地和雜草。


    一個曾經是白垩礦的土坑,如今


    長滿堅果林和接骨木,那麼干淨。


    工人們倚靠著耙子,準備開工,


    但誰也沒動。一切沉默,一切老去,


    晨光中,是不為人知的無盡歲月,


    比克萊爾和科貝特,莫蘭德和克羅姆,


    比田野遙遠的邊際,比農夫的家


    那座蹲伏在大樹底下的白色房子,還要古老。


    蒼穹之下,不知何年何月


    那些人,牲畜,樹,農具


    甚至說出了在遙遠的未來要講的話——


    我們全都脫離了歲月滄桑——


    在一幅古老農場的圖畫中得以永生。


     


    “長長的貨車停在那裡/不在車隊中”,這句詩給了托馬斯的詩歌一個很好的注腳,那些畫卷一樣鋪展的場景、事物和人,每個都是獨立的——它並不代表什麼,也無須隱喻,但這些個體在時間維度上獲得了統一——構成了從古至今,直至未來的歷史圖景,從而具有了審美上的整體性和層次感。托馬斯詩歌中有非常強烈的“時間意識”,聖·奧古斯丁曾說:“時間是什麼?沒有人問我時,我知道,但當我想向提問者解釋時,我卻不知道了。” (《懺悔錄》)托馬斯詩中的“時間意識”,很多時候就是在這種“知”與“不知”、“融入”與“超越”之間穿梭,渴求著的永恆。在《榮耀》一詩的結尾處,他似乎接近了語言深處的那個表述:“是時間嗎?我無法咬到日子的核。”他以月份為題寫了好幾首詩——《二月》《三月》《四月》《七月》《十月》《十一月》,並且在大部分詩中不時強調月份,這不僅是因為年月是自然景物各具風貌的承載形式——時間是具體的,更因為時間同時也是通向永恆性的一種方式。在這些詩中,詩人重建人與鄉野、鄉野事物之間的聯繫,並從人的整體生存狀態進行觀照。與“時間意識”並行的是,托馬斯的詩中真摯而深刻的“生命意識”。於生命而言,人隻是自然的一部分,並不高於自然中的其他事物,但人能在自然中獲得啟示、慰藉。從這種意義上說,稱他為“鄉村詩人”並不準確,他是一位真正的“原住民詩人”,而這個居所是生活的所有土地,是整個自然。這是他的詩歌能超越時代,直至今天仍能觸動讀者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這首《五十捆柴》:


     


    它們豎在那兒,頭朝地,五十捆柴


    曾是榛樹和岑樹下的灌木


    長在珍妮·平克斯的矮樹林裡。此刻


    它們擠在樹籬旁,僅僅成為一個灌木的幻夢


    老鼠和鷦鷯能夠爬行其中。來年春天


    一隻烏鶇或知更鳥會在那兒築巢,


    習慣它們,以為它們會保持


    對於一隻鳥而言的那種永恆:


    但今年春天太遲了,雨燕已經飛來。


    搬運這些柴火時天氣已經很熱了:


    它們好永遠不要溫暖我,但它們必須


    燃起好幾個鼕天的爐火。在它們燃盡之前


    戰爭也該結束了,許多別的事情


    也會結束,也許吧,我並不比


    知更鳥或鷦鷯更能預見或把控。


     


    在“柴”和“灌木”的轉換中,在“來年春天”的預想中,人和動物在“命運”層面上看起來如此相似、平等,它甚至比謙卑更能抵達生命的真相。伊格爾頓在《如何讀詩》(How to Read a poem)一書中對此詩有非常精闢的分析:詩人在自然中勞作,自然不是被考察的風景。托馬斯熱衷於描繪常見的生活場景,但不是簡單的“生活記事”或博物學筆記。在《鳥巢》《莊園農場》《屋子和人》《谷倉》《收干草》《高高的蕁麻》等詩中——無論是全景展現還是細節觀察,都透露出詩人對生命的態度,他似乎總是在問自己:“生命是什麼?”“生命何為?”在托馬斯生活的年代,工業革命已經基本完成,城市化正在摧毀鄉村、瓦解鄉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托馬斯試圖在詩中處理這種危機感。寫於1914年末的詩《峽谷》就以濃縮的語言平靜地展現了某種憂慮:


     


    峽谷一直陰暗,古老又陰暗。


    入口處堵著樹莓,荊棘,石楠;


    沒有一個人攀爬過光滑的白垩


    借助山毛櫸、紫杉以及枯萎的刺柏


    下到側面懸崖的半山腰,依靠樹根


    走幾步就會有兔子洞。鼕天的太陽,


    夏天的月亮,所有歌唱著的鳥兒


    除了喜歡刺柏的槲鶇,


    完全被擋在了外面。峽谷看上去


    更為古老和陰暗,自從他們捕殺那兒的獾,


    把他挖出來給予獵犬,


    英格蘭野獸中古老的英國種。


     


    即使是古老陰暗的偏僻峽谷,也無法逃脫時代進程。對獾的獵殺代表了新時代的價值觀正在破壞英格蘭土地上更古老、更原始的文明。托馬斯熱愛描繪他的鄉村,也熱愛描繪生活在其中的這些狹隘又淳樸的英格蘭人,尤其那些個性獨特甚至是古怪的人——流浪漢、偷獵者、吉卜賽人等。在《洛布》中,鄉紳的兒子洛布堅決拒絕把房子搬到離馬路更近的地方,洛布代表著鄉村英格蘭人;而在《五月二十三日》中,傑克·諾曼則代表著春天以及自然本身。洛布和傑克後都消失了。在更多的詩中,風消失了,人消失了,鳥鳴消失了,路消失了,時間消失了……他頻繁地用“消失”(disappear/lost/gone)來處理這些困擾著他的文化上、精神上的問題,猶疑和憂郁的氣質使得答案常常是隱晦的甚至引發更多的困惑,他隻能目睹一切無可挽回地走向那個黑暗的盡頭:“隻有一條大道,幽暗,沒有名字,沒有盡頭。”“幽暗”意味著未知和虛空、死亡和陰影,同時它也意味著暫停和休息,在這種暫停中,詩人得以深思和冥想,並直面自我,審視自我。在《憂郁》一詩中,托馬斯坦誠地表達了內心深處的恐懼和渴求,他清醒地意識到,他的所有追尋都必然是“徒勞”——“我不知道我渴望什麼,但不管我選擇什麼/它必然是徒勞的,而絕望也毫無價值”。這種憂思在《雨》一詩中達到了頂點:


     


    就像我,所有的愛都被這狂野的雨


    溶解了,隻剩下對死亡的愛:


    如果這愛是為了完美


    暴風雨告訴我,那我將不會,失望。


     


    一切的愛都消亡了,除了“死亡之愛”,隻有死亡不會讓人失望,能給予他“完美”和“不可能”的東西,當他孤身一人面對存在,死亡是治療憂郁的良方。托馬斯曾在《南方鄉村》一書中寫道:“我們站在永恆的邊緣上,在死亡之前多次墜落。”而在此之前,他必須繼續這種徒勞的跋涉,纔能達到永恆的平靜:


     


    有一天我將把它視為幸福的一日,


    而這冠以憂郁之名的情緒


    將不再黑暗和陰沉。


     


    (《十月》)


     


    托馬斯一直走在追尋和探索的路上,這既是現實生活之旅,也是精神重建之路。無論是《路標》裡的“該往哪裡去”,還是《另一個》裡的“我的追尋”,都展現了這種狀態,托馬斯知道“這是一條熱切又疲憊的道路”,但是“追尋什麼呢?我仍然/隻是追尋著,不去猜想”。某些時刻,托馬斯似乎在“看似短暫的幸福之物”中獲得了積極的力量。例如《榮耀》一詩,它以閃亮而有力的語言,描述了崇高、莊嚴的自然之美如何治愈了一顆抑郁的心,“晨光”與“無人踫觸的露水”這些充滿淨化功能的詞語開啟了原初的壯麗世界,在積極的行走狀態中詩人掙脫自我束縛,感受到了新的希望:


     


    我所設想的幸福正是居於


    美的此在,我今天是否應該


    去尋找與這美相配的智慧或力量,


    即使遠至天堂和地獄,也要出發


     


    (《榮耀》)


     


    從這個意義上說,終其一生,他都在重復“路上的追尋”這個主題。他深情地記錄本土的音樂、風俗和傳統,以精確的語言描述雨滴、野花、野草、鳥巢、泥土、灰塵、燧石、谷倉等;季節輪換、天氣變幻讓他沉思,樹木的陰影、小鳥的鳴叫等大自然的細節更是讓他著迷。自然萬物對他來說沒有形而上學的含義,僅是存在本身就足夠了。就如他在《南方鄉村》一書中說的,沒有什麼比大自然高雅、完整的形式更能滋養美的感覺。在詩歌語言上,托馬斯尋求一種“平靜的情感渴望”以表達他的人生態度,隻有自然能賦予他這種平靜,而審視生命時無可回避的孤獨、痛苦時時在催促他“出發”,因為隻有上路時,精神纔是自由的:


     


    五月的一天清晨,我出發了,


    周圍沒有任何熟人。


    我永遠地離開了,


    離開某地,永遠。


    ……


     


    我不能從自由中返回


    我的青春,我的愛情,我的痛苦。


    過去是散發著芬芳的死亡之物,


    是不會飛逝的甜美之物。


    我永遠地離開了,


    離開某地,永遠。


     


    (《一天清晨》)


     


    “過去是散發著芬芳的死亡之物,/是不會飛逝的甜美之物。”托馬斯真的永遠離開了,離開了戰場和人世,歸於自然之中。命運隻給了他兩年多的時間來寫詩,且生前隻有一本以筆名愛德華·伊斯塔韋出版的詩歌小冊子《六首詩》(Six Poems,1916)……一切都太短暫了!盧克萊修在《物性論》中曾寫道:“而現在整個宇宙為自然規律的知識所照耀。想像沒有權力、金錢、愛情甚至生命本身的野心。你應放棄所有的這些東西,一滴眼淚也不掉。你應當享受生命已經給了你的,而不應先追求這以外的東西。你應保持安詳、滿足和智慧。你應擁有這樣的一個生命。”也許,愛德華·托馬斯曾經擁有過這樣的生命——擁有過那“‘被時間所戲弄的’平靜的喜悅”,在生命的所有不確定性中,他沒有停下腳步:


    我站起來,明知已經累了,仍要繼續我的旅程。


     


                                                                   譯者


    2022年秋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