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哀歌與十四行詩(裡爾克詩選)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外國詩歌
    【市場價】
    158-230
    【優惠價】
    99-144
    【作者】 張德明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外國詩歌 
    【出版社】山東文藝出版社 
    【ISBN】978753295559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32955596
    作者:張德明

    出版社:山東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12月 

        
        
    "

    編輯推薦

    裡爾克是世界上*柔美、精神*充溢的人。——瓦萊裡


    裡爾克的世界使我感到親切,正因為苦難的中國需要那種精神。——馮至


    他(裡爾克)本身就是一部有關現代詩歌的寫作奧秘的啟示錄。——臧棣


     


    我們是不可見之物的蜜蜂。我們瘋狂地采集看得見的蜂蜜,貯藏在金色的蜂箱裡。《哀歌》表明我們正著手於這項事業,就是這些持續不斷的轉換,把我們所愛的可見之物和可即之物化為我們的天性的不可見的振蕩和感動,這種振蕩和感動會將新的振蕩頻率輸入宇宙的振蕩頻道。——裡爾克


    我是怎樣將它做成的,當做獻給俄耳甫斯的一個“祭品”!——何為時間?——何時為當下?跨越如此漫長的歲月,懷著完滿的幸福,它馳入我豁然敞開的感覺之中。——裡爾克

     
    內容簡介

    《哀歌與十四行詩:裡爾克詩選》收入的《杜依諾哀歌》和《獻給俄耳甫斯的十四行詩》是裡爾克晚年嘔心瀝血的傑作,也是20世紀詩歌的重要裡程碑。本詩集除收入這兩部重要詩作外,還附有譯者、外國文學學者張德明教授對每首詩詳細透徹的解讀,帶領讀者走進裡爾克深邃厚重、廣闊多義的詩歌世界。

    作者簡介

    賴納•馬利亞•裡爾克(Rainer Maria Rilke,1875—1926),奧地利詩人、作家,20世紀偉大的德語詩人。出生於布拉格。少年時期在軍校飽受折磨,性情敏感。二十歲離開故鄉,開始流浪、沉思和寫作。早期詩作偏重主觀抒情,風格浪漫、神秘。中期“詠物詩”偏重寫實,以直覺形像像征人生。晚期代表作《杜伊諾哀歌》和《致俄耳甫斯的十四行詩》是一生經驗和思辨的結晶,表達了詩人對此在的獨特闡釋,對痛苦和孤獨的深刻思索。裡爾克擴大了詩歌的藝術表現領域,創造了現代詩歌藝術的*,並通過譯介影響幾代中國人。


     


    張德明,1954年出生,浙江紹興人,浙江大學世界文學與比較文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出版學術專著有:《從島國到帝國——近現代英國旅行文學研究》《人類學詩學》《批評的視野》《世界文學史》《 流散族群的身份建構——當代加勒比英語文學研究》《西方文學與現代性的展開》等;譯著有:《天堂與地獄的婚姻——布萊克詩選》《夏洛蒂·勃朗特全集(第六卷)》《狄更斯全集(第十八卷)》(合譯)等;另有個人詩集《打水漂》。


     

    目錄
    寫作中的裡爾克
    杜伊諾哀歌

    第二首
    第三首
    第四首
    第五首
    第六首
    第七首
    第八首
    第九首
    第十首
    獻給奧爾甫斯的十四行詩

    寫作中的裡爾克


    杜伊諾哀歌



    第二首


    第三首


    第四首


    第五首


    第六首


    第七首


    第八首


    第九首


    第十首


    獻給奧爾甫斯的十四行詩



    第二部


    附錄一
    《杜伊諾哀歌》解讀


    附錄二
    《獻給奧爾甫斯的十四行詩》解讀

    前言
    寫作中的裡爾克
    (代譯序)


    寫作中的裡爾克


    (代譯序)


     



     


    1920年,葡萄收獲的季節。裡爾克隨心所至,來到瑞士瓦萊山區一遊。初次見到這地方,他“仿佛就被一種奇特的魔力鎮住了”。因為這個山谷簡單就是他喜愛的西班牙和普羅旺斯兩種景色的奇異融合。“河谷如此寬闊,氣勢恢宏,點綴著一座座小山崗,遠方是莽莽的群山,綿延不斷,呈現出變幻莫測的場景”。而尤令他心動的,是穆佐古堡——那座中世紀的遺物,建於13世紀,設施和家俱大多是17世紀的。在他看來,“這裡的屋子透出某種農夫的誠實、某種粗獷、沒有什麼隱念……”,遷居其中,仿佛披上一副古老的甲冑。於是,他決定留下。1921年夏,他開始隱居此地,“凝聚心神,進入緊迫的孤獨”——如他多年後寫給薇羅妮卡·埃德曼的信中所說;再度拾起那一組被他視為使命的詩歌,因一次大戰的爆發而中斷了十年之久的《杜伊諾哀歌》。


    他對自己的創作並非沒有信心,但又覺得始終把握不住工作的方向。他同時用兩支筆寫作,一支寫詩,另一支寫信,他的信比詩寫得多,寫得流暢,寫得生動,更見真性情。因此,要進入裡爾克的內心世界,我們不光得讀他的詩,更應該讀讀他的書信。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天纔詩人艱難的成長,他的孤獨,寂寞和彷徨;他對不同的通信對像采取的不同態度;他在神性和凡俗之間的掙扎,以及在痛苦與歡樂交替中情感的起伏跌宕。當然,他的書信與詩歌之間的互文關繫,更應該是我們考察的主要目的和意義所在。


     



     


    詩是人與神性的交感,書信則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裡爾克是如何穿行在兩者之間,努力使其達到平衡的呢?顯然,這裡需要的,不光是詩纔,還需要一種江湖藝人般靈巧的跳躍、轉身和騰空翻轉的功夫。因為憑借天纔詩人的直覺和自信,他知道,這些書信不會被收信者扔進字紙簍,而是會被精心保管和收藏起來,成為日後人們的研究對像。他確信,像他的詩一樣,這些書信,也將進入永恆。因此,他必須像寫詩一樣地對待寫信這回事兒。


    如此認真並充分地對待書信寫作,與裡爾克的另一態度有關,即對評論界的深刻懷疑,甚至不信。在回答一位仰慕者的信中,他如此寫道:


     


    很久以來我就不再公開談論與我相關的書——……有關我的情況,我倒是在書信中向更親近的人傾訴得更多,我的經驗告訴我,這樣做的效果有時比一篇評論更可靠。


     


    與此同時,他也拒絕參與任何詩選。因為對於詩人來說,“僅僅通過工作本身的進展和獨具的良知標準,把我寫出來的東西弄清。”這一點更為重要。


    還有關鍵的一點是,裡爾克害怕或擔心讀了別人對他的評論,會干擾或打亂他為自己規定的生活和藝術節奏,進而甚至失去自己的中心。因為他相信並確認,他已經找到了自己的中心,而“一個藝術家一旦找到了自己生機勃勃的活動中心,對他重要的就是守住此中心,由此中心(它確實也是他的天性以及他的世界之中心)遠也隻前行至他的一直被靜靜地向外推動的作為之內壁;他的位置不在、從不在、甚至一刻也不在觀察家和評論家的近旁……”


    這中心是什麼,是基督教,上帝,抑或耶穌?沒有那麼簡單。裡爾克對宗教的態度是獨特的。在他看來,“宗教乃是某種無限簡單,無限單純的事體。它不是認識,不是情感的內涵(因為一個人探究生命之時,一切內涵從一開始就已被認可),它不是義務和放棄,也不是限制,它是在宇宙那完滿的曠遠裡;一種心之方向。”宗教是心之方向,這是目前為止我所看到的明快的宗教定義。


       
    那麼這個方向具體來說是什麼呢?是愛。裡爾克說,“人們首先得在某處找到上帝,對他有所經驗,作為如此無限、如此非常、如此神秘的實在;爾後須是畏懼,須是驚奇,須是沒有呼吸,終須是——愛,至於爾後人們將他領會為什麼,這幾乎已無關緊要”。


    心有了方向,靈魂中有了愛,就能堅守與忍耐,就會把常人難以忍受的孤獨,視為一種使命。 “創造藝術是一項樸實和艱巨的工作,但同時是一種命運,而作為命運,它比我們每個人都更偉大,更強悍,直到終不可估量。”在搬進穆佐古堡後不久,裡爾克在給友人的信中就如是寫道:


     


    現在我已決心完成這些使命,哪怕限度的向外分心也會有所妨礙,因此我必須承受嚴格的孤獨。我過著離群索居的生活,懷著沉重的心情疏遠了人們。


    在我這古舊的樓房裡(況且裡面格外荒涼),我所缺少的恰是壁爐的火焰。多少個夜晚,去年在貝格城堡,我獨自守著壁爐,望著爐火,望入內心和自由。


     



     


    關於使命,還有一個原因,是詩人對自己貴族之根的探尋。無論如何,裡爾克心目中,貴族具有的純正血統和古老土地,是對抗變動不居的現代性的確定性保證。因為“這個時代過高估價自己的‘新’卻忽視可傳承的事物。”在致哲學博士利奧波德·封·施勒策的信中,裡爾克如是寫道:


    “維持傳統——我不是指表面的習俗,維持真正來自源頭的東西……憑各自的天分聰明或盲目地延續傳統,這恐怕正是我們(現已注定獻身於過渡時期)關鍵的使命。這完成使命作出一份自己的、比較切實的貢獻。”


    裡爾克對那些致力於家族史研究的人們給予了高度評價。在致蓋奧爾格·萊因哈特的回信中,詩人贊揚他寫的家族史研究論著具有“樸實而純真的價值”,“從一本這樣的書中,讀者可以獲得多少關於人的情況啊,同時懷有某種感覺,此感覺又會對個人更加沉靜的本性產生決定性的影響並大有裨益;”詩人強調指出,在此書中,“往昔之寂靜拂蕩而來,滲入當代之寂靜,因此幾乎不可懷疑,家族精神和這種意識……[不但]繼續影響此書首先涉及的那些人,同時又給予告誡、啟迪和安慰。”


    在致豪普特曼·奧托·布勞恩的信中,裡爾克說,他從童年時代就對自己家族的歷史感興趣,“是的,曾經有段時間,在我8歲或9歲時,這種興趣已經發展為一種不可比擬的嗜好。”這是受他的伯父影響的結果,伯父去世後留給他遺物中,有一大捆文件,是那些受他委托的專業人員完成的家族檔案資料,詩人曾帶著這些資料一路轉輾到巴黎,可惜,由於戰爭和逃離,這些檔案後來被拍賣、被賤價拋售了,隻保留了一個帶有古老的族徽“靈犬 是”的印章。但對自己家族史的追尋,成為詩人揮之不去的情結,始終像幽靈般徘徊在心靈深處。像許多貴族出身的作家或藝術家一樣,裡爾克對自己的出身非常驕傲,他相信,屬於他的那一支裡爾克家族出現於1276年,作為克恩騰公爵們的封臣,很早就有旁繫移居薩克森和波希米亞。他推想,在薩克森的一座莊園裡,裡爾克家族的某個旁繫想必維持得更長久。“這些地方屬於我們氏族的過去,就是說,也與土地和環境的無數影響一道促進了氏族的形成。”“我的癖好,就是建立同偉大強悍的發源之物的那種聯繫”。


    《致奧爾甫斯的十四行詩》部第17首,顯然是這種帶有濃厚的貴族意識的使命感的產物:


     


            底下的遠祖,混亂,                                      


            奠基一切的根,


            隱藏了起源,                                               


            從不現出真形。


     


            頭盔與獵號,                        


            銀發翁的叮嚀,                      


            兄弟之間交惡,                      


            女士猶如弦琴……                    


     


            枝椏擠壓枝椏,                               


            沒有一支舒心……                    


            有一支!上升呵……上升……         


     


            但它依然崩斷。                       


            高處的這一段                        


            把自身彎成古琴。


     


    古老的家族,猶如盤根錯節的老樹,根基深厚,無從辯認其出身。詩人從中聽出了獵人的號角和銀發的祖先們的音容笑貌和愛恨情仇。每一支都在奮力向上。而詩人所屬的這一枝,雖然在高處崩斷,卻彎曲成了古琴,暗示了詩人目前堅守的身份。歐洲文學史上為數不少的作家、詩人和藝術家,似乎都喜歡追溯自己的家世,把自己說成是某個貴族的子孫後代。如普希金說自己的遠祖來自沙皇亞歷山大的一位非洲黑奴,康拉德保留著其波蘭的祖先的貴族紋章。納博科夫在《說吧,記憶!》中,追溯自己的家族在十月革命之前優越的生活條件和優雅的修養。遠古的征戰殺伐退化為現代的舞文弄墨,究竟是貴族世家的悲劇,還是喜劇?是作為其孑遺的詩人值得炫耀的文化資本,還隻是“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懷舊嘆息?


     



     


    在給友人的信中,他不止一次地講到了自己這種出於天命和家族的責任,而獨自承擔起的堅守與忍耐。像一位中古的騎士或修士,或者更不如說,一名自我囚禁的囚犯,詩人堅守在古堡中,拒絕世俗的誘惑和應酬。為此,他缺席了女兒的婚禮和之後外孫女的洗禮。甚至還拒絕了別人送給他的一條狗。因為他感覺到“要是我接受這樣一個同伴,恐怕就連它也會引出更多的關繫。面對任何有要求的動物,我都認為它是有理的,其結果便是,等我發覺它耗盡我時,我又必須痛苦地抽身撤回。”


    就這樣,詩人一心一意堅守在古堡中,等待著天國的神恩降臨,來釋放他的創造能量,同“偉大強悍的發源之物”重建那種古老的聯繫——


    我年復一年何等渺小地待在這裡,枯守著我打算做或委派我做的工作。


    這個“委派”的工作是什麼?就是他中斷了十年之久的《杜依諾哀歌》的寫作。他說, “哀歌未存在,就好比我的心殘缺不全。”“穆佐的孤獨”之所以“給人以期盼”就是因為,它似乎在冥冥中對詩人作出了承諾,在此地完成他在此世的使命——哀歌。


     


    我能至今——而且能繼續——在我古老的塔樓裡堅持下來,為此我得表揚自己,天天表揚自己。……我明白堅守在此是正確的,隻要還沒有一股真正能承載而且可大致依賴的激流推動我在此拋錨停泊的生命之舟。


    手持誘人的書卷,四周是那麼的靜,簡直難以想像,於是我通常午夜過後還遲遲未眠。高高的牆垣之間有許多從未發現的空隙,一隻老鼠在裡面過著小日子,這也為增多那個秘密做出了一份貢獻,這片大地神秘的黑夜,永遠憂慮,正是靠此秘密滋養。


     


    在給一位友人信中,裡爾克如是說,“隻要本已的和本已的東西進入那裡面,就已獲得無限變化和轉換。我們將它提升到某種有效性可以達到的程度,正是為此,生命和命運纔被特別托付給我們——藝術工作者。”這是在安慰、鼓勵那位涉世未深的藝術學徒,還是在告誡自己,加持自己的信念?或許兩者兼而有之。因為他自己年輕時,正是這樣一路走過來的。


    在給另一位友人的信中,他這樣寫道:“誰若是培養自己的感覺,使其單純深切地關注世界,什麼樣的一切是他終不能成為的呢?”在寫完這一句之後,他緊接著又加了一句,強調說“如此看待事情,不是美好和豐富的嗎?”


    有時,他覺得自己猶如汲水的少女,雖費盡心機,水罐依舊空空如也。但他堅信,既然終我們必需的就是忍耐,所以更好地學習忍耐……隻要耐心地等待,奇跡就會發生,因為——


     


    他是水:你隻需做成純淨的碗盞


    用兩隻情願伸出的手掌,


    然後你就跪下:他便源源不斷,


    超過你的容量。


     


    裡爾克激賞或贊揚的詩人、藝術家為數不多,因為他對精神質素的要求太高,一般的所謂流行藝術家入不了他的法眼,除了他的導師羅丹外,還有一個法國人是例外,那就是像征派詩人瓦萊裡。裡爾克在給不同友人的信中,都談到了他,認為瓦萊裡是當代活著的詩人中偉大的一個。關鍵的一點,或許說兩人心有靈犀一點通之處,就是堅守。某種程度上,瓦萊裡的堅守比裡爾克更持久,更深沉。整整25年,這位法國中學教員埋頭教英語,學數學,潛心於詩藝,然後,發表了他的《海濱墓園》,一鳴驚人,令裡爾克折服不已。裡爾克翻譯了他的這首作品,並不斷向友人推薦和介紹它。在給友人多裡·封·德米爾的信中,他將自己翻譯的瓦萊裡的詩篇《棕櫚樹》中的一段,附在信中,並特意加以說明,認為這首詩“對似乎躊躇無為之時的藝術忍耐,對怎樣讓果實成熟”,道出了贊賞之辭。


     


    忍耐,忍耐,忍耐,


    忍耐於藍天之下!


    我們欠沉默的宿債


    準定讓我們成熟!


    霎時信念有報答:


    風起了,鴿子飛來,


    某種契機顯露,


    臨風的女人一傾身。


    這場雨隨即落下,


    誰跪在雨中感恩!


     

    在線試讀
    沒有什麼可靠的家園。或許山坡上
    還為我們留下一棵樹,以便我們每天都能
    與它重逢;昨日的街道還為我們留著,
    培養出一種因習慣而來的忠誠,
    它喜歡接近我們,便駐足停留,不再離開。
    呵,還有那夜晚,那夜晚,當填滿太空的風,
    噬囓我們的臉龐——,它不為那些渴慕者
    溫柔的幻滅而停留,卻艱難地走近
    每一顆孤獨的心。難道戀人們就輕松些?
    唉,他們隻是互相隱瞞了各自的命運。
    難道你還不懂?且將懷中的虛空拋向
    我們呼吸的空間;或許,鳥兒們
    會以更真誠的飛翔感覺擴張的氣流。
    ——裡爾克《杜伊諾哀歌》首

    那兒升起一棵樹。呵純粹的上升!
    呵奧爾甫斯在歌唱!呵耳中的大樹!
    於是萬物沉默。但即使在這緘默中,
    新的開端和轉變的跡像也開始顯露。

    沒有什麼可靠的家園。或許山坡上


    還為我們留下一棵樹,以便我們每天都能


    與它重逢;昨日的街道還為我們留著,


    培養出一種因習慣而來的忠誠,


    它喜歡接近我們,便駐足停留,不再離開。


    呵,還有那夜晚,那夜晚,當填滿太空的風,


    噬囓我們的臉龐——,它不為那些渴慕者


    溫柔的幻滅而停留,卻艱難地走近


    每一顆孤獨的心。難道戀人們就輕松些?


    唉,他們隻是互相隱瞞了各自的命運。


    難道你還不懂?且將懷中的虛空拋向


    我們呼吸的空間;或許,鳥兒們


    會以更真誠的飛翔感覺擴張的氣流。


    ——裡爾克《杜伊諾哀歌》首


     


    那兒升起一棵樹。呵純粹的上升!


    呵奧爾甫斯在歌唱!呵耳中的大樹!


    於是萬物沉默。但即使在這緘默中,


    新的開端和轉變的跡像也開始顯露。


     


    安靜的動物被引出了那明亮


    自由的樹林,從巢穴和棲居地;


    它們變得如此溫順,決不是


    出於狡計,也不是由於驚慌,


     


    而是由於傾聽。吼叫,嘶鳴和咆哮,


    在它們心中顯得渺小。幾乎沒有


    一間茅舍在那裡,將其收留,


     


    卻有一個避難所,出自朦矓的渴求,


    在其入口處,它的廊柱在顫抖,——


    你在它們的耳中建起了神廟。


    ——裡爾克《獻給俄耳甫斯的十四行詩》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