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寫作課:何為好,為何寫不好,如何能寫好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文學評論與鋻賞
    【市場價】
    297-430
    【優惠價】
    186-269
    【作者】 艾麗斯 馬蒂森(美)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文學評論與鋻賞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9562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純質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50295629
    作者:艾麗斯?馬蒂森(美)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版時間:2017年08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推薦您購買聯合天暢其他暢銷書:


















    在“全民寫作潮”中,所有期待進步與成功的作家、寫手都需要一本具備足夠指導意義的寫作指南。

     


    這是一本不教條、不取巧、不淺嘗輒止的文學創作指南,所有寫作指導建議都來自作者對學生具體創作案例以及文壇巨匠經典作品的深入剖析,不似理論專著的枯燥,亦有深度與廣度,兼具趣味性、文學性和實用性,帶你上一堂既有料、又有趣的寫作課。關於寫作這件事,告訴你:何為好,為何寫不好,如何能寫好。


    32開圓脊精裝,護封選取了極具觸感和韻味的俏紋紙,輔以燙漆、鐳射工藝;內封使用低調質樸的棕色麻布紙,輔以燙金工藝;內文紙為手感順滑、視感柔和的品質紙。整體裝幀精美富有創意,給精彩內容做了充分的加持。


     
    內容簡介

    22年寫作課導師、英語界小小說*獎項小推車獎獲得者艾麗斯·馬蒂森創作與授課經驗精華總結,帶你上一堂既有料,又有趣的寫作課。


    ·小紅帽就該遇上大灰狼,學會制造麻煩


    ·主線清晰大過錦上添花,不要舍本逐末


    ·少一些心路歷程,人物得行動起來


    ·賣關子是一門學問,保持“不確定”的吸引力


    ·克服對角色的保護欲,具備“虐待纔智”


      ……


    馬蒂森是一位極聰明又優秀的老師,她的所有建議都來自對學生具體創作案例以及文壇巨匠經典作品的深入剖析。她的分享細膩周到,極富洞察力與同理心,讓你在寫作這條路上找到共鳴,找到平衡的心態,找到自己的世界。

    作者簡介

    艾麗斯·馬蒂森(Alice Mattison)


    哈佛大學文學碩士,作家,寫作課教師。曾在耶魯大學、布魯克林學院教授寫作課程,後在本寧頓學院藝術碩士班執教22年至今。出版了多部短篇小說集和長篇小說,作品在英語文學界廣受好評,曾獲美國*短篇小說獎、歐·亨利短篇小說獎以及英語界小小說獎項——小推車獎,等等。

    目錄
    目錄:
    序言:打擾一下, 我們是否在哪兒見過?
    Part1風箏與線
    自由想像,但別忽略常識
    故事之聲 / 恰到好處的白日夢
    Part2讓人物行動起來
    想像力
    靈感來了怎麼辦?
    記錄想法 / 差點兒發生的和本該發生的 / 脫離現實的杜撰 / 修辭
    順其自然
    制造麻煩 / 戲劇化要有,但別太過 / 巧合有風險,運用需謹慎 /
    成為別人 我可以假裝是你嗎? / “她會怎麼做?”
    Part3短篇與長篇:有始有終
    短篇需完整,長篇要構思

    目錄:


    序言:打擾一下, 我們是否在哪兒見過?


    Part1風箏與線


    自由想像,但別忽略常識


    故事之聲 / 恰到好處的白日夢


    Part2讓人物行動起來


    想像力


    靈感來了怎麼辦?


    記錄想法 / 差點兒發生的和本該發生的 / 脫離現實的杜撰 / 修辭


    順其自然


    制造麻煩 / 戲劇化要有,但別太過 / 巧合有風險,運用需謹慎 /


    成為別人 我可以假裝是你嗎? / “她會怎麼做?”


    Part3短篇與長篇:有始有終


    短篇需完整,長篇要構思


    什麼是短篇小說?——以格雷斯•佩利的《和父親的對話》為例  / 蒂莉•奧爾森:《我站在這兒熨燙》 /


    愛德華•P.瓊斯:《母親節後的星期天》/ 未完成的長篇 / 長篇小說的構思 /《米德爾馬契》的故事大綱


    誰殺了女王?——“不確定”的吸引力


    篇幅長的就是長篇小說嗎? / 女王之死 / 寬闊筆直的單行道 / 風景優美的觀光線路 /


    高速公路 / 之字形線路 / 迂回的小徑——和孩子玩尋寶遊戲


    Part4敞開心扉


    沉默,還是開口講出來


    開不了口——作家的寫作障礙 / 直接敘述與間接敘述 / 有信息量的句子 / 懸念  /


    沉溺於心理活動的人物  / 刻意打亂時間順序  / 動機不明 / 無益的脫離現實 / 省略 /


    為安全而省略 / 作品中的被動沉默式人物 / 把故事講出來


    Part5堅持寫下去


    修正思維的泡泡


    幻想 / 我們應該怎麼做?/ 想清楚究竟想要什麼 / 哪些事不該做?/ 你的作品足以出版了嗎? /


    修改,但不絕望 / 尋找讀者 / 通過閱讀學寫作 / 在哪裡投稿?/ 如何投稿? / 還不行怎麼辦? /


    自助出版 / 兼職作家 / 保持愉悅 / 寫作那些事兒


    致謝

    前言
    序言
    打擾一下, 我們是否在哪兒見過?
    也許你就是那位坐在咖啡店角落裡的女士,盯著筆記本電腦的屏幕出神一陣之後開始飛速敲打鍵盤,如此反復。抑或你是那位用黑色墨水筆在行距狹窄的筆記本上奮筆疾書的男士,翻頁時我看到了紙上密密麻麻的字。
    至於我呢?我就是那位頂著一頭雜亂灰發的女士,因為情不自禁地想從身後看一眼你寫的內容,而差點兒把咖啡潑到你身上。你寫的是短篇小說?長篇小說?還是自傳呢?雖然我的筆記本、電腦或手稿裡保存著自己的故事,但我還是忍
    不住想偷偷看一眼你們寫了什麼。

    序言


    打擾一下, 我們是否在哪兒見過?


    也許你就是那位坐在咖啡店角落裡的女士,盯著筆記本電腦的屏幕出神一陣之後開始飛速敲打鍵盤,如此反復。抑或你是那位用黑色墨水筆在行距狹窄的筆記本上奮筆疾書的男士,翻頁時我看到了紙上密密麻麻的字。


    至於我呢?我就是那位頂著一頭雜亂灰發的女士,因為情不自禁地想從身後看一眼你寫的內容,而差點兒把咖啡潑到你身上。你寫的是短篇小說?長篇小說?還是自傳呢?雖然我的筆記本、電腦或手稿裡保存著自己的故事,但我還是忍


    不住想偷偷看一眼你們寫了什麼。


    多年來,我一直閱讀、寫作並從事寫作教學的工作,至今依然樂此不疲。也許在作家讀書會的後一天,當我超負荷思考、討論、閱讀了堆積如山的小說,並連續聽了數小時的誦讀後可能會冒出這樣的念頭:“是時候停下來了!”但一兩天之後,我就會故態復萌。近,我寫了一本有關寫作的書,主要針對小說寫作,但我希望這本書對回憶錄作家也有幫助。因此對於本書的內容,讀者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酌情閱讀,有的部分可以略讀或跳讀。


    若要寫一本以寫作為主題的書,總能更好領悟寫作這件事。我在創作本書的過程中會對下述問題有更清晰的認識:如何設置長篇和短篇小說中的情節,如何通過修改使其更加完善,如何在創作中少走彎路,等等。多年來我一直在思考這些問題,也希望讀者能有所收獲。然而照搬規則並不是理想的創作狀態,好的作品既需要作家自由大膽地揮灑強烈情感、直抒胸臆,同時還要保持情緒穩定,不卑不亢、不故步自封,以理性和批判性的眼光審視自己的作品。多年來的這些思索和總結促成了本書。


    作家需要有清晰的思路,以便在創作中明確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又素值得保留。但擁有清晰的思路不是那麼容易的,你可能需要一些幫助:寫作過程中都要考慮哪些東西?如何從閱讀中獲取創作經驗?如何善用自己的大腦進行思考和創作(這將是你受用一生的能力)?還有,你需要勇氣,需要鼓勵——並不僅僅是提筆創作的勇氣(因為我知道,你已經動筆寫了),還有另闢蹊徑、嘗試新方法的勇氣。


    如果你是初試身手的新人,可以先把這本書放到一邊。埋頭創作就好!不用理會任何寫作指導!因為這並不是一本寫作教程,而且我個人也認為光靠閱讀教程是學不會文學創作的。這本書隻是一位女性關於寫作的一點思考。我的理想讀者是和我一樣的人——不僅有創作的衝動,而且已經轉化為實踐,你的創作積累已經足夠寫出一部甚至是多部值得一讀的作品。另外,本書的目標讀者可能還包括那些擁有過失敗經驗的作家。不論作品出版與否,他們已經在這行浸淫良久,有了些經驗。


    作家與非作家之間的界限逐漸模糊,不像過去那麼涇渭分明。如今的作家往往身兼數職,為生計而勞碌,為友誼愛情分心,為孩子或年邁的父母奔忙,也許還被身體頑疾所累。由於無暇寫作,隻能忙裡偷閑,但他們分外認真,而且頗具天賦。本書不僅面向那些已有作品出版或者正在接洽出版中的職業作家,也面向那些產量不高的半職業作家,他們可能隻有幾部短篇作品,至多隻在雜志期刊上發表過。也就是說,本書中所指的作家,可能是藝術碩士在讀生、畢業生以及有意申請該學位的人,也可能是自由創作的文學愛好者,他們的作品隻與朋友或大學創作工坊、作家活動中心、退休中心的伙伴分享,甚至隻是在朋友家的聚會上讀上一段。我也在教小說寫作的課程,教過的學生有碩士生、本科生、作家研討會的參會者,以及那些加入我私人讀寫會的朋友們。讀寫會每周舉行一次,已經連續辦了十三年,通常在我家閣樓。當有坐輪椅的朋友參加時,我會把地點改在廚房。他們的生活境遇各不相同,有些人的作品得以出版且廣受歡迎,有些人在雜志上發表了一些短篇小說,有些人的作品在網絡上人氣頗高,還有人在社區大學或全日制大學裡講授寫作課程。當然,也有人犧牲了部分寫作時間來工作賺錢、照看孩子或處理生活瑣事。


    我所認識的作家在寫作時都面臨著差不多的困難, 這也正是本書要嘗試解決的問題。有的人太過執著於寫作規則和技術規範,無法容忍雜亂無章的創作狀態——而這正是寫出一部好小說所要經歷的必然階段——不妨先讓自己墜入夢境,非理性地寫出一些看似混亂的東西,一段時間之後再逐漸整理捋順。但有的人又太過隨心所欲地發揮, 後會因為文字過於混亂而難以做出修改,難以合理調整結構和情節。也有人缺少自信,壓根兒沒有勇氣講出自己想講的故事。


    我真正開始從事小說創作的時間較晚,一部分原因是我不知如何開始,也不知如何修改,更主要的是我很忙,忙於工作、孩子,忙於非小說寫作——不過這些小插曲對我來說也沒什麼值得遺憾的——還有身體方面的原因,我的眼睛出了點毛病,對寫作造成了一定困擾。


    年近五十,我纔開始構思自己的部長篇小說,在這之前我都在寫詩歌和短篇小說。我曾拜讀過《成為小說家》,作者約翰•加德納在界定新人作家時往往使用男性人稱代詞“他”,並經常用“年輕的”作為修飾。可見,時至今日我們依然沒有擺脫傳統的思維定式,新人作家就應該是那種長相粗獷又充滿自信的年輕男性,身穿法蘭絨襯衫, 腳蹬一雙舊皮靴,待在教室的角落裡,卻以熱情動人的短篇小說震動文壇。他無須考慮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還不會因此遭受指摘,寫作之外的瑣事往往都交給了他耐心的妻子,有時候這位妻子還要賺錢養他。男作家則飲酒作樂,騎摩托車兜風,可能外邊還有個情人,而且喫喝玩樂之後他纔抽空寫寫東西。我這本書也是寫給“妻子”們的——廚房抽屜裡的擦碗布下面可能就藏著她們非常有潛力的寫作手稿。不論你是男是女(或是其他性別)、是直是彎、單身還是已婚,假如你本來的生活已經十分復雜——各種人際關繫、不可推卸的責任、來自外界的干擾、來自內心的質疑、可能會從天而降的災禍——而你仍然想要從瑣碎繁忙的日常生活中擠出時間來寫作,我隻能說:我也沒有答案,但你可能多少需要一些所謂的“自私自利”。對此,我自己的一些人生經歷,抑或我從作家和教師生涯中的所感所想,可能會對你有所幫助。


    我本科就讀於紐約市立大學皇後學院英語專業,1962 年畢業之前,我得搭火車和公交車往返於學校和父母家——那所位於布魯克林區的小公寓。後來,我考取了哈佛大學的碩士,修讀十六、十七世紀文學,主攻詩歌。本以為自己會成為學者,閑暇時再寫寫詩歌,但搞研究非我所長。碩士畢業後我找到了一份比文學研究更令我向往的工作,那就是在康涅狄格州的一所社區大學裡講授說明文寫作。那時,我住在紐黑文,剛和愛德華結婚,當時的他還是耶魯法學院的學生。愛德華畢業後,我們搬去了加利福尼亞的莫德斯托,因為他受雇於一個服務外來農場工人的州級項目,做了法律援助律師,而我在另一家社區學校繼續教寫作。那時正趕上越戰,我們有時還會驅車前往舊金山參加反戰遊行。個孩子出生之後,我隻好辭職在家照看孩子。那些年裡我一直把自己看成作家(準確地說是詩人),盡管幾乎沒時間動筆。我間或寫一些零散草稿,但始終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作品問世。


    大兒子四個月大的時候,因為愛德華去了同一項目的另外一個辦公室,我們又舉家遷至索多瑪縣,當時住的房子旁有一棵紅杉樹。大兒子出生的頭一年裡,我常穿著污漬斑斑的睡衣喂奶,然後匆匆洗個澡,換套衣服,再把孩子放在後背上的嬰兒包裡去遛彎。每天照看孩子使我焦頭爛額,無暇顧及其他,連洗衣服都是個問題。洗衣機和烘干機在地下室,到那裡要經過一條長長的室外樓梯道,因此我不能把孩子單獨留在屋裡去地下室洗衣服。孩子睡了也不行,因為地下室聽不到他的聲音。孩子特別小的時候,我還可以將他放在髒衣籃裡的衣服上,一並提著去地下室。但一歲之後,籃子已經裝不下他了。那時我意識到,如果能雇個臨時保姆看孩子就好了,我就可以在地下室做點別的——一邊洗衣服,一邊寫作。隨後,我就把便攜打字機拿到那兒了。


    我請了個年輕的女保姆帶孩子,每周兩次,每次兩小時。在地下室寫作的同時,我還能聽到頭頂上兒子跑來跑去的腳步聲。衣服洗了,我也有更多時間寫作了,一舉兩得。有一次,我在洗衣機裡發現一隻死老鼠,還把這件事寫成了一首詩。在那之前的幾年,我連浪費十幾秒都會愧疚。但從那時候起,我學會如何從緊張生活中擠出時間寫作,終於擺脫了那種沒有時間的焦慮。我在公立圖書館找了出版詩歌的雜志名錄,按照地址寄出了自己的詩,有一首被選中發表了。地下室時光改變了我的生活,文學創作就這樣自然而然地成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是從那時起,我認定自己能成為真正的作家。今天,我的夢想也變成了現實。


    為人父母之後,愛德華和我都想搬到離親人近一點的地方。我傾向於城市,因為在那兒我可以推著嬰兒車帶孩子一起去廣場上玩,就像小時候在布魯克林媽媽帶我玩一樣。於是我們搬回東部,再次定居紐黑文。愛德華繼續做法律援助律師,而我仍是全職主婦。幾個月後,我的寫作欲望愈發強烈,隨後我們加入了互助式日間育兒中心,在那裡,大部分工作都由家長分擔。那時正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蓬勃發展的女權運動給生活各方面都帶來了影響,父親和母親一樣,也要每周在育兒中心工作四小時。我們的大兒子每天在那裡度過四小時,後來兩個小兒子也送去了,以便我能夠有時間寫作。幾年之後,我甚至還可以在寫作之外擠出時間兼職教課。不過直到現在我還是不太能接受一件事——把孩子送到育兒中心以便空出時間寫作,但我卻隻發表了一首詩,拿了寥寥3的稿費。


    做出這樣的決定絕非易事。我猜很多人會覺得我懶惰又自私——丈夫每周僅有的休息時間都消耗在日間育兒中心,不是跟孩子做遊戲就是給他們換尿布。這樣我纔能擠出時間做重要的事情——在家寫詩。我從未奢望成為一名成功作家,畢竟那段時間我隻發表了一首詩,可能再用三年我纔能發表第二首,再用九年纔能出版本詩集。大家認為我既懶惰又自私也在情理之中。但我其實並不懶惰(畢竟寫作確實是一項艱辛的工作),不過我承認自己是一個比較自我的人。相反,丈夫卻成為旁人眼中的楷模,這倒也實至名歸。我認為他同意加入育兒中心也有自己的小盤算。顯而易見,如果我沒時間寫作,就會越來越單調乏味,跟我在一起生活會變得沒有樂趣可言。此外,他也很享受跟孩子們相處的時光。身為父親,他內斂含蓄,但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浪潮中,父親突然要更深入地參與家庭生活。那個日間育兒中心教會了他融入家庭並與孩子和樂相處。在家帶孩子的全職主婦/ 主夫經常問我,如何纔能擠出時間寫作,我告訴他們要鼓勵配偶參與並分擔家務,如果配偶不願意,或他們沒有配偶,也盡量謀求其他途徑減輕家務負擔,活出自我。


    小兒子出生後不久,我開始創作短篇小說。得益於發表過幾首詩歌積累的些微名望,我從家附近那所曾經兼職過英語教師的大學得到了一份工作,講授創意寫作課程。為滿足學生需要,我起碼要大致了解如何創作小說。那段時間裡我曾做過一個夢:打開衣櫃,我一件一件地翻找著衣服,衣櫃裡大多是我年輕時穿過的裙子。轉過身,我發現緊挨著衣櫃的地方站著個無頭女——夢境中的肢體殘缺倒沒有特別陰森恐怖。她穿著一件我從未見過紅格紋呢子裙。我們相互擁抱,而且我有種感覺——她似乎就是我自己。我醒了過來,夢境也戛然而止。當天晚些時候,我在清掃秋葉時揣測這個夢的意義,它可能在暗示我,是時候開始寫小說了。那個無頭女也許是我的一個分身,但又不是我本人,或者說,她是從我的身體和思維中走出來的一部分,是我那個夢境的旁白、敘事者。當然,也許這隻是我在潛意識裡找了一個寫小說的理由。


    現在我都在樓上寫作,但我的部短篇小說卻是在廚房餐桌上敲出來的,這樣纔能一邊寫作一邊照看在旁邊塑料椅子上睡覺的孩子。我也搞不清楚為什麼不讓他在小床上睡覺,可能正巧他就在椅子上睡著了,讓他繼續睡那裡也方便我照看;或許創作小說就需要這樣的特殊環境和新奇視角。這部短篇講述了一個面包師的故事,主角是個聾啞男青年。雖然沒能發表,但我從創作過程中得到了很多啟發,也深刻體會到完成一部作品帶來的鼓舞。任何從事寫作的人都知道這種體會多麼重要。


    七年後, 我正式邁入四十大關。既寫詩歌, 也寫小說,並終於如願出版詩集,但在雜志上發表單獨的詩歌作品卻不太順利,我的小說也未能出版。因此我隱約感覺到如果不暫別詩歌,就很難在小說上有所長進。幾經掙扎,1983 年過完四十一歲生日時,我鄭重決定,以後每年上半年寫小說,下半年寫詩歌,且隻在下半年寫詩歌。那時適逢春季,所以我先寫小說,這樣一來時間突然充裕起來。節奏放緩後,感情也更充沛了。由於我對所謂“下半年”的時間界定逐年縮減,詩歌創作漸漸淡出我的生活,後來我索性放棄了這個念頭。我曾擔心過這種放棄,但事實上卻並未如自己預想的那般介意。因為寫作本身是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情,而每個人又都有自己獨特的應對困難的方式,我想有所取舍應該是一個好方法。開始專注於小說之後,沒過幾年我就陸續發表了作品——先是單獨發表的短篇小說,然後是短篇小說集,直至長篇小說問世。


    不知不覺間,我已成為一名作家,小說創作也成了我生活的主旋律。但我仍然不能排除一切干擾,每日隻埋頭創作。這就是我成為作家之後的生活狀態,相信你們也是如此。即使在過去,也隻有少數男作家纔能享有如此待遇——既有賢內助和僕人的鼎力相助,又有充足的資金支持(不管是繼承來的財產還是他們的作品極為暢銷)。如今,這種閑情逸致也隻能在諸如雅鬥花園或者麥克道威爾文藝營這種作家莊園裡纔能享受到。對於我等凡人,相信大部分人還無法依靠專職寫作來養家糊口,隻能花大把時間從事其他工作來賺錢養家,同時還要兼顧家務、照看孩子。外界或好或壞的干擾也會阻礙創作的腳步,比如婚喪嫁娶、外出度假或探訪病人。也許還要階段性投身某政治運動;也可能得照顧一位患病的親人;沒準兒哪天屋頂又壞了……半年小說創作計劃開始後的幾個月,我發現一隻眼睛的視覺區域出現空白,檢查後得知這是一種遺傳性眼疾。此後,我的右眼再也無法閱讀。那時我還太年輕,無法承受永久性的身體功能缺失,眼疾也確實造成了不小困擾。十幾年之後,眼疾日漸嚴重,身體還伴有其他小毛病,但我依然能夠閱讀、寫作和講課。隨著年齡漸長,我漸漸能夠比較平和地面對身體問題,並適應了在身體能承受的範圍內工作。


    我很幸運,但也有暴躁或自私的一面。我學會了如何保障自己既有的寫作時間,但也反對作家斬斷一切與外界的聯繫。我有三個兒子和三個孫輩,喜歡與親朋好友相處,享受寫作之外的其他體驗。但是要想成為職業作家,有時還真得把寫作優先安排在其他重要事項前面。魚和熊掌無法兼得,即使我們並不知道作品是否會得到認可,也隻能孤注一擲。


    對所有立志成為作家的人來說,不隻要靜下心來創作,更要創作出好作品纔行。我們得有穩定的情緒和心態,也要有足夠的聰明纔智。當你確定自己能夠穩穩地坐在椅子上創作之後,接下來的任務就是拿出勇氣從熟悉的創作方法入手,而不是學習一套新的寫作技能。擁有這樣的勇氣是很重要的,有的新手也覺得應該從熟悉的方法開始。但當他們在學習藝術碩士課程、參加作家研討會、在咖啡店埋首創作的時候,往往又會產生錯覺——情緒鋪墊已經打好了,接下來隻要通曉一些規則和步驟,就可以按部就班塑造角色和情節了。


    在整個創作過程中,作家的心態必須保持平和,這樣纔能對每一個場景的構思都充滿信心。雖然也有不可行的時候,但仍會對下一個可行的構思有所啟發。盡管寫作時間非常有限,但別怕浪費時間,所謂慢工出細活兒。從思維的深處找出靈感相當耗費時間,但這一點點模糊的火花卻恰恰是一部好作品必不可少的,即便不到後一刻,誰也無法確定這個火花是否會被采納。


    通過學習是不是真的能獲得寫作能力?對此大家往往心懷質疑。他們認為那些有寫作衝動、並通過自行參悟就能獲得寫作技能的人纔是真正的作家。但在我認識的作家中,幾乎所有人都在學習中多多少少獲得了一些寫作要義,不管是上寫作課、參與寫作小組,還是看書評、看指導書。這樣的學習即便無法面面俱到地幫助你完成接下來的每一步, 但起碼讓你學會了思考、學會了如何開始。如果這本書能幫助讀者以自信、充滿激情和希望的心態構思並完成自己的作品,我的目的就達到了。

    媒體評論

    馬蒂森對各類小說的深入閱讀及解讀值得每一位作家學習。在寫作方面,她是一位極聰明和優秀的老師。


    ——《洛杉磯書評》


    馬蒂森的分享細膩周到,充滿鼓舞人心的力量。所有的指導性建議都源自寫作班學生的具體創作案例,以及文壇巨匠的扛鼎之作。這是一本寫作學習者的自助之書。


     ——《出版人周刊》


    這部作品很平易近人,給人一種在作家工坊裡互相交流的感覺。對作家們來說,這是一個好的選擇,尤其是那些擠時間寫作的上班族。


    ——《圖書館雜志》


    用一本書來呈現的寫作班精華課程。


    ——《大西洋月刊》

    在線試讀
    成為別人
    我可以假裝是你嗎?
    我認識的一位作家每次提到正在寫的短篇,都會說“我在裡面是女人那部”。不是“以女性視角寫的那部”,也不是“我扮演女人的那部”。那段時間,他就是女人。我想這就是寫小說的代價。
    “ 敘事角度”(point of view)這個詞,可以就字面意思進行理解。比如,布蘭登明知無力回天,依然堅持給垂死之人動手術。或者他明知妻子抗拒宗教,依然堅持帶女兒去教堂做禮拜。無論什麼想法,都要先確立布蘭登的主人公地位,他不僅承擔著展示故事各種觀點的責任,還負責確定敘事角度——布蘭登面對窗戶,讀者從他的視角看到窗外的陽光及樓宇間飛過的直升機;布蘭登站在走廊,讀者從他的視角看到一隻貓;布蘭登跟米蘭達在一起,讀者從他的視角看到米蘭達可愛的臉龐和彎彎的眉眼,以及她取笑布蘭登的牧師時上挑的一隻眉毛;布蘭登緊倚著門,屁股被門把手頂了一下,他有點餓;米蘭達的話讓布蘭登有點緊張,他大口啜飲滾燙的咖啡,因此舌尖有點刺痛……作為敘事者,布蘭登調動全部感官向讀者呈現那時那刻的情境。
    成為他人並不是一件難事,甚至是一件帶有自由意味的事情。如果你有雙大腳,那可以選定小腳人物作為敘事者,描述買鞋的情節時就要跳出自身,以虛擬人物的尺碼為準,買其他東西時也一樣。如果習慣找與自己類似的人物作為敘事者,又無法兼顧人物的真實生動與自己的隱私保護,不妨徹底忘卻自我,讓完全不同的人物做敘事者——可能他擁有著一口爛牙、迥異的穿衣品味或不同的體質特點,但這並不妨礙你把自己在地鐵裡的經歷放在他身上。這並不是說敘事者的腳大腳小有多重要,而是次要的、微小的特征可以引導作家找到敘事者的主要特質。某種意義上說,敘事者就是作家本人,但在諸如結婚、失業及其他足以改寫人生的大事件上,敘事者與作家的真實經歷又都是不一樣的,畢竟現實生活沒有小說那麼戲劇化。“應該讓什麼人踫到這樣的事情呢?”——這類問題有助於將現實生活轉換為虛擬的故事。
    我一度無法理解“人物塑造”的含義。但我覺得,人物不是作家生編硬造出來的,而是要去用心感知、並逐漸找到其特質的。就像初次踏入別人的房間,你試圖從蛛絲馬跡中推測出主人的喜好。要走進初次登場人物的內心世界,不妨先把作品的主題放在一旁,隨心所欲地界定該人物的主要特征。如果布蘭登是虔誠的教徒,偏不讓他平靜內斂、具有哲思、溫馴謙恭,試試反其道而行之。這樣如何——布蘭登經常和兩個女兒玩拼字遊戲,八歲、十歲的小孩要完成三聯詞拼寫並不容易,但他一看到自己要輸就會發飆,並撕毀填字單。

    成為別人


    我可以假裝是你嗎?


    我認識的一位作家每次提到正在寫的短篇,都會說“我在裡面是女人那部”。不是“以女性視角寫的那部”,也不是“我扮演女人的那部”。那段時間,他就是女人。我想這就是寫小說的代價。


    “ 敘事角度”(point of view)這個詞,可以就字面意思進行理解。比如,布蘭登明知無力回天,依然堅持給垂死之人動手術。或者他明知妻子抗拒宗教,依然堅持帶女兒去教堂做禮拜。無論什麼想法,都要先確立布蘭登的主人公地位,他不僅承擔著展示故事各種觀點的責任,還負責確定敘事角度——布蘭登面對窗戶,讀者從他的視角看到窗外的陽光及樓宇間飛過的直升機;布蘭登站在走廊,讀者從他的視角看到一隻貓;布蘭登跟米蘭達在一起,讀者從他的視角看到米蘭達可愛的臉龐和彎彎的眉眼,以及她取笑布蘭登的牧師時上挑的一隻眉毛;布蘭登緊倚著門,屁股被門把手頂了一下,他有點餓;米蘭達的話讓布蘭登有點緊張,他大口啜飲滾燙的咖啡,因此舌尖有點刺痛……作為敘事者,布蘭登調動全部感官向讀者呈現那時那刻的情境。


    成為他人並不是一件難事,甚至是一件帶有自由意味的事情。如果你有雙大腳,那可以選定小腳人物作為敘事者,描述買鞋的情節時就要跳出自身,以虛擬人物的尺碼為準,買其他東西時也一樣。如果習慣找與自己類似的人物作為敘事者,又無法兼顧人物的真實生動與自己的隱私保護,不妨徹底忘卻自我,讓完全不同的人物做敘事者——可能他擁有著一口爛牙、迥異的穿衣品味或不同的體質特點,但這並不妨礙你把自己在地鐵裡的經歷放在他身上。這並不是說敘事者的腳大腳小有多重要,而是次要的、微小的特征可以引導作家找到敘事者的主要特質。某種意義上說,敘事者就是作家本人,但在諸如結婚、失業及其他足以改寫人生的大事件上,敘事者與作家的真實經歷又都是不一樣的,畢竟現實生活沒有小說那麼戲劇化。“應該讓什麼人踫到這樣的事情呢?”——這類問題有助於將現實生活轉換為虛擬的故事。


    我一度無法理解“人物塑造”的含義。但我覺得,人物不是作家生編硬造出來的,而是要去用心感知、並逐漸找到其特質的。就像初次踏入別人的房間,你試圖從蛛絲馬跡中推測出主人的喜好。要走進初次登場人物的內心世界,不妨先把作品的主題放在一旁,隨心所欲地界定該人物的主要特征。如果布蘭登是虔誠的教徒,偏不讓他平靜內斂、具有哲思、溫馴謙恭,試試反其道而行之。這樣如何——布蘭登經常和兩個女兒玩拼字遊戲,八歲、十歲的小孩要完成三聯詞拼寫並不容易,但他一看到自己要輸就會發飆,並撕毀填字單。


    構思時,先把人物放到現實中,想想他們怎樣生活,又會如何應對生活中的問題。比如,布蘭登是哪裡人?為什麼他比米蘭達見識廣?先從微小特征入手,再逐漸找到具有可識別性的特質是個不錯的辦法。總之,相信你的直覺。比如,一個女人總是往手臂上抹保濕霜,然後拍打按摩——沒問題,再往深想——她喜歡什麼樣的保濕霜?她的手臂怎麼了?她鼕天也得穿短袖嗎?大冷天也得穿著短袖工作,她是護士嗎?如果你寫的是回憶錄,可以直接回想人物真實而又無涉主題的特征。


    放膽發揮想像力,把自己想像為其他族裔或者不同性取向的人物,以增強代入感,再仔細全面地審視他們的生活。但現實情況是,本人是有色人種的作家會不自覺地將人物也局限於本族群體,而白人作家也不太敢把敘事者寫成黑人。不論是敘事者還是其他人物,一旦涉及邊緣化群體就會讓作家擔驚受怕。我聽說有些白人作家因為害怕偶有錯漏而傷害到非白人讀者的感情,構思人物時會直接將有色人種排除在外,結果所有人物清一水兒的都是白人,反而加劇了小說的種族意味。所以,不要給你的想像力施加壓力和限制,寫小說離不開虛構,作家把自己想像成什麼人都可以,也可以暫不考慮道德層面的問題。本想把人物寫成黑人男子,但僅因為自己是白人,動筆之前就硬將其改成白人,我覺得這是一件很遺憾的事情。


    當然,也有人反對以自身以外的視角寫小說,尤其是敘事者身份涉及種族、性取向或殘障等特征的時候。對此我不贊同。因為毫無疑問,自由想像是寫小說的基礎。教授藝術碩士課程時,我給學生讀過自己的短篇小說,探討職場化問題,故事裡的角色包括黑人、白人和拉丁人。敘事者是位年輕白人女孩,有點笨,但很善良,我借她的視角呈現其他人物的一些特質,比如種族、體態胖瘦及性取向等。敘事者對其他人的看法肯定與讀者不同,我這麼做是想給讀者保留一定的想像空間,如果有人能讀出故事裡對女主角的一絲諷刺意味就更好了。朗讀完畢,一個黑人男生跟我說,人物的種族被反復提及太多次,也許有人會覺得這帶點兒種族主義傾向。他沒說這是他自己的想法,但有可能是。不過我覺得這不是他的本意,沒準兒他挺喜歡我的作品,隻是身為有色人種,他要顧全政治正確。此外,我也很想知道他寫作時是否會明確指出人物的種族。


    多年來,有兩位學生從不在作品中明確指出人物種族,黑人學生寫的人物都是黑人,拉丁人學生寫的人物也都是拉丁人。他們據理力爭——為什麼人物是白人的小說無須言明,而一旦變成有色人種就得做出標示?對此我並無異議。但他們也清楚不明示人物種族的後果,讀者會先入為主地把人物想像成白人。至少大多數白人讀者會這麼想。我的那位黑人學生采用了折中的方法,她有意回避“黑人”這個字眼兒,用更多細節表現人物的種族,比如膚色、體型、頭發、祖籍。毫無疑問,她間接指出了人物是黑人,但問題是,此類細節的指向性並不。許多小說都存在指向不明的問題,比如一位女士有一頭金發,而另一位紅發碧眼,如無特別說明,讀者會理所當然地認為她們都是白人。事實上,黑皮膚隻是非裔族群的特征之一,他們也擁有其他特質。那位拉丁裔學生也在堅守,他在近剛完成的小說中依然不用拉丁姓氏命名人物,讀起來也挺有趣:一群不說拉丁語的人過著毫無民族特色的生活,然而還是可以通過某些細節看出他們的拉丁人身份,比如島上有一位阿布羅[1],又比如他們隻喫拉丁風味的食物。其實隻要稍作鼓勵,有些黑人學生並不介意明確指出作品裡人物的黑人身份,他們隻是想用更巧妙的方式傳遞信息,而不是直截了當地陳述出來,所以會寫諸如“棕色腳趾”這種黑人獨有的身體特征,以使讀者有所領會。


    有時候為了構思故事,作家需要把自己想像成其他種族,這麼做並不容易。不過這樣一來,主題一下子就會豐富起來:既可以寫依然留有本族文化及語言的新移民家庭,也可以寫早已遠離傳統的移民後裔;既可以寫因遭遇不公而在公眾場合發聲的“異端”,也可以寫為了獲得特殊待遇而主動彰顯特殊身份的“異端”。對作家來說,這樣的主題都是值得寫的。關鍵是當作家自身與故事人物的種族不同時,應該怎麼處理。舉個例子,在一位黑人作家的作品裡,女主角也是黑人,她愛上一位混血男士,這位男士的爸爸是中國人,媽媽是白人。由於故事情節的需要,這位男士或他爸爸將成為第三章的敘事者。而作者作為黑人該怎麼辦?我認為該寫還是得寫,隻不過寫完之後要讓中國的或有中國血統的朋友看看,驗證一下相關部分是否有錯漏。


    毋庸置疑, 猶太人的家族故事大多出自猶太作家之手,海地人的家族故事也往往出自海地作家之手。作家也無須為了自由表達而故意選不熟悉的主題寫。但如果時機成熟,就應該對自由表達善加利用,寫寫不熟悉的群體又何妨?不過作家一定得拿出想像力和勇氣,還要想辦法仔細查證,以增進描寫的準確性。銘記一點,世上大多數的體驗是具有共通性的,不因人種不同而不同。我剛開始寫小說時,有一天迎面踫見一個騎自行車的黑人小男孩。我不了解他,也無法用文字為他發聲,這讓人感到氣餒。但我至少能以他的視角來寫點什麼,因為我也騎過自行車,知道屁股在車座上是什麼感受,如果我也在這條路上騎車,也會看到他眼中的風景。所以,作家在把自己想像成敘事者時,應該先站在對方的角度感受客觀世界。白人作家可能沒遭受過種族歧視或偏見,但一定都做過“開窗戶”之類的動作,有過蚊蟲叮咬、淋雨等肢體感受。那就先從這兒開始。


    描寫少數族裔、殘障人士、肥胖人士、同性戀等邊緣化人物時,不論是敘事方式還是情節安排,都很容易落入類型化的窠臼。不論作家本人是否屬於邊緣化群體,選定此類人物作敘事者的初衷,往往是為了反對外界對他們先入為主的批判和歧視。如果出於作品需要,故事裡的猶太人必須貪婪、黑人必須極具音樂天分,那請務必賦予他們豐滿的人物性格,不要讓刻板印像成為角色的全部。重要的是,故事裡一定要有同種族的其他人物。還有一點,不能隻凸顯邊緣化群體的特性而忽略普遍人性。一提到黑人,不能總想著美洲大陸上關於種族的黑暗歷史,黑人跟其他人一樣,也遛狗,也喜歡黃油面包;不論同性戀還是異性戀,說到底都是普通人,也都會患感冒。作家可以先把想表達的主題放在一邊,以更自然、更真實的方式將邊緣化群體的人物形像呈現出來。


    如何避免類型化?從文學史和社會史以往的經驗來看,一旦主人公來自某邊緣化群體,主題往往是討論此類人群存在的合理性,結構也因此服務於主題。許多優秀小說都依循下述結構展開:首先,主人公因邊緣化身份而遭受歧視;接著,主人公遭受重重阻力,並對自身的邊緣化身份產生質疑;終主人公經歷危機、重拾信心,帶著對自我的認同繼續生活,或者向主流意識屈服。這種結構確實高潮迭起。對於講述邊緣化人物遭受不公正待遇的小說而言,歧視情節具有很強的吸引力,相信大部分作家都認同這一點。但是,作家不必為了歧視而歧視,讀者也不應帶有此類心理預期。前不久的一個寫作討論會上,有人分享了一個故事:主人公是男同性戀,並遭到其他人物的一致排擠。一開始我們都以為主題帶有恐同色彩,全部讀完後纔發現他不招人待見另有隱情,與同性戀身份並無關聯。


    作家若要對故事和人物保持忠誠,得把悲劇結局與主人公的人性弱點(而非邊緣化特征)聯繫起來。不過,深受歧視的邊緣化群體本身就處於弱勢,再讓此類人物犯錯誤或搞破壞,很容易被某些讀者詬病為“反女權”“反黑人”等,以邊緣化人物作為敘事者的難點就在於此。而一旦作家不敢以悲劇作結,便無法體現邊緣化人物的豐富性,也無法呈現嚴肅文學的格局。想把邊緣化人物寫好,作家必須克服保護欲並抱以平常心,從普遍人性出發進行構思。這類人物雖然不好寫,但值得一試。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