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顏光敏詩文校注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文學評論與鋻賞
    【市場價】
    1081-1568
    【優惠價】
    676-980
    【作者】 王永超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文學評論與鋻賞 
    【出版社】線裝書局 
    【ISBN】978751204557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2045576
    作者:王永超

    出版社:線裝書局
    出版時間:2022年07月 

        
        
    "

    編輯推薦

    山東地區為全國文獻資源雄厚、文獻活動活躍的地區之一。曲阜顏氏作為地方上具有舉足輕重作用的社會力量,他們留下的文獻資料卷帙浩繁,“上以備國家搜訪,近以供邑乘鉤遺”,極大地豐富充實了地方文獻的內容,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為搶救保存具有一定學術價值的罕傳文獻,濟寧學院徐復嶺教授老驥伏櫪、壯心猶存,親自選定工作版本、規定整理體例、擬定工作方法, 帶領一批學有專長的博士、教授和地方文史專家,校注者多方搜求現有存世版本,盡量把原作者的作品收齊、收全,校注時選用版本作為工作底本,經過數年艱苦努力,完成了批書稿。研究顏氏先人作品,無異這套“顏氏文獻叢書”要擺到您的案頭。

     
    內容簡介

    本書收有《顏氏家誡》(四卷)、文十四篇、書札十二通。另附相關文獻若干篇。校注廣收異本,參以顏氏日記、年譜,訂正訛誤,對全部詩文中所涉人物、背景、本事加以考證,對詩文中典故及疑難字詞擇要注釋。本書是對顏光敏詩文進行全面整理研究的成果,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作者簡介

    王永超,山東大學文學博士,上海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山東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平臺學科帶頭人,濟寧學院中文繫主任。主持或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高校古委會項目、省社科項目多項。學術論文散見於《中國語言學》(北大)《長江學術》(武大)《儒家文明論壇》(山大)《諸子學刊》(華師大)等刊物。


    趙雷,蘇州大學文學博士,學術論文散見於《船山學刊》《社會科學輯刊》《學術交流》等刊物。主要研究方向和學術專長為:先秦至六朝文化、歷史、文學研究和清代文史資料整理研究。

    目錄

    “顏氏文獻叢書”編輯出版說明
    “顏氏文獻叢書”序(杜澤遜)

    顏光敏詩校注

    顏光敏詩校注前言
    樂圃集
    卷一五言古詩
    望嶽
    張夏道中
    朝出
    昔聞
    野老

     


    “顏氏文獻叢書”編輯出版說明


    “顏氏文獻叢書”序(杜澤遜)


     


    顏光敏詩校注


     


    顏光敏詩校注前言


    樂圃集


    卷一五言古詩


    望嶽


    張夏道中                 


    朝出


    昔聞        


    野老


    驅蝗


    邯鄲行


    登太華山九首


    千尺峽


    瀑布


    犁溝


    白雲峰


    擦耳崖


    蒼龍嶺


    西峰南峰東峰


    遊伊闕二首


    雪中早朝


    奉使將及裡門作


    謁祖廟


    遊燕子磯


    招隱詩二首


    送趙玉藻典試廣東


    紅蓼


    對菊


    王隱臣至都賦贈


    王北山邀同升六子綸飲西郊花下


    詠燕


    送曹頌嘉假歸


    送孫屺瞻假歸


    雨後


    《朱鷺》


    思悲翁


    戰城南


    芳樹


    君馬黃


    巫山高


    隴頭水


    武溪深


    為王阮亭題庭前竹


    同曹升六郊行二首


    董烈婦詩並序


    為梁予培題《嘉莊農隱圖》


    贈董閬石


    韜光閣


    贈張杞園


    ……


    顏光敏文校注


    顏光敏詩文校注.附錄


     

    前言
    顏氏文獻叢書”序



    歷史上經濟文化相對發達地區的著姓望族,大都非常重視家族文化建設,而創作、輯存、整理、出版家族文獻,又是家族文化建設為重要的內容之一。山左望族是有清一代文獻活動為頻繁的家族,山東地區也因此成為全國文獻資源雄厚、文獻活動活躍的地區之一。新城王氏、安丘曹氏、聊城楊氏、魚臺馬氏、即墨黃氏,以及曲阜孔氏、顏氏,等等,作為地方上具有舉足輕重作用的社會力量,這些望族的家族文化成就在相當程度上反映甚至決定著當地地方文化的成就。

    顏氏文獻叢書”序


     


     


     


    歷史上經濟文化相對發達地區的著姓望族,大都非常重視家族文化建設,而創作、輯存、整理、出版家族文獻,又是家族文化建設為重要的內容之一。山左望族是有清一代文獻活動為頻繁的家族,山東地區也因此成為全國文獻資源雄厚、文獻活動活躍的地區之一。新城王氏、安丘曹氏、聊城楊氏、魚臺馬氏、即墨黃氏,以及曲阜孔氏、顏氏,等等,作為地方上具有舉足輕重作用的社會力量,這些望族的家族文化成就在相當程度上反映甚至決定著當地地方文化的成就。


     


    這些文獻發達型的名門右族,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濟美多纔, 作者迭興,風流不墜,文采煥發,堪稱“文獻之家”。他們留下的文獻資料卷帙浩繁,“上以備國家搜訪,近以供邑乘鉤遺”,極大地豐富充實了地方文獻的內容,成為地方文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同時,也為社會開闢了一扇了解該家族的歷史,特別是該家族智慧成果的窗口。由於家族文獻大多沒有正式出版,流布分散,又少有現成的目錄索引可資檢索,網羅散佚相當困難,因此,文獻家族還特別重視本族文獻的收集與保存,凡屬本族文獻零落僅存者,乃至於零縑殘墨、吉光片羽,亦在掇拾之列;繼而或編纂總目, 或彙輯總集,或刊刻叢書,使後人藉以一窺該家族的學術史、文化史。總體而言,清代山東地區望族的文獻活動,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 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相應地大大提升了整個山東地區的文化質量。


     


     


    顏氏是魯國望族。自復聖顏子之後,世居魯都曲阜或徙居外鄉的顏氏後人,賡續先祖聖訓,重儒篤學,文人踵興,累世有集,一門稱盛。清順治至乾隆朝一百餘年間,以顏光敏為代表的數代曲阜顏氏家族成員,無論為官還是為民,風雅祖述,詩禮相承,前薪後火,息息相繼,逮於閨秀,亦嫻吟詠,構成一條壯觀的家族文化之鏈,留下豐厚的家族文獻遺產,顯示出家族源遠流長的文化傳承以及家族文化活動旺盛的生命力。這批遺著舉凡詩文創作、經典闡釋、家乘方志、詩話筆記、博物考古、形勝記撰等,含括宏富,數量巨大,都具有很高的價值,其中尤以詩歌為長,在歷代家族文化和家族文獻中頗具代表性和典型性。十多年前,顏氏家族成員的這批著作,還大都沒有正式刻印出版過,隻是以稿本或抄本的形式保存流傳,有的在圖書館或博物館束之高閣,有的在民間散落塵封,賴一線而孤傳,這既不能發揮歷史文獻應有的社會價值,也面臨著湮滅或失傳的危險。2006 年, 為搶救保存具有一定學術價值的罕傳文獻,我們啟動了《山東文獻集成》的編纂工作。在調查收集、考訂編纂山東文獻的過程中,我們深深體會到鄉邦文獻搶救保存和流通的緊迫性。《山東文獻集成》輯中收錄的山東省博物館藏《海岱人文》稿本,其中收有曲阜顏氏詩文集三十三種之多,大部分傳世稀少。“顏氏文獻叢書”的整理編纂,學者們大都注意到或使用了《山東文獻集成》的相關本子,稀見善本不羽而飛,嘉惠士林,這正是我們編纂《山東文獻集成》的初衷所在。


     


    一項好的古籍整理成果,選題確當與做法地道當然是極為重要的,但更重要的還是整理者的學術專長和業務水平。本叢書的主編徐復嶺教授早年就以研究《醒世姻緣傳》等相關學術問題和漢語史為世所知。如今徐教授已屆耄齡,但老驥伏櫪、壯心猶存,近年仍活躍在語言學、辭書編纂學等領域,耕耘不輟,相繼推出《近現代漢語論稿》《〈金瓶梅詞話〉〈醒世姻緣傳〉〈聊齋俚曲集〉語言詞典》等著作。對於“顏氏文獻叢書”的校注整理,徐教授親自選定工作版本、規定整理體例、擬定工作方法, 帶領一批學有專長的博士、教授和地方文史專家,經過數年艱苦努力,批書稿就要出版了,這是值得祝賀的事情。


     


    就“顏氏文獻叢書”首批四種著作來看,校注體例合乎古籍整理的傳統做法,注釋詳略也適合一般學習者的閱讀與利用,這些做法都是非常地道、也是值得稱道的。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校注者多方搜求現有存世版本,盡量把原作者的作品收齊、收全,校注時選用版本作為工作底本。這裡不妨結合我的某些工作經歷舉幾個例子。我曾參與主持編輯的《山東文獻集成》,收錄顏伯珣的詩作僅限於《秪芳園集》《舊雨草堂集》和《顏氏三家詩集》等三個鈔本,而“顏氏文獻叢書”另外收集到嘉慶二十五年(歲次庚辰,1820)鋤月軒刻印本《秪芳園遺詩》,該印本四卷、別集二卷,補遺一卷,現藏山東省圖書館,先師王紹曾先生《山東文獻書目》著錄。三個鈔本共收顏詩二百七十七首,而刻本《秪芳園遺詩》則收詩四百四十二首,較三種鈔本多出一百四十五首。整理者將顏伯珣所有版本的詩作合並並去其重出者,得詩計五百五十六首,顏伯珣存世詩作首次得成完璧。再如顏懋倫詩集《什一編》,《山東文獻集成》中《海岱人文》鈔本僅收詩三十三首,“顏氏文獻叢書”整理者千方百計從民間訪得該集稿本,僅“丙辰至丙寅”部分就收詩一百一十二首。研究顏懋倫詩歌,“顏氏文獻叢書”本無疑優於《海岱人文》本。又如顏肇維《鍾水堂詩》,我在拙著《四庫存目標注》中,曾加標注,但所恨聞見不廣,沒有提及國家圖書館還藏有此書。“顏氏文獻叢書”整理者經過尋訪,發現該書除北大本、南圖本、魯圖本和青圖本之外,國圖本實屬該書另一重要版本。另外,齊魯書社 1997 年出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鍾水堂詩》時,所依據的是蟲蝕嚴重、序跋殘缺且正文僅存三卷的南圖本。而“顏氏文獻叢書”整理者在對該書各種版本進行細致比勘考辨後,認定青圖本是成書晚、收詩全的本子,且精校精刻、保存完好,遂作為整理工作的底本——這種考鏡源流的工作對學術研究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家之粹,即國之粹”。對清朝曲阜顏氏家族文化和文獻進行繫統整理研究,無疑是極有意義的工作。這不僅對於拓展豐富地域家族文化和清朝社會史與文學發展史的研究領域與內容具有重要價值,而且對於繼承和弘揚儒家優秀傳統文化、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和精神文明建設都具有重要現實意義。顏氏家族文獻固然以詩歌創作為大宗,其他類型的文獻似也不容忽略。僅拿顏光敏舉例,氏著《訓蒙日纂》是一部幫助童子讀經典的啟蒙性讀物,在今天仍有啟發意義: 其《文釋》卷對常用文言虛詞逐一作了通俗解讀;《音正》卷則講解古音、糾正方音。作為一部“小學”類著作,本書具有工具書或輔助教材的性質,著名學者毛先舒稱《音正》卷“細如毛發,昭哉發幪”,《文釋》卷也早於劉淇《助字辨略》,在我國古代語法史研究中理應占有一席之地。他的《德園日歷》、《南行日歷》(附《歷下紀遊》)、《京師日歷》三部日記,保存了大量清初珍貴史料,足以發明史實、補苴史闕,是極為重要的歷史文獻,頗具參考價值。其他諸如詩話、筆記、文物考古等方面的文獻,其價值也尚待深入開發利用。我們期待具有更高學術水平的“顏氏文獻叢書”的第二批、第三批成果也早日問世。


     


     


    2021年7月10日杜澤遜於槐影樓

    在線試讀
    顏光敏詩校注











    顏光敏詩校注前言

    顏光敏詩校注
    前言


    顏光敏詩校注


     


     


     


     


     


     


     


     


     


     


     


    顏光敏詩校注前言


     


    顏光敏詩校注


    前言


     


     


     


    顏光敏(1640—1686),字遜甫,號德園,一字修來《曲阜詩鈔》作“號修來”,有誤。顏光敏弟顏光枚字“從甫”,則“遜甫”或為初字,“修來”或晚之。,晚號樂圃顏肇維《顏修來先生年譜》:“(康熙辛酉)於宅西偏,買石築山,穿池引水,慕姑蘇蘇清嘉坊朱氏之樂圃,即以名其園,更號樂圃主人,吟嘯其中。”,出於曲阜顏氏,為復聖六十七代孫。顏光敏生於風雨飄搖的明末,入清後曾兩度為宦京師,對天下的治亂與士人心態的轉變有著切身的體驗。他擅交遊、好劇談、能騎射、精蹴鞠、善賞曲,無論居官京城期間,還是漫遊秦中、吳越期間,常常呼朋引類,笑傲儔侶。清初大家如施閏章、王士禎、顧炎武、孔尚任等海內名士,往往引之以為知己。他存詩三百餘首,諸體皆備,側身“金臺十子”,有《樂圃集》傳世。顏光敏雖於清初詩壇難稱巨擘,但阮亭、亭林、愚山之譽,亦非虛辭。透過顏光敏的詩文,不但能細察陋巷先賢家學、家風之餘韻,亦可上窺清初一代文士躑躅於進退之間的微妙心理和他們對詩藝、詩境的不懈探索。


     


    縱觀顏光敏的一生,其經歷和創作大致可分為四個時期,其詩歌創作主要集中在前三個時期。


     


     


    一、為學求仕時期(明崇禎庚辰年至清康熙丁未年)


     


    明崇禎庚辰年(1640)正月初七,顏光敏生於兗州。顏氏祖籍曲阜,光敏為曲阜顏氏龍灣戶支繫後裔《顏氏世家譜》清光緒刻本。。崇禎壬午年(1642)臘月初八,清軍破兗州,顏家宅邸被焚,其叔父顏伯玠中流失而亡,其母朱氏為清軍手刃,幾死。其父顏伯璟逃難時從城牆跳下,傷左腳,為清軍所執,後得脫。乳母孫氏懷抱幼年的顏光敏輾轉數十日至龍灣,幸免於兵禍。同年十一月,其祖父顏胤紹為河間知府,據城力戰,城破,舉家六口自焚殉節。這一年的寒鼕就這樣永遠鐫刻在顏光敏的記憶中,童年的經歷和家族的不幸影響了顏光敏的一生。顏光敏在後來的遊歷中,曾不止一次憑弔祖父故跡,訪尋在世的故人,其內心的情節一如陸機之與父祖之德。


     


    清順治至康熙初,顏光敏遊心典籍,旁及詩文、書法、琴藝、小學,並結識施閏章、顧炎武等名士,其詩名書譽已為時人所重。與施閏章的交往對顏光敏影響很大,順治丙申年《顏修來先生年譜》作“順治乙未”,據《施愚山年譜》和孔尚任《授奉政大夫吏部考功司郎中顏公墓表》,應為順治丙申年。,施閏章督學山東,曾置光敏科試,由此獲得廩生資格。此後,兩人的交往持續了數十年。施氏不但對光敏有提攜之恩,兩人的詩歌追求也有近似之處。施氏主“詩有本”“言有物”、尊唐人、重學養,施閏章《蠖齋詩話》。考之光敏諸作,多有契合處。甚至施氏晚年取徑“王孟風致”的作品,與光敏近體山水絕句相較,也有幾分神似。難怪施氏評修來詩“有概於中”“積學而出”“上窺風雅,下仿韓杜”。施閏章《樂圃集序》。顏光敏與顧炎武的交往則多少帶有幾分服膺顧氏氣節的成分。故而,當顧炎武身陷囹圄的時候,顏光敏能不顧牽累,為之奔走。在學問上,兩人也有相惜之處。顧氏為音韻學大家,光敏亦有《呂律集說》(佚失)、《音正》《音變》等音韻學著作,兩人常以書信往來的方式切磋學問、交流心得。這一階段,顏光敏學識與藝文逐漸彰顯於世,而舉業並不順利。


     


    這一階段也是顏光敏詩歌創作的個高峰期。顏光敏的詩歌創作起步較早。孔尚任《墓表》載其“十三工詩”孔尚任《授奉政大夫吏部考功司郎中顏公墓表》。,惜無留存。據《年譜》載,光敏於清順治末曾與顧炎武同賦《行路難》九篇;又與吳六益唱和,並集《舊雨堂詩》一卷。兩者均未見流傳,不知其詳。據顏光敏流傳至今的詩作,他的次詩歌創作高峰出現在康熙丙午年(1666)。是歲,光敏之河間訪祖父故跡,又西入秦中,遊華山,與李因篤、王弘撰等人悠遊唱和,與屈大均的交往,也當在此時。屈氏與李因篤、王弘撰交好,曾於是歲入秦。屈氏秦中之行,曾策劃反清活動,顧炎武也曾於是歲入秦見屈大均。顏光敏與上述諸人均有交往,是否也側身於反清活動的策劃中,史料闕如,不得而知。顏光敏前期存世的詩作,主要以這一年前後所作居多,近六十首。古詩如《邯鄲行》《招隱詩二首》《易水歌》《登太華山九首》《遊伊闕二首》,近體詩如《次衛河》《送客》《洺關》《過邯鄲作》《潼關道中》《望華山》等。


     


    顏光敏這一時期的詩歌作品感慨深,後期如為宦京城、漫遊吳越期間的作品,雖間有感喟,但就寄意之遙深而言,均稍遜此一時期。究其原因,大約與家族凌夷、舉業偃蹇等因素有關。顏光敏親歷嬗代,祖父殉節自焚,父親顏伯璟守節不仕,母親為朱明皇族支裔,幾死於清軍刀下,時代巨變的淒風苦雨仿佛都澆注在這個有著“陋巷”底蘊的文化家族身上。在清初的數十年裡,華夷之辨是中原士人抹不去的心結。顏光敏為復聖後裔,家族成員又身遭喪亂,這種民族情緒在顏光敏的作品中還是比較明顯的。康熙甲辰年(1664),顏光敏秋試下第,同年鼕,長女丙夭亡。康熙丙午年春,顏光敏自京南行,經涿州、永年、邯鄲、臨漳、衛輝、輝縣、武陟、洛陽、陝縣、潼關、華陰、驪山,後到達西安,同年夏秋之際,經登封、開封東歸曲阜。在這次歷時大半年的遊歷中,顏光敏借述祖德、弔古跡、摹山水、慕神仙等題材,盡情澆釋郁結在心頭的塊壘,發出了《樂圃集》中為深沉感喟。


     


    在顏光敏稱頌祖德的詩篇中,有著濃郁的興亡之慨。顏光敏在入秦之前,途經邯鄲故地,他“止臨洺關,訪河間公縛虎去碓處”顏肇維《顏修來先生年譜》。。祖父自焚殉節時,顏光敏尚在襁褓,但這件事卻讓顏光敏終身不能釋懷。在《顏氏家誡·承家篇》中,他敘寫之細,宛如親歷。為《顏氏家誡》題跋的劉湄也感受到了顏光敏的這種情緒,他寫道:“載河間公殉難事尤詳,睹其闔門焚死,足令人悲,而慷慨激昂之氣,又使人英英有立志。”顏光敏《顏氏家誡》卷四,清刻本。顏光敏頌贊祖父的忠烈節操,當然有紹續顏氏門風之意,但在這個堂皇的借口之下,掩蓋的是其對國覆家亡的悲慨。滿人初主中原,文網繁密,吳梅村、孔尚任之寫離合,與顏光敏頌祖德均源於此。《邯鄲行》《過邯鄲作》兩篇作品均屬此類型作品。《邯鄲行》采用五古形式,便於敘事與議論,意欲再現祖父守邯鄲期間為太監高起潛誣陷,後殉節河間的事跡。顏光敏通過對祖父遭遇的敘寫,寄寓了他對明朝覆亡的深刻思考。“神州久殄瘁,幕府無纔良。全軀保妻子,五字垂官常。遂令長子權,隱忍歸貂珰。堂堂細柳營,蟠蟒懸金章。屈膝事婦寺,兵氣安得揚?”官守無良纔,宦官掌軍樞,遂至崇禎一朝上失其官,下失其民,“深仁二百年,囂然願偕亡”。值此天下紛擾之際,祖父知其不可而為之,“披堅四馳突”,“百折懷剛腸”,終以殺身成仁,無愧為復聖族裔。在該詩的後半部分,顏光敏沒有正面描寫祖父殉節的過程,大約有忌憚文禁的考慮。他改用曲筆,通過邯鄲、河間父老對自己的態度,隱晦地傳達出了祖父在他們心中的地位。“父老聞我至,跋涉羅壺漿。揮涕感今昔,矯首叢臺荒。”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種欲言又止的寫法,在詩文的結尾處形成節奏上的張力,讓整首詩更有餘韻。《過邯鄲作》為七律,主要抒發顏光敏對祖父的思念。顏光敏出生時,祖父正值守邯鄲、河間,祖孫兩人竟未能一見。“平干烽火接皇都,故國空懸戶左弧。周歲曾聞封繡褓,含飴遂痛掩黃垆。”詩人隻能借著畫像與故舊父老的回憶,來補填失去祖父的憾恨。“枕戈遺事傳臧獲,嘔血愁容見畫圖。”思愈切,憾愈深。


     


    西遊期間,顏光敏創作了大量的詠弔古人事跡的詩作。如《易水歌》《婁桑》《張桓侯祠》《蘇季子故裡》《廣平城外園亭》《銅雀臺》《邺城》《覃懷》《洛陽》《潼關》《驪山》《弔淮陰侯》《雜感三首》等。在這類詩中,詩人通過對故跡滄桑感的抒發,寄寓著深沉的黍離之悲。如:“古道沙昏裡,荒祠麥秀邊”(《婁桑》)、“鳥啄松鱗盡,狐遊露井喧”(《張桓侯祠》)、“銅馬何曾懷帝子”(《雜感》其一)、“啼鳥朝聞故國音”(《雜感》其二)、“狂歌擬上侯嬴塚,汴水桑田已渺茫”(《望汴城》),等等。詩人徜徉於冀雍間,一如周大夫行役於宗周故地,戰後的凋殘觸目驚心,臺閣苑囿之衰颯尚在其表,遷鼎改朔之悲,纔是難以言說的劇痛。他隻能“行邁靡靡,中心搖搖”,在半吞半吐之間表達心憂。至於“故國何人憑險阻”(《洛陽》)、“王侯屢負將軍約”(《弔淮陰侯》)等詩句,則是詩人對“悠悠蒼天,此何人哉”這一歷史追問的思考。值得注意的是,詩人在《婁桑》《張桓侯祠》《銅雀臺》三首詩中對劉備、張飛、曹操的抑揚態度。《婁桑》傷劉備,《張桓侯祠》悼張飛,兩詩在感情格調上均浸潤著同情的傷感,而《銅雀臺》述及曹氏父子,其情感基調轉為諷刺。“疑塚何如起霸陵”之句,直接把曹操的七十二疑塚與漢文帝的霸陵並置在一起,又以反詰加重追問的語氣,詩人對曹操的行徑顯然是鄙棄的。“不應蒙面說金縢”之句,用周公之典,直斥曹丕篡漢。抑曹揚劉,在民間戲劇、傳說領域早已有之,但以詩人之學識、史識,對曹劉之臧否本不該雷同於民間俗調,而詩人卻著意為之,這大概與詩人的民族情緒有關。滿洲定鼎中原,這對注重華夷之辨的士人打擊頗大,顧炎武謂之“亡天下”顧炎武《日知錄》卷十三《正始》。。顏光敏此三首詩不能不說與激蕩在士人中的民族情緒有關。


     


    西行期間,顏光敏還創作了大量的山水記遊詩。古體如《登太華山九首》《遊伊闕二首》《青柯坪》《大松》,七律如《望華山》《再望華山》,五絕如《山蓀亭》《峪口》《桃林坪》《毛女峰》《希夷峽》《娑羅坪》等。詩人一生耽於山水之樂,但在這些詩歌裡面湧動的,不僅僅是對山水的眷顧遊賞之樂,亦有人生不順的苦悶和仕途崚嶒的失落。如:“驅馬過華陰,豈為窮壯觀?”(《南峰》)“有懷向誰論,長歌下雲嶠。”(《遊伊闕其二》)這種情緒在《青柯坪》《大松》中表現得較為明顯與激烈。


     


     


    我從華陰來,秋懷苦淒愴。


     


    一登十八盤,嗒焉如盡喪。


     


    手拂岫幌開雲關,峰巒變滅無停狀。


     


    狸狌嘯雨猿晝啼,咫尺但愁失歸向。


     


    蒼籐冪歷穿危棧,高下冥迷那得辨。


     


    石稜澗道僅數尋,渭水秦山幾回轉。


     


    舉頭忽訝青天開,垣屋鱗鱗綴晴。


     


    長松掛壁森蓬藋,細霧緣扉裊煙篆。


     


    吁嗟青柯坪,壯觀真崔巍!


     


    三峰高造天,於我何有哉?


     


    安得巨靈咆哮重擘裂,二十八潭傾帝臺。


     


    手挽鐵船入天漢,仰攀十丈蓮花開。


     


    回頭卻笑羨門子,坐看東海生黃埃。(《青柯坪》)


     


     


    詩歌前半部分以賦筆鋪陳山路的高岑險峻,後半放筆為之,蒼郁雄快。施閏章論其詩“蒼郁雄高,出入於工部昌黎之間,偉怪百態”(施閏章《樂圃集序》),此論僅就其詩藝淵源而發,詩中“三峰高造天,於我何有哉”之叩問,纔是顏氏此詩之肯綮所在。這種纔高而途窮的慨嘆在西遊時期屢屢發諸詩端。如“卻問秦松近無恙,仰天大笑誰能聽?”(《大松》)有時,這種慨嘆會以曲折的方式表達出來,或發為遊仙之趣,或發為隱逸之情,但在他看似飄逸灑脫的背後,掩蓋著一顆坎憤懣的真心。“且復望虞淵,散發晞朝暾”(《東峰》)、“便和此中住,彌年承玉漿”(《犁溝》)、“我欲乘輕舠,中夜凌紫煙”(《遊伊闕其一》)之類的詩句,就屬於這類情況。


     


    民族情緒的悲憤與個人生活的苦悶疊加在一起,使得顏光敏西遊時期的創作多梗概而有氣力,古人雲“窮而後工”,此之謂也。泛觀顏氏前期詩歌,除上述擲地有聲的作品外,其山水、送別、酬贈之作,亦偶有佳構。如華山紀遊的幾首五絕,就寫得清淺而有餘韻,在隨意點染之間,頗能見出詩人樂山樂水的情致。


     


     


    二、為宦京師時期(清康熙丁未年至康熙丁巳年)


     


     


    清康熙丙午年(1666)年十二月十三日,顏光敏負篋北上,丁未春,中進士,補國史院中書舍人,與田雯同署。康熙己酉年(1669),天子幸太學,加恩四氏子弟之仕於朝者,遷禮部儀制司主事。康熙庚戌年(1670),充會試同考官,不久出監龍江關稅,這是顏光敏次江南之行,其間再與施閏章相值於金陵。康熙乙卯年(1675)八月,轉吏部稽勛司主事,同年誥封奉政大夫。康熙丁巳歲(1677),以丁憂返回曲阜故裡。


     


    在為宦京城的十年間,顏光敏在政事之暇,常與施閏章、王士禎論詩賞書。都下文士如田雯、宋犖、曹貞吉等也常與顏氏往來酬酢。據田雯自編的《蒙齋年譜》載:康熙丙辰(1676),田雯督大通橋漕運事務,事畢,曾“招集同人,泛舟通濟河。繪圖,題七言歌行一篇,和者甚眾”田雯《古歡堂集》卷五,《四庫全書》1324冊,第51頁。。這次聚會,“都門十子”幾乎都到了,顏光敏也有和詩。這類聚會在顏光敏的《德園日歷》中俯仰皆是,他的交往圈子很寬泛,除了常與上述諸子遊處外,他還多次與李漁交往。日歷載:康熙葵丑九月二十四,“晤原一、馮益都,至李笠翁寓”。是年十月初三,“閱笠翁所作《錦囊詩韻》”顏光敏《德園日歷》,康熙稿本。。顏光敏熟諳音韻學,曾著有《音正》《音變》等,兩人或就此有所商榷。前輩的獎掖與提攜,同輩的商榷與贊譽,對顏光敏的詩藝與詩名均有裨益,“十子”之稱也就漸漸傳遍京師。大約在顏光敏離京丁憂之前,其《樂圃集》由王士禎選編付梓,列於《十子詩略》。王士禎《居易錄》載:“丙辰、丁巳間,商丘宋犖牧仲、郃陽王又旦幼華、安邱曹真吉升六、曲阜顏光敏修來、黃岡葉封井叔、德州田雯子綸、謝重輝千仞、晉江丁煒雁水及門人江陰曹禾頌、江都汪懋麟季甪皆來談藝,予為定《十子詩》刻之。”王士禎《居易錄》卷五,《四庫全書》1323冊,第66頁。京師十年是顏光敏的第二個創作高峰,存詩近百首。如《對菊》《詠燕》《紅蓼》《放鯉行》《徒步行》《戊申六月十七日齊魯大地震歌以紀之》《題龍江樓》《送王考功西樵歸裡》《鬥鶉行》《送高少司寇念東予假歸》《斲冰行》《秦以御應武科不第歌以送之》《梁氏園對酒歌》《送徐方虎假旋寄孫屺瞻》《寓慈仁寺》《瀋康臣見過同作》《同人秋日燕集分賦得促織》《長安》《同黃子厚途中作》等,均為這個時期的作品。


     


    綜觀其該階段詩作,早期憤激之情似有褪色,其風格轉而走向老成持重,在沉郁典實之中,遙有寄托。若就詩歌旨趣而言,前期的“憤”已經沉澱為心底的“憂”。究其詩風轉變的原因,大約與時代的變遷和為宦的經歷有關。清順治末年,晚明政府層面的抗清活動基本被肅清,至康熙初年,民間層面的反清活動也已明顯減弱。順治、康熙為了挽回士大夫對滿洲政權的疏離感,也采用了一些緩和滿漢矛盾的舉措。如順治頒布《洪武寶訓》,組織編修明史,還曾親自祭奠崇禎陵墓。這些措施對顏光敏的心理還是有撫慰作用的,他的感念在《世祖章皇帝挽詩》中有明確的表現:“憶過黃花口,親封隧道旋。長憐亡國恨,屢問史臣編。淚接冰天外,神歸彩仗前。皇宬虛寶錄,遺事正須傳。”順治、康熙還大力宣揚尊儒崇聖,保障了孔子與四氏子弟的地位,這對顏光敏也有切身的影響。顏光敏入仕的第三年,就趕上康熙臨雍祭孔,他在《恭侍臨雍有作》中寫道:“款語微臣洽,隆恩博士偏。舍人叨侍從,家學愧高堅。復聖難繩武,褒成但比肩。階東隨像舞,堂下逐貂蟬。洙泗遺言在,簞瓢素業傳。願陪蒙瞍奏,長拱聖明筵。”也就是這次臨雍不久,康熙加恩四氏子弟中仕於朝者,顏光敏遷禮部儀制清吏司主事。順、康兩朝的這些措施,對於緩和滿漢矛盾,拉近士人與執政者的心理距離,確實起到了一定作用。顏光敏的民族情緒雖然不至於消泯殆盡,但較之前期西行期間的激昂慷慨,確有緩解與平復。另外,為宦臺閣的經歷也讓顏光敏變得老成了許多,作為一個實際政治的參與者,自然比旁觀者更多了幾分理智與清醒。他認識到了政治與人事中的諸多不堪,而這種不堪又非一己之力所能改變,他隻得在無可奈何中寄予憂思與悲憫。在他的《德園日歷》中,這種無奈的心緒也有流露,他常常一個人“彈琴竟夕”“兀坐丁香樹下,竟夕”“露坐夜半”。經過十年仕宦的磨洗,顏光敏詩歌的格調變得低沉了許多,《詠燕》是他這一時期好的心理寫照:


     


    自我辭故林,幽禽隔芳甸。十年巢宦邸,棲棲但雙燕。


     


    雙燕雙紅襟,性拙人所賤。營巢殊未工,磊落懸危棧。


     


    廣庭涷雨侵,長夏震雷薦。賴此堂奧深,未覺林坰變。


     


    年華異鄉速,荏苒屢相見。稍益芹泥封,薄采杜衡薦。


     


    曾無戊己避,聊慰枋榆戀。虛牖開簾旌,匡床徒書卷。


     


    旅人少歡娛,臥聽每忘倦。憶昨秋風來,海濤何渺沔。


     


    儔侶紛東歸,低回去猶殿。九關足塵沙,歧路愁霜霰。


     


    豈意原野青,復快南薰扇。卑棲遠虞羅,款語接歡宴。


     


    大廈欣共托,何勞計私便?高城烏尾訛,綺樹鶯歌囀。


     


    物情各有懷,於爾何由羨。養雛食漸多,辛勤哺還遍。


     


    願待羽翮成,相依歲時晏。


     


     


    詩人借寓居自己官邸的雙燕為比,抒發自己遊宦異鄉的寂寥與無可奈何的憂思。詩人筆下的燕子就是寄居京城的自己,它“性拙人所賤”,遭受著周圍環境的冷落甚至打擊,“廣庭涷雨侵,長夏震雷薦”,但它仍然固守自己的孤高,不隨俗俯仰,“稍益芹泥封,薄采杜衡薦”。當秋季來臨後,它又要面臨“九關塵沙”和“歧路霜霰”的考驗。詩人對自己的仕宦生涯顯然不是躊躇滿志,他不但不能左右自己的生活,甚至還懷有“卑棲遠虞羅”的隱憂,後那句“願待羽翮成,相依歲時晏”也隻能是無奈的自慰之詞。這一時期,其隱逸之念時有流露,也是這一情緒的反映。對仕宦的倦怠感,讓他常作江湖之想。如“棲遲金馬門,野性迷町畽”(《王北山邀同升六子綸飲次西郊下》)、“顧今異疇昔,幽趣仍采擷”(《對菊》)、“茅屋臨中條,所慮林壑美”“海曲有逸民,柴荊益深閉”(《招隱詩二首》)、“步檐立青霄,心在汶川上”(《為梁予培題嘉莊農隱圖》)、“海中傳有三神山,夢魂欲到風吹還”(《題龍江樓》)、“有琴在抱書在幾,日長且臥敬亭山”(《賣船行為宣城先生作》),等等。


     


    顏光敏這一時期的作品,除了對一己的憂思,還有對天下的憂慮,這種憂思多表現在對國事的牽掛和對弱者的悲憫上。顏光敏在《德園日歷》中常語及時勢。如對吳三桂叛亂的記錄:葵丑十二月二十一日載:“聞滇蜀有搪報。”二十二日載:“滿正卿在內議滇南事。”吳三桂起兵的同時,朱三太子在京城作亂,對此顏光敏也有記錄:二十三日“城門前皆甲士環守,緹騎分馳,捕為亂者,兵刑兩署皆滿”。駐軍擾民也讓顏光敏惴惴不安,甲寅年二月二十日載:“於翔九自裡門至,雲兗州新駐守兵,頗擾居民,民多攜家遠避,幸已南去。今河間復遇行軍,未審駐何所也。”三藩之亂時期的顏光敏,就像“安史之亂”時期的杜甫,他既支持朝廷的調軍平叛,又擔心駐軍對百姓的騷擾,這種深憂天下的情懷,與顏回“不違仁”是一脈相傳的。在顏光敏的詩歌中,對弱勢群體的同情也是一貫的。如《斲冰行》:


     


    河干夜雪寒太酷,兩岸嚴風折喬木。


     


    千人斲冰冰亂開,黿鼉下徙鮫人哭。


     


    荒雞聲斷聞鐃吹,舳艫銜尾相豗蹙。


     


    紅旗獵獵拂雪乾,朱雀蒼龍耀雙燭。


     


    昔到炎荒供豆莝,黃茅萬裡雲熇熇。


     


    弓撥矢鉤鼓聲死,但怨羲和滯南陸。


     


    豈知天伐垂東南,玄蜂赤蟻猶在目。


     


    恨無膂力操戈,敢愛瘡痍飽鞭撲。


     


    東方日出傳朝餐,停船翻受篙師辱。


     


    熊膰牛腱凍不肥,爭向南村求雁鹜。


     


    南村婦子輕家室,歲拾橡栗采野谷。


     


    朝來鳥雀盈牆頭,遲回恐是逃亡屋。


     


     


    戰禍會給百姓帶來一連串重負,兵役、徭役、稅負之外,他們還要應付政府攤派的各種不時之務。南方戰事喫緊,運河輸運繁重,堅冰封河,隻得以人力斲冰。詩人也知道斲冰乃不得已之舉,“天伐垂東南”,不通輜重,無以戡亂,他隻好把更多的同情都傾注在這些弱勢的斲冰者身上。詩人隻是希望官吏能對這些斲冰者好一點,不要動輒施以鞭撲,官船所到之處,也不要騷擾岸邊居民。詩歌的後一句,以樂景襯哀情,鳥鵲在院牆上嬉戲,並非這戶人家有喜兆,而是已經舉家逃亡,人去屋空。對弱勢的悲憫和對時局的牽掛,使得顏光敏的詩風由早期的憤激轉為沉郁老成,時人多謂顏光敏詩歌有似杜甫者施閏章《樂圃集序》謂顏詩“出入昌黎、工部間”。鄭方坤《國朝名家詩鈔小傳》卷二謂顏詩“七古在李頎、杜甫之間”。,此之謂也。


     


    三、丁憂與漫遊時期(清康熙丁巳年至康熙壬戌歲)


     


     


    清康熙丁巳(1677)末,顏光敏以丁憂歸故裡。服喪期間,顏光敏著《家誡》四卷,述祖德勉子弟。除服後,顏光敏於康熙己未(1679)九月出遊吳越,至康熙辛酉(1681)仲鼕始歸,歷時兩年有餘。南遊期間,顏光敏除了飽覽山水之勝,也廣交江南士大夫,甚至與高僧大德亦有往來。登山臨水之餘,群賢雅聚之際,意之所愜,往往有所詠嘆,其行跡均見於《南遊日歷》。康熙壬戌(1682)春,顏光敏又北遊歷下湖山,有《歷下紀遊》存世。居鄉期間,顏光敏多與孔尚任往來,考訂禮樂,潛心理學,兩人還曾編寫《魯諺》,惜未見傳世顏崇椝《顏氏家藏尺牘》卷四載孔尚任書雲:“《魯諺》尚未成集,雖小道,必有可觀。”。康熙壬戌七月,顏光敏返京,九月補吏部驗封司主事。


     


    這一時期是顏光敏詩歌創作的第三個高峰期,存詩百餘首。在這些詩歌中,憫世傷時的古體詩尤其值得稱道。如《朝出》《昔聞》《野老》《驅蝗》《麥雨嘆》等作品均能言之有物,跌宕而有深致。為宦京師期間,顏光敏詩風似有轉變,激情變弱而沉郁老成之氣漸生。在丁憂與漫遊時期,顏光敏的詩風又有細微的變化,他的沉郁老成之氣依舊健旺,但似乎又多了一些勁健和雄奇。他對人事的悲憫之情蓄積得更深厚了,對現實的批判似乎也不像為宦京師期間那樣有所顧忌,詩歌因為放得開和蓄積深而變得更厚重,基本形成了“蒼郁高雄”施閏章《樂圃集序》。的個人風格。這一時期的顏光敏不再糾結於民族情緒的宣洩,雖然他對祖父殉節之事仍不能釋懷,南行期間還曾“詢河間公宰鳳陽政績”,並“書之於紳”顏肇維《顏修來先生年譜》。,他也曾繼續交往遊離於清朝體制之外的明逸民,但對於新朝的拒斥之情已經不明顯了,他已經走出早期的華夷之辨,步入對天下治亂的憂思,故而這種憂思也就顯得更深厚,也更具普遍性。他對受侮辱與損害者的同情,也變得一往而深,透出濃郁的人道情懷。如在《昔聞》一詩中,他同情“遠竄昧生理,隱忍求纖潤”的流亡者,對他們“朝逐中山狼,暮追東郭”的遭遇表示理解,正是“匹夫罪懷璧”的苛酷纔造成了他們負罪流亡的生活。詩人在“中宵擊壤歌,痛思康衢覲”的感喟中,流露出一絲面對無助者而無能為力的愧疚之情,這是以前的詩歌中所不多見的情懷。《麥雨嘆》中,詩人這樣寫農人的悲戚遭遇:“寧逢旱魃行,莫見商羊舞。小麥黃時賽田祖,汗流肩赪何太苦。霏霏淫雨連三旬,卻恨炎羲在何所?昨日飛蛾空麥頭,今朝麥尾生黃牛(麥中小蟲名)。嘉實幾日作糠秕,長饑更待涼風秋。”淫雨、飛蛾、黃牛這一連的災害同時降臨在麥收季節,致使嘉實成糠秕。“汗流肩赪何太苦”“卻恨炎羲在何所”之句,可與白居易“心憂炭賤願天寒”之句遙相呼應,沒有“救濟人病,裨補時闕”的深厚情懷,是不會這樣悵嘆時事的。在《野老》中,他又把自己的同情轉移到官衙內落拓雜役身上,他們在上級官吏的呵斥與鞭撲中,“掃室移囷倉,隔籬障雞狗”,非但操勞,亦含屈辱。詩人由此慨嘆遠古人情的淳厚與現世民風的澆薄,體現出善待他者的仁者情懷。這類詩歌,均為顏光敏“悲天憫人之志”吳涵《樂圃集序》。的外化。


     


     


    顏光敏在遊賞江南風物、歷下湖山時,創作了大量的記遊詩。其中的古體諸作多氣勢流宕,詩中那種天馬行空、毫無掛礙的想像力頗似李太白,而“怪偉百態”施閏章《樂圃集序》。、奇崛硬險的風格,又似韓昌黎。如《遊泗水源》:


     


    朝弄泗水濁,暮弄泗水清。


     


    泗水瀲灩竟何許?今晨擬作尋源行。


     


    道旁嘉樹列帷幛,持觴緩步聞倉庚。


     


    金沙銀礫行忽斷,然滿地朝霞明。


     


    七十二泉殷地出,石角沙痕相鬥爭。


     


    累如玉繩曲篆籀,東西奔彙無定名。


     


    卞橋橫束不盈丈,飛湍變滅何渟泓。


     


    清渠夾岸光炯碎,灣環倒影搖空城。


     


    何人沿溪抗風榭,炊煙縹緲懸瑤京。


     


    詩人對泉水在沙礫間變幻的光影有著異乎常人的感受能力。在他眼裡,水花折射的光影,像是朝霞,清澈的泉水激起的沙礫像是在爭鬥,涓涓的細流像玉繩,蜿蜒的水態似篆籀。人事有代謝,泉源無古今,俯仰嘆逝之間,似與古人相契,乘流浮海之念也就隨之而生。《江閣》一詩更以凌厲的氣勢和奇詭的物像見勝:


     


    長江沒山根,重雲覆山頂,中開石壁炎天冷。


     


    誰施鐵索懸飛樓,仄徑螺旋到人境。


     


    樓前倒影十丈杉,風枝霧鬣搖巉岩。


     


    石林日落黑蛟踊,行舟遙過驚收帆。


     


    夜來高歌望雲海,空山白鶴應相待。


     


    君不見,江中浦洲須臾改。


     


    漁人舉網東復西,江蘺落盡無人采。


     


    起首一句,連用“沒”“覆”“冷”三字,不但寫出了水壯山高的氣勢,也寫出了登臨前的心理感受。詩人接著寫山徑如索、江閣如懸,奇崛中透著幾分飄逸。中間通過換韻轉向描寫大松,使得全詩在音節上也跌宕有致。南朝的七言歌行多流麗婉轉,唐人一轉而為鏗鏘澎湃,顏氏此詩也與高亢的唐音近似,不論懷人、寄慨、抒憤、狀物,顏氏駕馭古體的技巧都表現得相當純熟。顏光敏的近體紀遊之作也很有特色,如《遊鄒嶧山八首》《蒙山》《宿蒙山頂》等作品,多能狀物工巧,清疏流逸。


     


    顏光敏存詩中還有一類模仿樂府、民歌的作品很值得玩味。顏光敏居鄉期間,曾與孔尚任一同編纂《魯諺》,這說明顏光敏此時期對民歌用力較深,《樂圃集》所存樂府、民歌二十餘首,雖不可一一詳考其年代,但寫於此時期的可能性較大。樂府有《朱鷺》《思悲翁》《戰城南》《君馬黃》《巫山高》《隴頭水》《武溪深》等。民歌有五絕《春塘曲》二首、《春詞》八首。七絕有《子夜歌》二首、《昭君曲》《春詞》。顏氏的樂府古體,多能感於哀樂,緣事而發,反映了清朝初年的戰亂與民生之凋敝,隻是語言的質實古拙氣稍有欠缺。顏氏的近體民歌,多語淺意婉,清麗流暢,可與中唐劉賓客之作相頡頏。如《春塘曲》二首:


     


    其一


     


    春塘波灩灩,綠草蝶飛飛。


     


    含情無一語,春水照羅衣。


     


    其二


     


    為愛桃花岸,盈盈沂碧流。


     


    回頭見,卻轉木蘭舟。


     


     


    詩人不炫雕琢、隸事之功,以質素之言,娓娓道來,含蓄不說破,頗有神韻與情致。朱明“七子”以來,民歌開始走入文士的視野,李夢陽提出“真詩乃在民間”李夢陽《弘德集》序。,這對於革除文人詩歌的滯重乏情,不失為一條新路。顏光敏的部分詩歌,也有過於典重隸事的不足,他的這類民歌作品或許是自覺矯正己弊的嘗試,雖然在後期的作品中,看不到顏詩格調為之一改的跡像,但就這些民歌來說,仍不失為《樂圃集》中的一股清泉,讓人耳目一新,齒頰留香。


     


     


    四、再宦京師時期(清康熙壬戌歲至康熙丙寅歲)


     


     


    清康熙壬戌歲(1682)九月,顏光敏復任吏部,為驗封司主事。次年,升員外郎。康熙甲子歲(1684)三月,升吏部驗封司郎中。康熙丙寅歲(1686)四月,充《一統志》纂修官,秋九月,卒於京邸,享年四十七歲。再宦京師的這幾年,顏光敏政務繁雜,又加職位漸高,訪客如雲,據其《京師日歷》所載,顏氏幾乎日日晤客,其中的情投意愜者,還是那些交往多年的老友,如王士禎、朱彝尊、孫屺瞻、曹貞吉、田雯等。在入京前後的兩年間,顏光敏還曾深入研究理學,與張烈探討《大學》“格物”之說,有《未信編》一卷。又據《年譜》所載,顏光敏在趨朝視事之暇,日課時文一篇,終成《未信堂制藝》八十篇。上述諸事,占據了顏光敏的大量時間,致使他在後的幾年裡,詩作驟然減少,今存其後期作品,僅不足十首,且多為酬贈之作。如《送汪舟次使琉球》《陪李少司馬望石花下飲戲贈》《喜李天生至都賦贈》《送周星公使安南》等。隻行》一首稍有可觀,其餘諸詩作,皆無甚可論。


     


    就顏光敏的一生來看,他未入仕之前的詩作多激情流露,民族情緒的憤懣和世路艱辛的悵惘,借著少年氣盛,噴薄而出。為宦京師的十年,是顏光敏詩歌漸趨老成的階段,他把早期的激情化為低沉的憂思,在沉郁頓挫中寄托懷抱。丁憂與南遊期間的詩作,有老成沉郁一面,也有奇偉跌宕的一面。至此,其個人風格基本形成,詩藝、詩境較之第二個時期,又有提高和拓展。


     


    顏光敏是一位多纔多藝的文士,在詩歌領域,他的成就也是多方面的。他存詩310餘首,古體近百首,主流風格以雅正為本,兼之以奇崛與沉郁。近體二百餘首,主流風格也近於雅正,其中的山水和民歌兩類,也有秀逸奇偉、清麗婉約的一面。顧炎武《樂圃集序》論其詩曰:“古詩訓辭深厚,往往得古人微旨,可稱大雅遺音,邇來殆無出其右者。近體清新婉約,逼似唐人。”雅正詩風在順康之世較為主流,朱彝尊曾力主之,顏朱之間有數十年的交往,或有同氣相求之契。再則,顏光敏入仕的十幾年主要在禮吏二部,臺閣中樞的日常活動與交往,往往籠罩著端莊雅正的氣氛。另外,顏光敏為復聖族裔,性格內斂而不張揚,禮讓而不自矜,自幼克己復禮,謹言慎行,是一位敦敦儒者,這種個性和學養也更易於接受雅正的風格。觀顏光敏酬贈、燕集、侍御之作,多以敦厚醇正擅長,若是顏光敏詩歌僅此一面,也不會為時人所推崇,並側身“十子”之列。雅正之外,尚有奇變,這纔是顏光敏卓然於諸家之上的原因。


     


    顏光敏悲憫時事的五言古詩,多在雅正之外,尚有沉郁之氣。如《朝出》《野老》《驅蝗》《邯鄲行》《對菊》《詠燕》等。這些詩作,或悲人,或悼古,或抒懷,均能真氣灌注,情動於衷而行於言,低沉慷慨,有金石聲。顏光敏模山範水的五言古詩,則以奇偉的想像見長。如《登太華山九首》《遊伊闕二首》《遊燕子磯》等。徐世昌《晚晴簃詩彙》卷三十六引鄭則厚論顏詩曰:“樂圃五言,原本三謝。”徐世昌《晚晴簃詩彙》卷三十六,中華書局1990年版。鄭氏所言,未為篤論。顏氏五言古詩,不像“三謝”那樣圉於山水一端,此其一。若就顏氏的山水題材來論,也與“三謝”不盡相同。“三謝”以“清”稱,顏氏則或奇偉或俊逸,唯獨“清”的色彩不濃,此其二。


     


    顏光敏悲憫時事、抒寫懷抱的七古,與其五古相似。如《易水歌》《菊嘆》《麥雨嘆》《鬥鶉行》《斲冰行》等。還有一些顯出奇崛之氣的七言古詩,甚至超越了其五言古詩的成就。如《醉時歌贈孔垣三先生》《遊泗水源》《青柯坪》《江閣》《戊申六月十七日齊魯地大震歌以紀之》《送王考功西樵歸裡》《送宋觀察荔裳之蜀》等。這類詩歌,與其說“七古在李頎、杜甫之間”同上。,不如說更近於韓愈。這些七言古詩,也是《樂圃集》中為出色的。


     


    顏光敏近體詩的總格調也是雅正。其中,律詩較之絕句更顯滯重,就其藝術價值而言,不如其古詩成就更高。在其近體詩中,那些懷古、懷人、抒發一己憂思的作品和模仿民歌情調的作品,顯得較為突出。前者如《寓慈仁寺》《懷孔栗如先生》《長安》《銅雀臺》《邺城》《次衛輝》《洛陽》《潼關》《雜感》三首、《寓慈仁寺》等。後者如《春塘曲》二首、《春詞》八首、《昭君夕松江竹枝詞》等。顏光敏近體詩的內蘊不豐厚,多屬徜徉山水的作品,隻是在反復抒發對仕途的倦怠,有境界雷同之感。


     


    顏光敏的語言、修辭技巧極高,這也是有清一代文士的共性。顏光敏十三歲能詩賦,精於制藝,廣涉文史,遊藝經傳。他的知識儲備足以應對詩歌中的對仗、用典、聲律、藻飾。他近體詩中的對仗都很精巧,如“望中三輔道,別後萬重雲”(《送客》)、“野曠千峰起,秋生一葉懸”(《早秋》)、“山雨乍連夜,溪流初斷橋”(《柴門》)、“野水經秋亂,空庭落果殘”(《秋日》),等等。有時,他還通過句子結構的顛倒,來增加詩歌阻抗性,以期帶來陌生化的效果。如“晴岩垂路細,風岸落花高”(《將去金陵漫成》七首·其二)、“眠從塔影轉,坐待海門晴”(《將去金陵漫成》七首·其三)、“荷翻魚戲久,谷靜鳥飛遲”(《將去金陵漫成》七首·其四)。這些句子乍一看,確實能新人耳目,也能顯出詩人極為精細的錘煉之功。顏光敏的錘煉之功還表現在對個別動詞的斟酌上,如“冰開日色遲”(《恭侍籍田有作》),以“遲”字狀鼕日太陽的慵懶,確實別有匠心。顏光敏詩中的典故也很普遍,多數典故能運用得當,也有少數作品,因典故生僻或稠密,導致詩文滯重堆積,如“兵戎屢詰付灶養,藩籬欲撤先虔劉”(《兗州故宮篇》)。顏光敏點化前人成句的地方也有不少,如“江南砧杵夜,空解憶長安”(《同人秋日燕集分賦得促織》)之句,化用杜甫“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之句,效果並不理想。出色的文字功夫和修辭技巧是詩歌成功的必要條件之一,但不是充分條件。杜詩之好,不在其“語不驚人死不休”,而在其以一己之心負擔起整個時代的苦難,境界闊大。學識淵博的顏光敏確實熟稔上述技巧和功夫,但在運用這些技能的時候,往往做得有些過頭,近體詩的情況更是如此。


     


    由憤激逐漸轉向沉郁,顏光敏詩歌風格的這種轉移,也折射了清初一代詩人的共同轉變。在顏光敏生活的半個世紀裡,因天下板蕩的現實和華夷之辨的固有觀念,文士們多具有顧炎武“亡天下”的憤激,隨著時事的轉移和執政者一繫列撫慰政策的實施,文士們的憤激逐漸有所化解,抵觸情緒也平復了很多。清初詩歌中那種激揚慷慨的民族情緒,在半個世紀後也逐漸消解了。與上述現實相對應,在詩藝上,明代詩歌的“尊唐”傳統,至清初也出現松動,瀋德潛的“格調”說雖然還穿戴著唐人的衣冠,但已經露出宋人的眉目來,朱彝尊詩歌中的那種學者氣也絕非唐人面目,王士禎主“神韻”尊唐而不抑宋,這些跡像都表明清初詩壇在逐漸轉移,而顏光敏的詩歌就湧動在這股時代的潮流中,他的詩雖不能等視那些開宗立派者,但作為時代轉移的樣本,亦有其價值存焉。


     


    本書校勘所據底本為《清代詩文彙編》所收《十子詩略·樂圃集》(簡稱“彙編本”),該本為影印清康熙刻《十子詩略》本。用以參校的版本有:


     


    (1)《顏氏三家詩集》原本(簡稱“三家本”),該本收錄顏光敏、顏伯珣、顏懋僑三家合集,原件現藏於山東省圖書館。


     


    (2)《曲阜詩鈔》刻本(簡稱“詩鈔本”),該本為道光二十三年曲阜孔氏刻本,現藏於山東師範大學圖書館。


     


    (3)《山東文獻集成》所收《國朝山左詩鈔》(簡稱“山左本”)本,該本為影印清乾隆盧見曾輯《國朝山左詩鈔》刻本。該本原件現藏於山東省圖書館。


     


    本書在校勘過程中遵循如下原則:


     


    (1)凡底本與參校本不同的文字,若底本文義可通,以底本為準,並出校記附於詩注中。若底本文義不通,則參閱他本之善者,並出校記附於詩注中。


     


    (2)因各版本所收詩歌數量有異,本著求全勿漏的原則,任一版本所獨收的詩文,均收入此書,並附校記於注中。


     


    (3)若底本與參校本差異較大,仍以底本為準,並附錄參校本原文、校記於注中。


     


    (4)底本原有的詩序、自注,仍予保留,不附校記。若參校本無上述詩序、自注,或雖有,而文字不同,則附校記於詩注中。


     


    (5)通假字、異體字均依照簡化字規範寫法錄入,不附校記。


     


    曲阜顏氏起自復聖,家風、家學紹續數十代,顏光敏存世之詩文、家誡、尺牘、制藝、書畫等,可觀者甚繁,會濟寧學院“儒學與地域文化研究中心”正致力於整理先賢遺書,遂廣采文獻,成此《顏光敏詩校注》。雖間有徐復嶺教授、王永超博士等同人指瑕補缺,亦不敢謂無疏漏,謹祈方家以正。


     


     


     


    趙雷


     


     


     


     


     


     


     


     


     


    樂圃集


     


     


     


     


    卷一五言古詩


     


    卷一五言古詩


     


     


     


     


    望嶽[1]


     


    岱宗[2]俯群山,萬疊朝蒼龍[3]。化[4],物像含衝融[5]。雲氣朝四塞[6],倏忽[7]高天空。天門[8]如覆盎[9],兩壁來松風。邦祀[10]不敢瀆[11],曠代無登封[12]。胡為御道間,社鼓聲逢逢[13]。石閭覆薜蘿[14],經春益青蔥。何時陟[15]峻峨[16],目盡扶桑[17]東。


     


     


    【注釋】


     


     


    [1]這是一首遠望泰山的寫景詩。詩人借助遙望岱宗所見,並借助想像來充實畫面的細節,以此抒發渴望登臨的感受。文辭看似不甚講究,實則內氣貫注,既寫出了泰山的氣勢,也顯示了自己的胸襟。據顏光敏《歷下紀遊》載,他曾於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三月初二日過南義(今作南驛,屬寧陽縣磁窯鎮,在泰安南麓)望徂徠、泰山,頂皆積雪”,此詩或作於此時。


     


    [2]岱宗:泰山。岱,泰山的別稱。《五經通義》:“宗,長也,言為群嶽之長。”


     


    [3]蒼龍:蒼龍又叫青龍,由東方七宿排列而成,泰山屬於這七宿的分野區域。另外,泰山層巒疊嶂,也如蒼龍盤桓。


     


    [4]“氤氳(yīn yūn)”句:陰陽之氣創造出天地。這裡指泰山為煙雲所籠罩的樣子。氤氳,煙氣彌漫的樣子。肇(zhào),化,指天地。《周易·繫辭》:“天地氤氳,萬物化醇。”


     


    [5]“物像”句:萬物無不飽含衝和之氣。這裡是指雲霧彌漫的山巒。


     


    [6]四塞:到處充塞。《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旁魄四塞,雲敷霧散。”


     


    [7]倏忽:很快地。


     


    [8]天門:泰山的南天門,位於十八盤盡頭,是登山盤道,上有門樓,遠望可見。


     


    [9]覆盎:倒扣的瓦盆。


     


    [10]邦祀(sì):國家的祭祀。


     


    [11]瀆(dú):態度不莊重,輕慢。


     


    [12]登封:登山封禪。封禪,古代帝王的祭天大典,宋真宗後再無封禪者,故雲“曠代無登封”。


     


    [13]逢逢:像聲詞,鼓聲。“三家本”作“逄”;“詩鈔本”“彙編本”均作“逢”。在詞義上,“逄”“逢”均可指鼓聲,今從後者。


     


    [14]“石閭”句:石門上覆蓋著薜蘿(bì luó)。石閭,山名,即石閭山,在今山東省泰安市南。這裡既可指泰山上的石門,也可指石閭山,一語雙關。《漢書·武帝紀》:“(太初)三年春正月,行東巡海上。夏四月,還,修封泰山,禪石閭。”薜蘿,薜荔和女蘿,兩者皆野生植物,常攀緣於山野林木或屋岩之上。屈原《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帶女蘿。”“彙編本”作“蘿薜”,今從“三家本”。


     


    [15]陟(zhì):登高。


     


    [16]峻峨(é):高峻巍峨,這裡指泰山。


     


    [17]扶桑:東海裡的樹木名。傳說太陽從這裡升起。《十洲記》:“扶桑在碧海中。樹長數千丈,一千餘圍,兩干同根,更相依倚,日所出處。”


     


     


    張夏道中[1]


     


    山行頓忘疲,曲棧[2]穿蘿茑[3]。下臨千丈岩,沙嶼何娟妙[4]。桃李緣清溪,疏花自相照。日落蒼煙深,餘香[5]上寒嶠[6]。谷鳥將雛飛,遊魚濺波跳。石梯絕攀緣,終古無弋釣[7]。武陵爭問津[8],翻令達者誚[9]。車馬常班班[10],幾人展清眺[11]。


     


    【注釋】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