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餘華論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文學評論與鋻賞
    【市場價】
    507-736
    【優惠價】
    317-460
    【作者】 劉旭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文學評論與鋻賞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0639994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6399944
    作者:劉旭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05月 

        
        
    "

    編輯推薦
    餘華是國內非常難得的作品暢銷的純文學作家。本書對他近40年的創作進行了梳理,論述了他青年時期所謂“現代派”先鋒創作的文學技法來源、代表作《活著》等創作手法的轉變過程和其成就,以及後來《兄弟》《第七天》兩部作品的失誤所在。分析和批評都很精當。 
    內容簡介
    本書對截至目前餘華的文學創作做出階段性總結,分析其長處及不足,更重要的是對餘華的創作心理做出分析,勾畫了一條隱秘的心理軌跡,與其作品一一對應,得以窺見作家內心世界之一隅。
    作者簡介

    劉旭,1975年生,文學博士,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繫教授、博導。主要從事鄉土文學研究、底層文學研究、趙樹理研究和莫言研究等。現為中國趙樹理研究會副會長。在Degrès(法國)、《文學評論》等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2006年出版國內部底層文學研究專著《底層敘述:現代性話語的裂隙》,另出版有專著《底層敘事:從代言到自我表述》《趙樹理文學的敘事學分析》等。

    目錄
    章先鋒之前:與“現代派”同時的主旋律創作
    節川端康成的東方式憂傷 /3
    第二節清新的憂傷下的內涵缺失 /11
    第二章先鋒時代:後現代之維
    節後現代轉折:《十八歲出門遠行》 /19
    第二節關於後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文學 /31
    第三節反真理和敘述迷宮:後現代小說的特征 /39
    第四節“圍城”之困:次轉折的深層動因何在?/82
    第五節中國“後現代小說”的生產機制 /88
    餘論中國“後現代小說”的意義及走向 /98
    第三章餘華的第二次大轉折:後現代到底層時代
    節轉折之前:《呼喊與細雨》的惡敘事 /105
    第二節第二次重大轉折:《活著》的博愛時代的溫情/116
    第三節餘華與小人物:福貴到許三觀 /163

    章先鋒之前:與“現代派”同時的主旋律創作


    節川端康成的東方式憂傷 /3


    第二節清新的憂傷下的內涵缺失 /11


    第二章先鋒時代:後現代之維


    節後現代轉折:《十八歲出門遠行》 /19


    第二節關於後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文學 /31


    第三節反真理和敘述迷宮:後現代小說的特征 /39


    第四節“圍城”之困:次轉折的深層動因何在?
    /82


    第五節中國“後現代小說”的生產機制 /88


    餘論中國“後現代小說”的意義及走向 /98


    第三章餘華的第二次大轉折:後現代到底層時代


    節轉折之前:《呼喊與細雨》的惡敘事 /105


    第二節第二次重大轉折:《活著》的博愛時代的溫情
    /116


    第三節餘華與小人物:福貴到許三觀 /163


    第四節《許三觀賣血記》的問題:干硬的嘲諷 /182


    餘論隱含作者的精英身份與對底層的態度 /185


    第四章後現代之欲望化一極:消費主義下的《兄弟》之殤


    節欲望消費之極致:“屁股敘事” /195


    第二節《活著》與先鋒同在:溫情敘事


    與血腥敘事的拼接 /197


    第三節“《故事會》模式”與“專業讀者”的失望
    /223


    第四節《第七天》給了讀者什麼? /236


    餘論知識分子、社會與文學 /259


     


    餘華年譜 /268


    參考書目 /287


    後記 /30
    前言

    後記


    首先應該說,餘華是當代文壇數一數二的作家,其文學纔華也就莫言能與之相抗衡。我一直關注餘華,從1996年碩士論文題目是餘華代表的“先鋒小說”,到1999年發表篇關於《許三觀賣血記》的論文,直到今天,我一直把餘華當成當代好的幾位作家之一來關注。其次要聲明下,這本書很多地方批評得非常尖刻,但我不是為了批評而批評,我是希望餘華珍惜他的天賦。這個判斷與我下一個判斷緊密聯繫。


    如果在世的中國作家中還有第二個人有資格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那就是餘華。不少論者認為諾貝爾文學獎不適合中國,或者中國不需要諾貝爾。從整個全球化大工業和高科技經濟模式來看,諾貝爾獎從各個方面來說都是衡量一個國家的現代發展成就的重大指標,特別是文學,目前為止沒有哪個獎能與諾貝爾文學獎相抗衡,獲獎者可能有罵名、有意外,但其文學成就都是不可否認的,特別是中國正走向超級大國的今天,全球化經濟體繫正在越來越高的層次上為中國所用,這些衡量現代化程度的指標更是越來越被重視;作為一個雙向運動,諾貝爾獎也越來越考慮中國人選。對餘華來說,就憑他的世界影響和九十年代積累的良好口碑,即使今天就獲獎,中國和世界也沒話說,還很可能比莫言的罵聲少很多。當然這是指《活著》。《兄弟》盡管在國內國外的銷量都很高,影響也很大,但其文學成就很難說達到了一流水平。餘華創作的黃金時間至少還有二十年。從1987年到2017年,三十年過去了,餘華的纔華一點也沒減少,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平均年齡在六十到八十歲的占近百分之六十(),從這點來看,餘華還很年輕。盡管按諾貝爾文學獎的評獎規律,十年內不會重復給同一個國家的作家,但十年之後或二十年之後還是可能的,那時餘華六十多歲或七十多歲,獲獎仍然是個人的巨大成就和國家的驕傲。希望他能像寫《活著》一樣認真而投入地寫一部像《兄弟》那樣有“野心”的著作,隻憑《活著》是不夠的。餘華應該認真地對待自己的作品。指出問題,並有往更高處走的可能,纔是有效的、負責的批判。餘華有獲獎的資質、閱歷和天賦,很多作家缺乏這些關鍵的東西,基本一生與諾獎無緣。餘華所要做的,隻要認真就夠了,餘華的長處是情節的建構和川端康成的細節描寫,時刻不放棄這兩點就能保證文學的正常輸出,再像《活著》一樣認真且充滿愛和善意,則提供了人文意識方面的堅守和純文學式的對人類本身的關注。


    本書不是重在研究餘華作品內部可以挖掘的哲學化的思想,或者可以與哪些世界文學大師和哲學家的偉大思想相對接,本書重點是分析餘華的寫作技巧及其變化,更重要的是發現這些變化對他創作質量的影響。銷量是他的成功之處,但不代表文學性上的同等成功,很多評論者都認為《兄弟》之後是餘華的倒退,甚至不認為《兄弟》是純文學作品。純文學的荒誕和超現實是“認真”的荒誕和超現實,評論界很明顯驚訝和失望的就是小說中過於隨意的寫作態度,國際上的成功也好理解,餘華的敘事能力少有人能與之相比,再者,脫離了中國語境,從不熟悉中國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的外國人來看,中國讀者和評論家眼中的細節上的漏洞,都會被西方人轉換成“後社會主義”時期的荒誕,和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對待莫言的權力批判的方式類似。餘華的文本或者就成為了西方意識形態期待的“後社會主義東方主義”的一個有機部分。如果中國成為了超級大國,這些荒誕又會被看成是薩特或卡夫卡式的荒誕。西方在意識形態鬥爭領域的伎倆百出本就是人類社會的重大陰暗的表現,這是與人類伴生的權力之惡,精英集團為了權力和利益不擇手段,一直是文明的的敵人,這也正是文學思考的終極。餘華幾乎所有的重要作品都涉及了權力問題,日常生活的權力也好,政治權力也好,都可能先成人類社會的陰暗之源。餘華的敘事能力與這種思考結合,完全可能產生超過《活著》和《兄弟》的作品。我們希望這些分析能給餘華和其他作家的創作有些啟示。


    餘華研究有一個重大的好處和方便,餘華寫了大量關於文學的隨筆,還有相當部分發表在專業核心期刊上的論文,比起小說來隻多不少,幾乎每一部小說都被多次在不同的散文隨筆中提及。這給餘華本身思想的研究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隻把這些文章和片段放在一起,就能成為一部不下五十萬字的《餘華自論》。這也給研究者提供了另一個好處,就是看出一個作家本人的思想和意圖與他的文學創作相契合的程度。有些隨筆能從正面說明餘華的一些想法,特別是看出餘華創作的意圖。但很明顯的是,餘華是一個經常與自己的意圖分裂的作家,他的話常常提供的是反證,而不是自省和推進,這種就不能作為正面解讀的依據。作家想什麼想成為什麼,不代表他在創作中真的能實現他的所想。從《兄弟》開始,餘華和中國評論界積怨已深,特別是2013年的《第七天》,太多的批評讓餘華很傷心,餘華的底氣還是在於銷量和大眾讀者的支持,特別是在國外的眾多獎項和銷售業績,從2015年出版的雜文集《我們生活在巨大的差距裡》來看,餘華對評論界還是沒有一點好感,先鋒時代和底層時代的魚水相諧之態似乎再也不會出現了。其實,作為評論界的一員,我們的批評不是針對餘華本人,而是餘華的作品,如果餘華是一個商人,或者干脆就是郭敬明那樣的通俗作家,評論界就不會有那麼大的批評聲音了,因為我們仍然期待餘華能拿出比《活著》更好的純文學作品來,這個“更好”,指嚴肅認真的態度和相對深刻的思考。沒有人指望銷量的郭敬明會拿諾貝爾文學獎,但很多人期待餘華能拿到。餘華能做到文學性和大眾接受上的同時的成功,這一點餘華要大大超過莫言。我們希望有一天我們可以說那句話:“中國又多了一個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他的名字叫餘華。”我們等著那個時刻的到來。


    由於本人疏懶,研究餘華的資料又浩如煙海,在引證及論證上多有不足和缺憾,請大家多多批評。


    感謝作家出版社提供這樣一個機會,感謝劉艷女士和謝有順先生的引見和督促,不然我不會把一直關心的餘華寫成一本二十萬字的專著。感謝出版社李宏偉先生的中肯建議和出版過程中的諸多辛勞。感謝研究生周姿含、趙藝、葉楊莉、瀋佳、王月林等同學在資料搜集方面的付出,感謝張宇陽同學認真的校對和建議。


     


    2017年6月於上海






    ①魏瑞斌:《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年齡分布》,科學網。


     



    在線試讀
    章先鋒之前:與“現代派”
    [1]①王侃:《餘華文學年譜》,《東吳學術》2012年第4期。


    [2]②餘華:《自傳》,《呼喊與細雨》附錄。


    [3]①餘華:《沒有一條道路是重復的》,上海文藝出版社2004年,第112頁。


    [4]①餘華:《我能否相信自己》,人民日報出版社1998年,第253頁。


    [5]①餘華:《我能否相信自己》,人民日報出版社1998年,第91頁。


    [6]②餘華:《說話》,春風文藝出版社2002年,第76頁。

    章先鋒之前:與“現代派”


    同時的主旋律創作


     


     


    餘華初出茅廬的年代,正是一個復雜的、重新呼喚“現代”的時代。無數思想家、作家、評論家重回啟蒙陣營。西方的各種思潮和新文化運動時一樣,急速湧進中國。對西式“現代”的期待從清末就已經開始,新文化運動使“啟蒙”成為百年來中國思想的主潮。社會主義革命的到來使中國轉向了另一種現代,或者也可以說是另一種“啟蒙”——馬克思意義上的共產主義式“啟蒙”。後來的三十年,諸多原因造成了社會主義實踐的挫折,直接造成“文革”結束後與新文化運動類似的歐美式啟蒙重歸主潮。按百年來中國文學的發展特點,文學創作與政治運動相應,產生了與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截然不同的另一種文學潮流。幾年之後,餘華也正是在追求現代的風雲激蕩中獨闢蹊徑,一夜之間震動了中國文壇。那就是中國的“八十年代”。但是,八十年代初的中國知識界的“現代”追求對餘華並無太大影響。


    餘華出生於1960年的杭州,父親華自治,山東人,軍人,部隊轉業後在浙江省防疫大隊工作,母親餘佩文,紹興人,浙江某醫院手術室護士長,哥哥華旭。1962年餘華三歲時,父親從杭州回到浙江嘉興市海鹽縣人民醫院任外科醫生,餘華全家遂隨父親遷至海鹽。餘華從此在這個江南小城開始了漫長的童年生活。


    海鹽位於浙江北部的杭嘉湖平原,秦時置縣,因“海濱廣斥,鹽田相望”而得名;它距杭州約一百公裡,距上海約一百公裡。海鹽是崧澤文化的發祥地,素以“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禮儀之邦”著稱。唐代詩人顧況、現代著名教育家和出濟、著名漫畫家張樂平,以及曾領一時風潮的改革先鋒步鑫生,皆為海鹽人氏。但是,餘華全家甫到海鹽,此地卻是一個“連一輛自行車都看不到”的窮鄉僻壤。餘華的童年生活就在這個江南小城開始了。他在這裡差不多生活了三十年。餘華重要小說中的歷史、人物和風物,都脫不開這個小城對他童年記憶的鑄定。()?


    “文革”結束後的1979年,十九歲的餘華被安排到浙江寧波進修口腔科,成一個牙醫。在新世紀的今天,牙醫是一個排名在收入前十的職業,如果在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收入會更驚人。但是,餘華的職業的到來沒有在一個恰當的時間,反而給了餘華一個時空錯位的恥辱,那時候牙醫的收入和工人沒什麼兩樣,而且上班的時間死板且無趣:


     


    還有一點就是我難以適應每天八小時的工作,準時上班,準時下班,這太難受了。所以我早從事寫作時的動機,很大程度是為了擺脫自己所處的環境。那時候我的願望就是能夠進入縣文化館,我看到文化館的人大多懶懶散散,我覺得他們的工作對我倒是很合適的。於是我開始寫作了,而且很勤奮。()?


     


    天天坐班,而且又髒又累,每天看著那些肮髒的口腔和腐爛的牙齒,配以糟糕的收入,可以想見十九歲的餘華對這個職業是如何的厭惡。所以,年輕的餘華想到了另一條出路。


    這個人生的設想造就了一個文學天纔餘華。我們也因此應該大力感謝那個簡單、貧困、政治為上的社會主義時代。因為在那個時候,作家是幸福的職業。而現在作家是自由職業,大部分職業作家的生活狀態用困窘來形容是不為過的。社會主義時期國家對宣傳和意識形態的極度重視,大大地提高了作家的地位,作家不但有不菲的收入,進入類似“公務員”的編制,享受“皇糧”,而且讓餘華向往的是,作家不用上班,每天隨便報個到,寫點文章,工資照拿,稿費另算,且是一個極其光榮的職業。在牙醫餘華看來,那是神仙一樣的生活。原因也不復雜,一個作家影響很多人,一部作品影響幾代的奇跡並不少見,如《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紅岩》,在很多人心中,說是革命的《聖經》一點也不過分。就在這種作家被革命神聖化的時代,在作家之名與作家之利的影響下,牙醫餘華開始往作家餘華方面努力。他開始有意識地閱讀一些“好”的文學作品。


     


    節川端康成的東方式憂傷


     


     


    餘華在幾十年後回憶自己的文學道路時說:“我是1983年開始小說創作,當時我深受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影響。”()?川端康成因為是當時為數不多的、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東方作家之一,對一些初學者是神一樣的存在,而且川端康成的作品確實有著無限的魅力,有著東方的靜謐和簡潔的鄉村風景一樣的語言。二十歲出頭的餘華接觸到川端康成的作品之後,仔細研讀,為了一個改變一生的決定,可以說是如饑似渴地努力學習川端康成的文字風格並體悟其境界,這些都對餘華的早期創作產生了非常關鍵的影響。此時的影響,對於初學者餘華,是讓他明白了小說的細節描寫的重要。“那五六年的時間我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寫作基礎,就是對細部的關注。現在不管我小說的節奏有多快,我都不會忘了細部。”()?細節描寫在餘華之後幾十年的創作中確實得到了非常好的運用,不管是早期“先鋒小說”的血腥場面的悠然展示,還是《活著》的死亡場景一個又一個如卷舒之雲溫情來去,即是川端康成的影響,這為餘華的輝煌成就奠定了良好的文字基礎。


    此時作品主要有1983年發表於《西湖》上的《宿舍》和《“威尼斯”牙齒店》,1983年發表於《青春》的《鴿子,鴿子》,1984年《北京文學》上的《星星》《竹女》和《月亮照著你,月亮照著我》,1985年發表於《東海》的《男兒有淚不輕彈》等。盡管餘華認為這些小說都是練筆之作,但在這些練筆之作當中,我們能找到川端康成深深地影響餘華的痕跡。


    1983年,餘華二十三歲,虛歲二十四歲,這一年是他生命中劃時代的一年。他在《西湖》雜志上發表了短篇小說《宿舍》,它成為餘華正式發表的篇小說,餘華因此證明了自己的寫作能力:他有資格成為一個作家。就此,1983年的餘華成功地完成了由牙醫餘華向作家餘華的轉變。餘華人生的重大轉折在他自己的努力下得以奇跡般地發生。這其實還代表了餘華在醫牙和寫作之外的第三個纔能:毫無征兆地轉換人生角色。這是後話,暫且不表。


    1983年餘華發表的處女作《宿舍》,其實應該屬於當時“傷痕文學”的範疇,說是“反思文學”也可以,兩者指向的社會批判方向是一致,即對“文革”及極“左”時期的種種荒謬現像的反思和批判。當然,此時的餘華對社會和人性並沒有深刻的認識,他就從自己有限的人生經驗中去體驗“傷痕”,並做有限的“反思”。


    小說以一家醫院為故事的發生地,明顯與餘華的牙醫職業有關。主要人物為住在某家醫院宿舍中的四名實習生,有“我”、小林、一個陝西人,及主要人物畢建國。小說以人稱講述了醫護宿舍內所發生的事件。《宿舍》為短篇小說,一萬多字,共十一節,相對千字的中學生作文來說,是個大的突破,餘華不但寫成了,而且發表了出來,在當時無論是對個人,還是對周圍的親戚朋友同事們,都是件了不起的大事。因為在那個極度重視文學的時代,發表一篇散文或小說,就是自己的文字變成了“鉛字”,可不亞於今天物化時代中個六合大獎,何況這篇小說發表於當期的“頭條”位置,意義似乎更為重大。作為初學者的處女作,“文學性”一般都難達到較高的水平。從敘事結構上來說,小說前後存在著分裂感,前半部分寫實習生的生活,輕松而幽默,不時有點喜劇化的小包袱,後半部分則轉向傷感,這也無傷大雅,畢竟是習作。主要人物畢建國在敘述人“我”和其他人眼中是一個面有病容的人,而且明顯智商上有些問題,相當於一般人眼中的“缺心眼”,以致被大家私下稱為“傻子”。另一方面,他又有自己的優點,比如誠懇和善良,事業上比較努力認真。但是,在隻有八平方米的學生宿舍中,他那“傻子”背後的一些優良品格也隻是在宿舍中偶爾展現,外界卻隻看到他的木訥和“缺心眼”,而他實際上憂郁敏感,他的多思更使他陷於壓抑的狀態,終因抑郁成疾,英年早逝。同宿舍的幾人由他的死而感受到人生的短暫和生命意義的渺茫。


    這個故事不復雜,表面看屬於比較典型的青春期的郁郁不得志的憂傷,其間的故事發生地和場景應該就是餘華學醫過程中的實習地,這幾個人物應該也有原型。畢建國的死代表著一種對人的價值的傷感,後半部分的憂傷應該源自川端康成。《雪國》等作品表現出的對生命的憂傷正是川端康成中後期的特色和成功之處,緩慢的敘事和優美的文字之下不是對民族前途的思考也不是對文化的感慨,而是生命在時間中安靜而堅定地逝去。餘華曾經說過:“一九八二年在浙江寧波甬江江畔一座破舊公寓裡,我初讀到川端康成的作品,是他的《伊豆的舞女》。那次偶然的閱讀,導致我一年之後正式開始了寫作,和一直持續到一九八六年春天的對川端的忠貞不渝。那段時間我閱讀了譯為漢語的所有川端作品。”()?餘華也正是從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中,發現了那種憂傷的美:“我記得那個時候,傷痕文學還沒有完全退潮,所以讀了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以後,我有一個強烈的感受,就是人家寫傷痕是這樣寫的,不是以一種控訴的方式,而是以一種非常溫暖的方式在寫。”也由此發現了“比傷痕文學那種控訴更有力量”的表達方式。()?餘華借助憂郁的力量,而不是像劉心武《班主任》、盧新華《傷痕》式“傷痕文學”那樣直接發出對社會的控訴,溫暖、憂傷到隱含的控訴或柔弱的批判,《宿舍》中明顯能看到這樣的川端康成式的情感三部曲,畢建國的憂郁,誠懇和善良帶來的溫暖,壓抑下的傷感,作品結尾相當類似川端:


     


    這幢樓就要拆除了,我們就將搬出宿舍了。我感到一種莫名的悲哀。這個曾經被我千百次詛咒過的宿舍,如今使我無限留戀。尤其是在後一個晚上——我躺在床上,靜靜地看著書。漸漸地總感到少了一股什麼氣味。慢慢地想起來,是煙味兒。於是我笑著問:“畢建國,怎麼你戒煙了?”說完,心頭不由一顫,抬眼望,畢建國鋪上空空的。再望望小林和陝西人,他倆正喫驚地瞪著我。我眼睛一熱,忙將頭轉向窗外。


     


    “文革”結束時對極“左”時期社會的強烈批判,在此淡化為人在轟轟烈烈的十年“革命”運動之後的憂傷,不知何去何從的感覺似乎來自一個並未深度卷入“運動”的小城,青年的時間感沒有達到滄桑之後的淡泊。


    因此,這後的“悲哀”雖然形似川端,但有些勉強。公用的大樓被拆除,對於個體來說根本無關緊要,而且他隻是個實習生,更是暫留的過客,對這破舊的建築更不可能有太深的感情。何況,小說描寫的日常生活中,四個人之間有著不少矛盾,雖然是小事,但也相當傷感情。而且從整個故事的結構上看,也無明確的主題和發展線索,某些矛盾衝突似乎是為了滿足小說必須有情節這一要素而硬性安排,發生得不太自然,就像中學生作文為突出某個“主題”而編造一些並未發生的事件。要說這小說有主題的話,那也真是中學生作文式的、非常積極向上的“主旋律”,從一個表面看上去不與人交往,有些病態,甚至有些傻的人身上,去發現優秀的品質,從一些事件證明了這個外表不起眼或者讓人厭惡的人居然也是個“好人”,正是中學生常用的筆法。在人物塑造方面,“陝西人”比較臉譜化;“我”是一個“中間人”形像,有些自私自利,但本質上是善良之人,是可以感化之人;小說著力刻畫“好人”畢建國形像,但很難說是成功的,因為畢建國的言行缺乏充分的生活邏輯。()?這部處女作,從文學作品的高度來衡量,實際上並無出彩之處,隻是達到了當時的刊物發表的小說的一般水平。








    ①王侃:《餘華文學年譜》,《東吳學術》2012年第4期。


     




    ②餘華:《自傳》,《呼喊與細雨》附錄。


     




    ①餘華:《沒有一條道路是重復的》,上海文藝出版社2004年,第112頁。


     




    ①餘華:《我能否相信自己》,人民日報出版社1998年,第253頁。


     




    ①餘華:《我能否相信自己》,人民日報出版社1998年,第91頁。


     




    ②餘華:《說話》,春風文藝出版社2002年,第76頁。


     




    ①高玉:《論餘華的早年閱讀與初期創作及其關繫》,《浙江師範大學學報》2016年第3期。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