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說不盡的經典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文學評論與鋻賞
    【市場價】
    208-302
    【優惠價】
    130-189
    【作者】 陳眾議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文學評論與鋻賞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2120721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21207217
    叢書名:“大家讀大家”叢書

    作者:陳眾議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06月 


        
        
    "

    編輯推薦

    於文學經典的大江大河中取一瓢飲,細細品味一點一滴的感動。

     
    內容簡介

    人的一生經歷有限,但文學經典的多姿多彩賦予人們無數“親歷”的可能——童年的神話、少年的史詩、青年的戲劇、中年的小說、老年的傳記。沿此邏輯,陳眾議先生精選了他閱讀裡程中的一個個站點,從中國古代經典四大名著、《聊齋志異》到現代的莫言、賈平凹、格非;從西班牙的塞萬提斯到南美的馬爾克斯、博爾赫斯、略薩。本書既是作者本人對文學經典閱讀的回味與推演,亦是作者與讀者分享關於閱讀的感動和歡愉。

    作者簡介

    陳眾議,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所長,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著有《拉美當代小說流派》《20 世紀墨西哥文學史》《加西亞·馬爾克斯評傳》《博爾赫斯》等;長篇小說《玻璃之死》《風醉月迷》等。2003 年獲國家留學歸國人員成就獎。

    目錄
    大家來讀書
    Ⅰ 真實與虛幻的鐘擺
    ——讀塞萬提斯《堂吉訶德》
    1.文學賴以生存的翅膀:中西方文學中的真實與虛構
    2.尋找幻想的邊界:西方幻想美學的流產
    3.歪打正著的發現:魔幻現實主義的解釋
    4.想像可以產生事實:“美夢成真”的的騎士小說

    Ⅱ 拉丁美洲的“聖經”
    ——再讀馬爾克斯《百年孤獨》
    1.人類全部文明的縮影:魔幻誕生之地馬孔多
    2.時間像是在畫圈圈:孤獨造就了魔幻
    3.讓一切毀滅:走向保守的馬爾克斯
    4.他留下了什麼:馬爾克斯與中國

    大家來讀書


    Ⅰ 真實與虛幻的鐘擺


    ——讀塞萬提斯《堂吉訶德》


    1.文學賴以生存的翅膀:中西方文學中的真實與虛構


    2.尋找幻想的邊界:西方幻想美學的流產


    3.歪打正著的發現:魔幻現實主義的解釋


    4.想像可以產生事實:“美夢成真”的的騎士小說


     


    Ⅱ 拉丁美洲的“聖經”


    ——再讀馬爾克斯《百年孤獨》


    1.人類全部文明的縮影:魔幻誕生之地馬孔多


    2.時間像是在畫圈圈:孤獨造就了魔幻


    3.讓一切毀滅:走向保守的馬爾克斯


    4.他留下了什麼:馬爾克斯與中國


     


    Ⅲ 童心與詩意間的交叉小徑


     ——讀博爾赫斯的“童年”


    1.童心的像征:童夢中的金色老虎


    2.童心的比喻:藝術再造的神秘鏡子


    3.童心的幻想:童年構織的曲折迷宮


     


    Ⅳ “否定的自由”


    ——讀巴爾加斯·略薩


    1.薩特的追隨者:奮起於批判現實主義的潮流


    2.博爾赫斯的贊美者:始終湧動的自由主義潛流


    3拉美文學傳統的延續者:再次回歸現實主義的呼喚


    4.童心未泯的大師:略薩的中國行


     


     Ⅴ “尋根”與魔幻現實主義


    ——讀莫言


    1.一種美麗的神交:莫言與魔幻現實主義


    2.滋生於泥土、扎根於泥土:莫言與尋根文學


    3.善意的“吹毛求疵”:莫言的五根軟肋


     


    Ⅵ 帶血帶淚的鄉土挽歌


    ——讀賈平凹《帶燈》


    1.一卷行將消失的圖景:寫給未來的小說


    2.一盞黑暗中的明燈:理想主義的情懷


    3.一曲帶血帶淚帶疼的挽歌:現代意識的思考


     


    Ⅶ 先鋒作家的矛盾敘事


    ——讀格非《人面桃花》


    1.把自己帶入過去:擁抱古典的格非


    2.悲劇式狂歡:在矛盾中保持作品的平衡


    3.鐘情玄秘:烏合之眾的狂歡


    4.審美與審丑:秀米的臆想


    5.柯爾律治之夢:從逼真到失真的顛覆


    6.徘徊於虛實之間:格非的人物描寫


    7.陌生化與熟悉化:格非小說的雙面效應


    8.席勒還是莎士比亞:情節與主題的較量


    9.小說戰勝了大學:一種反宏大敘事的宏大敘事


     


    Ⅷ 說不盡的經典


    ——讀“四大名著”和《聊齋志異》


    1.女鬼為什麼愛上書生:聊齋的集體無意識


    2.不會過時的時代特征:西遊的永恆價值


    3.經典是歷史的產物:三國的人文情懷


    4人如其面,各不相同:水滸的人物描寫


    5.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紅樓的不可續


     


    Ⅸ 來自天使手中的玫瑰


    ——閱讀經典的人生


    1.讀什麼書,成什麼人:培養童年的味蕾


    2.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點燃青年的熱情


    3.書到用時方恨少:付出壯年的反哺


    4.向死而生:陪伴老年的安慰


     


    後記


    ——經典的邏輯

    前言
    大家來讀書(序)
    世界文學之流浩蕩,而我們卻隻能取其一瓢一勺。即便如此,攫取主流還是支流?浪花還是深水?用瓢還是用勺?諸如此類,又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得清道得明的。
    本叢書由丁帆和王堯兩位朋友發起,邀約了外國文學文化研究的十位代表性學者。這些學者對各自關心的經典作家作品進行富有個性的釋讀,以期為同行和讀者提供可資參考的視角和方法、立場和觀點。本人有幸忝列其中,自然感慨良多,在此不妨從實招來,擇要交代一二。

    大家來讀書(序)


    世界文學之流浩蕩,而我們卻隻能取其一瓢一勺。即便如此,攫取主流還是支流?浪花還是深水?用瓢還是用勺?諸如此類,又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得清道得明的。


    本叢書由丁帆和王堯兩位朋友發起,邀約了外國文學文化研究的十位代表性學者。這些學者對各自關心的經典作家作品進行富有個性的釋讀,以期為同行和讀者提供可資參考的視角和方法、立場和觀點。本人有幸忝列其中,自然感慨良多,在此不妨從實招來,擇要交代一二。


    首先,語言文學原本是人文的基礎,猶如數理之於工科理科;然而,近二三十年來,文學的地位一落千丈。這固然有歷史的原因,譬如資本的作用、市場的因素、微信的普及、人心的躁動,等等。曾經作為觸角替思想解放、改革開放(在國外何嘗不是這樣?)探路的文學,其激蕩的思想、踫撞的火花在時代洪流中逐漸暗淡,褪卻了敏感和銳利,以至於“返老還童”為“稗官野史”“街談巷議”,甚或哼哼唧唧和面壁虛設。偉大的文學似乎正在離我們遠去。當然,這不能怪世道人心。文學本就是世道人心重要的組成部分和表現方式;而且“人心很古”,這是魯迅先生諸多重要判斷中的一個,我認為非常精闢。再則,在任何時代,偉大的文學都是鳳毛麟角。無論是文藝復興運動時期或19世紀的西方,還是我國明清,大多數文學作品都會被歷史的塵埃所湮沒,唯有極少數得以幸免。而幸免於難的原因要歸功於學院派(哪怕是廣義學院派)的發現和守護,以便完成和持續其經典化過程。然而,隨著大眾媒體的衍生,尤其是多媒體時代的來臨,學院派越來越無能為力。我這裡之所以要強調語言文學,就是因為它正在被資本,甚至圖像化和快餐化引向歧途。


    其次,學術界的立場似乎也已悄然裂變。不少同仁開始有意無意地拋棄文學這個偏正結構的“大學之道”,既不明明德,也不親民,更不用說止於至善。一定程度上,乃至很大範圍內,批評成了毫無標準的自說自話、嘩眾取寵、謾罵撒潑。於是,偉大的傳統——馬克思主義被輕易忽略。曾幾何時,馬克思用他的偉大發現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但是他老人家並不因為資本主義是其中的必然環節而放棄對它的批判。這就是立場。立場使然,馬克思早在資本完成國家壟斷和國際壟斷之前,就已為大多數人而對它口誅筆伐。這正是馬克思褒獎巴爾扎克和狄更斯等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的重要因由。同時,從方法論的角度,恩格斯對歐洲工人作家展開了善意的批評,認為巴爾扎克式現實主義的勝利多少蘊涵著對世俗、時流的明確悖反。盡管巴爾扎克的立場是保守的,但恩格斯卻從方法論的角度使他成了無產階級的“同謀”。這便是文學的奇妙。方法有時也可以“改變”立場。這時,方法也便獲得了一定的獨立性。在致哈克奈斯的信中,恩格斯說:“我決不是責備您沒有寫出一部直截了當的社會主義的小說,一部像我們德國人所說的‘傾向小說’,來鼓吹作者的社會觀點和政治觀點。我的意思決不是這樣。作者的見解愈隱蔽,對藝術作品來說就愈好。我所指的現實主義甚至可以違背作者的見解而表露出來。讓我舉一個例子。巴爾扎克,我認為他是比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一切左拉都要偉大得多的現實主義大師。”由是,恩格斯借馬克思的“莎士比亞化”和“席勒式”之說來提醒工人作家。


    再次,目前盛行的學術評價體繫正欲使文學批評家成為“文本”至上的“純粹”工匠。量化和所謂的核刊以某種標準化生產機制為導向,將批評引向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勞作。於是,一本正經的鑽牛角尖和煞有介事的言不由衷,或者模塊寫作、理論套用,為做文章而做文章的現像充斥學苑。批評和創作分道揚鑣,其中的作用和反作用形成惡性循環。尤其是在網絡領域,批評的缺位使創作主體益發信馬由韁、肆無忌憚。


    說到這裡,我想一個更大的惡性循環正在或已然出現,它便是讀者的疏虞。文學本身的問題使讀者漸行漸遠。面對商家的吆喝,讀者早已無所適從。於是,淺閱讀盛行、微閱讀成癮。經典的邊際被空前地模糊。我們這個發明了書的民族,終於使閱讀成了一個問題。嗚呼哀哉!這對誰有利呢?也許還是資本。


    以上固然隻是當今紛繁文學的一個面向,而且是本人的一孔之見,不能涵蓋文學的復雜性;但文學作為資本附庸的猙獰面相已經凸現,我們不能閉目塞聽,更不能自欺欺人。偉大的作家孤寥寂寞。快快向他們靠攏吧!從這裡出發,從現在開始……


    是為序。


     


    後記——經典的邏輯


     


    人不能事事躬親、處處躬親,但文學經典的多姿多彩賦予我們無數“親歷”的可能。我們在《紅樓夢》中與賈寶玉、林黛玉同呼吸;我們自然也可以在《堂吉訶德》中同人物同悲歡、共命運。都說每一部經典是一束精神之光,而每一部文學經典不僅是精神之光,並且還是細致入微的情愫和活法:讓人感同身受的鮮靈生命。因此,我不需要長生不死。文學已經讓我活了上萬年。


     


    文學經典所提供的正是荀子所說的“以近知遠,以一知萬”的見微知著,同時也是孔子所說的“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或者後人所謂的“陶、熔、誘、掖”“熏、浸、刺、提”,等等。然而,關於經典的一繫列問題由於時代的變遷而被不斷重提。比如,何為經典,經典是必然的還是偶然的,經典是歷史的還是現時的,是世界的還是民族的,經典在認知方式、價值判斷、審美取向方面有何共性,經典與時代社會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繫、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關繫何如,諸如此類的問題都還是常說常新,甚至懸而未決的。


     


    說到經典重讀或重估,自然會讓人想到自然科學中的顯學——過程學。是的,在自然科學的眾多現代學科中有一門過程學。在各種過程研究中,有一種新興技術叫生物過程技術, 它的任務是用自然科學的成就,對生物有機體進行不同層次的定向研究,以求人工控制和操作生命過程,兼而塑造新的物種、新的生命。文學研究、經典賞析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種過程學。從作家的創作過程到讀者的接受過程,而作品則是其為重要的介質或對像。問題是生物有機體雖活猶死,蓋因細胞的每一次裂變即意味著一次死亡;而文學作品卻往往雖死猶活,因為莎士比亞是“說不盡”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換言之,文學經典的產生往往建立在對以往經典的傳承、翻新,乃至反動(或幾者兼有之)的基礎之上。傳承和翻新不必說;但奇怪的是,即使反動,也每每無損以往作品的生命力,反而能使它們獲得某種新生。這就使得文學不僅迥異於科學或者自然造物和社會存在的原因。它更像它的近親——歷史書寫。套用阿瑞提的話說,如果沒有哥倫布,遲早會有人發現美洲;如果伽利略沒有發現太陽黑子,也總會有人發現。然而,歷史可以重寫,也不斷被重寫,用克羅齊的話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同樣,如果沒有莎士比亞,也許會有人來創作《哈姆雷特》。有了《哈姆雷特》,也會有人來重寫它。但它們肯定不是莎士比亞的這一個哈姆雷特。所謂文史不分家,其奧妙也許就在於斯。無論歷史還是文學經典,即使有人重寫,他們緣何不僅無損於原著的光輝,反而每每使它獲得重生,甚至更加輝煌燦爛呢?這自然是由文史創作的特殊性所決定的;尤其是文學,蓋因文學是加法,是並存,是無數“這一個”之和。馬克思關於古希臘神話的“童年說”和“武庫說”眾所周知。同時,文學是各民族的認知、價值、情感、審美和語言等諸多因素的綜合體現。因此,文學既是民族文化及民族向心力、認同感的重要基礎,也是使之立於世界之林而不輕易被同化的鮮活基因,是一國一族集體無意識堅韌、深層,同時也鮮活的存在。也就是說,大到世界觀,小到生活習俗,文學在各民族文化中起到了染色體的功用。獨特的染色體保證了各民族在共通或相似的物質文明進程中保持著不斷變化卻又不可湮沒的個性。唯其如此,世界文學和文化生態纔豐富多彩,也纔需要東西南北的相互交流和借鋻。同時,古今中外,文學終究是一時一地世道人心的藝術呈現,建立在無數個人活法、想法和寫法基礎之上,並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地表達與傳遞、塑造與擢升著各民族活的靈魂。這正是文學不可或缺、無可取代的永久價值、恆久魅力之所在。


     


    於是,文學猶如生活本身,是一篇亙古而來、今猶未竟的大文章。


     


    此外,較之於創作,文學研究則更具有意識形態和上層建築屬性,因而更取決於生產力和社會形態、社會發展水平。這也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之一。如是,我國現代意義上的文學研究起步較晚,外國文學研究更是如此;因此,我們仍然隻是篳路藍縷、木鐸啟程。


     


    與此同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在全球化背景下,市場經濟決定了世道人心,文學正在模糊界限,心靈雞湯泛濫成災,而經典卻成了聊作談資的無用之用。


     


    當然,讀書人的歡愉不是一般二般的人可以體察的。就像鞋子是否合適隻有腳纔知道,讀書的感動也隻有讀書人自己明白。因此,當丁帆兄和王堯兄囑我邀約十位同行參與這個文叢時,我就欣然應承了。


     


    但是,甫一動手,就遇到了難題。首先是周遭同仁都忙於拿項目、掙工分,逗人讀書、與人爭鳴之類的物事已然罕有閑暇顧及了;其次是丁王二位仁兄強調深入淺出、言之有味、言之有物,既不要鑽牛角尖式的博士論文,也不能是縱橫捭闔、汪洋姿肆的自說自話自娛自樂。


     


    好在我們談論的都是大家、經典,而大家、經典是往往沒有定評,且又分明自成邏輯。


     


    於是,順著他們或它們的邏輯,攫取生平閱讀之一粟一瓢加以編纂、回味和推演,也便有了這本小書;唯願其中點滴的感動和歡愉可供分享、可資商榷。


     


    適逢人們“剁手”狂購經典之外的幾乎一切物品。


    2017年11月11日於北京

    在線試讀
    Ⅰ真實與虛構的鐘擺
    ——讀塞萬提斯《堂吉訶德》

    對於一切優秀文藝作品,真實與虛構猶如鳥之兩翼、人之兩腿,彼此不可或缺。在塞萬提斯的幾乎所有創作中,它們也是互為因果的兩個方面。尤其是在《堂吉訶德》中,它們更是如影隨形、相輔相成。


    文學賴以生存的翅膀


    虛構作為小說創作,乃至一切文學創作的不可或缺的要素,其形態和維度決定了它從聯想或想像或誇張,乃至幻想的不同稱謂。這當然早已是一種共識。然而,問題是虛構始終是針對真實而言的,就像是真實的影子;因此二者的關繫剪不斷、理還亂,可謂相生相克、相輔相成。也正是因為如此,關乎虛構的言說總是始於真實,而且每每終於真實,難以獨立展開。於是,文學或美學意義上探討也總是一而二,二而一,難以截然分開。

    首先,真實和虛構是文學賴以生存的一對翅膀,二者缺一不可。

    其次,文學像鐘擺,始終搖擺於真實與虛構之間。換言之,人們對於二者常常有所側重、有所偏廢,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Ⅰ真實與虛構的鐘擺


    ——讀塞萬提斯《堂吉訶德》


     


    對於一切優秀文藝作品,真實與虛構猶如鳥之兩翼、人之兩腿,彼此不可或缺。在塞萬提斯的幾乎所有創作中,它們也是互為因果的兩個方面。尤其是在《堂吉訶德》中,它們更是如影隨形、相輔相成。


     


     


    文學賴以生存的翅膀


     


     


    虛構作為小說創作,乃至一切文學創作的不可或缺的要素,其形態和維度決定了它從聯想或想像或誇張,乃至幻想的不同稱謂。這當然早已是一種共識。然而,問題是虛構始終是針對真實而言的,就像是真實的影子;因此二者的關繫剪不斷、理還亂,可謂相生相克、相輔相成。也正是因為如此,關乎虛構的言說總是始於真實,而且每每終於真實,難以獨立展開。於是,文學或美學意義上探討也總是一而二,二而一,難以截然分開。


     


    首先,真實和虛構是文學賴以生存的一對翅膀,二者缺一不可。


     


    其次,文學像鐘擺,始終搖擺於真實與虛構之間。換言之,人們對於二者常常有所側重、有所偏廢,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在西方,虛構即使是作為一種藝術方法,也並不是從一開始就得到正視的。柏拉圖因為藝術是模仿的模仿而根本無視它的存在。出於偏見,柏拉圖幾乎稱虛構為撒謊,並決意將詩人驅逐出他的理想國。亞裡士多德雖然沒有使用虛構之類的概念,卻將想像與記憶混為一談,謂“想像就是萎褪了的感覺”,“一切可以想像的東西本質上都是記憶的東西”。為虛構(尤其是想像)正名的西方理論家一直要到浪漫主義時期方始產生。在浪漫主義之前,少有詩人或理論家談及虛構或想像。個為虛構、為想像、為自己辯護的是英國詩人菲利普·錫德尼,他針對柏拉圖說:“詩人什麼也不證實,因而,也就永遠不會說謊。因為我認為說謊就是證實假的是真的,所以其他藝術家,尤其是歷史學家,要以人類模糊的知識來證明很多事情,就難免說很多謊話。但是,詩人從不證實什麼。詩人不會圍繞著你的想像兜圈子施魔法,讓你相信他寫的就是真實的。他不會援引其他史書裡的典故,但是甚至在一開始,他就懇求溫柔的繆斯女神給他注入匠心獨運的靈感;實際上,不是不厭其煩地告訴你是什麼或者不是什麼,而是應該是什麼或者不應該是什麼。因此,盡管他敘述的事不真實,但因為他並沒有當作真實的來講述,他就沒有說謊。”而塞萬提斯則在創作上率先進行了否定之否定。也就是說,騎士小說是前人的有意識虛構的開端。蓋因神話傳說是先民無意識幻想的產物,而後來的神學又有意無意地視神為真實,從而遮蔽了神及神的世界作為虛構的本質屬性。至於虛構的內涵外延及其與想像或幻想、理性或非理性等諸如此類的關繫問題,則皆因立場和出發點的不同而見仁見智,迄今未有定論。鋻於本文側重於討論塞萬提斯及其虛構與真實的關繫,姑且將想像和幻想視為虛構的不同等級與方法。


     


    史忠義先生在梳理中西關乎虛構問題時,從本體論出發,認為中西方在虛構問題上的初始認知並不一樣。“原因之一是,《詩經》中的‘國風’‘雅’‘頌’都是當時真實社會風貌的反映,人們絲毫沒有懷疑《詩經》(藝術)內容的真實性。原因之二,老莊信奉自然,以自然為道的基本內容,這種觀念不懷疑大自然的真實性,因而也無緣於從本體論角度討論世界之真假和藝術之‘真’等問題……西方則不同。由於荷馬史詩和雅典悲劇或頌揚奧林匹斯山的諸神,或以傳奇中的英雄人物為對像,與眼前的社會真實和文化真實相差甚遠,人們對藝術內容的真實性甚為疑惑。事實上,柏拉圖以前的古希臘先民就一直懷疑他們所居住的這個世界的真實性,民間就流傳著‘模仿’一說。畢達哥拉斯認為,我們所看到的各種現像都是表面現像,世界的本源(本原)在於‘數’。柏拉圖提出了後來頗為著名的‘理念’說”。這當然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問題的是:一、 中國除了《詩經》和老莊,也有源遠流長的神話傳說,還有墨子的“天志”思想(這與柏拉圖的“理念”說頗為接近),甚至還有《易》的“以無為本”思想,等等;二、 古希臘也不盡是“理念”本體論,早期有巴門尼德的存在本體論,後期有亞裡士多德的綜合本體論,有學者於是將古希臘本原思想歸納為範疇本體論和宇宙本體論;三、 更為奇妙的是,雙方關於文學虛構的討論與肯定卻差不多都是從16世紀開始的。西方有塞萬提斯和錫德尼爵士;中國有謝肇淛的“凡為小說及雜劇戲文,須是虛實相半,方為遊戲三昧之筆”之說,袁於令的“文不幻,不文;幻不極,不幻”雲雲。


     


    事實上,由於人類近現代文明是以人本(“人事”)取代神本(“天道”)為前提,以現實的理性戰勝幻想的神話為基礎的,因此,作為人類文明重要組成部分的文學非原生形態便不可避免地被賦予了極功利的現實主義精神。“文以載道”“理性模擬”,幾千年來中外文學流變幾乎都是以現實(自然)為主要指向和出發點的。


     


    正因為如此,文學虛構(尤其是幻想)始終未能作為一種相對獨立的審美對像而受到重視。然而,無法改變的事實是,不論東方西方,虛構都是文學的起源,小說的緣起,它所構築的一座座大廈蔚為壯觀,有目共睹:遠自神話傳說,近至科幻小說。在我國,幻想小說貫乎古近。它的產生先於寫實小說幾百乃至上千年。魯迅在追究小說起源時說過:“考小說之名,古是見於莊子所說的‘飾小說以干縣令’……至於現在一班研究文學史者,卻多認小說起源於神話。因為原始民族,穴居野處,見天地萬物,變化不常——如風,雨,地震等——有非人力所可捉摸抵抗,很為驚怪,以為必有個主宰萬物者在,因之擬名為神;並想像神的生活,動作……這便成功了‘神話’。從神話演進,故事漸近於人性,出現的大抵是‘半神’,如說古來建大功的英雄,其纔能在凡人以上,由於天授的就是。”於是便有了傳說。再後來,由於巫術、宗教、迷信的興盛,又有了志怪、傳奇、神魔等內容的故事,而寫實主義小說,即魯迅所說的講史、演義或“說話”則要到宋朝方始產生。


     


    歐洲小說的產生和發展也經歷了類似的過程:先由神話傳說到傳奇志怪,寫實主義如文藝復興前夕的流浪漢小說和市民小說也是很晚纔有的。


     


    但迄今為止還很少有人繫統論述過虛構的源流變遷,更談不上對它做較為全面的審美把握。魯迅先生在其《中國小說史略》和《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中,雖明確指出了幻想在中國文學的悠久傳統和重要地位,分析了諸如神話傳說、志怪傳奇、神魔小說的產生、興盛的歷史原因和現實意義,等等,然終究未及對虛構本身做更多的、美學上的闡釋。西方對幻想文學的繫統考察則是20世紀60年代纔開始的,而且終因為無法確定幻想的內涵外延(也即與現實的區別分野)而卡了殼。


     


     


    尋找幻想的邊界


     


    法國學者羅歇·凱盧瓦是幻想文學研究的先行者之一。伍德爾在他的傳記裡說,羅歇·凱盧瓦曾於1939年抵達布宜諾斯艾利斯,他是維克托裡亞·奧坎波的朋友。1942年四五月份,在《南方》雜志社舉辦的討論會上,博爾赫斯同凱盧瓦發生意見分歧。凱盧瓦從社會學的角度探討幻想小說,把這種題材的起源追溯到約瑟夫·富歇建立的巴黎警察部隊,並稱愛倫·坡的短篇小說開了這個題材的先河。博爾赫斯譏誚地否定了凱盧瓦的全部觀點,認為凱盧瓦的觀點不是錯不錯的問題,而是“愚蠢的無稽之談”。凱盧瓦在這件事情上表現了足夠的寬容大度,1945年他離開阿根廷回到法國後親自翻譯介紹博爾赫斯的著作。連博爾赫斯也不得不承認,是凱盧瓦把他推向了世界。在《幻想文學選編》一書中,凱盧瓦給幻想下了這樣一個定義:“異常在習常中突現。”基於這一定義,凱盧瓦在不同場合,對古來幻想文學進行了分門別類。根據他的方法,我們大致可以歸納如下: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