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巴黎文學地圖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文學評論與鋻賞
    【市場價】
    529-768
    【優惠價】
    331-480
    【作者】 (美)哈羅德·布魯姆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文學評論與鋻賞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1317384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純質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313173843
    作者:(美)哈羅德·布魯姆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11月 

        
        
    "

    編輯推薦

    1、巴黎有埃菲爾鐵塔、盧浮宮等的時尚繁華,更有莫裡哀、雨果、伏爾泰 、孟德斯鳩等文學大家的文藝風景。


    2由著名文學批評家美國哈羅德•布魯姆主編。(耶魯大學人文講座教授,1973年出版《影響的焦慮》,被喻為用一本小書敲了一下所有人的神經1994年出版《西方正典》,在世界上也引起巨大反響。


    3、既是一本城市旅行手冊,又是一部法國文學史。


     
    內容簡介

        巴黎是浪漫之都,也是時尚之都,更是文學之都。幾個世紀以來,巴黎不僅是靈感的原泉,也是重要的文學場景,不但啟發了無數詩人和作家,更見證了文學思潮的湧現。在這裡,你可以欣賞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感受雨果的《悲慘世界》、品味波德萊爾的《惡之花》、觀察左拉的《小酒店》。同時,這裡還有莫裡哀、拉辛、伏爾泰、狄德羅、司湯達、福樓拜、普魯斯特……在巴黎,每個看似不經意的角落、不起眼的建築,都可能曾有某位作家的身影。本書穿越歷史現場,將地理、人文和文學錯落有序交織在一起,帶領讀者鋻賞巴黎悠久的文學歷史,感受巴黎獨有的文學氣息,領略巴黎燦爛的文學世界。

    作者簡介

    哈羅德·布魯姆(Harold Bloom, 1930)


          當代美國極富影響的文學理論家、批評家。曾執教於耶魯大學、紐約大學和哈佛大學等知名高校。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詩歌批評、理論批評和宗教批評,代表作有《影響的焦慮》(1973)、《誤讀之圖》( 1975)、《西方正典》( 1994 )、《莎士比亞:人的發明》( 1998 )等,被譽為“西方傳統中有天賦、有原創性和有煽動性的一位文學批評家”。

    目錄
    章今日巴黎
    1.1 行政區劃和博物館 21.2 熱門區域 3
    1.3 巴黎地標 5
    1.4 風景如畫的巴黎街道 6
    1.5 巴黎人 7
    第二章百年盛世
    2.1 弗朗索瓦 · 拉伯雷 12
    2.2 法國皇室財富增長 14
    2.3 莫裡哀 15
    2.4 讓 · 巴蒂斯特 · 拉辛 20
    2.5 讓 · 德 · 拉封丹 23
    2.6 德 · 拉法耶特伯爵夫人和塞維尼夫人 24
    2.7 凡爾賽宮 25
    第三章啟蒙時代

    章今日巴黎


    1.1 行政區劃和博物館 21.2 熱門區域 3


    1.3 巴黎地標 5


    1.4 風景如畫的巴黎街道 6


    1.5 巴黎人 7


    第二章百年盛世


    2.1 弗朗索瓦 · 拉伯雷 12


    2.2 法國皇室財富增長 14


    2.3 莫裡哀 15


    2.4 讓 · 巴蒂斯特 · 拉辛 20


    2.5 讓 · 德 · 拉封丹 23


    2.6 德 · 拉法耶特伯爵夫人和塞維尼夫人 24


    2.7 凡爾賽宮 25


    第三章啟蒙時代


    3.1 伏爾泰


    3.2 孟德斯鳩 34


    3.3 丹尼斯 · 狄德羅 38


    3.4 皮埃爾 · 奧古斯丁 · 卡龍 · 德 · 博馬舍 41


    第四章大革命時期


    4.1 形勢惡化 46


    4.2 鐵面人 49


    4.3 皮埃爾 · 肖代洛 · 德 · 拉克洛 52


    4.4 革命繼續 54


    第五章復闢時期


    5.1 司湯達 58


    5.2 第二次復闢 60


    5.3 奧諾雷 · 德 · 巴爾扎克 64


    5.4 維克多 · 雨果 68


    5.5 大仲馬和小仲馬 71


    5.6 喬治 · 桑 75


    第六章法蘭西第二帝國時期


    6.1 夏爾 · 皮埃爾 · 波德萊爾 80


    6.2 熱拉爾 · 德 · 奈瓦爾 86


    6.3 吉斯塔夫 · 福樓拜 87


    第七章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和20世紀初期


    7.1 居伊 · 德 · 莫泊桑 93


    7.2 埃米爾 · 左拉 96


    7.3 阿納托爾 · 法朗士 100


    7.4 像征主義運動 101


    7.5 亨利 · 詹姆斯 105


    7.6 奧斯卡 · 王爾德 107


    7.7 喬治 · 費度和安德烈 · 紀德 109


    7.8 西多妮 · 加布裡埃爾 · 科萊特 110


    7.9 馬塞爾 · 普魯斯特 111


    第八章兩次世界大戰期間


    8.1 巴黎的美國移民 115


    8.2 巴黎本土作家 124


    8.3 詹姆斯 · 喬伊斯 128


    8.4 喬治 · 西梅翁 131


    8.5 珍 · 瑞絲 132


    8.6 喬治 · 奧威爾 133


    第九章德國占領和新浪潮運動時期


    9.1 重返巴黎的美國作家 137


    9.2 讓 · 保羅 · 薩特和西蒙娜 · 德 · 波伏娃 140


    9.3 巴黎的移民作家 142


    9.4 巴黎的非裔美國作家 145


    9.5 垮掉的一代 151


    文學聖地 155


    大事記 171


    譯後記 178

    在線試讀
    第九章 德國占領和新浪潮運動時期

    20世紀20年代,成批的美國年輕人蜂擁來到巴黎,盡情地享受著無拘無束、消費低廉的生活。到了20世紀30年代末,德國法西斯當政,他們就再也感受不到當時的那種富足感和安全感了。他們畏懼法西斯專制,就像時下人們畏懼恐怖主義一樣。所以,當時住在巴黎的很多美國作家、藝術家和音樂家都紛紛逃到安全的美國沿海地帶,也有一些人去了法國農村,像格特魯德·斯泰因,還有一些人在把德國人侵者驅除出境之後緊隨解放大軍回到了巴黎,如有名的歐內斯特·海明威。
    1918年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1919年在凡爾賽宮鏡廳簽署了專門懲處德國侵略者的凡爾賽和約。和約的很多條款都對德國武裝部隊規模及其非武裝區的建立作出了限制。但到了20世紀30年代末,阿道夫·希特勒的獨裁統治使很多條款都被踐踏,失去了它們原有的效力。
    1939年9月,希特勒軍隊入侵波蘭,成為英法對德宣戰的導火線。1940年,德國軍隊占領法國北部,1942年法國南部也落人日益壯大的納粹強權之手。為抵抗納粹勢力,法國將軍夏爾德戴高樂在1940年成立了法國抵抗組織。
    美國政府支持英法聯盟不遺餘力地阻止德軍進攻。1941年,美國也對德宣戰。這場戰爭時間長,毀滅性大。1944年8月25日,戰爭終於結束,巴黎解放,納粹分子落荒而逃,同盟軍入駐巴黎。第二天,戴高樂將軍進人巴黎,組建臨時政府。
    歐內斯特·海明威是同盟軍的一員,參與了巴黎解放戰爭。當時,海明威其實是《科利爾》雜志社的一名記者,但他執意要去抗戰前線,軟磨硬泡,要求隨著首批返回巴黎的法軍人城。就這樣,海明威成了巴黎解放後個進入巴黎的美國人,比美國軍隊還要早。相傳,巴黎一解放,海明威就去“解放”麗茲酒店的酒吧。戰前,海明威經常去這家酒吧喝酒,後來為了紀念他,該酒吧改名為海明威酒吧。
    西爾維婭·比奇是海明威的朋友,她在德國入侵巴黎之際就關閉了自己的書店。其實早在德軍人駐巴黎之前,比奇就設法把店裡的很多庫存私藏了起來。不幸的是,比奇後來被逮捕關押到了俘虜拘留營,直到一個法國朋友前來擔保,她纔得以釋放。
    9.1重返巴黎的美國作家

    第九章 德國占領和新浪潮運動時期


     


    20世紀20年代,成批的美國年輕人蜂擁來到巴黎,盡情地享受著無拘無束、消費低廉的生活。到了20世紀30年代末,德國法西斯當政,他們就再也感受不到當時的那種富足感和安全感了。他們畏懼法西斯專制,就像時下人們畏懼恐怖主義一樣。所以,當時住在巴黎的很多美國作家、藝術家和音樂家都紛紛逃到安全的美國沿海地帶,也有一些人去了法國農村,像格特魯德·斯泰因,還有一些人在把德國人侵者驅除出境之後緊隨解放大軍回到了巴黎,如有名的歐內斯特·海明威。


        1918年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1919年在凡爾賽宮鏡廳簽署了專門懲處德國侵略者的凡爾賽和約。和約的很多條款都對德國武裝部隊規模及其非武裝區的建立作出了限制。但到了20世紀30年代末,阿道夫·希特勒的獨裁統治使很多條款都被踐踏,失去了它們原有的效力。


        19399月,希特勒軍隊入侵波蘭,成為英法對德宣戰的導火線。1940年,德國軍隊占領法國北部,1942年法國南部也落人日益壯大的納粹強權之手。為抵抗納粹勢力,法國將軍夏爾德戴高樂在1940年成立了法國抵抗組織。


        美國政府支持英法聯盟不遺餘力地阻止德軍進攻。1941年,美國也對德宣戰。這場戰爭時間長,毀滅性大。1944825日,戰爭終於結束,巴黎解放,納粹分子落荒而逃,同盟軍入駐巴黎。第二天,戴高樂將軍進人巴黎,組建臨時政府。


        歐內斯特·海明威是同盟軍的一員,參與了巴黎解放戰爭。當時,海明威其實是《科利爾》雜志社的一名記者,但他執意要去抗戰前線,軟磨硬泡,要求隨著首批返回巴黎的法軍人城。就這樣,海明威成了巴黎解放後個進入巴黎的美國人,比美國軍隊還要早。相傳,巴黎一解放,海明威就去“解放”麗茲酒店的酒吧。戰前,海明威經常去這家酒吧喝酒,後來為了紀念他,該酒吧改名為海明威酒吧。


    西爾維婭·比奇是海明威的朋友,她在德國入侵巴黎之際就關閉了自己的書店。其實早在德軍人駐巴黎之前,比奇就設法把店裡的很多庫存私藏了起來。不幸的是,比奇後來被逮捕關押到了俘虜拘留營,直到一個法國朋友前來擔保,她纔得以釋放。


    9.1重返巴黎的美國作家


     歐文·肖是位美國軍人,參與了巴黎解放戰爭,負責拍攝、記錄所發生的戰爭事件,是巴黎外媒團的注冊成員。巴黎外媒團總部設在斯克瑞博路1號的斯克瑞博酒店。後來,歐文·肖住進了柏卡多大道24號的一套公寓,並完成了作品《幼獅》。《幼獅》以歐內斯特·海明威為人物原型,描寫了歐洲戰爭。但海明威火冒三丈,揚言等書出版後要揮拳狠揍肖一頓,因為在海明威看來,這本書把自己刻畫得實在是太平淡無奇了。寫完《幼獅》,肖又連續寫了幾部劇本和通俗小說,如《羅馬之光》《富人,窮人》。


    在巴黎,歐文·肖並不是一位懷揣著作家夢住到斯克瑞博酒店的作家。同期,一位名叫約翰·多斯·帕索斯的美國作家也住在這裡,他連續寫出小說《曼哈頓中轉站》和《美國》三部曲。另外,肖在斯克瑞博酒店的室友威廉·薩羅揚後來也成了一流作家。薩羅揚出生在一個亞美尼亞移民家庭,住在加利福尼亞州夫勒斯諾市。年輕時,他曾是一名普通的陸軍通信兵,後來步人文壇,名震四方。1940年,所寫戲劇《你這一輩子)',獲得普利策獎;同年,薩羅揚還出版了一本名叫《阿南的世界戈的短篇小說集;1943年,出版了長篇小說《人間喜劇》。


    肖在巴黎還有一個住所,位於柏卡多大道24號,也是美國作家經常出人的地方。幽默作家、記者愛德·布什瓦爾德也住在柏卡多大道24號,在這兒還為《先驅論壇報》撰寫了很多有關巴黎的戰後故事。另外,西奧多·哈羅德·懷特也住在這裡,在此期間完成戰爭小說《山路》,榮獲普利策獎。小說家詹姆斯·索特也是肖的朋友,著有優秀的回憶錄《燒天》,描寫了兩人初次在巴黎見面的J清景:


    手握一張藍色方紙,高盧牌香煙那種籃,我再一次慢慢將其打開,仍然感到非常興奮,層層折痕都是一次次難忘的回憶方紙打開了,映入眼簾的是一份邀請函:


    周六晚上7點你有空到雅典娜廣場酒店的瑞拉斯酒吧喝一杯嗎?


     署名非常簡單,單字:肖


     通常,每年的11月或深秋12月,夜幕就早早地降臨,1961年也不例外。想起巴黎,我就覺得一條條寬闊的林蔭大道、一條條大街簡直就是一幅美妙絕倫的圖片。我從未見過一位如此著名的作家。經經紀人介紹(也是歐文·肖的經紀人),我驅車從寒冷的外省地區來到巴黎與詹姆斯·索特會面。令人興奮的是所走路線正好是條對角線,我從肖蒙出發,向北經過特魯瓦,後到達巴黎市中心。(Burning the Days 194 )


    索特未能準時赴約,但肖並不十分介意:“我走進瑞拉斯酒吧,映人眼簾的便是一位身材魁梧的男子,他站在酒吧門口,身穿寬松軍用雨衣,兜裡還塞著一份《世界報))>o我立馬就認出他來了。我畏畏縮縮地走到肖面前,結結巴巴地向他道歉。他卻說道:‘沒關繫,想喝點什麼?’這就是真實的歐文·肖。”(195)從索特的話中,我們可以判斷,在巴黎,“在巴黎心髒”,似乎每樣東西都彰顯出了真我本色,甚至是帶有一種神聖色彩,盡管摻雜了某種享樂主義思想,但絲毫不能使這種神聖遜色。“這完全是另一種生活,毫無世俗禁忌,一種神聖的生活,這座宏偉壯觀的博物館及其令人喻悅的花園都是為你一人而建。”(198)


    9.2 讓·保羅·薩特和西蒙娜·德·波伏娃


    在巴黎解放的這段時間,也有很多著名的美國作家來到巴黎,幾乎和20 世紀20 年代的時候差不多。這段時間,法國作家也很忙碌。“二戰”前後,法國重要的知識分子是讓·保羅·薩特。


    薩特於1905 年出生在巴黎,曾在巴黎、瑞士和德國接受教育。起初,薩特在法國北部港口城市勒阿弗爾教哲學,後來到巴黎拉丁區克洛維街23 號的亨利四世中學任教。1938 年,薩特出版了部小說《惡心》。即便“二戰”期間他也從未停止創作。戰爭期間,薩特沒有躲避戰爭,而且受到了傷害。他曾參加法國抵抗運動,被德軍逮捕入獄。“二戰”過後,薩特榮獲1964 年諾貝爾文學獎,雖然他斷然拒絕。


    作家西蒙娜是薩特的終身伴侶,兩人在學生時代就認識。德·波伏娃的成名作是她1949 年出版的非小說類作品《第二性》。《第二性》研究分析了女性的社會角色,為女權主義運動奠定了基礎。


    可以說,薩特和德·波伏娃是與巴黎左岸地區咖啡館聯繫為密切的兩位作家了,尤其是位於聖日耳曼大道172 號的花神咖啡館。薩特描述了兩人在花神咖啡館裡從早上9 點坐到中午,喫過午飯後還會回來接著工作。很長一段時間裡,薩特兩人住在路易斯安娜酒店。路易斯安娜酒店位於和聖日耳曼大道相交叉的塞納街60 號,離花神咖啡館就幾個街區。


    對薩特和德·波伏娃來說,花神咖啡館不是他們的一處非正式辦公地點。有段時間,他們一喫過早飯就會全天待在位於拉斯帕麗大道和蒙帕納斯大道交叉口的多摩咖啡館。蒙蘇利閣樓也是薩特兩人喜歡去的地方,這家酒店位於巴黎南郊的蒙蘇利公園,離蒙帕納斯很近。


    1980 年,薩特在巴黎去世。他在巴黎聲望極高,出殯那天有5 萬人送靈到公墓。薩特去世後,德·波伏娃於1984 年寫了一部懷念兩人共同生活的回憶錄《永別的儀式》。兩年之後,德·波伏娃離開人世,兩人合葬在蒙帕納斯公墓。


    9.3巴黎的移民作家


    阿爾貝·加繆和讓·保羅·薩特同是存在主義哲學家和作家。加繆於1913 年出生在阿爾及利亞,1940 年來巴黎為《巴黎晚報》工作。到巴黎後,加繆迅速成為一名法國抵抗運動積極分子。1942 年,加繆出版了部小說《局外人》,1947 年又出版了另一部深受廣大讀者喜愛的小說《鼠疫》。之後,加繆就一直住在巴黎,寫了一些劇本、小說和非小說作品。同時,他還曾參與一些文藝雜志的出版工作。和薩特來往的這段時間,兩人經常辯論。加繆1957 年拒受諾貝爾文學獎可能就是薩特幾年後拒絕該獎項的原因之一。1960 年,加繆死於車禍,出事地點位於巴黎東南60 英裡外的桑斯附近。


    荒誕派劇作家歐仁·尤內斯庫是另外一位在海外出生定居巴黎的作家。尤內斯庫於1912 年出生在羅馬尼亞,曾到巴黎接受教育,終於1940 年移居巴黎。尤內斯庫相當另類,1960 年發表的戲劇《犀牛》為證明因循守舊、千人一面的後果,竟然塑造了一繫列慢慢變成犀牛的人物角色。戲劇《椅子》描寫了一對可以與虛擬賓客交流的老年夫婦。1950 年,尤內斯庫完成《禿頭歌女》;1951 年,完成《上課》。從此,這兩部戲劇多次在於賽特劇院上映。於賽特劇院很小,隻有85 個座位,位於聖日耳曼於賽特街23 號。1970 年,尤內斯庫被選入法蘭西學院,1994 年在巴黎逝世。


    塞繆爾·貝克特也是一位支持荒誕派戲劇的作家,步其他一些愛爾蘭著名作家的後塵來到巴黎。與既是同鄉又是朋友的詹姆斯·喬伊斯經歷相似,貝克特於1906 年出生在愛爾蘭首都都柏林,年紀輕輕就背井離鄉。1928 年,貝克特來到巴黎任教,但直到20 世紀30 年代末他纔終長期定居巴黎。在巴黎,貝克特認識了喬伊斯,其實他的部作品就是1929 年所寫的對喬伊斯作品的評論。隨著自己文壇地位的確立,貝克特後來還幫過喬伊斯,當時喬伊斯正焦頭爛額地在撰寫他那部情節復雜的巨型小說——《芬尼根守靈夜》。到巴黎之後,貝克特在邬爾姆路的巴黎高等師範學院當了一名教師。學校相當有名,工作也相當體面,但工資待遇卻不怎麼好,所以貝克特在巴黎的頭幾年幾乎沒有積蓄。起初,貝克特住在利比裡亞酒店,也就是現今大薛米耶街上的貝斯特韋斯特酒店。沒過幾天,貝克特就成了幾家咖啡館的常客,如蒙帕納斯大道171 號的丁香園咖啡館、102 號的圓頂咖啡館和99號的菁英咖啡館,而這些地方正好是一些作家和藝術家經常出入的地方。但是,貝克特喜歡去的飯店卻是位於高乃依街7號的科雄·德·萊特餐館,如今改名為巴斯蒂德-奧德翁餐館。


    1942 年,貝克特與終身伴侶蘇珊娜離開巴黎、離開德軍占領區,來到法國南部暫住了一段時間。兩人相識於醫院,當時貝克特在街上被亂槍擊中住進醫院。貝克特兩人參與了法國抵抗運動,直到納粹政府倒臺纔重返巴黎。


    多年來,貝克特一直住在寵妃路6 號。他也是奧黛翁街12號莎士比亞書店的常客。在莎士比亞書店,貝克特見過歐內斯特·海明威一次,但僅有的一次見面也不怎麼成功,因為海明威很不喜歡《芬尼根守靈夜》這部作品,而這部小說恰好又是自己的朋友詹姆斯·喬伊斯的代表作。


    戲劇《等待戈多》是貝克特的代表作,1953 年首演於巴黎巴比倫劇場。當時,巴比倫劇場位於巴比倫街,不過如今已經不在了。貝克特一般用法語寫作,隻是後來纔翻譯成英語,也就是自己的母語,這一行為更加表明貝克特把巴黎看成了自己的家。而他的後一部用英文寫作的小說《瓦特》出版於1953 年。


    貝克特曾在巴黎聖雅克大道38 號住過一段時間,一直過著清靜、近乎隱居的生活。1969 年,他榮獲諾貝爾文學獎。1989年他在巴黎雷米·杜蒙塞爾勒街的一套公寓逝世,之後,這套公寓就被拆毀了。貝克特去世之後葬在了蒙帕納斯公墓,他的墳墓非常素樸。


    9.4 巴黎的非裔美國作家


    20 世紀二三十年代,住在巴黎的美國藝術家主要是一些白人作家或黑人音樂家,長期以來,巴黎也是爵士舞蹈家和歌唱家的聚集地。戰後幾年,大批的非洲裔美國作家蜂擁而至來到巴黎。這完全可以看成一種趨勢,盡管部分原因是因為有更多的非裔美國作家的作品相繼出版,他們部分人覺得巴黎更適合他們發展。


    對於非裔美國作家來說,巴黎的確是一座極具魅力而又讓他們免遭本國歧視的城市。美國南方各州一直實施種族隔離政策,即使是在美國的其他地區也有很多作家同樣遭受著種族歧視。但巴黎幾乎不存在什麼種族歧視現像,至少不針對非裔美國人,所針對的對像一般都是從法國原殖民地阿爾及利亞、摩洛哥和突尼斯等國來到法國的北非移民。而且,美國的黑人和加勒比海人在法國還是蠻受歡迎的。


    理查德·賴特是移居巴黎的位重要黑人作家,憑借1940 年出版的小說《土生子》和5 年之後出版的自傳《黑孩子》而名揚四方。1908 年,賴特出生在密西西比州的納齊茲附近,從小就飽受種族歧視之苦,為找工作,他跑遍美國南方各州,做過各種乏味的傭人工作,直到1935 年在芝加哥身受槍傷之後纔開始了創作生涯。


    賴特早在20 世紀40 年代初就取得了輝煌的文學成就,但他在本土上卻仍然無法擺脫種族歧視的困擾,所以40 年代末移居巴黎較歡迎黑人的地區。從1948 年到1959 年,賴特住在聖日耳曼王子街14 號的一套三層公寓。詩人朗費羅也曾住在同一條街上,門牌號為49,不過沒住多久就搬走了。還有藝術家惠斯勒的工作室也在這條街上,門牌號為22。牆上掛的那塊匾就足以證明這是賴特的家,也足以證明賴特在新國度所占有的重要地位。賴特為實現種族平等奮鬥一生,1959 年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還專門到賴特公寓拜訪過。賴特一生周遊世界,撰寫遊記。為了創作,他還不斷地挖掘早期生活。1960 年,賴特在巴黎與世長辭。


    切斯特·海姆斯於1909 年出生在密蘇裡州,與賴特是同時代的作家。1929 年,因持械搶劫被判入獄,在俄亥俄州立監獄服刑7 年。服刑期間,海姆斯踏上了寫作征程。從此他金盆洗手、遠離犯罪,開始創作犯罪小說,還被認為是20 世紀後期受推崇的犯罪小說家之一。1953 年,海姆斯搬到巴黎,並在巴黎完成了他秀的著作,奇怪的是這部作品寫的不是巴黎,而是哈萊姆。


    和其他非裔美國作家一樣,海姆斯選擇移居巴黎主要是想擺脫美國社會嚴重的種族歧視,還有部分原因是他的作品在法國受到了很高評價,甚至比在本國都要高。海姆斯的小說《孤獨的事業》介紹了美國勞工運動的種族問題。這部小說在美國並不怎麼出名,但1952 年卻被評為了由美國作家撰寫、法國出版社出版的五部秀作品之一。其餘四部皆出自於諸如海明威、菲茨傑拉德和威廉·福克納等名家之手。


    海姆斯認識理查德·賴特。兩人相識於海姆斯初到巴黎之際,當時海姆斯還是在賴特的幫助下安頓下來的。遊遍了法國南部和倫敦,海姆斯後住進了布希街的聖女貞德酒店。盡管到了巴黎,他覺得還是沒有完全擺脫種族歧視的困擾,比如酒店老板就很明確地表示他們不喜歡海姆斯的白人女友。這不過是一段小插曲,盡管如此,海姆斯仍然非常專注地搞作品創作。1956 年,海姆斯塑造了兩個黑人偵探形像,即棺材愛德·約翰遜和掘墓者約恩斯,隨後這兩個角色在海姆斯的多部哈萊姆偵 探小說中都有所涉及。當時,海姆斯身無分文、一貧如洗,還真多虧了這兩個人物角色,他纔得以渡過經濟難關。


    海姆斯大半時間都在旅行。回到巴黎時,海姆斯住在了心之居所街8 號的一個簡陋旅館,也就是如今更加豪華壯觀的老巴黎瑞萊大酒店。不久,海姆斯著手小說《強奸案》的創作。該小說1963 年在法國出版,法語名為Une affair de viol ,講述了自己和其他一些非裔美國作家在巴黎左岸地區的生活經歷,遺憾的是這部小說在海姆斯死後纔被譯成英文。書中的兩個角色基本上是以理查德·賴特和詹姆斯·鮑德溫為人物原型,鮑德溫也是一位住在巴黎的非裔美國作家。1968 年,海姆斯搬到西班牙,1984年在西班牙逝世。


    詹姆斯·鮑德溫是第三位在巴黎住過一段時間又取得了巨大成功的黑人美國作家。說實在的,把鮑德溫、賴特和海姆斯三人聯繫起來確實有點危險,因為他們一直相處得不大好,尤其是鮑德溫,他一直覬覦著賴特卓越的文壇地位。他很年輕時就立志要當作家,認為超越賴特似乎是自己這樣的青年作家的義務。


    1924 年,鮑德溫出生在哈萊姆,就是海姆斯在遙遠的歐洲自我流放時期生動地刻畫了的哈萊姆。1948 年,他在朋友的幫助下移居巴黎,一住就是8 年。一下飛機鮑德溫就被朋友徑直拉到了雙偶咖啡館。雙偶咖啡館是鮑德溫在巴黎光顧的站,鮑德溫一進咖啡館就見到了理查德·賴特,後來還在這裡遇見了切斯特·海姆斯。鮑德溫曾在聖日耳曼維爾納依街18 號的維爾納依酒店住過一段時間。鼕天房間裡不供暖,鮑德溫就入鄉隨俗,選在巴黎的咖啡館創作,而他喜歡的地方是位於日耳曼大道172 號的花神咖啡館。後來,鮑德溫搬到了巴克路的巴克大酒店。


    鮑德溫天天待在咖啡館創作,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在巴黎完成了自己的部長篇小說《向蒼天呼吁》。該小說於1953 年出版,贏得了文壇的認可。而他文壇地位的真正確立是在1956 年《喬瓦尼的房間》出版之後。《喬瓦尼的房間》講述了一些鮑德溫非常熟悉、發生在巴黎左岸地區的故事。但是到了1953 年,鮑德溫開始厭倦巴黎生活,先後搬到了沙特爾附近和紐約。後鮑德溫在紐約和法國南部聖保羅的家裡輪流居住,1987 年在聖保羅逝世。


    9.5 垮掉的一代


    20 世紀50 年代,又一批美國作家掀起了去巴黎的熱潮,他們就是“垮掉的一代”。前來參觀巴黎的“垮掉派”代表作家很多,他們通常所住的那家酒店,也就是切斯特·海姆斯所住的那家位於心之居所街8 號的酒店,被戲稱為“垮掉”酒店。傑克·凱魯亞克、艾倫·金斯伯格、威廉·蘇華德·博羅斯、勞倫斯·費林赫迪、格雷戈裡·柯爾索都或長或短地在這家酒店住過。1959 年,金斯伯格幫博羅斯準備《赤裸的午餐》定稿之時,兩人就住在那裡。


    “垮掉派”作家很不安分,都沒有在巴黎長久居住。相反,他們來回輾轉於紐約、倫敦、巴黎、舊金山、墨西哥和摩洛哥。費林赫迪的確在巴黎上過學,並且還在1951 年獲得了巴黎索邦神學院的博士學位。金斯伯格比大部分“垮掉派”作家在巴黎待的時間都長,他描寫過自己在左岸街道感受蘭波、波德萊爾及阿波利奈爾靈魂的情景。拉雪茲公墓之行又讓他靈感頓發,寫出詩歌《在阿波裡奈爾墓前》。


    “垮掉的一代”是後一大批被巴黎所吸引的美國作家,盡管之後的巴黎也零星地吸引了一些作家在巴黎安家或是創作以巴黎為背景的作品。近幾年,移居巴黎的著名一位美國作家是愛德蒙·懷特。懷特於1940 年出生在俄亥俄州,憑借1982 年出版的同性戀小說《同性戀者的自述》一舉成名,不過懷特早在成名之前就出版了好幾部成功之作。1983 年,懷特因獲古根海姆獎來到巴黎,從此他大部分時間都住在巴黎。懷特還寫了一些有關巴黎的優秀非小說類作品,尤其是1994 年出版的《我們的巴黎》和2001 年出版的《漫步者》。


    巴黎不但是一個優秀短篇小說不斷湧現的城市,也是一個其他文學和通俗作品層出不窮的地方。當然,這裡一直連續不斷地出版了很多長篇小說,如喬治·佩雷克於1978 年出版的長篇小說《生活的使用指南》。對於巴黎來說,這部小說意義重大,猶如喬伊斯的《尤利西斯》對都柏林一樣。佩雷克用99 章的篇幅刻畫了一個微型世界,所講故事都發生在巴黎的某一街區公寓。


    帕特裡克·聚斯金德有本名叫《香水》的世界暢銷書,首版於1985 年。該書講述了一個傳奇故事。主人公是一位18 世紀出生的巴黎人。他天生沒有體味,卻是個嗅覺天纔,這讓他成為遠近聞名的香水師和殺人犯。


    數世紀以來,巴黎湧現了一大批世界一流作家,數量驚人,如拉伯雷、莫裡哀、伏爾泰、司湯達、巴爾扎克、福樓拜、雨果、左拉、大仲馬、莫泊桑、魏爾倫、蘭波、普魯斯特、費度、科萊特、科克托、薩特等。事實上,以上名單還遠遠不足以囊括全部,還有很多作家也被巴黎深深地吸引並且激發了靈感,創作出很多有關巴黎的作品,諸如海明威、喬伊斯、貝克特等20 世紀的偉大人物。毋庸置疑,“光明之城”這座光彩耀人的文化聖地仍將會繼續不斷地吸引世界各地的作家們。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