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讀過(李師東文學評論隨筆集,解讀梁曉聲《人世間》、劉震雲《新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文學評論與鋻賞
    【市場價】
    761-1104
    【優惠價】
    476-690
    【作者】 李師東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文學評論與鋻賞 
    【出版社】時代文藝出版社 
    【ISBN】978753877083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鎖線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38770834
    作者:李師東

    出版社:時代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05月 

        
        
    "

    編輯推薦

    李師東,韜奮出版獎得主,《人世間》的責任編輯,深耕出版近40年,一生隻做一件事。


    他是文學界的知名“星探”,用敏銳的眼光捕捉有希望的創作星火,是中國當代文學創作活動的親歷者和重要推手之一。


    這本書裡不隻有文學評論,更有作者從出版抵達文學的思考和總結——


    文學愛好者要讀,這是解構文化現像、領讀文學作品的萬花筒。


    文學圈內人要讀,這是喚醒共同文化體驗的“回憶殺”。


    出版從業者要讀,這是解密編輯家是怎樣煉成的經驗談。


    或者,你隻是《人世間》的“粉絲”,那麼這裡有你可能感興趣的《人世間》誕生記!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文學評論隨筆集。


    本書所收文章,立足文學出版現場,既有對重要文學作品的獨家解讀(如梁曉聲的《人世間》、劉震雲的《新兵連》、莫言的《透明的紅蘿卜》)、對重要作家創作狀況的深度剖析,也有對重要文學說法的實情展示和對當代文學創作態勢的悉心體察。


    全書從現場、話題、印記三個維度,展現出版場景、文學見地和文化烙印,是作者近40年從出版抵達文學的思考和總結。

    作者簡介

    李師東,編輯家、文學評論家。1984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繫。歷任《青年文學》雜志編輯、副主編、主編、社長,中國青年出版社副總編輯,中國青年出版總社副總編輯、總經理。第十四屆韜奮出版獎獲得者,編輯出版的文學圖書和期刊作品,榮獲中國出版政府獎、中華優秀出版物獎、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等。

    目錄

    前言
    序/ 與時代同行的人豈止“讀過”





    一次聚談,師東說想集納一些自己過去的文章出本書,取名《讀過》。在場朋友稱善,說這個書名好。我想,和他此前出版的文學評論集和隨筆集不同,“讀過”或許有一種總結心路的味道,意在呈現一個評論家和編輯家的文化經歷和立場。

    序/ 與時代同行的人豈止“讀過”


     


     


     


     


     


    一次聚談,師東說想集納一些自己過去的文章出本書,取名《讀過》。在場朋友稱善,說這個書名好。我想,和他此前出版的文學評論集和隨筆集不同,“讀過”或許有一種總結心路的味道,意在呈現一個評論家和編輯家的文化經歷和立場。


    “讀過”二字,灑脫輕快,看起來很不經意,作者的職業精神和內心世界,卻可能藏伏其間。“讀過”,是作者人生和事業的真實來路,也是充滿暖意的欣慰歸途,當中的文化含量,不難掂出。


    古今談文,講究知人論世。師東小我幾歲,但屬同代人。我們都是在20世紀80年代那個大轟大鳴、大悲大患的文化氛圍中成長起來的。比如,書中說到,《美的歷程》是對我們那一代大學生在文化和審美上的“精準扶貧”,非常到位地點出了我們相同的文化經歷。80年代,我們曾相從甚密,一起在評論領域揮灑文學的夢想和熱情。後來我因工作轉行他域,他則念茲在茲。恍若隔世的社會巨變,一波又一波的文化浪潮,沒有動搖他將近40年的堅持,他甚至連單位都沒有換過:由中國青年出版社所屬的《青年文學》編輯而至主編,由中青總社的副總編輯而至總經理。單憑押上一生做一件事,這人和事顯然就有了不俗的文化含量。


    當編輯的,做事看起來簡單,好像就是約作者、出作品、編稿子、寫評論。但像師東這樣的編輯,麻煩在於,他是文學圈內人,也是一個重要文化平臺的守望者,要與作家對話,為讀者代言,為作品謀出路,為市場操心,還需有扣緊時代脈動和文化前進方向的判斷力、使命感、價值觀和責任心,這樣的多重考驗,怎一個“難”字了得。不用心,不敏銳,不表達,無見識,少情懷,缺分寸,恐怕是堅持不下來的。


    當文學告別曾有的喧囂,當閱讀成為有些奢侈的消費,注定需要一批頗為認真的人堅持下來,或躬身創作,或俯身細揀,推出好作品,發現好作者,為匆匆前行而風生水起的時代,增添文化腳勁和審美韻味。該書的作者,便屬於堅持下來的人之一。堅持下來,也就成了與時代同行、顯文化自信、促文學發展的評論家、編輯家、出版家,而且很出色。


    《讀過》記錄了師東的堅持,還刻下了他堅持的特點。


    書中各篇的筆觸,或伸向某一位作家,如談論莫言早期中短篇小說的“生命感覺方式”,遲子建早期中短篇小說的“漂泊與守望”;或伸向某一群作家,如“60年代出生作家群”“新新女性作家”;或伸向某一部作品,如劉醒龍的《鳳凰琴》、梁曉聲的《人世間》;或伸向某一種文學現像,如“泛英雄”“新寫實”“底層寫作”……作為名編輯,確然要有一股“張開八仙桌,招待十六方”那種熱氣撲面的勁頭。


    《青年文學》和中國青年出版社是很不錯的平臺,發表和出版了不少著名作家嶄露頭角時的成名作和影響廣遠的精品力作。師東很像是一位瞭望者、發現者,站在這個平臺上,緊張地睜大眼睛,隨時捕捉那些有希望的創作星火。於是,收入《讀過》的文章,不少與這個平臺發表和出版的作品有關。“過了手”,留下了心血,呈現出來的評論文字,也就不是“等因奉此”般置身事外的應付所能比的。


    瞭望者自會有發現希望的執著和欣喜。


    1980年代中後期,一大批有豐富人生經歷、處於社會轉型風口浪尖的作家正值創作的爆發期,他們帶著深厚的過往積累和熱切的願景期盼,馳騁文壇。這時候,一批更年輕的作者躍躍欲試,希望登堂入室。同樣年輕的師東敏銳地發現,他結識的正在成名的作家,都比他年長,和他大致同齡的20多歲的作者,在哪裡?細心撿拾,他於1987年發表了《屬於自己年紀的文學夢想——1960年代出生作者小說創作述評》,一一點評了遲子建、餘華、陳染、孫惠芬等一批20多歲作家的作品,一個具有時代感的文化群體由此被他拎了出來:“60年代出生作家群”。此後是一路鼓吹,寫了好幾篇文章。直到1994年初,《青年文學》專門召開了“60年代出生作家群”研討會,還連續四年在刊物上開辦“60年代出生作家作品聯展”欄目,推出55位“60後”作家。這一創新舉措,拉動起年輕作家的聲勢,帶給文壇新的生氣,他們中的多數人,後來果然成為支撐文壇的名家。


    所謂發現,當然不是寫幾筆“點將錄”那麼簡單,要義在揭示作家作品的特點。關於“60年代出生作家群”,師東的觀點是:上一茬作家的創作,大多帶有思考各自話題的習慣和尋求新的變化的願望,而這一茬年輕作家則注重感受和把握現實中不斷湧現的新的生活內容,並擁有相近生活態度和自在文學氣質。為此,“他們與時代的變化和進展保持了同步相向的趨勢,他們把正在經歷的生活表現得更直接,正在發生的心理傳達得更貼近”。配得上時代的瞭望者,應該有這樣的視野:貼近時代、貼近生活、貼近作家。


    正是這種習慣性視野,使師東在多年後,又有了新的發現和欣喜。他是梁曉聲榮獲“茅盾文學獎”的《人世間》的責任編輯,率先提出這部作品屬於“百姓生活的時代書寫”,是“50年中國百姓生活史”,作家是“時代的書記員”,作品典型體現了梁曉聲此前提倡的“好人文化”,等等。如今,同名電視劇引起非同一般的社會反響,不管有沒有讀過小說原著,觀眾喜愛它的理由非常簡單,就是作品的“時代感”,人們同情共鳴於將近半個世紀裡出現的上山下鄉、三線建設、推薦上大學、知青返城、恢復高考、出國潮、下海熱、走穴、國企改革、工人下崗、自謀職業、棚戶區改造、反腐倡廉……這不僅是一部百姓真實的生活史,也是時代艱難的前進史,社會轟鳴的變遷史。正像師東說的那樣:“一部作品,如果能把時光留住,它也一定經得起時光的打磨。”留住時光,就是發現和呈現時代的本質,揭示與時代同行的真諦。


    說到《人世間》,我還有一種想法,就是怎樣看稱職的編輯和作品的關繫。《讀過》裡記述了師東和梁曉聲的一次對話。當梁曉聲說到,用“良師益友、助產士”來比喻,“好像都不大恰當”,師東說:“(《人世間》)這是你的孩子,我是他叔叔。我喜歡這個孩子。看著他長大,一些時候我可能比你還上心。他天資足,有培養前途。”我從對話裡感受到的是,稱職的編輯,豈止“讀過”,實際是在用心“養育”。“作品生在作者,養在編輯”,這是師東結合豐富出版實踐得出的新穎總結。用心“養育”作品的編輯,是直率的,是能夠和作家心靈相通地深度對話、深入交換不同意見的。比如,該書中收錄的對鄧一光《人,或所有的士兵》的意見,還有關於《人世間》修改過程中向梁曉聲的建言,等等。


    正是這樣,《讀過》用文學的眼光,來聚焦時代,打量文化,留住了本書作者的堅實足印。


    至今,師東依然沒有離開產生文學夢想的崗位,集納這部集子,他不是在遠離情感來源的地方,回首疏理自己和文學的千絲萬縷,相反,他還在路上,並且不忘為什麼出發。他仿佛是在做一件編織的工作,看看自己做編輯、搞評論這麼多年,到底做了什麼,這些沉澱心血的文字,能不能留住享受過、經歷過、參與過的情意醇濃的文化時光,能不能把自己的情懷,編織成一個具有內在邏輯且能聊以自信和自慰的文化空間。


    看來,他做到了。


    師東囑我為《讀過》寫篇文字,我很猶豫,一直未動筆,因為離開生長文學夢想的“故鄉”實在久矣。直到讀了書稿,喚醒相似的文化體驗——書中評論的作品,有些是我也讀過的;書中談及的一些文化現像,也共鳴於我的文化經歷——這纔不揣深淺,寫了上面這些文字。


     


    陳 晉


    2022年3月


     

    媒體評論

    《讀過》用文學的眼光,來聚焦時代,打量文化,留住了本書作者的堅實足印。


    ——陳晉


     

    在線試讀





    輯 現場


    《人世間》:百姓生活的時代書寫



    《人世間》(中國青年出版社,2017年11月版)是梁曉聲新近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這部115萬字的作品,歷經數年傾心打造,可以看作是梁曉聲對自己創作和思考的一個階段性總結。
    我們知道,作家梁曉聲是因表現知青生活而知名的。他早年的中短篇小說《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風雪》,是“知青文學”的代表作。他後來創作的長篇小說《雪城》《年輪》等,也主要描寫知青和後知青生活。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創作逐步涉及對非知青人群現實生活的描寫和表現。在當代文壇,梁曉聲是一個有著鮮明的文學個性和思想力度的作家。
    《人世間》與梁曉聲以往的創作和思考,既有精神上的關聯,又有格局上的擴展。這突出體現在,《人世間》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寫作視野。在《人世間》這部作品中,梁曉聲對現實生活的表現,不再指向某個單一的社會階層和某一特定的人群,而是面向普天之下的芸芸眾生,重在展現人世間的社會生活情形。

     


     


     


     


     


    輯  現場


     


     


    《人世間》:百姓生活的時代書寫


     


     


     


    《人世間》(中國青年出版社,2017年11月版)是梁曉聲新近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這部115萬字的作品,歷經數年傾心打造,可以看作是梁曉聲對自己創作和思考的一個階段性總結。


    我們知道,作家梁曉聲是因表現知青生活而知名的。他早年的中短篇小說《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風雪》,是“知青文學”的代表作。他後來創作的長篇小說《雪城》《年輪》等,也主要描寫知青和後知青生活。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創作逐步涉及對非知青人群現實生活的描寫和表現。在當代文壇,梁曉聲是一個有著鮮明的文學個性和思想力度的作家。


    《人世間》與梁曉聲以往的創作和思考,既有精神上的關聯,又有格局上的擴展。這突出體現在,《人世間》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寫作視野。在《人世間》這部作品中,梁曉聲對現實生活的表現,不再指向某個單一的社會階層和某一特定的人群,而是面向普天之下的芸芸眾生,重在展現人世間的社會生活情形。


    梁曉聲回到了自己生活的原點,他從自己熟悉的城市貧困區的底層生活寫起,然後一步一步發散到社會的其他階層和人群,寫不同社會階層的生存狀態,寫人與人之間的糾纏,寫人生的悲歡離合,寫人物命運的跌宕起伏,從而勾畫出了一幅錯落有致的世間百姓群像圖。作品在人世間的大視野下展開,緊緊扣住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這一基本主題,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地展現了社會現實的豐富和生動。可以這樣說,《人世間》這部作品,是梁曉聲對自己的生活積累、社會閱歷和人生經驗的一次全方位的調動。


    梁曉聲這一新的寫作視野的確立,得助於他多年來對社會、生活和人生的深入思考。我們知道,梁曉聲在文學創作之餘,還寫有大量有關社會現實、思想文化和人生人性的時評和隨筆。尤其是《中國社會各階層分析》《中國人的人性與人生》等,對社會生活的內部結構和運行機制的探究,有效地支撐了他在《人世間》中對各階層人物的塑造、對人物關繫的把握,使得他對現實生活的表現能夠切中肯綮、鮮活生動。


    梁曉聲寫作視野的變化,明顯不同於他以往的創作。同時,我們看到,《人世間》在表現城市百姓生活方面,也有著其他作家所不具備的獨特生活優勢。多少年後,梁曉聲纔去觸踫這一題材,去寫出城市生活中的人心軌跡和社會脈絡,可謂是用心良苦。


    正因如此,《人世間》開啟了真正意義上的“年代寫作”。說到年代寫作,我們往往理解為出生於某個年代的作家的寫作。《人世間》的寫作,恰恰是從年代開始的。《人世間》裡的周氏三兄妹,是共和國的代人。作品從他們走進社會的20世紀60年代末寫起,一直寫到改革開放後的今天,時間跨度長達近50年。梁曉聲和共和國同齡,他有條件寫出這一段感同身受的歷史。而這近50年,正是中國社會發生急劇變化的時期。這個時期,中國社會從封閉走向開放,百姓生活由貧困走向富裕,社會文化從貧乏。當一個急劇變化的時代與每個人的命運交織在一起時,我們看到了前所未有的人間奇景。而這正是《人世間》要向我們展示的。


    把百姓生活放進近50年的時間長河裡去浸潤、磨洗,這確實需要膽識和勇氣。而百姓生活作為社會現實的基礎和根本,也能印證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於是,在《人世間》裡,我們看到,這近50年裡出現過的上山下鄉、三線建設、推薦上大學、知青返城、恢復高考、出國潮、下海熱、走穴、國企改革、工人下崗、自謀職業、棚戶區改造、反腐倡廉等重大社會動向和重要社會現像,在不同時間節點上,對《人世間》中的不同人物都產生過深刻的人生影響。於是,在作者構建的人世間的生活場景裡,我們讀到了個人的成長、草根青年的奮鬥,讀到了婚姻和家庭的經營和維繫,讀到了家族的衰敗和延續,讀到了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讀到了不同社會階層的親疏遠近,讀到了社會發展和時代進步。我們在《人世間》裡,還讀到了底層生活的艱辛和不易,讀到了平民百姓向往更好生活的人生努力,讀到了讀書影響人生、知識改變命運的提示,以及作者對人間世事的憂患和悲憫。


    《人世間》形像而直觀地向我們展示了近50年中國的百姓生活和時代發展。這對於今天的人們回望中國社會的發展進程和普通百姓的心路歷程,有著彌足珍貴的認知和審美功效。這是《人世間》的價值所在,也是年代寫作的必然意義。


    我們看到,《人世間》體現了作者駕馭生活的非凡能力。《人世間》沒有扣人心弦的懸念設計,沒有一波三折的情節安排,沒有人物命運的大起大伏。作者通過自己的生活積累和人生閱歷,平實而真切地描述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從百姓生活中去體現社會時代的巨大變化。不能不說,這的確是一次具有難度的寫作。寫作的難度,更在於對我們耳熟能詳、如影隨形的諸多社會事件和生活現像,做出有分寸的把握和有邊界的掌控。在《人世間》裡,作者體現出了表現社會生活的深厚功力。梁曉聲所具備的駕馭能力,在於他對這個時代充滿感情,在於他立足民間,感同身受,更在於他始終堅持著對人性正能量的高揚和張舉。“文學應該具備引人向善的力量。”正是從這樣質樸平實的文學理念出發,他去正視筆下的人人事事,寫好筆下的人人事事。在《人世間》裡,作者善於挖掘人物身上所閃現的善良、正直、擔當和誠信。即便生活再艱辛,也要將心比心,為他人著想;就是身陷困境,也要自立自強,互助互幫。無論社會如何發展,時代怎樣變遷,都要做一個好人。社會越發展,時代越進步,作為人本身,更應該向善、向上、向美。《人世間》是梁曉聲“好人文化”的形像表述。


    同時,在《人世間》裡,作者傾注了自己對普通百姓生活的真切關懷。在時代大潮中,每個人追求更好的生活,有其必然的合理性。但追求的方式和手段,具備的素養和能力,又往往決定了他們人生努力的價值優劣。平民百姓如何改變人生和命運,生活向往如何得到有效實現,這是作者尤為關切的。人世間的喜怒哀樂,與每個人都休戚相關,《人世間》體現出了深重寬廣的憂患和悲憫。這是梁曉聲的人間情懷,也是他寫出《人世間》的內在動因。


    《人世間》於人間煙火處彰顯道義和擔當,在悲歡離合中抒寫情懷和熱望,堪稱一部50年中國百姓生活史。


     


    寫於2018年


     


     


     


     


     


     


    如果能被時光打磨


     


     



     


    梁曉聲在牡丹園的家,我去過許多次。一條很窄的小街裡的一個不大的小區。梁曉聲說,小街現在通暢多了,前些年,人來人往,小商小販川流不息。有一點好:一下樓就接地氣,適合他寫小說。


    我懷念我見過的場景:一張小木桌,一把小木椅,桌上是一摞標有“北京語言學院”字樣的400格大稿紙。小桌放在朝北的陽臺上,窗外陽光明麗。梁曉聲坐在這裡,一筆一畫地寫著字,完完全全一個爬格子的工匠樣子。


    日復一日,他保持著這樣的姿勢,整整5年之久。


    5年裡,那一摞手稿,越積越厚,足足有3600多頁。稿紙上的字,起初工工整整,安安靜靜;過了二三十萬字後,這些字慢慢醒來,個別的筆畫在探頭探腦;再過30多萬字,梁曉聲已然按捺不住字裡行間的拳打腳踢;到了後,就索性寫在了A4空白紙上。


    梁曉聲的書寫,著實辛苦。


    就這樣,年復一年,日積月累,梁曉聲率領著他筆下的115萬個漢字,組成了一支雄壯而又浩蕩的隊伍。


    後來,這些文字變成了書。打開它時,不經意間,會隱隱覺出些特別:這些字有手感,有體溫,細細綿綿地傳遞著一個手藝人的氣息。而通篇看來,它精神飽滿,底氣充足。115萬字一以貫之,仿佛是一氣呵成。


    我所見到的,正是梁曉聲寫作《人世間》的情形。


     


     



     


    初接觸到《人世間》的書稿,是2015年11月20日。那是一個很陽光的上午。


    梁曉聲說,他的新長篇要寫100來萬字,部已經寫完,第二部也快寫到一半。他興致勃勃地講起這部長篇小說裡的故事:在A城的貧民區裡,有一位叫周秉昆的小伙子,還有他的哥哥周秉義、姐姐周蓉……我們早就知道梁曉聲在寫長篇,也一直期待著一個時機。梁曉聲說:“其他出版社盯得很緊。這部書,我決定還是交給你們,交給中青社。這麼多年,我們一直很愉快。”


    我明白,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書,梁曉聲肯定讀過,也一定對他的人生產生過或大或小的影響。我更清楚,早在1982年,梁老師就和我們有了交往。那個時候,中國青年出版社剛剛創辦《青年文學》雜志,就發表了梁曉聲的知青小說名篇《為了收獲》,並對他的創作一直給予熱情的關注。


    梁曉聲是我的學長,我們同校同繫。兩人聊天的時候,我叫他大師兄;有旁人在場,叫他梁老師。那一天的陽光一定十分燦爛。我和同事捧回梁曉聲新長篇部的手稿,當時我想到的隻有這麼一句話:不失信任,不負托付。


    梁曉聲醞釀、構思《人世間》,始於2010年。那一年,他剛過60歲。他要寫一部有年代感的作品,寫這幾十年中國老百姓的生活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中國是怎麼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他要把這些告訴今天的讀者。


    梁曉聲回到了自己生活的原點。他從小生活在城市平民區,他打算從自己熟悉的生活寫起,然後發散到社會的其他層面,寫不同社會階層的生存狀況,寫幾十年裡中國的百姓生活和時代發展,寫個人命運與時代變遷的交集,寫一部50年中國百姓生活史。他思考著。他足足思考了3年,直到2013年年初,纔開始動筆。


    拿回來小說的部,我們和梁曉聲開始了密切的互動。《人世間》從20世紀60年代末寫起,自然要涉及從那個時代起始的許多社會生活細節。“三八紅旗手”的說法是哪年有的,70年代還有沒有,我們要查資料;《悲慘世界》在“文革”前出過幾卷,我們要去核實;對人和世事的拿捏、把握,更要有尺度和分寸。我們對發現的疑問能解決的盡量解決,不好解決的專門做有筆記。梁曉聲的寫作與我們的審稿有條不紊,持續推進。這是一次深度而又特別高效的合作,更是一段難忘的經歷。這其中有我們作為編者的理解和要求,更有作者的寬容和大氣。


    眼看《人世間》就要修改完成,圖書出版合同也該簽署了。2017年6月5日,我們來到梁曉聲家中。他說:“你說要簽上10年,10年裡1萬冊總該能賣得掉吧!”我說:“那我們寫不寫起印數?”梁曉聲說:“現在做出版不容易,隻要你們把書做好、做到位。”我不敢相信。我很清楚,現如今,一位知名作家對自己的新作提出5萬冊、10萬冊的起印數,早已不算稀奇。而梁曉聲對自己寫了整整5年的長篇小說,居然不提起印數上的任何要求,在我看來,如果不是,也一定是聞所未聞。我畢竟在這個行業裡待了很久。梁曉聲對他的寫作是有信心的,他對中青社同樣也充滿信任。新上任的中青總社社長皮鈞得知後,很感慨地說:“梁老師這麼信任我們,我們更要對得起這份信任!”


    完成初稿後,梁曉聲用了大半年的時間進行修訂。2017年9月4日,書稿全部完成。但一件撓頭的事還沒有著落,這便是書名的確定。


    2017年10月24日,我們再次來到梁曉聲家。一同前往的還有書籍設計師傅曉笛。本是來談書籍設計的,梁曉聲先掏出了一張紙,紙上有一段話,是給長篇小說寫的“題記”。我認真看了,覺得不妥。我說:“你的長篇寫了這麼多的內容,用一句話、兩句話概括,反倒會限制讀者的閱讀。”他說那好吧,順手就把那張紙撕掉了。幾年裡,我們和梁曉聲之間就是這樣直來直去:我有問題,他來解析;他有困惑,我來釋疑。但是,這段100多字的“題記”裡,有3個字往我心裡扎了一下。我脫口而出:“人世間!”梁曉聲一愣,說:“高爾基有《在人間》。”我說:“高爾基是在人間如何,‘人世間’是中國百姓用語。多貼切呀,‘人世間’把世上的一切都給罩住了,我們這部書裡裝的正是人間世事。”梁曉聲心理上好像還沒有準備。他初給這部長篇暫定的名字是“共樂區的兒女們”,自己並不滿意。我們磨合了幾回,也沒想出更好的書名。這是一個結。我們用這個暫定名,申報中國作協重點作品扶持項目,補報“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申請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一一順利通過。這都是對梁曉聲和中青社的信任,但反過來也加重了我們起好書名的壓力。


    “‘人世間’概括性強,一看就知道內容。”我繼續堅持。梁曉聲總是為他人著想,滿懷同情地說:“那好吧。”


    “人世間”,從此成了書名。


     


     



     


    為慎重起見,在2018年1月的北京圖書訂貨會上,我們推出《人世間》征求意見版。聽取多方意見後,我們組織修訂,於2018年5月拿出了正式版本,起印1萬套;8月,加印1萬套。從2018年6月起,我們開展了一繫列的活動。我和李釗平我們兩位責任編輯,還有營銷部門的同事,陪伴著梁老師從北到南,進行座談、研討、簽售等。我們安排梁老師與網易合作“網易說”,線上直播兩個來小時,觀看人數超過100萬。2018年9月,在長春出版年會上,《人世間》榮獲首屆“中國文學好書獎”。前些天,在第十五屆《當代》長篇小說論壇上,經在場的100餘位專業人士現場投票,《人世間》被評為2018年度五佳長篇小說之一。從去年10月中旬開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把《人世間》作為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的重點節目,進行了136期的長篇小說聯播。


    《人世間》出版後,得到各方面的積極評價;梁曉聲所到之處,受到讀者的熱情追捧。有一個花絮:2018年6月,我陪梁老師來到方志敏烈士的故鄉江西弋陽。梁曉聲給縣委中心組學習會講述“讀書與人生”,全縣300餘位鄉鎮以上負責人與會,座無虛席。會後縣裡的同志找到梁曉聲,請他給一套《人世間》題款,並連夜送到了一位拆遷困難戶的手裡。這拆遷困難戶是一位“梁粉”。第二天一早,這位“梁粉”通知當地,他準備搬遷了。梁曉聲不經意間,解決了一道久拖未決的難題。這是我們回上饒市的路上,“三清媚”文學研究會會長毛素珍親口講述的。


    2019年1月23日,由中國作協創研部、中國青年出版總社、文藝報社聯合舉辦的“梁曉聲長篇小說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