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在別人的句子裡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文學評論與鋻賞
    【市場價】
    529-768
    【優惠價】
    331-480
    【作者】 陳以侃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文學評論與鋻賞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5922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08159228
    作者:陳以侃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08月 

        
        
    "

    產品特色

    width="750"

    編輯推薦

       

     
    內容簡介

        這裡什麼都沒有,隻有讀過殘留的快感。評判一個作者合不合自己的心意,先別翻那本大部頭,找篇聊閱讀聊作家的文章,要是讀來還沒有下樓取快遞心潮澎湃,那就先擱置一旁吧。    前編輯、現翻譯兼評論,一句話總歸靠寫字喫飯的陳以侃,把閱讀時的動心捕捉為文字,引誘我們直面文學、相信文學,再相信閱讀。

    作者簡介

       陳以侃,1985年出生於浙江嘉善,自由譯者、書評人。曾在上海交大和復旦學習英文,2012至2015年在上海譯文擔任編輯。譯有《海風中失落的血色饋贈》《毛姆短篇小說全集》《撒丁島》《尋找鄧巴》《致憤青》等。評論見於《上海書評》《單讀》《鯉》《三聯生活周刊》《書城》《外國文藝》等。

    目錄

        前言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科馬克·麥卡錫

    邁克爾·翁達傑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

    湯姆·麥卡錫

    安東尼·伯吉斯

    愛德華·聖奧賓
    字裡行間

    年度小說
    寫作課

    文化課

    克裡斯托弗·希欽斯

    寫在克裡斯托弗·希欽斯逝世五周年

    J.D. 塞林格

    阿蘭·霍林赫斯特
    前言
    前言
    2
    3
    4
    5
    6
    7
    8
    9

        前言


    1

    幾年前,有本叫Reality Hunger的書很熱鬧,“現實饞”,作者對小說家造世界、編故事的古舊形式不耐煩,顯然共鳴的人不少。他覺得真實的體驗已經足夠給作家發揮了,比如,一句典型的挑釁:《無盡的玩笑》(Infinite Jest)誰真的喜歡,連給大衛·福斯特·華萊士寫傳記的人,平時也隻提他的非虛構雜文。這一點先不管,作者的寫法很有趣;把別人的警句不帶引號跟自己的話混在一起,是出版社的律師說這樣會出事,他纔不情不願在書的末尾列了張單子,粗略給了些出處。大衛·希爾茲(David Shields)說他大學時候跟自己女朋友說,要造一種隻容納epiphany(神示、頓悟、興會)的形式。Reality Hunger應該差不多了。
    2

    就幾周前,讀到米沃什一首詩,《秘書》,謙虛得格外趾高氣揚,說“我不過是無形之物的秘書”。反應是爭強好勝:誰寫東西還能比我更像文秘工作?然後感謝米老師幫我認清了自己的謀生方式:給興會開參考書目,替頓悟加腳注。
    3

    以前一本外文新書等於一個禮拜的生活費,筆奮不顧身的投資是在上海外文書店一跺腳買了本埃科的《玫瑰的名字》。當時讀著有難度,並沒有換來完全一分錢一分貨的醉人體驗,但書末尾後記的後幾句話一直留在我腦子裡。埃科說:文學裡沒有全然私人的東西;書會彼此聊天。於是,多年來,我就一直不遺餘力扮演著飯局上那個不太出聲的喫客,用心偷聽著書和書之間的聊天。在這種場合我也有新的身份,叫離間家和圓場師;因為我慢慢理解,這樣的飯局不是普通的局,這是所有好玩的話都至少已經被說過一遍的自助劇場,氣氛如何全在我自己的聽力。
    4

    我寫任何東西的戰略都差不多,就是讓疲憊耗盡我的自我懷疑。某個交稿日的早晨,磨了個通宵,在黎明的光線裡發現離文章想收尾的地方越奔越遠。我走出家門,繞著小區瞎晃蛋餅攤擺出來了,過了一會兒,有人回我昨夜的微信,了解我的處境,開始不大熱心地寬慰我(當然是沒用的)。厭惡我任何有實質內容的回答都來自作家訪談(這問題在寫作階段尤其嚴重),他問了一句,那你到底為什麼喜歡寫作,用你自己的話說?——我迷戀那個印像變成文字的過程。——這句阨普代克你他媽引過。
    5

    我倒真願意自己是那種把“江西詩派”掛在嘴邊、動不動就能提自己男神是黃庭堅的人,至少這本書成稿之前是來不及了。懊喪於想看的書從來排不到日程上,隻好用別人對閱讀的描繪解饞;幾年前看到一本王宇根寫黃庭堅的書,叫《萬卷》。他的意思似乎是,黃庭堅的詩學跟當時出版印刷業爆發有很大關繫,博學這件事一下變得容易又困難了。山谷誇別人寫得好,是看書多;教別人怎麼纔能寫好,是多看書。寫詩喜歡聊文本如何發生,講究詩法,講究要學就學好的,沉迷於寫作這件“儒者末事”本身的難度。他史無前*地死命用典,也跟讀書人動輒藏書萬卷有關繫,大家都好查;於是他還要特意把典故用偏,所謂“山谷使事,多錯本旨”,所謂“奪胎換骨”。有個“霧豹”的意像,他特別喜歡,南山霧雨中,豹子餓著肚子七天不下山,早是漢朝的老婆勸丈夫不要貪腐,主要意思在避世。後來文人都喜歡用,因為豹紋的紋他們覺得就是美文的文。但黃庭堅把這兩件事疊加了,他看重淋雨滋養毛皮這件事的辛苦,寫好詩要熬得住。
    6

    “大多數人都是別人。他們的想法是別人的意見,他們的人生是學樣,他們的激情是一句引文。”“青少年時立下志向,即使當不了職業作家,也要用某種方式化身於那團懸於中產中眉階層上方的印刷雲中,溫柔地灑下墨雨。”
    7

    我們可能是經歷過“前網絡寫作”的後一代人,大學裡想掉個書袋,還要看筆記本(不插電的那種)當天給不給面子。今天,想說任何話,你都可以搜到人類說話史中在這個話題上說過的好的話。艾默生所謂,我所有的好想法都給前人偷走了。當然這個“好”不是投票投出來的,是那些打動你的表述。所以開始動筆不是真把好的都讀完了,而是在合適的時候放棄;這種放棄不是認輸,而是認贏―說一句:今天就先被打動到這裡。翻譯在這一點上很像:六個月之後回來,沒有哪句話是不能改進的。“欲搜佳句恐春老。”
    8

    翻譯和我嘗試的這些評論,本質上是一件事,就是多懂一些它們給我的高興,作為感謝。真正理解他人是多活一點。
    9

    過去一兩年,我有個見不得人的痴心妄想,想把自己的本文集叫《霧豹》;到今天,發現《山谷詩集注》讀懂的實在還不夠,真是沒臉用那樣的書名。不過我的“霧豹”和黃庭堅的又有不同,對他來說,江湖夜雨十年燈,熬出豹紋幾乎是一種優美的雄心壯志,一種奮進,而我是除了在雨林裡蹲著也沒有什麼其他的要緊事,享受一種慵懶的應接不暇。但文集都要見人了,後一段留給自誇:我明白,隻搬運雨水是不夠,沒人想要你下山從毛皮裡絞出的那點墨汁,你必須長出自己的斑紋來。我是因為向往某些豹子纔上山的;能被誤認為他們之一是種能量很大的虛榮。每次把文章發給編輯,都伴隨著一種恐懼,怕別人發現我除了蹲著淋了些雨其實也沒干什麼。這個集子也一樣,能永遠躲在林子裡當然很舒服,但不知恥地下山是纔華的一種,我很認可過去幾年這種虛榮對我閱讀和寫作的支持。
    媒體評論
    陳以侃在以一位真正的讀者的身份,去創造一種作者文本,通過稱嘆、訓斥與從不間斷的調試,去接近那些難以言喻的瞬間,某個自我的核心。與此同時,他還擁有一副那麼迷人的腔調:無比桀驁,又像在密謀。使人想要痛擊,或者與之痛飲一場。——班宇,作家
    陳以侃下筆有一種罕見的、時刻具有自覺意識的誠實——其實這很難,因為它一不小心就會被理解成自戀。讀完這本書,在收獲了無數讓人為之擊節抑或陷入沉思的見識之餘,我也清晰地看到一個倔強的、試圖從平穩持重中突圍而出的寫作者的軌跡。他熟讀經典,卻也質疑經典;他迷戀技術,卻也解構技術——他永遠更敏感於捕捉浩瀚文本裡的那一點僭越的靈光。——黃昱寧,作家
    我羨慕陳老師總是可以奮不顧身、毫無保留地投入他喜歡的作家和文本,也羨慕他轉身又能找到描述和評價這種熱愛的距離和準確性。他本質上和他寫的那些有趣而有纔能的靈魂是一類人。或者讓我再誠實一點,這種羨慕其實已經嚴重到了嫉妒的程度。——吳琦,《單讀》主編

        陳以侃在以一位真正的讀者的身份,去創造一種作者文本,通過稱嘆、訓斥與從不間斷的調試,去接近那些難以言喻的瞬間,某個自我的核心。與此同時,他還擁有一副那麼迷人的腔調:無比桀驁,又像在密謀。使人想要痛擊,或者與之痛飲一場。——班宇,作家
    陳以侃下筆有一種罕見的、時刻具有自覺意識的誠實——其實這很難,因為它一不小心就會被理解成自戀。讀完這本書,在收獲了無數讓人為之擊節抑或陷入沉思的見識之餘,我也清晰地看到一個倔強的、試圖從平穩持重中突圍而出的寫作者的軌跡。他熟讀經典,卻也質疑經典;他迷戀技術,卻也解構技術——他永遠更敏感於捕捉浩瀚文本裡的那一點僭越的靈光。——黃昱寧,作家
    我羨慕陳老師總是可以奮不顧身、毫無保留地投入他喜歡的作家和文本,也羨慕他轉身又能找到描述和評價這種熱愛的距離和準確性。他本質上和他寫的那些有趣而有纔能的靈魂是一類人。或者讓我再誠實一點,這種羨慕其實已經嚴重到了嫉妒的程度。——吳琦,《單讀》主編
    任何編輯能夠擁有陳以侃這樣的作者,都是一大幸事。對我來說,拿到他的稿件之後,除了必要的技術處理,幾乎不用任何改動,剩下要做的,無非就是欣賞他煉字鍛句的工夫與推敲琢磨的巧思。我覺得他的這本文集,除了提示作者可以怎樣寫之外,更大的作用還在於提示讀者可以怎樣讀。所以,任何作者擁有陳以侃這樣的讀者,也是一大幸事。——鄭詩亮,《上海書評》執行主編
    你可真敢胡來,陳老師那是多厲害的人和書,要我多嘴。——苗煒,作家

    在線試讀
    ——你讀過這本書嗎?

    下一期留出版面給我的雷鳴。

    我一直替你辯護,說你要是早知道一定就改掉那幾行了,可以少死那麼多人。

        ——你讀過這本書嗎?


    ——不算親身讀過。

    寫出這本The Year of Reading Dangerously(《一年危險閱讀》)的人,安迪·米勒(Andy Miller),如果跟我在一個單位的話,恐怕會成為飯搭子。我們不但都認清,“此生無論如何非讀不可的書”,恐怕八十輩子都讀不完;而且,那些我們騙人家已經讀過的書,用餘生去補也早已無望了。引用的這句是他在書店上班時候學來的應對之道;原文是Not personally。後來他也去做了編輯,但在兒子出生之後的兩年時間裡,意識到自己除了工作,隻讀過一本書。是丹·布朗的《達·芬奇密碼》。這就很嚴重了。薩爾曼·拉什迪評價這本書“壞了壞小說的名聲”(give bad novels a bad name)。終於有一天,他偶然間讀起了《大師與瑪格麗特》;看不懂,但決定再堅持一下。終,他不但讀出了這部小說的好,而且那種成就感(“原來我什麼書都讀得下來啊!”)讓他開始了一年“危險”的閱讀。

    但標題裡英國腔的“危險”,亦真亦假:選的書目大多是名著,其實是把時間押在保險的地方了,但風險就在於:那些“號稱已讀而未讀”的書,多半不好讀,弄不好就毀了胃口,覺得通勤地鐵上還是玩玩手機數獨算了。《一年危險閱讀》好的地方,在於他千方百計地要你相信,好書已經足夠好了,你要舍得辛苦。我也認同,閱讀的一大銷魂之處,是某個從來沒有想過要討好你的作家,在熬到百來頁的時候,突然跟你勾肩搭背引為知己,不管你朝哪邊看,都是四目相接,不管你怎麼跑,都跟他踩在同一個步點上。

    下一期留出版面給我的雷鳴。

    近還讀到一本似乎是為我定制的書,The Feud(《宿怨》),梳理我喜歡的兩個作家埃德蒙· 威爾遜和納博科夫如何在我在意的事情上反目成仇。納博科夫當年飄落在美國的海岸,舉目無賞識,是那個時候一言九鼎的評論家威爾遜替他打點了一條揚名之路。但《奧涅金》的譯本出來,威爾遜在《紐約書評》萬字長文痛斥,說他太直譯,選詞太冷僻;納博科夫抓起電話就給報紙的編輯撂下了上方的引語。聽說讀寫縱然萬難,多少還有些盼頭能做成,翻譯則注定一敗塗地,多翻一句就是多辜負一句原文,而翻譯俄語文學,據說,是其中不近人情的。更何況納翁還要“作”,認為《奧涅金》譯本“隻要可讀(readable)都是垃圾”;被威爾遜罵了之後,修訂,說我那版吧,“還不夠直譯,還不夠丑陋”(Not literal enough. Not ugly enough.)。安迪·米勒在巴黎莎士比亞書店做活動,底下有觀眾提到納博科夫,他當即忘情歌頌起來,反復說納博科夫“擅長一切”。但從這本The Feud出示的證據來看,納翁至少兩件事還有提升空間,一是翻譯,二是在翻譯被罵時,如何調整心態。我對納博科夫的熱愛不讓米勒,但這本書裡他的丟人也絲毫沒有留給崇拜者為其公關的餘地(我甚至已經顧不上我在意的事―“譯觀不合”)。話說回來,至少,當年的筆仗,還是一本正經的文人架勢。網絡時代,連文人相輕這麼重大的事都速食化了。那個開了學校教做人(The School of Life)的阿蘭·德波頓,2009年一本書拿了個差評,居然到《紐約時報》書評作者的個人博客下面留言,說:“我一直到死都會恨你,對你職業生涯的每一步,我隻有詛咒,而且我會懷著幸災樂禍的心情好好欣賞的。”

    我一直替你辯護,說你要是早知道一定就改掉那幾行了,可以少死那麼多人。

    馬上要八十五的羅伯特·戈特利布(Robert Gottlieb)一定是全世界履歷光輝的編輯之一了,新出的回憶錄,Avid Reader(《嗜讀之人》),大概有九成都是一個偉大書人的勵志經歷,但是――其實更體現了本讀者的格調――讀完之後我記住的全是那百分之十的飛短流長。戈特利布行文的做派有點像影視劇裡常見的家族老太太,已經活到不用再為誰留面子的階段了,披露不少會讓諸多大牌當事人難堪的細節,但字裡行間形像受損嚴重的卻似乎是作者自己。先是那種假意謙卑的得意勁就很不討人喜歡,更有趣的是他始終堅信自己是個非常好相處的人。比如,他和羅伯特· 卡羅(Robert Caro)改稿,激烈到兩人要時不時地輪流出辦公室消氣。他寫道:“卡羅覺得我侮辱人,我覺得我隻是在完成我的工作。我們的分歧都是就事論事(nothing personal)。”這種論調張口就來的同事,中午食堂就算沒有別人,我們應該也不會坐到一起去。他看不慣的作家是拉什迪。《撒旦詩篇》出版事件後,他們難得踫到,戈特利布對拉什迪說了引在上面的話。他舉這個例子竟是為了證明拉什迪脾氣火爆,聽了居然生氣。拉什迪之前在自己的回憶錄Joseph Anton(《約瑟夫· 安東》)裡,也寫過和戈特利布的交往,他寫自己到美國次覲見大編輯,相談甚歡之後戈師傅來了句,“我還以為自己不會喜歡穆斯林出身的人呢”。其實,讀小說、寫小說、改小說,都是一種“共情”的練習,而戈特利布自己就說編輯重要是對作品要有empathy,而幾乎所有曾與他共事的作家都服帖戈特利布是位細膩、敏銳的讀者,但在現實之中,卻是這樣一位“共情不足癌”患者。

    書沒有錯,錯的是我們;他們想給的是路標,我們卻誤當成了終點。讀完《一年危險閱讀》,我乘勢完成的本書是福斯特的《霍華德莊園》。一直以為這本書我這輩子排不上了,因為看過電影,覺得不是很有意思;但聽了米勒的說法,我想“親身”去見一見其中那位試圖通過看書改變人生的萊納德·巴斯特,“後被壓死在書架下面”。上面引用的話是小說中另一個角色在批評巴斯特先生。於是很切題的,想到《莫裡斯》的主演―休·格蘭特1995年在日落大道被抓住和妓女有傷風化,上拉裡·金(Larry King)的節目悔罪。老金暗示,你是不是需要一點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格蘭特優雅地做如下答復:我一直覺得隻要讀了足夠的好書,人生就不會出大問題了(kinda sorted out in life)。二十年後,讀書療法(bibliotherapy)儼然成了正經買賣。阿蘭·德波頓的“做人學校”裡,他兩位劍橋的同班同學,埃拉·伯紹德(Ella Berthoud)和蘇珊·埃爾德金(Susan Elderkin),根據多年臨床經驗,推出了The Novel Cure(簡體中文版叫《小說藥丸》)。我對“用讀書讓自己更好”的企圖完全沒有意見,但那種以為能定制“讀者反應”的野心,並以此牟利的行徑―我隻是就事論事―都是痴妄甚至不誠實的。聽Ella和Susan聊書,有點像春節期間忍受長輩破解文藝。當然我沒有看書的親戚,如果拿影視打比方,他們會以為《霸王別姬》是警告藝人遠離毒品;《24小時》是勸大家珍惜時間;《魔戒》是鼓勵小個子也可以有大夢想。這樣的比方是否簡化了《小說藥丸》其實用心良苦的簡化,或是歪曲了埃、蘇兩位其實情有可原的歪曲?要不是霍比特人的例子就是書裡面的,我還真有些顧慮。看書是與人長談。文明史中有意思的頭腦,端了杯茶在你面前坐下,你卻急著拿處方問對方討一顆治療傷心/失眠/恐懼周一/惦念鄰人之妻的藥丸,起碼是糟蹋了好意。那些真相信讀包法利能改善夫妻生活的人,應該判決他們除營銷號的微信推送外什麼都不許讀。有一年也是年末,一位書評人在接受采訪時說自己沒有“失望之書”,因為自己珍惜時間,看書之前往往做了足夠的調查,不好就不會看了。我隻祝願,這位老師能終有一天體會到閱讀真正的樂趣。值得閱讀的書是那本你事先沒想到需要讀的書。而可稱之為有效的“讀書療法”,是療程結束,你發現自己讀的還遠遠不夠。這種可靠的功效隻有“上癮”的藥丸,致病可能性更大些,治病就不要指望了。
    2017.2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