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我正在消失,但愛還在繼續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紀實文學
    【市場價】
    292-424
    【優惠價】
    183-265
    【作者】 (韓)張起眾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紀實文學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5985926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59859266
    作者:(韓)張起眾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04月 

        
        
    "

    編輯推薦
    本書賣點
    1.積極正向的價值導向——本書講述了一個個關於“人”的故事,關於在生命終止前,愛永不停歇的故事,作者用溫暖的視線去捕捉生命意義,會為那些過著無法被治愈的人生的人們,送去溫暖的安慰。
    2.關注和緊扣老年人關懷的熱點,具有市場性——講述了45則阿爾茨海默病癥和人生的故事,在阿爾茨海默病癥患者的世界和正常人的世界之間,架起了連接的橋梁,讓大眾從娓娓道來的故事中了解這一與老年人相關的疾病。
    3.韓國熱門圖書——《精神病學新聞》熱門話題專欄,韓國zui大書城教保文庫“今日之書”推薦圖書,在《brunch》和《精神病學新聞》上連載,探討了疾病、死亡、生存等話題,不僅僅為那些關心阿爾茨海默病癥的人送去了慰藉,也為不知如何生活、尋求人生答案的人們送去了指引。
    4.具有醫學專業性——作者從專業角度切入,從具體的癥狀著手,解析阿爾茨海默病癥,突破了大眾對阿爾茨海默病癥等於阿爾茨海默病的誤區,並從預後、護理、心理調適等方面提出照護建議,可讓讀者收獲專業的鋻別病癥和護理病癥的知識。
    5.故事中蘊含人生追問——以小故事的形式來展示不同的病癥和案例,讓本書具有豐富的意蘊。書中大量病癥的剖析給患者家屬及普通人揭示阿爾茨海默病癥的真相、進行警示預防的同時,探討了面對病癥的實質:人之為人的自我意識將逐漸消失遂至死亡這一過程,正常人應該如何對待生活和自我。在這個意義上,本書的話題超越了疾病、老齡化生活等現實層面,直擊“生而為人”的生命本質。

    編輯推薦
    1.“我正在消失,但愛還在繼續”,這是一位精神科醫生送給那些無法被治愈的人生的慰藉。我們終渴望的是“愛的能力”,傾聽情感能讓我們息息相通。
    2.本書關注的是阿爾茨海默病癥這一老齡化國際社會的共同話題。張起眾身為專業的診療醫生,親歷多個患者案例,以精深的專業精神、溫暖的人文關懷、直面生死的哲學省思來關注這一人類暫時無法攻克的疾病,以期為身處其中的患者及病人家屬、關注老齡生活的普通人給出真相、消除恐懼。
    3.如何發現已患病?如何陪伴你愛的人對抗病魔?你一定能從這些故事中找到專業建議以及振作前行的力量。

    本書賣點


    1.積極正向的價值導向——本書講述了一個個關於“人”的故事,關於在生命終止前,愛永不停歇的故事,作者用溫暖的視線去捕捉生命意義,會為那些過著無法被治愈的人生的人們,送去溫暖的安慰


    2.關注和緊扣老年人關懷的熱點,具有市場性——講述了45則阿爾茨海默病癥和人生的故事,在阿爾茨海默病癥患者的世界和正常人的世界之間,架起了連接的橋梁,讓大眾從娓娓道來的故事中了解這一與老年人相關的疾病


    3.韓國熱門圖書——《精神病學新聞》熱門話題專欄,韓國zui大書城教保文庫“今日之書”推薦圖書,在《brunch》和《精神病學新聞》上連載,探討了疾病、死亡、生存等話題,不僅僅為那些關心阿爾茨海默病癥的人送去了慰藉,也為不知如何生活、尋求人生答案的人們送去了指引


    4.具有醫學專業性——作者從專業角度切入,從具體的癥狀著手,解析阿爾茨海默病癥,突破了大眾對阿爾茨海默病癥等於阿爾茨海默病的誤區,並從預後、護理、心理調適等方面提出照護建議,可讓讀者收獲專業的鋻別病癥和護理病癥的知識


    5.故事中蘊含人生追問——以小故事的形式來展示不同的病癥和案例,讓本書具有豐富的意蘊。書中大量病癥的剖析給患者家屬及普通人揭示阿爾茨海默病癥的真相、進行警示預防的同時,探討了面對病癥的實質:人之為人的自我意識將逐漸消失遂至死亡這一過程,正常人應該如何對待生活和自我。在這個意義上,本書的話題超越了疾病、老齡化生活等現實層面,直擊“生而為人”的生命本質


     


    編輯推薦


    1.“我正在消失,但愛還在繼續”,這是一位精神科醫生送給那些無法被治愈的人生的慰藉。我們終渴望的是“愛的能力”,傾聽情感能讓我們息息相通。


    2.本書關注的是阿爾茨海默病癥這一老齡化國際社會的共同話題。張起眾身為專業的診療醫生,親歷多個患者案例,以精深的專業精神、溫暖的人文關懷、直面生死的哲學省思來關注這一人類暫時無法攻克的疾病,以期為身處其中的患者及病人家屬、關注老齡生活的普通人給出真相、消除恐懼。


    3.如何發現已患病?如何陪伴你愛的人對抗病魔?你一定能從這些故事中找到專業建議以及振作前行的力量


    4.當我們從生命的角度看待阿爾茨海默病,會發現它正一點點與我們坦誠相待。我們要關注的是隱藏在阿爾茨海默病癥背後的欲望,即拼了命也要重返故鄉的欲望、不得不四處遊蕩的徘徊的欲望,以及在失去“人性”前旺盛且強烈的愛的欲望。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紀實類散文作品,是照顧阿爾茨海默病癥患者的精神科醫生張起眾深耕職業與日常,在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中震蕩心靈後提筆寫就的“記錄之書”。張起眾常年陪伴在患者身邊,在生與死的邊界上,與無法治愈的疾病做著鬥爭。作者以精深的專業精神、溫暖的人文關懷、直面生死的哲學省思來關注這一人類暫時無法攻克的疾病,他觀察著阿爾茨海默病癥患者無法理解的世界,以醫生和普通人的雙重視角來展現病癥的真相,撫慰照料者的心靈;他毫無保留地講述那些生與死的故事,孤獨死的沉重、照顧無法被治愈的患者的日常生活、家庭與癌癥的鬥爭……這些故事充滿孤獨和艱辛,觸及“愛”這個永恆的生命課題,展現出真實的人生百態和日常細小的溫暖。

    作者簡介

        張起眾,韓國人,亞洲平韓醫院的診療副院長、亞洲大學醫學院客座教授、國民健康保險公團老年人長期療養保險評定委員會委員、京畿道精神健康審查員、韓國勞動福利公團常駐咨詢醫生,韓國國家健康與醫療發展研究小組專家成員。擅長痴獃癥領域的診療,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老年人精神健康相關領域論文18篇。

    目錄
    序言  
    存在即消失
    01黑夜中生活繼續
    良性痴獃癥和惡性痴獃癥
    媽媽的部手機
    兒媳婦偷走了錢
    夜未眠
    夜夜故人入夢
    無良業主
    妻子外遇風波
    閑話的凝聚力

    02我們需要慢下來
    所謂慢生活

    序言  


    存在即消失


    01黑夜中生活繼續


    良性痴獃癥和惡性痴獃癥


    媽媽的部手機


    兒媳婦偷走了錢


    夜未眠


    夜夜故人入夢


    無良業主


    妻子外遇風波


    閑話的凝聚力


     


    02我們需要慢下來


    所謂慢生活


    離別苦直教生死相依


    的聚寶盆


    一生摯愛的痛


    你爸在家等我


    假性抑郁癥


    天氣變暖後我就出院


    妻子沒事吧?


    故障後知後覺 


    03別離愛依舊


    災難反應


    朋友,聽聽我的故事


    別離愛依舊


    再見,羅賓


    媽媽的分離焦慮


    妄想與現實之間的感情


    像花一樣的痴獃癥


     


    04奔月旅行


    是說給我聽的麼?


    說謊也有段位的話


    xx 市 xx 洞 xx 公寓


    孤獨死的氣味


    阿爾茨海默畫家的後表情


    痴獃癥的隱喻法


    桑巴的女人


    留在路上的東西


    心也需要紅藥水


    生活沒那麼糟糕


     


    05失去的和留下的


    希望在西西弗斯的腳下


    生活之苦超過死亡時


    偷血的賊


    沒有我的全家福


    自重的前提是存在感


    女婿正看著呢


    老人的口罩


    201號的洗澡風波


    接受無法接受的事情


    用鳳仙花染指甲的幸福


    失去前遺忘的人


     


    後記


    如此耀眼

    前言
    序言  
    存在即消失
    01黑夜中生活繼續
    序言

    存在即消失

    序言  


    存在即消失


    01黑夜中生活繼續


    序言


     


    存在即消失


     


     


    我是一名精神科醫生,專門負責診治痴獃癥。在大眾的普遍認知中,一名好的精神科醫生的標準是:對人類的深層心理和無意識行為頗有研究,可以幫助患者擺脫抑郁、焦慮和神經質狀態。每當我說自己的治療對像是痴獃癥患者時,都會收到對方驚詫的目光,隨後又會被追問:


    “得老年痴獃的人不是沒有思想了嘛,為什麼要歸精神科醫生管?”


    其實,我選擇照顧痴獃癥患者的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作為一種疾病,“痴獃癥”有明確的判斷標準。一般情況下,可供精神科醫生深入揣摩患者內心復雜世界的東西並不多,主要是借助患者的主觀敘述。從實習期開始,我在這方面就很不靈光。可痴獃癥不一樣。痴獃癥有別於其他精神問題,可以借助顱腦影像學檢查、標準化的認知障礙評估工具進行準確診斷。評估後,患者通常被分為三種狀態,即正常、輕度認知障礙和痴獃癥。以患者所處的狀態為基準,哪怕是要預測十至十五年後的預後和發展結果也不在話下。所有的一切都十分明確。至少對我來說是這樣。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原本隱藏在痴獃癥背後的恐懼逐漸膨脹,不僅吞噬了老人,也讓年輕人的頭頂籠罩了一層陰雲。他們對痴獃癥深感擔憂,隻要感覺自己近總是忘東忘西,就會跑到醫院要求接受痴獃癥檢查。長期服用精神藥物的患者每次就診時都會詢問醫生,自己服用的藥物會不會誘發痴獃癥。我有一位患者,對痴獃癥的恐懼已經遠遠超過了焦慮,他曾拿著好幾份痴獃癥保險商品詢問我的意見,讓我有些不知所措。


    一些出現痴獃癥前兆的老人在家屬的陪同下到精神科就診,他們表現出的恐懼更加明顯。連自己為什麼來醫院都沒搞清楚,就稀裡糊塗地被家屬拉來按到診室的椅子上。他們能做的隻有用僵硬的表情拼命壓抑即將崩潰的情緒。他們害怕真的發現自己有什麼毛病,隨即用誇張的話語和行為掩飾內心的恐懼。不僅如此,他們還會觀察我的表情,看我是不是相信他們和痴獃癥完全沒有關繫。可是,他們又不敢與我對視太久,回避的視線暴露了他們的畏怯。


     


    他們的表情總讓我想起一段往事。說不定就是從那時開始,我開始對痴獃癥患者望而卻步。當時我就讀於醫科大學,被分配到一家養老院實習。護士帶領我和其他實習生一起走進了間病房。大學附屬醫院的患者通常躺在干淨寬大的病床上,而這裡不同,這裡隻有直接鋪在地板上的褥子,老人們躺在上面。他們沒有做任何事情打發無聊的時間,隻是微微張著嘴,瞪著眼睛直愣愣地盯著天花板,那種狀態就像有一層看不見的套子束縛著他們,讓他們動彈不得。每一個老人似乎都有自己的世界。所有世界像一個個平行宇宙,毫無交集。領隊的護士告訴我們,這些都是痴獃癥患者。


    “晚期痴獃癥患者的問題不單單是記憶力等認識功能障礙,還有所有讓人可以稱為人的能力全部消失,包括運動能力、語言能力和思考能力。”


    護士似乎早已對眼前的情景習以為常,他一邊向我們說明痴獃癥的癥狀,一邊從患者之間走過。其中一位老奶奶直勾勾地盯著我們,看起來對我們這些突然出現的陌生人心存戒備。護士在那位老奶奶身邊坐下,向她解釋我們到訪的目的。我做夢也沒想到自己竟然成了需要警惕的“異類”。我認為和他們保持一定的物理距離可以減輕他們的壓力。於是,我向後退了兩步,可就在這時,我感覺自己好像踩到了什麼東西。在身體失去平衡前,我雙腿用力,掉轉身形,向後看去。當時的場景,如今依然歷歷在目。一位晚期痴獃癥老奶奶正獃獃地凝視著天花板,而我踩到的正是她那枯枝般的手指。我的心被狠狠抽了一下。我沒能感受到一絲人氣。我從來不知道,能夠感受到有人存在的感覺是那麼重要。腳底傳來的觸感根本不是人的手指,更像是一種毫無反應的無機物。一股涼氣順著我的脊背躥了上來。那一刻,我和老奶奶完全身處於兩個不同的世界。直到後,我也沒能對那位老奶奶說上一句“對不起”,我實在張不開口。


     


    有一種恐懼支配著全人類,那就是對死亡的恐懼。我們雖然存在,但注定會在某個瞬間不復存在。為了克服這種無法改變的必然恐懼,我們拼命尋找死後世界、神仙、靈魂等超自然存在,不斷探尋自己留在這個世界上的意義,試圖創造“永生”。我認為,人類對痴獃癥的恐懼也不例外。隱藏在癥狀背後的恐懼,究其根源同樣是“此時此刻我在這裡,但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就會從這個世界上徹底消失”。因此,這些患者纔會在我的診室裡,拼命證明自己還可以和所愛之人生活在一起。


    我們要知道,恐懼不是痴獃癥患者的情感。除了對病癥的恐懼,他們依然生活在我們身邊,呼吸著和我們一樣的空氣。讓我們暫且放下恐懼,好好看看他們,不難發現,即使在痴獃癥導致他們失去“人性”的過程中,他們仍在努力活下去。


     


    痴獃癥患者創造了屬於他們的世界,這本書正是要帶領大家探索痴獃癥世界的意義,讓那些我們可能無法理解的行為和誤解能夠再次與我們的世界產生交集。當然,我從不認為自己光靠看和聽就能完全了解他們的世界和他們的內心,但我相信,我的這份努力就像一小塊拼圖,會將越來越多塊拼圖慢慢連接在一起,總有一天,這個世界可以與他們的世界和解,我希望用我的微薄之力推動這一天早日到來。他們不是面臨死亡的陌生存在,而是和我們一樣會哭、會笑、會想念,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


    我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不要把這本書當作別人的故事,而是由衷接受自己也可能變成其中一員的平凡事實。我們要思考的問題不是如何讓痴獃癥患者死得體面,而是如何幫助他們更好地生活在我們的世界裡。


     


     


     


    你爸在家等我


     


    有一位老奶奶,每次來診室都會給我一瓶養樂多。然後慢條斯理地告訴我陪她就診的兒子多麼孝順,丈夫對自己多麼貼心。她的語速很慢,一旦開始重復相同的話,我就會打斷她,告訴她現在輪到我說話了,然後天南海北地大說特說一番。這個時候,老人就會起身,說自己要快點回家給丈夫準備晚餐。一旁的兒子隻是默默地看著眼前的一幕。


    老人來我這裡就診的原因是她被診斷患有抑郁癥。次見面時,不用病歷就能看出她的狀態,因為她臉上的每一道皺紋似乎都在訴說她的悲苦,還有左右躲閃、充滿焦慮的眼神。聽到她說每天早晨一睜眼,就連呼吸都很痛苦的時候,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安慰她。


     


    抑郁癥為什麼可怕?因為嚴重的抑郁癥會影響工作,導致患者與家人疏遠?因為要喫抗精神病的藥物?要不然就是因為會地用自殺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每個人的經歷不同,對抑郁癥的理解自然多少有些差別,但大部分人通常會先想起這些原因。但是在我看來,抑郁癥的可悲之處不僅僅是其造成的結果,“抑郁”這種情緒自帶的本質屬性就是一種悲劇。


    愛因斯坦發現的廣義物理法則(廣義相對論)稱,靜態的人與動態的人會在時間流速上出現差異,無須擴大到宇宙,也不用在大學實驗室裡觀察,隻需看一看受抑郁癥折磨的患者,他們的心裡正在上演這一幕。人一旦陷入非現實的抑郁情緒之中,個人世界的時間便開始產生變化,幸福感轉瞬即逝,相反,抑郁狀態下時間變緩,空間也會逐漸向他們懼怕的世界扭曲。某一瞬間,就像沉入無盡的深海,他們的時間和空間停止,連扭曲也不復存在。所謂的抑郁情緒就是在被關在令人窒息的空間和時間的漫長過程中產生的。太多患者向我控訴,這種狀態沒有出口,時間仿佛永遠被定格,令人無法忍受。我永遠也忘不了他們的吶喊。


     


    對於陷入感情深淵,時間和空間都靜止的老人來說,無論是陪伴在身邊的兒子,還是體貼入微的丈夫,都無法讓她得到真正的安慰。某一刻,老人會和家人進入完全不同的兩個世界,聽不到彼此的言語。而這種斷絕會讓她覺得自己無法走到外面的世界,從而使她開始過度關注自己的身體。這種癥狀在老年人抑郁癥中尤為常見。無故多發性疼痛、皮膚的異常感覺、失眠、消化不良、心悸等身體癥狀折磨著老年人,醫學治療起不到明顯作用。在持續痛苦的狀態下,時間靜止了。對身體癥狀的極度抱怨使得家人開始有意回避她,孤立無援的她會陷入更深的絕望之中。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老人開始喪失記憶。一開始隻是忘記一些小事,周圍人隻認為是她情緒過於低沉所致。可隨之而來的是老人表情的改變。空洞的眼睛失去了焦距,獃坐的時間變得越來越多。表面看起來,老人不再怨天怨地,也不再吵著不舒服,但實際上,毫無緣由的沉默在一點點增加。想不起兒子的名字,支支吾吾地想要搪塞過去,可慌張的眼神是無法隱藏的。一天,老人的兒子告訴我,一直以來守護在老人身邊的父親去世了,他把母親接到了自己家中,方便照顧。而這也成了一個明顯的轉折點,老人會央求兒子送自己回家,她說:


    “你爸在等我呢。”


    那之後,老人每次來復診都會給我一瓶養樂多。養樂多是兒子給她的,她可能並不明白自己的包裡為什麼會有這種東西。但是,那位一度陷入抑郁,隻會談及本人痛苦的老奶奶,如今次對我表現出了關心。她依然會著急回家,要去照顧已經不在這個世上的丈夫。不知道老人還記不記得,自己曾經無數次向我抱怨,說丈夫一點忙都幫不上,為了逃離這種令人窒息的孤獨感,自己已經不止一次離家出走。


    痴獃癥會對老人的抑郁情緒產生怎樣的影響呢?如同重力會扭曲時間和空間,讓時間變慢,嚴重的抑郁宛若一個黑洞,把人永遠困在痛苦的時間裡。在這方面,痴獃癥患者的抑郁又表現出自己獨特的一面。痴獃癥的發展就像用一塊黑布一下子遮住了時間相對性觀察者的眼睛。簡單來說,觀察者失去了自我。弗洛伊德曾說,抑郁癥患者對事實的反應更加敏感。但如果在抑郁癥基礎上伴發痴獃癥,就會失去直面現實的視角。隨著痴獃癥的發展,患者會逐漸失去自我感情認知和用適當語言表述情感的表達能力。正因如此,患者看上去隻是忍一時之苦,實質上是給患者造成了一種全新的恐懼。被遮住的雙眼會讓患者錯以為隻有自己一個人獨活於世,深陷孤獨的泥沼之中無法自撥。


    老人終從抑郁癥患者變成了痴獃癥患者。從醫學角度來說,這是病程發展的結果。未來等待我的將是一場艱難的持久戰,戰場上有我,有老人,還有她的兒子。但是,老人的表現又讓我產生了另一個疑問。對她來說,哪段時間更痛苦呢?是抑郁癥,還是發展成為痴獃癥以後?說實話,我也回答不了這個問題。誰也不能說老人的抑郁情緒看起來有所減輕,就完全感覺不到痴獃癥狀態下自我喪失的痛苦。老人給我養樂多這件事到底該高興,還是該傷心,至今仍是困擾我的一個問題。


     


     


    兒媳婦偷走了錢


     


     


    我小時候,流行玩“打橡皮”遊戲。玩法是用手指彈橡皮,隻要把自己的橡皮彈到對方的橡皮上面就贏了,獲勝一方可以拿走對方的橡皮。每到課間,班裡的同學就會三三兩兩聚在一起玩這個遊戲。我也不例外,每個課間都沉迷在“打橡皮”的世界裡,終得到了滿滿一鉛筆盒的橡皮。但由於長時間不使用那些橡皮,每次打開鉛筆盒,都會被裡面的味道嗆到。


    某天午休,我從操場回到教室,突然發現自己的鉛筆盒空了。有人偷走了我的橡皮。


    那之後纔是問題真正的開始。我把午休時間比我先回到教室或是沒出過教室的同學都列為懷疑對像,反復琢磨他們偷橡皮的可能性。“每次我贏橡皮,這家伙都羨慕得不行。”“那家伙近輸了很多橡皮,意見大得很……”每個人在我眼中都有嫌疑,可又不能問,簡直要把我憋出毛病了。時間久了,我不再執著於那些橡皮,滿腦子隻剩下一個問題,那就是“誰偷走了我的橡皮”。懷疑和憤怒折磨了我很長一段時間。每次遇到被竊妄想癥患者就診,我都會不自覺地想起當時的心情。


     


    “她肯定是偷偷拿回自己娘家了。”


     


    我的診所裡來了一位痴獃癥患者,一口咬定兒媳婦偷了自己的錢。老奶奶氣呼呼地坐在那裡,她的兒子則滿臉無奈地坐在一旁。兒子會給老人零花錢,老人有好幾次找不到這筆錢,就開始懷疑是被兒媳婦偷去了。後來,她的關注點不再是找錢這件事,而是把矛頭轉向了“偷錢”的兒媳婦,開始向兒媳婦發洩自己的憤怒。


    一般人發現物品或錢財不見,會先考慮是不是自己記錯了地方。但老年痴獃癥患者不同,他們不管東西是不是真的丟了,隻會一口咬定自己的東西被偷,從而變得焦慮,這種癥狀被稱為“被竊妄想癥”。被竊妄想癥是老年人罹患痴獃癥後常見的妄想癥狀之一,發病初期也會出現這種癥狀,因此有很多患者會因為這一癥狀到醫院接受檢查。被竊妄想癥會進一步演變成“被害妄想癥”,懷疑有人闖入自己家中,甚至還會懷疑親人、護工等自己身邊的人,向他們大發脾氣。


     


    痴獃癥會引發記憶力減退,自然容易丟錢、丟存折、丟其他東西。問題是患者為什麼不認為是自己弄丟了物品,而是堅信被偷了呢?大腦運作復雜、巧妙,我們對腦部功能的了解尚不完全,但隻要理解受到威脅時自動啟動的心理防御機制,就能對痴獃老人的被竊妄想癥略知一二。


    這是一種否認方式。“否認”屬於人體防御機制,因為不願承認痛苦或難以接受的情況而忍受痛苦和焦慮。每個人都應該有過打心底裡想要逃避不安現狀的經歷。但是,老年痴獃癥患者感受到的焦慮和痛苦與普通人感受到的有很大區別。他們的焦慮不亞於臨終之人的。來自瑞士的精神病學家伊麗莎白•庫伯勒•羅斯曾對癌癥患者和生命進入倒計時的患者進行觀察,將其心理反應分為五個階段(否認現實—憤怒—協商—抑郁—接受),這裡先表現出的人類本能也是否認現實。“否認”嚴重影響著癌癥患者和臨終階段患者,他們堅信自己沒有任何問題,因此拒絕配合院方治療。在我看來,老年痴獃癥患者顯露的癥狀已經超越了因為否認現實或壓力而對現實進行回避,他們釋放的強烈反應是一種無意識的焦慮和悲傷,源自對自己逐漸消失的喪失感。


    否認防御機制對老年痴獃癥患者來說並不罕見。老年抑郁癥等假性痴獃和真性痴獃有相似之處,區別二者的方法之一是確認患者有沒有“我不知道”反應。老年人罹患抑郁癥後記憶力減退,會擔心自己的記憶力大不如前。相反,罹患痴獃癥的老人並不會產生這樣的擔憂。他們會冷漠地看著向自己提問的人,仿佛在說“我什麼毛病也沒有,我什麼也不知道”,從而讓提問者陷入難堪的境地。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因為現實否認防御機制對他們的內心產生了影響。


     


    痴獃癥是一種會讓一個人逐漸失去自我的疾病。患者失去的不隻是記憶,還有能力、選擇、自由、希望、受人尊重等生活中重要的東西,就像洶湧的波濤卷走一切。患者雖然極力想要否認自己正在發生改變的事實,但越是抑制這份不安感,源自不安的恐懼和悲傷就會越發強烈。臨床心理學家阿倫•貝克稱,引發焦慮和悲傷的情緒結構會加強危險機警反應的認知信號,使得當事人產生一種強烈的錯覺,認為某些東西的價值正在消失。也許正是這種錯覺的逐漸膨脹,纔會繼而引發被竊妄想。


    至於妄想被竊的對像,可能是錢、存折,也可能是大米。即使家人反復解釋沒有丟任何東西,但患者依然認為有價值的東西消失了,而且這種恐懼並不會得到任何緩解,因為這種恐懼並非來自東西不見,而是在失去的焦慮和悲傷之中產生的執念。痴獃癥患者為了否認現實,會在心裡編造另一番說辭說服自己。換句話說,他們不是不記得沒有丟東西,而是這種基於情感的錯覺讓他們打心底裡相信確實是有人偷走了自己的東西。隻有活在這份執念裡,他們纔不會再受傷,纔可以說服自己接受心中那些扭曲的憤怒、焦慮和悲傷。


    當然,被竊妄想癥不是單純的心理問題。追根溯源,之所以出現被竊妄想癥,是因為痴獃癥導致大腦認知能力下降,進而喪失了解讀現實的能力。除了視力下降、嗅覺失靈或聽力下降等癥狀容易引發老年痴獃癥患者的被竊妄想癥,分不清現實與過去同樣是被竊妄想癥的誘因之一。老年痴獃癥患者會去尋找那些現在不存在,但在過去對自己十分重要的東西,找不到就會堅信是東西丟了。有的時候,患者還會搞不清自己當前所處的空間。入住療養院的痴獃老人如果十分想家,就會錯把療養院當成自己的家,然後在療養院四處尋找家裡的東西。


    因為找不到財物或認為有人偷了自己的東西,老年痴獃癥患者會產生嚴重的焦慮。面對這種情況,周圍人的焦點通常放在財物上。他們可能會說:“找到東西不就行了。把東西放在顯眼的地方,這樣就不會再丟了。”話雖如此,但對於被竊妄想癥患者來說,我們要注意的是他們認為自己東西“被偷”後的反應。老年痴獃癥患者不僅會注意有人偷自己東西這件事,還會特別留心周圍人的反應。簡單來說就是周圍人如何接受這件事。因為無論如何否認,他們還是能夠隱約感覺到心中產生了某種讓自己感到恐懼的未知變化,他們要確認不是這種變化導致了當前的情形。這個過程還可以讓他們臆想出來的情況與現實世界合二為一,完美融合。另一種以妄想為主要病癥的疾病是精神分裂癥,但此類患者很少出現被竊妄想癥。痴獃癥患者,或者再具體一點,患者認知功能尚且完好的良性痴獃癥初期之所以多伴發被竊妄想癥,或許是初次經歷此病的自己與現實讓他們心中充滿了恐懼和悲傷吧。他們被偷的不是物品,而是物品中承載的隻有自己熟悉的平凡世界。


    良性痴獃癥和惡性痴獃癥


    媽媽的部手機


    兒媳婦偷走了錢


    夜未眠


    夜夜故人入夢


    無良業主


    妻子外遇風波


    閑話的凝聚力


     


    02我們需要慢下來


    所謂慢生活


    離別苦直教生死相依


    的聚寶盆


    一生摯愛的痛


    你爸在家等我


    假性抑郁癥


    天氣變暖後我就出院


    妻子沒事吧?


    故障後知後覺 


    03別離愛依舊


    災難反應


    朋友,聽聽我的故事


    別離愛依舊


    再見,羅賓


    媽媽的分離焦慮


    妄想與現實之間的感情


    像花一樣的痴獃癥


     


    04奔月旅行


    是說給我聽的麼?


    說謊也有段位的話


    xx 市 xx 洞 xx 公寓


    孤獨死的氣味


    阿爾茨海默畫家的後表情


    痴獃癥的隱喻法


    桑巴的女人


    留在路上的東西


    心也需要紅藥水


    生活沒那麼糟糕


     


    05失去的和留下的


    希望在西西弗斯的腳下


    生活之苦超過死亡時


    偷血的賊


    沒有我的全家福


    自重的前提是存在感


    女婿正看著呢


    老人的口罩


    201號的洗澡風波


    接受無法接受的事情


    用鳳仙花染指甲的幸福


    失去前遺忘的人


     


    後記


    如此耀眼

    媒體評論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數度落淚,字裡行間無不講述著患者的極度孤獨和悲傷,而在這背後,我看到了我們所有人的影子。作者說患者失去的隻是記憶,並非情感。讀完這本書,我決定要在生活中學會感受美好的情感。
    ——林順禮|《小森林》《我人生中精彩的瞬間》導演|

    阿爾茲海默病等疾病離我們並不遙遠,這些不是別人的故事,而是我們自己要面臨的真實狀況。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不是“誰會得這些病”,而是“什麼時候得這些病”。作者在書中提出了智慧應對此類疾病以及與其共存的方法。這本書是對共存深入思考後的成果。
    —&mdas國國的成熟言論》作者|

    醫生用如春風般溫暖的心對待每一位患者,為患者的生活注入活力的同時,也感動了我們。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數度落淚,字裡行間無不講述著患者的極度孤獨和悲傷,而在這背後,我看到了我們所有人的影子。作者說患者失去的隻是記憶,並非情感。讀完這本書,我決定要在生活中學會感受美好的情感。


    ——林順禮|《小森林》《我人生中精彩的瞬間》導演|


     


    阿爾茲海默病等疾病離我們並不遙遠,這些不是別人的故事,而是我們自己要面臨的真實狀況。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不是“誰會得這些病”,而是“什麼時候得這些病”。作者在書中提出了智慧應對此類疾病以及與其共存的方法。這本書是對共存深入思考後的成果。


    —&mdas國國的成熟言論》作者|


     


    醫生用如春風般溫暖的心對待每一位患者,為患者的生活注入活力的同時,也感動了我們。


    ——南宮仁|醫生,《沒有如果》作者|


     


    我敢肯定,那些正在飽受老年痴獃癥折磨的患者及其家屬都會從這本書中得到慰藉。


    李榮文(音譯)|韓國國立精神健康中心負責人|


     


    記憶消失後,後留給人類珍貴的價值是什麼?跟隨這本書踏上旅程,我們會發現,痴獃老人不是單純面臨死亡的存在,而是會哭、會笑、會想念的人,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洪昌亨(音譯)|亞洲大學精神健康醫學繫教授|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