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放任自流的時光——迪倫前女友蘇西.羅托洛回憶錄,重溫六十年代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紀實文學
    【市場價】
    396-576
    【優惠價】
    248-360
    【作者】 (美)蘇西·羅托洛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紀實文學 
    【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 
    【ISBN】978751121666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1216663
    作者:(美)蘇西·羅托洛

    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年11月 

        
        
    "

    編輯推薦

    " 很多人都很關心迪倫的成名專輯《The Freewheelin' BobDylan》封面上的女孩到底是誰,她就是蘇西?羅托洛。對於1960年代和鮑勃·迪倫,蘇西曾一直不願談論與追憶,這恰恰是因為她曾離他太近,而他又是定義並塑造了那個時代文化的人。與此同時,他受到的狂熱追捧和密切關注也令蘇西對這類話題感到局促不安。在長達四十年的時間裡,迪倫一直是蘇西人生“房間裡的大像”。如今佳人已逝,隻留下《放任自流的時光》,讓我們回到50年前,看左派民權運動的興起,看迪倫的成長路,看紐約藝術的崛起,看格林威治村裡住著的一群瘋子,如何引領了一代人前行……

     
    內容簡介

    蘇西·羅托洛在這本書裡敘述了她和迪倫的愛情,也記錄了她親歷的格林威治村的民謠復興運動。作為迪倫的第二任女友,蘇西在六零年代居住在格林威治村,所以她娓娓道來的都是第一手的真實資料和歷史事件。
    而這本書不僅僅關於民謠、迪倫、嬉皮文化、垮掉一代和格林威治村,作為出生在意大利裔美國共產黨家庭的“紅尿布”嬰兒,蘇西成長於麥卡錫主義盛行的20世紀50年代,因此有著無比艱難的童年和青春期,所以她的成長過程也就是一個資本主義世界裡的左翼青年理想幻滅的過程。
    而這一切共同構成了那個風起雲湧的反文化時代

    作者簡介

    蘇西·羅托洛(SuzeRotolo,1943年11月20日-2011年2月25日)美國藝術家,而人們最熟悉她的莫過於1961-1964年間她作為迪倫女友的那段歲月,她對迪倫的音樂產生了莫大的影響。迪倫的專輯《放任自流的鮑勃·迪倫》的封面上他們兩人攜手在雪中漫步的照片成為舉世經典。在與迪倫分手之後,蘇西專注於藝術創作,並在紐約一所設計學校擔任教師。 
    譯者簡介
    陳震,1976年出生於江蘇靖江。踢過足球,玩過搖滾,做過醫生,現為自由譯者。已發表譯著近百萬字,內容涉及搖滾樂、足球、藝術等。曾因獨立策劃加拿大傳奇民謠樂隊CowboyJunkies制作中國概念唱片《RenminPark》,被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NPR)等北美媒體采訪報道。翻譯有《穆裡尼奧傳:葡萄牙制造》、《埃裡克·克萊普頓自傳:天堂十字路口》、《弗雷迪·莫庫裡傳》等書籍。

    目錄
    譯序 “我給了她我的心,可她想要的是我的靈魂”
    聖物匣(自序)
    格迪斯民歌城往事
    紅色家庭
    父親之死
    紅尿布嬰兒
    迷惘
    民權運動少女
    美國往事
    逃過了死神,逃不掉那愛
    爭取種族平等大會
    河濱教堂的斜陽
    以愛之名·說謊家鮑勃·非法同居
    珍貴時光

    譯序  “我給了她我的心,可她想要的是我的靈魂”
    聖物匣(自序)   

    第一章

    鮑比畫像    
    格迪斯民歌城往事   
    紅色家庭        
    父親之死    
    紅尿布嬰兒   
    迷惘
    民權運動少女
    美國往事   
    逃過了死神,逃不掉那愛   
    爭取種族平等大會
    河濱教堂的斜陽  
    以愛之名·說謊家鮑勃·非法同居
    珍貴時光
    鮑勃的托洛茨基主義者導師
    旭日之屋
    布裡克街的燈火
    格林威治村村民  
    采集火種的人
    他不是剽竊者
    密友
    LSD初體驗
    酗酒的男人·蹭書的女人
    幾乎成名·四人行·蘇珍玩意   
    你想要的是什麼?  
    處女唱片·我將大紅大紫   
    南方之旅

    第二章

    答案在風中飄
    天各一方
    鮑勃的信
    畢加索啟示錄
    伊特魯裡亞拱門
    大雨將至 
    久別重逢
    藝術·戲劇·電影
    時代在變 
    放任自流的鮑勃·迪倫
    罷唱艾德·沙利文秀
    哈蒙德的蠢貨
    溫暖的日子
    甩鞭者鮑勃
    山雨欲來   
    布萊希特
    白色恐怖
    民謠的叛徒    
    一切不過是命運  
    羅伯特·齊默曼
    女人的煩惱  
    被遺忘的時光
    左翼的希望 
    餘暉未盡
    盛名之下
    她們恨他
    曲終人散
    重返61號公路  
    再回首   
    盡在歌中   
    煙癮·鮑勃的記性
       

    第三章

    從頭再來   
    紅色之旅
    卡斯特羅與格瓦拉    
    大麻之夜  
    劍橋大學
    遠離新左派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貧民窟女神  
    霹靂飛貓
    超短裙姐妹
    離開這裡,離開你
    1960年代·格林威治村·影響
    波西米亞首都淪陷  

    後記

    前言


    1961年,我邂逅了鮑勃?迪倫,當時的我年僅17歲,他也不過20歲而已。這本書是我的回憶錄,它記錄下了我們曾經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感糾纏,還有那個深深影響了我們各自生命的大時代。
    對於1960年代和鮑勃·迪倫,我曾一直不願談論與追憶,這恰恰是因為我曾離他太近,而他又是定義並塑造了那個時代文化的人。與此同時,他受到的狂熱追捧和密切關注也令我對這類話題感到局促不安。在長達四十年的時間裡,他一直是我人生中“房間裡的大像”(譯者注:意指所有那些觸目驚心地存在卻被自己故意忽略甚至否定的事實或感受)。事實上,我生性內斂,總是本能地去保護自己的隱私,對他的隱私也曾不願透露。
    我的職業是藝術家,但在我們相遇之前,我就一直在寫詩歌、小故事、短評等等,和他在一起後,我依然筆耕不輟。對我而言,寫作和畫畫一樣,都是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聖物匣(自序)
     
     1961年,我邂逅了鮑勃?迪倫,當時的我年僅17歲,他也不過20歲而已。這本書是我的回憶錄,它記錄下了我們曾經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感糾纏,還有那個深深影響了我們各自生命的大時代。
     對於1960年代和鮑勃·迪倫,我曾一直不願談論與追憶,這恰恰是因為我曾離他太近,而他又是定義並塑造了那個時代文化的人。與此同時,他受到的狂熱追捧和密切關注也令我對這類話題感到局促不安。在長達四十年的時間裡,他一直是我人生中“房間裡的大像”(譯者注:意指所有那些觸目驚心地存在卻被自己故意忽略甚至否定的事實或感受)。事實上,我生性內斂,總是本能地去保護自己的隱私,對他的隱私也曾不願透露。
     我的職業是藝術家,但在我們相遇之前,我就一直在寫詩歌、小故事、短評等等,和他在一起後,我依然筆耕不輟。對我而言,寫作和畫畫一樣,都是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記憶
    寶貝,那不是你,是我和我的幽靈
    和你那神聖的魂靈
    有人說一個人的過去會趕上他們
    我的不僅如此,它還超越了現在
    所以,在未來屬於我們時
    我會同超現實主義者一起,在幕後安坐,靜靜地看著你
     雖然再也無法憶起是什麼觸發了我在1963年1月寫下這段詩歌,但在今天讀來,我卻為自己當時的先見感到惶恐。從很多方面來說,我和鮑勃一起走過的那些日子從未離我遠去,它們一直與我的生活交織著,不管我身在何方,所遇何人,在做何事。
     
     迪倫是文化偶像,他的歌迷和追隨者們用自己的想像塑造著他,把他解讀成自己期望的模樣。僅僅是迪倫這個名字就已讓人感到神秘,同時也會引出無數的追尋,追尋他所說、所寫、所唱的每一個字眼的涵義。
     隨著鮑勃·迪倫的聲名日益顯赫,我更覺得有必要保守住我們之間的秘密。關於我們的事,我在長達四十年的時間裡始終緘口不語,最後卻沒有從看守這些秘密當中得到樂趣。時光流轉,秘密也越來越無足輕重。關於鮑勃·迪倫的文章無處不在,關於他的傳記大量出版,但它們同我所知道的真相相去甚遠。這些文章和傳記不僅平淡無味,而且充斥著作者的主觀臆斷。我會在本書中告訴大家很多秘密,但我隻能盡力而為,因為記憶是一頭無常的“野獸”,它們進進出出我的腦海,有些留下了痕跡,有些已無蹤可尋。
     還有些秘密沒有在這本回憶錄中透露,它們埋藏在更深的地方,而且出於對我對迪倫的尊重,它們就永遠被埋藏。關於這本書,我唯一需要闡明的是,它或許不是真理,但卻絕對真實。
     多年來,每當看到鮑勃?迪倫的作品、生平以及與他關繫密切的人們出現在紀錄片中、大銀幕上、展覽館裡以及各種類型的紀念活動中時,我都會強烈地感覺到:我還有另外一個自己。看到自己的形像被搬上屏幕,放進櫥窗,並一再寫入書中,就那麼永遠地躺在迪倫的神龕旁受人供奉,那種感覺真是有些怪異。
     當我翻看照片,聆聽歌曲時,我會再次看到、聽到它們背後的故事。一幀家庭錄像中的圖像,幾行簡陋紙張上的潦草筆跡,都會喚醒昔日的場景——在房間裡,在大街上——我仿佛又聽到了笑聲,從某處飄來……
     
     在櫥窗裡的我們與真實的我們之間,永遠都有差異的縫隙,那是靈魂的安息之所,沒有人能把它放進櫥窗。我用了很多年纔讓櫥窗內外的自己交彙在一起。而我眼中的他和那個櫥窗裡的“神”自然很不同,不過隨著時光的流逝,我也能漸漸適應人們對他的膜拜之態。
     無論是一首歌、一句詩、一本書、一部電影還是一場展出,都無非是對某個時代、某處地點及某個人的描繪。我的這本書也不例外。同時,這本書也權當是我的一次懷舊。人們總是會向前看,所以懷舊也許很廉價,不過它終究是奢侈的。
     
     在我看來,歷史是一個用來盛放、展示舊物以啟發人們思索的“聖物匣”。關於20世紀60年代的書可以說是汗牛充棟,而隨著那個年代漸行漸遠,當年的那些故事就愈發顯得神秘。它的真相和事實常被扭曲,真實性和準確性亦不斷成為羅生門。即使是由大時代的親歷者自述,也難免會因有所側重而產生分歧。猶豫再三,我還是決定將自己的“舊物”也放入“聖物匣”。回憶畢竟是事後諸葛,在書寫那些陳年往事時,我所能做到的就是讓那些私人故事得到當事人的認可。
     總的來說,我講述的是自己的20世紀60年代,以及20世紀60年代的格林威治村——我在那個大時代居住在格林威治村,那段經歷塑造了後來的我,改變了我的一生。這就需要提到一些相關背景:我的家族歷史,我的家人情況,以及其他與我有關的零星碎片……
     
     自打我在紐約市的皇後區出生,我從未覺得自己是這個城市的異鄉客,也從未想過要去尋找我自己。直到我來到格林威治村,我纔有了這樣的強烈感覺:那裡有與我一樣知曉自己的靈魂並不屬於故鄉的人們;那裡有吸引我的波西米亞歷史;那裡有我喜愛的作家、藝術家和音樂家,他們或在此居留,或曾匆匆路過。他們的精神引領著方向,為我開闢了道路,也定義了格林威治村。
     
     20世紀60年代是個令人驚嘆的時代,一個充滿了抗議和反叛的多事之秋。整整一代人在18歲時被允許酗酒、被送到戰場上殺人,卻要等到21歲纔能擁有選舉權。動亂在所難免。動蕩的時代讓偉大的音樂得以誕生,而這樣的音樂又鼓舞著我們走上街頭,要民權、反核彈、反越戰。與此同時,1950年代保守僵化的道德觀也在1960年代黯然退場。“垮掉的一代”已經讓這種道德觀的外表出現裂痕,而他們的下一代——我們,將它徹底摧毀。
     我們與印刻在身體內的過去同行,我們做好了準備邁進未來。如今,1960年代已經被許多人用私人故事、歌曲和報道塑造成為了極具歷史意義的時代。在每個經歷過那個年代的美國人生命中,都有那個大時代的“聖物匣”。這本書便是我呈現給大家思索的“聖物匣”。"

    媒體評論
    藝術家蘇西·羅托洛給予那個革命時代崇高的敬意。
    ——VOGUE

    本書堪稱描寫一九六零年代格林威治村最好的幾本書之一了……那幀封套圖片完美展現了那個大時代充滿浪漫色彩的青年文化——不羈,脆弱,漂泊不定卻目標堅定……因為蘇西,迪倫迷上了威廉?布萊克、布萊希特和蘭波的作品;同樣重要的是,蘇西的左翼政治意識,尤其是她對民權運動的熱衷拓展了迪倫的思維,並將他的創作之筆引向了這些議題。
    ——《紐約時報》 安東尼?迪科蒂斯

    “如果有什麼能讓她擺脫‘迪倫吉他上的一根琴弦’的評價的話,這本鮮活、平和並容納了20世紀60年代格林威治村民謠歌手們的生活的書就是了……羅托洛對迪倫永遠是寬宏大量的,不管是在贊美他的天賦還是在為他的不忠而悲傷上都是如此,但迪倫卻從未為她做過同樣的自我犧牲。”

    藝術家蘇西·羅托洛給予那個革命時代崇高的敬意。
    ——VOGUE

    本書堪稱描寫一九六零年代格林威治村最好的幾本書之一了……那幀封套圖片完美展現了那個大時代充滿浪漫色彩的青年文化——不羈,脆弱,漂泊不定卻目標堅定……因為蘇西,迪倫迷上了威廉?布萊克、布萊希特和蘭波的作品;同樣重要的是,蘇西的左翼政治意識,尤其是她對民權運動的熱衷拓展了迪倫的思維,並將他的創作之筆引向了這些議題。
    ——《紐約時報》  安東尼?迪科蒂斯

    “如果有什麼能讓她擺脫‘迪倫吉他上的一根琴弦’的評價的話,這本鮮活、平和並容納了20世紀60年代格林威治村民謠歌手們的生活的書就是了……羅托洛對迪倫永遠是寬宏大量的,不管是在贊美他的天賦還是在為他的不忠而悲傷上都是如此,但迪倫卻從未為她做過同樣的自我犧牲。”
    ——《TIME OUT》尼娜·卡普蘭

    這是一本來的正是時候的書,它與那些汗牛充棟的描述迪倫和20世紀60年代這一民謠時代的圖書有很大區別:它由一個處於那一時代文化和政治中心的女性親歷者所撰寫。
    ——托德·海因斯(迪倫傳記電影《搖滾啟示錄》導演)

    “迪倫粉絲們的聖物?羅托洛是《放任自流的鮑勃·迪倫》這張專輯封面上挽著迪倫手臂的女人。這本讓人期待已久的回憶錄栩栩如生,它主要敘述了格林威治村的往事,對於那段讓人尷尬的關繫的透露隻占很少的篇幅。”
    ——《觀察家報》  尼爾·斯賓塞
    “顯然,《放任自流的時光》會被迪倫膜拜者們說三道四——最近羅托洛和迪倫為此有一些公開的爭執——這本書敘述更多的是她的故事,而非迪倫。可喜地是,整本書裡她沒有絲毫的怨念,字裡行間全都集中在20世紀60年代早期的紐約所具有的理想主義和創造力上。對於讓格林威治村成為搖滾反抗文化的發源地的人物、地點以及個中翹楚,沒有比這本介紹得更好的了。”
    ——星期日泰晤士報   羅伯特·桑德爾

    在線試讀
    河濱教堂的斜陽

    在民權運動達到高潮時,鮑勃寫了不少抗議歌曲,《海蒂·卡羅爾的寂寞之死》(The Lonesome Death of HattieCarroll)、《提爾之死》(The Death of Emmett Till)、《艾弗斯之歌》(The Ballad ofMedgarEvers)等等,當然其中最為著名的是成為“抗議國歌”的《答案在風中飄》。鮑勃遠不隻是把報紙上的新聞押韻地唱出來而已。他用詩歌的形式把人文關懷、社會意識融入到了自己的音樂當中,正因為這一點,它們超越了時間的界限,成為了永恆的經典。
    1961年7月29日,我在曼哈頓河濱教堂舉辦的一個民謠音樂節上邂逅了鮑勃?迪倫,記憶中那天很炎熱。年初,紐約剛成立了一家民謠音樂電臺,這個持續一天的音樂節就是它主辦的。格林威治村音樂圈的大多數音樂家都參加了這次音樂節的演出,其中包括戴夫?範?朗克、“格林布瑞爾男孩”(TheGreenbriar Boys)、湯姆·帕克斯頓(TomPaxton)、辛西婭·古丁,還有鮑勃·迪倫。皮特·卡爾曼用他的車載著我們幾個人前來觀看。那天,“漫遊者”傑克·艾略特(Ramblin’JackElliot)也上臺表演了。傑克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民謠詩人,在迪倫橫空出世之前,他被認為真正繼承了伍迪·格思裡的衣缽,所以他有“伍迪·格思裡之子”之稱。由於當時鮑勃與傑克走得相當近,還有朋友戲稱鮑勃為“傑克之子”。
    傑克不僅是個出色的樂手,還是個講段子的高手。那天他興致很高,給我們講了一個又一個他在美國和歐洲各地遊歷時踫到的奇聞軼事。那是一個美麗的夏日,我的穿著很合時宜——我穿著一條樣式簡單的寬松直筒連衣裙,衩幾乎開到大腿根部,那是我自己改的。傑克看了看四周,宣布道,他的夢想是死後能變成一條人行道,任由女人們從他身上踩著走過。他說他已經習慣於被女人踩著過日子了。
    不管我站在哪裡,隻要我環顧四周,總能看到鮑勃就在不遠處。他看起來有些“復古”,有一種不修邊幅的魅力。他的牛仔褲和襯衫全是皺巴巴的,即使天氣如此炎熱,他還是舍不得摘下那頂黑色燈芯絨帽子。他不禁讓我想到喜劇組合馬克思兄弟中的老二哈珀·馬克思(HarpoMarx),雖然頑皮、隨和,但舉手投足間散發出強烈的氣場,讓人想不注意都難。
    我曾在“格迪斯”看過鮑勃與馬克·斯波爾斯特拉表演吉他二重唱,不過吉他彈唱時的他並沒有太引起我的注意。我真正留意到他是看到他為其他樂手伴奏口琴。此後我開始關注他,不過並沒有往其他方面想。

    河濱教堂的斜陽

    在民權運動達到高潮時,鮑勃寫了不少抗議歌曲,《海蒂·卡羅爾的寂寞之死》(The Lonesome Death of HattieCarroll)、《提爾之死》(The Death of Emmett Till)、《艾弗斯之歌》(The Ballad ofMedgarEvers)等等,當然其中最為著名的是成為“抗議國歌”的《答案在風中飄》。鮑勃遠不隻是把報紙上的新聞押韻地唱出來而已。他用詩歌的形式把人文關懷、社會意識融入到了自己的音樂當中,正因為這一點,它們超越了時間的界限,成為了永恆的經典。
    1961年7月29日,我在曼哈頓河濱教堂舉辦的一個民謠音樂節上邂逅了鮑勃?迪倫,記憶中那天很炎熱。年初,紐約剛成立了一家民謠音樂電臺,這個持續一天的音樂節就是它主辦的。格林威治村音樂圈的大多數音樂家都參加了這次音樂節的演出,其中包括戴夫?範?朗克、“格林布瑞爾男孩”(TheGreenbriar Boys)、湯姆·帕克斯頓(TomPaxton)、辛西婭·古丁,還有鮑勃·迪倫。皮特·卡爾曼用他的車載著我們幾個人前來觀看。那天,“漫遊者”傑克·艾略特(Ramblin’JackElliot)也上臺表演了。傑克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民謠詩人,在迪倫橫空出世之前,他被認為真正繼承了伍迪·格思裡的衣缽,所以他有“伍迪·格思裡之子”之稱。由於當時鮑勃與傑克走得相當近,還有朋友戲稱鮑勃為“傑克之子”。
    傑克不僅是個出色的樂手,還是個講段子的高手。那天他興致很高,給我們講了一個又一個他在美國和歐洲各地遊歷時踫到的奇聞軼事。那是一個美麗的夏日,我的穿著很合時宜——我穿著一條樣式簡單的寬松直筒連衣裙,衩幾乎開到大腿根部,那是我自己改的。傑克看了看四周,宣布道,他的夢想是死後能變成一條人行道,任由女人們從他身上踩著走過。他說他已經習慣於被女人踩著過日子了。
    不管我站在哪裡,隻要我環顧四周,總能看到鮑勃就在不遠處。他看起來有些“復古”,有一種不修邊幅的魅力。他的牛仔褲和襯衫全是皺巴巴的,即使天氣如此炎熱,他還是舍不得摘下那頂黑色燈芯絨帽子。他不禁讓我想到喜劇組合馬克思兄弟中的老二哈珀·馬克思(HarpoMarx),雖然頑皮、隨和,但舉手投足間散發出強烈的氣場,讓人想不注意都難。
    我曾在“格迪斯”看過鮑勃與馬克·斯波爾斯特拉表演吉他二重唱,不過吉他彈唱時的他並沒有太引起我的注意。我真正留意到他是看到他為其他樂手伴奏口琴。此後我開始關注他,不過並沒有往其他方面想。
    我們相談甚歡,內心都感覺有種情愫在暗自湧動。在河濱教堂,從早晨開始,我們就這麼熱切地聊著,直到晚霞燒紅了天際,一抹斜陽暖暖地映在了我們臉上。他風趣、迷人、嚴肅、強烈、執著。這些詞完全可以概括我們倆在一起時他給我的感覺,隻是詞的先後順序會隨著心情或環境而變。如果要我為鮑勃畫一幅肖像畫,我會用抽像的藝術手法把這些詞融入畫中。他的思維方式不是線性的,而是跳躍式的,並且跳得很詭異,此外,他非常樂於接受新的東西。情竇初開毫無戀愛經驗的我被他與眾不同的個性和思維方式深深地吸引住了。初次相遇,我們就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現在我們需要的是更深入地了解對方。接下來的四年裡,我們就是這樣做的。
    如馬拉松般的冗長音樂會結束後,疲倦的音樂家們收拾著自己樂器,準備打道回府,但很快有消息傳開來,說河濱教堂不遠處某個民謠歌手的公寓裡正在舉行派對。所有人瞬間就恢復了活力,全都往那裡趕去。
    這個時候,我和鮑勃已經黏得分不開了。我們急需一個不被打攪的二人世界,在那裡隻有我和他,還有他的吉他。就在不經意間,一個私密的小世界已開始成形。
    至於那個民謠音樂電臺,我不知道它最終的命運如何。1960年代初,民謠正在復興,聽眾群日益擴大,可之前紐約的電臺隻有奧斯卡·布蘭德和辛西婭·古丁主持的兩個民謠節目。對任何雄心勃勃的民謠歌手來說,想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上這兩個節目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很短的時間內,鮑勃?迪倫先後成為了這兩個節目的嘉賓。

    以愛之名·說謊家鮑勃·非法同居

    我們從相遇、相識,到漸漸相知。開始的時候,我畢竟有些矜持,每次他問我下次在哪兒見面時,我都是支支吾吾的,不願給他一個明確的答案。不過這種狀況並沒有持續多久,我們很快就形影不離了。晚上,我們通常會在“格迪斯”或村裡的其他俱樂部見面。下午的時候,隻要我不工作,我們就會一起出去東逛西逛。我們之間仿佛有說不完的話。
    一天,我帶他去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看了畢加索的《格爾尼卡》和其他一些我深愛的畫作,之後我們坐在館中的雕塑園裡,認真地聊了許多許多:詩歌、哲學、藝術,還有這個世界的不公與恐怖。他的風趣幽默不亞於我,我們總能把對方逗得樂不可支。和他在一起讓我感到很溫暖,即使他隻是在房間的另一邊遠遠地注視著我。我很喜歡看他忽然沉浸到自己的內心世界中去,這時萬籟俱寂,一切皆空,他聽到的隻有腦海中的音樂,看到的隻有心中一閃而過的靈感——仿佛中了魔咒一樣,他的魂靈兒頓時消失無蹤。我很欽佩他的纔華,他的自信,還有他的執著——他會毫不猶豫地去做任何他想做,或是覺得有必要做的事情。
    脫離現實一會兒後,他就會回到現實。我常常饒有興致地看著他的思緒飄遠又飄近。我理解也尊重他跟我在一起時的這種遊離狀態。他並非故意如此,因此我也從未感到被冷落。
    我們發現我們之間有太多的共同點,包括我們都需要一個寧靜的港灣來躲避當前動蕩的生活。很快,我們在彼此身上找到了港灣。然而,對於他自己的情況,他總是習慣性地說謊,這也讓問題慢慢滋生出來。事實上,他的逃避回答和隱瞞真相最終在我們之間埋下了一道裂痕。我們確實非常親密,但因為此,我無法信任他,也感到沒有安全感。比如對於自己的家庭,他一直都含糊以對,但對於吸引他的新鮮事物,他又會滔滔不絕;還有說到他自己的過去時,他總是編織著傳說,虛構著故事。考慮到當時那種波西米亞氛圍,再加上我涉世未深,我對他的傳奇經歷曾經深信不疑。不過,故事編得多了,往往就難以自圓其說了。
    他曾這樣告訴我:他在很小的時候就被父母拋棄在新墨西哥州,之後他就隨馬戲團一起浪跡天涯。這和他之前說的出生成長於明尼蘇達州杜魯司市對不上號了。天哪,下一個版本會是什麼呢?
    由於“迪倫”是典型的威爾士人的名字,有人曾懷疑這不是他的真名。當他在村裡打響名頭後,采訪者和唱片業人士期待他能就自己的家世給出一些誠實、前後連貫的回答。對此,他表現得非常警惕,並且一如既往的偏執。在他看來,誰想曝光他的隱私,誰就是他的敵人。當我們住在西四街時,沒有他的允許,任何人不得前來。
    我們剛認識那會,居無定所的他常常在不同的朋友那裡蹭沙發睡;我那時住在韋弗利宮街,幫姐姐一個去了英格蘭的朋友看房子,不過他們就要回來了,我的好日子也快到頭了。我倆都是無家可歸的流浪者。九月底,《紐約時報》上一篇對他充滿贊譽的樂評文章改變了他的命運。他開始有了更多演出的機會。同一個月,歌手卡羅琳·赫斯特(CarolynHester)邀請鮑勃為自己的唱片做口琴伴奏,在錄音棚裡,鮑勃的纔華引起了這張唱片的制作人約翰·哈蒙德(JohnHammond)的注意。十月,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簽下了他。終於,他有錢自己租房子住了。在看了幾處房子後,他決定租下西四街的一套公寓。
    西四街161號是一個四層公寓樓,它位於第六大道以西,一樓是一個家具店。著名的琴行“音樂客棧”(MusicInn)就在這條街上,它裡面有你想要的一切樂器。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公寓樓離麥克道格街伊茲·楊的“民謠中心”很近,僅幾個街區之遙。
    鮑勃租住的公寓在這棟無電梯大樓的頂層。房子很小,除了一張床、一把扶手椅、幾個擱物架以外什麼都沒有了,然而女房東還是像征性地收了一點家具使用費。廚房小得幾乎隻能站下一個人,一副竹簾從天花板直垂而下,能把它藏得嚴嚴實實。她留下了一些盤子、幾個玻璃杯,也許還有一兩個鍋。這些鮑勃也付了錢。
    主房間後面有一個小小的臥室,臥室門的左側有一個壁櫥,正對著浴室。地板是硬木的,上面塗了一層灰色的甲板漆——舊屋的房東和租客喜歡塗這種漆,因為它會使破舊的木地板看起來更美觀一些。房間裡陽光充足,一年四季都有溫暖的陽光灑進屋中,美中不足的是夏天很熱,鼕天很冷。從公寓的窗戶低頭望去,映入眼底的是鄰樓底層匹薩店後面的荒蕪花園。拜這個比薩店所賜,我們能常年聞到一股燒糊了的番茄醬味道。臥室實在是太小了,單是一張床就占滿了整個房間,根本就轉不過身來,因此鮑勃把床搬到了主房間,而把別人送他的那個“沙發”放在了臥室。那個所謂的“沙發”其實不過是一個鋪著泡沫墊,放了幾個抱枕的木框架而已。
    搬進西四街後不久,他買了一個錄音機,一個收音機,還買了一臺二手黑白電視機,那臺電視機是連電視機櫃一起買回來的。不幸的是,那臺電視機就沒能正常播放過,於是鮑勃把它取了出來,然後自己動手把那電視機櫃大卸八塊,經過一番敲敲打打後,他竟就地取材,撥弄出了一個相當美觀的茶幾和幾個擱板。記得一次鮑勃旅行歸來,帶回了一個隻比煙盒略大些的便攜式時鐘收音機。在當時它可是個新鮮貨,有次我到五金店裡為它找合適的電池,店裡的人們看到後爭相傳遞,無不嘖嘖稱奇。

    這一年,舅舅介紹了一位婚姻正瀕臨破裂的人文教授給母親認識。他們很快就如膠似漆,開始談婚論嫁了。他叫弗雷德,是和很紳士的男人。弗雷德帶母親去劇院看演出,到高檔餐廳用餐,用餐前,他會幫母親點煙、接大衣,拖椅子讓她坐下,這一切無不讓母親感到受寵若驚。他們同居了,租住在“謝裡登廣場一號”公寓樓,而無處可去的我當時也住在那裡。巧合的是,鮑勃那陣子經常蹭睡的公寓就在我們公寓的幾層樓下。
    母親和弗雷德之間的交往有些偷偷摸摸見不得人,原因是弗雷德是我舅舅未婚妻的父親,這聽上去多少顯得有些亂倫。盡管舅舅多年來一直在亂搞女人,母親和他的關繫卻非常親近。考慮到母親和舅舅前妻的關繫也不錯,說句實話,這種境況令她們每個人都有些尷尬。
    弗雷德的婚還沒離掉。他不願意同母親“姘居”在他任教大學的寓所裡,所以他們暫時先“姘居”在了謝裡登,等待離婚程序結束。虛偽的、道貌岸然的弗雷德,成了我和姐姐私下聊天時的笑柄;我們也會私下開母親的玩笑,說她也好不到哪裡去。這個共產黨員,從我們記事起就口口聲聲聲討“姘居”這種“資產階級墮落行為”,現在她自己呢?

    戀愛後不久,我和鮑勃開始商量要一起住。不過從法律上講我還不能搬進西四街。戴夫·範·朗克和特莉夫婦嚴肅地對我說,我是未成年人,而鮑勃不是,所以他可能會被指控與未成年人這樣那樣什麼的。特莉的建議是,為了安全起見,等11月底你的18歲生日過了再說。
    在那個道貌岸然的時代,未婚同居被認為是極不道德的行為。女孩如果未婚生子,那麼生下來的孩子會被看成是“野種”;如果未婚先孕,她們往往就得“奉子完婚”,或把孩子生下來送給別人,因為做單親媽媽要承受巨大的壓力。此外,墮胎在那時候是非法的,當然它也很危險,很多女人因此命喪黃泉。從這些就可以看出,那個時代的女人根本沒有權利可言。選擇住在格林威治村,你得到的不僅僅是無拘無束的自由,其意義更是多方面的。在這裡,“不道德”的情侶們可以光明正大的同居;不同種族的情侶也能活得旁若無人;還有同性戀,盡管會被村外的人稱為“屁精”或“拉子”,可是村裡沒有人會對他們的生活橫加干涉。經過我們一代青年漫長的抗爭,美國各州開始放寬墮胎的法律規定,1973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終於承認婦女的“墮胎權”。而女權運動、“同志驕傲運動”等運動轟轟烈烈的開展,也使得婦女、同性戀逐漸享有更多的權利。
    1961年底,我搬進了西四街,無婚姻之名的我們開始偷食禁果。

    在鮑勃住進西四街之前,他不時跑到米奇?艾薩克森那兒蹭住。米奇家和我家都在“謝裡登廣場一號”,她家在樓下幾層。關於米奇,我隻知道她是個很樂觀、熱情的人——桃麗絲?黛(DorisDay)那型的——其他我就一無所知了。她家簡直就是民謠歌手的收容站,而她就像是他們的女訓導。睡過她家地板的人中不少後來都大紅大紫,其中包括傑克?艾略特、讓·雷德帕思(JeanRedpath)、“彼得、保羅和瑪麗”三重唱組合成員彼得?亞羅(Peter Yarrow),當然還有鮑勃。
    米奇家就像是長年在開睡衣派對,派對完了每個人都和衣而睡。鮑勃在米奇家的時候,我總是在那裡獃到不得不離開為止。回到樓上自己家的時候,我會故意弄出很大的聲響,讓母親知道我已經回家了——我並沒有徹夜不歸。
    他的避難所和我家就幾層之隔,他和我的母親終於不可避免的認識了。母親和姐姐的眼光很高,她們很不喜歡這個居無定所的流浪歌手。不過鮑勃沒有義務要為了她們改變自己。

    母親的直覺很快就告訴她,鮑勃講的關於他自己的一切,包括他的名字,都是虛構的。1961年,來到紐約後不久的鮑勃想得到一張演出證,以實現他在“格迪斯”的第一場演出,邁克·坡科幫他搞到了,證上填的名字是鮑勃·迪倫。演出證是警方頒發的,隻有拿到這個證,藝人纔能在酒吧俱樂部之類的場所演出。如果他們有了吸毒等原因導致的被捕記錄,演出證就會被弔銷。許多天纔藝人因此丟了飯碗,其中就包括爵士鋼琴大師賽羅尼斯·蒙克(TheloniousMonk)、傳奇歌手比莉·荷莉戴和喜劇演員理查德·巴克利(Richard “Lord”Buckley)。到了20世紀60年代中期,演出證制度終於被廢除了。
    鮑勃·迪倫的真姓是齊默曼(譯者注:齊默曼源自德語,意為木匠)的傳言漸漸開始浮出水面。我以為他遲早會對我說出真相,所以在我們戀愛之初,我並沒有太在意這件事。但是,當我們的感情日益升溫,直至開始同居之後,這件事對我而言就變得重要起來。
    我出生的時候,父親給我取了個很美國化的名字——蘇珊(Suan),母親則給姐姐取了個很意大利的名字——卡拉(Carla),並且還是按卡爾·馬克思的名字命名的。
    對於20世紀40年代出生的女孩來說,蘇珊是一個非常常見的名字,這讓我很糾結。它是父親所賜,我不會舍棄它,所以我決定在它的昵稱和不同拼寫版本中,認真找一個最適合我,最能代表我,或者至少是能區別於那一大堆蘇珊的名字。是該叫Susans,Susies, Sues, Soozie, 還是Sooze呢?我猶豫不決。
    20世紀60年代初的某一天,我在翻一本畢加索的畫冊時,一幅他的畫作《玻璃與蘇西酒瓶》(Glass and Bottle ofSuze)引起了我的注意。“蘇西”是一種法國利口酒的名稱。它既可以是雙音節詞又可以是單音節詞,就像貝蒂(Bette)一樣。太完美了,就是它了。幾年後,我在法國喝到了這種口感相當不錯的利口酒。它呈金黃色,味道微苦,帶著淡淡的香櫞味。
    鮑勃改名的動機是不是與我一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這個人本身已經影響了世界。他實際上並沒有改自己的名字,因為鮑勃是羅伯特的變體;他改變的是他的姓氏,而他的姓氏——迪倫——在威爾士是人名,而不是姓氏。這真是一項創舉。
    當我無意中看到他的征兵卡時,我終於確定他的真名叫羅伯特·艾倫·齊默曼。他之前從未告訴過我,這一點著實讓我感到沮喪。
    在正式搬進西四街之前,我有時會在那兒過夜。有一次,我們在外面玩到很晚。在回家的路上,當醉醺醺的鮑勃笨拙地從口袋裡中掏出錢包時,有東西掉在了地上。之前我們還一直在大聲說笑,但當我撿起他的征兵卡那一瞬間,我的心情頓時跌入谷底。
    所以,齊默曼纔是你的真名?是嗎?那麼,你為什麼不告訴我?
    發現他的真實姓名並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我並不介意他一直對別人保守秘密。我的成長經歷使我習慣了麥卡錫主義下的生活,那個時代也確實有必要對外人保持警惕。但他竟然從未對我敞開過心扉,這個事實讓我難受極了。我感到自己受到了傷害。
    之後,他不再像以前那樣謊話連篇了,而他也見識到了我也是會保守秘密的。慢慢的,我的傷害被撫平了,但我對他的言行總免不了要懷疑。我要求他再也不要對我說謊。第二年夏天我在意大利的時候,他寫信給我,終於向我和盤托出了他和他家庭的真實情況。我們在一起這麼長時間他都沒說老實話,那次他突然坦言相告確實讓我頗感意外。
    我時常叫他拉茲(RAZ),這是他真名的三個開頭字母,我這樣叫他隻是為了激怒他。後來,在我們看了電影《殺死一隻知更鳥》後,我開始叫他布·拉德力,這是片中一個古怪又神秘的角色,由羅伯特·杜瓦爾(RobertDuvall)扮演。這一次,他沒有郁悶,而是笑了。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