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北京孩子六七十年代的集體自傳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紀實文學
    【市場價】
    331-480
    【優惠價】
    207-300
    【作者】 劉仰東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紀實文學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ISBN】978750068573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0685739
    作者:劉仰東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年02月 

        
        
    "

    內容簡介
    文革時期成長起來的那一代孩子們的童年和學生時代所經歷的生活和學習,令這些如今已人到中年的人們刻骨難忘。 本書以大全景的模式描寫了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們所經歷的場景,包括野營拉練、看露天電影、借小人書、學工學農、課堂學習、惡作劇、玩鬧遊戲、體育運動、干家務、過年節、買東西、穿衣打扮、流行語等,翔實真實的資料、溫暖細膩的記憶、幽默風趣的文字使本書讀來令人忍俊不禁,使我們重溫了特定年代的歲月。
    這本書是在2005年2月出版的《紅底金字——六七十年代的北京孩子》的基礎上修訂增補而成。較之原版,訂正了一些漏誤,改動了一些文字,調整和補充了一些內容和圖片,加寫了一些章節。書裡所提到的“北京孩子”一詞,是針對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而言的。
    作者簡介
    劉仰東,祖籍遼寧,生於呼和浩特,在北京長大。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繫、清史研究所,獲博士學位,現為人民政協報高級編輯。
    目錄
    序:“紅底金字”年代的北京孩子
    原版序
    一幅鳥瞰圖
    北京孩子的生活和成長環境
    “復課鬧革命”以後
    “北京孩子”走勢穿越當年的校園
    小學時代
    臂章替代了紅領巾課本:打著鮮明的時代烙印
    千篇一律的教室帆布書包低年級和高年級
    中學時代
    改校名鬥校長變,再變
    給同學分撥無“惡”不做
    操場
    課外活動序:“紅底金字”年代的北京孩子
    原版序
    一幅鳥瞰圖
    北京孩子的生活和成長環境
    “復課鬧革命”以後
    “北京孩子”走勢穿越當年的校園
    小學時代
    臂章替代了紅領巾課本:打著鮮明的時代烙印
    千篇一律的教室帆布書包低年級和高年級
    中學時代
    改校名鬥校長變,再變
    給同學分撥無“惡”不做
    操場
    課外活動
    車內一景在遊行行列裡掃墓、遊園、參觀
    組字:說不出的滋味去迎賓
    拉練與軍訓——開門辦學之
    學工與學農——開門辦學之二
    小學生:像征性活動中學學工紀事中學學農紀事

    時代背景
    收藏加賭博類
    煙盒冰棍棍瓷片\\鐵片\\奶瓶蓋
    糖紙、剪紙彈球
    群體類
    騎驢砸駱駝攻城打皇帝踢罐
    雙球打壘官兵捉賊
    一組集體遊戲
    “老狼老狼幾點了”“摸瞎子”“一網不撈魚”“我們要求一個人”
    器械類
    放毒氣彈埋打繃弓仗冰車大戰
    跳皮筋沙包三玩粘蜻蜓
    打嘎、抽“漢奸”抓拐
    另歸一類
    養熱帶魚養蠶遛車玩“壞”
    精神食糧
    啊,電影
    “天堂”看過N遍的片子
    生活中的電影“含量”看電影奇遇記
    小人書之旅
    【附】回到“小人書∥時代(姜維樸的記憶)
    字書——一個即將消逝的概念
    “毒草”還在泛濫黃新原的讀書生活手抄本
    窗外事《水滸》情結
    【附】魯智深豈能再遁空門(邢東田)小說之外
    【附】王府井書店的一天——年“五一”紀事
    三大運動
    乒乓球
    天下“球”都是球迷都是追星族
    自行車
    “掏襠”時代“戰車”時代
    撥座\\換鎖\\卸架子錳鋼車、外國車——都是展品
    遇羅克他們的香山之行和警察打交道
    遊泳
    遊泳池——孩子的仲夏之夢“會遊了”之後
    兩種遊泳衣褲水中絕活另一類絕活
    日常生活(一)
    家庭調查
    兩種生存要素居住環境家當
    家務活
    家務活之一—倒爐灰家務活之二——洗衣服
    家務活之三——收拾屋子二家務活之四—二做飯
    大采購
    從合作社到百貨公司糧食油鹽醬醋
    咸菜豆腐魚肉禽蛋蔬菜水果
    年貨
    零食
    冰棍糖點心
    日常生活(二)
    浴池
    淋浴和盆塘洗澡:被歸於“文化娛樂”的重大活動
    公共浴池見聞單位浴池見聞
    理發館
    一到八級學生頭及其變種理發館外的理發
    照相館
    “中國”與“大北”如此照相櫥窗陳列的名人
    昨天的時尚
    穿戴
    栽絨帽子\\軍帽“板兒綠”\\制服\\口罩帶
    “白邊兒懶”、回力\\五眼棉鞋
    毛線帽、拉毛圍脖\\蓬松發式
    軍裝、花格外套\\假領子\\肥襠褲
    襻鞋、豬皮鞋\\塑料涼鞋
    打群架
    茬架[附]刀光燦爛的日子(李喬)
    頑主戰例(一)戰例(二)
    享受一二三
    孩子“煙民”酒量是這樣練出來的
    從莫斯科餐廳到小喫店“拍婆子”
    當年的段子
    後記
    在線試讀
    一幅鳥瞰圖
    北京孩子的生活和成長環境
    和今天比,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北京,還是一座安詳、清靜、古典和缺少變化的城市。也可以說,是另一個樣子。
    王朔在小說《看上去很美》中,對西長安街西邊的復興路沿線,作了這樣的描述:
    很多年前新北京一帶還是典型的郊區景致。天空還沒有被首都鋼鐵公司和八寶山火葬場污染。也不繁盛,沒有沿街那些花俚狐騷的大笨樓和髒館子。復興路隻是一條四車道的窄馬路。兩側樹木蔥茏,有很寬的灌木帶將非機動車道隔開。騎自行車或步行的人可一路受著林蔭的遮蔽。隨處可見菜田、果園、遠山與河流。建築物大都隱在圍牆深處,多數高度在二層或四層,在林木環抱中露出錯落有致的屋頂。僅有的標志性建築是軍事博物館高大的金五星和海軍辦公的大屋頂黃樓。
    沿著王朔說的地段向東,漸有城市氣像。過了木樨地,路南是“全總”(中華全國總工會)機關的辦公樓,它的大門上方掛著題寫的紅底金字的橫匾,能讓有心人覺得出與眾不同。2003年9月9日凌晨,這座有四十八年歷史的九層灰色磚結構建築被人工爆破,眨眼間化為烏有。當日上午,一位網友在帖子裡寫道:
    這是一座和童年的記憶緊密聯繫的大樓。1960年至1966年,我們就在大樓南邊的小學裡(應該是復興路小學,即今天的白雲路小學——引者)讀書,下學後偶爾放縱一把,在膽大同學的帶領下,到大樓裡坐電梯,上上下下幾個來回,著實過了幾把癮。四十年過去了,至今記憶猶新……
    20世紀80年代以後,“全總”大樓漸漸湮沒在撥地而起的高層樓群中。可是當年,不僅是附近地區,即使在整個北京市,它也稱得上一座鶴立雞群的建築,站在它的頂層,幾乎可以俯瞰半個北京城。周圍的孩子比著數十大建築,常拿它充數。這座大樓爆破前一個月,它的同齡人祝東平教授和我一道來這裡拍了幾張照片,正巧踫見中學教過東平,如今已從“全總”機關退休並住在“全總”大樓隔壁一棟宿舍樓裡的唐老師。唐老師說,50年代她上小學的時候,周圍還是一片農田菜地,就有這座樓了。她還說,拆掉這座樓,不少“全總”的老人難以釋懷,拆還是不拆,是有爭議的。本來早就該爆破了,一直拖著,是為了讓來開工會代表大會的代表們再看一眼。言語間含著惜別之情。
    從這裡再向東,坐1路公共汽車(當年通稱“大1路”)走三四站地,過了天安門,即進入東長安街。已故的學者鄧雲鄉解放初期在燃料工業部工作,四十年後,他回憶說:一幅鳥瞰圖
    北京孩子的生活和成長環境
    和今天比,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北京,還是一座安詳、清靜、古典和缺少變化的城市。也可以說,是另一個樣子。
    王朔在小說《看上去很美》中,對西長安街西邊的復興路沿線,作了這樣的描述:
    很多年前新北京一帶還是典型的郊區景致。天空還沒有被首都鋼鐵公司和八寶山火葬場污染。也不繁盛,沒有沿街那些花俚狐騷的大笨樓和髒館子。復興路隻是一條四車道的窄馬路。兩側樹木蔥茏,有很寬的灌木帶將非機動車道隔開。騎自行車或步行的人可一路受著林蔭的遮蔽。隨處可見菜田、果園、遠山與河流。建築物大都隱在圍牆深處,多數高度在二層或四層,在林木環抱中露出錯落有致的屋頂。僅有的標志性建築是軍事博物館高大的金五星和海軍辦公的大屋頂黃樓。
    沿著王朔說的地段向東,漸有城市氣像。過了木樨地,路南是“全總”(中華全國總工會)機關的辦公樓,它的大門上方掛著題寫的紅底金字的橫匾,能讓有心人覺得出與眾不同。2003年9月9日凌晨,這座有四十八年歷史的九層灰色磚結構建築被人工爆破,眨眼間化為烏有。當日上午,一位網友在帖子裡寫道:
    這是一座和童年的記憶緊密聯繫的大樓。1960年至1966年,我們就在大樓南邊的小學裡(應該是復興路小學,即今天的白雲路小學——引者)讀書,下學後偶爾放縱一把,在膽大同學的帶領下,到大樓裡坐電梯,上上下下幾個來回,著實過了幾把癮。四十年過去了,至今記憶猶新……
    20世紀80年代以後,“全總”大樓漸漸湮沒在撥地而起的高層樓群中。可是當年,不僅是附近地區,即使在整個北京市,它也稱得上一座鶴立雞群的建築,站在它的頂層,幾乎可以俯瞰半個北京城。周圍的孩子比著數十大建築,常拿它充數。這座大樓爆破前一個月,它的同齡人祝東平教授和我一道來這裡拍了幾張照片,正巧踫見中學教過東平,如今已從“全總”機關退休並住在“全總”大樓隔壁一棟宿舍樓裡的唐老師。唐老師說,50年代她上小學的時候,周圍還是一片農田菜地,就有這座樓了。她還說,拆掉這座樓,不少“全總”的老人難以釋懷,拆還是不拆,是有爭議的。本來早就該爆破了,一直拖著,是為了讓來開工會代表大會的代表們再看一眼。言語間含著惜別之情。
    從這裡再向東,坐1路公共汽車(當年通稱“大1路”)走三四站地,過了天安門,即進入東長安街。已故的學者鄧雲鄉解放初期在燃料工業部工作,四十年後,他回憶說:
    從南河沿、南池子南口對面說起,先是公安部北牆外蓋起的一座三層樓,人叫“宋得貴大樓”,因為主持基建的是一個名宋得貴的干部,“三反”時因蓋樓貪污被處決了。玉河橋東面直到鄰近東單,這一大片長條地帶,分給四個部蓋辦公大樓,由西往東,依次是紡織部、燃料工業部(後分煤、電、油三部)、勞動部、對外貿易部,後來這些部在“三反”前後,依次蓋起了大樓,隻有勞動部,雖然分到了王府井、長安街十字路口東南角那樣重要的一塊地皮,據說因為沒有經費,一直閑置了許多年……當時我正在燃料部工作,參與建樓工作。初建主樓連地下五層,兩翼四層,煤炭部時期,又加了兩層,現在好像是國家旅遊局……北京飯店西面五十年代所蓋新樓,是1953年初開工的,當時我還在北京,辦公室隔馬路斜對其工地,常常過去看看,沒有打樁,用的是沉箱法。這些三到五層高的“大樓”,就是解放初期,聳立在從天安門到東單沿途——北京市核心也熱鬧的地段——的建築物。後來,盡管這些辦公樓裡的機構或機構的名稱換來換去,而情景依然,直至六七十年代。
    那時的北京,三四層高的樓房,即可享“大樓”之譽。大學畢業時,一位同學在通訊錄上留下的地址是:朝陽區左家莊二區大六號。我去過他家,是一幢建於50年代的四層紅磚坡頂宿舍樓。多數機關、學校、部隊院子裡的主樓以及有名的飯店,也都在四五層上下,十層以上的建築,還屬於北京人心態上的一種期望,十大建築之外,大概僅京西賓館而已。那時,除了王府井的北京市百貨大樓和由董必武題名、70年代中期營業的西單百貨商場,顧客逛鬧市區的大商店(如東風市場、人民市場、西單商場),是用不著爬樓梯的;如今已不可或缺的滾動電梯,當年除了北京火車站和少數地鐵車站,別處見不到;而另一個不可或缺的自動玻璃門,首次亮相是在北京飯店新樓建成的1973年,這座標志性飯店的柵欄外面,經常圍著來逛王府井的外地人,翹首巴望客人出入,以觀自動門“表演”。
    1968年的鼕春之交,北京市啟動了一場“改頭換面”的轟轟烈烈的城市工程——拆城牆。此前,除德勝門、崇文門和西直門外,今天的地鐵環線路上的十來個城門樓,自50年代起陸續被拆除,但城牆大體還在。當時不過十來歲的汪明,住在宣武門內國會街5號,與城牆隔窗而望。她經常陪父親汪曾祺遛城牆,三十年後,也留下了兒時的記憶:
    其實城牆上並沒有什麼好玩兒的,就是一幅淒涼敗落的景像。城樓殘破不堪,彩漆差不多都剝落光了,木頭柱子裂著一條條大口子,滿是塵土的木樓梯也都糟朽了。爸願意走進城樓裡東看看西看看,在有字畫的地方多獃上一會兒。有時一高興,在裡面大聲叫喊,驚得蝙蝠噼裡啪啦地亂飛一氣,空闊的城樓裡充滿了神秘的回聲。
    城牆上黃土裸露,刮風時會迷了眼睛;一叢叢的衰草,七零八落的爛磚,好多磚頭的下面壓著風干了的屎。城牆上冷冷清清,屈指可數那麼幾個人。有人放羊,有人放風箏,有入挖野菜,也有人聊天。
    拆城牆,是一場跨時不過數月的“摧枯拉朽”的“戰鬥”,但它的衝擊波,迄今未息。1950年,清華大學教授梁思成對利用城牆規劃這座古城作了理想化的設計:“城牆上可以綠化,供市民遊息。壯麗寬廣的城門樓,可以改造成文化館或小型圖書館、博物館。護城河可引進永定河水,夏天放舟,鼕天溜冰。這樣一帶環城的文娛圈,立體公園,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接近二十年後,這個美妙的設想的幻滅,給了梁思成沉重的一擊,據他的夫人回憶,梁聽說城牆被拆時,“簡直如坐針氈,他的肺氣腫仿佛一下子嚴重了,連坐著不動也氣喘”。至今,拆城牆,仍是一件讓不知多少持文物保護態度的北京市民耿耿於懷的事情。但也有另一種聲音,鄧雲鄉就說過這樣不合潮流但不一定沒有道理的話“北京拆城牆時,不少人有意見,據聞梁思成先生還為此墜淚,其實拆了也就拆了,你墜淚又有何用。正像黛玉姑娘笑寶釵姑娘一樣,哭出了兩缸眼淚,也醫不好棒瘡——況且陵谷變遷,本是歷史之常,阿房未央,今又何在?即以北京說,遼、金析津代大都現在又剩下多少呢?所以城也好,闕也好,是不會永遠存在的。”
    不管怎麼說,當年的拆城牆,是一項難得一遇的能讓市民體會到“變化”的快感的城市工程。馬車車隊運土運磚的壯觀場面,還留在很多人的記憶裡。據說拆城牆的時候,挖出不少解放前夕埋進去的金寶、子彈及各種型號的手槍。和我曾多年同事的瀋小農,當年不過十五六歲,是北大附中老初一的學生,家在雅寶路一帶。有一陣子他每天烙兩張麻醬餅,拉上同院的一個孩子,一人一張,揣在褲兜裡,帶上鉗子,然後頂著寒風,直奔城牆廢墟,從建國門掃到老前門火車站,尋找銅絲之類可以賣破爛的東西,一翻騰就是一天。後來居然有了十幾塊錢的“戰果”_一這大概相當於一個普通市民飽餐一個月的伙食費。他還記得用這筆錢買了佐餐葡萄酒、粉腸、豬頭肉,取代烙餅,“大喫”了一頓。那時人無論大小,見到或想到錢時的反應就是一個字——喫。
    城牆拆了以後的很長一段日子,“城裡”和“城外”的概念還沿用著;護城河還留著。就孩子而言,鼕天確可滑冰,夏天雖不見放舟,卻可以撈魚蟲、遊泳。河水不深,但每年都能聽到淹死人的悲訊。
    1974年10月,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復興門立交橋竣工,今天的讀者還可以在橋體上找到刻著施工單位和竣工時間的標志。此前,北京市區沒有立交橋和高架橋;有過街天橋和地下通道;沒有二環路(1977年7月7日,二環路像來街至月壇南街一段率先通車),更不用說三、四、五環路了。今天的三環路以外,幾乎都是菜地或農田,屬於某個公社所轄。城裡的馬路大多為四車道,也有相當一部分是二車道的,不少馬路的兩側或中央有排水溝。那時沒有主、輔路之分,多數馬路上的汽車道和自行車道沒有被隔開,馬路中央沒有隔離柵欄。人行橫道也不似今天的斑馬線而是兩條虛線,大多形同虛設,因為市民往往視而不見,就順腳的地方穿越馬路。十字或丁字路口都設有崗亭,紅綠燈是由裡面的交通警察手控的。繁華地段的路口中央設有安全島,警察站在上面用紅白相間的指揮棒加手勢指揮交通。這樣的場景,搬到今天,是難以想像的,而當年這種“原始”條件下的交通狀況,卻遠有序於現在,原因很簡單——車少。有報道說,截至幾年前的2003年9月,國產轎車的款型已達115個,每年仍在以幾十款的速度陡增。而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街上跑的汽車,常見的和不常見的相加,品種和車型都數得過來。
    ……
    書摘插畫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