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我的哈佛歲月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紀實文學
    【市場價】
    220-320
    【優惠價】
    138-200
    【作者】 李歐梵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紀實文學 
    【出版社】江蘇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436509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34365096
    作者:李歐梵
    出版社:江蘇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5年05月 

        
        
    "

    編輯推薦
    歐梵已經獲得很高的成就,但是他總是把自己界定為一個永遠的未完成,一個永遠沒有終點的過客。他棲於英語世界,又棲於漢語世界;棲於中國文化,又棲於西方文化;棲於理性學術文化,又棲於感生創作文化;棲於雅文化即貴族文化,又棲於俗文化棲於歷史,又棲於文學;棲於文學,又棲於藝術……他是本雅明式的城市漫遊者,是“東方《雙城記》”的作者,是中國公眾空間和“人文空間”的鼓動者和實踐者,而且是“芝加哥大學中國思想者部落”的酋長。
    這不是一本學術著作,而是一本知識性的回憶錄,從個人的經驗來勾畫出哈佛生活的面貌和情趣。對於這家知識名學府——它既是我曾任教十年的地方,又是我的母校——我當然心存感激,也不可能把它批評得體無完膚。然而我由於身在其中,自然不受其惑,多年下來,對母校早已沒有什麼神秘感。 
    內容簡介
    寫這本小書的緣起,全是得自一句不經心說出來的自嘲。
    半年前在臺北開會,閑暇時與友人焦桐夫婦小聚,酒足飯飽之餘,不禁談到他們的新文化事業——二魚出版社,和海峽兩岸三地的出版業。
    謝秀麗剛從大陸回來,說到大陸的出版業仍然蓬勃,正方興未艾,暢銷書不少,竟然也有幾本以哈佛為名的書,銷路不錯,而暢銷的就是那本《哈佛女孩劉亦婷》,作者是她的母親,而且近還出版了一本續集。我說這位女孩曾是我班上的一個學生,禁不住又加了一句話: “既然連哈佛女孩的媽媽都能寫書,我這個老男人也是貨真價實的哈佛教授,為什麼不能?”坐在旁邊的我妻玉瑩於是當機立斷,慫恿我也寫一本關於自己的哈佛經驗的書。我仍猶豫不決,考慮到自己夫子自道似乎有自吹自捧之嫌,多年來,我寫雜文公私分明,甚少提到我在哈佛的學術生活的一面,就是為了避嫌,也許還是再考慮一下吧。
    不料第二天秀麗——焦桐的夫人,也是一位極有經驗的編輯——就把出版合約交給我了,我隻好簽字,生米瞬間煮成熟飯,我隻好先為自己找幾個借口:
    其一當然是我現已退休,在名義上已經不隸屬哈佛,所以更自由了,可以暢所欲言,不受拘束(其實,哈佛校方從來不管教授在外邊的言論)。寫這本小書的緣起,全是得自一句不經心說出來的自嘲。
    半年前在臺北開會,閑暇時與友人焦桐夫婦小聚,酒足飯飽之餘,不禁談到他們的新文化事業——二魚出版社,和海峽兩岸三地的出版業。
    謝秀麗剛從大陸回來,說到大陸的出版業仍然蓬勃,正方興未艾,暢銷書不少,竟然也有幾本以哈佛為名的書,銷路不錯,而暢銷的就是那本《哈佛女孩劉亦婷》,作者是她的母親,而且近還出版了一本續集。我說這位女孩曾是我班上的一個學生,禁不住又加了一句話: “既然連哈佛女孩的媽媽都能寫書,我這個老男人也是貨真價實的哈佛教授,為什麼不能?”坐在旁邊的我妻玉瑩於是當機立斷,慫恿我也寫一本關於自己的哈佛經驗的書。我仍猶豫不決,考慮到自己夫子自道似乎有自吹自捧之嫌,多年來,我寫雜文公私分明,甚少提到我在哈佛的學術生活的一面,就是為了避嫌,也許還是再考慮一下吧。
    不料第二天秀麗——焦桐的夫人,也是一位極有經驗的編輯——就把出版合約交給我了,我隻好簽字,生米瞬間煮成熟飯,我隻好先為自己找幾個借口:
    其一當然是我現已退休,在名義上已經不隸屬哈佛,所以更自由了,可以暢所欲言,不受拘束(其實,哈佛校方從來不管教授在外邊的言論)。
    其二是有鋻於臺灣地區大學生出去留學的人數愈來愈少(大陸和香港似乎無此問題),由此可以影響到知識視野愈來愈偏狹,所以目前各有關方面正在謀求解決之道,想盡快想辦法鼓勵留學。因此我這本小書或可有所助益,至少可以引起少數大學生出去留學的興趣?倒過來說,對大陸一窩蜂式的旅美渡金風氣也有所警惕作用。
    其三則是個人的理由。人過60歲以後開始懷舊,留學經驗當然是個人回憶中的“高潮”,特別是在哈佛求學的那段“八年抗戰”的歲月,更難忘懷,也常同我妻津津樂道,甚至有時在學生面前也曾自誇過:“想當年我作學生的時候,每天從早到晚聽課讀書,哪像你們如此懶惰?我那個年代還沒有計算機,影印費用又貴,不忍心破費,於是自己邊看邊作筆記。聽課當然從不缺席,每學期除了選修四門正課外,還要旁聽五六門其他學科的課,每天在校園裡從這個課室趕到那個課室,為的就是不想漏過堂上大師們講的一字一句……”說著說著,就不免自鳴得意起來。
    “英雄不提當年勇”——看來我還是作不了英雄,但仍自信當年的讀書經驗可以為年輕一代的學子提供少許啟發。這本書的部的份量也似乎比第二部重,可見我對自己的求學經驗的心得遠超過我的教學經驗。關於我在哈佛的這段“前半生”,曾在我與陳建華合著的《徘徊在現代與後現代之間》一書中談過,那本書是現已故世的傅偉勛先生約寫的,指明要我談談個人的求學經驗,遂與建華一問一答以“對話式”的文體寫出來,我因教學事忙,由他執筆,他的文采和學識也為那本書增光不少。
    這本書則是我自己執筆,但仍以口語體平鋪直敘道來,“對話”卻成了“獨白”,而且因寫作的速度太快,文字未免有“粗制濫造”之嫌。但自認這種敘述方式至少可以存真,不作雕飾的好處也就是不為自己的過去多添色彩,從平淡樸實中達到我的回憶目的。然而,當我寫到第二部——我的教學經驗時,卻開始感到不耐煩起來,非但覺得內容乏善可陳,而且發現自己的心情也很矛盾。在哈佛教授群中我算不了什麼名人,甚至覺得自己多年來受“名牌”之累,終於擺脫之後,實在不願再為這家名牌大學作廣告,因此寫來往往力不從心,對哈佛的學術地位既沒有作深層的剖析也沒有作全面的批判。所幸這不是一本學術著作,而是一本知識性的回憶錄,從個人的經驗來勾畫出哈佛生活的面貌和情趣。對於這家知識名學府——它既是我曾任教十年的地方,又是我的母校——我當然心存感激,也不可能把它批評得體無完膚。然而我由於身在其中,自然不受其惑,多年下來,對母校早已沒有什麼神秘感。也許,這一種“解惑”(disenchantment)的工作,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至少它不再把“名牌效應”視為必然,也不鼓勵年輕學子對哈佛產生盲目的崇拜心理,這種心態在中國大陸和香港風行尤甚。說不定這本書會對哈佛的名聲產生一種反效果,我也在所不計了。
    不論如何,我這兩段“哈佛經驗”彌足珍貴,可惜在回憶自己的心路歷程時,我無法用普魯斯特的那種婉轉而精致的文筆,把事無巨細反復敘述得生動異常,隻好退而求其次,後加寫一篇略帶自省的結語,為我這一代哈佛的學生作一個小小的見證。又覺全書份量仍然不足,所以在附錄中加上兩篇已經發表過的雜文,一是寫我在哈佛任教時的同事韓南教授,一是我在哈佛讀書時代有幸拜他為師的捷克漢學家普實克教授。除此之外,又征得以前的學生陳建華同意,把他的一篇描寫我講書(但也對我過譽)的文章也一並放在附錄裡。
    我的妻子李玉瑩其實也是這本書的始作俑者,當然義不容辭,特別為此書寫了一篇文章,用她的感性的文筆來描述我在芝加哥和哈佛的教授生活。這本書,和我們婚後我寫的所有作品一樣,要獻給她。有人說我不愛“江山”(哈佛)愛“美人”,恐是過譽了,但也說對了一半。
    作者簡介
    李歐梵:1942年生,河南太康人,臺灣大學外文繫畢業,美國哈佛大學博士,香港科技大學榮譽博士。現為美國哈佛大學中國文學教授,臺灣”中央“研究員院士。著述主要有《鐵屋中的吶喊:魯迅研究》,《上海摩登》,《狐狸洞囈語》等。
    目錄
    部 在哈佛求學的日子
    序曲:申請到哈佛
    芝加哥經驗
    初抵哈佛
    費正清 教授
    史華慈 教授
    在哈佛聽課之一
    在哈佛聽課之二
    讀書生活
    語言和考試
    論文和遊學
    六十年代哈佛的學生生活——從反越戰到嬉度
    第二部在哈佛教學的日子
    教學的經驗部 在哈佛求學的日子
    序曲:申請到哈佛
    芝加哥經驗
    初抵哈佛
    費正清 教授
    史華慈 教授
    在哈佛聽課之一
    在哈佛聽課之二
    讀書生活
    語言和考試
    論文和遊學
    六十年代哈佛的學生生活——從反越戰到嬉度
    第二部在哈佛教學的日子
    教學的經驗
    在哈佛作訪問教授
    在哈佛教中國現代文學
    核心課程與「文化中國」
    東亞研究和文化研究
    我的哈佛學生
    哈佛的典禮和儀式
    揭開「名牌」的面紗
    申請哈佛的秘訣
    退休記事
    結語
    附錄
    普實克
    韓南教授的治學和為人
    狐狸說詩 ( 陳建華 )
    歐梵在哈佛教育的日子 ( 李玉瑩 )
    在線試讀
    我申請到哈佛大學去讀研究院,純屬偶然。記得在臺大外文繫就讀的後一年(1961年),畢業在即,前途茫茫,於是隨著班上大部分的同學(而且是女同學居大多數)申請赴美。當時到美讀書是一種風氣,大家趨之若騖。然而,外文繫畢業的學生到美國念什麼呢?隻有極少數的人敢念文學。
    偏偏我在臺大外文繫的幾位同學和好友——劉紹銘、白先勇、王文興、陳若曦(秀美)、歐陽子(洪智惠)、林耀福、戴天(成羲)、張光緒等人——都熱愛文學,在大三就辦了一本現在已成為文學史上的經典雜志《現代文學》。而我呢?除了為他們搖旗吶喊並偶爾翻譯幾篇文章外,別無貢獻。我雖喜歡文學,但不敢專攻純文學,那麼,到美國去讀什麼呢?
    於是我就胡亂申請,到處亂寄申請信:耶魯和印地安那大學的戲劇繫(我在大四那年選了董漢玖教授的戲劇課)、愛荷華和伊利諾伊州立大學的新聞和傳媒繫、還有加州洛杉磯分校的電影繫。後,為了更“實際”一點,覺得應該申請讀一門“有用”的學問:因為我讀的是外文,所以以為可以學外交,而外交就是“國際關繫”,於是我糊裡胡塗地決定申請到芝加哥大學讀國際關繫,以防萬一——萬一我的戲劇和電影夢落空的話,至少還可以學到一樣東西謀生。而且當外交官也頗體面,說不定還可以在某國外交部舉辦的舞會中和某大使女兒共舞!這是我在新竹中學讀書時一位英文老師(他曾作過駐古巴使館的一等秘書)說給我們學生聽的“好故事”。
    一切申請手續布置完善後,父親有一天對我說:“不妨試試申請哈佛。”我當時頗為猶豫,以為機會渺茫,白白浪費了申請費,後來又覺試試無妨,反正我在外文繫四年讀書的成績不錯——一個名列前茅的學生。說不定會受到這個名列前茅的名校青睞吧!
    這種想法真是大錯特錯!後來纔知道,在美國讀研究院,主要看你要學的那一門的準備功夫作得如何?英文考一百分也沒有用,而如要申請哈佛念本科,則更是難上加難,因為每一個申請的學生不僅都是名列前茅,而且個個都是天纔。那麼,我要申請到哈佛念哪一科呢?哈佛沒有戲劇繫,更沒有電影或傳媒,我應該念什麼呢?在大二的國際關繫課上次聽到哈佛教授費正清的名字,而且據說他對臺灣當局不甚友善。我不知從何處得來的靈感,以為自己在“國際關繫”方面的皮毛常識可以得到他的重視,遂決定申請哈佛的東亞研究,而以中國近代史為主修科,先修碩士班的“東亞地區研究”(Regional Studies-East Asia)這個項目。
    申請表寄出後,我未幾就畢業當兵去了,很僥幸地抽簽“中舉”到空軍幼年學校去作英語教官,每天除了教課外,無所事事。該校位居臺灣地區南端的東港,周末還可以坐火車到高雄的“空軍俱樂部”去和中學女老師跳舞,玩得樂不思蜀,竟然忘了申請到美國念書的事。第二年(1962年)春天,父親寄給我幾封美國大學的信,我的申請紛紛落空,而獨有芝加哥和哈佛大學收了我:芝加哥給我免學費的待遇,而哈佛的信中說我得了一份“另類獎學金”,我看後欣喜若狂,但又覺到信中的英文名詞有點太怪——“alternate for a fellowship”——我把“alternate”這個字初解為“另一種”獎學金,卻把“for a”這兩個小字眼忽略了,後來回家和父親商量,他也作同樣解釋,以為我得到了哈佛的獎學金。後來幾經細讀“文本”之後,纔領悟到我原來是“備取”或“後補”:如果別人不要那份獎學金,我或者還有機會,否則無望。我申請到哈佛大學去讀研究院,純屬偶然。記得在臺大外文繫就讀的後一年(1961年),畢業在即,前途茫茫,於是隨著班上大部分的同學(而且是女同學居大多數)申請赴美。當時到美讀書是一種風氣,大家趨之若騖。然而,外文繫畢業的學生到美國念什麼呢?隻有極少數的人敢念文學。
    偏偏我在臺大外文繫的幾位同學和好友——劉紹銘、白先勇、王文興、陳若曦(秀美)、歐陽子(洪智惠)、林耀福、戴天(成羲)、張光緒等人——都熱愛文學,在大三就辦了一本現在已成為文學史上的經典雜志《現代文學》。而我呢?除了為他們搖旗吶喊並偶爾翻譯幾篇文章外,別無貢獻。我雖喜歡文學,但不敢專攻純文學,那麼,到美國去讀什麼呢?
    於是我就胡亂申請,到處亂寄申請信:耶魯和印地安那大學的戲劇繫(我在大四那年選了董漢玖教授的戲劇課)、愛荷華和伊利諾伊州立大學的新聞和傳媒繫、還有加州洛杉磯分校的電影繫。後,為了更“實際”一點,覺得應該申請讀一門“有用”的學問:因為我讀的是外文,所以以為可以學外交,而外交就是“國際關繫”,於是我糊裡胡塗地決定申請到芝加哥大學讀國際關繫,以防萬一——萬一我的戲劇和電影夢落空的話,至少還可以學到一樣東西謀生。而且當外交官也頗體面,說不定還可以在某國外交部舉辦的舞會中和某大使女兒共舞!這是我在新竹中學讀書時一位英文老師(他曾作過駐古巴使館的一等秘書)說給我們學生聽的“好故事”。
    一切申請手續布置完善後,父親有一天對我說:“不妨試試申請哈佛。”我當時頗為猶豫,以為機會渺茫,白白浪費了申請費,後來又覺試試無妨,反正我在外文繫四年讀書的成績不錯——一個名列前茅的學生。說不定會受到這個名列前茅的名校青睞吧!
    這種想法真是大錯特錯!後來纔知道,在美國讀研究院,主要看你要學的那一門的準備功夫作得如何?英文考一百分也沒有用,而如要申請哈佛念本科,則更是難上加難,因為每一個申請的學生不僅都是名列前茅,而且個個都是天纔。那麼,我要申請到哈佛念哪一科呢?哈佛沒有戲劇繫,更沒有電影或傳媒,我應該念什麼呢?在大二的國際關繫課上次聽到哈佛教授費正清的名字,而且據說他對臺灣當局不甚友善。我不知從何處得來的靈感,以為自己在“國際關繫”方面的皮毛常識可以得到他的重視,遂決定申請哈佛的東亞研究,而以中國近代史為主修科,先修碩士班的“東亞地區研究”(Regional Studies-East Asia)這個項目。
    申請表寄出後,我未幾就畢業當兵去了,很僥幸地抽簽“中舉”到空軍幼年學校去作英語教官,每天除了教課外,無所事事。該校位居臺灣地區南端的東港,周末還可以坐火車到高雄的“空軍俱樂部”去和中學女老師跳舞,玩得樂不思蜀,竟然忘了申請到美國念書的事。第二年(1962年)春天,父親寄給我幾封美國大學的信,我的申請紛紛落空,而獨有芝加哥和哈佛大學收了我:芝加哥給我免學費的待遇,而哈佛的信中說我得了一份“另類獎學金”,我看後欣喜若狂,但又覺到信中的英文名詞有點太怪——“alternate for a fellowship”——我把“alternate”這個字初解為“另一種”獎學金,卻把“for a”這兩個小字眼忽略了,後來回家和父親商量,他也作同樣解釋,以為我得到了哈佛的獎學金。後來幾經細讀“文本”之後,纔領悟到我原來是“備取”或“後補”:如果別人不要那份獎學金,我或者還有機會,否則無望。
    誰還會拒絕哈佛的獎學金?我在絕望之餘,終於決定接受芝加哥大學的“免學費”獎學金,至少可以為父母省下一筆可觀的學費。其實父母親根本無力資助我“自費”留學,他們兩人任教的全年薪水,還不夠買一張到美國的飛機票!為了我到芝加哥的旅費,他們必須借債,甚至傾家蕩產也在所不惜,一切都是為了我這個寶貝兒子可以負笈留學。天曉得我當時為什麼要選一門我對之毫無了解的“學問”?到了芝加哥以後,我纔發現,所謂“國際關繫學”全不是那回事,也根本不是所謂國際時事。要研究必須有方法,而我初進芝大就要學所謂“遊戲理論”(game theory),把各個國家的政治和軍力當作一盤棋子,或一個國際舞臺上的“海員”——不是真人,而是像當今計算機遊戲中的電動木偶——並以此來推測“安全”指數。
    到了芝大不到兩個月,我就陷入“存在”危機:我來美國干什麼?為什麼要學這種“遊戲”?為什麼要啃這些似懂非懂的理論天書,我還要作什麼外交官的美夢?我還選了一門“國際政治”的課,講授的是鼎鼎大名的摩根索(Hans J. Morgenthau)教授,他剛剛出版的那本教科書 Politics among Nations 正炙手可熱,這本書大談國際關繫上的“務實主義”,所以對於中美關繫上的所謂“道義”完全嗤之以鼻。
    於是,我消沉了!生平次陷入“抑郁”(depression),也發生了個人的認同危機(這一個經驗,我在和陳建華合著的《徘徊在現代與後現代之間》一書中談了很多,此處從略。)怎麼辦?腦海裡又湧現了哈佛給我的“備取”資格。
    於是我又以姑且試試的心情發了一封信給哈佛,重新申請。這一次,我在申請書中寫得更具體了一點,特別把我的“芝加哥經驗”也寫了進去,並且特別強調我師從該校遠東圖書館館長錢存訓先生:他授的幾本課——中國古代書籍的考證學和目錄學——我都因近水樓臺的關繫(在遠東圖書館打工)而選修。錢先生不但是我的恩師和“漢學”啟蒙者,而且是助我申請哈佛成功的關鍵人物,他為我寫的一封信起了關鍵作用,因為有了他的“權威性”的推薦,我申請作中國文化的研究生是有資格了。
    然而為什麼要在美國研究中國?我本身西化得很厲害,非但對“國學”毫無興趣,而且對中國歷史的知識也僅是普通大學的程度。惟獨對中國現代文學情有獨鐘,因為我在芝加哥這一年,為了從抑郁的情緒中解脫出來,開始拚命讀“禁書”——當年在臺灣地區國民黨禁掉的20世紀30年代文學——特別是魯迅的作品,因此也為多年後我研究魯迅種下一個“基因”。但是我遍查哈佛的課程表,沒有中國現代文學的科目,而中國歷史方面,除了費正清教授外,隻有兩個我不甚熟悉的名字:L. S. Yang(楊聯升)和Benjamin schwartz(史華慈)。後來我也在楊先生門下修課,並在博士試時,承蒙他親自口試通過,而史華慈教授卻成了我的業師。至於費正清教授,他門下的學生太多,我大概隻選修了一門閱讀課,其他皆旁聽,而且在他課中成了“搗亂份子”,大放厥辭批評他的著作,認為隻有制度和政治史,沒有人情味和人文氣息。此是後話。
    芝加哥一年快結業時,我收到哈佛的入學許可,而且有全部研究院(Graduat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的獎學金。就這麼糊裡胡塗地搭上順風車到了麻省劍橋——哈佛的所在地。
    在沒有進入正題之前,我必須先談談自己初到美國在芝加哥大學就學的經驗。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