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可以論(醉醒客繫列)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文學理論
    【市場價】
    198-288
    【優惠價】
    124-180
    【作者】 葉匡政 著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文學理論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5253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純質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8652535
    叢書名:醉醒客

    作者:葉匡政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5年10月 


        
        
    "

    編輯推薦
    ●一位詩人的文化擔當,一把帶有人文溫度的手術刀。
    ●以傳統文化來觀照現實人生,打通了中國歷史與當下的諸多通道。
    ●持續7年的觀察和審視,在時代的“幻像”和“假像”中逼近真實。
    ●它不裝深沉,但你也不可能很快讀完它。
    1 有人在乎那些現像嗎
    著名文化學者葉匡政先生新作《可以論》,持續7年的觀察和審視,視角涉足廣闊的社會領域,包括詩歌、文學、學者、歷史、時事及電影娛樂等方方面面。他緊盯這個時代的“幻像”和“假像”,揭示了大量不容忽視卻被公眾漠視的時代病,用80篇文章,逼近這個時代*幽暗的部分。
    2 一把有溫度的手術刀
    葉氏的批評觸覺敏銳、視角獨到、眼光毒辣,往往一劍封喉。不過,他的劍,不致人死地,而是一把帶有人文溫度的手術刀。所以,《可以論》背後的主旨是文化自救,它著眼於當代文化觀察,要義是通過對這個時代文化的深刻反省,正視我們自身的困境,並以此為契機尋找突破的道路。
    3 傾心傳統,敬畏文字
    《可以論》是葉匡政先生的**作品,熟讀經典典籍的他,以傳統文化來觀照現實人生,並化用到他對世事的判斷上,打通了中國歷史與當下的諸多通道,對我們習以為常的事物也往往有著深刻的洞見。
    4 一位詩人的社會擔當
    這是一本雋永的詩人隨筆,更是一本省世的文化批評,沒有簡單的臧否,白描式的刻畫中寄托著冷靜和深刻的理解。它讓我們看到一位詩人的社會擔當,以及詩人在自由價值觀傳播中的作用。他揭開了社會萬像的幕布,讀者可以繼續自己的思考。
    在商業明星和文體明星為主流的時代,詩歌的存在奄奄一息,而詩人又必須對這個時代發言,於是,詩人葉匡政毅然放下詩歌,以文立心,踏入公共知識領域。此時的葉先生,面子儼然一文化批評家,而其內裡依舊是一個詩人,所以其文即其詩,詩心即士心,以詩之心來回應社會之方方面面,詩人中獨葉先生一人。
    5 你不可能很快讀完它●一位詩人的文化擔當,一把帶有人文溫度的手術刀。

    ●以傳統文化來觀照現實人生,打通了中國歷史與當下的諸多通道。

    ●持續7年的觀察和審視,在時代的“幻像”和“假像”中逼近真實。

    ●它不裝深沉,但你也不可能很快讀完它。

    1 有人在乎那些現像嗎

    著名文化學者葉匡政先生新作《可以論》,持續7年的觀察和審視,視角涉足廣闊的社會領域,包括詩歌、文學、學者、歷史、時事及電影娛樂等方方面面。他緊盯這個時代的“幻像”和“假像”,揭示了大量不容忽視卻被公眾漠視的時代病,用80篇文章,逼近這個時代*幽暗的部分。

    2 一把有溫度的手術刀

    葉氏的批評觸覺敏銳、視角獨到、眼光毒辣,往往一劍封喉。不過,他的劍,不致人死地,而是一把帶有人文溫度的手術刀。所以,《可以論》背後的主旨是文化自救,它著眼於當代文化觀察,要義是通過對這個時代文化的深刻反省,正視我們自身的困境,並以此為契機尋找突破的道路。

    3 傾心傳統,敬畏文字

    《可以論》是葉匡政先生的**作品,熟讀經典典籍的他,以傳統文化來觀照現實人生,並化用到他對世事的判斷上,打通了中國歷史與當下的諸多通道,對我們習以為常的事物也往往有著深刻的洞見。

    4 一位詩人的社會擔當

    這是一本雋永的詩人隨筆,更是一本省世的文化批評,沒有簡單的臧否,白描式的刻畫中寄托著冷靜和深刻的理解。它讓我們看到一位詩人的社會擔當,以及詩人在自由價值觀傳播中的作用。他揭開了社會萬像的幕布,讀者可以繼續自己的思考。

    在商業明星和文體明星為主流的時代,詩歌的存在奄奄一息,而詩人又必須對這個時代發言,於是,詩人葉匡政毅然放下詩歌,以文立心,踏入公共知識領域。此時的葉先生,面子儼然一文化批評家,而其內裡依舊是一個詩人,所以其文即其詩,詩心即士心,以詩之心來回應社會之方方面面,詩人中獨葉先生一人。

    5 你不可能很快讀完它

    在《可以論》中,作者葉匡政不僅設置了無限開闊的視野,且他的維度是向內的,其筆觸深入時代神髓和人的心靈之精微,表達出別樣的復雜和細膩。因此,你不可能很快讀完,而連留悛巡於它的篇頁與字行之中。 
    內容簡介


    《可以論》是著名學者葉匡政先生自2008年起7年間的隨筆精選。視野廣闊,睿智理性,極富先鋒性。涉及了當前很有影響力的人物、話題和事件。






    《可以論》是一部纔華畢現的書,其語言的準確獨到,得益於詩人得天獨厚的長期詩歌訓練和對世事的深刻洞悉。



    《可以論》深入淺出,吸收、運用了大量新鮮的民間語言和網絡熱點事件,是本可謂“悅讀”的嚴肅讀物。字裡行間都收放自如,舉重若輕,妙語佳句信手揀來。



    《可以論》不裝深沉。



     



    附:“醉醒客繫列叢書簡介(6本)



    六根酒局,持續8年的文人酒局



    京城文人間既私密又周知的特殊存在



     



    8年前,作家楊顯惠來京,記者武雲溥組織了一個飯局,席間有學者李輝、閱讀推廣人綠茶、影評人韓浩月、媒體人潘采夫,大家相談甚歡,約定此酒局定期舉行,隨後又加入詩人葉匡政,於是,一個情理之中又意料之外的酒局就此形成。這就是六根。



    8年間,他們幾乎喝遍了京城大大小小的好去處,也吸引著百餘位文人成為六根的座上客。在推杯換盞間,他們自由言談、善意辯論,也笑傲江湖、縱論八卦,隔三差五,或小醉微醺、或酩酊而歸。



    8年後,201510月,六根六人出版了“醉醒客”叢書,意為“醉能同其樂,醒能著以文”,每人一本,共分六冊,如同醇香美酒,令人醉在其中。



    1杯,敬歷史,李輝《雨滴在卡夫卡墓碑上》,一場長達22年的漫長寫作,講述十次重要的文化尋訪,不求絢麗的辭藻或尖銳的發現,隻盡可能多的靠近歷史;



    2杯,敬自由,葉匡政《可以論》,對社會現像持續7年的觀察與審視,眼光毒辣、一劍封喉,被譽為一把帶有人文溫度的手術刀;



    3杯,敬閱讀,綠茶《在書中小站片刻》,講述過去20年文學大師與報刊編輯之間如何咬文嚼字又惺惺相惜、書店的黃金時代如何轟隆到來又漸行漸遠;



    4杯,敬故鄉,韓浩月《錯認他鄉》,“故鄉有時候像母親推開兒子一樣,會逼著你遠行,讓你帶著疼想她”,送給每一個回不去故鄉的你;



    5杯,敬中原大地,潘采夫《十字街騎士》,每一個歷史悠久的地方都有十字街,它們標記著這片土地的啟迪興衰、苦難掙扎,並推搡著我們踏上時代的列車,讓我們分道揚鑣又殊途同歸;



    後一杯,敬生命,武雲溥《生如逆旅》,這本書在出版過程中讓許多人紅了眼眶,他寫76年後唐山人的劫後餘生,寫日夜掛念故鄉卻又時刻想要逃離的閻連科,寫席慕蓉半個世紀為尋找原鄉的漂泊和奔走……對於老武來說,被訪者就是他的短暫知己,被信任、被托付,而後各自天涯。



    這就是六根六人六本書,做人生過客,也是現實看客,既沉醉又清醒,所謂醉醒客,或許正是他們的人生態度。





    作者簡介
    葉匡政

    詩人,學者,文化批評家。1969年4月出生,祖籍安徽太湖縣,合肥人,現居北京。1986年開始在文學雜志發表詩作數百首,曾對中國城市的漢語詩歌表達產生過重要影響,著有詩集《城市書》、文化評論集《格外談》、長詩《“571工程紀要”樣本》等,編有《孫中山在說》《大往事》等書。主編過“華語新經典文庫”“非主流文學典藏”“獨立文學典藏”“獨立學術典藏”等多套叢書。

    2006年10月發表《文學死了!一個互動的文本時代來了》等一繫列文化批評文章,在文化及學術界引起反響,成為新世紀以來的標志性文化事件。在各類報刊發表過一千多篇時政與文化評論。獲過臺灣**屆雙子星國際新詩獎及國內十多種詩歌獎、首屆中國新銳媒體評論金獎、博客十年“影響中國百名博客”獎等,2010、2012年入選“華人百大公共知識分子”。

    《南方周末》《南都周刊》《新京報》《北京青年報》、香港東網等30多家海內外華文媒體的專欄作家。現為香港《鳳凰周刊》主筆、信孚研究院研究員。
    目錄
    章 思想可以讓精神還鄉
    真實就是天道
    “正名”是正義行為的源泉
    何為性命之學
    一個著名搗鬼術的破產
    不召之臣
    仁的起點是反對一切暴力
    執政者的“修己之道”
    也談“民無信不立”
    孔子的幸福經濟學
    良知之外更無知
    “為仁由己”與獨立精神
    從“積怨蓄禍”談起
    “百歲之壽”與“千歲之法”章 思想可以讓精神還鄉

    真實就是天道

    “正名”是正義行為的源泉

    何為性命之學

    一個著名搗鬼術的破產

    不召之臣

    仁的起點是反對一切暴力

    執政者的“修己之道”

    也談“民無信不立”

    孔子的幸福經濟學

    良知之外更無知

    “為仁由己”與獨立精神

    從“積怨蓄禍”談起

    “百歲之壽”與“千歲之法”

    孟子怎麼看群體性事件

    “有道”與合法性

    道洽政治,澤潤生民

    天下為公,選賢與能

    養猴人的朝三暮四術

    音樂可與天地同和

    中國城市的“像天法地”

    第二章 沒有人可以孤立自己

    我的老家和葉氏宗族

    母愛的和風

    人是天地之心

    “生意”要尊重一切生命

    民意與“天下歸往”

    要父親,還是要法律

    特立獨行的仁者

    從“子產不毀鄉校”談社會溝通

    率性是對天道的敬畏

    平等的背後

    “趨善”和“性善”

    孔子的密室之約

    怎樣的“中庸”

    隱者的罵人和白眼

    我們為何要有所敬畏

    鄉願,妾婦,大丈夫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和而不同”就是承認異端

    第三章 文化可以使心靈覺悟

    重現漢字的意蘊與尊嚴

    “陶藝天授”的禮樂風景

    慢纔是活著

    藝術家的隱逸與發現

    讓藝術帶你超越疾病

    對城市生態的文化思考

    城市是與居住者的對話

    日記與變異

    年度漢字的民意

    曹雪芹為何沒成為莎士比亞

    恐怖小說是想喚醒死亡的虛空

    沒有著作權,哪有原創力

    獸首回歸值得歡呼嗎

    圖書界還真好這口殘湯剩羹

    作家富豪榜應叫“作家淪落榜”

    別讓實體書店滅絕

    災難之中也需要文化慈善

    “織毛衣”表的是一款怎樣的心曲

    公共學術的全面崛起

    第四章 誰說天使不可以演戲

    死亡是的未知

    對大饑荒死難者的道歉

    荒唐年代裡農民的迷茫

    一堂愛的藝術課

    一部男人成長史

    竊聽與監聽的倫理反思

    婚姻與家庭的內核是的

    “收”把玩之器物,“藏”歷史之血脈

    拍歷史劇要有敬畏心

    戰爭與審查的“羅生門”

    救贖使靈魂擁有歸途

    票價正瘋漲,電影正衰退

    覺醒中的電影導演著作權意識

    “微電影”之戰

    別以為破壞電視倫理就能提高收視率

    戛納不隻是賣場與秀場

    銀幕之下的情感缺失

    全明星的公民意識

    別把名著拍成“兒童不宜”

    類型敘事中的中國趣味

    品特在與我們討論月球

    幸好還有賴聲川



    前言


    六根通知



     



    六個人在一塊能做些什麼?去大漠單挑黑風雙煞,缺一個韓小瑩,擺陣法叫板黃藥師,少了個孫不二;去鄉下保護村民麥子,湊不夠七武士;從天山下來沒有飛紅巾;去打蛇精丟了個葫蘆娃;竹林裡喝點酒不見了醉劉伶。就是想認真開個會,仍舊是少一人。於是六個人隻好喝酒。



    這酒局的年份,從猴年開始,到馬年結束。誰約的局?早已湮滅不可考,隱約記得李輝拎兩瓶老酒,往桌上一摜,時間就開始了。起初每月一喝,但男人生理周期無章可循,興之所至,呼朋喚友,陋巷偶遇,小局亦成,全無定數。



    這六人,有人辦報,有人寫文,有人編書,有人吟詩,多儒冠誤身之輩,皆嘯聚哄散之人,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六根不淨,酒局就叫了六根。遂約定,開一賬號,也叫六根,寫遊山玩水文字,貼喫喝玩樂文章,聽百年歷史回聲,每周六篇,周日休息。



    人非一品,行為二流,文無定法,隻求好玩,乃老男人的初心。



    壺裡乾坤,杯中日月,其拽文曰:醉能同其樂,醒能著以文者,六根也。六根者誰?曰李輝,曰匡政,曰綠茶,曰浩月,曰采夫,曰老武。



     



     



    醉能同其樂,醒能著以文



    作者:綠茶



     






    六根者誰?



    李輝、葉匡政、韓浩月、綠茶、潘采夫、武雲溥。



    六根何來?



    8年前,天津作家楊顯惠來京,之前采訪過楊老師的武雲溥組織了一個飯局,席間有李輝、韓浩月、潘采夫、武雲溥、綠茶等,大家相談甚歡。飯後李輝提議,這個飯局以後定期舉行。就這樣,一個不定期的酒局就形成了。不久,葉匡政加入酒局,形成了後來固定的六根酒局。






    一件小事堅持多年就成了事,六根酒局8年下來已成習慣,個把月不喝一頓就酒癮泛濫,隻要不是兩個人以上出差,我們總能找到喝一頓的各種理由。誰出書啦,祝個賀;誰出國啦,送個行;誰生日啦,喝個酒;誰有娃啦,認個老……



    這幾年,我除了六根酒局其他時間從不喝酒,所以,尤其珍惜每一頓酒。8年來,細算下來應該喝了小100頓酒,如果把喝酒的館子記錄下來,會是一個不錯的北部喝酒地圖,遺憾我們從沒記錄。經常在酒局上,會聊起哪兒哪兒飯菜不錯,哪一頓酒局誰醉過,又一起在哪兒喝酒看世界杯、歐洲杯以及各種杯。我們不挑食不挑酒,要的就是那種把酒言歡的狀態。每次酒局李輝一般會帶上兩瓶好酒,我們酒量都一般,兩瓶喝完正好合適,但通常這時候酒興正濃,聊意正嗨,再補一瓶,喝到微醺。



    六根是個開放的酒局,幾乎每頓都有朋友列席,先後參加過六根酒局的朋友幾年下來應該不下百人。張維娜和段旭兩位美女由客而主,成了六根酒局核心喝客,她倆的加入讓六根酒局有了更多歡樂的要素,不再是幾個老男人傻喝。而且,她們也為六根做了突出的貢獻,六根公眾號的logo就出自段旭之手,維娜一度任六根公眾號執行主編,編六根公眾號很長時間,後來因為工作繁忙卸任。趙勇力和老武是發小,被老武“忽悠”來北京後,也頻頻在六根酒局喝起來,他話少,但酒量大;後加盟六根核心喫客的是“醉醒客”叢書責編楊爽姑娘,她為我們幾個老男人的小書稿真是操碎了心,終,大家所看到的覺得好的都是楊爽的功勞,不好的地方都是我們自己太拖沓或小書本身的不足。






    20145月的一次酒局上,我提議開通六根公眾號。當時,大家貌似喝得有點迷糊了,被我酒後一通忽悠,竟個個舉手贊同,恨不得當即立刻馬上就開個號來玩兒。這一晚,基本上被我折騰成公號日,想了一堆名字,什麼“酒嗝”、“五六七八酒”等等。後,李輝提議的“六根”獲一致認可。乘著大家酒後愛逞強的勁,把活都安排下去。老武注冊公眾號,段旭設計logo,潘采夫寫卷首語,綠茶編輯後臺,每個人攢一堆稿子備用,這事兒就這麼熙熙攘攘地定下來了。



    當天晚上,老武就把公眾號注冊了;第二天,李輝就發了一堆稿子給我;第三天,段旭就把logo初樣發群裡討論;第四天,潘采夫把卷首語寫好了;剩下的拖拉機們,就假裝自己那天晚上喝多了,啥也沒聽見。還好我有十幾年編報紙催稿的經驗,每天在六根群裡喊殺,在六目睽睽之下,總算有一搭沒一搭地來了一些稿子。



    201466日,六根公眾號正式上線,六根酒局次這麼任性地給自己找了個喝酒的由頭。我們按年齡排列六根更新頻次,周一李輝,周二葉匡政,周三韓浩月,周四綠茶,周五潘采夫,周六武雲溥,周日,六根薦書。






    頭根李輝,是六根的精神領袖。靠譜的代表,從不拖稿,每次周一剛推完他的根文,周二就發來下周的根文,然後在群裡喊“已交下周一根文”,這時候其他幾篇本周的根文還不知道在哪兒呢。除了交稿靠譜,李輝的稿子也是靠譜,“腳根”繫列更是獨一無二,描繪他這些年尋訪過的名家故地,國內外走透透,帶給人完全不一樣的行走體驗。



    李輝稿件的優點就是,一個壓縮包內,文圖齊備,解開來直接往後臺一編,不到半個小時就齊活。那些獨家收藏的老照片更是彌足珍貴,比如寫蕭紅那篇,端木蕻良題贈給李輝夫婦的“黃金時代”四個大字,現在看來是不是冥冥中的巧合安排?尤其突出的是,李輝交稿很有媒體人獨有的對時效的敏感,如果是舊文,都會加上前言,描述選登該文的理由,沒有編輯不歡迎這樣的稿子,幾乎你能想到的,輝爺都替你想到了。



    葉帥葉匡政寫詩寫時評,文章產量之高讓人驚嘆。但他通常十天半個月不在群裡露面,各種催稿對他無濟於事,必須再短信確認一下。然後,他會一口氣發過來一批,在群裡@你一下後,又隱身不見。但每次酒局通知在群裡發布後,他馬上會露臉說:“我去我去。”然後,通常是後半局纔匆匆趕來,因為他每天飯局太多了,趕場是常態。



    他的文章比較高大上,各種儒家各種古典,時評也能讓他導到幾千年前去說事兒,通篇讀完雲裡霧裡,又覺得特別有道理。讀他的文章我關注如何從中找出配圖的關鍵字,往往讀好幾遍不知道如何配圖。後隻好找一張諸子老人家的圖了事,畢竟文中引用了不少這些老人家的話。



    韓浩月我喜歡叫他老浩月或月老。有一次我編六根薦書,不知怎麼著就把他的名字打成“老浩月”,發出來後我一個勁兒賠不是,沒想到他倒挺美,久而久之我們就叫開啦。他撰文產量可能是六根裡多的,專欄所涉無死角,時評、情感、書評、雞湯,沒有他不能寫的。因為存量足夠,又加上每天還在不斷新產,所以,他的根文從未斷過,有時候還會替其他拖拉機手頂文。



    再一點,他是能把文章編好放在後臺素材庫的,我隻需點一下推送就可以。有時候我會行使一些主編權力,修改一下標題,他的文章裡能抽出很多好標題,就像“老男人戀愛,就像老房子著火”這一類標題,都來自他的文章。曾有一段時間,我把他所有的文章都改成“老男人繫列”標題,那組文章的閱讀量都比較可觀。難怪,他那麼喜歡老浩月的稱呼。



    潘采夫是不靠譜代表,他其實稿量也不少,存貨豐富,但就是不交稿,說什麼主動交稿存在感多差啊。想當年,他編《新京報》文娛時評版,基本上就是下午兩點開完選題會,6點要把版編出來,他就是習慣這樣的節奏,早交稿他心裡覺得慌。當年,我們一起在報社服務時,有一些約稿上的交集,通常是我幫他約稿,比他還著急。記得每次有重要歷史題材電影上演,不等他催,提前幾天我就跟楊念群老師約稿,然後,等他找我約楊老師稿時,稿子已經妥妥地在我郵箱裡了。



    這位小濮洲的十字街騎士,一不留神騎到愛丁堡去,寫的小濮洲和愛丁堡隨筆都特別好看。異域文化的交叉讓他文風大變,他也成了我不太認識的愛丁堡騎士和小濮洲紳士。



    武雲溥是六根中的“80後”代表,當年我在報社時的搭檔。把選題交給他特別放心,到排版日他稿子自動到郵箱裡,可以不用編輯直接下版,大小標題全都有模有樣,甚至字數都差不離,也校不出什麼錯字,就這麼靠譜。離開報社後,這些年他嘗試了很多工種,同時升格為奶爸,產量嚴重受影響,也成了著名拖拉機手。早期的文章現在讀來還是文筆絢麗、內容扎實。不久前汪國真去世,他撈出早前的采訪稿,可以說是那幾天有分量的文章,刷屏朋友圈。後期從事商業報道,寫了很多有質量的非虛構報道,但我對商業無感,還是覺得早期文章更好。



    他發燒各種電子產品,對各種的網絡應用也精通無比,唯獨對微信公眾號完全無感,口口聲聲說要接手六根主編之職,至今沒見他在後臺有動作。老武老比畫,真槍見功夫,哈哈。



    我自己個兒嘛,沒什麼好說的,他們把我推為主編,我就“主要負責編”。本來寫文章就少,這些年做了奶爸更是筆耕遲鈍,又因為開了一堆公眾號,給自己挖了好幾個大坑,每天都處在從一個坑到另一個坑的艱難跋涉中。






    201410月,全職奶爸兩年後我再次成為上班狗,加盟了中信出版集團。一來二去認識了美女同事楊爽,她是中信去年暢銷圖書的執行策劃編輯,在百萬級以上。我向她推薦了六根公眾號,她看了表示有點喜歡,然後,我不懷好意地向她提出想出一套六根叢書,以為她會當即否掉。因為他們分社以出版暢銷書為主,像六根這樣的小眾書肯定不是她們的菜。沒想到的是,她對六根叢書挺上心,讓我們交了一些樣章就開始走起了選題流程,更沒想到的是,選題居然通過了。



    我們專門組了溫州大排檔酒局,把“百萬大編”楊爽請來。這一頓美壞了六根,次消滅了5瓶白酒,好像600萬正在向我們招手一樣。酒過六巡,簽了合同,六根叢書正式啟動。之後的每頓酒局,我們有了更明確的主題和由頭。一頓商量截稿日,一頓商量叢書名,一頓合計書名,一頓描繪宣傳方案……書沒出,已經喝了不下六頓酒。



    尤其是叢書名,群裡幾乎天天爭吵個不休,什麼“十字街”、“思無邪”、“六扇門”……什麼鬼名字都有,我則一天到晚刷屏“醉醒”。也許是被我刷習慣了,起名高手李輝來了個“醉醒客”,再次獲選,“六根”和“醉醒客”均出自他的命名。然後,越想越覺得這個名字好,怎麼看怎麼順眼。有了好名字,如果再有一個好設計,就更完美了。每當這個時候,我個會想到一直蔥白的設計師朋友胡穎。



    20153月,我請胡穎幫忙設計醉醒客logo,他答應了。一周後,他給了我一個完整的logo方案,把我們六根都驚獃了,太完美了。



    胡穎在自己“北平會”公號裡,對這個設計做了一個釋義:“醉醒客是一套叢書的名。綠茶兄給的視覺命題,並釋義:摯友六人,號六根,持續了八九年的酒局,幾乎每個月喝一頓,很固定,每次喝到微醺,也偶醉,但我們相信自己都有清醒的頭腦,故名‘醉醒客’。



    設計的工作從收集整理信息開始,以上可得出的關鍵詞:友、六(固定),酒(酉本字、像形),醉、醒(夜飲東坡醒復醉),客(夢裡不知身是客)。把這些信息通過視覺加工出來,設計就完成了。”



    六根下一頓酒局,重要的嘉賓就是胡穎。



    有了好的叢書名,每本書還要有好的書名。百萬美女大編說現有的書名都不行,徹底重起。起書名酒局在懶人餐廳喝起,酒過六巡,各種書名滿天飛。



    老浩月是起書名高手,蹦出好多好詞,在李輝的“腳跟”繫列中,找到一句“雨滴在卡夫卡的墓碑上”,並把這個書名送給李輝。大家都覺得意境很對,李輝自己也很喜歡,“雨滴在卡夫卡墓碑上”就成了李輝這本的書名。



    起了那麼多書名的老浩月,終忘了給自己起書名。在之後的每天,他在群裡給自己起書名,大家也每天一場書名會,就是沒給月老想出一個書名。這場書名大戰持續了兩個月,直到56日,“錯認他鄉”這個書名纔後落到浩月頭上,大家一致認為該書名有範兒。



    葉帥的書,大家都不知道怎麼起名,但是他自己任性地起名為“可以論”。好吧,可以。



    潘采夫整晚拿著手機一首首念茨維塔耶娃的詩,好像每一句都是書名,在他念得口干舌燥時,我從茨娃詩中聽到一句“在風中小站片刻”,等會兒等會兒等會兒……“在書中小站片刻”就成為我這本的書名。



    我也回贈他一個書名“從小濮洲到愛丁堡”,但“十字街騎士”在他心中是霸氣的童年回憶,誰也無法動搖。



    後,隻有老武的書名還在比畫。






    六根六人,數我文筆差,總序卻落我頭上,理由是,我是六根主編,了解六根公眾號和每個人的風格,這事兒必須攤我身上。我是六推不掉,隻好悶一口酒,應了。就這麼點兒事,被我拉拉雜雜寫這麼老長的流水賬,真是醉了。



    醉醒客。



    綠茶



    2015.6.6









    媒體評論


    我把《可以論》看作一部思想日記,它記錄著一位網絡時代的知識分子對往聖先賢的思想乃至整個傳統文化從同情之理解到真誠之服膺的心路歷程。了解同時代人的心路歷程,或可促使自己以一種更開放的視野來看待傳統文化,並為續接而光大之盡一點綿薄之力,這是我讀《可以論》*的收獲。



    十年砍柴(歷史作家)



     



    相對於一些僵化無物的學位論文體文章,這是一部真正學人的良心之作。不賣弄生僻詞彙,從來不說不過心的話,作者的誠實態度,如果能夠引領當代文風和學風,一定是讀者和學術界的幸事。



    力夫(作家,樂評人,紀錄片導演)



     



    葉匡政先生是否有志於復興儒學,我不清楚,但他深厚的儒學學養我是深為佩服的。葉先生以詩聞名,後來轉向評論寫作。他寫評論,是將詩人的細膩和學者的理性融會在一起,這在本書中也有鮮明體現。我個人認為,葉匡政通過評論寫作,完成了從一個詩人到公共知識分子的身份轉換。因此,如果你想了解先秦儒家的真實面貌,並用它來解釋現實,那麼本書肯定不會讓你失望。



    鄧聿文(資深記者)



     



    書中有大量針對當下社會現像的評論,卻不是典型意義上的時事評論,而一直帶有文化和學術視角,眼光不在一時一事的臧否得失,而著眼於長遠。在紛繁的現像下面,寄托著勿道一以貫之的關切。譬如對於紅學偏於索引考據、學者日記的諱飾背後的文化心理的揭示,對於中土傳統落後一面的批評,都標明他並非僅是“敝帚自珍”式的本土文化尊崇者,而更看重求真的精神。



    袁凌(作家、媒體人)





    在線試讀
    真實就是天道
    舉凡中國人,大多知道“天人合一”這四個字。但願意探究天人合一含義的人很少,真正信仰天人合一的人,就更少了。受傳統文化教化的人,對天人合一的意蘊都深有體悟。因在四書五經,乃至中國古典文學中,這都是一個重要主題,不理解這四個字,極難真正體會中國文化的高貴和精妙。
    自周公孔孟,到道家老莊,都對這四字所蘊含之義做過很多闡釋。孔孟與老莊的分野為,孔孟多從“人”這一端來說,說的是人世;而老莊多從“天”這一端說,說的是自然。到《中庸》,在此問題上對儒道學說做了融會貫通,進一步解讀了天人合一的真義。司馬遷、朱熹認為《中庸》的作者是子思,孔子的孫子。據考證,《中庸》在秦初曾被當時儒者做過修改,定稿時間應在秦統一之後。
    《中庸》裡,關於天人合一的綱領性觀點在“哀公問政”中,是通過孔子之口說出的:“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其後的12章文字,都是子思在反復論證與釋讀此句話的意義。
    什麼是誠呢?朱熹《四書集注》的注解是:“誠者,真實無妄之謂。”簡單地說,誠就是真實。真實,不僅是天人合一觀的**價值,也是中國儒家精神的中心價值。隻有首肯此義,言及其他理念纔有意義。何謂真實?日月星辰、風雲雨露、海陸山川、蟲鳥魚獸皆謂真實;同樣,人的男女生死、喜怒哀樂、饑飽寒暖也屬真實,儒家認為這些就是天道,也即真實就是天道。《中庸》說:“誠者物之始終。不誠無物。”原來世間萬物共有的一個特征,就是真實,充塞天地宇宙間的,也隻是一個“誠”字。
    既然真實就是天道,那麼尋求真實,就是人道了。儒家思想的主要演進,就是在追問存在的一切是否真實,以及人們如何在生活中實現真實、把握真實。儒家深知,對於人來說,抵達真實是艱難的。所以《中庸》說:“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自,就是“由”的意思。明,就是明白道理。由真實而明白了道理,叫出自本性。由明白道理而達到真實,稱為教育感化。真實,纔能明白。明白,也能變得真實。讓天道的真實,在人道中再度真實地體現出來,這就是儒家教化的*終目的。而舍棄真實,從別處尋求**價值,或用任何先入為主的觀念來遮蔽真實,就是違背了天道。真實就是天道

    舉凡中國人,大多知道“天人合一”這四個字。但願意探究天人合一含義的人很少,真正信仰天人合一的人,就更少了。受傳統文化教化的人,對天人合一的意蘊都深有體悟。因在四書五經,乃至中國古典文學中,這都是一個重要主題,不理解這四個字,極難真正體會中國文化的高貴和精妙。

    自周公孔孟,到道家老莊,都對這四字所蘊含之義做過很多闡釋。孔孟與老莊的分野為,孔孟多從“人”這一端來說,說的是人世;而老莊多從“天”這一端說,說的是自然。到《中庸》,在此問題上對儒道學說做了融會貫通,進一步解讀了天人合一的真義。司馬遷、朱熹認為《中庸》的作者是子思,孔子的孫子。據考證,《中庸》在秦初曾被當時儒者做過修改,定稿時間應在秦統一之後。

    《中庸》裡,關於天人合一的綱領性觀點在“哀公問政”中,是通過孔子之口說出的:“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其後的12章文字,都是子思在反復論證與釋讀此句話的意義。

    什麼是誠呢?朱熹《四書集注》的注解是:“誠者,真實無妄之謂。”簡單地說,誠就是真實。真實,不僅是天人合一觀的**價值,也是中國儒家精神的中心價值。隻有首肯此義,言及其他理念纔有意義。何謂真實?日月星辰、風雲雨露、海陸山川、蟲鳥魚獸皆謂真實;同樣,人的男女生死、喜怒哀樂、饑飽寒暖也屬真實,儒家認為這些就是天道,也即真實就是天道。《中庸》說:“誠者物之始終。不誠無物。”原來世間萬物共有的一個特征,就是真實,充塞天地宇宙間的,也隻是一個“誠”字。

    既然真實就是天道,那麼尋求真實,就是人道了。儒家思想的主要演進,就是在追問存在的一切是否真實,以及人們如何在生活中實現真實、把握真實。儒家深知,對於人來說,抵達真實是艱難的。所以《中庸》說:“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自,就是“由”的意思。明,就是明白道理。由真實而明白了道理,叫出自本性。由明白道理而達到真實,稱為教育感化。真實,纔能明白。明白,也能變得真實。讓天道的真實,在人道中再度真實地體現出來,這就是儒家教化的*終目的。而舍棄真實,從別處尋求**價值,或用任何先入為主的觀念來遮蔽真實,就是違背了天道。

    《中庸》又說:“誠者,自成也。”真實,就是自己成全自己,“是故君子誠之為貴。”並認為,真實不僅可以成全自己,而且可以成就萬物。成全自己,這是仁。成就萬物,這是知。《中庸》認為:“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這句話,是儒家精神中非常重要的一句話,意思是,隻有天下**真實的人,纔能充分發揮本性;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本性,就能讓眾人發揮他們的本性;能充分發揮眾人的本性,就能充分發揮萬物的本性;能充分發揮萬物的本性,就可以幫助天地培育萬物;能幫助天地培養萬物了,就可以與天地並列。這就是儒家所推崇的聖人,原來不過是一個實現了**真實的人而已。

    《中庸》更為看重執政者要堅守“至誠之道”,認為“唯天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意思是,隻有執政者堅守至誠之道了,纔能樹立治理國家的**規範,纔能確立社會的根本法則,纔能探知天地的生成變化。並說“至誠如神”,意思是一個“至誠”的社會或人,不僅可以知道未來,還可以預知福禍。

    原來,天人合一、萬物一體中的這個“一”與“體”,就是真實。儒者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的一切目的,就是為了恢復人世間的一個真實。因為,他們相信,真實就是天道。

    母愛的和風

    父天母地,是我常想起的四個字。它與我對父母的感受很吻合。父愛廣闊深遠,母愛細膩親近,從小在家,我就是這種感覺。父母都已七十多歲了,生活在合肥。因哥哥弟弟與他們同居一城,照料周到,我平日對父母擔心很少。

    兩位老人早修煉得超然物外了,卻時時操心遠在異地的我。兄弟三個,我小時候*頑皮。如今年過不惑,每次回家,父母對我的教導仍然*多。聽他們念叨,像回到兒時,那份幸福是不言而喻的。在他們眼中,我永遠是那個毛毛糙糙的黃口小兒,就像我在遠方想起他們,常以為他們還是身值壯年的父母。

    每個人說起母親,都能寫一本書,我自然也不例外。我的母親是典型的知識女性,生在上海的一個商賈之家。她是家中*小的女兒,從小極受外公外婆疼愛,養成了嫻靜平和的心性。母親的名字悅耳,但很常見,叫吳秀玲。她對我說,是她在上海讀敏人小學時,校長給取的。不過我兒時覺得,這三個字不僅極美,也**聽。母親長得美麗端莊,個子也高,年輕時的照片拿出來,像早年上海的電影明星。

    孩子都會說母親美,但我母親的美,是周圍的鄰居朋友公認的。早年讀班昭的《女誡》,言及婦德、婦言、婦容、婦功,我**刻想到的就是母親。裡面說的清閑貞靜、愉色婉容、動靜有法、擇辭而言等,用來形容我的母親,都極為貼切。或許母親天性如此,但我想這和她所受的教育,肯定有關聯。母親初中讀的是上海南屏女中,高中讀的陝北中學前身是華童公學,都是上海歷史悠久的名校。

    母親一心學醫,外婆祖籍又在安徽,所以母親大學考到了安徽醫學院。大學時,她與在合肥工業大學讀建築的父親開始戀愛,1964年畢業後就分配在安徽工作了。母親做事極為精細,寫得一手好字。平日做家務,也是慢工出細活,洗起菜來是一片葉子一片葉子地洗。在我的印像中,母親從來與世無爭,說話文靜優雅。即便對孩子們,也從沒說過一句重話,更沒打過一下。小時候,母親告訴我,她從小學到中學,一路都是班長或學習委員,大學是班主席,我常常不信。在我的印像中,班長、班主席都是潑辣厲害的角色,怎會像我母親這般溫柔安靜。長大後纔明白,那個年代的知識分子就是這樣的修養。尤其對醫生來說,擁有一個充實而寧靜的心靈世界,至為重要。

    母親無論是照料我們,還是對醫務工作都非常盡心。記得我上高中時,父親常年在國外工作。有幾年,母親一人照顧我們兄弟三人。那時她在醫院是主任醫師,常常要三班倒。無論白班夜班,她下班**件事,就是給我們做飯洗衣。有時忙到自己來不及喫飯,又得趕去上班了。母親近年有骨質疏松的毛病,應當說是那些年落下的病根。老一輩人不注意營養,母親常說,她在退休前都沒想過要喝牛奶,總認為喫飽飯就行了。因母親喜愛醫務工作,在家中會常常和我們聊些醫學常識,家中又有很多醫學書籍,我們幾個孩子耳濡目染,於是都懂一些醫學常識。如今,我身邊的人如果有什麼小病,我的診斷和醫治方法,常和醫生說的不差上下。母親雖是醫生,每天要面對各種怪病,但她平時在生活中,膽子卻並不大,連活雞活鴨都不敢殺。母親不會騎自行車,到哪裡都是走路。我印像*深的是,上初中我剛學會騎車,有一次在路上我非要載她,母親輕信了我,真坐到車後座上。我畢竟年少,騎著騎著一緊張摔倒在路上,母親也倒在自行車上。自那以後直到我20多歲,母親再也沒坐過我的自行車。

    母親年輕時喜歡讀小說,直到中年,工作太忙纔不大看。我的文學愛好,就是母親培養的。記得小時候,她會把從小說或電影中看到的故事,講給我聽,而且講到淒涼或感人之處,自己會先流下眼淚。小時候我有個毛病,隻要看到媽媽哭,我便跟在後面哭。有時她剛剛流淚,我已在嚎啕大哭了。母親年輕時,在工廠的醫務室工作過,她與管圖書館的阿姨是密友。從小母親就帶著我,出入圖書館,小學三年級,就開始借長篇小說給我看。應當說,我與書的緣分,是從那時就結下的。

    記得小學時,母親帶我背過《詩經》裡《凱風》一詩。那首詩中說:“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凱風自南,吹彼棘薪。母氏聖善,我無令人。”意思是:和風從南方來,吹拂那小小的酸棗樹,酸棗樹小小的,母親多麼辛勞。和風從南方來,吹拂那酸棗樹的粗枝條,母親聖明又善良,我如不成為善人又如何回報。這首詩,是中國出現的**首贊頌母愛的詩。後人常用“凱風”來指代母愛。母愛在我的感受中,確實是這樣一種和風,無論何時何地,隻要我靜下心,就能感受到那來自母親的關愛。

    這和風無處不在。我想,我們生命中的一切榮耀,都來自這和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