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有文化的文學課(平裝本)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文學理論
    【市場價】
    139-201
    【優惠價】
    87-126
    【作者】 龔鵬程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文學理論 
    【出版社】中華書局 
    【ISBN】978710110523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101105230
    作者:龔鵬程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2015年01月 

        
        
    "

    編輯推薦
    北大名師,臺灣纔子用其敏銳的纔思和超人的智慧,引領我們走出慣有思維、

    僵化意識,帶我們看見不一樣的文學;

    作者摒棄以往文學史鋻賞文學作品、探究作者生平的敘述模式,顛覆以西方文學

    框架闡釋中國文學的觀念,力圖恢復和重構中國傳統文化下的文學解讀。

    作者用博學、審問、慎思來扭轉一直以來對文學庸俗、刻板的認識,糾正了一些

    流傳已久的錯誤觀點,提出了很多具有創新性的見解。

    作者以幽默活潑語言,深入洞察的真知灼見,常常令人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如

    悠悠鼕日裡的一聲驚雷,分外分明、驚人。
     
    內容簡介
    作者打破了一般講文學要麼賞析作品、要麼探究作者的範式,摒棄了以時間脈絡、以西方文學理論來解析文學的方法。獨闢蹊徑,將文學作者、作品,乃至文學活動,置入文化領域進行綜合研究。從文學與儒家、與道家、與佛家、與經學、與史學、與子學、與書法、與繪畫、與音樂、與武俠、與社會、與國家、與時代、與地域、與讀者橫向角度看文學。
    作者簡介
    龔鵬程

    北京大學中文繫教授、博導。

    祖籍江西吉安,1956年生於臺北。精通中國文學、中國史學、中國哲學、中國宗教,是當代享譽海內外華人世界的著名文史和國學學者。

    曾任淡江大學文學院院長,臺灣南華大學、佛光大學創校校長,獲臺灣中山文藝獎、中興文藝獎、傑出研究獎等獎項及臺灣校園十大名師稱號。2004年起,任北京師範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教授。

    主要著作有《中國傳統文化十五講》、《漢代思潮》、《文學散步》、《中國文學批評史論》、《近代思潮與人物》、《中國小說史論》、《中國文學史》、《文學批評的視野》等。
    目錄

    講文學與儒家
    當下文學解讀是貶抑儒家的
    僵化意識下的文學史
    儒家,知文學者
    儒者分合與文學
    重情者是儒家
    第二講文學與道家
    對道家、道教的錯誤認識
    戰國人眼中的《老子》
    從《老子》與修道合一到老莊與道教合一
    歷代隻以儒家為國教嗎
    文學、書法與道教的關繫超乎想像
    第三講文學與佛家





    講文學與儒家



    當下文學解讀是貶抑儒家的



    僵化意識下的文學史



    儒家,知文學者



    儒者分合與文學



    重情者是儒家



    第二講文學與道家



    對道家、道教的錯誤認識



    戰國人眼中的《老子》



    從《老子》與修道合一到老莊與道教合一



    歷代隻以儒家為國教嗎



    文學、書法與道教的關繫超乎想像



    第三講文學與佛家



    中國佛教倫理觀下的文學



    對文人、宗派信仰的張冠李戴



    佛教儒學化



    佛教影響下的文學世界



    第四講文學與經學



    目錄分類中的文學與經學



    文學與經學的分分合合



    經學對文學的作用



    復古是強有力的革新力量



    第五講文學與史學



    先秦時期是文史一體



    漢魏之際文、史之分



    劉知幾的重要性是分開文、史



    文學與史學融合的體現



    第六講文學與子學



    洋溢文學意識的子部書



    子部書的持論之風與論難並行



    諸子的文學化



    諸子與文學的分途



    子部書裡的文學現像



    第七講文學與書法



    所謂現代書法



    傳統書法的現實境地



    守住書法的法



    何謂真正的書法



    書法與詩法同重意、韻



    清人書風源於蘇黃而非漢魏



    第八講文學與繪畫



    中國繪畫是轉向文學的



    中西繪畫的不同走向



    詩畫合一



    文人繪畫重神似



    中國畫中的文學



    第九講文學與音樂



    中西音樂之對比



    歷史流變裡的音樂



    文學形式中的音樂



    音樂的沒落



    文學與音樂的疏離與親密



    第十講文學與武俠



    為何會有俠



    戰國之俠、儒俠、墨俠



    漢唐之俠



    唐代俠的另一個面向:非理性



    明代以後俠的正面化



    俠義文學蘇醒



    第十一講文學與社會



    社之本義



    歷代社、會形態



    論中國社會要知道社、會



    社、會與文學相映發



    文人結社、秘密社會與文學



    第十二講文學與國家



    天下觀念中的逸民、遺民現像



    中西方不同的人與國家觀



    與國家相關的文學現像



    國家興亡之嘆



    身世之變的吟詠



    第十三講文學與時代



    文學脫離的歷史觀



    編年史中的文學



    朝代史下的文學



    唐詩宋詞就是指唐宋嗎?



    時代氣運與文學



    西方歷史觀下的文學



    馬克思學史觀與文學



    第十四講文學與地域



    中國文學地域觀不鮮明



    漢唐文體彙歸時期沒有地域觀



    地域作為文學分類標志的出現



    清人的區域意識



    被解釋出來的地域文學



    慎談地域文學



    第十五講文學與讀者



    讀者為什麼重要?



    讀者群與作品



    教讀者閱讀的方法



    作品變化萬千為讀者



    讀者造就的經典闡釋



    出版是不能忽視的

    前言

    這是一本講錄,主要談的是文學與文化的關繫。
    講錄成書,本是舊例,《論語》、《孟子》就出於講說;希臘蘇格拉底、柏拉圖所傳,也是演講錄;佛經更屬“如是我聞”。但我不敢妄希聖賢,本冊也不敢奢望成為經典,所講隻是一些文化小常識,提供給喜歡文學的朋友們做參考,聊以入門而已。
    一般講文學,要不就賞析作品,對結構、布局、筆法、人物情節之安排,修辭之巧妙,分析入微;要不就探究作者,論其心境、遭際、時世、交遊、寫作年時等,期為知音。這些辦法當然都很好,也都是必要的。但我現在所準備講的卻不是這些,而是把文學作者、作品,乃至文學活動,放在一個較大的領域中去看。本書十五篇,也就是十五講,分論文學與儒家、道家、佛家;經學、史學、子學;書法、繪畫、音樂、武俠;社會、國家、時代、地域、讀者等等的種種關繫。

    這是一本講錄,主要談的是文學與文化的關繫。

    講錄成書,本是舊例,《論語》、《孟子》就出於講說;希臘蘇格拉底、柏拉圖所傳,也是演講錄;佛經更屬“如是我聞”。但我不敢妄希聖賢,本冊也不敢奢望成為經典,所講隻是一些文化小常識,提供給喜歡文學的朋友們做參考,聊以入門而已。

    一般講文學,要不就賞析作品,對結構、布局、筆法、人物情節之安排,修辭之巧妙,分析入微;要不就探究作者,論其心境、遭際、時世、交遊、寫作年時等,期為知音。這些辦法當然都很好,也都是必要的。但我現在所準備講的卻不是這些,而是把文學作者、作品,乃至文學活動,放在一個較大的領域中去看。本書十五篇,也就是十五講,分論文學與儒家、道家、佛家;經學、史學、子學;書法、繪畫、音樂、武俠;社會、國家、時代、地域、讀者等等的種種關繫。

    為何要如此講文學呢?文學是人文活動之一端,它有具體的人文脈絡,成於特定之社會文化中,不了解這些社會文化狀況,自然便難以理解作者與作品,此孟子之所以雲“讀書須知人論世”也。例如讀李白詩而不懂道教,讀王維詩而不懂佛教,能成嗎?中國文學,與儒道佛、經史子學以及書法繪畫諸藝、時空邦國社會等等共生,彼此相聯,互為骨血。不能明白這些,僅抽提、孤立地講作品與作者,你以為做得到、講得好嗎?不懂這些而用西方文學理論來解析中國文學,你又以為能行嗎?

    近世論文學,不幸偏欲行此魔道。一方面是文、史、哲、政治、社會分科別繫,各領風騷。中文繫專究文學,罕窺經史諸子之奧,於佛老哲學、書畫藝術亦頗睽隔,號稱專業,其實隻是固陋,以至於談文學,便僅能就作者生平、篇籍流傳考來證去,或就作品之章句修辭析來賞去。另一方面又有西洋新批評推波助瀾,認為文學批評就該隻針對作品本身,不必問作者乃至時世社會等事,說那些均屬歷史主義,都是外緣研究,作者已死,審美唯須當下即是。於是論文學者崖岸自高,益不屑於了解那些外緣。

    實則康有為詩嘗雲:“別有遁逃聊學佛,傷於哀樂遂能文。”文人創作,不過是心跡之外顯,創作主體並不在作品本身。其所以創作,並作成這樣那樣的作品,原因都不在作品上。新批評以作品為依據,實是膠執筌蹄,未究心源。而作者之所以能成文,又或因感時傷事、或因逃禪修道、或因征聖宗經,原因亦皆不能僅在作者身上求。陸遊教子詩雲:“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詩外的東西,纔真正是詩裡面的東西。詩中所有,均自詩外得來。所謂外緣研究,恰恰是內在之本。作詩如此,讀詩亦然。近人橫剖內外、割裂文學與其他人文知識及活動,真是未之思也!

    時世如此,則我這一繫列演講亦可視為傷世之作。隻不過,受限於學期與課時的限制,每一講雖都是大題,我卻隻能略講,掛一漏萬、言簡意賅,乃是必然的。講時趁興,細大不捐,亦隻能請求讀者矜諒。好在隻是入門、隻是介紹、隻是提醒,讀者觀其大意即可。我若真要繁密嚴謹地講,恐怕反而不便初學。

    這一繫列,我講過幾次,每次頗不相同。因我講課並無一定的內容,因時因地因機而發,殊不一致,如水注物,賦形各異。這本書所錄,基本上采用二〇一〇年在北京大學中文繫所講,由學生據錄音整理成稿。他們整理得很辛苦,但畢竟非子遊子夏萬章公孫丑,是以所錄文字還須由我花很大的氣力來修訂。修來改去,日就月將,終於文不文、語不語,支離桀格、漫不成章。我心已倦、我力已疲,隻好如此啦,其中疵謬,讀者恕之。

     

    在線試讀
    1.切莫輕信現代人對儒家、中國歷史、中國文學的任何論述,那往往是在特殊時代情境和視野中形成的偏曲之見。要明白文學與儒家的關繫,還得重新來看歷史。
    2.近代人批評儒家,老愛說儒家是封建禮教,以禮殺人或以理殺人,因而歌頌講“詩者,緣情而綺靡”的魏晉和“大倡情教”的晚明,認為儒家就是要壓抑情(欲)的。這真是冤哉枉也!
    儒家重情了,怎麼會壓抑情呢?禮是什麼?就是“因人情而為之節文也”!禮的本質或內涵正是情,例如喪禮所以盡哀、婚禮所以致樂,哀樂之情若消失了,禮還有什麼意義?徒為節文而已。故孔子曰:“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易,是指喪禮辦得井井有條,看起來仿佛很合理,但心中無臨喪者那種凝重感,一點兒都不沉重,如此倒還不如儀節儉略而自心哀戚呢!此說能顯示儒家之精神。禮以情為質,其節文隻是用來表現哀樂之情的。
    3.宋徽宗本人更是個狂熱的道教徒。他詩、書、畫俱擅,又學神霄派道法,這一派號稱能引雷電來鎮伏妖魔鬼怪。由於道教是國教,所以道觀即是政府衙門,很多文人,如蘇東坡、朱熹、陸遊(號放翁)都當過道觀住持。東坡的啟蒙老師就是道士,後一個官職則是玉局觀住持。歐陽修的父母亦葬在道觀裡。許多學者說中國歷代隻以儒家為國教,真是無知呀!
    4.無論作者是具有道教思想,還是文體繫由於道教思想纔有,或是讀者從道教角度去解讀作品,文學與道教的關繫,從不同的角度來看,裡面都充滿了太多過去所無法想像之處,值得格外留意。
    5.佛教宗派問題乃至禪法等,一般人不注意,也搞不清楚,但其實非常重要,弄不明白是要鬧笑話的。我舉幾個例子。
    一是王維。王維是文人中與佛教關繫密切的代表人物。他自號摩詰居士,後世則稱他為“詩佛”。研究他的人多得不得了,但因不懂佛教宗派關繫,所以常是亂扯一通,說他是南宗禪。
    王維其實與南北宗禪師均有交往。《為舜阇黎謝御題大通大照和尚塔額表》寫的是神秀與其弟子普寂,《謁璿上人(並序)》,寫的道璇,亦出於普寂門下。道崇,則於安史之亂後,在王維輞川別業遊處。《過福禪師蘭若》寫的也是普寂同門的義福或惠福。這些都是北宗禪師。王維所寫的南宗禪師,如給慧能撰寫碑文、給馬祖道一的詩或《同崔興宗送衡嶽瑗公南歸(並序)》說:“滇陽有曹溪學者,為我謝之”等,數量上絕不比寫給北宗禪師的多,關繫也不特別顯得親密。因此,說王維是南宗禪,純是論者主觀的想像。1.切莫輕信現代人對儒家、中國歷史、中國文學的任何論述,那往往是在特殊時代情境和視野中形成的偏曲之見。要明白文學與儒家的關繫,還得重新來看歷史。

    2.近代人批評儒家,老愛說儒家是封建禮教,以禮殺人或以理殺人,因而歌頌講“詩者,緣情而綺靡”的魏晉和“大倡情教”的晚明,認為儒家就是要壓抑情(欲)的。這真是冤哉枉也!

    儒家重情了,怎麼會壓抑情呢?禮是什麼?就是“因人情而為之節文也”!禮的本質或內涵正是情,例如喪禮所以盡哀、婚禮所以致樂,哀樂之情若消失了,禮還有什麼意義?徒為節文而已。故孔子曰:“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易,是指喪禮辦得井井有條,看起來仿佛很合理,但心中無臨喪者那種凝重感,一點兒都不沉重,如此倒還不如儀節儉略而自心哀戚呢!此說能顯示儒家之精神。禮以情為質,其節文隻是用來表現哀樂之情的。

    3.宋徽宗本人更是個狂熱的道教徒。他詩、書、畫俱擅,又學神霄派道法,這一派號稱能引雷電來鎮伏妖魔鬼怪。由於道教是國教,所以道觀即是政府衙門,很多文人,如蘇東坡、朱熹、陸遊(號放翁)都當過道觀住持。東坡的啟蒙老師就是道士,後一個官職則是玉局觀住持。歐陽修的父母亦葬在道觀裡。許多學者說中國歷代隻以儒家為國教,真是無知呀!

    4.無論作者是具有道教思想,還是文體繫由於道教思想纔有,或是讀者從道教角度去解讀作品,文學與道教的關繫,從不同的角度來看,裡面都充滿了太多過去所無法想像之處,值得格外留意。

    5.佛教宗派問題乃至禪法等,一般人不注意,也搞不清楚,但其實非常重要,弄不明白是要鬧笑話的。我舉幾個例子。

    一是王維。王維是文人中與佛教關繫密切的代表人物。他自號摩詰居士,後世則稱他為“詩佛”。研究他的人多得不得了,但因不懂佛教宗派關繫,所以常是亂扯一通,說他是南宗禪。

    王維其實與南北宗禪師均有交往。《為舜阇黎謝御題大通大照和尚塔額表》寫的是神秀與其弟子普寂,《謁璿上人(並序)》,寫的道璇,亦出於普寂門下。道崇,則於安史之亂後,在王維輞川別業遊處。《過福禪師蘭若》寫的也是普寂同門的義福或惠福。這些都是北宗禪師。王維所寫的南宗禪師,如給慧能撰寫碑文、給馬祖道一的詩或《同崔興宗送衡嶽瑗公南歸(並序)》說:“滇陽有曹溪學者,為我謝之”等,數量上絕不比寫給北宗禪師的多,關繫也不特別顯得親密。因此,說王維是南宗禪,純是論者主觀的想像。

    6.劉向當時把文學和經學分開。這一分,在文學史上十分重要。從魯迅那時起,近代講文學史的朋友都說文學獨立於魏晉。有些人還講得更晚,說應該到劉宋設藝術、玄學、史學、文學四學(《宋書》卷九十三),把文人與藝者、修玄之士、史學家分開來,文學纔獨立了。其實不然,漢朝人在做圖書分類時,早已有明確的文學概念。在分書時,哪些屬於文學,哪些不屬於,已十分清楚,不是到魏晉南北朝纔獨立的。文學獨立,還不僅表現在劉向編書這件事上。班固《漢書》所記載的人物,就有一種叫文章之士。如《公孫弘傳》說武帝時的人纔:“漢之得人,於茲為盛,儒雅則公孫弘、董仲舒、倪寬,篤行則石建、石慶,質直則汲黯、卜式……文章則司馬遷、相如。”

    前面講的是目錄分類,即書的分類,現在所講的是人的分類。後來劉邵《人物志》,將人分為十二類,其中有一類就叫文章家;範曄的《後漢書》在《儒林傳》之外,又另列了《文苑傳》,亦都是繼承班固的分法。也就是說,在西漢、東漢之交,書已經獨立出文學一類;人的分類,東漢以後,也獨立出了一類,叫做文士。所以文學和經學之分,在書與人兩方面都越來越明確,王充《論衡》裡面也做了這樣的區分。他說,有一種人是經生,是研究經學的人。這類人比較笨,死讀書,不會寫文章,隻是把書抄來抄去。要能夠寫出自己的一番見解,表達自己的看法,隻能期待文人。這也是把文人和經生分開的。

    7.孔子之後,歷史的書寫講究直筆,不虛飾,不增美。到了漢代,這種發展越來越明確,首先體現在史部獨立於經部的過程中。史部本來附於《春秋》類中,慢慢附庸蔚成為大國,獨立成為史部。南北朝期間,史部越來越龐大。

    8.所以,我要提醒大家:在中國,什麼纔叫做藝術?是唯有文學與文學有關的東西纔能叫藝術!雕塑、燒陶、建築等等都隻是工技,工技不是藝術。藝術這個詞,是比較晚纔有的。古代隻說藝,如禮、樂、射、御、書、數六藝。藝指技能,它早是指植栽,我們現在還保留著這種藝字的古義,如園藝。“小園藝菊”,美人在小花園裡種菊花,就是很雅的畫面。這兒的“藝”字就是藝的本義———植栽。後來擴大來說,把所有跟動手有關的技術活動都叫作藝。古代把射箭、騎馬、駕車等等皆稱為藝,就是這個道理。術的含義則跟我們現在不同。我們現在把藝看得比較高,其實藝在古代是比較低的,指動手的技術。古代的術,則不是技術,是通於“道”的。跟“道”字一樣,指人可以走的路。道術也常合在一起成為一個詞,如莊子說“古之道術”。這“術”就不是技術,而是指古代的大學問。古之道術,後來儒道名法各家都僅能得到其中之一端。把藝跟術合成一個新詞,是很晚的事。在這個詞形成時,中國的文人

    階層以及文人意識已經高度膨脹了,所以藝術竟專指文學及其相關技藝而言。我們看清朝末年劉熙載的《藝概》,它是介紹中國藝術的專著,《藝概》即藝術概論之意,但是它隻介紹了文、詩、賦、詞曲、書、經義(八股文)等等,可見一斑。

    古人看待文學與現在是不一樣的。唐朝皇甫湜曾說:文章有多了不起、多偉大、多重要呢?“文於一氣間,為物莫與大”,即文學比什麼都大,雕塑、調漆、刻石、捏陶、燒瓷、斲木、蒔花等等,都隻是工匠技能,哪能跟文學相比?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