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詩門血脈論內篇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文學理論
    【市場價】
    198-288
    【優惠價】
    124-180
    【作者】 季惟齋 著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文學理論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752105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大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67521056
    作者:季惟齋著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年09月 

        
        
    "

    編輯推薦
    1.作者私淑現代大儒馬一浮,承襲明人許學夷《詩源辯體》等古代詩論文字的典雅傳統,注重梳理詩歌傳承之脈絡理路。

    2.作者用文言文書寫,保持古代詩論文字的典雅傳統,注重自身古體詩寫作經驗的整理,身體力行,文質合一。

    3.將中國古代詩歌分為十二條大脈,跳出通常詩歌研究之窠臼。 
    內容簡介
    《詩門血脈論·內篇》是一部古代詩論著作,注重梳理詩歌傳承之脈絡理路。該書將中國古代詩歌分為十二條大脈,此脈絡在北宋之末江西詩派成熟之後終完成,其後中國詩歌不復創造新的範式。

    本書特色有五。一是用文言寫作,保持典雅傳統。二是通融經、史、子、集、玄、佛各部,相互參證。三是挖掘佛教、禪宗看問題之智慧。四是為禪宗、道教詩歌傳統正名,跳出通常詩歌研究之窠臼。五是注重作者自身古體詩寫作經驗的整理,使此書之寫作不落於空洞與虛幻。
    作者簡介
    季惟齋,號昧庵道人,一九*年生,浙江金華大淤村人。少親莊老,後融儒佛,博綜四部,涉獵竺、歐,論學主三教一致,實證通禪密一體。定居西泠,設塾課徒為業,亦常講學庠校,略宣古義。尊德性道問學,私淑近世馬湛翁先生。潛修密證,則以藏人米拉日巴大師為師範。性真率不羈,善喜瞋,好遠遊。時出狂逸,不拘細行。篤情尚義,悲智雙流。
    目錄
    序 / 陳永正
    自序
    卷子 詩經通樂脈
    人情者聖人之田 詩門開闢已有三度 明於樂者可以論詩一
    明於樂者可以論詩二 習頌雅者須明鬼神義 詩須以聲求之
    詩須以容求之 詩以文字求之 滄浪論詩隻在半途
    唐人以不解解之 小雅佳什評 國風名篇評 古逸詩評
    皮骨肉說 少年幽玄之至 幽玄非一己之私 楚騷亦通樂德
    四家評楚辭有得失 楚騷強勁之至德 窮詰極則應天問楚學及反楚學 項劉歌詩之異 安世房中歌 郊祀歌
    前漢四言詩 樂府五言析肉還母 樂府詩選評 古詩十九首評
    古詩評 文士詩作選評
    曹孟德 曹子桓 曹子建 思王新樂 三曹三種滲漏


    序 / 陳永正

    自序

    卷子 詩經通樂脈

    人情者聖人之田 詩門開闢已有三度 明於樂者可以論詩一

    明於樂者可以論詩二 習頌雅者須明鬼神義 詩須以聲求之

    詩須以容求之 詩以文字求之 滄浪論詩隻在半途

    唐人以不解解之 小雅佳什評 國風名篇評 古逸詩評



    卷丑 楚騷幽玄脈第二

    皮骨肉說 少年幽玄之至 幽玄非一己之私 楚騷亦通樂德

    四家評楚辭有得失 楚騷強勁之至德 窮詰極則應天問



    卷寅 兩漢渾樸脈第三

    楚學及反楚學 項劉歌詩之異 安世房中歌 郊祀歌

    前漢四言詩 樂府五言析肉還母 樂府詩選評 古詩十九首評

    古詩評 文士詩作選評



    卷卯 魏晉風骨脈第四

    曹孟德 曹子桓 曹子建 思王新樂 三曹三種滲漏

    魏晉而後辭繁不殺 孔北海 建安諸子 嵇叔夜 阮嗣宗

    陸潘 傅休奕 張景陽 左太衝 劉越石 郭景純



    卷辰 陶謝直超脈第五

    陶謝中格亮平實之風 細民職業 論陶須不即不離
    <亮道足乎 達生 評陶評 陶謝雙運單入之別

    大謝奇纔橫絕 康樂善用媚字訣 康樂為詩脈之分水嶺 謝詩選評

    詩畫契理



    卷巳 南朝初唐秀逸脈第六

    鮑明遠以入世為宗 鮑詩持平論 顏延年五君詠 謝玄暉物哀之心

    瀋休文四聲八病說 江文通摹擬聖手 陰何造句師 柳文暢

    吳均體 宮體自具玄奧 南朝樂府 庾子山 隋有盧薛

    王子安家學 子安詩評 楊盈川 盧升之 駱賓王 宋之問

    秀逸三昧得氣於文



    卷午 盛唐中正脈第七

    陳子昂先知先覺 張曲江 復古通變體 孟浩然清空一氣

    孟詩遇景入韻 李東川 王龍標詩格評 王摩詰 唐人兼備六格

    盛唐蜀人振之 太白七言律 李杜同時而實為臨界 宋人非太白者

    論杜五則 三纔說 高達夫體 高岑次山

    劉文房當以盛唐眼目觀之 韋蘇州受用於釋教



    卷未 中唐奇奧脈第八

    孟郊中唐人 張文昌淡字訣 唐人大閑適 昌黎詩未醇於勝義諦

    昌黎古質 劉賓客詩得中正脈 柳州大家材具 白樂天詩不古而人古
    <微之非次 李昌谷非鬼纔辨 賈詩清嚴中見靈妙 衰世思賈島辨

    中唐諸賢方便教化眾生



    卷申 晚唐高絕脈第九

    晚唐柔軟義 杜牧之真色真韻 杜樊川具宰相作略 古意清新國風遺味

    許用晦自具精神 用晦不如文昌 李義山得風人之旨 溫飛卿評

    晚唐四家七律平議 皮陸 杜荀鶴體 鄭都官文脈所接 韓鼕郎香奩體

    貫休四種觀 禪月集妙趣 齊己自得 晚唐談藝即詩即理

    晚唐詩畫相即 宋詩胎息於晚唐



    卷酉 釋道心性脈第十

    支道林 寒山拾得 王梵志 懶瓚高城 龐居士 丹霞 岑和尚

    道吾 洞山 香嚴 雪峰鏡清 玄沙靈雲 雲門惟勁 法眼牡丹頌

    洛浦神劍歌 同安十玄談 延壽山居詩 北宋頌古體 汾陽天分所限

    雪竇詩功自流 禪林艷詩偈 圜悟 大慧利中鈍 頌古佳制

    玄教詩學 雲笈七簽 陶隱居 吳貞節 施肩吾 呂純陽

    陳希夷 邵康節 張伯端 王重陽 丘長春



    卷戌 北宋別逆脈第十一

    根器降而別逆生 西昆體 梅宛陵別逆之先 梅詩真功力

    梅詩比郊島 蘇子美天賦奇高 歐陽永叔自負其詩 王荊公詩為大家

    荊公絕句 荊公詩清而耀直而激 王逢原懷抱闊大 詩家三寶論

    蘇詩妙評 子瞻亦涉禪詩脈 蘇詩之失



    卷亥 江西奧衍脈第十二

    一洩而盡遂有黃陳 大蘇亦江西派一宗 蘇黃連手提挈 山谷詩妙評

    山谷七律體 涪翁理趣得失 陳後山硬語 覃溪論後山之偏

    後山眼力獨到 涪翁五甥 韓子蒼不樂辨 饒德操 呂氏宗派圖辨

    陳簡齋以渾健勝 陸務觀 楊誠齋 學詩



    卷末 總 論

    十二脈成而詩道備 通一脈詩門可得而入 詩門八非一無相義

    詩障新說

    跋 / 査方興

    前言
    自 序
    曩觀達摩文字,有血脈論一篇,殊喜其題。今作詩論,乃以名之。吾言詩門,猶人謂儒門、佛門。詩門亦一大宗派,其與三教和而不同。其和處,蓋與三教內外,交光互攝。詩門、聖門,並無二致。其不同處,則自有血脈相承,機用各異。聖門不足以統攝詩門,詩門亦何能混同於聖門。使必求一以貫之者,則聖門、詩門皆歸於一心。而此又正予所謂交光互攝處。不同亦不異,其微妙如是。詩猶鸑鷟也,以纔性為體,以聲音、文字為翼,以意韻為眼目,以神變為呼吸,使其鳴於岐,則得位矣,人皆見而知之,弗能則非梧不棲,非竹不食,豈俗人所可會。詩騷以迄盛唐,多得位者,中唐、北宋以降,雅俗愈裂判矣。清濁力愈散。又有古尊宿,亦樂吟事,其人忽雙翼俱收,於無聲無字處出驚雷。宜僚弄丸,不過如是。此脈既出,又非雅俗之道所能測。予坐擁群籍,浩瀚無盡,理此詩脈,亦奚翅統領千軍萬馬。各脈隻舉要人,此吾將將之術耳。樂至則自澆以酒。當與古人心神感通之際,時有夢應情愫,輒為韻語數句以繫之。年來以家宅為關房,深入定慧三昧,此論多草於閉關中,則其時以禪密說詩,亦甚自然。昔僧皎然、黃山谷、嚴滄浪此習寖深,吾變其本而加厲者也,通人哂之可矣。惟齋識。


    自 序

    曩觀達摩文字,有血脈論一篇,殊喜其題。今作詩論,乃以名之。吾言詩門,猶人謂儒門、佛門。詩門亦一大宗派,其與三教和而不同。其和處,蓋與三教內外,交光互攝。詩門、聖門,並無二致。其不同處,則自有血脈相承,機用各異。聖門不足以統攝詩門,詩門亦何能混同於聖門。使必求一以貫之者,則聖門、詩門皆歸於一心。而此又正予所謂交光互攝處。不同亦不異,其微妙如是。詩猶鸑鷟也,以纔性為體,以聲音、文字為翼,以意韻為眼目,以神變為呼吸,使其鳴於岐,則得位矣,人皆見而知之,弗能則非梧不棲,非竹不食,豈俗人所可會。詩騷以迄盛唐,多得位者,中唐、北宋以降,雅俗愈裂判矣。清濁力愈散。又有古尊宿,亦樂吟事,其人忽雙翼俱收,於無聲無字處出驚雷。宜僚弄丸,不過如是。此脈既出,又非雅俗之道所能測。予坐擁群籍,浩瀚無盡,理此詩脈,亦奚翅統領千軍萬馬。各脈隻舉要人,此吾將將之術耳。樂至則自澆以酒。當與古人心神感通之際,時有夢應情愫,輒為韻語數句以繫之。年來以家宅為關房,深入定慧三昧,此論多草於閉關中,則其時以禪密說詩,亦甚自然。昔僧皎然、黃山谷、嚴滄浪此習寖深,吾變其本而加厲者也,通人哂之可矣。惟齋識。





    在線試讀
    卷子 詩經通樂脈
    齊己風騷旨格言詩有三格,上格用意,中格用氣,下格用事。善哉斯言。詩經因用意而聖,非後人所及。後人中天纔超絕者,亦能用意,然不能如風、雅、頌之醇全也。然欲知風、雅之意者亦甚難,詩經之學,亦因辨意而歧裂。西漢三家義、毛詩序、朱子詩集傳及近世諸說,其於經義皆大相徑庭。血脈論述詩經通樂脈者,乃言詩歌之學,非經義也。惟欲知其意者,又焉能離乎經義之學。故此脈之理,述之難。自亭林以下,清儒好詩者,能深造其音韻訓詁,勝於前人。此屬事之下格爾。然如王先謙氏詩三家義集疏,乃真能兼清學之長而直探西漢之意趣者。唐有天纔柳子厚作唐雅,模擬詩經,得其神采。此後模擬者愈眾,而鮮能工。逮至有明後七子美亦嘗效仿之作四言體。此等所得者有深淺,有高卑,有真偽,其皆屬氣之中格者。求如束皙之補亡能略得古詩之意者,亦罕覯矣。故尤能論其意旨者,還數先於束皙之兩漢人,自不離乎經義之學也。吾國詩門十二大脈,此脈影響後世深遠,而又為諸脈之不祧之祖。然以詩體及文字論,後世之五言、七言,迥異於此脈之以四言為主。而自近體律對者興,愈別異於風詩淳古之體。故此脈所以至為深遠者,詩以神理主之,學以經學尊之故也。而後世詩體,自開一路,實又甚疏離之。後人自又奉老杜為詩聖矣。故此脈之影響後世詩門遠而又似疏,深而亦若淺,蓋亦奇哉。黃檗傳心法要嘗雲“喻如陽焰,你道近,十方世界求不可得。始道遠,看時隻在目前。你擬趁他,他又轉遠去。你始避他,他又來逐你。取又不得,舍又不得”。吾於詩經亦作如是觀美輩欲擬趁他,他又轉遠去矣。如鼓吹盛唐法度者始避他,他又來逐你。取又不得,舍又不得。故曰,此脈之理,述之難也。
    人情者聖人之田


    卷子    詩經通樂脈

    齊己風騷旨格言詩有三格,上格用意,中格用氣,下格用事。善哉斯言。詩經因用意而聖,非後人所及。後人中天纔超絕者,亦能用意,然不能如風、雅、頌之醇全也。然欲知風、雅之意者亦甚難,詩經之學,亦因辨意而歧裂。西漢三家義、毛詩序、朱子詩集傳及近世諸說,其於經義皆大相徑庭。血脈論述詩經通樂脈者,乃言詩歌之學,非經義也。惟欲知其意者,又焉能離乎經義之學。故此脈之理,述之難。自亭林以下,清儒好詩者,能深造其音韻訓詁,勝於前人。此屬事之下格爾。然如王先謙氏詩三家義集疏,乃真能兼清學之長而直探西漢之意趣者。唐有天纔柳子厚作唐雅,模擬詩經,得其神采。此後模擬者愈眾,而鮮能工。逮至有明後七子美亦嘗效仿之作四言體。此等所得者有深淺,有高卑,有真偽,其皆屬氣之中格者。求如束皙之補亡能略得古詩之意者,亦罕覯矣。故尤能論其意旨者,還數先於束皙之兩漢人,自不離乎經義之學也。吾國詩門十二大脈,此脈影響後世深遠,而又為諸脈之不祧之祖。然以詩體及文字論,後世之五言、七言,迥異於此脈之以四言為主。而自近體律對者興,愈別異於風詩淳古之體。故此脈所以至為深遠者,詩以神理主之,學以經學尊之故也。而後世詩體,自開一路,實又甚疏離之。後人自又奉老杜為詩聖矣。故此脈之影響後世詩門遠而又似疏,深而亦若淺,蓋亦奇哉。黃檗傳心法要嘗雲“喻如陽焰,你道近,十方世界求不可得。始道遠,看時隻在目前。你擬趁他,他又轉遠去。你始避他,他又來逐你。取又不得,舍又不得”。吾於詩經亦作如是觀美輩欲擬趁他,他又轉遠去矣。如鼓吹盛唐法度者始避他,他又來逐你。取又不得,舍又不得。故曰,此脈之理,述之難也。

    人情者聖人之田

    禮記曰“人情者,聖人之田也”。詩道之妙,莫過於此。吾觀後漢書,範蔚宗謂光武、鄧禹君臣之美,後世莫窺其間。又有寇子翼好學明經,而能斬戮來使,大乖常禮,終降其城。殺一人而屈人之兵,活人亦多矣。此若為人情之酷者,而實能契合天道之仁慈。東漢人尚且如是,則泰古以迄周、秦之人,更毋論矣。此皆人情之微妙難測處,而聖人早已洞悉無間。詩三首者,實為人情之藏經密續,使學人能親其法要,亦可上參造化,中應物理,下觀情變矣。聖人以情為田,詩經以人為本,人之性情,愚夫愚婦,至於聖賢,皆為同一,而仲尼刪詩,乃取此同一之道,以感鬼神,通夫華夷中外萬代人之心,而不求事於玄虛之道體聖諦,不亦妙哉。呂東萊伯恭左氏博議卷十三嘗雲“聖人之意,蓋將舉匹夫匹婦胸中之全經,以救天下破裂不全之經,使學者知所謂詩者,本發乎閭巷草野之間,衝口而發,舉筆而成,非可格以義例而局以訓詁也。義例訓詁之學,至詩而盡廢,是學既廢,則無研索擾雜之私以累其心。一吟一諷,聲轉機回,虛徐容與,至理自遇,片言有味,而五經皆冰釋矣。是聖人欲以詩之平易,而救五經之支離也。孰知後世反以五經之支離,而變詩之平易乎”。其說雖不盡然,而義理極深徹,學詩者不可不奉為圭臬也。(孔子刪詩之時,並未有所謂天下破裂不全之經者,而義例訓詁之學所致五經支離之病,後世之事也,故吾言其說亦不盡然。東萊之說,乃方便善巧,屬權宜之論,為宋人所發之藥耳。)人情者,為詩經通樂脈之根柢所在。通樂不離人情,三纔之道即是天樂。此人情非凡情,非妄念,乃本之天然,不須安排者,如鳥之飛空,不留軌則,以意為主,不求言辭之弘麗。以禪家觀之,此人情即在無思慮處。故東萊雲義例訓詁之學,至詩而盡廢,是學既廢,則無研索擾雜之私以累其心。此即無思慮之謂也。詩經之妙諦,即是無思慮。自楚辭始,思慮漸萌矣。後世人情愈熾盛,然妄情多,真情少。真妄似難辨,亦不難辨。差之毫釐,謬之千裡。盛唐人所以能重振乾坤者,以其能復真情也。狐疑盡淨,正信調直、天寶間詩人之謂。說詩義諦,本於人情。西漢三家義,尚多本乎人情,至毛序,則兼聖教、人情而說之,得失亦參半矣。迨朱子以毛序為非,其詩集傳實乃以聖教、凡情而解之者。其盡以淫奔詆鄭、衛而為世人所詬病者,即其凡聖之分別心思慮心所致者。此正為凡情所在。而至近世顧、胡輩,則全以凡情解詩,其非聖人本心所在亦甚明矣。(今世寰宇之內詩學之將亡,實即人情之大萎靡所致也。近世裡爾克,通於神明之人情也。聶魯達,達於肉身之人情也。布羅茨基,死生文脈之人情也。自布羅茨基死,泰西詩學愈萎靡矣。陳散原,士氣高純之人情也。馬一浮,心光明粹之人情也。海子,混沌新生之人情也。自海子死,吾國詩學亦愈頹喪矣。三十年來,世界之人情愈為澆薄,吾國尤甚,其不能出真詩人,亦自然爾。當世中能兼神明、肉身、文脈、士氣、心光、混沌之養者,縱其不為詩,亦必為當世之真詩人也。)

    詩門開闢已有三度

    詩經實非上古之文字。三百篇蓋已若經千錘百煉者,亦爐火純青矣。詩道之開天闢地,吾謂已有三度焉。其一在太古,未有文字之先,詩之意已在,文字既肇,即是詩矣。(亦猶文字既創,即是書法也。未有文字之前是何境界。吾宋儒忘筌編近思録首二篇玄義緒言有雲“孔子之前,尚有黃帝堯舜周公,釋尊之前,尚有婆羅門教吠陀、奧義書,然黃帝時造文字之前,吠陀、奧義書之前,無書可讀,無法可修,無佛可作,無聖可為,是何世界。此予昔所未深解者。蓋渾沌無為之世界其法要何在,為不可知。今忽悟此不立一切見、一切修、一切行、一切果之要諦,即其懸解也。原始人類伏羲神農之世界,其法要即禪宗、大圓滿所言者,不立一切見、修、行果,平空松坦,自生自顯。故曰俱生原始智”。)詩經即此玄秘之時代詩歌之集大成者,而由夫子刪定之。開闢其二,則在戰國。屈子楚騷,莊周逸辭,乃開闢文士詩學之新綱維,而後波瀾極闊。莊子者,散體之詩也。然上古昔時之詩,不必皆由士夫作,至此則詩文幾成士夫之專門。章實齋所謂言公之古義隳矣。屈、莊之道,在後人觀之,上古詩學之混沌虛無,為其所鑿拓,畎流詩道,萬彙滋溢,諸體漸備矣。然至南北朝,其氣像又愈紛亂混沌矣。而由盛唐第三度開闢之。當此之際,自見老化,劈棤萬業,輪薄不息,以開天氣,澄陰陽,正大易行,若上古之聖,非青蓮可比者。青蓮總前代之大成,為屈、莊之還魂,而闢詩界之新乾坤者,老杜微之評定杜詩,而後其勢漸朗,唐人學杜,至晚唐已多,迨兩宋亦可謂如日中天矣。吾儕今日猶活存於少陵氏所析肇之詩界中。詩經為仲尼所刪定,固已非其本來面目。參盤庚及近世所見之金文,亦可知吾論之不虛。今所見之詩三百,實已歷天匠之錘鍛,亦已火候醇熟,出神入化。此天匠者誰,亦先民爾,因不可考,故謂之天匠雲者。昔人喜言詩三首皆不經意之間,造於極詣,不求工而自工,固得之矣。然吾今日補論之曰,使以太古之心觀之,詩實亦有經意鍛造之處,唯機神天織,衣若無縫而已。而其縫實不能真無之。非惟詩經如此,易、書、禮、樂、春秋亦然也。(故習周易者,當以老子、佛法、道教相參證,窮極究竟,而不易滋生病弊,入圓滿地。習尚書者,當參稽古史,深入蒙昧,方能通其神明之大全。如山海經、讖緯之書、道教經籍、新出文獻中,實多有古史之消息。習禮學者,弗能造太一之德,隻講尊卑名分,何能悟禮樂之本源。後世習春秋者,尤易墮入分別心、思慮心之中,乃將聖人之權教作實相認定矣。可不慎乎。聖人之本心,必當於超脫文字、不離文字之地觀之方可也。)

    明於樂者可以論詩一

    姜齋詩話夕堂永日緒論內篇序雲“蓋涵泳淫泆,引性情以入微,而超事功之煩黷,其用神矣。世教淪夷,樂崩而降於優俳,乃天機不可式遏,旁出而生學士之心,樂語孤傳為詩。詩抑不足以盡樂德之形容,又旁出而為經義。經義雖無音律,而比次成章,纔以舒,情以導,亦所謂言之不足而長言之。則固樂語之流也。二者一聲為至。舍固有之心,受陳人之束,則其卑陋不靈,病相若也。韻以之諧,度以之雅,微以之發,遠以之致。有宣昭而無罨靄,有淡宕而無獷戾。明於樂者,可以論詩,可以論經義矣”。真乃至言也。(古今詩話尤令人愛恨交加者,莫若船山姜齋詩話。愛之者,以其直造古意之玄微,如老禪鉗錘,聲若驚雷,目光似電,立論不作猶人語。恨之者,以其目空一切,性情偏激,喜詆詰前賢,無所顧忌,可謂忠而不恕。置之宗門,蓋亦一己破初參,得開悟,而未能消融業障,破重關而入菩薩地者。其狂性之縱恣,固基於開悟之慧眼現量。其說有真實義,一以貫之,其妄言非盡妄也。然楞嚴經曰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觀船山之著述,知其狂性終未歇得矣。故吾憾其猶未圓滿也。其姜齋詩話即此狂性未歇之書。如讀通鋻論者亦然。故知船山之書隻可作藥用,時有猛劑偏方,以藥時病。時勢既變,病情已異,其用亦不復能施。古聖賢之書,其用不隨時運而廢。其不及之。求船山之書,其用不隨時運而廢如古聖賢者,蓋亦有之,惟恐未達半數爾。蓋船山語隻可看一半,一半是正,一半是偏,一半精深,一半激烈。其正大精深處,允為大儒。其偏頗激烈處,猶是凡夫。在船山是正不離偏,大儒未脫凡夫,而特立獨行,無有顧忌。然船山不是聖人境界,聖人不如是。洞山大師君臣五位頌所謂第五位兼中到者,聖人之境界也。船山之學,究其極詣,亦正中來之第三位爾。如其言“二者一聲為至。舍固有之心,受陳人之束,則其卑陋不靈,病相若也”,此直是禪,似船山破初參悟後語。觀其晚年愚鼓詞,可知其亦真曾下內丹修道功夫也。船山之說,以此現證故,橫說豎說,十字打開,不離真實義。故吾謂之為正中來。然尚不知第四位兼中至偏正回互、“兩刃交鋒不須避”微妙之機用,則其學偏頗激烈之失之不能化解、中和之亦宜矣。同時大儒如梨洲、亭林,其學之利弊亦甚相若。李二曲、孫夏峯少其偏猛之弊,以篤切勝之,然又遜其思致之明睿邃深,學力之博厚旁通,立論之迥撥故調。如船山先生者,其得失也如是。當時境界圓滿在其之上者,還數黃漳浦、藥地和尚二三人耳。又船山古詩評選,其寫法實承禪人之餘技,橫豎打開,毒辣爛漫,仿佛碧岩錄中克勤之語。惟其常患激烈,如克勤者,並無此病。船山亦隻得其一體而已。)船山言明於樂者,可以論詩,可以論經義,乃中華之學金針度人者。非僅吾夏如此,竊意求諸天竺、希臘亦然。(惟船山所謂經義者,時文制藝也,非經學之謂。)吾國詩情之入微,實與樂德相應,而非孤起。樂又先於詩。樂體,三詩導源於此微妙心,乃成載心之體,托於文字,蓋類乎坤德者。後世乃推音,音之音也。使窮極其旨意,則樂音者,初之心權輿初之心,在太古時已有之,樂尚在後起。吾人解詩過求義,則心。使能音導之,亦正可減其鑿害。經學之義不能無病,然西漢之經義,自又勝於東漢。東漢之經義,又勝於兩宋。西漢之經義,尚可令人感通樂德之玄微,精義入神,仿佛想見。自東漢以降,此通樂之微妙愈少矣。後世之經學,詩之真意亦罕覯焉,矧樂之德乎。(吾治詩經,素不以朱子詩集傳為然,而以呂東萊呂氏家塾讀詩記為正傳。呂子為傳毛詩者。後讀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乃信西漢義較毛詩為可信。然詩之經義難治,皮錫瑞氏經學通論論詩比他經尤難明者有八、論詩有正義有旁義即古義亦未可盡信二說,所言弗繆也。)清儒如凌廷堪,治經欲窺古樂之源,固亦豪傑,然此非考據家所能為者。船山所謂天機不可式遏者,而干嘉之學,反有傷其天機者也。吾素謂復天機之性者,莫若禪宗。禪者,尤能藥今世學人之病。當今樂德愈滅,求之所謂俳優者亦愈不可得。俳優所存之古音,今人亦愈鮮能體受,則其得詩之玄微也彌艱矣。故必使其通禪而補之。禪悟音自呈。此為人人性天皆有之寳,不必假於人,亦正姜齋所謂固有之心者。博通之士,又可遍采尚存之古樂,如扶桑之雅樂、麗江之洞經、藏地之咒唱,古人盛德幽情之體,自可見也。使學人有此感通,其讀詩三百,當能不負船山當日之苦心孤詣矣。(吾自髫齡,即好古音,亦嘗遍采東西印諸國各地之古樂,殊有感遇。吾不通律,拙荊習浙派七弦琴,古調亦淫浸日深。夫樂德之玄微,待機熟或亦可微述其心會之大體。而此又非詩門血脈論所能籠罩者也。)明於樂者,可以論詩,可以論經義,亦惟明於樂者,可以知仲尼,知莊子。仲尼、莊子,實吾國之真詩聖也。(杜子美詩則聖矣,人不脫當時習氣。仲尼、莊子,人詩俱聖,又非子美所得窺。惟孔、莊之詩,多以意而天成,不欲以詩而自限,人自不易見之爾。)

    繫以詩曰,宗周之墟,其雪遲遲。虯龍之笛,不可知兮。宗周之垣,其雪皚皚。虯龍之音,不可回兮。(夜忽夢一流亡王子,踟躕街頭,而終以樂音之幽玄,化盡其瞋恚。醒而作此歌。)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