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老北大講義:文學研究法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文學理論
    【市場價】
    172-251
    【優惠價】
    108-157
    【作者】 姚永樸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文學理論 
    【出版社】時代文藝出版社 
    【ISBN】978753875741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輕型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38757415
    作者:姚永樸

    出版社:時代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05月 

        
        
    "

    編輯推薦

    ◆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大師經典歷久彌新


    ◆影響中國幾代學人的經典力作


    ◆傳承百年學術重鎮薪火與精華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在舊學與新學交替之際,桐城派作家繫統闡述桐城派文論的*專著,對桐城派文論做了新的整理和闡述。該書在體例上模仿《文心雕龍》,內容上強調文學和語言學的結合,強調文學風格存在於作品和創作主體之中,將桐城文論與時代接軌,開創中國傳統文論向現代文論轉向的先河。其文資料豐富、行文嚴密、文字雅潔,頗具桐城風采,對研究中國古代文學和語言學極有參考價值,對文章學體繫的構建做出了貢獻。

    作者簡介

    姚永樸(1861—1939),字仲實,晚號蛻私老人,桐城派後期大師。他早年治詩、文,後專讀經,於注明清諸儒經說無不融會貫通,旁及諸史、音韻,自成一家。當時學者評價他說:“先生根底盤深,流露於詩文者,蔚為大觀,自成一家之言。而義法謹嚴之中,饒有淵懿衝淡之致,此為先生之所獨絕也。”

    目錄
    文學研究法卷一 1
    起原 3
    根本 10
    範圍 17
    綱領 24
    門類 31
    功效 41

    文學研究法卷二 49
    運會 51
    派別 60
    著述 67
    告語 74
    記載 79

    文學研究法卷一    1


    起原       3


    根本       10


    範圍       17


    綱領       24


    門類       31


    功效       41


     


    文學研究法卷二    49


    運會       51


    派別       60


    著述       67


    告語       74


    記載       79


    詩歌       86


     


    文學研究法卷三    95


    性情       97


    狀態       104


    神理       111


    氣味       118


    格律       124


    聲色       133


     


    文學研究法卷四    145


    剛柔       147


    奇正       153


    雅俗       159


    繁簡       166


    疵瑕       172


    工夫       179


    結論       190

    前言
    出 版 說 明



    自1898年建校以來,北京大學作為中國所國立大學,當仁不讓地成為一座重鎮。我們很難在“重鎮”的前面加上合適的定語,如果掛一漏萬地勉強做一下嘗試,那麼,如下關鍵詞應該無法忽略:教育、學術、思想、文化傳承;如果再在這些嚴肅的字眼前做個補充,我們應該謹慎地加上——心目中。
    因此,這句話完整地表述出來,或許是這個樣子的——北大是我們心目中一座教育、學術、思想和文化傳承的重鎮。
    從語法的角度來看,離中心詞越遠的形容詞,它的定語功能越弱,因此,這個“心目中”的限定作用其實很讓人懷疑——難道事實不是這樣嗎?難道北大隻是無數人在心中塑造的神聖殿堂嗎?

    出 版 說 明


     


     


     


    自1898年建校以來,北京大學作為中國所國立大學,當仁不讓地成為一座重鎮。我們很難在“重鎮”的前面加上合適的定語,如果掛一漏萬地勉強做一下嘗試,那麼,如下關鍵詞應該無法忽略:教育、學術、思想、文化傳承;如果再在這些嚴肅的字眼前做個補充,我們應該謹慎地加上——心目中。


    因此,這句話完整地表述出來,或許是這個樣子的——北大是我們心目中一座教育、學術、思想和文化傳承的重鎮。


    從語法的角度來看,離中心詞越遠的形容詞,它的定語功能越弱,因此,這個“心目中”的限定作用其實很讓人懷疑——難道事實不是這樣嗎?難道北大隻是無數人在心中塑造的神聖殿堂嗎?


    確實如此,在我們沒有條件走入北大的課堂,在我們沒有聆聽教授們的傳道、授業、解惑,甚至在我們沒有閱讀這套《老北大講義》之前,它隻不過存在於我們渴求學業、探求人文理想的心目中。如今的我們很難跨越時空觸摸“五四”時期的紅樓,也再無可能聽到黃侃擠兌胡適的精彩言辭——但好在,校址課堂可以變換,教授先生可以逝去,但這套《老北大講義》,仍然使這座學術思想的重鎮觸手可及般呈現在我們的面前,而不僅僅再讓我們於心目中憧憬和描摹。事實上,又有什麼比文字著述能流傳得更遠更久,同時又能連綴百年與今日、先賢與遺產呢?


    這套《老北大講義》,就是這樣與我們“心目中”的那座殿堂如此接近,它來自於塑造這座重鎮所需的基石——現在我們依然無法用準確的詞彙總結出給神殿做基石所必要的成分。好在北大建校百年後的大洋彼岸,美國斯坦福大學明確拒絕了國務卿賴斯重回母校任職的申請。一位教授這樣闡述他的理由:賴斯為之服務的政府破壞了正義、科學、專業、正直等基本的學術價值觀,斯坦福不應該再讓她回來。美國人在現代文明中體會到“學校”的本質精神,而早在百年前社會思想紛雜的亂世中,北大的學者便在這個基礎上加上了“勇氣”二字,因為,他們面對的是啟蒙。


    正是基於勇氣之下的正義、科學、專業、正直,老北大的講義直到如今,依然在現代學術和思想史上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原因似乎很簡單:它隻為良知負責,而不摻雜任何功利;原因卻也很復雜:能夠做到這一點,並不是僅有願望和堅持那麼容易。因此,我們很難想像,這套《老北大講義》,是如何能夠穿越百年風雲,在思想的多次變革和社會的動蕩過後,依然能夠熠熠閃光。


    或許所有的答案培先生的一句話中:“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並包之義。”這是北大的立校之基,是北大的教育準繩。但是,如果我們拋開了學校與教育的因素,就會清晰地看到現代學術與思想發軔的源頭。正是本著這種精神,這套《老北大講義》呈現出大多數人意想不到的面貌:


    其一,它涵蓋了文學、史學、藝術、哲學甚至更多的邊緣學科。而我們大概很難想到那些目前幾近符號化定格的先賢竟會如此“跨學科”,在某個非專項的細小考證上侃侃而談;


    其二,在同類學術問題的思考上,各教授的觀點未必一致甚或相左。課堂上也經常有明譏暗諷、互相貶低之類的掌故。但這並不妨礙落了下風的一方以獨立的精神和學術的品格堅守自己;


    其三,在當時的情況下,教授們對西方現代哲學思想或歷史觀念的了解並不很深,哪怕對本國正在發生的白話文運動也多有不成熟的看法,但這並不妨礙以客觀踏實的精神大膽探求;


    其四,即或放在今天,我們依然看到著述中鮮活的思路和治學原則。或許其所述內容業已陳舊,但其字裡行間跳動的思想卻是今天的某些所謂巨著中缺少的靈魂。


    正因為如此,《老北大講義》不僅僅是小小課堂的教學工具,更是現代學術和思想發軔的媒介。因為有了李大釗的《史學要論》,纔有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在中國的首次公開而正式的傳播;因為有了胡適的西方哲學講義,纔有了國人對西方文明尤其是現代思潮的進一步了解;因為有了錢玄同和劉半農的漢語研究,纔有了推動白話文運動的基本依據……


    當我們無法親臨北大課堂,當我們無法回到那個大師輩出的年代時,這套《老北大講義》像是一座橋梁溝通了時空,輕易地在我們腳下搭建了一條通往中國學養源頭的路。


    然而,對這些珍貴思想文化遺產的整理和推廣,看似輕易簡單,實則困難重重。在首批推出的著述中,我們不得不仔細考慮作者的成就與影響,也不得不考量每一本書的內容價值,甚至還得兼顧品種的豐富性和學科的完整性,因此,難免有遺珠之憾。


    此外,有些影響較廣的著述,此前亦有各種單行本見於市面。編者雖然力求呈現出更多的新品種,填補文化傳承上的空白,但考慮到這是國內首次完整地以“老北大講義”的概念進行編纂出版,所以,我們也在嚴謹衡量的基礎上推出了這類“舊作”。


    以往,老北大講義有很多著述僅有存目,出版本十分罕見。但讓我們十分快慰的是,在此次編選的過程中找到了一些孤本,不日將陸續付梓——在興奮與欣喜之餘,我們也不免懼怕,如果再不出版,它們,這些凝聚一流學者的畢生心血的思想學術經典,恐怕後人再難讀到了。


    正因如此,我們希望這套書的出版,能夠延續我們“心目中”的那座殿堂,否則,很難說再過百年後,北大是不是一座空中樓閣,會不會隻是個在口頭傳頌的一段傳奇。


     


     


     


     


     


     


    關於本書與作者


    姚永樸(1861—1939),字仲實,晚號蛻私老人,他早年治詩、文,後專讀經,於注明清諸儒經說無不融會貫通,旁及諸史、音韻,自成一家,是桐城派後期大師。當時學者評價他說:“先生根底盤深,流露於詩文者,蔚為大觀,自成一家之言。而義法謹嚴之中,饒有淵懿衝淡之致,此為先生之所獨絕也。”


    雖出名門,但他不求仕途,而傾心於教育,曾在多所高等學堂任教,主要的是被安徽高等學堂監督嚴復聘為倫理教習,任教六年,其間編講義多卷,有《倫理學》《諸子考略》《群經考略》《群儒考略》《十三經述要》《七經問答》《大學古本解》等。再後任教京師法政學堂時又撰成《蛻思軒讀經記》及《外國文學》兩書。


    1914年,他應北京大學聘請任文科教授,四年後離去。其間著《史學研究法》一卷,《文學研究法》四卷二十五篇,是他於北大作為教材的講義。


    《文學研究法》是在舊學與新學交替之際,桐城派作家繫統闡述桐城派文論的專著,對桐城派文論做了新的整理和闡述。楊福生先生對此書解釋說:“所謂‘文學研究法’,其實應是‘文章學概論’,重點強調文章寫作而非文學創作,更不是‘文學研究的方法’”,“其‘法’都作‘法度’解,意即‘研究文章寫作的法度’。”


    《文學研究法》在體例上模仿《文心雕龍》,內容上強調文學和語言學的結合,強調文學風格存在於作品和創作主體之中,自覺不自覺地將桐城文論與時代接軌,開了中國傳統文論向現代文論轉向的先河。而其文資料豐富、行文嚴密、文字雅潔,確乎桐城風采,對研究中國古代文學和語言學極有參考價值。


    據說,在《文學研究法》編寫過程中,他“恆至日暑忘餐”,寫完一段就誦讀,家人朋友聽得入迷,“僕御皆環聽戶外”。而他在授課時,“危坐誦說,神采照人,諸生受其講授者,之於課業無不豁然貫通,造就成材者不可勝數”。


    到了後來,胡適由美國歸來,任北大教授,他倡導文學革命,力排桐城派古文。此時恰好有徐樹錚創辦學校,延請姚永樸任教務長,所以他便離開北京南下。據他的學生回憶,有次他為桐城中學第十四屆學生講課,當時他已經失明,由校工扶到課堂,但“先生憑記憶,邊誦邊講,縱橫捭闔,剖析入微,不僅課中正文無一字訛誤,文中各家注解,也嫻熟如數家珍,聽課學生無不欽佩之至”。


     

    在線試讀
    文學研究法卷一



    起  原
    昔《尚書》帝典雲:“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詩·關雎序》雲:“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發於聲,聲成文謂之音。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詩。”朱子(熹)《詩集傳序》雲:“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於物而動,性之欲也。夫既有欲矣,則不能無思;既有思矣,則不能無言;既有言矣,則言之所不能盡而發於咨嗟詠嘆之餘者,必有自然之音響節奏,而不能已焉,此詩之所為作也。”然則文字之源,其基於言語乎;言語其發於聲音乎;聲音其根於知覺乎。大凡盈天地間者,皆物也。物之號有萬,其由氣而凝為質者為礦物,有生意者為植物,有知覺者為動物。動物之中,惟人也得五行之秀氣而靈。故鳥獸雖有知覺,而狹而不廣,偏而不全;人則既廣且全,廣故大,全故周。自墮地以來,即呱呱而泣,蓋已有所欲矣;繼而解笑,又繼而解言;至能言而思無不達、求無不遂矣。故不惟一己之欲可以表示;且人與人之欲,亦可以相為感通。然而能宣之於覿面者,究不能推之於萬裡,是行於近而隔於遠也;能著之於一旦者,究不能求之於百年,是通於暫而滯於久也。使終古如斯,將思之達者仍有所不達,求之遂者仍有所不遂。有聰明睿智者出焉,於是作書契以易結繩之治,百官以理,萬民以察。蓋至是而人類之作用乃益宏,文字之功效,乃不可勝數矣。昔揚子雲(雄)《法言·問神》篇雲:“言,心聲也;書,心畫也。”徐偉長(干)《中論·貴驗篇》引子思雲:“事,自名也;聲,自呼也。”孔衝遠(穎達)《尚書·序·疏》雲:“言者,意之聲;書者,言之記。”韓退之(愈)《送孟東野(郊)序》雲:“人聲之精者為言。文辭之於言,又其精也。”程子(頤)《語錄》雲:“凡物之名字,自與音義氣理相通。天未名時,本亦無名,隻是蒼蒼然也。何以便有此名?蓋出自然之理,聲音發於其氣,遂有此名此字。”然則音發於人聲,人聲之形像寄於點畫,點畫之聯屬而字成,字之聯屬而句成,句之聯屬而篇成,文學起源,其在斯乎!其在斯乎!

    文學研究法卷一


     


     


     


    起  原


    昔《尚書》帝典雲:“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詩·關雎序》雲:“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發於聲,聲成文謂之音。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詩。”朱子(熹)《詩集傳序》雲:“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於物而動,性之欲也。夫既有欲矣,則不能無思;既有思矣,則不能無言;既有言矣,則言之所不能盡而發於咨嗟詠嘆之餘者,必有自然之音響節奏,而不能已焉,此詩之所為作也。”然則文字之源,其基於言語乎;言語其發於聲音乎;聲音其根於知覺乎。大凡盈天地間者,皆物也。物之號有萬,其由氣而凝為質者為礦物,有生意者為植物,有知覺者為動物。動物之中,惟人也得五行之秀氣而靈。故鳥獸雖有知覺,而狹而不廣,偏而不全;人則既廣且全,廣故大,全故周。自墮地以來,即呱呱而泣,蓋已有所欲矣;繼而解笑,又繼而解言;至能言而思無不達、求無不遂矣。故不惟一己之欲可以表示;且人與人之欲,亦可以相為感通。然而能宣之於覿面者,究不能推之於萬裡,是行於近而隔於遠也;能著之於一旦者,究不能求之於百年,是通於暫而滯於久也。使終古如斯,將思之達者仍有所不達,求之遂者仍有所不遂。有聰明睿智者出焉,於是作書契以易結繩之治,百官以理,萬民以察。蓋至是而人類之作用乃益宏,文字之功效,乃不可勝數矣。昔揚子雲(雄)《法言·問神》篇雲:“言,心聲也;書,心畫也。”徐偉長(干)《中論·貴驗篇》引子思雲:“事,自名也;聲,自呼也。”孔衝遠(穎達)《尚書·序·疏》雲:“言者,意之聲;書者,言之記。”韓退之(愈)《送孟東野(郊)序》雲:“人聲之精者為言。文辭之於言,又其精也。”程子(頤)《語錄》雲:“凡物之名字,自與音義氣理相通。天未名時,本亦無名,隻是蒼蒼然也。何以便有此名?蓋出自然之理,聲音發於其氣,遂有此名此字。”然則音發於人聲,人聲之形像寄於點畫,點畫之聯屬而字成,字之聯屬而句成,句之聯屬而篇成,文學起源,其在斯乎!其在斯乎!


    粵稽“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像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易·繫辭下》)。又“因而重之”(《繫辭傳》),為六十四卦。蓋天地萬物之情狀,已隱然括於其中矣。及黃帝時,史臣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乃造書契。其初但依類像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而謂之字;著於竹帛,則謂之書。《周禮·地官·保氏》教國子有六書,所謂指事、像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是也。許叔重(慎)《說文解字序》雲:“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是也(即上下)。”“像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武信是也。”“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漢書·藝文志》又雲:“六書謂像形、像事、像意、像聲、轉注、假借,造字之本也。”大抵文字之義,總歸六書,故同為造字之本,然序不可紊。其先者為指事、像形;有指事、像形而後有形聲、會意;有四者為體,而後有轉注、假借為用。故《漢志》於四者皆曰“像”,而二者綴於後,與許君小異而大同,但世運變遷,而文字隨之。據《說文解字序》雲:“周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已與古文或異。”七國時以天下分裂,字尤異形。秦始皇時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文合者。斯作《倉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取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時大發吏卒興戍役,官獄職務繁,初有隸書,以趨約易,古文由此絕。自爾秦書有八體:曰大篆,曰小篆,曰刻符,曰蟲書,曰摹印,曰署書,曰殳書,曰隸書。漢興有草書。孝平皇帝時,征沛人爰禮等百餘人,令說文字未央廷中,黃門侍郎揚雄采以作《訓纂篇》。及新莽居攝,復改定古文,時凡六體,所謂古文、奇字、篆書、左書、繆篆、鳥蟲者也。《隋書·經籍志》亦雲:“自倉頡訖於漢初,書經五變:一曰古文,倉頡所作;二曰大篆,史籀所作;三曰小篆,李斯所作;四曰隸書,程邈所作;五曰草書,漢初作。”秦廢古文用八體;漢用六體,並稿書、楷書、懸針、垂露、飛白等二十餘種之勢,因事生變也;魏世復有八分書。然自晉以後,楷書獨盛行,其後遂為世所循用。此字數逐代增加,古少而今多,與其體變易,古繁而今簡之大略也。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紙。縑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興中(和帝年號)宦者蔡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和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謂之“蔡侯紙”(《後漢書·宦者列傳》)。及唐末益州有墨版;蜀相毋裔請用以刻九經;宋景德中(真宗年號)又及於諸史(詳見焦竑《筆乘》)。由是印刷之業興而版本出。明中業復有活字版。此文籍流布、其術古拙而今巧之大略也。


    若是,則今日宜文學發達,遠邁古初矣。而考其實乃有大謬不然者,何也?間嘗推尋其故,然後知今之字數孳乳而浸多,其體又視古日歧,迨至楷書通行,而去之也益遠。凡古之渾渾灝灝噩噩之文,在當日不難家喻戶曉者,今則雖老師宿儒,欲求其融洽貫通,非竭畢生之力,不能得其涯涘。故古者以同而易,今以歧而難。此其一也。今之繕寫印刷,視古為便。凡古人之著於竹帛者,類皆眾所宗仰之書;匪是,則殺青無日。職是之故,雖漢之賈(誼)、晁(錯)、董(仲舒)、劉(向),其所纂述多者百餘篇,少乃五六十篇,或十數篇,或數篇;今則村塾學究,坊市賈客,亦皆著書鏤板,自命通纔,雖挦扯饾饤,率爾成章,然以當於庸俗之心,遂致不脛而走,汗牛充棟,涉覽殊艱。故古者以少而專,今以多而紛。又其一也。然則如之何而可?曰:欲由今溯古,以通其訓詁,必自識字始。夫古者大篆且群以為異於古文,今雖小篆尚覺近古,故《說文》一書,自當與《爾雅》同資研究,庶幾可知古人造字根源,若者為本義,若者為引申義,若者為假借義,而經典之奇字奧句,可以漸通矣。試觀古今文家,如李斯有《倉頡》七章,司馬長卿(相如)有《凡將》篇,揚子雲有《訓纂》篇八十九章,班孟堅(固)復續十三章,而段氏玉裁《說文注》引其中所載孔子以下數十家之說,皆深於文事者。唐韓退之尤兢兢於此,故其言曰:“凡為文辭,宜略識字。”(《蝌鬥書後記》)又曰:“文從字順各識職。”(《樊紹述墓志銘》)近世湘鄉曾文正公(國藩)論文,亦以“訓詁精確”為貴(《日記》)。可見欲文章之工,未有可不用力於小學者。曩時巴縣潘季約(清蔭)為永樸述南皮張文襄公(之洞)督學四川日,每諄諄以此訓後進,以為小學乃經史詞章之本。及任滿旋京,成都門人武抑齋孝廉(謙)問:“治《說文》如何致力?”公告以入門之法曰:“試取許君五百四十字部首,記其形體,審其音讀,究其訓解,殫數十日之力,往復熟習,必期一睹其字,即能讀為何音,辨為何義,並閉卷而能默寫其字體,一一無訛,再與言第二事。”其論至為切實,可備學者之取資。若夫欲從數百千萬卷中,撮其英華,去其糠秕,非知所抉擇不可;欲知所抉擇,非有真識不可;欲有真識,非有師承不可。蓋有師承而後有家法,有家法而後不致如遊騎之無歸。昔吾家惜抱先生(鼐)嘗謂己纔弱,而《上劉海峰先生(大櫆)書》,則言“所賴者,在於聞見親切,師法差真”,意正如此。夫古今集部,浩如煙海,究之足以名世者,每朝不過數人。六經、周秦諸子、《楚辭》、《文選》姑勿論;近世古文選本,莫善於姚氏《古文詞類纂》、曾氏《經史百家雜鈔》。二書自六朝以前人外,其以為圭臬者,惟唐荊川(順之)、茅鹿門(坤)所定“唐宋八大家”。姚次山(結)、李習之(翱)、張橫渠(載)、晁無咎(補之)、歸震川(有光)、方望溪(苞)、劉海峰數人;曾次山、陸敬輿(贄)、李習之、範希文(仲淹)、司馬君實(光)、周(敦頤)、程(灝、頤)、張(載)、朱“四子”、範茂名(浚)、馬貴與(端臨)、歸震川、姚惜抱十餘人。駢體文選本莫善於李申耆(兆洛)《駢體文鈔》。其所錄者,自秦以迄於隋而已。古今體詩選本,莫善於王阮亭(士禎)《古詩選》、《唐人萬首絕句選》、姚氏《五七言今體詩鈔》、曾氏《十八家詩鈔》。王、姚所列入者較多。曾氏所謂“十八家”,曰曹子建(植),曰阮嗣宗(籍),曰陶淵明(潛),曰謝康樂(靈運),曰鮑明遠(照),曰謝玄暉(朓),曰王右丞(維,官終尚書右丞),曰孟襄陽(浩然,襄陽人),曰李太白(白),曰杜工部(甫,晚依嚴武於蜀,表為工部員外郎),曰韓昌黎(愈,南陽人,先儒謂在修武,然文集每自稱昌黎,蓋祖居之地),曰白香山(居易,居東都履道裡,構石樓香山,自稱香山居士),曰黃山谷(庭堅,嘗遊皖潛山山谷寺石牛洞,樂其林泉之勝,因自號山谷道人),曰陸放翁(遊,為參議官於蜀,以與蜀帥範成大文字交,不拘禮法,人譏其疏放,因自號放翁遺山(好問)。蓋鋻別皆極精審。吾人從事茲學,自當先取派正而詞雅者師之,餘則歸諸涉獵之中。又其次者,雖不觀可也。果如是,必不致損日力而墮入歧途矣。


    或曰:文章特一藝耳,沾沾自喜何為?曰:否,不然。凡以文學為一藝者,不過本孔子“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論語·述而》)與“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學而》)諸語耳。然孔子之意,蓋以行為文之本,非謂有行即可無文也。使其如此,何以“四教”以文為首(《述而》),而畏於匡,且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子罕》)?昔李習之《寄從弟正辭書》雲:“汝勿信人號文章為一藝。夫所謂一藝者,乃時世所好之文,或有盛名於近代者是也。其能到古人者,則仁義之辭也,惡得以一藝名之哉?”斯言可謂諦當。然則,北齊顏黃門(之推)謂“自古文人多陷輕薄”(《顏氏家訓·文章》)、宋陳忠肅公(瓘)謂“一為文人便無足觀”者,皆所謂時世所好之文耳。夫豈可漫無區別,而舉古人所藉以繼往聖、開來學者,一概輕視之耶?或又曰:當今時事孔亟,所應討論者至多,奚暇及此?曰:否,不然。子獨不聞“國與天地必有與立”之說乎?夫國之所藉以立,豈有過於文學者?匪惟吾國,凡在五大洲諸國,誰弗然?蓋文字之於國,上可以溯諸古昔而知建立所由來,中可以合大群而激發其愛國之念,下可以貽萬世而宣其德化政治於無窮。關繫之重如此,是以英吉利人因其國語言文字之力,能及全球,時以自詡;吾國人反舉國文蔑視之,殊不可解。夫武衛者,保國之形式也;文教者,保國之精神也。故不知方者不可與言有勇。且語言發於天籟,文字根於語言,則亦天籟也。既為中國人,舉凡各種科學,非得有中國文字闡明之,烏能遍行於二十二行省?是故欲教育普及,必以文學為先;欲教育之有精神,尤必以文學為要。此理之必不可易者也。如曰“精深高古之文,勢不能盡人皆知之、皆為之”,此則別有辦法,蓋分為普通學、專門學是也。何謂普通學?但求其明白曉暢,足以作書疏應社會之用可矣。何謂專門學?則韓退之《答李翊書》所謂“將蘄至於古之立言者”是也。大抵中小學校與夫習他種專科,能有普通文學,己為至善。若以中國文學為專科,豈可自畫?昔王介甫(安石)《答孫長倩書》雲:“古之道廢踣久矣。大賢間起廢踣之中,率常位卑澤狹,萬不救一二,天下日更薄惡,宦學者不謀道、主利祿而已。嘗記一人焉,甚貴且有名,自言少時迷,喜學古文;後乃大悟,棄不學,治今時文章。夫古文何傷?直與世少合耳,尚不肯學,而謂學者迷;若行古之道於今世,則往往困矣,其又肯行耶?”惜抱先生《復魯絜非書》亦謂古今纔士,苟有為古文者,必傑士。今當斯文絕續之交,諸君負笈而來,有志茲學,是不以為迷也,使猶不以傑士相期,則吾豈敢!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