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愛,如藍色的火焰:紀伯倫愛情書簡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外國隨筆
    【市場價】
    529-768
    【優惠價】
    331-480
    【作者】 黎紀伯倫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外國隨筆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ISBN】978751171729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大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1717290
    作者:(黎)紀伯倫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3年08月 

        
        
    "

    編輯推薦

        親愛的瑪麗,這些日子是充滿幻想、聲音和光影的日子;我的心中燃燒著火焰,我的雙手也燃燒著火焰,無論在哪裡我都能見到神奇的事情。什麼是痛苦?什麼是快樂?那驅動你我的力,恰是由痛苦與快樂一起合成的; 那真正美麗的事物,帶來的無非是愉悅的痛苦和痛苦的歡樂。每一顆心都有自己幽居的禪房,可以從中覓得寧靜和慰藉, 每一顆心都向往著和另一顆心聯繫, 藉此享受生活中的幸福與平安,而忘卻生活的苦痛。《愛如藍色的火焰(紀伯倫愛情書簡)(精)》由紀伯倫所著,供讀者閱讀學習。

     
    內容簡介

        《愛如藍色的火焰(紀伯倫愛情書簡)(精)》由紀伯倫所著,黎巴嫩詩人紀伯倫與兩位女子瑪麗和梅伊 的通信,記錄了詩人一生中的兩段銘心刻骨的戀情,思致婉轉、深邃,筆調清新、雋永,既多方面地揭示 了詩人的情感世界,又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愛如藍色的火焰(紀伯倫愛情書簡)(精)》的作者紀伯倫的一生是孤獨的,然而又是幸運的,他至少 邂逅了兩位紅粉知己。在他心靈的“幽居的禪房”, 愛情如藍色的火焰燃燒不息。

    目錄
    譯序:愛,如藍色的火焰
    致瑪麗·哈斯凱爾
    第1封信(1908年10月2日,巴黎)
    第2封信(1908年11月8日,巴黎)
    第3封信(1908年聖誕日,巴黎)
    第4封信(1909年6月23日,巴黎)
    第5封信(1910年10月31日,紐約)
    第6封信(1911年1月,波士頓)
    第7封信(1911年5月1日,紐約)
    第8封信(1911年5月2日,紐約)
    第9封信(1911年5月3日,紐約)
    第10封信(1911年5月5日,紐約)
    第11封信(1911年5月7日,紐約)
    第12封信(1911年5月10日,紐約)

    譯序:愛,如藍色的火焰
    致瑪麗·哈斯凱爾
    第1封信(1908年10月2日,巴黎)
    第2封信(1908年11月8日,巴黎)
    第3封信(1908年聖誕日,巴黎)
    第4封信(1909年6月23日,巴黎)
    第5封信(1910年10月31日,紐約)
    第6封信(1911年1月,波士頓)
    第7封信(1911年5月1日,紐約)
    第8封信(1911年5月2日,紐約)
    第9封信(1911年5月3日,紐約)
    第10封信(1911年5月5日,紐約)
    第11封信(1911年5月7日,紐約)
    第12封信(1911年5月10日,紐約)
    第13封信(1911年5月12日早晨,紐約)
    第14封信(1911年5月16日,紐約)
    第15封信(1911年5月19日,紐約)
    第16封信(1911年5月30日,紐約)
    第17封信(1911年6月28日,紐約)
    第18封信(1911年9月14日,波士頓)
    第19封信(1911年9月19日,紐約)
    第20封信(1911年9月22日,紐約)
    第21封信(1911年10月20日,紐約)
    第22封信(1911年10月31日,紐約)
    第23封信(1911年11月10日,紐約)
    第24封信(1911年11月26日,紐約)
    第25封信(1912年1月6日,星期六,紐約)
    第26封信(1912年1月7日下午,紐約)
    第27封信(1912年1月21日,紐約)
    第28封信(1912年1月26日,紐約)
    第29封信(1912年2月1日晚上,紐約)
    第30封信(1912年2月7日,紐約)
    第31封信(1912年2月8日,紐約)
    第32封信(1912年2月9日,紐約)
    第33封信(1912年2月16日,紐約)
    第34封信(1912年2月18日,紐約)
    第35封信(1912年2月20日,星期二,紐約)
    第36封信(1912年2月27日,紐約)
    第37封信(1912年2月29日,星期四,紐約)
    第38封信(1912年3月10日,紐約)
    第39封信(1912年4月19日,紐約)
    第40封信(1912年5月6日,紐約)
    第41封信(1912年5月7日,紐約)
    第42封信(1912年5月16日,紐約)
    第43封信(1912年5月26日,紐約)
    第44封信(1912年8月14日,麻省南塔斯克城)
    第45封信(1912年9月i6日,星期一,紐約)
    第46封信(1912年10月9日,紐約)
    第47封信(1912年10月20日,紐約)
    第48封信(1912年9月29日,紐約)
    第49封信(1912年10月22日,紐約)
    第50封信(1912年11月5日,紐約)
    第51封信(1912年11月19日,紐約)
    第52封信(1912年12月12日,紐約)
    第53封信(1912年12月19日,紐約)
    第54封信(1913年2月14日,紐約)
    第55封信(1913年2月18日,紐約)
    第56封信(1913年3月16日,紐約)
    第57封信(1913年4月20日,紐約)
    第58封信(1913年4月30日,紐約)
    第59封信(1913年5月16日,紐約)
    第60封信(1913年5月17日,紐約)
    第61封信(1913年5月27日,紐約)
    第62封信(1913年6月10日,紐約)
    第63封信(1913年9月12日,紐約)
    第64封信(1913年9月18日,紐約)
    第65封信(1913年9月21日,紐約)
    第66封信(1913年10月8日,紐約)
    第67封信(1913年10月19日,紐約)
    第68封信(1913年10月26日,紐約)
    第69封信(1913年10月30日,紐約)
    第70封信(1913年11月30日,紐約)
    第71封信(1913年12月7日,紐約)
    第72封信(1913年12月19日,紐約)
    第73封信(1914年1月21日,紐約)
    第74封信(1914年2月8日,紐約)
    第75封信(1914年2月24日,紐約)
    第76封信(1914年3月1日,紐約)
    第77封信(1914年3月8日,紐約)
    第78封信(1914年4月5日,紐約)
    第79封信(1914年4月18日,紐約)
    第80封信(1914年5月3日,紐約)
    第81封信(1914年5月24日,紐約)
    第82封信(1914年7Y]8日,紐約)
    第83封信(1914年7月22日,紐約)
    第84封信(1914年7月3日,紐約)
    第85封信(1914年8月7日,波士頓)
    第86封信(1914年8月20日,紐約)
    第87封信(1914年10月14日,紐約)
    第88封信(1914年11月22日,紐約)
    第89封信f1914年12月6日,紐約)
    第90封信(1914年12月13日,紐約)
    第91封信(1914年12月16日,紐約)
    第92封信(1915年1月2日,波士頓)
    第93封信(1915年1月11日,紐約)
    第94封信(1915年1月28日,紐約)
    第95封信(1915年2月9日,紐約)
    第96封信(1915年3月14日,紐約)
    第97封信(1915年3月16日,紐約)
    第98封信(1915年4月18日,紐約)
    第99封信(1915年5月23日,紐約)
    第100封信(1915年7月17日,紐約)
    第101封信(1915年8月2日,紐約)
    第102封信(1915年8月6日,紐約)
    第103封信(1915年8月20日,科哈西特,馬薩諸塞州)
    第104封信(1915年10月6日,紐約)
    第105封信(1915年10月31日,紐約)
    第106封信(1915年11月21日,紐約)
    第107封信(1915年12月9日,紐約)
    第108封信(1916年1月6日,紐約)
    第109封信(1916年1月30日,紐約)
    第110封信(1916年2月10日,紐約)
    第111封信(1916年3月1日,紐約)
    第112封信(1916年4月9日,紐約)
    第113封信(1916年5月10日,紐約)
    第114封信(1916年5月16日,紐約)
    第115封信(1916年6月11日,紐約)
    第116封信(1916年6月14日,紐約)
    第117封信(1916年6月29日,紐約)
    第118封信(1916年8月22日,紐約)
    第119封信(1916年11月5日,紐約)
    第120封信(1916年12月19日,紐約)
    第121封信(1917年1月3日,紐約)
    第122封信f1917年1月12日,紐約)
    第123封信(1917年1月31日,紐約)
    第124封信(1917年10月14日,紐約)
    第125封信(1917年10月31日,紐約)
    第126封信(1917年11月15日,紐約)
    第127封信(1917年11月25日,紐約)
    第128封信(1918年1月21日,紐約)
    第129封信(1918年2月5日,紐約)
    第130封信(1918年2月26日,紐約)
    第131封信(1918年3月10日,紐約)
    第132封信(1918年5月29日,紐約)
    第133封信(1918年6月1日,紐約)
    第134封信(1918年6月5日,紐約)
    第135封信(1918年6月11日,紐約)
    第136封信(1918年6月21日,紐約)
    第137封信(1918年7月11日,紐約)
    第138封信(1918年8月26日,科哈西特)
    第139封信(1918年10月2日,科哈西特)
    第140封信(1918年11月7日,紐約)
    第141封信(1918年11月17日,紐約)
    第142封信(1919年3月25日,西10號大街51號)
    第143封信(1919年5月1日,西10號大街51號)
    第144封信(1920年7月19日,紐約)
    第145封信(1920年9月20日,紐約)
    第146封信(1920年10月11日,紐約)
    第147封信(1921年1月12日,紐約)
    第148封信(1921年1月21日,紐約)
    第149封信(1921年3月23日,紐約)
    第150封信(1921年12月8日,紐約)
    第151封信(1922年2月7日,紐約)
    第152封信(1922年6月17日,紐約)
    第153封信(1922年12月12日,紐約)
    第154封信(1922年12月17日,紐約)
    第155封信(1923年1月24日,紐約)
    第156封信(1923年3月19日,紐約)
    第157封信(1923年4月17日,紐約)
    第158封信(1923年4月30日,紐約)
    第159封信(1923年5月3日,紐約)
    第160封信(1923年8月7日,波士頓)
    第161封信(1924年4月22日,紐約)
    第162封信(1924年8月28日,西10號大街51號)
    第163封信(1925年7月8日,紐約)
    第164封信(1925年8月25日,紐約)
    第165封信(1926年1月14日,波士頓)
    第166封信(1928年11月7日,紐約)
    第167封信(1929年5月16日,波士頓)
    第168封信(1929年11月8日,紐約)
    第169封信(1930年11月21日,紐約)
    第170封信(1931年3月16日,紐約)
    致梅伊·齊雅黛
    第1封信(1914年1月2日,紐約)
    第2封信(1919年1月24日,紐約)
    第3封信(1919年2月7日,紐約)
    第4封信(1919年5月,紐約)
    第5封信(1919年6月11日,紐約)
    第6封信(1919年6月11日,紐約)
    第7封信(1919年7月25日,紐約)
    第8封信(1919年7月26日,紐約)
    第9封信(1919年11月9日,紐約)
    第10封信(1919年11月15日,紐約)
    第11封信(1919年11月30日,紐約)
    第12封信(1920年1月28日,紐約)
    第13封信(1920年11月3日,紐約)
    第14封信(1921年1月11日,波士頓)
    第15封信(1921年4月6日,紐約)
    第16封信(1921年3月21日晚,紐約)
    第17封信(1921年5月30日晨,紐約)
    第18封信(1921年6月)
    第19封信(1922年5月9日,紐約)
    第20封信f1923年10月5日,紐約)
    第21封信(1923年11月3日,波士頓)
    第22封信(1923年11月8日,波士頓)
    第23封信(1923年12月1日午夜至次日晨,紐約)
    第24封信(12月2日星期天夜裡10點,紐約)
    第25封信(12月3日午夜)
    第26封信(1923年12月31日,紐約)
    第27封信(1924年1月17日,波士頓)
    第28封信(1924年2月26日,紐約)
    第29封信(1924年11月2日,紐約)
    第30封信(1924年12月9日,紐約)
    第31封信(1925年1月12日,紐約)
    第32封信(1925年2月6日,紐約)
    第33封信(1925年3月23日,紐約)
    第34封信(1925年3月28日,波士頓)
    第35封信(1925年3月30日,紐約)
    第36封信(1927年5月,紐約)
    第37封信(1929年12月10日,紐約)
    第38封信(1930年12月17日,紐約)
    第39封信(1931年3月26日,紐約)

    前言
    作為文學家和藝術家的紀伯倫,一生中不但創作 了大量文學作品與畫作,還留下了數量頗豐的書信;其中保留較 完整,並具 有很高文學價值的,是他致兩位戀人瑪麗·哈斯凱爾 和梅伊‘齊雅黛的愛情書信。
    瑪麗·哈斯凱爾(1873—1964),美國人,是一個 出身中產階層的知識女性,曾長期任一所女子中學的校長。
    1904年, 三十一歲的瑪麗在朋友家結識了正在美國藝壇闖蕩的 紀伯倫。經過交往,瑪麗對這位青年藝術家的纔華大為賞識。在 她主動資助 下,紀伯倫於1908年赴巴黎學藝,並開始與瑪麗通信 。返美定居紐約後,他繼續和住在波士頓的瑪麗鴻雁來往,兩 人還不斷互 訪,面晤。從瑪麗的日記可知,紀伯倫返美後不久曾 向她求婚,但她既不想讓婚姻生活束縛他的藝術天賦,更擔心可 能的婚姻失 敗會影響兩人的純潔友誼,便以自己年長十歲為由而 予婉拒。此後兩人的友誼反而得到升華,而成為終身的摯友。

         作為文學家和藝術家的紀伯倫,一生中不但創作 了大量文學作品與畫作,還留下了數量頗豐的書信;其中保留較 完整,並具 有很高文學價值的,是他致兩位戀人瑪麗·哈斯凱爾 和梅伊‘齊雅黛的愛情書信。
         瑪麗·哈斯凱爾(1873—1964),美國人,是一個 出身中產階層的知識女性,曾長期任一所女子中學的校長。
        1904年, 三十一歲的瑪麗在朋友家結識了正在美國藝壇闖蕩的 紀伯倫。經過交往,瑪麗對這位青年藝術家的纔華大為賞識。在 她主動資助 下,紀伯倫於1908年赴巴黎學藝,並開始與瑪麗通信 。返美定居紐約後,他繼續和住在波士頓的瑪麗鴻雁來往,兩 人還不斷互 訪,面晤。從瑪麗的日記可知,紀伯倫返美後不久曾 向她求婚,但她既不想讓婚姻生活束縛他的藝術天賦,更擔心可 能的婚姻失 敗會影響兩人的純潔友誼,便以自己年長十歲為由而 予婉拒。此後兩人的友誼反而得到升華,而成為終身的摯友。
         在與紀伯倫相識的二十多年時間裡,瑪麗一直在 生活上慷慨相助,無數次給他寄去錢物,使他“完全擺脫了日常 生活的煩 惱”。於是,背井離鄉而默默無聞的青年紀伯倫,得 以將全部精力用於文學藝術的創作。在事業上,瑪麗良好的文學 鋻賞力和英 語造詣,也使紀伯倫獲益匪淺。他每寫就一部英文作 品,都要請瑪麗過目。作為第一位讀者和評論者,瑪麗常能對作 品提出有益 的見解,並在語言上給予潤色。在紀伯倫的眼裡,善 良、慷慨的瑪麗不啻是為他鋪平成功之路的天使。在致瑪麗的信 中,紀伯倫 屢屢流露出感激和報恩之情。他還值兩部新作出版時 ,特意在扉頁印上“致M.E.H”(瑪麗名字的縮寫)的題贈。
         在精神上,瑪麗是紀伯倫的知音和同道。無論在 通信中還是面晤時,她總能理解紀伯倫對生活、社會、藝術的灼 見,而她 頗有個性的見解,也常給予他啟發。紀伯倫告訴她: “你對我的理解,給我帶來了從未體驗過的最為寧靜的自由。” 他甚至發過 這樣的感慨:“隻有上帝、瑪麗和我,知道我的內心 。”因此,致瑪麗的許多信件記錄了作者對人生和藝術的看法,對 人物與事件 的評論,對創作過程與生活經歷的描述。讀這些信件 ,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思想和藝術上不斷追求創新的紀伯倫,他最 偏愛的藝術 家,是具有自由靈魂和革命精神的卡萊爾、布萊克、 羅丹等人(這同樣可以解釋他為什麼那麼喜愛暴風雨和暴風雪) 。我們可 以看到一個摯愛祖國和家鄉的紀伯倫,他多次在書信 中流露出對夢繫魂牽的祖國的思念,並且積極從事愛國義舉。他 在擔任敘利 亞救助委員會書記時,“沉浸在比舒適更甜美的感覺 裡……從未這麼珍惜時間,這麼珍惜分分秒秒”。我們可以看到 一個清醒的 愛國者,一個不帶有“靡麗的東方病態”的紀伯倫, 他說:“我是太愛我的祖國了,因而不願等同於她的眾多兒女。
        ”他的書信 中,因此也不乏對阿拉伯社會與文壇不良風氣的抨擊 。我們還可以看到一個在創作上極其勤奮的紀伯倫,他“夜以繼 日地畫著, 寫著”,常常是“一整天不喫任何東西”;正是從創 作中,他得到最大的快樂。從他的書信中,我們還可了解許多作 品的創作過 程,隱約先睹《先知》等作品中的雋言警句,窺見他 作為詩人和藝術家的本色:許多短筒看似信手撚來,卻也詞句清 麗,意像 別致。
         在保留至今的兩人英文書信中,紀伯倫共寫了三 百二十五封信(本譯文依據的集子,摘錄了其中一百七十封), 瑪麗寫了 二百九十封。1919年紀伯倫和遠在埃及的梅伊‘齊雅 黛恢復通信後,他和瑪麗的信件往來明顯減少。隨著年歲增長, 瑪麗開始尋 求生活上的歸宿,後來遠嫁他人,生活平靜而閑適。
        她婚後雖再 未與紀伯倫見面,但兩人一直保持通信聯繫。1930年 ,健康惡化的紀伯倫在遺囑中寫道:“我畫室中的全部繪畫、 書籍、藝術 品等,我故世後將遺贈瑪麗·哈斯凱爾女士。”次年 ,紀伯倫病故。瑪麗在得知噩耗的當天就趕赴紐約,她在整理死 者遺物時發 現:正如她珍藏著紀伯倫的所有信件一樣,紀伯倫也 保留著她的全部來信。她並未依紀伯倫女秘書的建議將這些信焚 燒,而是悉 數帶回家中。隨後她在致女秘書的信中寫道:“我一 直相信紀伯倫的偉大,相信我們的通信及交往經歷將屬於歷史。
        ” 在1911年的一則日記中,瑪麗記錄了自己婉拒紀 伯倫求婚的原因,其中有這樣一段文字:“對於紀伯倫,另有 一份愛在等 待他。這愛不同於他對我懷有的愛,這是神啟之愛, 並將結成他的婚姻。他最偉大的作品,將由這愛而產生;他最大 的幸福,他 嶄新、充實的生活,也將由此而生。這一切用不了許 多年就會發生。對於那場愛中的女子,我隻是一個階梯。盡管我 多情的眼睛 在哭泣,我卻是懷著歡欣想起她的。我不想擁有紀伯 倫,因為我知道:她正在某個地方為他成長,他也在為她而成長 。”心有靈 犀的瑪麗所預言的這位女子,不久果然出現在紀伯倫 的精神世界裡。如果說紀伯倫與瑪麗的戀情更近乎友情,兩人的 關繫雖然密 切卻也不免平淡,那麼他與這位女子的愛情故事,則 更為奇特、淒婉。紀伯倫致她的書信均以阿拉伯文寫成,得以保 留的雖然隻 有三十多封,卻具有極高的文學欣賞價值,不但在紀 伯倫文學遺產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堪稱世界書簡文學的瑰寶。
         這位女子,便是現代阿拉伯文壇最著名的女作家 之一——梅伊·齊雅黛(1886—1941)。梅伊祖籍黎巴嫩,早年曾 在貝魯特等 地求學,後隨父親移居開羅。她天性聰慧,纔貌雙全 ,精通多門外語,除從事文學創作及翻譯外,還定期在自己家中 舉辦文學沙 龍,為許多作家,詩人尊敬和傾慕。1911年紀伯倫的 小說《被折斷的翅膀》發表,梅伊讀後主動致信遠在美國的作 者,既對小 說的思想和藝術手法表示欽佩,又對其中有關婚姻、 愛情的觀點坦言商榷,兩人從此往來書信。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後,他們失 去聯繫多年。1919年開始,又恢復頻繁通信。
         紀伯倫和梅伊感情的基礎,是兩人對對方思想與 纔華的相互欽佩與賞識。紀伯倫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與獨特的文 風,震動了 整個阿拉伯文壇,也自然引起梅伊好感。同時,處於 本世紀前期的阿拉伯社會,雖然正在思想、文學等方面開始復興 ,但基本上 仍是一個封閉、保守的社會,像梅伊這樣具備“神奇 的天賦,廣博的學識,良好的審美觀”的纔女實屬鳳毛麟角。梅 伊發表的文 章令紀伯倫十分驚喜,他在去信中寫道:“在你的文 章裡,我發現了許多久已盤旋在我的腦際、縈繞在我的夢中的志 趣與傾向。” 對於注重精神生活的紀伯倫和梅伊來說,能得到對方 這樣的異性知音,乃是各自人生的大幸。
         更讓紀伯倫欣喜的是,梅伊這樣一位傑出的女性 ,還是他的黎巴嫩同胞。久居他鄉的紀伯倫,無疑把梅伊視為他 的東方祖國 的像征。因此,他對梅伊的感情,還和他的愛國情、 思鄉情融合在一起。在這樣的基礎上,他對梅伊的友情迅速向 愛情發展。
        在他們恢復通信的第一年——1919年,紀伯倫就“體 驗了一件事”,是“用心靈、理智和感覺體驗的”。而且,他 以深沉的筆 調給梅伊寫道:“如果我的那些體驗與我過去的體驗 有一點相似,我就不會訴說了;但這次是全新的,奇特的,突如其 來的。” 這全新的愛,給紀伯倫帶來了巨大的快樂。有一 次他結束長途旅行回家,發現郵件中有三封梅伊的來信,他興奮 極了,當 天便回信寫道:“梅伊,你的信是多麼漂亮、多麼甜 美啊!它猶如一條從高處而下流淌著美酒的小河,歌唱著流進我 夢幻的谷 地。它又像俄耳甫斯彈奏的豎琴,將天涯變為咫尺, 將左近變得悠遠;又以其神奇的顫音,讓頑石化為熊熊的火炬, 使枯枝變成 鼓蕩的翅翼。如果說在一天之內,我收到你一封來信 ,就如同登上了山巔,那今天我一下收到你三封來信,這又讓我 怎麼形容 呢?” 如此充滿了詩情畫意的段落和句子,在致梅伊的 信中俯拾皆是,美不勝收。受到愛情鼓舞的紀伯倫,常常在深夜 用自己的生 花妙筆同梅伊娓娓而談。自他筆下流露的愛情,盡現 出東方式的細膩和含蓄。摯愛而不言愛,是他致梅伊書信的特點 。這些信件 讀來,猶如一曲曲纏綿蘊藉的歌,令人回味無窮。“ 噢,已是午夜了。可到現在,我還沒有寫出掛在我唇間的那個字 眼呢,那個 我時而低語、時而大聲道出的字眼呢。我把這字眼交 給靜夜的心中。是靜夜,保存著我們溫婉地、熱切地、虔誠地說 出的一切; 是靜夜,梅伊,將我們的禱告帶到我們希望的目的地 ,或將它高高地攜到上帝的面前。”以這般曲盡其妙的文字,對 比他對瑪麗 直露的、多少顯得浮泛的愛的表白:“現在,讓我用 發自肺腑的全部聲音高呼——我愛你!”我們有理由相信:紀伯 倫對梅伊的 愛確是全新而真摯的。
         在兩個人的精神世界裡,連使用的一些語彙,也 隻有他們纔能明白:“峽谷”是指紀伯倫工作的畫室;“霧靄” 指的是雙方精 神與情感的世界;&ldquo素”則代表兩人精神上達 成的神奇默契;而如果產生矛盾,就應把分歧扔進“金櫃”裡, 雙方身上 不那麼坦誠與率真的成分,則被戲稱為替各自幫倒忙 的“守密 者”……然而,生活在東方,個性與思想都較為傳統、矜 持的梅伊, 與生性羞怯又極為看重事業的紀伯倫之間,也產生了 不少矛盾與誤會。兩個文人的自尊心,對婚姻生活的束縛懷有的 共同顧慮 等等,使得兩人屢屢壓抑自己的感情,在需要采取毅 然的愛的舉動時卻步不前。梅伊期待的,是紀伯倫更為率直而主 動的愛的表 白,她對他信中某些過於精巧的文辭有所不滿,譏之 為“抒情歌曲”。對紀伯倫而言,他視創作為生命,重自由如饑 渴,他能從 反復詠唱愛情的苦樂中得到愉悅和慰藉,卻並無必要 的心理準備,將這愛凝結成現實生活中的男女之愛。此外,把 與梅伊的戀 情限制於尺素傳情,恐怕也有擔心傷害自己的恩人與 密友瑪麗的考慮。
         對於梅伊的猜忌和懷疑。紀伯倫多采取主動謙讓 的姿態。一次次的誤會後,是一次次的冰釋前嫌。在紀伯倫和梅 伊之間,愛 總是勝利者。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雙方都漸漸明 白,兩人的愛情不可能發展成男女間的婚姻關繫。紀伯倫對梅伊 的戀情,在 後期升華成一種父女般的情感。他開始稱梅伊為“小 寶貝”、“小公主”、“我的女兒”,他不再閃爍其詞了。她的信 中,多了一份 恬靜與平和。然而,他又何曾忘卻過那段令他銘心刻 骨的精神之戀呢?就在去世前的十多天,重病纏身且手臂有疾的 紀伯倫,仍 然給梅伊寄去了最後一封信——一幅被人稱為“藍色 的火焰”的素描。還有什麼語言,能更好地表達他那純潔、熾烈 而永不熄滅 的愛呢? 紀伯倫的逝世,給梅伊的身心造成巨大打擊。一 直掩飾著這段戀情的梅伊,終於撰文公開了她和紀伯倫長期的通 信經歷。她 對紀伯倫的去世表示了深切的哀思,並流露出無限的 絕望。
         在紀伯倫去世後的十年中,梅伊的精神與健康先 後崩潰,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一度被人送到貝魯特的精神病院 治療,後來 又在開羅哀度了生命中最後兩年時光。1941年,梅伊 十分淒涼地離開了人間。然而,她在晚年的輾轉流落中,仍一 直將紀伯倫 的來信隨身攜帶。在她的遺物中,有一本評述阿拉伯 作家的英文論著,梅伊在書中紀伯倫的畫像旁寫下:“多年前這 已注定了我 的不幸!” 一位終身未娶,一位畢生未嫁,而這段生死之戀 的兩個主人竟然始終緣慳一面!紀伯倫與梅伊奇特的愛情故事感 人至深,在 阿拉伯文壇傳為佳話。如果說瑪麗·哈斯凱爾是紀伯 倫無私的幫助者,文學藝術靈感的啟發者,是他心心相應的知音 ,是“能在 寂靜的夜晚和他在花園裡徜徉漫談的朋友”,那麼, 梅伊·齊雅黛則是紀伯倫靈魂的知己,是他心旌為之顫栗的戀人 ,是聯繫 他和遙遠祖國的紐帶,是這世界上惟一能夠對他說這 番話的人:“霧靄啊,我是另一團霧靄!……來吧,讓我們去遨 遊那些遙遠 艱險、不為人知的所在!” 紀伯倫致瑪麗和梅伊的書信,記錄了兩段不同的戀情,也呈 現出不同的風格。致瑪麗的信明快,平直,簡潔凝練 ,輕松自 如,具有更豐富的理性成分和社會內容,致梅伊的信 則含蓄,蘊藉,淋漓盡致,情深意濃,更多地揭示了個人的情感 世界。翻閱 致梅伊原信的手稿可以發現,這些多半在深夜寫就的 洋洋灑灑的信件,渾然天成,極少塗改,令人折服於這位文學大 師流暢的文 思和高超的語言天賦。應該說,致梅伊的書信以其真 摯的感情、濃郁的詩意、婉轉的筆調、精美的詞句,而具有更高 的文學價 值。兩種書信之所以風格迥異,首先在於作者內心對 兩次愛情體驗不同,其次,致梅伊的信中,紀伯倫既要向一位高 雅的纔女暗 示愛情,又想以自己的纔華博得對方的戀慕,他便充 分發揮了自己對文辭的擅長;此外還可考慮到:致瑪麗的信大多 書成時間較 早,而當時紀伯倫對英語的駕馭,遠不如母語阿拉伯 語那樣得心應手。
         在紀伯倫的作品中,我們常常能見到“孤獨”二 字。畢竟,芸芸眾生之中,有多少人能成為一位天纔藝術家心靈 的知音呢? 然而,紀伯倫是幸運的,他在一生中至少得到過兩個 知音。他的心在孤獨的時候,總能找到自己“幽居的禪房,可以 從中覓得寧 靜和慰藉”。他心靈的“禪房”,正是如藍色的火焰 一般,在他心中燃燒不息的愛情。
         1999年6月於北京蘇州街

    在線試讀
    第1封信 (1908年10月2日,巴黎) 我親愛的瑪麗:我在鄉間和兩位敘利亞朋友度過了很長一段休閑 時光。這兩 人中,一位是個心胸博大的先生,另一位是個既有美 麗心靈又有美麗面孔的女士。他們都熱愛詩歌和詩人。他們居住 的鎮子,像 一個巨大的花園,又被縱橫的小徑分割成一個個小花 園。遠遠望去,那些紅房頂的屋子,就像是散落在一塊綠色天 鵝絨上的 珊瑚。
    我正在作畫,或者說我正在學習如何作畫。要畫 出讓我稱心如意的作品,還尚需時曰。不過,能夠感覺到自己觀 察力的長進 是件好事。有好幾次,我好像一個被迫早早上床的孩 子一般,放下工作去休息。你還記得嗎,親愛的瑪麗,我曾告訴 過你:我是 通過我的聽覺理解人物和事物的,首先進入我靈魂的 是聲音。而現在,親愛的瑪麗,我開始通過我的眼睛來理解人和 物了,我的 記憶似乎開始保存人物和事物的形態及顏色了。
    雖然我現在身心都非常健康,我還是想說:萬一 我在巴黎突然死去,現在在你手頭的幾幅肖像畫和素描,就全部 屬於你;我 死後在巴黎的畫室裡留下的一切畫作和習作,也都屬 於你。你可以自由地處理這一切。
    以上的聲明,親愛的瑪麗,並沒有精心的措辭, 但它表明了我的願望和感情。我希望我能活得長久,能夠創作一 些值得獻給 你的東西,因為你奉獻給我的太多了。我希望有朝一 日我可以這麼說:“由於瑪麗·哈斯凱爾,我成為了一個藝術家 。” 快到午夜了。住我對面房間的那位有著甜美歌喉 的婦人,已不在唱她憂郁的俄羅斯民歌了。靜夜是深沉的。晚安 ,親愛的瑪 麗。祝你一千次晚安! 哈利勒 第2封信 (1908年11月8日,巴黎)在我不愉快的時候,我就閱讀你的來信。當濃霧 將我包圍起來 的時候,我就從小盒子裡拿出兩三封信,重新閱讀起 來。這些信讓我想起真實的我,讓我蔑視生活中一切不高尚,不美 麗的東西。親 愛的瑪麗,我們中所有人都需要一個休憩的地方;而 我的靈魂休憩的地方,就是一片美麗的叢林,我對你的了解,就在 這裡生長著。
    現在,我正和顏色搏鬥。這是場可怕的戰鬥,我 們中的一方必將獲勝!我幾乎可以聽到你在說:“啥利勒,畫得 怎麼樣了?” 哈利勒便以這樣熱切的話音答道:“噢,讓我在顏色 裡洗濯我的靈魂;讓我吞咽落日,啜飲彩虹吧!” 學院的教授們說道:“不要把模特兒畫得比她本 人更美。”我的靈魂卻在私語:“但願你能把模特兒畫得和她本人一 樣美!”親愛的 瑪麗,你說我該怎麼做呢?是取悅教授們,還是我的 靈魂呢?那些可愛的老人知識淵博,但靈魂卻要親近得多。
    時間已經很晚了,我現在該上床,帶著心中許多 的念頭入睡。晚安,親愛的瑪麗。願上帝永遠保佑你。
    哈利勒 第3封信 (1908年聖誕日,巴黎)願上帝祝福你,我可愛的、親愛的瑪麗。願那賜 給基督以精 神的不知名者,也給你的心帶去大歡樂。願你快樂與 平安地,一次次度過與這同樣聖潔的日子。

         第1封信 (1908年10月2日,巴黎) 我親愛的瑪麗:我在鄉間和兩位敘利亞朋友度過了很長一段休閑 時光。這兩 人中,一位是個心胸博大的先生,另一位是個既有美 麗心靈又有美麗面孔的女士。他們都熱愛詩歌和詩人。他們居住 的鎮子,像 一個巨大的花園,又被縱橫的小徑分割成一個個小花 園。遠遠望去,那些紅房頂的屋子,就像是散落在一塊綠色天 鵝絨上的 珊瑚。
         我正在作畫,或者說我正在學習如何作畫。要畫 出讓我稱心如意的作品,還尚需時曰。不過,能夠感覺到自己觀 察力的長進 是件好事。有好幾次,我好像一個被迫早早上床的孩 子一般,放下工作去休息。你還記得嗎,親愛的瑪麗,我曾告訴 過你:我是 通過我的聽覺理解人物和事物的,首先進入我靈魂的 是聲音。而現在,親愛的瑪麗,我開始通過我的眼睛來理解人和 物了,我的 記憶似乎開始保存人物和事物的形態及顏色了。
         雖然我現在身心都非常健康,我還是想說:萬一 我在巴黎突然死去,現在在你手頭的幾幅肖像畫和素描,就全部 屬於你;我 死後在巴黎的畫室裡留下的一切畫作和習作,也都屬 於你。你可以自由地處理這一切。
         以上的聲明,親愛的瑪麗,並沒有精心的措辭, 但它表明了我的願望和感情。我希望我能活得長久,能夠創作一 些值得獻給 你的東西,因為你奉獻給我的太多了。我希望有朝一 日我可以這麼說:“由於瑪麗·哈斯凱爾,我成為了一個藝術家 。” 快到午夜了。住我對面房間的那位有著甜美歌喉 的婦人,已不在唱她憂郁的俄羅斯民歌了。靜夜是深沉的。晚安 ,親愛的瑪 麗。祝你一千次晚安! 哈利勒 第2封信 (1908年11月8日,巴黎)在我不愉快的時候,我就閱讀你的來信。當濃霧 將我包圍起來 的時候,我就從小盒子裡拿出兩三封信,重新閱讀起 來。這些信讓我想起真實的我,讓我蔑視生活中一切不高尚,不美 麗的東西。親 愛的瑪麗,我們中所有人都需要一個休憩的地方;而 我的靈魂休憩的地方,就是一片美麗的叢林,我對你的了解,就在 這裡生長著。
         現在,我正和顏色搏鬥。這是場可怕的戰鬥,我 們中的一方必將獲勝!我幾乎可以聽到你在說:“啥利勒,畫得 怎麼樣了?” 哈利勒便以這樣熱切的話音答道:“噢,讓我在顏色 裡洗濯我的靈魂;讓我吞咽落日,啜飲彩虹吧!” 學院的教授們說道:“不要把模特兒畫得比她本 人更美。”我的靈魂卻在私語:“但願你能把模特兒畫得和她本人一 樣美!”親愛的 瑪麗,你說我該怎麼做呢?是取悅教授們,還是我的 靈魂呢?那些可愛的老人知識淵博,但靈魂卻要親近得多。
         時間已經很晚了,我現在該上床,帶著心中許多 的念頭入睡。晚安,親愛的瑪麗。願上帝永遠保佑你。
         哈利勒 第3封信 (1908年聖誕日,巴黎)願上帝祝福你,我可愛的、親愛的瑪麗。願那賜 給基督以精 神的不知名者,也給你的心帶去大歡樂。願你快樂與 平安地,一次次度過與這同樣聖潔的日子。
         可愛的朋友,我今天對你的思念,和我對任何別 人的思念都不相同。當我想起你來,生活變得更加美好、更加高 尚和美麗 了。吻你的手,親愛的瑪麗。在吻你的手時,我也祝 福我自己。
         哈利勒 第4封信 (1909年6月23日,巴黎) 親愛的瑪麗:我失去了我的父親。他在六十五年前他出生的那 間老屋子裡 去世了。他最後的兩封信,我每次讀來都要痛哭。他 的朋友們來信說,他在臨終前還為我祝福。親愛的瑪麗,我現在 明白,他是 歇息在上帝的胸口。但我還是禁不住要感到悲傷和痛 憾,我禁不住要感到死神沉重的手掌就在我的額上,我禁不住要 憶起往昔的 歲月:那時候,他和我母親、我兄弟、我妹妹一起, 在陽光下歡笑;而現在,這一切隻留下朦矓、憂傷的影子了。他 們眼下在何 處呢?他們是在一個無名之地嗎?他們是在一起嗎? 他們會像我們一樣記得往事嗎?他們離我們的這個世界是近還是 遠呢?我知 道,親愛的瑪麗,知道他們還在生活,他們過著一種 比我們的生活更真切、更美好的生活,他們比我們更接近上帝。
         那裹了七層的面紗已不再遮掩他們注視“真實” 的目光。他們已不再和靈魂玩提迷藏的遊戲。親愛的瑪麗,我感 悟到了這一 切,但我還是禁不住感到悲傷和痛憾。
         你,你是我親密又甜美的慰藉,你此刻正在夏威 夷,在那倍受太陽鐘愛的群島。你在這個行星的另一端,你們的 夜晚正是巴 黎的白晝,你們處在另一個時節。然而,你離我又是 這麼近,在我孤獨時你和我同行,在夜晚你隔著桌子坐在我的對 面,在我工 作時你和我敘談。有好幾次,我還似乎覺得你並不是 生活在這個地球上。
         我正在留心觀察羅丹、卡萊爾、亨利·馬丹、西 蒙、梅納爾等現代藝術家的作品。他們每一個人都要表達些什麼 ,又都以不 同的方式表達了出來。卡萊爾的作品是最貼近我心靈 的。他的人物,無論是坐著還是站著,都猶如籠著一層薄霧,向 我訴說著別 人作品中的人物說不出的話語,隻有達·芬奇的作品 纔是例外。
        卡萊爾比別的畫家更懂得臉部和手臂的涵意,他熟諳 人體的縱深、寬、高的奧妙。他的一生也和他的作品同樣美麗 。他經受了 很多苦難,但他領悟了痛苦的真諦,他知道淚水能使 一切變得更加晶瑩。
         對著夏威夷的河谷和山峰念起我吧。
         親愛的瑪麗,我要吻你的手。現在,我閉起雙眼 就可以看到你了,親愛的朋友。
         哈利勒 P3-8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