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輕描淡寫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外國隨筆
    【市場價】
    297-430
    【優惠價】
    186-269
    【作者】 〔波〕亞當·扎加耶夫斯基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外國隨筆 
    【出版社】北嶽文藝出版社 
    【ISBN】978753786144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37861441
    作者:〔波〕亞當·扎加耶夫斯基

    出版社:北嶽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05月 

        
        
    "

    編輯推薦

    “文學好書榜”推薦詞:本書沿襲了扎加耶夫斯基一貫的“碎片化”的風格,其中鮮明的創作特色,或可稱為“個人歷史化”的抒情貫穿始終。他帶領讀者穿行於歷史和當代的歐洲文化,使他們因此而改變、豐富,並更加深刻地意識到我們懸而不明的處境。與他的詩歌一樣,這部自傳體隨筆明亮,有一種無形的親和力,更有一種持久的令人驚嘆的力量。他把世界呈現在我們面前,它必然是不完整的,但也是完整得令人喫驚的。


    本書曾入選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名錄,“致力於描繪一種非理性卻飽含情感與人性的思維方式,這一方式會欣然接納那些需經內心共鳴而非理性思辨纔能觸摸到的情感。它的存在,既暴露出理性思辨的局限性,也證明了人類情感糾纏可能達到的深度”。

     
    內容簡介

    本書沿襲了扎加耶夫斯基一貫的“碎片化”的風格,其中鮮明的創作特色,或可稱為“個人歷史化”的抒情貫穿始終。他帶領讀者穿行於歷史和當代的歐洲文化,使他們因此而改變、豐富,並更加深刻地意識到我們懸而不明的處境。與他的詩歌一樣,這部自傳體隨筆明亮,有一種無形的親和力,更有一種持久的令人驚嘆的力量。他把世界呈現在我們面前,它必然是不完整的,但也是完整得令人喫驚的。


     

    作者簡介

     


    亞當·扎加耶夫斯基,波蘭著名詩人、隨筆散文家和小說家,一九四五年出生於利沃夫(今屬烏克蘭),波蘭“新浪潮”詩歌代表詩人及主要理論闡釋者。主要代表作有詩集《無止境》(Without End)、《震驚》(Tremor)等,隨筆集《兩個城市》(Two Cities)、《另一種美》(Another Beauty)、《捍衛熱情》(A Defense of Ardor)等。


     


    楊靖,南京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文明研究所所長。迄今發表核心期刊論文五十餘篇,譯著十餘部。

    前言
    譯序

    亞當·扎加耶夫斯基是波蘭當代著名詩人、小說家和散文家,出生於波蘭的利沃夫(今屬烏克蘭)。一九四五年雅爾塔會議後,利沃夫成為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一部分,剛滿四個月的扎加耶夫斯基隨全家遷居西裡西亞的格利維采,並在那裡度過童年和青少年時期。中學畢業後,扎加耶夫斯基進入波蘭舊都克拉科夫首屈一指的雅蓋沃大學學習哲學和心理學,獲得哲學碩士學位。此後他先是在一個冶金學院任教,後到一家文學刊物做編輯,直到因參與政治抗議活動被除名——一九八二年,因團結工會爭取民眾權利引發的“工潮”,波蘭當局發布戒嚴令,作為“持不同政見者”的扎加耶夫斯基雖未受到監禁,但仍因“個人原因”,被迫離開“營房般陰沉”的波蘭,移居巴黎。在法國,他迅速加入到波蘭移民知識分子小團體,參與文化刊物的編輯工作。1983年起,扎加耶夫斯基便往來於法國和美國之間,在多所大學教授詩歌和創意寫作課程。扎加耶夫斯基現居克拉科夫,至今已出版詩集十八種,散文、隨筆十一種,被公認為當代波蘭國際影響力的詩人之一。

    譯序


     


    亞當·扎加耶夫斯基是當代著名詩人、小說家和散文家,出生於波蘭的利沃夫(今屬烏克蘭)。一九四五年後,利沃夫成為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一部分,剛滿四個月的扎加耶夫斯基隨全家遷居西裡西亞的格利維采,並在那裡度過童年和青少年時期。中學畢業後,扎加耶夫斯基進入波蘭舊都克拉科夫首屈一指的學習哲學和心理學,獲得哲學碩士學位。此後他先是在一個冶金學院任教,後到一家文學刊物做編輯,直到因參與政治抗議活動被除名——一九八二年,因團結工會爭取民眾權利引發的“工潮”,波蘭當局發布戒嚴令,作為“持不同政見者”的扎加耶夫斯基雖未受到監禁,但仍因“個人原因”,被迫離開“營房般陰沉”的波蘭,移居巴黎。在法國,他迅速加入到波蘭移民知識分子小團體,參與文化刊物的編輯工作。1983年起,扎加耶夫斯基便往來於法國和美國之間,在多所大學教授詩歌和創意寫作課程。扎加耶夫斯基現居克拉科夫,至今已出版詩集十八種,散文、隨筆十一種,被公認為當代波蘭國際影響力的詩人之一。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扎加耶夫斯基開始詩歌創作,並迅速成長為波蘭非官方文學運動“新浪潮”派的領軍人物。一九七二年至一九七八年間,扎加耶夫斯基先後出版詩集《公報》《肉鋪》《信》,並於一九七五年在日內瓦榮獲“科希切爾斯基基金會國際文學獎”。一九七九年,扎加耶夫斯基赴德國短暫居留並從事寫作。一九八五年,出版詩集《去利沃夫》《震驚》。一九八八年,扎加耶夫斯基獲紐約“綠色回聲獎”。一九九〇年至一九九七年間,先後出版詩集《畫布》《火地島》《神秘學入門》和散文隨筆集《團結,孤獨》《兩座城市》,並於一九九五年和一九九六年分別獲得紐約“古根海姆獎”資助和斯洛文尼亞“瓦倫西亞國際文學獎”。二〇〇〇年,出版散文集《另一種美》,同年在瑞典韋斯特羅斯獲“托馬斯·特朗斯特羅姆獎”。二〇〇二年,扎加耶夫斯基回到波蘭定居,出版詩集《無止境》和散文集《捍衛熱情》,同年獲得慕尼黑“霍斯特·邊克獎”。二〇〇四年,扎加耶夫斯基獲得由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今日世界文學》頒發的、素有“小諾貝爾文學獎”之稱的“”。二〇一〇年,扎加耶夫斯基在意大利特雷維索獲“歐洲詩人獎”,次年出版詩集《無形之手》和隨筆集《輕描淡寫》。二〇一四年,扎加耶夫斯基獲得中國《詩歌與人》雜志主辦的第九屆“詩歌與人·國際詩歌獎”。


    二〇一七,扎加耶夫斯基在德國被授予以讓·埃默裡的名字命名的“歐洲隨筆寫作傑出成就獎”。以奧地利當代著名作家羅伯特·梅納瑟為首的評審團對這位“擅長多語種的波蘭人和一個世界主義者”評價是:“扎加耶夫斯基結合了清醒的政治意識和共情的藝術關懷……博學,而不自視其高;全面,而不流於瑣碎;反諷,而不憤世嫉俗。他帶領讀者穿行於歷史和當代的歐洲文化,使他們因此而改變、豐富,並更加深刻地意識到我們懸而不明的處境。”而這一藝術特質,幾乎貫穿了扎加耶夫斯基全部的創作歷程。


     



    波蘭昔日的首都克拉科夫是歐洲文學名城,更是詩歌的中心——因為米沃什,因為扎加耶夫斯基,也因為被譽為“詩界莫扎特”的199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辛波斯卡。德國哲學家西奧多·阿多諾曾說:“奧斯維辛之後,寫詩是野蠻的,也是不可能的。”但波蘭詩人們似乎並不認同這一觀點,上述詩人都以各自不同的風格書寫波蘭(以及歐洲的)歷史與更為深廣的人性。對他們而言,幸或不幸,作為一名波蘭詩人,二戰前的德國占領和戰後的蘇聯“重置”都是無法言說的痛楚,也是無法擦除的記憶。他們或許沒有直接書寫現實政治,但絕非對政治漠不關心。他們所做的,是“通過對日常生活的描繪來反抗意識形態的侵襲”。在這一方面,扎加耶夫斯基與他的前輩切斯瓦夫·米沃什(以及茲別格涅夫·赫貝特)相比,可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大學畢業後,在克拉科夫,扎加耶夫斯基所投身的詩歌運動,後來被文學史整體命名為“新浪潮”。其實,在波蘭“新浪潮”這一名號之下,各地存在若干派別,如華沙的雜交“方針”詩社、弗羅茨瓦夫的“阿果拉”詩社和“六六”詩社、波茲南的“考驗”詩社、科托維茨的“上下文”詩社,等等。扎加耶夫斯基組織和參與的克拉科夫詩歌派別名為“現在派”,曾受美國“垮掉派”詩歌、法國“新新小說”以及英國“憤怒的青年”等西方文學思潮影響。除了扎加耶夫斯基,該派的代表詩人還包括後來蜚聲國際詩壇的斯坦尼斯拉夫·巴朗恰卡和朱利安·科恩豪塞爾等人,其代表作則為扎加耶夫斯基和科恩豪塞爾合寫的論文《未被呈現的世界》。在內容題材方面,他們指責當代詩歌和小說逃避現實、缺乏探索當代問題的熱情和追求真理的勇氣,主張恢復詩歌講真話的權利,重提詩人獨立思想的天職。在詩歌形式方面,扎加耶夫斯基主張詩歌不應講究韻律,其形式應更接近散文——由此,扎加耶夫斯基“以一種詩學的反叛姿態登上詩歌歷史舞臺”,開始在波蘭戰後文人團體中嶄露頭角。


    誠如扎加耶夫斯基本人所說,“我不是歷史學家,可我希望文學能嚴肅地、有意識地擔當編年史的職能。我不想學現代史學家的樣子,他們大多是一些冷漠的家伙,縮在檔案文獻中皓首窮經,用一種丑陋、木然、官腔十足、詩性全無、沒有人情味的語言——潮蟲般乏味。”——與上述歷史學家相反,他對待歷史的態度既非冷若冰霜亦非超然物外,而是以一種同情的眼光審視歷史中的人和事,力圖通過敘素將歷史感與抒情性結合起來,將真實的細節和鮮活的個體展現出來,並由此規避抒情詩常有的自我迷戀和情感放縱的缺陷。


    《嘗試贊美這殘缺的世界》是扎加耶夫斯基負盛名的一首詩。據扎加耶夫斯基本人日後在訪談中說,這首詩寫於一九九九年或二〇〇〇年春天:


     


     產生這首詩的想法的時候,我正一個人搭火車,很孤單,思緒便開始漫遊。突然之間,我就想起和父親去一起爬山的情景,那年我大概十八歲。我父親很喜歡爬山,但我沒有這種愛好,於是常常被父親拉去一起爬山。那一次,我們經過一個小村落,一個很奇怪的地方,村子裡的居民都被驅逐出去了。這一地區五十來個村莊的居民都是烏克蘭人。二戰期間,他們中的一些人屬於某個烏克蘭國家地下反抗組織,曾經和納粹合作,戰後還曾襲擊過波蘭政府。之後,波蘭政府采取措施,把這一地區的居民,無論其是否和那個組織有關繫,一律驅逐出去。我們路過的這個村子,雖然廢棄了,但仍能感到有人曾在這裡生活過,果園雖沒有人打理,但長得很茂盛,開著很多花,讓我感受到一個損毀的世界。


     


    “九一一事件”發生前,《紐約客》詩歌編輯愛麗絲·奎因已經拿到這首詩的手稿。事發當天清晨,她剛好在看詩稿,要從中遴選一首詩。災難發生幾個小時後,《紐約客》編輯部開會,決定發表一首詩來回應這次災難。六天以後,《紐約客》在封底位置發表該詩。這是《紐約客》歷史上首次(也是一次)在封底發表詩作,這也使得扎加耶夫斯基的名字一夜之間在美國家喻戶曉。無數悲傷的美國人捧讀這首詩,原本絕望的心情立刻又充滿了希望。在英美文學界,該詩也可謂是好評如潮,其中當屬蘇珊·桑塔格的評論代表性:“這裡有痛苦,但平靜總能不斷地降臨。這裡有鄙視,但博愛的鐘聲遲早會敲響。這裡也有絕望,但慰藉的到來同樣勢不可當。”——可見,“在災難和希望、殘缺和贊美之間的琴弦上行走”,不僅構成了扎加耶夫斯基內在的詩歌張力,也是他詩歌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之所在。


    “詩歌仿佛建立在一條窄道上,”扎加耶夫斯基在另外一次訪談中說:“在這條窄道上,一邊是可怕的、非人道的東西,另一邊是友好的、鼓舞人心的、嶄新的、欣喜若狂的東西。詩歌激勵我們,讓我們抖擻精神,恢復我們的童真,但與此同時也不允許我們忘記什麼是困難和痛苦。”——扎加耶夫斯基同意記者(以及評論家)普遍的看法:他的詩讓人想到神像畫,其中既不乏黑暗的陰影,同時也有閃現的光明,或神啟的時刻。用他的“精神導師”米沃什的話說,即“歷史和形而上的沉思在扎加耶夫斯基的詩中得以統一。”


    眾所周知,扎加耶夫斯基非常崇拜米沃什。據他本人坦言,在他年輕的時候,要讀到米沃什的詩需要大費周折,獲得的渠道隻能是地下出版物或朋友私相授受,因為那時已經流亡歐美的米沃什是一位危險的政治“異見分子”——他的詩在波蘭被禁止出版。在移居巴黎的第二年,也就是一九八三年,扎加耶夫斯基終於有機會結識仰慕已久的米沃什,兩人一見如故,成為好友,經常晤面聊天。而他的詩風在這一階段也開始發生重大變化:


     


    我二三十歲的時候,已經寫了很多詩,那時候的詩有點憤青,比較政治化,當時‘新浪潮’詩歌的風格就是這樣的,很多朋友也這樣寫。那時,我們這代詩人認為寫詩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與當時的政治制度進行大辯論,我們生活在那個時期的社會制度裡,感覺不幸福,還有書報檢查等,自由度很少,不能完全表達自己的想法。後來,我們的大辯論起到了好的作用,社會發生了變化,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觀點和詩風也發生了變化,我希望詩更屬於世界文化,而不是政治。我的詩開始帶有更多的哲學思辨,融入了更多現代手法,變得更成熟。


     


    由此,原本富於進攻性的“干預政治和社會生活的抒情詩,逐步演變成對政治和社會鬥爭保持一定情感距離的、諷刺的、觀察世界的和具有形而上學色彩的抒情詩” ——詩歌是文學而不是政治。阿多諾所謂奧斯維辛悲劇之後不應再寫詩的觀點,在扎加耶夫斯基看來過於片面——在面對世界的苦難和殘酷時,詩歌自有其無可替代的功能。一方面,奧斯維辛存在於人們的記憶之中,成為民族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詩歌同時也有愉悅和遊戲的成分,沒有哪個奧斯維辛可以將它完全清除。因此,作為詩人,不僅應該銘記奧斯維辛的殘酷,也不應忘卻詩歌的遊戲功能和歡樂時刻,並應當與讀者分享這一種詩歌的體驗。扎加耶夫斯基承認,當下許多詩歌(包括他本人的詩作)並“沒有致力於尋求人類和世界的真理,而是局限於追尋自由,在世界的海灘上收集一些漂亮的小玩意、鵝卵石的貝殼”。然而,在他看來,這並不意味著詩歌的衰落。詩歌可以描寫平凡的事物,但詩歌的情感卻不能平凡,它能讓讀者看到隱藏在遠處的戰栗和狂喜。這種追求精神崇高而又不忽略生活日常性的存在,被扎加耶夫斯基恰當地描述為蘇格拉底“理性的狂迷”說——它定義了自由的不同概念。這也是扎加耶夫斯基對米沃什滿心崇拜的根本原因。照他的說法,米沃什改寫了安泰的神話:一個人同時接觸大地和天空纔會恢復力量。換言之,唯有理智與情感的完美結合,纔能造就不朽的詩歌。


    鋻於這個世界本質上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扎加耶夫斯基認為詩人是在用自身的雙重性向現實的真實結構致敬——白晝與黑夜,欲望與滿足,清醒的理智與飛逝的幻覺,事實上所有詩歌都應該具備這種雙重性。他在《赫貝特》一書序言中曾說:雙重性是評判偉大詩人的重要標準。以赫貝特為例,在他的詩中,既有令人意亂情迷的瑰麗場景,又不乏日常家居的點滴白描,但讀者切不可被他詩中出現的那些圓柱和拱門、寧芙和薩提爾等裝飾所迷惑——他的詩歌蘊藏著二十世紀的苦難,容納了一個非人時代的殘酷,而且擁有一種超乎尋常的現實感。更重要的是,詩人沒有因此喪失他的抒情或幽默,而這纔是一個偉大藝術家深沉的秘密。熟悉扎加耶夫斯基風格的讀者不難看出,與其說他是評述赫貝特,不如說是夫子自道。另外,像赫貝特一樣,扎加耶夫斯基算不上非高產作家,而是習慣於字斟句酌——他在《輕描淡寫》中不止一次說過,有時候在書桌前坐上半天,也寫不了幾行字。他在另一首詩中也曾說過:我寫得很慢,仿佛我可以活兩百年。


     



    縱觀扎加耶夫斯基的作品,有一條主線貫穿始終,那就是:以對不合理社會制度與秩序的反抗始,到與世界和上帝的和解終。事實上,這一條主線也體現了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的波蘭詩歌文化傳統。歷史地看,無論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科哈諾夫斯基和巴洛克時期的薩爾別夫斯基,還是啟蒙時期的克拉西茨基和浪漫主義時期的“一出娘胎就受著奴隸的煎熬,在襁褓中就被人釘上了鎖鏈”一代人的代表密茨凱維奇,波蘭詩人在歐洲文學史上皆深具影響力,很大程度上正是由於他們的反抗意識。 二十世紀波蘭著名文藝理論家維托爾德·貢布羅維奇在《反對詩歌》中批評詩歌的“甜蜜性”,稱詩歌是過度的文字、過度的隱喻、過度的崇高和過度的提純。很顯然,他反對的是脫離社會現實的所謂“純詩”。在這一點上,扎加耶夫斯基與貢布羅維奇的看法高度一致。


    不僅於此,除了繼承古典的波蘭詩學傳統,扎加耶夫斯基還從當代兩位大師——米沃什和赫貝特那裡汲取了養分。從赫貝特那裡,他學到“反諷”——一種對於世界審慎質疑而富於幽默的態度;從米沃什身上,他繼承“希望”——後者倡導一種“希望的詩學”,一種對於歷史和存在的信心,它們來源於擔當的勇氣,來源於對真實的探索熱情。作為詩人,扎加耶夫斯基既擁抱了米沃什的詩歌之火,又延續了赫貝特獨具特質的“反諷”精神。這兩種特質融彙在他晚期記述個人遊歷或懷舊的作品(如《輕描淡寫》)中,形成鮮明的創作特色,或可稱為“個人歷史化”的抒情。


    ……


    ……

    媒體評論

    審慎,精妙,狂想,傷感,謙恭,令人遐思…… 沒有什麼能比追隨扎加耶夫斯基的筆觸更能讓讀者逆風而行,與今日之自我崇拜形成鮮明對比,從而感受他對於寧靜、同情、寬容之贊美。在平凡的生活中保有平和及勇氣,扎加耶夫斯基的《輕描淡寫》不可或缺。


    ——蘇珊·桑塔格


     


    (《輕描淡寫》2011年在波蘭出版……)十年後我倍感震驚,因為作者幾乎預言了當今世界所有的社會問題:難民潮、英國脫歐、民粹主義抬頭以及*的種族仇恨。


    ——倫納德·克雷斯《哈佛評論》


     


    《輕描淡寫》……作者一方面揭示人類理性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更刻畫出情感的深度和復雜性,令人充滿遐想和期待。


    ——馬格達萊納·凱《今日世界文學》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