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詩畫中國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中國古詩詞
    【市場價】
    276-401
    【優惠價】
    173-251
    【作者】 郭曄旻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中國古詩詞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820756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308207560
    作者:郭曄旻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01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描摹幾千年來傳統文化的風味印跡。


    詩是有聲畫,畫為無聲詩,追尋古典文化裡絢爛多彩的中國記憶。


     


    是市井的裊裊炊煙


    是采菊東籬下的閑情雅致


    是唐人宴歌裡的聲色喧囂


    是宋人長卷裡的世間百態


     


    了解不一樣的古代社會,了解不一樣的文人生活,在浮躁忙碌的社會裡尋找一片安靜的傳統文化棲息地。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生活非必需品的尋美之書,如何從傳統文化中尋找美,再用當下的風格把傳統藝術展現出來,正是這本書的特色所在。本書選取了古代詩詞和繪畫當中描繪的社會場景,從生活到服飾,從日常娛樂到修學旅行,重現古人的逸趣及生活鏡像,將讀者帶入這幅詩畫當中,了解他們的物質所在和心靈居所。

    作者簡介

    郭曄旻:文史愛好者,《國家人文歷史》(原《文史參考》)雜志特約作者。自2009年起先後在《世界軍事》《紫禁城》《國家人文歷史》《軍事史林》《中華遺產》《世界博覽》《同舟共進》等雜志,澎湃新聞(私家歷史及翻書黨頻道)、上海書評及《新民晚報》等媒體發表各類歷史文章五百餘篇。著作有《絲路小史》等。

    目錄
    章 市井
    《清明上河圖》:市井眾生相《韓熙載夜宴圖》:文人宴會的縮影

    第二章 裊裊炊煙
    《問劉十九》背後的文人飲酒生活
    《傅家面食行》背後的面食生活
    《汲江煎茶》:文人的茶文化
    《吳中羊肉價高有感》背後的文人飲食世界

    第三章 雲裳羽衣
    《白氏長慶集》:服飾顏色背後的學問
    《簪花仕女圖》:盛世女裝的畫卷

    章  市井
    《清明上河圖》:市井眾生相
    《韓熙載夜宴圖》:文人宴會的縮影

    第二章  裊裊炊煙
    《問劉十九》背後的文人飲酒生活
    《傅家面食行》背後的面食生活
    《汲江煎茶》:文人的茶文化
    《吳中羊肉價高有感》背後的文人飲食世界

    第三章  雲裳羽衣
    《白氏長慶集》:服飾顏色背後的學問
    《簪花仕女圖》:盛世女裝的畫卷
    《法曲》背後的胡服之風

    第四章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早發白帝城》:從李白的詩看古代文人行旅生活
    古代文人的“遊學”之風
    從《遊泰山》看古代文人的旅遊追求

    第五章  采菊東籬下
    從“文人”到“隱士”
    仕途與財富:古代文人的婚姻
    勸學:古代文人的科舉生涯

    參考文獻

    在線試讀

    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寫過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年一度新春佳節的情形,十個世紀過去了,過年的習俗,卻沒有多大的變化。
    春旦,所謂&ldqu之日”,。西漢時確定正月為歲首,正月初一為新年,相延至今。新年前一天為除夕,為“月窮歲盡之日”。除夕與春節適逢歲月輪回的樞紐,因此特別容易觸動人們敏感的神經,歷來受到講求“慎始敬終”的傳統社會的普遍重視,成為漢文化圈內重大的節日。
    品嘗美食自然是節日裡不可或缺的一項活動。大約自漢旦(春節)期間大喫大喝已成風氣,據《漢官儀》和《後漢書·禮儀志》等書記載,漢制規定旦,群臣都要給皇帝朝賀,稱為“正朝”,皇帝便大擺筵席款待群臣,君臣飲宴歡度佳節。此後,在魏晉旦朝賀,皇帝大宴群臣成為定制,如會》詩中描寫三旦朝賀宴會雲:&ldquo祚,吉日惟良。乃為嘉會,宴此高堂。&rdquo旦朝賀皇帝時,皇帝不但要設宴“請客”,還要給百官加工資。
    其實,品嘗美味旦前一天就已經開始了。南北朝時期的《荊楚歲時記》記載:“歲暮,家家具肴蔌,詣宿歲之位,以迎新年。相聚酣飲。留宿歲飯,至新年十二日,則棄之街衢,以為去故納新也。”還要將年夜飯潑灑在馬路上,以示除舊迎新。唐人有守歲的習慣。人們圍坐在一起,辭舊迎新,一旦來臨,整個除夕的大部分時間都在酒宴中度過。長安宮廷會擺下守歲宴席,皇家子孫與部分臣僚要陪皇帝共度良宵。唐代孟浩然《歲除夜會樂城張少府宅》中寫到,年三十這天要“續明催畫燭,守歲接長筵”。宋代吳自牧《夢粱錄》裡也說,除夕之日要“家家飲宴,笑語喧嘩”。至於清代吳縣人(今蘇州)顧祿所著《清嘉錄》裡,更是“除夜,家庭舉宴,長幼咸集,多作吉利語。名曰年夜飯,俗呼合家歡”,連“年夜飯”的名稱也出現了。


     


    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寫過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年一度新春佳節的情形,十個世紀過去了,過年的習俗,卻沒有多大的變化。


     



    春旦,所謂&ldqu之日”,。西漢時確定正月為歲首,正月初一為新年,相延至今。新年前一天為除夕,為“月窮歲盡之日”。除夕與春節適逢歲月輪回的樞紐,因此特別容易觸動人們敏感的神經,歷來受到講求“慎始敬終”的傳統社會的普遍重視,成為漢文化圈內重大的節日。


    品嘗美食自然是節日裡不可或缺的一項活動。大約自漢旦(春節)期間大喫大喝已成風氣,據《漢官儀》和《後漢書·禮儀志》等書記載,漢制規定旦,群臣都要給皇帝朝賀,稱為“正朝”,皇帝便大擺筵席款待群臣,君臣飲宴歡度佳節。此後,在魏晉旦朝賀,皇帝大宴群臣成為定制,如會》詩中描寫三旦朝賀宴會雲:&ldquo祚,吉日惟良。乃為嘉會,宴此高堂。&rdquo旦朝賀皇帝時,皇帝不但要設宴“請客”,還要給百官加工資。


    其實,品嘗美味旦前一天就已經開始了。南北朝時期的《荊楚歲時記》記載:“歲暮,家家具肴蔌,詣宿歲之位,以迎新年。相聚酣飲。留宿歲飯,至新年十二日,則棄之街衢,以為去故納新也。”還要將年夜飯潑灑在馬路上,以示除舊迎新。唐人有守歲的習慣。人們圍坐在一起,辭舊迎新,一旦來臨,整個除夕的大部分時間都在酒宴中度過。長安宮廷會擺下守歲宴席,皇家子孫與部分臣僚要陪皇帝共度良宵。唐代孟浩然《歲除夜會樂城張少府宅》中寫到,年三十這天要“續明催畫燭,守歲接長筵”。宋代吳自牧《夢粱錄》裡也說,除夕之日要“家家飲宴,笑語喧嘩”。至於清代吳縣人(今蘇州)顧祿所著《清嘉錄》裡,更是“除夜,家庭舉宴,長幼咸集,多作吉利語。名曰年夜飯,俗呼合家歡”,連“年夜飯”的名稱也出現了。


    早在明代,在廣大北方地區,餃子就已經是春節期間當之無愧的主角。餃子在明宮中稱為“扁食”。按照明代天啟年間大太監劉若愚的宮廷雜史《酌中志》的說法,正月初一這一天,明朝人在五更時起,焚香、燃放爆竹,開門迎年。北京皇城宮內人將門杠向院內地上拋擲三次,稱為“跌千金”,然後“飲椒柏酒,喫水點心,即扁食也”。這種“扁食”即後來的餃子,後世稱為“更歲餃子”,諧音“更歲交子”。在新年到來的子時食用扁食,有著慶賀與祝福的意義。有的餃子內包著一二枚銀錢,喫到這樣的餃子就表示得到吉兆,此人新年大吉。除此之外,《酌中志》裡還有另一個說法,明朝的北京人也有不喫扁食而喫年糕的。


    早在唐代,洛陽地區就出現了“正月十五食玉粱糕”的風俗(見《雲仙雜記》),這大概是目前已知的關於春節期間喫糕的早記載。又據《析津志輯佚》記代大都,正月初,“人家以黃米為糍糕”,也算是春節期間喫糕。明嘉靖年間的《姑蘇志》中有“二日食年糕,曰撐腰”,這是“年糕”二字次出現在文獻記載之中。較《酌中志》稍晚,崇禎年間記錄北京風俗的《帝京景物略》中已明確地說:&ldquo旦……啖黍糕,曰年年糕。”人們新年早上起來洗漱完畢後就要喫黍糕,曰“年年糕”,諧音“年年高”。可見明朝時期年糕已經成為帝都新年的時令佳品了。


     


    南方的新春


    神州大地幅員遼闊,各地過年的習俗在大同之中也有小異。從《清嘉錄》這本清代筆記裡,今天的人們依舊可以想見兩百年前江南過年的熱鬧景像……


    《清嘉錄》的作者名叫顧祿,字總之,一字鐵卿,自號“茶磨山人”,吳縣(今蘇州)人,主要活動年代為清代中後期的道光、咸豐年間(1821—1861)。由於此人在當時既非一流碩學,也非文人顯達,所以《清史稿》《國朝耆獻類征初編》等清代主要傳記、碑傳,以及《蘇州府志》(光緒九年刊)、《吳縣志》(民國二十二年刊)等方志裡都見不到有關他的記載。隻有他的朋友韋光黻在《聞見闡幽錄》裡簡單追述其生平,“顧鐵卿祿,吳附生。恃纔華,縱情聲色。娶妾居山塘之抱綠漁莊……稱為纔子。為友人陳某誘致邪僻。事連,同繫於官。陳某逸去,祿旋以疾卒”。從這段文字看,顧祿其人大約與幾百年前的同鄉唐伯虎有幾分相似,乃是一位仕途不順的風流纔子,隻不過名氣遠遜於後者。


    按照顧祿自己的說法,在他二十五歲時,母親去世。依照當時的規定,他不得不閉門服喪(“丁憂”)。他也沒閑著,而是“日與父老談吳趨風土”。幾年之後,他將“目之所見,耳之所聞”寫作成書,是為《清嘉錄》。此書於道光五年(1825)付刊,梓成於道光十年(1830)庚寅,距今已近兩百年。


    “清嘉”一詞,原出西晉陸機(三國東吳名將陸遜之孫)的《吳趨行》“山澤多藏育,土風清且嘉”之語。《清嘉錄》是一部輯錄地方文獻、記敘一邑風俗的“筆記”。所謂“筆記”,在傳統目錄學中,常被納入“小說”類。到了清代,“筆記”已經相當流行。顧祿的《清嘉錄》稱得上記錄蘇州土風民俗之翹楚,“凡吳中掌故之可陳,風謠之可采者,莫不按節候而羅列之”。顧祿自己就確信《清嘉錄》面世後會“不脛而走”。在傳統中,“年”是一年中為盛大隆重的節日。經過一年的辛勤勞作,“年”無疑是人們用來犒勞自己、娛樂休閑的好時節。因此,《清嘉錄》關於“過年”的記載也格外詳細。


    雖說嚴格意義上的春節要從大年初一開始,但每一年的歲月輪回從作為“月窮歲盡之日”的除夕就開始了。所謂“除夕”,自然是春節前一天,俗稱“大年夜”。有“大”自然有“小”。根據《清嘉錄》的記載,蘇州人將除夕的前一天“謂之小年夜,又曰小除夕”。隻不過這個說法流傳不廣,地處蘇州市區稍微往南的吳江,就是“以臘月二十四夜為小除夕”,與當時浙江杭州的風俗一致。顧祿對此倒也無所謂,輕描淡寫一句這是因為“與杭郡接壤,雖地屬於吳,往往沿襲浙俗,無足怪也”。


    兩百年前的人是怎麼過除夕的呢?首先要貼春聯。春聯上的字,在除夕前一二十日就從私塾先生那裡“買”來了,大抵都是些“千金、百順,宜春、迪吉,一財、二喜,家聲、世澤”之類的吉利話。接下來,還要在房檐下插上鼕青、柏枝,稱為“節節高”。畢竟“千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蘇州人是除夕干這個活,北京人則旦纔做。至於“街坊爆竹之聲”,大抵南北皆同,堪稱響徹整個除夕之夜的“中國之聲”。另外,《清嘉錄》還記錄了蘇州當時一個有些奇怪的除夕風俗,就是晚上忌諱狗叫,所謂“年夜狗弗叫,來年疾病少”,但不知這兩者有何聯繫。


    顧祿在《清嘉錄》裡自然不會忘記年夜飯。所謂“除夜,家庭舉宴,長幼咸集,多作吉利語。名曰年夜飯,俗呼合家歡”。喫罷年夜飯,“家人圍爐團坐,小兒嬉戲,通夕不眠,謂之守歲”。有趣的是,《清嘉錄》裡還給出了通宵“守歲”的益處:“除夕,小兒女終夜不就寢,曰守歲,能延年”。“夜貓子”們對此一定是喜聞樂見的。


    從正月初一起,嚴格意義上的“春節”就開始了。這天早上一開門,就要“放爆(炮)仗三聲,雲闢疫癘,謂之開門爆仗”。《清嘉錄》裡記載了當時蘇州人在節日期間祭祖祀神﹑拜年等一繫列習俗,廣義上的過年一直要宵節纔算結束。


    新年伊始,就要祭祖祀神。家家&ldq旦為歲朝,比戶懸神軸於堂中,陳設幾案,具香蠟,以祈一歲之安”,希望通過這種虔誠的祈求,神靈能保佑一年的平安。此外還有些今天看來有些滑稽的忌諱,“俗忌掃地、乞火、汲水並針剪,又禁傾穢、瀽糞;諱啜粥及湯茶淘飯”,大概也都是為了避免神仙看到之後不開心吧。


    所謂“百善孝為先”,歷代祖先當然也是不能忘記的。正月初一這天,蘇州就有“展先像”的習俗。所謂“先像”,也就是先人的畫像,也叫“掛喜神”。每個喜神前要備桌案,設香燭﹑盅筷﹑果盤等。全家人整肅衣冠,在一家之主的帶領下依次跪拜先人。有的要掛三天,有的要掛五天﹑十天,更甚者要掛到正月十五纔收起來。除了在家中祭祀先人,當然也會有人帶上糖茶果盤到祖墳上祭祀先人,這在《清嘉錄》裡叫作“上年墳”。


    人們辛苦勞作了一年,當然要趁過年的時候好好聯絡親友。過年的時候,要相互拜年。在家中,男女依次向家中長輩拜年,長輩要帶領晚輩到鄰裡家去拜年。有的一年都未聯繫的人,也要趁過年走動走動。互相請客喫飯也是自然之理,《清嘉錄》稱之為“年節酒”。酒席上的菜肴當然是來不及現做的,蘇州人往往從臘月就開始制備年貨,家家均必須有足夠待客直至正月十五之量。俗語所謂“拜年拜到正月半,開開櫥門讓人看”之說,意為年貨直宵節方纔差不多。《清嘉錄》裡用“鮮衣炫路,飛轎生風。靜巷幽坊,動成哄市”來形容如此拜年的火熱情景。當時一些有身份地位的人,拜年時並不親自上門,而是派遣子弟甚至是僕人投名刺於親友家,即所謂的“飛帖”。這個習俗也是古已有之,江南名士文徵明有《拜年》詩雲:“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繁忙的春節以&ldqu宵”為後的高潮。這一天算得上是一個狂歡節。人們燃放爆竹焰火,敲鑼打鼓,猜燈謎,喫湯圓,表演歌舞﹑高蹺﹑龍燈﹑旱船等文藝節目。“燈市”是其中的重宵節前後,蘇州人“各采松枝、竹葉,結棚於通衢,晝則懸彩,雜引流蘇,夜則燃燈,輝煌火樹。朱門宴賞,衍魚龍,列膏燭,金鼓達旦,名曰燈市”。《清嘉錄宵那天的場景是“(蘇州)閶門以內,大街通路,燈彩遍張,不見天日”,字裡行間亦足以想像其壯觀場面。還有好事者在燈上貼題,任人商揣,謂之“打燈謎”,並且為猜中者準備了巾扇﹑香囊﹑果品﹑食物等獎品,以致“城中有謎之處,遠近輻輳,連肩挨背,夜夜汗漫”,足見當宵猜燈謎的盛況。


     


    北方的佳節


    如果說,舊時江南一帶的風俗在清人顧祿的《清嘉錄》裡可見一斑的話,《燕京歲時記》——就像它的名字顯示的一樣,描述的是老北京的掌故(風俗、遊覽、物產、技藝)。這本書成書於1906年,一百多年後在大眾中的知名度不算太高。不過,《燕京歲時記》的作者倒是頗有些來頭。


    作者的大名喚作“富察敦崇”(別號“鐵獅道人”)。其人姓為“富察”,跟前陣子熱播的電視劇《如懿傳》與《延禧攻略》裡的皇後“富察氏”屬於一個家族。這是滿洲八旗中的一個大姓。咸豐五年(1855)七月出生在燕京鐵獅子胡同(今張自忠路)的富察敦崇正出身於這樣一個世家大族,成年之後他在朝為官三十三年,曾經親自經辦光緒十六年至三十一年(1890—1905)的五次京察,素以“守清、政勤、纔長、老成干練、辦事勤明”著稱。這樣的經歷自然使得富察敦崇對於(沙濟)富察氏的家族文化與北京民俗掌故頗為熟悉。加上此人還喜好文事,著述頗豐,諸如《都門紀變》《皇室見聞錄》《南行詩草》《畫虎集文鈔》《紫籐館詩草》《思恩太守年譜》等書,其中有價值的無疑是《燕京歲時記》。這實際是一部按一年四季節令順序,從正月至十二月記敘晚清北京歲時風俗的雜記。按照傳統的習慣,“過了臘八就是年”,從《燕京歲時記》的記載看,一個世紀前老北京的年味,在臘月裡就已經相當濃郁了。


    如今的春節長假要從除夕纔開始,《燕京歲時記》裡的北京卻不是這樣。在臘月十九到廿二這四天裡,根據欽天監選定的“吉日”,朝廷會下令“封印”,也就是停止辦公。“封印”當天,各級官僚會紛紛宴請同僚,“以酬一歲之勞”。與此同時,各類私塾也宣告停學,稱為“放年學”,學童對此當然大表歡迎。甚至各種戲院在一年中剩下的這幾天裡也不開工了,這叫作“封臺”。藝人們要一直休息到大年初一纔重新上臺開演,所謂“歌詠升平”是也。不過,要說那幾天的京城眾人全都放假倒也不至於,起碼無賴扒手之類的刁民,就會毫無顧忌地努力工作“衝業績”,原因也很簡單——反正“封印”之後,“官不辦事也”。這當然令人哭笑不得。


    除了屬於“小偷家族”的黑色幽默,“老北京”們那時候都在忙些什麼呢?從臘八開始,大家都在忙著儲備大白菜,這是因為當時的京城百姓不能一年四季都喫到新鮮的蔬菜瓜果,鼕春兩季要靠地窖裡的鹽腌白菜過日子。這樣的習慣至今依舊保有殘跡,比如直至今日,北京的腌菜都十分有名,六必居、天源醬園、桂馨齋都是如今北京有名的醬菜園子。當時還有說法,“菜之美惡,可卜其家之盛衰”。相比之下,貼春聯、門神反而顯得有些平淡無奇。


    真正意義上的“過年”是從除夕開始的。雖說叫作“三十晚上”,其實在除夕的早上,就有“皇上升殿受賀;庶僚叩謁本管”,這叫作“拜官年”。平民百姓也在這天走親訪友,稱為“辭歲”。新婚男子在這天必須攜妻子到嶽父家“辭歲”,不然就是“不恭”了。各家各戶還要在門前撒上芝麻稭(同“秸”),稱為“跴(踩)歲”。黃昏之後,家家戶戶圍坐在一起喫年夜飯,倒是與如今的習慣別無二致。


    除了年夜飯,還有“年飯”,這是除夕必須準備的供新年祭祖用的飯。“敬天法祖”是中國人的傳統,祭祀祖先的“年飯”自然怠慢不得,要用黃、白兩色米做成,還要插上松柏枝,綴以金錢、棗、栗、龍眼、香枝,以寄托美好的願望。“年飯”放置的時日也有要求,即“破五之後方始去之”,“破五”指的是正月初五。同樣,天上的諸位神仙也要犒勞,《燕京歲時記》記載,北京人在除夕這天會在庭院裡擺放長案(“天地桌”),上面供著“諸天神聖之全圖”,稱為“百分”。蘋果、干果、饅頭、素菜、年糕這類的供品自然是少不了的。


    《燕京歲時記》的年代,還沒有PM2.5與噪聲之類的概念。除夕之夜,放鞭炮自然是少不了的。所謂“天光愈黑,鞭炮益繁”,這樣的景像如今的國人也絕不陌生。顯得有些稀奇的倒是當時北京城裡除夕晚上焚香的習慣,這種香來自西藏,名為“藏香”。“每屆歲除,府第朱門,焚之徹夜”,其香味妙不可言,觸鼻芬芳,“真香中之富貴者也”。爆竹聲聲之中,尚需焚香“接神”下界,如此轉瞬之間,一年便已過去,而來到了新年。


    農歷新年的天就是大年初一,晚清未行西歷,所以也叫&ldq旦”。當天次出房的時候還有講究,要“迎喜神”而拜之,為的自然是新的一年有個好運氣。同樣表現出當時京城人求吉心理的還有節令飲食,裡面大多包含著深刻的像征寓意。譬如,《燕京歲時記》中記載,“是日(大年初一),無論貧富貴賤,皆以白面作角而食之,謂之煮餑餑,舉國皆然,無不同也”。“角”,就是“餃”字的早期寫法,宋代時稱為“角兒”。“餑餑”是滿族常見的面食稱謂,大名鼎鼎的“薩其瑪”也是其中的一種。《燕京歲時記》裡就說,“薩其瑪乃滿族餑餑,以冰糖、奶油合白面為之,形如糯米,用石灰木烘爐烤熟,遂成方塊,甜膩可食”。


    餃子也是滿族人非常喜愛的一種面食,“餑餑”就是餃子的另一種稱謂,滿語稱作“艾吉格餑”。


    話說回來,富察敦崇隻提到大年初一當天必須喫餃子,卻不曾記述前一天(除夕)的年夜飯喫什麼,是不是同樣喫餃子?不免令人覺得些許遺憾。好在早於《燕京歲時記》一百多年的《帝京歲時紀勝》裡,《十二月·歲末雜務》一篇中有這樣的記載:“合家喫葷素細餡水餃兒,內包金銀小錁。食著者,主來年順利。”這就正好補上了《燕京歲時記》的失載之處——年三十的晚上,老北京不僅喫餃子,還喜歡在一些餃子裡放上小塊金銀錠,喫到的人便會得到新年順利的祝福。《帝京歲時紀勝》還旦(春節)這天,京城人“不食米飯,惟用蒸食米糕湯點,謂一年平順,無口角之擾”,也就是要把稜角分明的米飯蒸制成米糕湯


    點使其“平順”,寓意新的一年無口角之爭,可以說是用心良苦了。


    旦自不待言,其實新年伊始,天天都有各自的講究。大年初二,是老北京“祭財神”的日子。跟今天一樣,財神老爺人見人愛,當天的鞭炮“晝夜不休”也就可想而知了。大年初五也是非常重要的日子,謂之“破五”。在此之前,不能“以生米為炊”,婦女更是不得出門。隻有等到翌日(初六),新婚女子纔可以回趟娘家。大年初七是“人日”,要看老天爺的臉色,要是天氣晴朗,就預示家族興旺,反之似乎就大大不妙——“陰則災”。當然還有補救之法,初八晚上點一百零八盞油燈,焚香祭祀,叫作“順星”,可以用以闢除不祥。


    “破五”之後,商家陸續開市經營,年味漸淡。不過在正月十三到十六之間,還有“燈節”,京城各處張燈結彩,燃放煙火鞭炮,稱得上是全城範圍的盛大狂歡。其中正月十五這天,必定要喫&ldq宵(湯圓)”,自然是當天乃&ldq宵節”的緣故。再到十九、二十、二十一這三日之內,朝廷同樣根據欽天監的意見下令“開印”,於是各級衙門恢復辦公,日常生活逐漸恢復如常,歷時將近一個月的“過年”,到此方告結束。


    無論南北,&ldqu宵”過後,人們又開始正常地作息。對中華兒女而言,有一點是亙古不變的:過年是四季忙碌生活的一次終結,辛苦一年的人們在此期間停下腳步,暫作休息;同時春節又是另一年的伊始,寄托了人們對未來的嶄新希望。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