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眾裡尋他千百度 :辛棄疾詞傳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中國古詩詞
    【市場價】
    123-179
    【優惠價】
    77-112
    【作者】 孟鳳梅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中國古詩詞 
    【出版社】華齡出版社 
    【ISBN】978751690857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輕型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6908570
    作者:孟鳳梅

    出版社:華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07月 

        
        
    "

    編輯推薦

    中華詩詞史上的明珠·典藏版


    以氣節自負,以功業自許,


    以橫絕古今的豪放詞見著於世。


    曾經金戈鐵馬,少年壯志凌雲;


    無奈醉裡挑燈,終成詞裡將軍。


     

     
    內容簡介

    辛棄疾以橫絕古今的豪放詞見著於世;他平生以氣節自負,以功業自許,力主抗戰;他是“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民族英雄;他亦是與蘇軾齊名,並稱“蘇辛”的豪邁曠達詞人。本書帶你走進這位孤膽英雄的世界,去感受他一生的悲歡歲月。

    作者簡介

    孟鳳梅,原名譚慧,內斂安靜,清冷淡泊。擅彈鋼琴拉小提琴,喜愛古典詩詞。喜用素素淺淺的文字,在浮世聊以自娛,慰藉流年。

    目錄
    目錄
    卷一◎自古英雄出少年
    書香門第,少年從學?/?002少懷壯志,兩向燕京?/?007
    起義抗金,投奔南宋?/?012燕爾新婚,天作之合?/?016
    卷二◎憂國傷時意難平
    生路多艱,諫言衷腸?/?024憑古弔今,壯志難酬?/?029
    經營滁州,惜別宦友?/?035眾裡尋她,燈火闌珊?/?041
    欲語高人,伯樂難求?/?046白發欺人,望月抒懷?/?051
    登高懷古,報國無門?/?057
    卷三◎誰人能會登臨意
    離愁別恨,俠骨柔情?/?064討伐茶寇,國愁難平?/?069
    輾轉為官,漫遊吳越?/?075物是人非,佳人難覓?/?080
    旌旗未卷,鬢發已白?/?085情深卻負,受誣罷任?/?091
    卷四◎退隱閑居歸田園

    目錄


    卷一◎自古英雄出少年


    書香門第,少年從學?/?002少懷壯志,兩向燕京?/?007


    起義抗金,投奔南宋?/?012燕爾新婚,天作之合?/?016


    卷二◎憂國傷時意難平


    生路多艱,諫言衷腸?/?024憑古弔今,壯志難酬?/?029


    經營滁州,惜別宦友?/?035眾裡尋她,燈火闌珊?/?041


    欲語高人,伯樂難求?/?046白發欺人,望月抒懷?/?051


    登高懷古,報國無門?/?057


    卷三◎誰人能會登臨意


    離愁別恨,俠骨柔情?/?064討伐茶寇,國愁難平?/?069


    輾轉為官,漫遊吳越?/?075物是人非,佳人難覓?/?080


    旌旗未卷,鬢發已白?/?085情深卻負,受誣罷任?/?091


    卷四◎退隱閑居歸田園


    三徑初成,意倦須還?/?098世外桃源,帶湖避世?/?103


    歸隱不甘,出仕不能?/?109春水千裡,夢攜西子?/?114


    半世流離,識盡憂愁?/?119鵝湖相會,嗟嘆世事?/?124


    卷五◎風流雨打風吹去


    醉裡舞劍,夢回沙場?/?132出山赴任,被劾罷官?/?137


    我醉何如,且貪歡笑?/?144舊時歌處,聲聲喚卿?/?149


    遷居瓢泉,一瓢自樂?/?154


    卷六◎萬事雲煙忽已過


    知交零落,白發空垂?/?160送別茂嘉,誰共醉月?/?165


    追念往事,東山再起?/?170烈士暮年,壯心不已?/?175


    一身豪氣,半世淒涼?/?180

    在線試讀
    滿懷冰雪為君熱

    他是開一代詞風的偉大詞人,亦是能征善戰的民族英雄;他意氣風發,帶兵反抗金人;他橫刀立馬,深入敵營生擒叛將;他生性剛烈,在文武百官眼中,他更是桀驁難馴;他愛民如子,深得百姓擁護,成為戍守一方的遺世賢良;他一生以功業自誇,以氣節自負,力主抗戰,卻壯志難酬。
    他,便是辛棄疾。
    他是政客,神采奕奕地指點江山,壯志凌雲地書寫歷史。他革除積弊,整軍備戰,上《十論》,奏《九議》,唱《守淮疏》。湖北、湖南、江西、福建都在他眼下,監判、知州、刑獄、安撫皆掠過他心頭。一次次調任,期望,失望,再期望,再失望,他依然挺胸“雄震一方,為江上諸軍之冠”。
    他是武士,是鐵骨錚錚的沙場英雄,是劍指三秦的凌然將領。金兵大舉南侵,他舉起抗金大旗,聚眾三千,歸義軍,投宋帝,念念不忘恢復大業。“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欲挽狂瀾,舍我其誰。然而,歷史終究辜負了他的深情。縱使欄杆拍遍又怎樣?他本是一位旌旗擁萬夫的將軍,可是“挑燈看劍”隻能在“醉裡”,“吹角連營”隻能靠“夢回”。從“少年不識愁滋味”到“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金戈鐵馬,劍吼西風,俠肝義膽,報國雄心,到白頭空留一聲嘆:“喚起一川明月,照我滿懷冰雪,浩蕩百川流。”
    清風吹開的史卷留下了他的赫赫大名,卻永遠欠他一場酣暢淋漓的戰爭。一個注定無法實現的夢想,他竟堅持了一生。
    憂思而感傷,磊落而執著。
    他是詞人,用血與淚刻盡自己在刀尖上滾過的傷痕,鑄成氣動山河的悲歌。國土淪喪是他心中的痛,收回領土是他的夢想。他把這個夢想放在心裡,寫入詞中,有“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的豪情萬丈,有“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的狂傲不羈,有“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的壯志未酬,有“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的沉沉低吟,有“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的憤懣無奈,有“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須”的悲哀感慨。
    歷史的殘酷與無情鍛造了他詞作的悲涼氣概。曾列艦層樓,投鞭飛渡,劍指三秦的他將古往今來的歷史風雲融入筆端,以詞為兵卒排兵布陣,筆走龍蛇,淚散宣紙,裂雲碎雨,驚天徹地,道人之不能道,發人之所未發。

    滿懷冰雪為君熱


     


    他是開一代詞風的偉大詞人,亦是能征善戰的民族英雄;他意氣風發,帶兵反抗金人;他橫刀立馬,深入敵營生擒叛將;他生性剛烈,在文武百官眼中,他更是桀驁難馴;他愛民如子,深得百姓擁護,成為戍守一方的遺世賢良;他一生以功業自誇,以氣節自負,力主抗戰,卻壯志難酬。


    他,便是辛棄疾。


    他是政客,神采奕奕地指點江山,壯志凌雲地書寫歷史。他革除積弊,整軍備戰,上《十論》,奏《九議》,唱《守淮疏》。湖北、湖南、江西、福建都在他眼下,監判、知州、刑獄、安撫皆掠過他心頭。一次次調任,期望,失望,再期望,再失望,他依然挺胸“雄震一方,為江上諸軍之冠”。


    他是武士,是鐵骨錚錚的沙場英雄,是劍指三秦的凌然將領。金兵大舉南侵,他舉起抗金大旗,聚眾三千,歸義軍,投宋帝,念念不忘恢復大業。“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欲挽狂瀾,舍我其誰。然而,歷史終究辜負了他的深情。縱使欄杆拍遍又怎樣?他本是一位旌旗擁萬夫的將軍,可是“挑燈看劍”隻能在“醉裡”,“吹角連營”隻能靠“夢回”。從“少年不識愁滋味”到“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金戈鐵馬,劍吼西風,俠肝義膽,報國雄心,到白頭空留一聲嘆:“喚起一川明月,照我滿懷冰雪,浩蕩百川流。”


    清風吹開的史卷留下了他的赫赫大名,卻永遠欠他一場酣暢淋漓的戰爭。一個注定無法實現的夢想,他竟堅持了一生。


    憂思而感傷,磊落而執著。


    他是詞人,用血與淚刻盡自己在刀尖上滾過的傷痕,鑄成氣動山河的悲歌。國土淪喪是他心中的痛,收回領土是他的夢想。他把這個夢想放在心裡,寫入詞中,有“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的豪情萬丈,有“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的狂傲不羈,有“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的壯志未酬,有“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的沉沉低吟,有“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的憤懣無奈,有“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須”的悲哀感慨。


    歷史的殘酷與無情鍛造了他詞作的悲涼氣概。曾列艦層樓,投鞭飛渡,劍指三秦的他將古往今來的歷史風雲融入筆端,以詞為兵卒排兵布陣,筆走龍蛇,淚散宣紙,裂雲碎雨,驚天徹地,道人之不能道,發人之所未發。


    一個人該有何等的胸懷,纔能寫出這充滿金戈之聲的力作。


    於是,詞壇中,他成了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的飛將軍,沒有什麼力量能夠阻擋他的汪洋恣肆。他的詞作既有家國大愛,又有兒女情長;既有豪情萬丈,又有柔腸百結;既有凌雲之志,又有生活意趣。他終其一生,用絢爛的年華照亮了後人求索不盡的漫漫人生路。


    卷一自古英雄出少年


    書香門第,少年從學


    都說無憂的時光,是少年。然而對於辛棄疾來說,並非如此。


    尚在幼時,他便聽慣了祖父辛贊悠長的嘆息。雖然揣摩不透“北宋舊臣”這頂帽子有多沉重,但當祖父充滿期許的眼神落在自己身上時,他便知曉他的路,定然會循著祖父的希冀,一步步向前。無論前方是荊棘遍布,或是鮮花鋪路,他都得走下去,不能停,也不願停。


    辛氏一族的故鄉,是風光秀麗的齊魯大地,先世多出明賢,據《濟南辛氏宗圖》所載,於北宋年間出生的辛維葉為辛氏始祖,二世為辛師古,三世為辛寂,後為影響辛棄疾一生的人物辛贊,皆在朝中為官且忠心耿耿。正如宋人羅願在詩中點道:“辛氏世多賢,一姓古所誇。”實為中肯之言。


    後人如若記得震懾長安的“安史之亂”,便不會忽略驚詫汴京的“靖康之變”。前者使唐代情勢急轉直下,從天朝帝國的龍椅上摔了下來;而後者更甚,不僅僅使歷史中多了一抹恥辱的灰色,更是一把刺死北宋的匕首,時代陡然出現了一個無法填補的缺口。一半人跌落深洞,殞了性命;另一半人站於裂口的崖上,搖搖欲墜。


    待金國的旌旗插遍了北方領土,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父子,北宋國破君亡。此時有骨氣的文人本該沉河投繯,誓死不仕新朝,仿若如此纔不會辜負忠君報國的天命。如若得萬世敬仰,就算以生命為代償又何妨。


    然而,或為流連塵世時光,或為日後雪恥,辛贊接受了金國授予的職位,雖官位不高,但至少免去了四處流離之苦。可是金臣小心翼翼地防備,周遭人的嫌隙與冷眼,讓他這頂烏紗帽戴得並不舒坦。這也難怪,“一臣不仕兩君”是自古儒生堅守的節操,況且金國剛剛立足,如若容他大搖大擺穿堂入室,也未免太過草率。


    辛贊此時已過五十,見慣了人世浮沉,這個道理他自然懂得。這荒涼世間給予他的這一星半點的苦難,他還承受得起。而他苟且於世,也並非世人想得那樣簡單。如同當年越國的勾踐一般,夫差讓他喂馬也好,讓他看墓也罷,他都默默地忍受。終勾踐一舉滅吳,血洗恥辱。而今辛贊也是如此,雖然此時已至暮年,但他篤定終有一日,金人出境,山河歸還。


    而所有信心,源自家門昌盛,後繼有人。


    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辛棄疾出生,此時距離靖康之變有十三年。靖康一役好似一場地震,雖然辛棄疾並未處於震中,卻終其一生消受著餘震的影響。


    在他出生那一日,舉家歡慶,其父辛文郁自然笑得合不攏嘴,但為高興的莫過於辛贊了。此時辛贊已在金國出仕,曾經自家的領地強行被鄰居侵犯,這也罷了,更為荒唐的是還要為他國做嫁衣裳,鋻於此,辛贊夢中都是攻城略地之事。而今家中添丁,他難免喜極而泣,便為他取名為“辛棄疾”。“棄疾”,幼子健康成長,百病不侵,是所有長輩樸實、殷切的願望。而辛贊並非平庸之人,所想也非平庸之事,孫子茁壯成人再好不過,但不止於此。“棄疾”二字當與“去病”相稱相對,即漢代名將霍去病。霍去病多次與匈奴交戰,漢軍節節勝利,匈奴時時敗退,故而留下“封狼居胥”的千古佳話。


    辛贊給孫子取了這樣一個寓意極深、背負沉重的名字,是望他日後能像霍去病一般收復失地,有一番作為。家族的使命已為他設計好了藍圖,而他隻管風雨兼程地走下去就好。


    在家人的教誨下,辛棄疾在陽光下疾速撥節。上天從不擔憂這堅毅的少年,他也漸漸地知曉了人世冷暖。白晝與黑夜交替,他的生命也有了節奏,緩緩地通向歲月為幽深的地方。


    鐵凝曾說:破碎,是一種完整。因為傷過,哭過,經歷過別人無法理解也無法感知的痛楚,苦難隻屬於自己,所以就連時間也無力將其泯滅。命運多舛,人在生死面前常常蒼白如紙,在辛棄疾六歲之時,他的父親永遠離他而去。命運不管這個少年是否背得動接下來的離散,但一切纔剛剛開始而已。


    他本是出身於官宦之家,生活起居自然優於別家孩子,然而這個尷尬的時代,卻從未給過他安全感。況且祖父每日若有所思、郁郁寡歡的神情,猶如一首長笛吹響的悲傷曲子,跌宕起伏,吹得辛棄疾心裡一陣緊過一陣。於是,他總是盼望長大,盼望配上長劍,殺上戰場,熨平祖父額間愈來愈深的紋路。


    他的啟蒙教育是祖父親自進行的。除卻讀書識字,更重要的是舞刀練劍。祖父要求嚴格,他也學得認真。瑯瑯讀書聲與霍霍舞劍聲相得益彰,祖父終仰天長嘆一聲,心想辛家後繼有人,收復河山再不是無法觸及的明月星辰。


    辛文郁去世後,撫養辛棄疾的擔子便壓在了辛贊肩上。辛家世代為官,肚中墨水自然不少,但這不足以將辛棄疾培養成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此時辛贊於亳州為官,恰好劉瞻亦居於此地。


    在祖父的陪同下,辛棄疾前往柳湖書院拜見劉瞻。聰穎的少年潛心求學,在名師的點撥下,進步極快。再加上祖父的細心督促,很快讀完四書且熟讀了六經、訓釋、經解等。其後他作詞常常引經據典,即源於此。更為重要的是,劉瞻作詩工於野逸,有意教授辛棄疾田園詩歌的精深之處。故而,辛棄疾壯歲退居上饒之時,吟出了樸素、純粹的田間詞作,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本該是無憂無慮的少年時光,卻早早地背起祖輩的希冀、時代的創傷。皇統八年(1148),祖父在亳州任縣令期滿,便帶辛棄疾來到汴京任職於行臺尚書省。


    自出生至今,已過了七八載,他也隨祖父輾轉諸多地方。千山萬水的路途,披星戴月的煩憂,自有祖父替他承擔,而他隻管前行便是。不懂離別的痛,也算得上一樁幸事。然而這一次的別離,他心中委實有說不出的心酸與委屈。


    博學可親的老師劉瞻、意氣相投的同學黨懷英、青山綠水縈繞的亳州風景,都成了他年少時光的一抹亮色。然而轉眼間,他又隨祖父踏上了新的途程,旋即將熟識的人和物甩在了身後。這一切固然使人悲傷,他也從未問過祖父為何總是行走在路上,但他懵懂地知曉,祖父心中藏匿著千萬把鎖,而每一把都需要他打開。


    一路向北,經過十裡春風、碧荷搖曳的江南,經過陽陰昏曉、青嶂紅日的齊魯,旖旎風光醉了少年心。然而,大好景致從靖康之變就落入他人之手。這好比心愛的玩具被旁人強行搶走,自己隻得站在角落默默看著它取樂。


    辛贊這一次的目的地是汴京。這曾是北宋繁華的地方。柳永當年來到這裡,看到盛大、富饒、美麗的汴京,不禁感到了手忙腳亂的幸福。提筆就是一首贊譽隆宋氣像的好詞。在《木蘭花慢》中,他這樣寫道:“拚卻明朝永日,畫堂一枕春酲。”


    在柳永詞中,汴京淡妝濃抹總相宜,絕美之人與絕美之景都有著無窮的魔力。然而在辛棄疾的眼中,這份魔力卻遜色了許多。畢竟這已不是自家的園地,愈是芳草萋萋,百花爭艷,愈是讓人看了生氣。想必世人都曾嘗過擁有再失去的滋味,酸是次要,疼纔是關鍵。


    翻開辛棄疾的詞卷,便會發現他中年時回憶汴京的筆墨。


    <盛日,天上栽花,月殿桂影重重。十裡芬芳,一枝金粟玲瓏。管弦凝碧池上,記當時風月愁儂。翠華遠,但江南草木,煙鎖深宮。


    隻為天姿冷淡,被西風醞釀,徹骨香濃。枉學丹蕉,葉底偷染妖紅。道人取次裝束,是自家香底家風。又怕是,為淒涼長在醉中。


    ——《聲聲慢》


    因心態不同,辛棄疾筆下的汴京與柳永相比,少了些許綺麗與繁華,多了些許蒼茫與愁苦,而與王維“秋槐葉落空宮裡,凝碧池頭奏管弦”的詩句相似。當年種植的桂花依舊在如冰似水的月華下,秀出惹人的清影。金粟香徹十裡,管弦奏響碧池。一切一如當初,然而這不過是表像罷了,深宮中早已是另朝君王,故土已然易主。


    雖然這首詞是他中年所作,但兒時的記憶久久未曾散去。汴京仿若一劑促人成長的藥膏,瞬間使他長大了。


    時光若是一座冰山,此時他窺到的隻是一角,那未曾浮出水面的秘密,需要他用一生去探尋。


    少懷壯志,兩向燕京


    人生四喜——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前三件幸事,有生之年,或許人人皆可實現。而金榜題名則如一座獨木橋,橋的這一端是一無所有、秉燭夜讀的學子,而另一端是黃金鋪地、玉石為階的仕途,中間則是流勢湍急、有去無回的江水。為了自己日後活得光鮮,也為家族增添榮耀,無數學子用十年甚至幾十年的沉寂,換來一次過獨木橋的機遇。


    有的人站在獨木橋上,每每行到半路,便搖搖欲墜,稍有不慎便掉入水中,被嗆得不能呼吸後,從此為仕途畫上一個不甘不願的句號,餘下的人生或以酒為伴,今朝歡樂今朝醉;或與山林為伴,蟲魚花草皆是相知。


    有少許堅強的人,被打了幾個浪頭以後,默默地爬上岸,如同樹葉一般,積蓄一生的力量,隻為換一次絕美的翱翔。東山再起有何懼,生前受苦身後名,人生的天平總不偏不倚,公平得很。


    然而,世間有多少人,便有多少種活法。那條千人爭、萬人搶的獨木橋,對辛棄疾而言,並沒有多大誘惑。雖然他亦參加了科舉考試,卻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關羽當年身在曹營心在漢,縱然曹操以豪華宅院、佳人美酒、戰袍寶馬伺候,也未曾讓他心中的大旗傾斜毫釐,向曹操投降隻是尋求劉備的利器而已。辛棄疾也是如此。


    十四歲那年,按祖父的指示,他背上行囊,隻身一人來到了金國的心髒——燕京。美其名曰北上應試,實則是勘探燕京地形。此時功名與他,並沒有什麼關繫。祖父已官至五品,辛棄疾完全可以通過蔭補入仕,不必為過獨木橋而費盡心機。可他偏偏要過一把在人群中脫穎而出的癮。


    男人自出生之日起,便比女子多了一份占有欲與征服欲。旁人皆有的東西,他們必須有;旁人不曾擁有的,他們為了與眾不同,使盡渾身解數也要獲得。如若把這頂帽子扣在辛棄疾頭上,委實是冤枉了他。正值青春年少,他也想與鄰家孩子一樣,閑暇之時盡情玩樂,恢復中原的事在他心中還如蒙著蓋頭的女子,他隻知女子美得誘人,卻看不清她清晰的模樣。但祖父之命重於山,他不敢不從。況且每日餐後祖父指點江山的情形,早已在他心上烙下印記,無法磨滅。


    與往日的分離不同,這一回沒有似凌遲般的苦痛,也沒有漂泊無依的惆悵,就連不舍都無從說起。辛棄疾揮手告別祖父時,次從祖父眼眸中看到了光亮,像是有一隻螢火蟲飛進了子夜。辛贊那閃著盈盈之光的眼神,分明就是一把快鞭,驅趕著他向正義的大道前進。


    這一切看來,都是辛贊的安排,並無辛棄疾的意志在裡面。然而,祖父“裔不謀夏,夷不亂華”的思想已深深植入他的心裡,況且汴京風華無限,卻被金人強行把持,生靈塗炭,民不聊生,這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因此,是到了心裡種子發芽開花的時候了。而這一次燕京應試之行,恰如一場春雨,一縷春風,將他的稚嫩吹散,催生成長之芽。


    事物本身的價值,往往會隨人的需求而變動。如若世人並不需要,任憑它是金銀珠寶也是一文不值。一朝及第仿若一步登天,而對辛棄疾來說,這也不過是天邊偶然飄過的一朵綺麗之雲,風一吹便散了。故而,當他知曉此次應試以失敗告終時,並沒有像其他落第之人那樣痛哭流涕、一蹶不振。因他從未想過擁有,所以失去時也從未覺得可惜。


    重要的是,在旁人挑燈夜讀、巧妙布陣,欲要搶先渡過獨木橋時,他正穿過大街小巷,打探當地的人文與風俗;穿過山林河流,勘察攻占與防守的地形。想必辛棄疾做這件事時,心中是懷著無限自豪的。


    硬幣分兩面,常人往往隻看到其中一面,而忽略了另外一面。當辛棄疾以落第之身回到家中時,路人帶刺的眼神難免會傷害一個尚未成年的孩子。這也難怪,在那個時代,科舉是纔能與智慧的試金石,如今鎩羽而歸,他成了別人眼中的庸纔。


    辛棄疾是悲傷過的,畢竟他還未能練就我行我素的本領。旁人的指摘與苛責,也會給他的心情帶來些許潮濕與晦暗。然而,在這荒涼的時刻,隻要有一人懂得便足以焐熱他受寒的心。這般說來,世間並非吝嗇得令人無法消受,或許有千萬人阻擋你去追求,然而一旦有人點頭,便會給你義無反顧的力量。


    當辛棄疾將密密麻麻的路線圖,遞給耆老之年的祖父時,祖父顫顫巍巍,像是捧著一個珍貴卻易碎的瓷器。這在外人看來猶如廢紙的東西,竟惹得祖父老淚縱橫。而辛棄疾落第的失望也即刻被狂風卷去。


    青春是肆意張揚而不必計較後果的歲月,那時所謂的理想也隻是隨著旭日東升,隨著夕陽落下的懵懂之景,來得絢麗,走得也瀟灑。多數人會在錦瑟年華時鬧夠了後,選一條穩妥的路,安安生生走下去,而少年時代說過的要當俠義英雄的話,也好似從未出口一般。畢竟人生是條單行線,選擇隻有一次,行走於條條框框之外,難免會不小心掉下懸崖。


    辛棄疾則是特殊的存在,他屬於家族,屬於國家,更屬於時代。青春於他而言,意味著探險、征服;理想對他來說,便是義無反顧,一往無前。前方是坦途或是懸崖,他都得去闖。外人看來的轟轟烈烈,隻有他知曉一切都尚處在岑寂之時。朋友或許也曾問過他,這樣的堅持到底累不累,而他心裡的天平自會告訴他們值不值。


    有怎樣的追求便會有怎樣的境界,執著的人生大多沒有隨波逐流來得順遂,但絕唱往往是用流血的手指奏出。


    正隆二年(1157),又逢金朝省試。此時辛棄疾十八歲,他目光堅毅、炯炯有神。雖然十四歲那年,獲悉了諸多金國地形,但若要形成一個體繫完善的網絡,做出嚴密的計劃,以便日後起義,這還遠遠不夠。於是,帶上祖父的囑托,他又一次啟程。


    途中,他路過真定府、定州、保州,終至涿州。青山、綠水、佳人,他都顧不上欣賞。美景於他而言,隻是此地鮮妍的保護膜而已,他不得不親手將其撕下,直取他想要的東西。不同於遊山玩水的旅人,他是帶著使命來的。


    與前一次一樣,應試隻是偽裝,他的真正身份則是“間諜”。刺探情報的事,對他而言已是輕車熟路,而極具挑戰性的則是如何做到一箭雙雕,既取得功名,以證實自己並非平庸之材,又圓滿完成祖父交代的任務,以圖大業。


    有選擇,便有舍棄。一舉兩得從來不是容易之事,況且辛棄疾也不是幸運之人。那一年揭榜之時,他又一次名落孫山。幸虧這苦痛猶如夏日的一場暴雨,雖來勢兇猛,去得也急。回到家中,當他再次雙手奉上絕密的線路圖,告知祖父金國詳盡的政治、經濟狀況時,祖父殷切的眼神,恰似正午的陽光,頃刻間便將他照得璀璨而斑斕。


    紛亂的世間,有志之士都願如一騎勇士,馳騁千裡,揚起萬丈風塵,削平人間動蕩事,給歷史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留下或深或淺的痕跡。然而,這也隻是一個塵封的理想罷了,能真正踏上戰場、揮斥方遒的人,方圓千百裡,又能找到幾個。


    不知是他選擇了寂寞,還是寂寞選擇了他。在這條看不清前方,又無法回頭的路上,他注定要獨自漂泊。


    起義抗金,投奔南宋


    天水氤氳的秀色江南,仿若心上的詩篇。這片能把百煉鋼化作繞指柔,把英雄氣概都化為兒女情長的土地,被柳永寫進《望海潮》中,恰恰成為金朝統治者完顏亮起兵的導火索。一首詞竟有這般魔力,不禁令人咋舌。但字裡行間盡是杭州的柔媚風致,城市的物阜民豐使得這座城市的氣質更為飽滿。完顏亮醉倒在了這片好似畫出來的江山中。


    貪婪,從來都是世人固有的本性,而且向來認為未曾得到的皆彌足珍貴。如若對旁人手中之物生了喜好與艷羨,則會想要挖空心思奪過來。完顏亮對“三秋桂子,十裡荷花”的江南無限向往,動了占領之心。堂堂北宋在他的手中已化為一抔塵土,區區南宋又何足掛齒,況且自在燕京建都以來,政權已漸趨穩定。


    故而,完顏亮勢必要把入了他的眼,更入了他的心的南宋江山,攬到自己懷中。修戰艦、造兵器、招民兵、征馬匹,樣樣提上日程。正隆六年(1161),他親率軍隊南侵。人被驕傲填滿之後,難免狂妄。當他發出百日滅南宋的號令後,中原的各路起義軍,無疑給他甩了一記重重的耳光。


    此時的辛棄疾,失去了給他啟蒙與教誨的祖父。在蒼茫大海中無處靠岸的他,勢必要抓住“投釁而起”這根救命的稻草。天道就是這般吝嗇與慷慨,得到與失去在天平的兩端,時刻保持著平衡。人們無從參透其中奧妙,卻隻得遵守。


    渴望與現實,多半會隔著萬水千山的距離,但當兩者奇跡般重合時,世人反倒變得手足無措。辛棄疾面對這憧憬多時的反金起義,竟覺得像是一場倏然而來的不真實的夢境。在夢中,是進是退,他一時分辨不清。因他並非魯莽之人,更不會為了逞一時英雄而斷送整個家族的身家性命。


    人在猶豫之時,內心實則已然偏向了其中一方,詢問旁人的意見,隻是在尋求支持罷了。雖揭竿起義在辛棄疾心中占了七八成,但他還是拱手將決定權交給了上蒼。他與好友黨懷英各自用蓍草占卜,說來也巧,他得到的是“離”卦,據《周易》解釋,“離”即火,冥冥之中南方之路,隱隱向他招手。這是天意,更是心意。


    一旦決定,便是義無反顧,再無歸程。褪去少年的青澀,投於血與火的熔爐中,個中滋味隻有他自己懂得。


    落日塞塵起,胡騎獵清秋。漢家組練十萬,列艦聳層樓。誰道投鞭飛渡?憶昔鳴髇血污,風雨佛狸愁。季子正年少,匹馬黑貂裘。


    今老矣,搔白首,過揚州。倦遊欲去江上,手種橘千頭。二客東南名勝,萬卷詩書事業,嘗試與君謀。莫射南山虎,直覓富民侯。


    ——《水調歌頭·舟次揚州,和楊濟翁、周顯先韻》


    這是辛棄疾中年時輾轉湖北所作之詞,上闋即是回憶這場酣暢淋漓的征戰。


    金人南下的馬蹄聲,聲聲似夢魘,卻也讓有心殺敵的人更為興奮。塞邊掀起的萬丈風塵,在落日下顯得蒼白而慘淡。正是清秋時節,氣候適宜、糧食充沛,金人在此時宣戰,想必是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而宋朝亦不遜色,“十萬”軍隊操刀揮戈,躍躍欲試,“列艦”待發,“層樓”聳立,沒有咄咄逼人之勢,卻有鎮定自若之態,必勝的信心與絕不低頭的氣勢讓初次披上戰袍的辛棄疾激動不已。


    “季子正年少”,世間好的事,莫過於有夢可追且正值年少。辛棄疾獨自一人召集兩千多人馬,結成了抗金的自衛武裝。


    一人如果僅憑蠻力前進,多半走不了多遠便會敗下陣來。但力量如果和智慧結合,勝利往往會如雪球一般,越滾越大。此時肚中稍有墨水之人,便有士大夫的清高與傲慢,恥於與黎民合作的固有觀念,無疑成了小溪彙成大江的絆腳石。幸然,辛棄疾知曉身段與敵人孰重孰輕。深思熟慮之後,他堅決加入了耿京所領導的農民隊伍。


    用“蓬荜生輝”四字來形容耿京此時的心情,再恰當不過。在時機轉瞬即逝,他在中原點起星星之火,借著東風,以燎原之勢南取兗州,西取東平,後又親冒矢石,攻占濟南與淄州。


    美的時光,總是具有柔軟且強大的力量,敢於在滄桑的塵世中一如既往,不變當初的模樣。這仿若一壇陳酒,年輪愈是猖狂遞增,它愈是迷醉人心。如果每個人都是一幅畫的話,凡·高無疑在為向日葵的黃代言,而對辛棄疾來說,兩赴燕京是一抹氤氳的橘色,這次起義則是朝霞的殷紅,它驅走了黎明前黑暗時的不安與彷徨,為夢鑲上了一顆永不迷失的北極星。盡管日後午夜夢回,未曾預料到的黛褐色會無情地朝他襲來,至少他曾在夢想中醉過,也酣睡過。


    歷史的每一次轉折,都好似一場潛伏已久的地震,在動蕩中,有多少人被掩埋,又有多少人浮出水面,沒有人能說得清。完顏亮在戰爭中頻頻失利,時時潰敗,已然如被撥去了刺的刺蝟,急欲找一個洞口舔舐自己的傷口。然而,風雨何時乍起,無人能預料,就在他的傷勢未愈之時,偏偏後院又起了1161年,完顏雍發動政變,自立為皇帝,即金世宗。他即位之大定,且下詔宣揚完顏亮數十件罪名。前後夾攻,終使完顏亮殞身。所謂落井下石,果真是世上鋒利、有效的匕首。


    金兵連連失利,難免士氣低落,故而完顏雍上臺後削掉骨子裡的銳氣,采取停戰、求和的低調姿態。這對想在臨安的旖旎風光中坐穩龍椅的宋高宗而言,仿若甘霖蜿蜒淌進了他久旱的心田,幾乎是在欣喜若狂的情態中宣布大赦令:“在山者為盜賊,下山者為良民。”


    小市民生來便無甚大理想,畢生的願望也無非是安安穩穩地從清晨走到日暮。當初起義實為生計所破,恢復中原的念想,從未在他們的腦海中閃過哪怕螢火般的微光。既然詔令已為他們指明良民的道路,他們又何必與朝廷對抗呢?一時間,義軍各奔東西,辛棄疾所在的隊伍自然也逃脫不了做鳥獸散的命運。


    此時的辛棄疾也有過動搖,身前是金戈鐵馬的險境,身後是平穩度日的安然,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中的他,像是陷入了一場糾纏不清的戀愛,欲舍難棄,欲走又留。機會隻有一次,一旦選擇向左或是向右走,即使走到天黑,亦要走下去。回頭,從來都是奢望。


    人生的瓶頸,除卻折磨,更有眼下看不到的深意。成長正隱匿在將瓶頸漸漸消除的罅隙間。辛棄疾的廣闊視野與遠見卓識,讓他生了投奔南宋的念想,這也博得了耿京的贊同。是年年底,辛棄疾與諸軍都提領賈瑞,向臨安進發。第二年年初,抵達建康。


    有的地方,看似遙遠卻即日可達;而有的地方,明明伸手可及,卻翻過一座山,再渡一條河,仍是觸不到。從北方到南方,辛棄疾耗時不到半月,但夢想的豐滿與現實的骨感,他終其一生,都未能用腳步將二者完滿嫁接起來。


    少年的青澀,兩赴燕京的積澱,都被這一路向南的風塵掩埋,如同一張筆力遒勁的臨帖,掉入水中,筆墨漸漸地氤氳散開,隻剩下朦矓的輪廓。這一首《水調歌頭》,好似他人生的伏筆,上闋是匹馬橫戈的少年英雄,下闋年華將逝,空有懷抱,卻是無力回天。


    其實過去的又何必追憶,未來已一步步為他而來。


    燕爾新婚,天作之合


    世間的賞賜,莫過於有大把明亮的時光,並且心懷夢想。雖然本屬於成人的擔子,過早地壓在了辛棄疾的肩上,但他心中篤定這世界本就是無垠的,故而深深體悟到了幸福的味道,且這味道因不拘泥於“小我”,便更有了厚重的質感。


    南歸之前,辛棄疾有山水相伴,有夢想可追,有墨香可嗅。人間花正紅,青春年正少,歲月於他而言無疑是慷慨無私,且光亮如明鏡。如若此時上蒼再許他一場繾綣的愛戀,便是人間至幸了。


    英雄與美人的風流韻事,自古以來就仿若一個磁場的中心,引著四面八方的世人踮起腳尖,向此處仰望。項羽“力撥山兮氣蓋世”,當他醉倒在虞姬香艷酥軟的懷中時,血液裡的冰冷會漸漸被溫暖占領;範蠡為復國踏遍千山萬水,但在溪邊瞥見浣紗的西施時,俄然間他感覺內心深處有一處松動的柔軟,便情不自禁地勒馬停留下來。辛棄疾頭上頂著“英雄”的高帽,亦是逃不出這個定律的。


    大約在他十六歲至十八歲之間,在長輩的主持下,辛棄疾在故鄉娶妻。世人隻知這個與辛棄疾攜手成婚的神秘女子姓趙,字甚名誰雖在卷帙浩繁的辛詞中隱隱散著誘人的綺香,卻如解不開的謎團,讓世人無從尋覓。許是因為這一場戀愛來得太過迅疾,讓年少的他彷徨得不知該如何擁抱這種喜悅。又或許是因愛得太深切,深切到自私,自私到不願分享點滴歡愉,唯恐遭到歲月覬覦。


    古人不僅有早婚習俗,亦講究門當戶對。辛棄疾的家族世代為官,想必名聲早已在外。想來他的妻子也定是知書達理的好女兒,即便不是出身鐘鳴鼎食之家的名門淑女,也當是個端莊賢淑的大家閨秀。雖然芳名未露,倒也並非全無蹤跡可尋。


    彼時,愛情與政治相連是常事,多半人會抱著認命的態度與一個許是內心隔著千山萬水的人相守一生,謝道韞、朱淑真莫不如此。如若尋到你情我願的婚姻,不知要花去幾世的修煉與福分。而這樁始於父母之命的婚姻,於他們而言,則是圓滿到令人忍不住歡呼雀躍。


    出嫁之前,想必趙氏是聽聞過辛棄疾的逸事的,在偷偷聽到大人們談論婚事之後,臉上的羞赧化作喜悅的心跳。在成親之日,辛棄疾帶著微醺的醉意,掀起她的蓋頭,兩人四目交彙之時,也必會對命運充滿感恩。在詩詞、戲文中看過太多因父母干涉而錯失真愛的悲劇,他們的喜結連理,真如燥熱夏日裡的一陣穿堂風,令人的每根毛發都舒爽到戰栗。


    相濡以沫,是古時婚姻中重要的品質。懂得,更是不期而遇的驚喜。辛棄疾是幸運的,成婚之後,無論是再次親赴燕京,還是聚眾起義,抑或決定南歸,她都站在他的身後默默支持,抑或站在他身側,與他一起面對世間的風風雨雨。她的美不僅僅在於如花的容顏,更在於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清淡甜美的馨香,瞬間便可以撫平他心上的褶皺。


    愛他,便是追隨他的腳步,海角天涯也是家。


    紹興三十二年(1162),辛棄疾奉表南歸,趙氏也隨之來到南方。男人天生仿佛就是功名與事業的俘虜,就在他沉浸於恢復中原、一雪前恥的醉夢中時,南宋卻將他安排到了江陰任小小的通判。此地極為偏僻,鮮有人來,公事也是疏疏落落。他應當是深海的鯨豚,卻被困在了淺細潺潺的小溪,這凌遲般的痛苦,愛人想要分擔,卻也是無力可使,隻得靜默守護。


    一年的時光,猶如指縫間止不住的流沙,倏然間便從手掌上滑落。如若細數這當中的鉛華,充盈其間的更多是辛棄疾無端的嘆息,妻子柔軟卻有力量的撫慰。偏僻的小鎮,容不下他大於天的心志,卻包容了他與妻子的琴瑟和鳴。當春夏秋鼕輪番在他們肌膚上劃下痕跡後,辛棄疾終於在轉身之時,看到了一直站在他身後的妻子,看到了長出嫩芽的春天。


    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裊裊春幡。無端風雨,未肯收盡餘寒。年時燕子,料今宵夢至西園。渾未辦黃柑薦酒,更傳青韭堆盤?


    卻笑東風從此,便薰梅染柳,更沒些閑。閑時又來鏡裡,轉變朱顏。清愁不斷,問何人、會解連環?生怕見、花開花落,朝來塞雁先還。


    ——《漢宮春·立春日》


    含蓄的男人即使愛到蝕骨,也不輕易將愛說出口。然而,深情蜿蜒淌在紙上時,卻禁不住讓人失了魂魄,心旌搖曳。寫給趙氏的詞,在卷帙浩繁的辛詞中不及冰山一角,而這南歸後首詞作,也隻是在句中勾勒出了趙氏朦矓、氤氳的影子。然而,這對她來說也已足夠,因她的愛並非是索取,他的愛也不止於筆墨。


    立春之時,寒意尚未盡消,凜冽的風還是會在午後乍起,和著雪粒的雨也會無常地洇濕大地。去年南來的燕子,再過些時日,也該飛去西園了。西園即汴京,料想詞人此時是有些凝重的。泱泱北宋的繁華,如今隻在微弱的記憶與靈動的筆尖存活,想想便讓人心酸。黃柑薦酒、青韭堆盤,因心緒煩亂,也懶得去準備。而妻子頭上裊裊拂動的小幡,猶如雨後架在空中的彩虹,霎時間便衝淡了鼕日殘存的黯淡的灰色。


    趙氏並非搽脂抹粉之人,心靈手巧如她,隻在閑暇時光中剪彩為小幡,再戴於頭上,就已經美得讓辛棄疾動情,繼而用筆墨捕捉下來。妻子干淨、清冷的嬌容,春幡的裊裊輕盈之態,竟讓飽讀經傳的辛棄疾一時尋不到合適的贊美之詞,隻得將她稱為“美人”。


    美人的美,向來如花園中深紅淺白的花,各有各的姿態與味道。辛棄疾筆下的美人,或許不是富貴的牡丹,不是雪中沁香的寒梅,也不是讓蘇軾痴迷的海棠,她或許就是一株不起眼的水仙,在微起波瀾的水中浮現搖曳的倩影,她的美是矜持,是素雅,而她卻不自知。這是辛棄疾南歸之後的次立春日,一年的奔波一無所獲,疲憊的心情,漂泊的艱辛,都需要在“美人”的懷中得到慰藉。


    在無涯的時光中,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恰好讓你怦然心動的人敲響你的門扉,又恰好,你等這敲門聲已然許久,在四目交彙之時,心田裡的情花絢如朝霞,想必世間再沒有比這更順遂的愛情了吧。


    辛棄疾與趙氏,大抵就是這般愛慕著對方。她的愛是崇拜,是仰望,更是柔中有剛的避風港;他的愛是呵護,是承擔,更是平淡卻不平庸的日日夜夜。月影映牆,竹影婆娑,花香彌散時,或許他們也曾執手許下相守一生的盟誓。來世太遠,看不見觸不到,今生不離不棄,已是極好。


    愛越深,便越篤定她從來不會離開。珍惜與細水長流,也是從未想過的事。然而當夢的鏡子被狠狠打碎後,無論日後是晴是雨,她都不會展露笑靨。天上人間,相憶相念,卻永不相見,留下之人的生命陡然出現一個龐大的缺口,空空落落,任憑費盡心思都無法填滿。世間殘酷的事,莫過於此了吧。


    翻開史書年(1165),並無大事發生。而對於辛棄疾來說,這年比山崩地裂更甚。妻子趙氏因病而逝,從此夜空中多了一顆星星,人間少了一對鴛鴦。


    痛到極處,是無言,是沉默。無法出口的情愫,隻得在紙上一遍遍訴說。蘇軾在原配夫人十年忌日中雲:“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淒涼。”賀鑄在人生半百時,再次來到他與妻子生活的地方——蘇州閶門,情不自禁寫下:“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


    然而尋遍辛棄疾的辭章,也未曾見他對妻子的過世寫下隻言片語。愛的深度,正是他緘默的程度。他執拗地認為,她從未離去,被衾上的刺繡、梳妝臺上的木梳、院落中精心打理的花草,都是她存在的證明。既然她仍在身邊,又何來悼亡呢?念及此,心裡不禁悵然。原來,辛棄疾的愛,是寬厚與堅強,是本真與純良。


    每個男人內心都住著一個孩子,次堆好城堡的喜悅與海水衝垮的慟哭,他們都深深記得。在城堡中居住的愛情,他們曾用心經營;牽手的悸動,擁抱的顫抖,已被他們刻在了不動聲色的年輪中。就算愛人有一日遠離了,這段打著獨一無二烙印的時光,仍舊在以後的日子中給予他們動人的力量。


    趙氏走進了辛棄疾的世界,更走進了他的生命。此時,竟不知該說誰比誰幸運。或許,遇見彼此,便是人間勝景。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