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挪動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文集
    【市場價】
    497-720
    【優惠價】
    311-450
    【作者】 於堅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文集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009994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20099946
    作者:於堅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05月 

        
        
    "

    編輯推薦
    《挪動》是一本很有分量的散文隨筆集。於堅的散文創作一向令人矚目,他詩性的散文,具有題材廣泛、內容駁雜、思想深沉、意像豐富的特點。於堅的筆調散漫隨意,生發自然,不裝腔作勢,不誇飾矯情。閱讀這些散文,跟隨作者進入他深邃的思想,仿佛開啟了一個靈性的世界,無法言說的韻味一點點浸潤出來。 
    內容簡介
    《挪動》是著名詩人、魯迅文學獎獲得者於堅的散文自選集,收入於堅散文二十餘篇,均為未出版過的作品。
    作者簡介
    於堅,“第三代詩歌”的代表性人物。20歲開始寫作,持續四十年。著有詩集、文集三十餘種、攝影集一種,記錄片四部。曾獲臺灣《聯合報》第十四屆新詩獎、臺灣《創世紀》詩雜志四十年詩歌獎、“華語文學傳媒大 獎”年度詩人獎、魯迅文學獎、朱自清散文獎、百花散文獎、德語版詩選集《零檔案》獲 德國亞非拉文學作品推廣協會主辦的“感受世 界”亞非拉優秀文學作品評選名、美國國家地理雜志全球攝影大賽華夏典藏金框獎。紀錄片《碧色車站》入圍阿姆斯特國際紀錄片銀 (2004)。英語版詩集《便條集入圍美國BTBA*圖書翻譯獎(2011)入圍美國北卡羅納州文學獎(2012) 法語版長詩《小鎮》入圍2016年五月揭曉的法國“發現者”詩歌獎。現為雲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主持西南聯大新詩研究院。
    目錄
    輯 將空調關小一點

    大師/3
    種樹小記/6
    足球記/11
    果醬/36
    島上/72
    椅子/98
    挪動/134
    將空調關小一點/162

    第二輯 偏見東京

    懷念希尼/197

    輯 將空調關小一點


     


    大師/3


    種樹小記/6


    足球記/11


    果醬/36


    島上/72


    椅子/98


    挪動/134


    將空調關小一點/162


     


    第二輯 偏見東京


     


    懷念希尼/197


    在哥倫比亞的麥德林/206


    京都記/220


    偏見東京/243


    諾地卡記/298


     


    第三輯 自行車


     


    曇花/349


    茶三水四/353


    黃山教堂/358


    登泰山記/362


    古茶山賀開小記/372


    清明掃墓記/382


    自行車/389


    鹽津的蜂蜜/398


    黑河散記/410


    大地深處/424

    前言
    何以為文?(代自序)

    於 堅

    20世紀以來,散文一再被低估,到20世紀末,竟有“輕騎兵”之說。
    散文是一種基本的寫作,從小學生的作文到《論語》《左傳》……它民族也是如此,《聖經》就是散文集。
    尤其在漢語中,一切寫作都自文發端,甲骨上的銘文就是散文。散文就是寫一切。感覺、時間、事件、觀點,記錄,敘述、思辨、感嘆,興觀群怨,邇遠,多識……寫一切。
    詩有兩層含義,興觀群怨,邇遠,多識,這裡說的詩,是一切文的核心。另一層指分行形式。初的文,其間雜有後來在形式上獨立的詩、小說、戲劇甚至繪畫。

    何以為文?(代自序)


     


    於 堅


     


    20世紀以來,散文一再被低估,到20世紀末,竟有“輕騎兵”之說。


    散文是一種基本的寫作,從小學生的作文到《論語》《左傳》……它民族也是如此,《聖經》就是散文集。


    尤其在漢語中,一切寫作都自文發端,甲骨上的銘文就是散文。散文就是寫一切。感覺、時間、事件、觀點,記錄,敘述、思辨、感嘆,興觀群怨,邇遠,多識……寫一切。


    詩有兩層含義,興觀群怨,邇遠,多識,這裡說的詩,是一切文的核心。另一層指分行形式。初的文,其間雜有後來在形式上獨立的詩、小說、戲劇甚至繪畫。


    文在開始的時候,散亂無章,怎麼都行,隻是要說出、記下。“文,錯畫也”。


    比如,“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來雨?其自東來雨?其自北來雨?其自南來雨?”(郭沫若《卜辭通纂》第375片)。這就是散文。卜辭早於《詩經》。


    散文就是文。散文是寫作走向專科化後出現的名字。詩這個字也是後來出現的。小說、戲劇更晚。


    文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這種世界觀的產物。“大塊假我以文章”,(李白)大塊是混沌的,不分的,觸類旁通。所以雜亂無章是文的本源性的章法。


    形散而神不散,神是亨利貞。《說文解字》:章,樂竟為亨利貞,起承轉合,是為竟。《禮記·樂記》:“樂者,天地之和也。夫樂者,先王之所以飾喜也。”飾喜,就是文。所以蘇軾在《答謝師民》書中說寫作要“大略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他指的不僅是分行的詩而是“所示書教及詩賦雜文”——一切。


    文就是以文照亮精神世界的黑暗,飾喜,就是文明。為世界文身,以文明之。文不是分類的寫作。寫一切,文是動詞,也是名詞。文是寫作的根基,文來自遠古與諸神溝通的祭祀,“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詩序》)——就是文。文是對身體的解放,人從物的黑暗世界去蔽,立心,成為“仁者人也”。修辭立其誠,文是對人的解放,立心,對人的理解、闡釋。“文勝質則史,質勝文則野。”孔子早就告誡,文是自由,也是束縛。


    存在未經過文,就不是人的存在。仁者人也。文就是將仁置於世界中。


    文是開端的寫作,也是終極的寫作。


    古人理解的文與今天不同,文是一種“此在”(海德格爾語)。


    人通過文的出場,在世。


    人通過文纔成其為人。


    在很長的時間裡,中國的寫作就是文,李白、杜甫、蘇軾都是偉大的文人。


    文是祖國古老的寫作。


    何以為文?在20世紀的寫作中晦暗不明,


    文在我們時代隱匿在黑暗裡,文人聲名狼藉。


    文與人分裂。文成為專業技術,不仁愈演愈烈。


    重返文。今天看起來有點不可思議。


    這幾天在讀《左傳》,真是高妙之極。例如:


    “北戎伐齊,齊使乞師於鄭。鄭大子忽帥師救齊。六月,大敗戎師,獲其二帥大良、少良,甲首三百,以獻於齊。於是諸侯之大夫戍齊,齊人饋之餼,使魯為其班,後鄭。鄭忽以其有功也,怒,故有郎之師。”


    “公之未昏於齊也,齊侯欲以文姜妻鄭太子忽。太子忽辭,人問其故,太子曰:‘人各有耦,齊大,非吾耦也。《詩》雲:“自求多福。”在我而已,大國何為?’君子曰:‘善自為謀。’及其敗戎師也,齊侯又請妻之,固辭。人問其故,太子曰:‘無事於齊,吾猶不敢。今以君命奔齊之急,而受室以歸,是以師昏也。民其謂我何?’遂辭諸鄭伯。”


    有故事,有記敘,有詩,有論,有抒情,這就是散文。


    更重要的是“修辭立其誠”“遂辭諸鄭伯。”誠也!


    此書,是我近幾年的散文集,泥沙俱下,內在的衝動,來自這種思考:


    何以為文?


     


     


     


    2016年11月3日


     

    媒體評論
    於堅將散文之散以及散文的自由與灑脫寫到了極致。由於堅可知:對文人來講,有否詩人的功底,其散文的成色大不一樣。
    ——孟憲強

    源頭上開始的愛國主義,使於堅的散文充滿了獨特的宗教感;歷史的回聲又 使他對當下的膚淺保持著警惕和距離。那些“於語”造就的“於氏原創”,靈光 閃現,獨一無二,振聾發聵,目不暇接:大珠小珠落玉盤。

    ——速建祖

    於堅將散文之散以及散文的自由與灑脫寫到了極致。由於堅可知:對文人來講,有否詩人的功底,其散文的成色大不一樣。

     ——孟憲強


    源頭上開始的愛國主義,使於堅的散文充滿了獨特的宗教感;歷史的回聲又 使他對當下的膚淺保持著警惕和距離。那些“於語”造就的“於氏原創”,靈光 閃現,獨一無二,振聾發聵,目不暇接:大珠小珠落玉盤。 


    ——速建祖



    於堅的散文提升了當代散文寫作的難度。他的散文是基於人類學意義上的田 野調查式寫作,在對日常生活紀錄片式的描寫中,身體力行,博古通今,對 當代散文的建構和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李發榮



    如果說於堅的詩歌影響了新時期一代人的詩歌寫作,那他的散文就是未來相 當長一段時間中國人的啟蒙讀物——這樣說一點都不誇張,因為這些文字 中,有真相,有底線,有自近代以來一度丟失的“郁郁乎文哉”,當然更有漢 語無法言說的大美。


     ——老虎

    在線試讀
    京都記

    我從東京乘10點50分的新干線前往京都。有座位號的票是132,將在1點10分到達。東京的朋友說,在京都停車的時間隻有兩分鐘,就有些忐忑,中國生活的經驗,那時候車廂裡全是慌忙取過行旅奪路而去的人,也許就因為互不相讓而擠在過道上耽誤了下車。我帶著一隻箱子、一個提包、一個背包,如何了得啊。但上了車,發現行旅架並不能放大型的箱子,而大家也不把箱子放在自己的座位旁邊,死死守著,而是集中放在車廂口,那裡有一個專門放大型行旅的架子。下車的時候再去取,車停的時候也不會有人跑去看是不是有人帶走自己的箱子,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放在那裡的箱子並不多,兩三個而已,很少有人進行我這樣大輜重的旅行,乘客大多隻是帶著一隻公文包,提一個紙盒子而已。起初我不知道那紙盒子是什麼,後來纔知道那是便當,就是日式快餐,便當打開,幾個格子裡裝著米飯團、生魚片、雞蛋羹、生菜。大部分人西裝筆挺,喫便當的方式也差不多,滴水不漏,低頭各自喫盡,然後將盒子收進塑料袋,送到垃圾箱去。絕沒有杯盤狼藉的情況,也沒有人說話,列車奔馳,隻聽得見列車撕開空氣時產生的巨大摩擦聲。我已經是第二次乘坐新干線,從來沒有聽到誰高談闊論,或者躺倒歪斜徹底放松,大家多就是彬彬有禮地小寐一下或者看書看手機短信看電腦,風景是沒法欣賞的,速度太快,一閃即逝。一眼看去,車廂就像一個大公司的工作間,新干線完全是一趟工作快車,沒有絲毫的旅遊氣氛。列車的滾動條屏裡精確地告訴乘客這是開向某地的某次列車,途經哪幾個站,洗手間在第幾個車廂。之後就滾動簡要新聞,我看得懂這些漢字:物流、億、販、技術、知、住友銀行、逮捕,以及一個調查,中學生可以在07秒內記住9個數字。坐在我旁邊的男子已經喫完便當,看了一眼手機,很禮貌地睡去,他看起來三十歲左右,禿頂、西裝、黑色領帶、戴眼鏡,黑皮鞋擦得雪亮,就像兩輛拴在腳踝上的微型豐田轎車。

    京都記 


     


    我從東京乘10點50分的新干線前往京都。有座位號的票是132,將在1點10分到達。東京的朋友說,在京都停車的時間隻有兩分鐘,就有些忐忑,中國生活的經驗,那時候車廂裡全是慌忙取過行旅奪路而去的人,也許就因為互不相讓而擠在過道上耽誤了下車。我帶著一隻箱子、一個提包、一個背包,如何了得啊。但上了車,發現行旅架並不能放大型的箱子,而大家也不把箱子放在自己的座位旁邊,死死守著,而是集中放在車廂口,那裡有一個專門放大型行旅的架子。下車的時候再去取,車停的時候也不會有人跑去看是不是有人帶走自己的箱子,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放在那裡的箱子並不多,兩三個而已,很少有人進行我這樣大輜重的旅行,乘客大多隻是帶著一隻公文包,提一個紙盒子而已。起初我不知道那紙盒子是什麼,後來纔知道那是便當,就是日式快餐,便當打開,幾個格子裡裝著米飯團、生魚片、雞蛋羹、生菜。大部分人西裝筆挺,喫便當的方式也差不多,滴水不漏,低頭各自喫盡,然後將盒子收進塑料袋,送到垃圾箱去。絕沒有杯盤狼藉的情況,也沒有人說話,列車奔馳,隻聽得見列車撕開空氣時產生的巨大摩擦聲。我已經是第二次乘坐新干線,從來沒有聽到誰高談闊論,或者躺倒歪斜徹底放松,大家多就是彬彬有禮地小寐一下或者看書看手機短信看電腦,風景是沒法欣賞的,速度太快,一閃即逝。一眼看去,車廂就像一個大公司的工作間,新干線完全是一趟工作快車,沒有絲毫的旅遊氣氛。列車的滾動條屏裡精確地告訴乘客這是開向某地的某次列車,途經哪幾個站,洗手間在第幾個車廂。之後就滾動簡要新聞,我看得懂這些漢字:物流、億、販、技術、知、住友銀行、逮捕,以及一個調查,中學生可以在07秒內記住9個數字。坐在我旁邊的男子已經喫完便當,看了一眼手機,很禮貌地睡去,他看起來三十歲左右,禿頂、西裝、黑色領帶、戴眼鏡,黑皮鞋擦得雪亮,就像兩輛拴在腳踝上的微型豐田轎車。


     



     


    我立即進入了一個超現實的車間之類的地方,幻覺這建築中還在進行電焊,弧光閃閃,其實它已經完成了十多年,依然是煥然一新,就像昨天剛剛落成。巨大的弧形臺階和銀白色的金屬電梯從高處像瀑布一樣流下,上面站著木偶般的人類,令我頭暈目眩,驚愕不已。京都車站是一個巨大的電鍍過的閃著微光的鋼材交錯的建築。內部有峽谷般的空間,似乎是一隻恐龍的骨骼,它的肚子通了幾個大窟窿,可以看見天空。或者橫著的埃菲爾鐵塔,結構就像M·C·埃舍爾畫的迷宮。我立即被帶進一架電梯,在鋼鐵的捆綁中升向高處,出來的時候穿過不鏽鋼編織成的隧道,推開一道道玻璃門,仿佛是在世界的礦井中工作的礦工。隧道附近的玻璃門後面是百貨公司、商店、美容廳、咖啡室,塑膠制造的模特兒在櫥窗裡微笑著。後,一繫列玻璃門在身後晃著,我被帶進一個叫作拉面小路的館子裡坐下,少頃,一大碗熱騰騰的日式拉面就端過來了,相當好喫。這鋼鐵恐龍的內部居然藏著一碗拉面。窗子外面,有座高舉著一個圓球的塔,那是全日本都知道的京都塔。


     


    京都車站是日本規模的車站,設計者是原廣司。京都被譽為通向日本歷史的大門。當年,車站設計方案的招標活動非常隆重,舉行了國際競賽。1991年5月,競賽結果發布,原廣司的方案被評為秀方案並實施。原廣司認為,今日的京都依然清晰地保留著1200年前平安京時代的城市形態,其歷史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城市地理特征。他的方案意圖表達地理上的、作為城市通向“歷史之門”的聚集場所。車站的建築設計,如果僅僅滿足基本交通功能是不夠的,它更應該與城市設計緊密結合,以它為載體,創造出城市公共空間,具有影響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能量。


     


    車站占地38076m2,總建築面積237689m2,地上16層,地下3層,除了地鐵車站和火車站外還包含了百貨公司、購物中心、文化中心、博物館、旅館、地區政府辦事處以及一座大型立體停車庫。用於車站的面積僅占總面積的1/20。此外,還有大量室外、半室外的公共活動空間。整個建築內各類電梯就有148臺,相當於京都每年申請設置電梯總數的30%。


     


    車站的大廳進深27m,處達60m,橫向寬470m,呈兩端高、中間低的谷狀,頂部覆以曲面的金屬網架和玻璃,進入大廳,人們會看到玻璃上面京都的天空。建築師意圖表現“境界存在,同時也不存在”的日本傳統美學理念。這個車站建成後的調查顯示,多數京都人對車站的設計持有異議,認為車站太巨大了,尺度和形式不適合京都。日本著名的城市設計專家西村幸夫說:“我個人不喜歡這個車站,可是如果制造出一個傳統的樓閣,也不一定是的答案。在古時候,沒有這麼大的車站,用傳統的材料不可能做這麼大的一個車站。如果我們假裝材料是木頭的,其實還是假的。所以你如果隻是想復制傳統的建築樣式,這好像並不是一個正確的答案。”車站如今成了日本著名的旅遊觀光景點,受到年輕人的喜愛。車站內坡型的樓梯成為京都年輕人聚集約會的場所。人們在車站內看不到列車,有些不知情者進來購物,喫喝玩耍一天,還不知道這是一個車站。


     


    剛到京都,就撞上這樣一個鋼鐵工廠般的龐然大物,令我暈頭轉向,很是失落,我本以為我將擺脫物質主義的東京,以一種古代的方式進入古老的日本。後來稍事休息,我再次參觀了京都車站,它確實有強烈的震撼力,它給我的感受是空間上的勃勃野心而缺乏時間的深度,這是未來主義的建築,與古老溫和的京都格格不入。也許原廣司的寓意是整體上的,但玻璃、鋼材、冰冷的大理石組成的建築材料,大量的幾何型結構以及密密麻麻的線條將其深刻的寓意解構了,一個不知情的日本朋友竟告訴我說車站可能是法國人設計的。京都車站給我一種被捆綁於飛向未來的宇宙飛船中的感覺,尤其是它的上半部,那些通向天空的線條、尺寸精確的大門、孤獨運轉著的電梯、光滑的平臺、抽像獃板的塑鋼雕塑,灰冷、荒涼、冷漠、杳無人跡,人類的未來,我走了一個上午,隻踫到穿著工作服正在擦洗電梯的清潔工和一兩個幽靈般的過客。


     


    離開京都車站,纔發現京都並沒有那麼誇張,氣氛溫和安靜,高樓大廈之間也夾雜著了古老的街道和寺院,有些地方還是成片的。古老的街道,但說不上那是日本式的還是西方式的,風格含糊。一條河自南向北穿過城市,那是著名的鴨川,看起來水是清澈的,一些鳥在洗澡,河岸上有寬闊的大堤,日本朋友告訴我,這裡每年都要搞“鴨川川床”的活動。“鴨川川床”就是在鴨川河岸上的納涼平臺。夏天開始的時候,在鴨川西岸上,臨川的先鬥町的各家餐館就向河面搭起納涼床,點起古式的提燈。人們躺在岸上,眺望東山,飲酒唱歌睡覺。


     


    我住在花見小道的家庭式旅館,紫旅館。這是半個月前在日本的朋友通過互聯網幫我預定的,隻有兩天的空位,兩天後,我得搬到另一個旅館。這一代是老街區,歌舞伎聚集的地區,旅遊熱點,旅館價格比較貴,一個房間每天90,包早餐。雖然是90,但是一個房間,你可以一個人住,也可以一家子住。順著四條通向東,這是一條兩旁都是回廊的商業大街,有19世紀的氛圍,隻是街上的人很少有穿和服的。轉進花見小路,就進入了京都傳統的街區,都是深色的兩層木樓房,一樓大都是酒吧、餐館、咖啡店的門面。下午,所有的門都關著,像是休息日,其實都在營業。後來我發現,日本的街道上沒有中國那種街道上的生活,在中國,生活從房屋裡蔓延到街道上,人們在那裡聊天、喫飯、洗衣服、養花,玩麻將,尤其是在次要的街道,街道隻是家具和日常生活之間的過道。冷清無人關著門的街道是很不吉利的,沒有人氣。在日本,街道隻是用來交通,生活在屋內進行,因此街道總是很安靜、冷清。


     


    從第三個小巷進去,遠遠地就看見了掛在木閣樓上的“紫”字,寫得龍飛鳳舞。也是兩層的樓房,按了門鈴,拉門猶豫不決地被撕開了,就像日語,這種語言的一句話隻在後的時刻你纔知道它的意思是要肯定還是否定。一個笑容滿面的老婆婆彎腰垂手站在門口,她就是旅店的女主人吉田綾子,也是的服務生。進門是一個兩平方米的小天井,角落裡擺著一盆植物,天井邊是一個鋪著席子的臺,客人在這裡就要脫鞋,換了拖鞋再進。一樓是浴室、廚房和主人的臥室,後面還有個稍大的天井,裡面有水缸和一個神龕、一點植物,盆景般的小天井。主要的客房在二樓,三個房間和一個衛生間。有的房間門口放著拖鞋,這意味著裡面有人。我的房間大約七八平方米,床是榻榻米式的,干淨的被單上放著一套和服。榻榻米的功能就是睡覺,這樣的貼著地面是否意味著不安全感?榻榻米沒有上床下床這樣的含義。住這樣的房間,你得學會整日盤腿,站著是很不方便的。有兩處窗子,一處向著別家的瓦,一處向著街道。


     


    吉田綾子66歲,有兩個兒子,嫁到這家後就一直跟著丈夫開旅館,算起來也是三四十年了。她的聽覺非常靈敏,隻要聽就知道客人需要什麼,在做什麼。她為我放好了洗澡水,請我去沐浴。浴室是公用的,總是吉田綾子放好洗澡水,再請客人去沐浴。晚上回來的時候綾子問我,早餐幾點用,我猶豫了一下,說七點到八點之間吧,她說,那就折中一下,七點半吧。我後來發現,明治維新以來以德國為榜樣的日本,時間觀念已經非常精確,不戴手表、看日頭估計時間已經無法生活了。我看到公共汽車站的時刻表,每趟車的抵達時間精確到分。奔波一天,我本來準備睡個自然醒,然後睡眼惺忪地迷糊一下再喫早餐的,現在卻緊張起來,想到7點半必須喫早餐,竟有點難以入寐了。七點二十五,房間裡已經飄起煎魚的香味,電話響了,綾子咕嚕一陣,我猜意思是喫早餐的時間到了,還來不及衣冠楚楚,她已經敲敲拉門,抬著一盤食物,跪著進來了,將一碟碟食物擺好在比榻榻米式略高的矮桌子上,每樣食物都是一小碟或者一小盅,剛好可以擺滿一隻盤子,這樣的配置絕不是讓你大喫大喝鋪張浪費,喫飽而已。食物包括,一罐米飯,一碟漬物(泡菜),一塊煎魚,旁邊配了一片紅葉(好看而已,不可喫的)、一隻冷雞蛋、一盅豆腐湯、一壺茶。擺好,吉田綾子悄然退去。次日的早餐,隻有米飯不變,其他都換了。


     


    旅館周圍很安靜,街道的盡頭是一個禪寺,偶爾有汽車猛烈發動,然後一切歸於寂靜,我打開向著小巷的窗子,從來沒有看到人。有鄰居來拜訪綾子,是來向她借被子的,看來也是開旅店的。有一天出門時看見吉田綾子的丈夫,老人家,鞠躬,然後就不見了。拉門鎖起來,房間就消失了,看起來隻是沒有房間的過道。知道那是房間,是因為房間的門口有時候放著拖鞋,兩雙的、三雙的,有時候一雙都不見了。拉門將房間隱匿起來,每個人都藏在自己的格子中。放在門口的拖鞋是一個符號,表示裡面有人,但裡面是誰是不知道的,拖鞋都是一樣的。而在中國,門就意味著住在裡面的人的地位、尊卑。現代的兵營式建築弱化了這一點,但隻要可能,門一定會有暗示性。家庭旅舍並沒有供客人交流的客廳之類的地方,在中國,家庭旅館的話,大家可以在客廳裡看電視,一起聊天,並參與店主人的家庭活動,比如幫他做飯。就是大賓館,也給人似乎知道別的房間裡在做什麼的感覺。有些旅客的門大開著,電視的聲音傳到過道上。開會的時候就更熱鬧了,那一段的過道上的門都開著,男女同志彼此在房間裡串來串去。紫,溫暖、舒適,但是很隔絕、孤獨、神秘、互不相干。


     


    京都從794年成為日本的首都,初名為“平安京”。古代京都仿造的是長安和洛陽的模式,以朱雀大路為中心(寬度約85m)分為左京、右京兩區。南北約52km,東西約47km。那時候擁有15萬人口,現在已經有1469472人(2005年的數據。如此精確的人口數據,在中國是永遠統計不出來的)。天皇居住在京都的北部,那裡也是政府機關。京都是明治維新以前日本政治的中心。以天皇為首,貴族、官員、武士等都生活在這裡。周邊地區是政府官員的官邸,宅院井然有序,形成官邸街。古代的記載說,京都“柳樹與櫻花交錯種植,如錦如緞”。到11世紀和12世紀之間,平安京纔被稱為京都。中世紀的京都,市民社會非常發達,已經作為商業都市發展成日本的都市。在17世紀末,東京的西陣地區已經成為世界知名的紡織業中心之一。明治時代由於政治原因,日本首都遷往東京,京都市民的抗議遊行也沒能阻止天皇的遷移,皇室貴族、有經濟實力的市民,也陸續遷離了東京。


     


    1944年夏天,建築學家梁思成先生擔任中國戰區文物保護委員會副主任,盟軍司令部請梁思成提供了中國日占區需要保護的文物清單和地圖,梁思成同時建議盟軍對日本的兩個城市,京都和奈良也加以保護,由於梁思成的囑托,盟軍沒有轟炸京都和奈良。


     


    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日本出臺了一繫列相關法案,將京都歷史風土區和景觀地區加以護理,並對建築物高度進行限制,除市中心區域外,大部分地區都控制在20米以下。許多區域保留傳統木結構房屋,隻是全部進行了防火防震的改造。京都沒有機場,地下鐵路也隻有兩條。京都的建築混雜著歷史上的各種風格,看起來已經不那麼渾然一體了。從花見小道一帶的木結構的傳統民居到京都車站的鋼結構後現代建築,京都給人一種魔幻的感受。


     


    據說京都有四千多個神社,寺院有兩千家以上。在日本總共有82萬多個神社,平均每1 500個人就有一座神社。據日本文部省前些年的調查統計,日本信仰各種宗教的人近22億,超過了總人口數,因為日本民眾中有不少具有雙重或多重的宗教信仰,其中神道教信仰者有一億多人,佛教信仰者有九千多萬人5世紀的時候,中國已經盛行儒教,而日本依然是一個許多氏族和部落組成的原始社會,沒有文字,部落由酋長統治。神道教起源於氏族社會對自然力量的崇拜,以萬物有靈論為基礎,崇拜的是神靈化的萬物。古代日本人相信天上的神明會降落在大木、巨岩或高山上,並鎮守著它們。從高山、大樹、奇石、瀑布、海洋、田地、太陽、火、雷、各種動物到祖先的魂靈,都可以成為祭祀崇拜的對像,日本有“八百萬神”之說。很多神社供奉的是土地神。泛神崇拜是任何地方古代社會的特征,但日本卻保存到今5至8世紀日本吸收中國儒家與佛教學說後,佛教漸漸形成較為完整的體繫。明治維新(1868年)前佛教盛行,神道教隻處於依附地位。明治維新後日本政府為了鞏固王權,興起廢佛毀釋運動,許多原始宗教也遭到鎮壓。將神道教加以體繫化的改造,尊為國教,成為國家神道。神道教是日本獨有的宗教。神道教成為國家工具的同時,許多原始信仰依然保存下來。但今天在日本,神靈崇拜已經有著很現實的唯物目的,商業的、職業的,升學什麼的。在清水寺的時候,我花求了一個簽,這個簽是與某月某日生的人有關,上面的簽語明確具體直接,而且分類,希望如何、結婚如何、健康如何、出入如何、訴訟如何、生孩子如何、考試如何、就業如何,等等,例如生孩子,直接就說如果生的話就是男孩。在中國,簽語如果很具體明確的話,是不被信任的,寺院裡的簽上寫著的都是朦矓詩,意義晦澀,求簽者就是抽到上上吉的簽,也不意味著吉祥如意的事就會很明確地告訴你,個人的領悟是很重要的。在京都,魔幻的感受莫過於,在用高科技產品裝飾起來的現代化大公司旁邊,藏著矮小寒磣的神社,裡面供奉著穿古代衣服的神靈,祭祀的方法也是千年延續下來的古法。西裝革履前往公司履職的職員目不斜視地匆匆走過,它們之間沒有絲毫歷史聯繫性,時間不存在,隻是些並列著的空間。明治維新以後,日本其實已經成為迷信科學的社會,東京大學的博士佐籐告訴我,迷信鬼神的人通常會被視為怪人。雖然有那麼多宗教信仰者,但大多數人都受過西方科學知識的高等教育,真正迷信鬼神的人並不多,宗教並非生活的支配性力量,隻是文化和習俗而已。


     


    花見小道是京都藝伎較集中的地區,街上經常可以踫到。她們引人注目,濃妝艷抹,穿著木屐,姍姍而行,看起來就像唐朝的美人,害羞似的穿過街心,消失在某扇拉門後面。日本藝伎產生於17世紀的東京和大阪。初的藝妓都是男子,他們在妓院和娛樂場所以表演舞蹈和樂器為生。18世紀中葉,藝伎職業漸漸被女性取代。藝伎的服務並沒有什麼色情內容,服侍客人餐飲,陪客人聊天,也在宴席上以舞蹈、樂曲、樂器等表演助興。她們並非公然的妓女,但角色曖昧也是難免的,這種曖昧是男權社會造成的,賣唱賣笑賣藝被男子們想當然地認為也賣身。在江戶時代,花見小路一代有藝伎服務的茶室多達700間,藝伎有3000人。現在沒那麼多了,隻有100名左右。日本全國現有的藝伎也不過數百人,相當稀奇,一出現在街頭就有許多旅遊者指指點點,像是古代遺留下來的稀有動物。在京都,找一名藝妓陪一個小時的費用是每名客人5。有個叫岩崎峰子的藝伎曾在花見小路上生活過二十多年,2002年,她在美國出版了《藝伎,一種生活》,此書現已暢銷17個國家。她說,寫這本書是想告訴人們:藝伎是日本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是女性自立的職業,而不是外界有人誤解的“娼婦”。


     


    花見小道不遠就是東山。那山上有神社、寺院和古老的街區,是京都的旅遊熱點之一。時值深秋,日本南方正是萬山紅遍的時候,許多人專程趕到京都來看紅葉。遠遠望去,紅色的山岡確實很美,但不太自然,樹種好像是搭配過的,顏色美麗的樹木被有選擇地成片種植,形成了強烈的效果。日本歷史上曾經大量砍伐森林,後來又重新種植,生態恢復得很好,但在恢復的時候,也許就有了許多人為的因素,根據審美和利用對植物進行了選擇。從前看日本畫家東山魁夷的畫,感覺日本的風景很整齊,也許就是自然被人為地設計過的原因吧。

    書摘插畫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