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學人箴言——季羨林精選文集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文集
    【市場價】
    163-236
    【優惠價】
    102-148
    【作者】 季羨林著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文集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ISBN】978751550462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5504629
    叢書名:季羨林精選文集;5

    作者:季羨林著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年07月 


        
        
    "

    編輯推薦

    光陰荏苒,季羨林先生離開我們不覺已經三年了。而今,季先生的身影仍然時常閃現在我們眼前,並且注定會長久地存留在我們的心中。常言道,善解吾師者莫如弟子也。不論季先生生前的名聲有多大,榮譽有多高,弟子們總會覺得,如果褪去各類人為的光環,他就僅是一位大家所熟知的普普通通的凡人,但其偉大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學術品格則恰恰寓於這種平凡之中。
    在紀念季羨林先生逝世三周年之際,為了將他的平凡而偉大的形像再次展現在廣大讀者面前,我們編選了這部《季羨林精選文集》。全書總共七集,即《問學論道》《人生感悟》《故人情深》《新紀新語》《學人箴言》《燕園偶寄》《病房客話》。書中所選文章均為季先生坦蕩心懷、直抒胸臆、對百載人生經歷的真實記錄和深刻體驗。其中,有懷舊文稿、四海遊記以及與新朋舊友交往的美好回憶;有文采斐然的散文名篇和耄耋之年黃鐘大呂式的文化隨筆;有對學術研究的真知灼見和經驗之談。尤其值得提及的是,季先生一生的*後十年,在病榻上依然難得糊塗,時刻承載著天下大事,守望著祖國人民,他的那支筆一直揮舞到生命的*後一刻,堪稱風流倜儻、可喜可賀的佳話。
    “君子尊德性而道學問”,季羨林先生為我們留下了上千萬字的著述,其中不乏講道德談學問的精彩論述。或許,有的讀者至今仍然百看不厭地讀著他的書,儼然成了他的“粉絲”;有的讀者雖然讀過他的書,卻覺得似懂非懂,不甚了了;有的讀者甚至隻是知道他的大名卻未曾讀過他的書;而這部《季羨林精選文集》,正好應時而生,在季先生逝世三周年之際與讀者喜相逢,它會讓你一睹“世紀老人”的獨特風采,聽他講述遙遠而現實的娓娓動聽的故事。由此,你會真的“識破廬山真面目”——看這些故事背後有著怎樣的歷史背景,主人公備嘗多少艱辛、苦澀和歡愉;在深邃與優雅相間、嚴肅與幽默同步、小情愫與大胸懷兼具的字裡行間,怎樣透射出季先生對人情世事、學術道德的公正謹嚴、詼諧有趣的思考,閃耀著啟迪人們心智的燦爛光輝。

     
    內容簡介

    《學人箴言》分為“論世篇”、“勸學篇”和“議理篇”,以淺近簡約的“語錄”形式,將季羨林先生的金玉良言介紹給讀者,目的在於“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將此作為座右銘,默念慈父般的教導,照觀大師的明鏡,緊循先行者的足跡,在修身治學、齊家治國等方面誓與巨人同行,永不間歇地攀登……

    作者簡介

    季羨林,著名的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東方學家、思想家、翻譯家、佛學家、作家。他精通12國語言。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1911年8月6日出生於山東省清平縣(現並入臨清市)康莊鎮,2009年7月11日病逝於北京。他博古通今,被稱為“學界泰鬥”。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繫。1935年考取清華大學與德國的交換研究生,赴德國人哥廷根大學學習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羅文等。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46年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兼東方語言文學繫主任。1956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1978年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與北京大學合辦的南亞研究所所長等職。他先後擔任中國外國文學學會會長、中國南亞學會會長、中國民族古文字學會名譽會長、中國語言學會會長、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和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長等。著作已經彙編成《季羨林文集》,共有24卷,內容包括印度古代語言、中印文化關繫、印度歷史與文化、中國文化和東方文化、佛教、比較文學與民間文學、糖史、吐火羅文、散文、序跋以及梵文與其他語種文學作品的翻譯。季羨林創建東方語文繫,開拓了中國東方學學術園地。在佛典語言、中印文化關繫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學和比較文學等領域,創獲良多、著作等身,成為享譽海內外的東方學大師。

    目錄
    論世篇
    人生態度
    倫理道德
    生活情趣
    嚴己自律
    愛國主義
    宗教態度
    精華糟粕
    針砭時弊
    老年瑣談
    青年寄語
    勸學篇
    探索真理
    壯心不已

    論世篇
    人生態度
    倫理道德
    生活情趣
    嚴己自律
    愛國主義
    宗教態度
    精華糟粕
    針砭時弊
    老年瑣談
    青年寄語
    勸學篇
    探索真理
    壯心不已
    貴在自信
    治學甘苦
    謙虛好學
    天纔與勤奮
    學術道德
    學術創新
    文采風格
    以文會友
    比較文學
    外語學習
    文化經濟
    成功要素
    資料搜集
    議理篇
    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兩種思維方式:分析與綜合
    “天人合一”新解: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
    文化交流促進文化發展,推動人類社會前進
    論和諧:必須處理好三個關繫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與行
    佛教的中國化,部派的形成與傳承

    在線試讀
    人生態度
    人世多悲歡,珍重生命的人,會尋求一種較合理的人生態度。我所欣賞的人生態度,是道家的一種境界。正如陶淵明詩中所雲:
    縱浪大化中
    不喜亦不懼
    應盡便須盡
    無復獨多慮
    《人世文叢》序 1997年5月5日
    我向無大志,是一個很平常的人。我對親人,對朋友,總是懷有真摯的感情,我從來沒有故意傷害過別人。但是,在那段“浩劫”的歲月裡,我因為敢於仗義執言,幾乎把老命賠上。那時,任何一個戴紅箍的學生和教員,都可以隨意對我進行辱罵和毆打。我這樣一位手無縛雞之力的老人,被打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這種皮肉上的痛苦給心靈上帶來的摧殘是終生難忘的。
    我的生命本該在那場“浩劫”中結束,在比一根頭發絲還細的偶然中我沒有像老舍先生那樣走上絕路,我僥幸活了下來,我被分配掏廁所,看門房,守電話,我像個患了“麻風”病的人,很少人能有勇氣同我交談,我聽從任何人的訓斥或調遣,隻能規規矩矩,不敢亂說亂動。
    我活下來,一種悔愧恥辱之感在咬我的心。
    我活下來,一種求生本能之意在喚我的心。
    《人世文叢》序 1997年5月5日
    我捫心自問:我是個有教養、有尊嚴、有點學問、有點良知的人,我能忍辱負重地活下來,根本緣由在於我的思想還在,我的理智還在,我的信念還在,我的感情還在。我不甘心成為行尸走肉,我不情願那樣苟且偷生,我必須干點事情。二百多萬字的印度大史詩《羅摩衍那》,就是在那段時期,那個環境,那種心態下譯完的。
    我活下來,尋找並實現著我的生命價值……
    《人世文叢》序 1997年5月5日

    人生態度
    人世多悲歡,珍重生命的人,會尋求一種較合理的人生態度。我所欣賞的人生態度,是道家的一種境界。正如陶淵明詩中所雲:
    縱浪大化中
    不喜亦不懼
    應盡便須盡
    無復獨多慮
    《人世文叢》序 1997年5月5日
    我向無大志,是一個很平常的人。我對親人,對朋友,總是懷有真摯的感情,我從來沒有故意傷害過別人。但是,在那段“浩劫”的歲月裡,我因為敢於仗義執言,幾乎把老命賠上。那時,任何一個戴紅箍的學生和教員,都可以隨意對我進行辱罵和毆打。我這樣一位手無縛雞之力的老人,被打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這種皮肉上的痛苦給心靈上帶來的摧殘是終生難忘的。
    我的生命本該在那場“浩劫”中結束,在比一根頭發絲還細的偶然中我沒有像老舍先生那樣走上絕路,我僥幸活了下來,我被分配掏廁所,看門房,守電話,我像個患了“麻風”病的人,很少人能有勇氣同我交談,我聽從任何人的訓斥或調遣,隻能規規矩矩,不敢亂說亂動。
    我活下來,一種悔愧恥辱之感在咬我的心。
    我活下來,一種求生本能之意在喚我的心。
    《人世文叢》序 1997年5月5日
    我捫心自問:我是個有教養、有尊嚴、有點學問、有點良知的人,我能忍辱負重地活下來,根本緣由在於我的思想還在,我的理智還在,我的信念還在,我的感情還在。我不甘心成為行尸走肉,我不情願那樣苟且偷生,我必須干點事情。二百多萬字的印度大史詩《羅摩衍那》,就是在那段時期,那個環境,那種心態下譯完的。
    我活下來,尋找並實現著我的生命價值……
    《人世文叢》序 1997年5月5日
    我行年八十有五矣,在舊中國,能活到這樣高齡,就有了被稱作“人瑞”的資格。我讀中外文學史或學術史,往往有一個怪習慣:我喜歡計算文人的生年卒月。我發現,能活到像我現在這樣的人是非常少的,我感到幸福。雖然我自知見到魯迅《過客》中說到的長野百合花的地方,還有一段距離;但是,總有一天會給自己的生命畫上句號的。
    《新民晚報〈夜光杯〉小引》 1996年11月9日
    活老了有什麼好處呢?有很多好處。小說上常讀到老人自我吹噓:“我喫的鹽比你喫的面都多,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都長。”頗有點英雄氣概,讓我興奮鼓舞。
    鹽喫多了,橋過多了,我沒有白喫白過。我曾到世界上三十多個國家,上至總統、總理,下至引車賣漿者流,不管膚色是黑,是黃,是白,我都見到。至於文人、學士、流氓、無賴,諸色人等,我也見了不少。即使我自命為“世故老人”,也不為過。我在國內,在八十多年的生活歷程中,我逢到過“山重水復疑無路”,也逢到過“柳暗花明又一村”,顛顛簸簸,坎坎坷坷,搖搖晃晃,趔趔趄趄,走過了這樣漫長的道路。我耳雖不太聰,但能聽得見;眼雖不太明,但看得著;心雖有點毛病,但還是“難得糊塗”。我經常考慮和回憶過去的事情,研究和觀察眼前的事。我的心是一面鏡子,明亮照見眾生相。
    《新民晚報?〈夜光杯〉小引》 1996年11月9日
    “我的心是一面鏡子”,我看,誰的心都是一面鏡子。不過,這一面鏡子有大,有小;有明,有暗;有的有時明有時暗,有的總是明或總是暗;有的人意識到它,有的人沒有意識到;有的人意識到而能反映出來,有的人意識到卻反映不出來。在這花花世界,眾相紛雜。在三千大千世界中,隻要有動物的地方,就都會有這種現像。此事太玄遠幽奧,恐怕隻有無所不見無所不知的佛祖或上帝,也許再加天老爺,纔能了知,我輩凡人大可以不必操這一份心了。
    《我的心是一面鏡子》序 1996年3月13日
    我現在隻講凡人的事,隻講我這個凡人的事。我決沒有什麼過人的地方,我不比別人多一隻眼睛,多一個耳朵,多一顆心。但是,差堪自慰者,我不糊塗,或者不太糊塗,我敏感,我有感情。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和芸芸眾生,風花雪月,陰晴寒暑,一旦觸及我的五官,就必然映現在我心裡這一面鏡子上。我這面鏡子能辨邪正,分是非,能使魑魅魍魎現形,能使牛鬼蛇神無所逃遁。我對它是頗有自信的。物換星移,八十五年於茲矣,它至今仍舊朗然。有時候,我無端會可憐起我這一面鏡子來,它的負擔實在太大太大了。從高中時起,我受了幾位老師的影響和鼓勵,開始舞筆弄墨。以後,雖然傾全力搞的是另一個行道,可是積習難除,每有所感,我的心這一面鏡子每有什麼映像,我自然而然地就會拿起筆描繪下來,我識人成千上萬,遊蹤遍亞、歐、非三大洲。國內,國外,偉人,猛人,君子,小人,地、富、反、壞、右、叛、特、走資、臭,我無不接觸,我自己就是其中的“老九”嘛!至於浩渺大洋,巍峨峻嶺,瑰麗春花,晶瑩秋月,夏日紅荷,三鼕冰雪,更是每年一度會面,從不爽約。所有這一切紛纭繁復的五光十色的人和物,都反映到我的心境中。
    《我的心是一面鏡子》序 1996年3月13日
    我前幾年寫文章,喜歡用“垂垂老矣”這一句老話。現在看來,此話也已過時,年近耄耋,難道還不能算是真正老了嗎?“垂垂”二字還能再用嗎?但是,如果沒有人提醒我的歲數,我自己並沒有感覺到老。我雖老邁,但自謂尚不昏庸。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成了陶淵明的信徒……
    這就是我現在的生活態度。“十年浩劫”期間,我白撿了一條命。至今我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即使是多活一年,我也認為是“額外收入”。我現在計劃要做的事仍然很多很多,就仿佛自己還是風華正茂,面前還有幾十年的路程似的。我仍然同以前一樣,許多工作齊頭並進。
    《比較文學與民間文學》自序 1990年11月2日
    編第一部《自選集》是在1988年,當時還沒有進入耄耋之年;但心中已頗有老意,覺得自己眼前能走的路已經不太長了。到了今天選這第三部《自選集》時,時間已經過去了九年,自己已經到了望九之年。然而心中卻老意全失,眼前仿佛還有好長好長的路可走。難道世上真有返老還童這一說嗎?
    《季羨林自選集》序 1997年2月26日
    最近幾年以來,我心中萌發了一個怪論:中國知識分子,特別是年紀比較大一點的知識分子,在歷次的政治運動中,被整,被污辱,被損害,是正常的。這證明,他們起碼還是些好人。這樣的人,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地,他們堂堂正正做人,用不著反躬自思。他們應該以頭上被戴上的帽子為榮,他們可以以此自傲。反過來,如果有的知識分子,平安地走過了歷次政治運動,沒有被濺上任何的污泥濁水,沒有被戴上任何莫須有的帽子。這樣的人,我認為,反而應該反躬自思:自己在處世做人方面是否有什麼不足之處。不然的話,為什麼能夠在那種黃鐘為輕、蟬翼為重,顛倒黑白、混淆邪正的運動中安穩過關?我不敢說,我這個想法能適用於一切人;但適用於大部分人,則是可以肯定的。
    《透過歷史的煙塵》序 1997年5月22日
    如果說我這後半生還有什麼優點的話,那就是:我不肯浪費半寸光陰,開電燈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近兩三年以來,我拼命苦干;但是,工作怎樣也做不完,文債怎樣也還不完,身心交瘁,日夜難安。外面來的書報信件,盈幾盈案,我卻無法一一過目。好多應該答復的信,都沒有答復。有人會懷疑我傲慢不恭。真是啞巴喫黃連,有苦說不出。此中滋味,實不足為外人道也。然而幾乎每天都是賓客盈門,有“速”者,也有不速之客。還要充當采訪的對像,拍照的道具。拍照者高聲大叫:“笑一笑!”我怎樣能笑得出來呢?結果當然會像電影《瞧這一家子》中的一個鏡頭那樣,陳強同志做出怪模樣來“笑一笑”。但是,那是喜劇片,專門逗人樂子。我卻是處在現實生活中。我演的不是喜劇,而幾乎是悲劇了。
    我現在真是中西交迫,內外夾攻,簡直沒有喘息的餘地。靜夜自思,無端憐憫起自己來。自己已年屆耄耋,正向著魯迅所說的那一個開著野百合花的地方走去。偏偏道路極不平坦,有如在風光旖旎的燕園中,今天這裡挖一條溝,明天那裡鑿一個洞,讓我這個在這裡住了將近半個世紀的老北大,有時候竟也摸不著頭腦。未知何日天下道路都變得平坦起來,讓我這個已毫無所圖又毫無所求的老人能夠安然坦然地走到那一個非去不行的地方。
    《朗潤瑣言》自序 1996年5月28日
    在敦煌,在千佛洞,我就是看一千遍一萬遍也不會饜足的。有那樣桃源仙境似的風光,有那樣奇妙的壁畫,有那樣可敬的人,又有這樣可愛的影子。從我內心深處真想長期留在這裡,永遠留在這裡。真好像在茫茫的人世間奔波了六十多年纔最後找到了一個歸宿。然而這樣做能行得通嗎?事實上卻是辦不到的。我必須離開這裡。在人生中,我的旅途遠遠不到結束的時候,我還不能停留在一個地方。在我前面,可能還有深林、大澤、崇山、幽谷,有陽關大道,有獨木小橋。我必須走上前去,穿越這一切。現在就讓我把自己的身軀帶走,把心留在敦煌吧。
    《在敦煌》 1980年3月3日
    最近一兩年,比我年輕的一些朋友,多次向我建議寫一點自傳之類的東西。他們認為,像我這樣的知識分子,已經活到了將近耄耋之年,古稀之年早已甩在背後了,而且經歷了幾個時代;在中國歷史上,也是一個難能可貴的機會;我這樣的經歷,過去知識分子經歷者恐怕不是太多。我對世事滄桑的閱歷,人情世態的體會,恐怕有很多值得別人借鋻的地方。今天年輕的知識分子,甚至許多中年知識分子,大都不能體會。有時候同他們談一點過去的情況,他們往往瞪大了眼睛,像是在聽“天方夜譚”。
    《季羨林自傳》 1996年7月
    我活到了八十多,參透了人生真諦。人生無常,無法抗御。我在極端的快樂中,往往心頭閃過一絲暗影:天下無不散的筵席。
    《世紀老人的話?季羨林卷》 2000年7月
    我這一生,同別人差不多,陽關大道,獨木小橋,都走過跨過。坎坎坷坷,彎彎曲曲,一路走了過來。我不能不承認,我運氣不錯,所得到的成功,所獲得的虛名,都有點名不副實。在另一方面,我的倒霉也有非常人所可得者。在那駭人聽聞的所謂“文化大革命”中,因為敢於仗義執言,幾乎把老命賠上。皮肉之苦也是永世難忘的。
    現在,我的人生之旅快到終點了。我常常回憶八十多年來的歷程,感慨萬端。我曾問過自己一個問題:如果真有那麼一個造物主,要加恩於我,讓我下輩子還轉生為人,我是不是還走今生走的這一條路?經過了一些思慮,我的回答是:還要走這一條路。
    《世紀老人的話?季羨林卷》 2000年7月
    半個世紀以來,我一直在搞行政工作。我擔任我們繫的繫主任垂三四十年之久。總支領導多數為我的學生。所以我的影響對於繫風的形成是頗為深遠的。我一向重視業務,積時既久,我就有了“業務至上”的名聲。因為我有黨員這個金字招牌作掩護,所以還沒有被列入“白專道路”這個範疇內。但是其間的距離幾乎就是“間不容發”了。我們繫受了我的連累,在校內頗有“智育第一”的不知道是什麼名——美名?每次政治運動一起,繫領導當然要帶頭檢討,深挖思想根源,挖到能觸及靈魂的深度。
    《紀念東方學繫建立五十周年》 1996年
    我一向有一個自己認為是正確的看法:人喫飯是為了活著,但活著卻不是為了喫飯。到了晚年,更是如此。我還有一些工作要做,這些工作對人民對祖國都還是有利的,不管這個“利”是大是小。我要把這些工作做完,同時還要再給國家培養一些人纔。我仍然要老老實實干活,清清白白做人;決不干對不起祖國和人民的事;要盡量多為別人著想,少考慮自己的得失。人過了八十,金錢富貴等同浮雲,要多為下一代操心,少考慮個人名利,寫文章決不剽竊抄襲,欺世盜名。等到非走不行的時候,就順其自然,坦然離去,無愧於個人良心,則吾願足矣。
    《老年談老》 1993年
    我有一個想法,已經在許多文章中表達過。我認為,人生有三大責任:處理好人與大自然的關繫,處理好人與人的關繫,處理好個人心中思想與感情的矛盾問題。就眼前來看,處理好人與大自然的關繫實在是焦點。這個問題處理不好,必影響人類生存前途。
    《一點希望》 2000年12月3日
    倫理道德
    什麼是中華文化的精義呢?幾乎言人人殊,論點多如牛毛,但我認為,都沒有說到點子上,先師陳寅恪先生在《王觀堂先生挽詞》的《序》中說:“吾中國文化之定義,見於《白虎通》三綱六紀之說,其意義為抽像理想最高之境,猶希臘柏拉圖所謂Idea者。”《白虎通》的“三綱”,指的是君臣、父子、夫婦。“六紀”指的是諸父、兄弟、族人、諸舅、師長、朋友。這些話今天看來未免有點迂腐,也不能說其中沒有糟粕,比如“夫為婦綱”之類。至於君臣,今天根本沒有了,但是國家與人民卻差堪比擬。總之,我們應取其精髓,不能拘泥於字面。
    無獨有偶。我偶然讀到香港著名學者饒宗頤教授的一篇訪問記。饒先生說:“中國文化所以能延綿數千年,仍有如此凝聚力量,實乃受兩個因素所驅使,一是文字,二是綱紀,即禮也。依我多年所悟,中華文化的特點,是在儒家思想中的‘禮’,是處理人際關繫的學問,這個關繫就建立在道德的基礎上,要明是非,方能取得‘和’,所以《論語》說:‘禮之用,和為貴。’”
    饒先生的意見同陳先生幾乎是完全一致的,這兩位哲人實在可以說是“英雄所見略同”。
    《讀朱自清〈背影〉》 1995年2月21日
    今天,人們在國內講“安定團結”,在國際上我們主張和平,講“和為貴”。人際關繫和國際關繫,都需要一定道德倫理的制約,綱紀就是制約的手段。沒有這個手段,則國將大亂,國際間也不會安寧。打一個簡單明了的比方,綱紀猶如大街上的紅綠燈。試思:如果大街上沒有了紅綠燈,情況將會何等混亂,不是一想就明白嗎?
    《讀朱自清〈背影〉》 1995年2月21日
    《背影》表現的就正是三綱之一的父子這一綱的真精神。中國一向主張父慈子孝。在社會上,孝是一種美德。在歷史上,不知道有多少皇帝標榜“以孝治天下”。然而,在西方呢?拿英文來說,根本就沒有一個與漢文“孝”字相當的單詞,要想翻譯中國的“孝”字,必須繞一個彎子,譯做Filialriety,直譯就是“子女的虔誠”。你看 唆不 唆!
    這一字之差,有人或許說是一件小事。然而,據我看,這卻是一件大事,明確地說明了東西社會倫理道德之不同。我隻說我們的好,不說別人的壞。西方當然也有制約社會活動求得安定的辦法,否則社會將不成為社會了。我們中國辦法就是利用幾千年傳下來的文化,特別是其中的精義綱紀的學說,來調整人際關繫,人際關繫得到調整,則社會安定也就有了保障。再濟之以法,那麼天下就可以太平了。
    我覺得,讀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就應該把眼光放遠,遠到齊家、治國、平天下。然後纔能真正體會到這篇名文所蘊涵的真精神。若隻拘泥於欣賞真摯感人的父子之情,則眼光就未免太短淺了。
    《讀朱自清〈背影〉》 1995年2月21日
    苦思之餘,忽然頓悟:最有效,最簡短,最有感染力,最能動心魄的辦法還是:抄唐代詩人孟郊的,去年曾在香港當選為歷代佳詩篇的《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簡單明了,明白如畫。倘若加以解釋,反屬多餘。為子女者應認真體會其中的感情和涵義。這是我對他們的希望。
    《我爸我媽》序 1998年6月
    我再對做父母的說幾句話。
    我先引唐代韓愈《師說》中的幾句話:“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在這裡,我不但必須說明解釋,而且還要“改造”,改造韓愈的文句:“子女不必不如父母,父母不必賢於子女,時代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我的解釋是,在中國這樣的倫理社會中,父母對子女的感情,有時會十分矛盾與復雜。一方面,父母都“望子成龍”,這是十分正常的希望。但在另一方面,在有意與無意之間,幾千年封建倫理思想又在那裡作怪,“父道尊嚴”的內心活動又會時時有所萌動。在今天獨生子女被社會上尊為“小太子”、“小公主”的情況下,表面上父母百依百順,我卻不相信,幾千年的封建思想就能夠一下子堅決、徹底、干淨、全部地鏟除淨盡的。因此,做父母的很難正確處理好與子女的關繫。特別是在窮鄉僻壤文化比較落後的地區,更是如此。
    前幾年,報紙上刊登了一條消息:一個母親由於“望子成龍”的心情過於迫切,親手把自己的兒子打死,事後頭腦一清醒,又自殺身亡,追兒子於地下。還有一條消息,說的是一個父親,也是出於“望子成龍”的心情,把自己的兒子捆綁起來,進行毒打。兒子在奄奄一息中哀求自己的父親說:“爸爸!以後我改了!別再打我了!”父親置若罔聞,捆打了一夜之後,小孩子終於死去。但是小孩子這幾句話真正震撼了我的靈魂,我當時痛哭失聲。一直到今天,小男孩的這幾句話還時時響在我的耳邊。
    我修改韓愈的那幾句話,無非是希望當父母的能夠正確處理同子女的關繫,在親情方面能做到“父慈子孝”。在處理人生一些問題方面,能做到互相尊重,父母不倚老賣老,子女不“倚少賣少”(這是我創造的詞兒,將來要申請專利的)。“時代有先後”,這是自然規律,無法抗御的。父母都應當記住這一點。
    《我爸我媽》序 1998年6月
    有誰沒從童年經過的呢?隻要不生下來就死去,總要經過童年的。無論以後成龍成蛇,變成黨國要人,名流學者,或者引車賣漿之流;但當他在童年的時候,他總是一個小孩子,同一切別的小孩子一樣。他有一個小孩子的要求。但這要求,卻十有八九不能達到,因為他的父母對他有一個對大人的要求。至於他在當時因失望而悲哀的心理,恐怕隻有他一個人了解。但是,可憐的人們!人類終是善忘的。對這悲哀的心理,連他自己都漸漸模糊起來,終於忘得連一點痕跡都沒有了。當他由小孩而升為大人的時候,他忘記了自己是小孩子過,又對自己的小孩子有以前他父母對他的要求。自從有人類以來,這悲劇就一代一代地演下來,一直演到我身上,我也不是例外。
    《印度寓言》自序 1941年12月15日
    在品行的好壞方面,我有自己的看法。什麼叫好?什麼又叫壞?我不通倫理學,沒有深邃的理論,我隻能講幾句大白話。我認為,隻替自己著想,隻考慮個人利益,就是不好。為自己著想和為別人著想,後者能超過一半,他就是好人。低於一半,則不是好人;低得過多,則是壞人。拿這個尺度來衡量一下自己,我隻能承認自己是一個好人。我盡管有不少的私心雜念,但是總起來看,我考慮別人的利益還是多於一半的。至於說真話與說謊,這當然也是衡量品行的一個標準。我說過不少謊話,因為非此則不能生存。但是我還是敢於講真話的。我的真話總是大大地超過謊話。因此我是一個好人。
    《世紀老人的話·季羨林卷》 2000年7月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