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病房客話——季羨林精選文集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文集
    【市場價】
    163-236
    【優惠價】
    102-148
    【作者】 季羨林 著,胡光利,姜永仁 編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文集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ISBN】978751550460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5504605
    作者:季羨林著,胡光利,姜永仁編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年07月 

        
        
    "

    編輯推薦


    光陰荏苒,季羨林先生離開我們不覺已經三年了。而今,季先生的身影仍然時常閃現在我們眼前,並且注定會長久地存留在我們的心中。常言道,善解吾師者莫如弟子也。不論季先生生前的名聲有多大,榮譽有多高,弟子們總會覺得,如果褪去各類人為的光環,他就僅是一位大家所熟知的普普通通的凡人,但其偉大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學術品格則恰恰寓於這種平凡之中。



    在紀念季羨林先生逝世三周年之際,為了將他的平凡而偉大的形像再次展現在廣大讀者面前,我們編選了這部《季羨林精選文集》。全書總共七集,即《問學論道》《人生感悟》《故人情深》《新紀新語》《學人箴言》《燕園偶寄》《病房客話》。書中所選文章均為季先生坦蕩心懷、直抒胸臆、對百載人生經歷的真實記錄和深刻體驗。其中,有懷舊文稿、四海遊記以及與新朋舊友交往的美好回憶;有文采斐然的散文名篇和耄耋之年黃鐘大呂式的文化隨筆;有對學術研究的真知灼見和經驗之談。尤其值得提及的是,季先生一生的*後十年,在病榻上依然難得糊塗,時刻承載著天下大事,守望著祖國人民,他的那支筆一直揮舞到生命的*後一刻,堪稱風流倜儻、可喜可賀的佳話。



    “君子尊德性而道學問”,季羨林先生為我們留下了上千萬字的著述,其中不乏講道德談學問的精彩論述。或許,有的讀者至今仍然百看不厭地讀著他的書,儼然成了他的“粉絲”;有的讀者雖然讀過他的書,卻覺得似懂非懂,不甚了了;有的讀者甚至隻是知道他的大名卻未曾讀過他的書;而這部《季羨林精選文集》,正好應時而生,在季先生逝世三周年之際與讀者喜相逢,它會讓你一睹“世紀老人”的獨特風采,聽他講述遙遠而現實的娓娓動聽的故事。由此,你會真的“識破廬山真面目”——看這些故事背後有著怎樣的歷史背景,主人公備嘗多少艱辛、苦澀和歡愉;在深邃與優雅相間、嚴肅與幽默同步、小情愫與大胸懷兼具的字裡行間,怎樣透射出季先生對人情世事、學術道德的公正謹嚴、詼諧有趣的思考,閃耀著啟迪人們心智的燦爛光輝

     
    內容簡介


    《病房客話》收錄季羨林先生臨終前八年在病榻上寫作的文章。“生命不息,奮鬥不止”,季先生晚年仍然難得糊塗,他那剛直的性格、端正的品行、深邃的思想、驚人的睿智、敏銳的洞見,熾熱的感情,於病榻上依然十分執著,十分鮮明,十分活躍,十分強烈,不時閃射出燦爛的光華。從這些文章中即可見一斑。須知,這些文章都是在一手打點滴、一手緊握手中的筆寫出來的,足見他的頑強毅力和對祖國人民的赤子之心。

    作者簡介


    季羨林,著名的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東方學家、思想家、翻譯家、佛學家、作家。他精通12國語言。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1911年8月6日出生於山東省清平縣(現並入臨清市)康莊鎮,2009年7月11日病逝於北京。
    他博古通今,被稱為“學界泰鬥”。
    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繫。1935年考取清華大學與德國的交換研究生,赴德國人哥廷根大學學習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羅文等。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46年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兼東方語言文學繫主任。1956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1978年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與北京大學合辦的南亞研究所所長等職。他先後擔任中國外國文學學會會長、中國南亞學會會長、中國民族古文字學會名譽會長、中國語言學會會長、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和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長等。著作已經彙編成《季羨林文集》,共有24卷,內容包括印度古代語言、中印文化關繫、印度歷史與文化、中國文化和東方文化、佛教、比較文學與民間文學、糖史、吐火羅文、散文、序跋以及梵文與其他語種文學作品的翻譯。
    季羨林創建東方語文繫,開拓了中國東方學學術園地。在佛典語言、中印文化關繫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學和比較文學等領域,創獲良多、著作等身,成為享譽海內外的東方學大師。

    目錄
    在首屆北京大學文科論壇上的演講
    《清華園日記》自序
    我的小學和中學
    回憶一師附小
    回憶新育小學
    回憶正誼中學
    回憶北園山大附中
    回憶濟南高中
    結語
    高中國文教員一年
    病房裡的感受
    論“據理力爭”
    主編寄語
    《清華英語》序

    在首屆北京大學文科論壇上的演講

    《清華園日記》自序

    我的小學和中學

    回憶一師附小

    回憶新育小學

    回憶正誼中學

    回憶北園山大附中

    回憶濟南高中

    結語

    高中國文教員一年

    病房裡的感受

    論“據理力爭”

    主編寄語

    《清華英語》序

    範曾《莊子顯靈記》序

    時間

    再談老年

    讀《敬宜筆記》有感

    觀潘維明攝影集《中國農家》

    愛國與奉獻

    一點關於“美”化的杞憂

    一個值得擔憂的現像——再論包裝

    公德

    石榴花

    老年四“得”

    恐怖主義與野蠻

    《往事瑣憶》序

    醫生也要向病人學點什麼

    對廣告的逆反心理

    分析不是研究學問的手段

    李恆進大夫

    在病中

    回家

    難得糊塗

    糊塗一點瀟灑一點

    再談愛國主義

    《中國少林寺》序

    從小康談起

    《王琦醫學叢書》序

    《華林博士文庫》總序

    三進宮

    讓壞事變成好事

    同胞們說話聲音放低一點

    護士長

    當時隻道是尋常

    輸液

    中西醫學的結合問題

    唐?常建的一首詩

    大自然的報復

    論怪論

    一幕小鬧劇

    憶念寧朝秀大叔

    九三述懷

    給“拆”字亮紅燈

    記北大1930年入學考試

    一個預言的實現

    東學西漸與“東化”

    白衣天使新贊

    《季羨林序跋集》序
    <旦思母

    試擬小學教科書一篇課文

    漫談“再少”問題——向普天下

    老年人祝賀春節

    笑著走

    贈中石

    贈301醫院

    九十五歲初度

    在“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表

    彰大會上的書面發言

    病房雜憶

    我的美人觀

    兩個母親

    泰山頌

    我的座右銘

    封筆問題

    《羅摩衍那》的漢譯問題

    天上人間

    在線試讀
    我的小學和中學
    小引
    近幾年,我逐漸注意到,校內外的許多青年朋友對我的學習歷程頗感興趣。也許對我的小學和中學更感興趣。在這方面,蔡德貴先生的《季羨林傳》和於青女士的《東方宏儒季羨林》,都有所涉及;但都由於缺少資料語焉不詳。我自己出版了一部《留德十年》,把在哥廷根大學的學習過程寫得比較詳細。另一部書《清華園日記》即將出版,寫的是四年清華大學讀書的情況。至於小學和中學,前後共有十幾年,都是在濟南上的,除了在一些短文裡涉及一點以外,繫統的陳述尚付闕如。這似乎是一件必須加以彌補的憾事。
    我現在就來做這件事情。
    我在濟南共上過五所中小學,時間跨度是從1918年至1930年,絕大部分時間是軍閥混戰時期,後兩年多是國民黨統治,正是人民生活不安定的時期。我敘述的主要對像當然會是我的學習情況;但是其中也難免涉及社會上的一些情況。這對研究山東現代教育史的學者來說當然會有些用處,即使對研究社會史的人也會有些參考價值。
    我為什麼在這個時候來寫這樣的文章呢?
    原因就在眼前。我今年已經是九十晉一。查遍了季氏家譜,恐怕也難找出幾個年齡這樣老的人。可是我自己卻並沒有感受到這一點。我還正在“老驥伏櫪,志在萬裡”哩。從健康情況來看,盡管身體上有這樣那樣的病——我認為,這是正常的;如果一點病都沒有,反而反常——,但沒有致命的玩意兒。耳雖半聰,目雖半明;但腦袋還是“難得糊塗”的,距老年痴獃癥還有一段距離,因此,自己就有點忘乎所以了。總認為,自己還有很多題目要做,比如佛教史上的大乘起源問題,稍有點佛教常識的人都會知道,這是一個重大的課題。但是,中國以及世界上其他一些國家研究佛教史的學者無慮數百人,卻沒有哪一個人對大乘起源問題能講出一個令人信服的道理來,多數是隔靴搔癢,少數甚至不著邊際。我自己想彌補這個缺失有年矣,已經積累了一些資料。近我把資料拿出來看了看,立刻又放下,不由地嘆上一口氣,好像晚年的玄奘一樣,覺得辦不到了。再像七八年前那樣每天跑上一趟大圖書館,腿腳已經不靈了;再看字極小的外文參考書,眼睛也不濟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我隻有廢書興嘆,即使志在十萬裡,也隻是一種幻想了。
    可我又偏是一個閑不住的人,每天不寫點什麼,不讀點書,靜夜自思,仿佛是犯了罪。現在,嚴肅的科研工作既然無力進行了,但是記憶還是有的,而且自信是準確而且清晰的。想來想去,何不把腦袋裡的記憶移到紙上來,寫一寫我的小學和中學,彌補上我一生學習的經歷呢?
    這就是我寫這幾篇文章的原因。以上這些話就算是小引。
    2002年3月3日

    我的小學和中學

    小引


    近幾年,我逐漸注意到,校內外的許多青年朋友對我的學習歷程頗感興趣。也許對我的小學和中學更感興趣。在這方面,蔡德貴先生的《季羨林傳》和於青女士的《東方宏儒季羨林》,都有所涉及;但都由於缺少資料語焉不詳。我自己出版了一部《留德十年》,把在哥廷根大學的學習過程寫得比較詳細。另一部書《清華園日記》即將出版,寫的是四年清華大學讀書的情況。至於小學和中學,前後共有十幾年,都是在濟南上的,除了在一些短文裡涉及一點以外,繫統的陳述尚付闕如。這似乎是一件必須加以彌補的憾事。


    我現在就來做這件事情。


    我在濟南共上過五所中小學,時間跨度是從1918年至1930年,絕大部分時間是軍閥混戰時期,後兩年多是國民黨統治,正是人民生活不安定的時期。我敘述的主要對像當然會是我的學習情況;但是其中也難免涉及社會上的一些情況。這對研究山東現代教育史的學者來說當然會有些用處,即使對研究社會史的人也會有些參考價值。


    我為什麼在這個時候來寫這樣的文章呢?


    原因就在眼前。我今年已經是九十晉一。查遍了季氏家譜,恐怕也難找出幾個年齡這樣老的人。可是我自己卻並沒有感受到這一點。我還正在“老驥伏櫪,志在萬裡”哩。從健康情況來看,盡管身體上有這樣那樣的病——我認為,這是正常的;如果一點病都沒有,反而反常——,但沒有致命的玩意兒。耳雖半聰,目雖半明;但腦袋還是“難得糊塗”的,距老年痴獃癥還有一段距離,因此,自己就有點忘乎所以了。總認為,自己還有很多題目要做,比如佛教史上的大乘起源問題,稍有點佛教常識的人都會知道,這是一個重大的課題。但是,中國以及世界上其他一些國家研究佛教史的學者無慮數百人,卻沒有哪一個人對大乘起源問題能講出一個令人信服的道理來,多數是隔靴搔癢,少數甚至不著邊際。我自己想彌補這個缺失有年矣,已經積累了一些資料。近我把資料拿出來看了看,立刻又放下,不由地嘆上一口氣,好像晚年的玄奘一樣,覺得辦不到了。再像七八年前那樣每天跑上一趟大圖書館,腿腳已經不靈了;再看字極小的外文參考書,眼睛也不濟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我隻有廢書興嘆,即使志在十萬裡,也隻是一種幻想了。



    可我又偏是一個閑不住的人,每天不寫點什麼,不讀點書,靜夜自思,仿佛是犯了罪。現在,嚴肅的科研工作既然無力進行了,但是記憶還是有的,而且自信是準確而且清晰的。想來想去,何不把腦袋裡的記憶移到紙上來,寫一寫我的小學和中學,彌補上我一生學習的經歷呢?


    這就是我寫這幾篇文章的原因。以上這些話就算是小引。

    2002年3月3日

    回憶一師附小

    學校全名應該是山東省立師範附屬小學。


    我於1917年陰歷年時分從老家山東清平(現劃歸臨清市)到了濟南,投靠叔父。大概就在這一年,念了幾個月的私塾,地點在曹家巷。第二年,就上了一師附小。地點在南城門內升官街西頭。所謂“升官街”,與升官發財毫無關繫。“官”是“棺”的同音字,這一條街上棺材鋪林立。大家忌諱這個“棺”字,所以改謂升官街,禮也。



    附小好像是沒有校長,由一師校長兼任。當時的一師校長是王士棟,字祝晨,綽號“王大生”。他是山東教育界的著名人物。民國一創建,他就是活躍的積極分子,擔任過教育界的什麼高官,同鞠思敏先生等同為山東教老,在學界享有盛譽。當時,一師和一中並稱,都是山東省立重要的學校,因此,一師校長也是一個重要的職位。在一個七八歲的小學生眼中,校長宛如在九天之上,可望而不可即,可是命運真正會捉弄人,在十六年以後,在1934年,我在清華大學畢業後到山東省立濟南高中來教書,王祝晨老師也在這裡教歷史,我們成了平起平坐的同事。在王老師方面,在一師附小時,他根本不會知道我這樣一個小學生,他對此事,決不會有什麼感觸。而在我呢,情況卻迥然不同,一方面我對他執弟子禮甚恭,一方面又是同事。心裡直樂。



    我大概在一師附小隻待了一年多,不到兩年,因為在我的記憶中換過一次教室,足見我在那裡升過一次級。至於教學的情況,老師的情況,則一概記不起來了。的殘留在記憶中的一件小事,就是認識了一個“盔”字,也並不是在國文課堂上,而是在手工課堂上。老師教我們用紙折疊東西,其中有一個頭盔,知道我們不會寫這個字,所以用粉筆寫在黑板上。這事情發生在一間大而長的教室中,室中光線不好,有點黯淡,學生人數不少。教員寫完了這個字以後,回頭看學生,戴著近視眼鏡的臉上,有一絲笑容。



    我在記憶裡深挖,再深挖,實在挖不出多少東西來。學校的整個建築,一團模糊。教室的情況,如雲似霧。教師的名字,一個也記不住。學習的情況,如海上三山,糊裡糊塗。總之是一點具體的影像也沒有。我隻記得,李長之是我的同班。因為他後來成了名人,所以纔記得清楚,當時對他的印像也是模糊不清的。奇怪的是,我記得了一個叫卞蘊珩的同學。他大概是長得非常漂亮,行為也極瀟灑。對於一個七八歲的孩子來說,男女外表的美丑,他們是不關心的。可不知為什麼,我竟記住了卞蘊珩,隻是這個名字我就覺得美妙無比。此人後來再沒有見過。對我來說,他成為一條神龍。



    此外,關於我自己,還能回憶起幾件小事。首先,我做過一次生意。我住在南關佛山街,走到西頭,過馬路就是正覺寺街。街東頭有一個地方,叫新橋。這裡有一所炒賣五香花生米的小鋪子。鋪子雖小,名氣卻極大。這裡的五香花生米(濟南俗稱長果仁)又咸又香,遠近馳名。我經常到這裡來買。我上一師附小,一出佛山街就是新橋,可以稱為順路。有一天,不知為什麼,我忽發奇想,用自己從早點費中積攢起來的一些小制錢(中間有四方孔的銅幣)買了半斤五香長果仁,再用紙分包成若干包,帶到學校裡向小同學兜售。他們都震於新橋花生米的大名,紛紛搶購。結果我賺了一些小制錢,嘗到做買賣的甜頭,偷偷向我家的阿姨王媽報告。這樣大概做了幾次。我可真沒有想到,自己在七八歲時竟顯露出來了做生意的“天纔”。可惜我已“誤”入“歧途”,“天纔”沒有得到發展。否則,如果我投筆從賈,說不定我早已成為一個大款,揮金如土,不像現在這樣柴、米、油、鹽、醬、醋、茶都要斤斤計算了。我是一個被埋沒了的“天纔”。



    還有一件小事,就是滾鐵圈。我一閉眼,仿佛就能看到一個八歲的孩子,用一根前面彎成鉤的鐵條,推著一個鐵圈,在升官街上從東向西飛跑,耳中仿佛還能聽到鐵圈在青石板路上滾動的聲音。這就是我自己。有一陣子,我迷上了滾鐵圈這種活動。在南門內外的大街上沒法推滾,因為車馬行人,喧鬧擁擠。一轉入升官街,車少人稀,英雄就大有用武之地了。我用不著拐彎,一氣就推到附小的大門。



    然而,世事多變,風雲突起。為了一件沒有法子說是大是小的、說起來簡直是滑稽的事兒,我離開了一師附小,轉了學。原來,當時正是“五四”運動風起雲湧的時候,而一師校長王祝晨是新派人物,立即起來響應,改文言為白話。忘記了是哪個書局出版的國文教科書中選了一篇名傳世界的童話“阿拉伯的駱駝”,內容講的是:在沙漠大風暴中,主人躲進自己搭起來的帳篷,而把駱駝留在帳外。駱駝忍受不住風沙之苦,哀告主人說:“隻讓我把頭放進帳篷行不行?”主人答應了。過了一會兒,駱駝又哀告說:“讓我把前身放進去行不行?”主人又答應了。又過了一會兒,駱駝又哀告說:“讓我全身都進去行不行?”主人答應後,自己卻被駱駝擠出了帳篷。童話的意義是非常清楚的。但是天有不測風雲,這篇課文竟讓叔父看到了。他大為驚詫,高聲說:“駱駝怎麼能說話呢!荒唐!荒唐!轉學!轉學!”


    於是我立即轉了學。從此一師附小隻留在我的記憶中了。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