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難忘文壇老作家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文集
    【市場價】
    227-329
    【優惠價】
    142-206
    【作者】 林紹綱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文集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2120772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28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21207729
    作者:林紹綱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01月 

        
        
    "

    編輯推薦

    從作者與所寫人物之間的一些獨立的交往著筆,或幾件小事,或幾個側面,或一點印像,講述了一個個鮮為人知、感人至深的文壇老作家的故事。 

     
    內容簡介

     《難忘文壇老作家》是林紹綱的一本散文自選集,收集了作者與幾十位前輩老作家:巴金、謝冰心、老舍、周揚、曹禺、張天翼、趙樹理、葉君健等人的交往,以及在外事活動中和外國作家的交往等紀實散文作品。

    作者簡介

    林紹綱(筆名邵剛),天津市武清縣人,祖籍福建閩侯,1928年生於北京。大學文化,中共黨員,中國作協會員。1957年始發表文學作品在《人民日報》《詩刊》《文藝報》《文學報》以及一些省市級報刊。1980年代以來,書寫了與巴金、冰心、老舍、周揚、艾青、趙樹理、嚴文井、李季、郭小川、馮牧等數十位老作家相處交往中的回憶文章、散文隨筆以及在外事活動中和外國作家的交往等紀實作品,結集《那時?那事?那人》(上、下冊)。


     

    目錄
    我與林老有緣譚宗遠/ 001

    巴金精神永遠激勵著我們
    ——緬懷巴金老人/ 001
    又想起了巴金老人/ 004
    冰心散記/ 009
    茅盾率作家代表團出席國際會議前後/ 014
    周揚夫婦印像/ 018
    老舍和趙樹理/ 024
    西山之憶
    ——懷念邵荃麟同志/ 029
    清茶待客話曹禺/ 032
    艾青、王蒙在美國/ 035
    漫憶姚雪垠/ 040

    我與林老有緣譚宗遠/ 001


     


    巴金精神永遠激勵著我們


    ——緬懷巴金老人/ 001


    又想起了巴金老人/ 004


    冰心散記/ 009


    茅盾率作家代表團出席國際會議前後/ 014


    周揚夫婦印像/ 018


    老舍和趙樹理/ 024


    西山之憶


    ——懷念邵荃麟同志/ 029


    清茶待客話曹禺/ 032


    艾青、王蒙在美國/ 035


    漫憶姚雪垠/ 040


    我所知道的作家楊朔/ 043


    從我親歷的幾件事看嚴文井/ 052


    縱談陳荒煤/ 055


    詩人李季/ 060


    馮牧二十年祭/ 066


    郭小川在咸寧干校/ 071


    一個座談會和背後的故事/ 073


    梁斌在瑞春院門前/ 083


    西子湖畔訪陳學昭博士/ 085


    楊沫在美國/ 088


    憶杜宣/ 091


    難忘羅蓀


    ——在紀念孔羅蓀先生誕辰九十周年座談會上的發言/ 095


    葉君健的家風/ 098


    軍旅作家李英儒/ 143


    想起了葛洛/ 149


    聽張天翼講故事/ 152


    蘇俄文學專家戈寶權/ 155


    絜青老人的畫/ 157


    倔強的陳笑雨/ 160


    回憶畢朔望/ 162


    張兆和老人/ 167


    悠悠往事/ 172


    詩人鄒荻帆/ 177


    永遠要實事求是


    ——丁寧《忠誠與屈辱》讀後感/ 179


    著名白族詩人曉雪風貌/ 183


    向聶耳紀念碑三鞠躬/ 186


    亞非作家會議始末/ 188


    葛浩文先生/ 196


    楓琴亭懷念/ 201


    渡岸寺紀勝/ 203


    在松本清張家做客/ 206


    友情是美麗的、嚴肅的


    ——憶龜井勝一郎先生/ 210


    扶桑摯友/ 215


    森村誠一和《惡魔的飽食》/ 220


    來自亞得裡亞海畔的文化使者/ 226


    三峽憶旅/ 231


    乾陵的無字碑/ 236


    向陽湖的記憶/ 238


    大理散記(四則)/ 242


    抹不去的胡同情懷/ 249


    憶小溪/ 254


    小孩子放鞭炮/ 256


    南疆壁畫記/ 258


    閩行偶拾/ 262


     


    跋/ 266

    前言
    我與林老有緣

    譚宗遠


    到底是仲春時節,花漸次開了,天氣也一天暖似一天。坐在電腦前,起手寫這篇文章,思緒一下子飛回到二十多年前的葉君健家。可不是,要寫林紹綱林老,真就得從葉君健葉老說起。
    那也是個春天,1997年春天。算來距今已隔二十二個春秋了。某日,一位編輯朋友打來電話,他要編一本介紹名人家風的書,出版社都已談好,就等交稿了。他約了幾個作者,我是其中之一。分派給我的是老作家葉君健,五萬字。

    我與林老有緣


     


    譚宗遠



     


    到底是仲春時節,花漸次開了,天氣也一天暖似一天。坐在電腦前,起手寫這篇文章,思緒一下子飛回到二十多年前的葉君健家。可不是,要寫林紹綱林老,真就得從葉君健葉老說起。


    那也是個春天,1997年春天。算來距今已隔二十二個春秋了。某日,一位編輯朋友打來電話,他要編一本介紹名人家風的書,出版社都已談好,就等交稿了。他約了幾個作者,我是其中之一。分派給我的是老作家葉君健,五萬字。


    說真的,接到這個活兒我挺高興。因為葉君健是我喜愛的一位作家,他翻譯的《安徒生童話》家喻戶曉,他的小說散文我也愛讀,中篇小說《開墾者的命運》,早在學生時代就讀過;散文《天安門之夜》《花》《桃子熟了》《送水人》,也看過多遍。我知道他是湖北黃安人,抗戰時在郭沫若領導的政治部第三廳工作過,還有過很長一段歐洲生活的經歷。1949年回國,先後在文化部、外文局從事《中國文學》(英文版)期刊的編輯工作,任常務總編輯,向國外推介當代中國作家的優秀作品。采訪這樣一位作家,對我來說,一定是件勝任愉快的事。我滿懷期待,按著朋友提供的地址,給葉老寫了封信,希望他能接受采訪。二月二十四號(這一天有日記可查)接到葉老電話,他表示可以談,時間要在下午三點以後。我沒有耽擱,頂多兩三日後,就敲開了他在西城區車公莊一座居民樓的家門。


    這次采訪,沒有日記,現在能夠記起的,就是葉老剛剛大病初愈,走路很喫力的樣子,從臥室出來,坐在一張長沙發上。他的愛人苑茵老師,年輕時是個美人,雖然已是滿頭銀絲,但風韻猶存,高挑的個子,身材挺直,披個大披肩,說話很脆快。我跟葉老寒暄了幾句,知他得了骨癌,出院不久,正在養病,但臉上並無病容,四方臉仍很豐滿。我跟他談了要采訪的內容,不外乎他的婚姻事業,怎麼持家,怎麼處理家庭問題,怎麼教育子女之類,讓他心裡先有個譜,又定了下次的采訪日期,就告辭了。


    那天,葉老還起身從臥室抱出一摞外文書讓我看,說這都是國外出版的他的著作,他的小說都是現代派風格的,在歐洲有一定影響。我不諳外語,隻記得這些書多為精裝本,印得也漂亮。


    數日後,我如約再到葉家,拿出筆記本和筆,準備聆聽葉老娓娓而談。不想,葉老並沒有談的意思,坐在那兒隻是一味地說:“那沒有什麼。那不值一提。”我想老先生也許還沒準備好,就說:“您不用著急,我得采訪您幾次哪,您可以慢慢聊,想到哪兒說到哪兒,不一定有什麼順序。”但葉老搖頭,還是那句“那沒有什麼。那不值一提。”這樣蘑菇了半天,毫無進展。我知道沒戲了,葉老不會談了,回去向朋友說明原委,推掉此事算了。但心裡卻存了個大大的疑問:葉老一直表示可以談,為什麼又不談了呢?莫非有何難言之隱?真想問問他,又想算了,問也無益,此文不寫也就是了。


    正要告辭,有人敲門。葉夫人一陣風似地跑去開門,進來了一位六七十歲、不胖不瘦、留著小背頭、長得很精神的人。看得出,他跟葉家很熟,葉老夫婦看見他也很高興,三人一遞一句地說話,空氣頓時活躍起來。我跟來人握了手,互通了姓名,知道他叫林紹綱,在中國作協工作,跟葉老是老相識、老朋友,常到葉家串門。我靈機一動,既然林先生和葉家這麼熟,這篇文章何不請他寫呢?肯定能收事半功倍之效。我把此意向林先生說了,他有些遲疑,葉老夫婦卻表贊同,說他熟悉情況,跟家裡每個人——包括他們的子女——都認識,寫起來會比較容易。聽葉老夫婦這麼說,林先生不再猶豫,答應下來。我把要求簡單地跟他交代了一下,並把那位編輯朋友的電話號碼給了他,讓他聯繫。從此,我即從這件事上脫身出來,不再聞問。


    多年後,再見林先生,問及此事,林先生告訴我,文章寫了,書也出了(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我不由說了句:“您幫了我一個大忙!要不我真不好向朋友交代。”林先生卻謙虛地說:“是你幫我忙。我寫不好,寫不好……”


    此時,葉老早已去世;林先生兩鬢飛霜,也已變成了名副其實的林老。


     



     


    林老是北京人。但他這個北京人跟一般北京人有所不同。他祖父生於河北省武清縣(現為天津市武清區),是北京一家頗有名氣的古玩店掌櫃。父親在平漢鐵路工作,任車長、站長等職。林老1928年生於北京。鐵路工作流動性大,今年在這裡,明年興許就調到另一個地方,父親一調動,家眷就跟著遷徙,致使林老的學業也不得不流動,學校換了好幾所。他記憶深的,中學是在西安的潞河中學念的。這個潞河中學,就是現在通州的潞河中學,戰時迫於形勢,一度遷到西安。潞河中學是美國人辦的教會學校,林老的英語基礎,就是在這裡打下的。讀大學時,父親在武漢,他就上了武漢中原大學。1949年7月,林老在武漢參加革命,先後在中共中央中南局宣傳部、中南軍政委員會文化部工作。1954年8月奉調北京。1956年調中國作家協會工作,直到1991年離休。


    林老在北京生活了六十多年,北京這座文化古城孕育了他,他業餘習書法、聽京戲,受工作環境和前輩文學家熏陶,喜歡讀書,對文學也充滿了熱愛。離休後,寫了許多懷人散文和評論文章,結集出版了《那時·那事·那人》和《那時·那事·那人》(續集)兩本書。


    和林老重逢,是2005年。那年的8月24號,我應邀到東城豐富胡同的老舍故居參加活動,當天日記這樣寫道:“今天是老舍投湖三十九周年。下午執請柬到老舍故居參加‘為抗戰盡全力——老舍抗戰作品演出會’。舒濟主持,舒雨和舒乙的愛人出席。見到了張自忠將軍的女兒、林紹綱、關紀新、朱理軒。活動在院內進行,大學生們演出了《四世同堂》片段、《討論》和《張自忠》片段。活動很感人。丹柿小院的兩棵柿樹又結滿了果實。”


    日記過於簡略,所謂“活動感人”,大概與張將軍女兒的即席講話有關,這位老太太很激動,很動感情,可說的什麼,卻回憶不起來了。我隻記得是舒濟依次介紹來賓,說到林老的名字,引起我的注意,纔湊過去做自我介紹的。想不到林老還記得我,遂有了上文提及的那番對話。丹柿小院也是林老常來的地方,他與老舍夫人胡絜青極熟。其時,我已開始主編《芳草地》雜志,就跟林老說要寄刊給他,並希望他能寫點稿子來。他說他正要寫一些懷念老作家的文章,有合適的一定給我。


    他沒有食言,2006年寄來了篇稿子《追憶楊朔》。看了這篇稿子,我纔知道林老跟這位散文大家共事多年,在楊朔手下,任中國作協外委會辦公室副主任(楊朔是外委會主任)。我是楊朔的粉絲,盡管後人對他的散文說三道四,但我依然喜歡他的作品,見到這篇稿子自然欣喜,馬上發表在雜志頭條,並且配了楊朔的遺照和四本散文集的書影。林老看了也比較滿意,轉年又寄來一篇《抹不去的胡同情懷》,回憶他居住過的燈市口附近的黃圖崗胡同六號。這個大院真不得了,郭小川、李季、王亞凡、賀敬之、馮牧、葛洛等詩人、作家曾先後居住於此,臧克家、徐遲和詩刊社編輯以及韋君宜等作家出版社編輯曾在此辦公。馮牧好客,又與京劇大師程硯秋是世交,對程派唱腔研究至深,故程派弟子李世濟、唐在炘夫婦等人常登門求教於他。更有張光年、朱丹、李納、白樺、公劉、彭荊風等許多知名作家來此談笑做客……真應了曹孟德那兩句詩:“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這篇當然也是“格發勿論”。就這樣,十幾年間,林老不斷寄稿子來,內容以懷人為多,篇篇都有新意,我編發了有十四五篇吧。林老不會電腦,這些文章都是他伏在桌子上,一個字一個字寫出來的。


    不僅如此,我後來還知道,他的文章很多都是在服侍老伴的間隙寫的。他的老伴彭少潤,曾是著名導演孫維世、陳颙的得力助手,任場記和助理導演,退休於中國青年藝術劇院(後與中央實驗話劇院合並為國家話劇院)。彭老師晚年身體不好,常年臥病,離不開人。林老照顧得很盡心,累得夠嗆。他隻有在老伴安睡的情況下,纔能抓空寫上幾行。他的文章都是這樣斷斷續續寫出來的,很少一氣呵成。但集腋可以成裘、聚沙可以成塔,他以堅持的精神和不倦的努力,完成了幾十萬字的散文和紀實作品,真不容易。


    林老謙稱他的文章“粗糙”,當年想的忙的都是工作,無暇顧及細節,要是早想到今天要寫文章,當時就留心更多的細節,記點兒筆記了。盡管如此,我覺得他的文章還是很有讀頭兒的,有的內容鮮為人知,有的很有自己的音符和色調。比如《我所知道的作家楊朔》這篇,有一段楊朔和他在廣東從化溫泉散步發牢騷的描寫,楊朔跟他講,在亞非作家會議東京緊急會議期間,他和作協某領導共事十分不愉快,由此萌生了不想再留在作協的想法。這段記述,就為楊朔後來為什麼忽然調到亞非團結委員會工作找到了依據。林老還說到楊朔的字:“楊朔的字很難認,說不清是什麼體,不如他的文章漂亮、瀟灑。他寫的稿子、批改的公文、往來信函,乍一看,你真念不下來”。這也隻有對書法有研究、寫得一筆好字的林老纔會注意得到。他與《野火春風鬥古城》的作者、小說家李英儒是忘年交,過從甚密。生活中的李英儒,喜喫涮羊肉,喜泡澡堂子。喫涮肉必去東安市場內的東來順飯莊,不管什麼時候去,都給安排單間;泡澡到清華園,往熱騰騰的澡盆子裡一躺,泡好了也就洗好了,還給同是戲迷的林老講講馬連良來此泡澡修腳的故事。(《軍旅作家李英儒》)這些趣事都是林老親歷親見,讀來真實而親切。


    林老記憶力特好,在《葛浩文先生》中,寫他陪這位美國漢學家訪問蕭紅故居,連對話和細節都記得那麼真切:


     


    在東道主、哈爾濱老作家關沫南等的陪同下,我們來到蕭紅故居。這幢坐北向南的五間大瓦房,因年久失修,有些老舊。客人一眼就認出房前那棵古槐樹,興奮地說:“啊,這不就是那棵老槐樹嗎?”接著又問:“哪兒是原來的後花園子?年年種著小黃瓜、大倭瓜,年年春秋佳日有些蝴蝶、螞蚱、蜻蜓的後花園?”主人指著兩排房子道:“幾十年兵荒馬亂,變化不少,現在這些新建的房屋,就是當年的後花園。”主人贊賞葛浩文如此熟悉蕭紅舊居,猶如故地重遊,其實這些景物,包括蕭紅那寂寞的童年生活中的許多故事,都是葛浩文研究這位女作家時,從書本上得知的。他是那麼熟知蕭紅幼年的性格、生活和愛好,當他走到蕭紅和祖母同睡的一條大炕旁邊的時候,用手撫摸著那厚墩墩的硬木炕沿,自言自語地說:“這條炕多麼幸福啊!”他又指著窗戶說:“這就是蕭紅三歲時,喜歡用小手指在窗欞上捅小洞的那個窗戶吧?多麼好玩呀!祖母用一根針扎她的小手。現在的玻璃窗,恐怕捅不破了。”一席話引得眾人哈哈大笑。他離開蕭紅故居時,還有點戀戀不舍。


    接著過街,來到離蕭紅家不遠的龍王廟小學,連校門外蕭紅上學路過買零食糖豆的情節,他都知道得很清楚。蕭紅上過課的教室和室內擺設、課桌椅,他用手深情地去撫摸,揣摩蕭紅幼年上課時的情景,並且向學校陪同人員詳細詢問,拍照留念。主人送給他一本現在的小學課本,其中有蕭紅寫的《火燒雲》和《呼蘭河傳》的片段,他欣喜極了,表示要把這個禮物帶回美國,保存留念。


     


    這是在沒記筆記的情況下,僅憑記憶寫的,已經是有聲有色、頗能傳神,假使當年林老有記筆記的習慣,好家伙,這文章得寫成什麼樣啊!


     



     


    林老今年九十一歲,依舊耳聰目明,頭腦清晰,沒大毛病。雖然走不了長道了,可扶著助步器,下樓遛彎兒沒問題。他近送我一些書,我發覺他不光喜讀中國文學,對外國文學也有興趣,英國的狄更斯,法國的巴爾扎克、雨果、莫泊桑,美國的霍桑……都有涉獵。他讀書不像我那麼泛泛,非常認真,在書頁上用鉛筆畫了很多標記,有時還寫上幾個字的批注。這麼認真看書的,就是在讀書圈子裡也不多見。


    相識二十多年,我和林老的接觸主要在後十年,見面聊天的機會不多。但我和林老確乎有緣。二十二年前,假如沒有那個名人家風的采訪任務,我就不會出現在葉家,也就不可能見到林老,這是緣;十四年前,假如沒有老舍故居的那次紀念活動,我就不會出現在丹柿小院,就不可能與林老重逢,這也是緣。再進一步說,重逢了,假如我不編雜志,我們大概也僅限於握握手聊聊天,臨別道一聲珍重,從此便相忘於江湖了;可是雜志卻把我們連在了一起,稿件更把我們的關繫拉近,使我和林老成了忘年交,這就更是緣。老話說:“有緣千裡來相會”,我和林老正是如此。


    還有一點必須要說,林老是個很和藹的人,沒有架子,舉止言談非常謙和,絕不自吹自擂,而且厭惡自我吹噓的人。這也是我樂於跟他交往的一個原因。


    近聞作家出版社要給林老出一本散文自選集,我很高興。林老囑我寫一篇文章,說說我心目中的他,權當一篇介紹文字,附在書後。我不揣淺陋,寫了以上這些,不對的地方,還望林老和讀者匡正。


    祝林老硬硬朗朗地活過百歲!


     


    2019年3月31日,北京

    在線試讀
    巴金精神永遠激勵著我們
    ——緬懷巴金老人


    2005年10月17日的晚上8點鐘,我正在去往湘西鳳凰古城的火車上,從新聞廣播中,聽到了巴老辭世的消息,深感震驚和悲痛!想起了四十多年來聆聽巴老教誨以及他同外國作家交往中的種種情景,思緒萬千,一宿沒有睡穩。
    一位享譽海內外的文學大師走了,一位愛國、真誠、正直、善良而忠實於文學事業的偉大作家走了,這是我國文學事業無法彌補的巨大損失。
    巴老是我崇敬的長輩和老師,我少年時代就閱讀巴老的《家》《春》《秋》等小說,粗懂他反抗封建壓迫、揭露舊社會罪惡的要“控訴”的精神,巴老和他的作品深深影響著當代中國人。我真正結識巴老,是在四十多年前參與文學外事工作開始的。那時,他是中國作協副主席,我是中國作協外事部門的一個小兵。巴老在北京、上海、杭州活動或出國訪問,我有幸多次在他身旁,聆聽他同來自亞、非、歐美等多國不同膚色作家和學者的談話。他以樸實無華、發自肺腑、誠摯感人的話語,打動了、征服了眾多外國作家和學者。
    從20世紀50年代的“亞非作家會議”到80年代的“國際筆會”(Pen Club)以及無數次的中外作家互訪、座談等文學交流活動,無論規模大小,他都充分估計到它的重要性和復雜性,一絲不苟,認真對待。凡是代表中國作家在國際會議上的發言稿,巴老都是親自起草,字斟句酌,認真推敲,反復修改,直到自己感到滿意,纔肯拿出來公之於眾。從來不由別人代筆,拿去宣讀。巴老的發言稿語言生動、文采飛揚,被公認是見解精闢、以文會友、增進相互了解和團結的典範。外國作家都紛紛喝彩,欣然接受。
    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2005年10月巴老辭世,長達五十六年期間,他擔任文學界的眾多高級職務,又擔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要職,但他從來不領取國家工資,而是靠寫作的稿費維持生活。這在中國作家隊伍裡恐怕是獨一無二,且鮮為人知的事情。他生活簡樸、穿著樸素,出國訪問也從不用公費制裝,更不接受明文規定的經濟補貼,真可謂清廉一生。經由巴老建議、奔走呼吁,1983年國家批準建立中國現代文學館。為解決籌建經費的不足,不拿一分錢工資的巴老,前後共捐出二人民幣給現代文學館籌建處。一次巴老訪問日本期間,收到大約近一的采訪費,巴老著隨員把這筆錢贈送給日中文化交流協會。其實,巴老自己口袋裡沒有外彙,隻有幾個零花錢,他舍不得為自己買東西,隻為鐘愛的孫女和外孫女買過的禮品是兩個口裡噴火的小妖怪,僅用了。

    巴金精神永遠激勵著我們


    ——緬懷巴金老人


     


     


    2005年10月17日的晚上8點鐘,我正在去往湘西鳳凰古城的火車上,從新聞廣播中,聽到了巴老辭世的消息,深感震驚和悲痛!想起了四十多年來聆聽巴老教誨以及他同外國作家交往中的種種情景,思緒萬千,一宿沒有睡穩。


    一位享譽海內外的文學大師走了,一位愛國、真誠、正直、善良而忠實於文學事業的偉大作家走了,這是我國文學事業無法彌補的巨大損失。


    巴老是我崇敬的長輩和老師,我少年時代就閱讀巴老的《家》《春》《秋》等小說,粗懂他反抗封建壓迫、揭露舊社會罪惡的要“控訴”的精神,巴老和他的作品深深影響著當代中國人。我真正結識巴老,是在四十多年前參與文學外事工作開始的。那時,他是中國作協副主席,我是中國作協外事部門的一個小兵。巴老在北京、上海、杭州活動或出國訪問,我有幸多次在他身旁,聆聽他同來自亞、非、歐美等多國不同膚色作家和學者的談話。他以樸實無華、發自肺腑、誠摯感人的話語,打動了、征服了眾多外國作家和學者。


    從20世紀50年代的“亞非作家會議”到80年代的“國際筆會”(Pen Club)以及無數次的中外作家互訪、座談等文學交流活動,無論規模大小,他都充分估計到它的重要性和復雜性,一絲不苟,認真對待。凡是代表中國作家在國際會議上的發言稿,巴老都是親自起草,字斟句酌,認真推敲,反復修改,直到自己感到滿意,纔肯拿出來公之於眾。從來不由別人代筆,拿去宣讀。巴老的發言稿語言生動、文采飛揚,被公認是見解精闢、以文會友、增進相互了解和團結的典範。外國作家都紛紛喝彩,欣然接受。


    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2005年10月巴老辭世,長達五十六年期間,他擔任文學界的眾多高級職務,又擔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要職,但他從來不領取國家工資,而是靠寫作的稿費維持生活。這在中國作家隊伍裡恐怕是獨一無二,且鮮為人知的事情。他生活簡樸、穿著樸素,出國訪問也從不用公費制裝,更不接受明文規定的經濟補貼,真可謂清廉一生。經由巴老建議、奔走呼吁,1983年國家批準建立中國現代文學館。為解決籌建經費的不足,不拿一分錢工資的巴老,前後共捐出二人民幣給現代文學館籌建處。一次巴老訪問日本期間,收到大約近一的采訪費,巴老著隨員把這筆錢贈送給日中文化交流協會。其實,巴老自己口袋裡沒有外彙,隻有幾個零花錢,他舍不得為自己買東西,隻為鐘愛的孫女和外孫女買過的禮品是兩個口裡噴火的小妖怪,僅用了。


    我在文學界工作近半個世紀,交往的作家近百名,但是為人真誠、謙虛、本色、關愛年輕人的就是巴金老人。在我同巴老接觸——陪同座談、訪問、宴請等近百次的活動中,他的話語始終是平和的,用詞從不尖刻,但卻很執著,充滿了博愛和憂患意識。巴老喜歡玫瑰,因為玫瑰像征著愛,像征著友情。巴老的愛是博大的,他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真理和正義,熱愛人世間一切美好的事物。巴老的愛又是細膩和纏綿的,對愛情忠貞不渝,對友情金堅玉潔,待人和藹可親,溫和善良而又平易近人,從來不擺架子。


    巴老晚年說得突出的、多的兩句話:一是“說真話”;二是“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


    巴老是中外文學交流的一面閃光的旗幟。他常說:“我期望文學成為加強各國人民友誼的紐帶,成為聯結各國人民心靈的橋梁。”


    崇敬的巴老,您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我們永遠懷念您。


     


    2005年10月30日於北京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