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雷達觀潮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文集
    【市場價】
    574-832
    【優惠價】
    359-520
    【作者】 雷達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文集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978702012979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020129799
    作者:雷達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03月 

        
        
    "

    編輯推薦
    托起一個文學時代的評論家
    雷達先生 遺作



    一份當代文學四十年的精神檔案

    留給中國文學的zui後一份禮物

     
    內容簡介

     


    雷達是一位貫穿新時期文學四十年的當代重要批評家。本書以作者近年來在《文藝報》開設的“雷達觀潮”專欄為主體,提出了長篇創作中的非審美化、代際劃分的誤區、鄉土中國與城鄉中國等一繫列前沿問題,並精選了作者對汪曾祺、莫言、張煒、路遙、陳忠實、賈平凹、劉震雲、閻連科、雪漠等作家的作品評論,以及對“民族靈魂的發現與重鑄”“現實主義衝擊波”“新寫實”等當代文學審美趨向的宏觀評述。對於高校文科師生、作家、廣大文學愛好者,本書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雷達,原名雷達學,1943年生,甘肅天水人。1965年畢業於蘭州大學。曾任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主任,現任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委員、中國小說學會會長、中國作家協會理論批評委員會副主任,兼任蘭州大學文學院博士生導師。著有論文集《民族靈魂的重鑄》《思潮與文體》《重建文學的審美精神》等十五部、散文集《縮略時代》《雷達散文》《皋蘭夜語》 《黃河遠上》等多部。曾獲第四屆魯迅文學獎、中國作家出版集團“優秀作家貢獻獎”。多部論著和多篇論文如《靈性激活歷史》《為什麼需要和需要什麼》《當前文學癥候分析》等獲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中國當代文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上海文學》獎、《北京文學》獎、《鐘山》文學獎、《昆侖文學》獎等。散文《夢回祁連》獲首屆孫犁散文獎,散文《依奇克裡克》《蔓絲藕拾》《王府大街64號》分別獲全國報紙副刊銀獎、中華鐵人文學獎、《中華文學選刊》獎,並有多篇散文入選《中華百年經典散文》。獨立主編或共同主編了《中國現當代文學通史》《現代中國文學精品文庫》《中國新時期文學研究資料彙編》等大型圖書。

    目錄

    目錄
    序 李敬澤
    輯:脈動與癥候
    時代·技巧·視野
    ——對近五年小說創作的一種觀察
    長篇創作中的非審美化表現
    當前文學創作癥候分析
    “代際劃分”的誤區和影響
    文學與社會新聞的糾纏及開解
    面對文體與思潮的錯位
    從“鄉土中國”到“城鄉中國”
    今天的閱讀遇到了什麼
    漫說“非虛構”

     


    目錄


    序  李敬澤


    輯:脈動與癥候


    時代·技巧·視野


    ——對近五年小說創作的一種觀察


    長篇創作中的非審美化表現


    當前文學創作癥候分析


    “代際劃分”的誤區和影響


    文學與社會新聞的糾纏及開解


    面對文體與思潮的錯位


    從“鄉土中國”到“城鄉中國”


    今天的閱讀遇到了什麼


    漫說“非虛構”


    影視文化對文學的衝擊與改寫


    關懷人的問題先於關懷哪些人的問題


    反思閱讀方式的巨變


    文學批評的“過剩”與“不足”


    真正透徹的批評為何總難出現


    我心目中的好散文


    短篇小說的文體意識


    原創力的匱乏、焦慮以及拯救


    第二輯:文本與歷史


    《白鹿原》的經典相


    莫言:中國傳統與世界新潮的渾融


    心靈的掙扎


    ——《廢都》辨析


    路遙作品的內在靈魂和審美價值


    使用語言的風俗畫家


    ——論汪曾祺的小說


    高曉聲小說的藝術特色


    鐵凝和她的女朋友們


    民族心史的一塊厚重碑石


    ——論《古船》


    一卷當代農村的社會風俗畫


    ——略論《芙蓉鎮》


    《綠化樹》主題隨想曲


    荒誕而凝重


    ——讀閻連科《日光流年》


    生存的詩意與新鄉土小說


    ——讀《大漠祭》


    《白渦》的精神悲劇


    《狼圖騰》的再評價與文化分析


    《秦腔》:鄉土中國敘事的傑出文本


    ——雷達答客問


    《繁花》:鮮活流動的市井生相


    《一句頂一萬句》要表達什麼


    這邊有色調濃郁的風景


    ——評王蒙《這邊風景》


    第三輯:回眸與眺望


    我所知道的茅盾文學獎


    靈性激活歷史


    民族靈魂的發現與重鑄


    ——新時期文學主潮論綱


    人的覺醒與反封建主題的推演


    主體意識的強化


    當今文學審美趨向辨析


    近三十年中國文學的審美精神


    探究生存本相展示原色魄力


    ——新現實主義小說的萌動


    現實主義衝擊波及其局限


    關於現實主義生命力的思考


    為什麼需要和需要什麼


    ——對當今文學存在理由的若干思索


    新世紀以來中國文學的走勢


    浩然:“十七年文學”的後一個歌者


    “陝西三大家”與當代文學的鄉土敘事


    後記

    前言

    後記

    我不喜歡雷達這個名字。我是個喜歡耽溺於審美的人,“雷達”給人一種工具化或科技化的,甚至窺探什麼的感覺。但是,這由不得我。1943年我出生時,天水新陽鎮王家莊雷家巷道裡,已經有了雷嗜學、雷願學、雷進學、雷勤學等一大群人出世,全是“學”字輩,雷字和學字都是固定的,隻能動一動中間那個字。於是,母親采用了我父親給我起的小名“達僧”中的達字,就有了大名“雷達學”的我。 小鎮人哪懂得雷達為何物,到上高中時,忽然有一天大家都開始叫我雷達了,因為他們知道了雷達是什麼器物。1978年進入《文藝報》,同事都說干脆叫雷達吧,那個學字有點兒累贅。我聽從老大哥們的建議,於今已四十年矣。我曾試圖反抗,企圖改為默雷,還想著改為春風啊,秋雨啊,夏月啊,鼕雷啊。一位相熟的老作家說:你拉倒吧,現在人們知道你已屬不易,你一改得從頭開始嘍。噢,是嗎。2014年,《文藝報》邀我開個專欄,我脫口而出說,就叫“雷達觀潮”吧。看來似乎我又是認可這個名字的。

     


    後記 


     


    我不喜歡雷達這個名字。我是個喜歡耽溺於審美的人,“雷達”給人一種工具化或科技化的,甚至窺探什麼的感覺。但是,這由不得我。1943年我出生時,天水新陽鎮王家莊雷家巷道裡,已經有了雷嗜學、雷願學、雷進學、雷勤學等一大群人出世,全是“學”字輩,雷字和學字都是固定的,隻能動一動中間那個字。於是,母親采用了我父親給我起的小名“達僧”中的達字,就有了大名“雷達學”的我。 小鎮人哪懂得雷達為何物,到上高中時,忽然有一天大家都開始叫我雷達了,因為他們知道了雷達是什麼器物。1978年進入《文藝報》,同事都說干脆叫雷達吧,那個學字有點兒累贅。我聽從老大哥們的建議,於今已四十年矣。我曾試圖反抗,企圖改為默雷,還想著改為春風啊,秋雨啊,夏月啊,鼕雷啊。一位相熟的老作家說:你拉倒吧,現在人們知道你已屬不易,你一改得從頭開始嘍。噢,是嗎。2014年,《文藝報》邀我開個專欄,我脫口而出說,就叫“雷達觀潮”吧。看來似乎我又是認可這個名字的。


    這本《雷達觀潮》是以我近年來在《文藝報》開設的“雷達觀潮”專欄文章為主體的。我力求做到,人雖然老了,思想盡量不老化,甚至要有鋒芒;要求自己決不炒冷飯、說套話,要使這些文章密切結合創作實際,提出一些真問題、新問題;諸如現在書中的,“長篇創作中的非審美化表現”“代際劃分的誤區”“文體與思潮的錯位”“鄉土中國與城鄉中國”“文學與新聞的糾纏與開解”“‘非虛構’的興起”“今天的閱讀遇到了什麼”“文學批評的‘過剩’與不足”等等,思想還算活躍,也不失一定的敏銳,有一定的啟發性。這自然算不得什麼,但在當前“缺少問題”的語境下,能做到這個程度,對我來說,也不容易啊。


    這本書還選擇了一批典型的作家作品評論以實證之,從汪曾祺、高曉聲,到王蒙、鐵凝、莫言、張煒,再到張賢亮、浩然,再到“陝西三大家”的路遙、陳忠實、賈平凹,再到劉震雲、閻連科、雪漠等等,試圖通過他們的代表性面目,勾畫出一條富於表情的當代文學畫廊。


    其中選用了幾篇80年代的評論文本,因為奇怪的是,今天讀來並不過時,反而有一種歡欣與鼓舞的調子。例如,我翻出一篇早期研究汪曾祺的長文《使用語言的風俗畫家》,我都有些驚訝,其中對汪老的幾篇小說的分析,還有點精彩。現在評說汪老,已成為顯學和時尚,沒有人認為我跟汪老有何瓜葛,也不認為我有什麼見解,但汪老不是這樣。80年代初的一次政協禮堂的聚會上,我的文章剛發表不久,汪老主動走過來說,你是雷達同志吧,那時我纔三十多歲。汪老還主動送我一幅字加畫。當時還有點納悶,現在想來,汪老真是多情之人哪。


    作為新時期文學的參與者、研究者,我提出過“民族靈魂的發現與重鑄”纔是新時期文學主潮的觀點;我早發現並評述、歸納了“新寫實”的思潮;我為“現實主義衝擊波”命了名;對於中國當代文學各個時期審美趨向的宏觀辨析和癥候分析,還有對當前文學的創作癥候之分析,構成本書另一些內容。


    這一切都沒什麼值得誇耀的,抱憾的是,許多該做的事沒有做,回首平生,我倒真的是貫穿了新時期文學四十年的批評者,心頭湧滿了復雜的感受。讓這本書作為當代中國文學的一份精神檔案存留著吧。


    屈指一算,我在中國作協工作整四十年了,李敬澤同志是副主席,請他寫序為理想。這篇序文顯示了他的真精神、真性情、真風度,太好了。他在百忙之中,能成此文,深表感謝。


     


    雷達


    2017年11月11日記於北京

    媒體評論

    名家推薦:

    雷達始終跟蹤共和國當代文學的步伐,對於這個時代的重要作家作品和重大文學現像,他均做了及時的、充滿生命激情和思想力量的回應。除了具有文學批評家的藝術感覺之外,他還具有文學史知識素養,能夠理性地把握評論對像的價值分量與價值位置,充滿一種“理性的激情”。他的文學批評既有及時性又有持續性,既有啟迪性又有準確性,積極、廣泛地影響了中國當代文學的創作實踐。
    ——劉再復

     


    名家推薦:


     


    雷達始終跟蹤共和國當代文學的步伐,對於這個時代的重要作家作品和重大文學現像,他均做了及時的、充滿生命激情和思想力量的回應。除了具有文學批評家的藝術感覺之外,他還具有文學史知識素養,能夠理性地把握評論對像的價值分量與價值位置,充滿一種“理性的激情”。他的文學批評既有及時性又有持續性,既有啟迪性又有準確性,積極、廣泛地影響了中國當代文學的創作實踐。


                                                                                                              
    ——劉再復


     


    雷達屬於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披堅執銳、為新時期文學復蘇做出重要貢獻的批評家,但他又是那一批評論家中*年輕的,所以,他同時又屬於20世紀80年代以後不斷推動文學發展的那批批評家。除了雷達,我們很難找到一位批評家,他的批評生涯幾乎貫穿了中國新時期文學從20世紀70年代末直到現在的發展歷程。而且在這三十多年來,雷達始終是處在中國文學創作的前沿,始終引領新時期文學批評、文學思想、文學觀念的發展,始終處於中國文學漩渦之中心的位置。


                                                                                                              
    ——李敬澤


     


    雷達對作品的精幽、微妙之處,感覺敏銳,捕捉敏捷,表達審美體驗的文字也頗富詩意,暗中內含的邏輯引線與思想引力,常常能把人們由美的感悟引入靈的頓悟。在這個意義上,雷達的文學批評,是“思”與“史”的雙向汲取與雙向運動,他的批評個性的內力與魅力也正在於此。 


                                                                                                             
    ——白 燁


     


    對雷達的評論,可以用“正”“大”來比喻。“正”,是他貫穿了新時期文學,經歷的事多,眾多文學思潮的生成和發展他都參與或目睹。他的評論更多的是蘊涵著傳統的東西;他的文字代表擔當,代表了正,代表了生活,代表了權威。“大”,是他有大局意識,看問題常從大處看,看趨勢,能“應乎天而時行亨”,文章也就會寫得通達順暢,文采飛揚。


                                                                                                              
    ——賈平凹

    在線試讀

    今天的閱讀遇到了什麼

    我們今天的閱讀條件是越來越好了,政府大力倡導全民閱讀,構建書香社會,在服務閱讀方面,也有許多措施在推行;但是,今天的閱讀生活,似乎又變得越來越復雜了。如果說,原先的讀書,在讀什麼和怎麼讀的問題上雖也存在多種歧異,但總的來看還比較單純,因為讀書就是讀紙質書,至於讀什麼不讀什麼,自可見仁見智。但是現在,自從互聯網走進千家萬戶,自從市場化和多媒體廣泛操控閱讀行為以來,印刷文化確實抵擋不住視覺文化,讀書便遇到了許多前所未有的問題。狄更斯雲,這是一個好的時代,這又是一個壞的時代,以之比喻讀書界,也很恰當。我不敢泛談“讀書”,但僅就文學閱讀而言,也是問題如麻。我就經常處於迷惘之中,時不時會有很多棘手的問題冒出來。
    就我經常遇到的情況來說,首先是,上網與讀書,哪個更重要?乍看起來,這像個偽問題,兩者並存,功能不同,想上網就上網,想讀書就讀書,何來輕重主次之分呢?但真正在兩者之間掙扎過的人會明白,兩者是存在矛盾的,是相克的,很難和平共處;而這個問題解決不好,會嚴重影響到知識積累,甚至民族文化心理的建構。有調查顯示,我國成年人平均每天的讀書時間越來越短,每天僅十五分鐘,而上網時間越來越長,平均每天超過三十四分鐘,如果承認上網也是一種閱讀,那我們總的閱讀時間是逐年增長的;但上網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閱讀呢,卻有待商量。
    我們確實需要扭轉觀念,不能再說隻有捧一本書在手裡纔叫閱讀,互聯網的閱讀、屏幕閱讀、手機閱讀、微信閱讀,也都是閱讀,不過是特殊的、另類的閱讀而已。現在進入了“微時代”,微博、微信、QQ大為流行,潮流所及,無人可擋,我等也都跟著“微”,圖文並茂,短、平、快,不亦樂乎。而微時代的瀏覽性閱讀正是傳統經典閱讀面臨的敵人!我們一上網,便禁不住點來點去,會隨著鏈接走向娛樂八卦的圈套和消費主義迷宮,忘記了初是要看什麼來著。上網也使我們慢慢養成了懶惰的習慣,用搜索、拼貼、下載、復制,來代替艱苦的讀書、思考和梳理,更別提記筆記了。我們的腦力在某些方面已嚴重退化,但我們並不覺察;隻是覺得久已說不出什麼新鮮的話了,隻會把流行詞語,什麼“洪荒之力”“藍瘦香菇”掛在嘴邊,忘記了自己還能創造新鮮的語言。一位作家朋友告訴我,他一年都沒有讀完一本他曾經想讀的書,因為他習慣於在網上處理一切,他的書桌邊堆滿了名著和許多他想看而未看的書。他很忙,創作和閱讀都在網上。那些紙質書基本成為外化於他的生活的東西,隻是為了尊重傳統,他還是把它們“供”在那裡。這個例子也許,但你也不能說不可能。目前,這位作家還能維持他的聲望和頭銜,但已感勉為其難。

     


    今天的閱讀遇到了什麼


     


    我們今天的閱讀條件是越來越好了,政府大力倡導全民閱讀,構建書香社會,在服務閱讀方面,也有許多措施在推行;但是,今天的閱讀生活,似乎又變得越來越復雜了。如果說,原先的讀書,在讀什麼和怎麼讀的問題上雖也存在多種歧異,但總的來看還比較單純,因為讀書就是讀紙質書,至於讀什麼不讀什麼,自可見仁見智。但是現在,自從互聯網走進千家萬戶,自從市場化和多媒體廣泛操控閱讀行為以來,印刷文化確實抵擋不住視覺文化,讀書便遇到了許多前所未有的問題。狄更斯雲,這是一個好的時代,這又是一個壞的時代,以之比喻讀書界,也很恰當。我不敢泛談“讀書”,但僅就文學閱讀而言,也是問題如麻。我就經常處於迷惘之中,時不時會有很多棘手的問題冒出來。


    就我經常遇到的情況來說,首先是,上網與讀書,哪個更重要?乍看起來,這像個偽問題,兩者並存,功能不同,想上網就上網,想讀書就讀書,何來輕重主次之分呢?但真正在兩者之間掙扎過的人會明白,兩者是存在矛盾的,是相克的,很難和平共處;而這個問題解決不好,會嚴重影響到知識積累,甚至民族文化心理的建構。有調查顯示,我國成年人平均每天的讀書時間越來越短,每天僅十五分鐘,而上網時間越來越長,平均每天超過三十四分鐘,如果承認上網也是一種閱讀,那我們總的閱讀時間是逐年增長的;但上網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閱讀呢,卻有待商量。


    我們確實需要扭轉觀念,不能再說隻有捧一本書在手裡纔叫閱讀,互聯網的閱讀、屏幕閱讀、手機閱讀、微信閱讀,也都是閱讀,不過是特殊的、另類的閱讀而已。現在進入了“微時代”,微博、微信、QQ大為流行,潮流所及,無人可擋,我等也都跟著“微”,圖文並茂,短、平、快,不亦樂乎。而微時代的瀏覽性閱讀正是傳統經典閱讀面臨的敵人!我們一上網,便禁不住點來點去,會隨著鏈接走向娛樂八卦的圈套和消費主義迷宮,忘記了初是要看什麼來著。上網也使我們慢慢養成了懶惰的習慣,用搜索、拼貼、下載、復制,來代替艱苦的讀書、思考和梳理,更別提記筆記了。我們的腦力在某些方面已嚴重退化,但我們並不覺察;隻是覺得久已說不出什麼新鮮的話了,隻會把流行詞語,什麼“洪荒之力”“藍瘦香菇”掛在嘴邊,忘記了自己還能創造新鮮的語言。一位作家朋友告訴我,他一年都沒有讀完一本他曾經想讀的書,因為他習慣於在網上處理一切,他的書桌邊堆滿了名著和許多他想看而未看的書。他很忙,創作和閱讀都在網上。那些紙質書基本成為外化於他的生活的東西,隻是為了尊重傳統,他還是把它們“供”在那裡。這個例子也許,但你也不能說不可能。目前,這位作家還能維持他的聲望和頭銜,但已感勉為其難。


    這是不是危言聳聽?不就是不同閱讀工具的轉換嗎,有那麼嚴重嗎,紙質書的內容換成了電子書的內容,就會變質嗎?那倒不會。問題在於,上網和讀書的不同,並不是簡單的閱讀方式的不同。讀書需要“關機”,需要沉浸,需要專一,需要暫時切斷與外界的聯繫,進入一種類似生命體驗的狀態;即使讀消遣性的書,也要入乎其內,纔能得其妙處。“掃讀”和“點讀”是不行的。有人說,不讀紙質的高品質的書,你就不可能形成整體性的知識繫統,你就不可能獲得深厚的原創力。這樣說,肯定要引起爭論,大家的看法也會不同,但一些成功作家的經驗證明,讀紙質書確有難以言傳的好處,吸收消化的效果要強於網讀。上網也不是完全無益,“上網的關鍵態度是要成為網絡的主人,而不做各種超鏈接的奴隸。一個真正的智者不會讓上網占用讀書時間,他應該經常能夠平靜地深入思考,隻有電話接線員纔隨叫隨到”(萬維綱《萬萬沒想到》)。必須保證足夠的讀書時間已變得十分重要。對我來說,這已經需要“強迫執行”和不斷提醒了。


    當今閱讀還會遇上“榜單”,這是另一大困惑。書籍浩如煙海,人們怎樣纔能在書海中達到有效的閱讀,已是一個相當突出的問題。我們常批評說,實用閱讀壓倒了審美閱讀,快感閱讀壓倒了心靈閱讀,要改變它,就需要引導閱讀,不斷把富有人文內涵的高品質的好書推出來。現在各式各樣的“榜單”應運而生,名目之多令人眼花繚亂,有一些是比較好的,有一些卻很可疑,有以次充好、以劣驅優之嫌,不可信,不可靠。我就看過一本十分粗糙平庸的作品,當時覺得出版尚且勉強,給作者提了較尖銳的意見;但後來作者多次給我“報喜”,說他這部作品連續多少個月在某地書榜排名第二,我一查,果然,遂無語。讀者被這樣的“榜單”所誘引,後果可想而知。當然,按榜單讀,可以快地抵達有價值文本,也能節約時間,結束盲目的閱讀。但是榜單畢竟是一群人的榜單,而不是一個人的“菜單”,它可能適合很多人,但“不一定適合你”。況且,商業運作的榜單,其目的更多是被消費意識形態包裝的趣味引導,讀者的閱讀趣味被綁架,榜單就變成了“綁單”。


    我們還會常常遇到“讀名著”和“開書單”的困惑。沒有誰敢反對讀名著、讀經典,那是人類文化和知識的結晶;反復提倡讀名著、讀經典,在任何時候都是必需的、正確的。但私下裡卻有人說什麼“所謂名著或經典,就是人人都說應該讀,可誰也不讀的那種書”。簡直有點大逆不道。但冷靜想想,也不能全怪讀者,有一些名著,對一般讀者來說確乎有點望而生畏,便被束之高閣,因為讀者總是選擇那些能引起共鳴和感應的書,而他們覺得某些名著太遙遠、太冷漠了。依我看,讀者也要分層級,名著也要分難易。對一些專業人士來說,不管有的名著多麼遙遠、多麼枯燥、多麼難懂,也必須讀,否則你就無法取得完備可靠的知識譜繫。就像搞先秦文學的人,恐怕必須得弄懂楚辭裡的“亂曰”是什麼意思,一般讀者則不必了。某些隻具有博物館意義的“名著”,一般讀者是可以不讀的。卡爾維諾說:“所謂經典,不是你正在閱讀的作品,而是你正在重讀的作品”,若遇上這樣的書,你就不能不讀了。“開書單”,也是讀者渴望的,但“開書單”又是難的。我也經常被讀者要求開個書單,但開不出來時居多。開不出來是因為讀書少,還因為爭議太大,莫衷一是。就像中學語文教材的篇目,永遠都在爭論中、變化中。但我們還是要不斷開出比較靠譜的書單,這也是一個自我學習的過程。


    “讀書如稼穡,勤耕致豐饒”,盡管今天我們的閱讀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但隻要我們確信讀書與人生的不解之緣,我們就有托付,就有期待,“書香社會”的到來也就有希望了!


     


    (原載《文藝報》2016年5月11日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